人格化

2024-05-04

人格化(精选十篇)

人格化 篇1

一、《前赤壁赋》的人格化解读

此篇文赋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名为朝廷命官, 实为囚犯, 为了排遣苦闷, 写下该文以寄情抒怀。它是作者坎坷的经历、窘迫的生活、尴尬的处境下矛盾复杂心态的反映。本文以诗化手法描绘出山川风月的奇丽写起, 抒发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悲剧感慨, 并把自然万物、历史和人生放在更大乃至无穷之中, 揭示宇宙人生的深邃哲理, 暗示人须从现实功利中解脱出来, 不拘泥于成败得失, 达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 充分突现出作者豁达乐观、超脱无争的审美人格。

(一) 自由人格对政治社会人格的超拔

本文伊始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用精练传神的笔触, 铺写秋夜泛舟的乐趣。突出了清风明月之胜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展现出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美妙的江夜月色图境;后又纵笔写放舟江上的轻松畅快之情, 尤其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但实质上是苏轼在贬谪初期寻求超脱现实功利的反映, 展示出自由洒脱的人格对政治社会人格的超拔。

苏轼幼承家教, “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 且渴求政治革新, 望能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等在政治上有所进取。科举与应制考试后初踏仕途, 多次上书, 激扬蹈厉。然因“乌台诗案”, 被诬以诗讽刺王安石新法, 被捕下狱,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送沈逵赴广南》自述说:“我谪黄州四五年, 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 疾病饥寒疑死矣。”身经打击, 锐气渐失, 一面从佛老思想中寻求解脱, 一面寄情山水, 以自然美景淡化和超越人生苦难。因此, 首段就是此种人格追求的极好体现。

(二) 政治社会人格对自由人格的羁牵

怡情山水, 置身诗情画意之胜景, 如痴如醉, 固然达到了人格的洒脱与独显, 可以“扣舷而歌, 饮酒乐甚”, 但是作为社会人, 怎能完全摆脱建功立业, 故乐极生悲。因为内心深处割不断、魂牵梦绕的还是那骚体歌词的“美人” (实指君王) ;而且远处箫声, 更增添了心中的悲凉。人生不能不追求功业, 甚为遗憾。这充分彰显出从精神上并不能摆脱现实的束缚, 也就是政治社会人格对自由人格的羁牵。

下文还引入主客对话, 从明月、江水、山川立论, 紧扣江上风景与赤壁人物 (曹操) , 极力批驳出建功立业、成就政治社会价值又能怎样。英雄曹操截断众流, 反而落花随流而去, “而今安在哉”, 何况渺小失意者;且更进一步, 人和广阔无垠的江海天地相比, 何其渺小, “吾生之须臾, 长江之无穷”, 故为何要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此段怀古伤今, 发出宇宙渺茫人生悲短的无穷慨叹, 气势奔放, 情感深沉, 渗透着强烈的人生焦灼感与悲剧意识, 从而引起自由人格对政治社会人格羁牵的再深层反驳, 并必然再引起下文。

(三) 审美人格的初步绽放

苏子鉴于客人质问, 阐发“变”与”不变“的至理;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主客皆大欢喜, 共同畅饮直至天亮。可看出苏轼身处逆境仍热爱生活, 无挂无碍、宠辱皆忘、旷达开朗、随遇而安占了上风。乐观、超脱、旷达, 终于化解了无限的悲剧意识。面对逆境的坦然心境以及最高人格境界应该是:超越世俗, 博大高远, 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超然物外而又执著于人生, 坚毅、沉着、乐观、旷达, 这种生命范式就是这篇文赋的核心灵魂, 达到了苏轼审美人格的初步绽放。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认为苏轼被贬黄州后人格真正走向了成熟:“这一切, 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 真正地成熟了……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前》可真切看出苏轼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一切, 用心灵化解内心的矛盾与痛楚, 将一切化作艺术与审美, 人格逐渐成熟, 为后期宦海沉浮与遭贬岭海时期超脱放达的完全成熟的审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二、苏轼人格在中国文化人格构建中的意义

苏轼兼有这些人格并最终达到审美人格, 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苏轼能将儒、释、道思想互动于一身, 又兼采各家之长。儒家读书、应考、求仕、为国为民的人生轨迹与忠君爱民的理想终生未灭;在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之际, 佛道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自由洒脱态度也十分浓厚;突出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 通佛道而不沉溺, 能兼容各家之长, 最终达到内心平和、诗意交织的审美人格。

从更为宏阔的历时性看, 中华民族的文化人格, 经过两汉, 穿过魏晋南北朝与隋唐, 到了两宋才渐趋成熟, 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苏轼。中国文化源于天命文化, 经过周礼文化的雏形具备、诸子文化的初显, 以及儒家经学、魏晋玄学的洗礼, 中国文化人格逐步展开, 而宋明理学则批判地吸取《易传》和道禅的形上追求, 从深层次整合儒释道, 使中国文化及其人格发展到成熟。苏轼兼而有之, 始终使自己在人生的惊涛骇浪里保持洋洋洒洒的生存姿态, 对传统文人的人格境界做了尽情地诠释。《前赤壁赋》就是苏轼人格境界的诗性探问。

《前赤壁赋》艺术价值极高, 但它是苏轼三种人格激荡融合进行自我抉择的最艺术化表现, 那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执中持平、飘逸洒脱、超然达观的人格魅力与人生范式, 更为后代景仰, 为民族人格模式提供了最大可能, 是古代士大夫与文人人格自由与精神境界的最高最典型的体现, 这正是本文流传千古的最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苏轼著,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论广告人格化 篇2

一、广告理想人格是一种人格典范

广告人格是制约广告活动、广告行为和广告作品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变量。广告理想人格是一定的社会理想、职业理想、广告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完美结合。这是广告人对其权利与义务的自觉遵守与践履;是广告人所普遍追求和向往的一种人格典范;是通过广告实践与广告道德修养而形成的广告道德楷模。广告理想人格是广告道德的最高层次,培养和树立广告理想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广义的广告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着繁杂而细致的分工。主要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制作者、广告发布者、广告管理者等,其中主体是广告经营者、制作者、发布者,即一般意义上的广告从业人员。这类人又可细分为:广告经营管理人、广告调研人、广告策划者、广告撰稿人、广告设计制作者等等。每一个广告作品、每一次广告活动都成为广告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实证。广告人格就是在众多的广告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借助广告行为和广告作品体现出来的。

面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广告市场、广告活动中出现的是是非非,理智地抛开其物质的表象,其实质凸现出的都是“人为”的问题,即广告人的素质问题。广告作品的质量高低、广告活动的规范与否反映出广告人的素质,反映出广告人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追求。因此,广告作品、广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格调、情趣、审美都是广告人的“人格外化”。

在广告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推动广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两种驱动力:一种是广告人主动地与社会认同保持一致;一种是社会推动广告人与社会认同保持一致。这两种路径在最终结果上是殊途同归,都落实在社会认同和社会要求上,是以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与特殊的广告行业道德要求的有机结合为核心尺度的。而广告人则因价值取向、个人环境、知识水平、道德标准、社会实践及其对社会的认同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复杂的人格多元化。当人类步入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广告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左右社会时尚的不可轻视的社会力量,这就要求广告人更多地担负起社会人的角色。通常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广告人,越是有成就的广告人,越是人格高尚的广告人。广告人应当成为商品劳务的宣传人,广告客户的参谋人,企业形象的塑造人,消费革命的倡导人,科技知识的传播人,城市环境的美化人。“广告人必须是社会风气的领先者,必须是理论观念的实践者,必须是诚实助人的说服者,必须是创意组合的革新者,必须是团队互助的合作者,必须是智慧见解的提供者,必须是自控律己的苦行者,必须是感恩领情的报答者”(台湾广告人赖东明)。一方面是广告人追求自身责权利的统一,另一方面则是广告人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受到精神文明的陶冶,促进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形成,为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很有必要从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统一的角度,提出规范的广告人格模式,即广告理想人格,用于引导和规范广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广告人格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广告是一种经济活动,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广告是一种宣传方式。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广告的本质特征是功利性和真实性。这是广告这一人类文明的共性现象。然而广告又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它还是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的差异与时代的变迁决定了广告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也就决定了广告人格的社会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广告人因其职业特征的要求更是面向全社会的。广告人的道德、广告人的人格只有在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完整的说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需要、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道德要求以及不同的广告道德原则规定了广告人格发展的方向、特点和水平。社会主义广告人不仅需要扮演好功利性经济角色,同时还需要扮演好表现性社会角色,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人格的鲜明特征。

(一)社会主义广告人追求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一个人“享有多少权利,也就负有多少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合而为一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拥有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劳动的权利,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权利,追求真理的权利,管理社会生活的权利,被尊重的权利,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履行自我义务(自尊、自重、自爱、自慎)和社会义务。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任何社会制度都不例外,但在实现的过程及其方式方法上社会主义广告与资本主义广告是不同的,因为二者的价值目标设定存在着利益至上、见利忘义与义利统一、义利兼顾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竞争以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甚至违反伦理道德乃至法律为本质特征,尽管他们有较为完备、严密的法律条文,较为完善的行业自律准则,由此形成的广告人格的目标与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但是在守法的表象下,更多的则是极力钻法律的空档,置社会公德、大众利益于不顾,竭尽全力追逐自身利益,只注重追求自我的权利而忽视应尽的义务,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其广告人格化表现的重要形式是驱利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了适当的土壤,产生出的是无限制的私欲膨胀,广告成为势利鬼,成为商业社会的“混世魔王”。如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不顾社会公德,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色情、暴力广告等等。

社会主义广告人格与资本主义广告人格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对于广告人的要求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服务对象,是社会主义伦理特性,是以社

会主义道德抑制广告自身的利欲、物欲,抑制利己主义的恶性膨胀,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弘扬。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不会遏制广告作为发展生产、促进流通的本质属性,而且更加突出其内涵的“服务”特性。尽管我国的广告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始终是明确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最广大的消费者服务是其始终坚持的根本任务和道德原则。

“论广告人格化”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国将广告业定位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此相适应,社会对于广告职业的要求和广告人格的期待也就更高:广告人不是经济学家,但必须尽力推动企业(自身的和他人的)经济效益;广告人不是社会学家,但必须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广告人不是道德学家,但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这一内在的人格力量的核心在外化过程中体现为公平竞争、真实可信、遵纪守法、文明健康。

(二)社会主义广告对真实的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真实是广告的本质属性和首要特征,是世界各国的广告法规、自律准则的重要条款,但不同社会制度对广告真实的界定和要求又有着质的区别。可以说,资本主义广告要求的是人们直观形式下的真实,即物的真实性;而社会主义广告则强调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表象与本质的统一。即不仅要求广告人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服务内容,更要求其引导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树立和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个人与群体、消费者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多方面的统一。

(三)社会主义广告人格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核心是重视对科技知识的传播,对科技进步的推动和对现代潮流的追求。加强广告现代化属性和特征,以现代时空意识、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传达信息,使我国的广告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纽带,成为现代中国时代精神和文化智慧的折射。“面向世界”要求我国广告在参与和交流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积极主动地寻求和培养中西文化的结合点,突破传统的封闭意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扬弃与继承的同时,选择、吸收与兼容世界各民族文化,以开放的胸怀和大国风度拥抱世界,以全球意识塑造一个适应现代化、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崭新的中国广告形象。而“面向未来”则构成了中国广告现代化和世界性色彩的必然。如同中国的经济要真正走向世界一样,中国的广告也同样要走出一条国际化的道路。“面向未来”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广告发展创造出一个未雨绸缪的思路和前期准备。从我国当前广告界的实际情况看,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在思想、道德、情操、文化、科技诸方面过硬的广告队伍。只有在人的素质上狠下功夫,中国广告才有前途。

三、广告道德是广告人格的重要内核

不论古今中外,广告伦理的发展实践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在自律和他律的两相结合中,制约广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广告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道德的完善。美国广告大师奥格威曾说:“我绝不做不愿让家人看到的广告。”美国《底特律新闻》做食品广告有这样一个规定:凡刊登食品广告都要先经责任编辑品尝。20世纪初中国报界联合会通过了劝告禁载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案严正声明,危害社会产生恶劣影响的不良广告禁止登载,并表示“牺牲广告费之事小,而影响于社会大也。”所有这些均为现今广告自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勿庸置疑,人们的道德水平存在着层次性,广告人的道德水平同样也存在着差异性。我国的广告实践表明:多数广告人是可以做到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够以一种符合社会要求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规范广告行为。但道德败坏者有之且不在少数,如钻法律空子,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润;图一己私利,置公共利益于不顾;甚至胆大妄为,公然违法乱纪。所有这些,都成为广告业健康发展和广告功能正常发挥的障碍,广大消费者也非常反感。而真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广告人则属凤毛麟角。为此,只有通过道德教育、行业自律、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评价使广告道德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铸造道德上完美的理想人格。

广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是广告人在广告活动中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调适的过程,是广告人追求理想品格达到理想境界的过程。广告人格不是就某一个单个广告人而言的,而是从广告整体活动出发全面的立体的对广告群体人格全方位的塑造和培养。因为广告活动和广告作品的面世是个集体行为,它涉及到广告主、广告策划、广告制作、媒体传播等诸多环节。广告道德具有提升广告人格的作用。广告人个人的道德素养在其有明确要求、共同遵循的广告道德的融和与影响下,经过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的努力,从而使广告达到群体人格的和谐统一,广告就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在社会主义广告道德的规范、引导下,通过培养、教育提高个人的人格层次,使个人自觉磨合进广告群体人格。换言之,只有广告人个人道德素养与广告群体人格的和谐统一,才有广告人格化的实现。广告人格一经产生,便会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广告道德的发展。因为广告道德的构建也好,广告道德的实践也好,最终是要落实到广告人身上,落实到广告职业活动中。

在以价值规律、利润追求、服务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人格化的统合力量来自于广告法律与广告道德的互补结合,或从根本上来自于广告道德。广告人格化既是广告人人格力量的外化,又是广告群体人格的体现,是广告人格的共同面和稳固一致的反映模式。广告人格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广告人从低势位向高势位转变的过程,是广告人群体人格形成的过程,是广告群体人格层次提高的过程,是高素质广告队伍培育和锻塑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告人通过自身的人格塑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过程。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运作的不断更新,都对广告人格形成提出了不定式的发展要求。因此,广告人格化是个不断完善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精神产品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①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人们,实现广告道德人格的升华与追求广告经济利益是一个合谐的统一体。实现或达到广告理想人格化的广告,达到社会认同的广告,

符合着社会的要求,体现出社会文明健康的新时尚,很自然地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经济效益也会是一流的。如长虹电视充满民族情调,迎合民族审美情趣的“红双喜”广告;“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道出中华数千年文化蕴涵的孔府家酒广告,都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从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树立广告人格不仅不会影响广告传播力和感染力,相反会给广告插上高翔的翅膀。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要求、社会认同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曾几何时,广告界颇有一些歪风邪气,如“泡妞”、“二房”之类,不是在广大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之中很快成为“过街老鼠”而迅速消声匿迹了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人间自有正气在”,这种浩然正气就在民众之中。广告人正是在适应、诱发、引导这种正气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塑造自身的“浩然正气”,进行自己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展现。

四、社会主义广告理想人格基本内涵

将动物人格化 篇3

豆a豆的自述

云南昆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金安校区四·5班 沁 璇

我叫豆豆,根据小主人璇璇的说法,是因为我的毛发颜色跟咖啡豆的颜色很像,所以他们管我叫豆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很符合我可爱的外形——我留着时下最时尚的发型:咖啡色长卷毛,脸蛋也是标准的美女脸,大眼睛,挺挺的小鼻子,小巧的嘴巴,是不是很漂亮?当然我的身材也很好,称得上是玲珑有致。

我是一只秀外慧中的狗狗,因为我很懂得察言观色,很会讨好主人。

“哈欠……”主人都起来了,我也该起床了!我赶忙从被子里跳出来,跑到沙发上,给主人表演他们最爱看的早操。我躺在沙发上前滚后翻,做起了伸展运动,前脚蹬,后脚伸,逗得主人们哈哈大笑。做完操,我会恭送主人们出门,只要他们一穿外套,我就知道是要出门了,赶紧汪汪叫起来,我的意思是:“主人,我也想出去玩儿。”我一叫,主人都要停住脚步,回头爱抚我几下,对我说:“豆豆乖,外面太冷了,你不能出去,我们马上就回来陪你了。”哈哈,看看我多惹人疼爱……

每当主人外出回来时,我总会跳起欢快的舞蹈欢迎他们。我后脚着地,前脚立起来,向前迈几步,又向后退几步,在主人面前不停地转圈,跳起了交谊舞。主人高兴得哈哈大笑,连忙抱起了我,我就趁机凑过去亲他一口,主人总会说我“小坏蛋”。看到主人乐呵呵的,我得意扬扬地朝主人汪汪汪地叫几声,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一听到主人说:“豆豆睡觉了。”我就会乖乖地钻进被子里睡觉。我用手又抓又挠,忙个不停,嘴里还不停地说:“主人晚安。”我有时会把整个身体都缩进被子里,只露出鼻子在外面呼吸,舒服极了。怎么样,我是不是很聪明呀?

现在我已经快两岁了,但我依然非常活泼、可爱、聪明,这就是我——一只聪明可爱,又调皮的小泰迪,我还是主人的开心果呢!

【师生赏评】

黄老师:《豆豆的自述》这篇习作是描写动物的优秀习作,可以作为范例供我们赏析,学习写动物作文的要诀。

文文:我一读这篇作文就觉得特别新颖。采用第一人称,以自述的口吻让动物进行自我介绍,让笔下的萌宠特别有灵性。

黄老师:的确,采用第一人称写动物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更加亲切,也能更好地表现小动物的情绪情感,让它们表现得更有灵性。

熙熙:我特别喜欢第一自然段的描写。这一段介绍了豆豆名字的由来和外貌。在介绍外貌的时候能够抓住主要的特征:时尚的发型、标准的美女脸、玲珑有致的身材,语言表达也特别生动活泼。看完这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出了豆豆的样子,拉近了跟它的距离,对其产生了好感。

啦啦:我特别欣赏习作中的这几段描写:我躺在沙发上前滚后翻,做起了伸展运动,前脚蹬,后脚伸,逗得主人们哈哈大笑;每当主人外出回来时,我总会跳起欢快的舞蹈欢迎他们。我后脚着地,前脚立起来,向前迈几步,又向后退几步,在主人面前不停地转圈,跳起了交谊舞;我用手又抓又挠,忙个不停,嘴里还不停地说:“主人晚安。”这些句子把小狗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显得特别萌。

黄老师:是的。写动物的作文跟写人的作文一样,要塑造一个立体的形象,除了要有相应的事例表现相应的特征外,还应该对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啦啦所指出的这些段落中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潼潼:小作者除采用第一人称写动物外,还能在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描写时,有意将其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品行,比如“我是一只秀外慧中的狗狗,因为我很懂得察言观色,很会讨好主人”“我会恭送主人们出门”,“察言观色”“恭送”这些人格化的词语把豆豆的聪慧和灵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点也是我非常欣赏的。

黄老师:没错。我们在写动物的时候,要注意把动物人格化,多用描写人性格和行为的词语描写动物。不要狭隘地认为拟人手法仅仅是让动物开口说话,而应该全面理解拟人手法,把小动物人格化,这一点作者处理得很到位。

奇奇:通过和同学、老师的讨论,我对于如何写好描写动物的作文掌握得更到位了,我来总结一下从讨论中学到的知识:1.写动物的作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自述;2.写动物的作文跟写人的作文一样,要抓住其性格、习性特征,并且通过事例和多种描写方法对其进行立体的刻画;3.写动物的外貌时要抓特征;4.在描写动物的过程中要多用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和描写人行为的词语,这样才能让拟人手法的运用更自然。

黄老师:奇奇总结得非常棒。除了以上四点外,我再补充一点:写小动物的作文要注意表现你和动物之间的思想感情,并且让你们之前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而不是通过一两个抒情的句子表现。这篇《豆豆的自述》在对豆豆的描写的所有语段中都表现出作者对豆豆的宠溺之情,就像老舍先生的《猫》,因为爱猫,所以连猫咪的脚印都觉得如同梅花一般娇美;因为爱猫,所以连猫咪长短不同的叫声都觉得如同音乐般有节奏等等,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猫的爱。

石头:黄老师提到的对动物的感情,让我想起了冯骥才的《珍珠鸟》,他表达出了珍珠鸟和他之间的情感变化,所以如果我和我的萌寵的感情是变化发展的,我也可以按照感情变化发展来写。

黄老师:没错。按照情感变化写你和动物相处的故事也是写动物习作的一种写法。

浅论粉彩花鸟瓷画的人格化 篇4

作为釉上彩绘最常见的题材,花鸟是中国传统的具有文化韵味的绘画题材之一,点、线、墨、意是构成陶瓷花鸟作品的重要因素,还包含创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审美的倾向、表现的手法等,是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我们描花绘鸟,是在画一枝花、画几只鸟、画一片景,也在经营画面时传达个人情感,所以绘画会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明理在心、写意在情、造妙在手”。

从粉彩花鸟瓷画源流和创作经验出发,浅谈瓷画的人格化,梳理绘画的表象、意象和精神,除了注重瓷画对物体的外形刻画,其精髓还在于对内在精神的把握,即:传统意义上的以形写神;现代美术谈论的物性、人性和天性。

1 粉彩花鸟瓷画概说

1.1 瓷画

顾名思义,是指由“陶瓷”和“绘画”两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有时又会相互制约和限定。虽然瓷画还没有被作为独立意义上的画种(著名的陶瓷研究专家熊寥先生已经提出,将瓷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更多是将其作为陶瓷艺术的一部分,但作为陶瓷器物的有机体,瓷画上的花鸟、人物、动物等精美的画面形成了陶瓷艺术不可小觑的重要方面。研究瓷画的美,与一般的绘画不同,是绘制在陶瓷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就像中国其他传统的艺术现象一样,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美学内涵。

1.2 粉彩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

它从五彩发展而来,属釉上彩,即:在烧成的釉面上彩绘,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一般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将颜料施于玻璃白上,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鸟、人物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陶瓷与纸质这种媒介物的差异以及装饰工艺技法的不同,粉彩花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粉彩料属于油料,在装饰技法中对鸟的表现惯用珠明料油调成黑色或直接用艳黑或西赤勾勒其形象特征,在其上结合没骨法附上水料进行施彩。这样花萼、花蕊、花心、鸟的翎毛、鸟喙色阶柔和递进,形象尤为逼真。

1.3 粉彩花鸟瓷画

粉彩花鸟瓷画,是陶瓷工艺和中国绘画的结合,它以陶瓷为载体,展现景德镇制瓷的传统工艺、陶瓷的质感和材料的魅力,不仅材质感好,极具瓷质本身的美,而画面更是精湛考究,瓷画独特的兼容并蓄之美。

当代花鸟瓷画更是不囿于技法,而是试图由“技”进于“道”,努力追求“象外之外”、“韵外之致”。

像笔者钻研的釉上彩花鸟,以料性稳定、色调丰富清丽著称,追求既大胆又细腻,枯而能润、刚中见柔的力度感和韵律感。这一方面增加了瓷绘和烧造的可控性,便于准确传情达意,塑造精致的画面,另一方面也对个人才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陶瓷的料性规律和烧造气氛易于把握时,也许就只剩下创作者用想象力对精致画面的塑造了。

2 花鸟瓷画的人格化

2.1 人性与绘画

说到想象力,就会想起“明理在心、写意在情、造妙在手”,也就是说我们描花绘鸟,是在画一枝花、画几只鸟、画一片景,也在经营画面时传达个人情感。自古以来,借物抒情、情景相融这样的人格化就是花鸟瓷画的重要指标。

然而,绘画作品中的人格化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累、科学的进步等诸多要素而慢慢发展起来。

中国绘画是最具历史性和传承性的艺术,盲目的切断历史和传统,就等于使它窒息而消亡。从古远的“仰韶文化”至今,在几千年的大文化影响下,在历朝历代的兴盛衰亡的洗礼中,中国绘画日趋成熟,从韩非的“画狗马难画鬼魅易”的“重形论”,顾恺之“以形写神”的“重神论”;再到张彦远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的“求气韵论”;发展到石涛的“争脱胎于山川”的“扬我交融”理论,都是古人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归纳。

绘画既反对片面的追求形式,又反对主观臆造,其最高境界可体现为“似与不似之间,神理情趣俱足”。这些绘画观念的衍变和确立,在花鸟瓷画中也是成立的,甚至可以说人性思想的介入,积极推动了花鸟瓷画的发展。

花鸟瓷画有绘画和陶瓷的共性,同时也有体现生命、感受生命、关爱生命的个性。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那清香悠远的花草,轻盈跳动的鸟虫,欣然畅游的鱼虾,展翅飞翔的鹰鹤……无不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是要用敏捷的妙笔,去表现流光溢彩、千姿百态的平凡生命,有了这些平凡生命的“真、善、美”才有陶瓷创作者超越现实的更丰富的梦境,也只有怀着“争脱胎于花鸟”的激情,才能有平凡生命人格化的独特魅力,使之“情景交融,物我相通”。

瓷画艺术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情”离不开“形”,“情”只能通过“形”才能表现出来。陶瓷创作者除了具有审美创造的情感因素外,还需具有娴熟的绘画技巧、深厚的理论积淀、扎实的陶瓷功底,才能创作出具有博大生命力的作品。在花鸟瓷画中,要想使花和鸟更强烈地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人格化的准确运用便能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情感通过画面中人格化的动作、表情,直接和观众对话,以求知音,达到共鸣。

2.2 人格化的升华

众所周知,人和花、鸟、动物的相同特征很多。动物的眼睛、嘴、翅、爪,以及所有花鸟动物的身姿等,都可以用人的感受去描绘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自古就有“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理论,它的瞪、眯、窥、闭可直接反映喜、怒、哀、乐;嘴的开合可接体现欢呼、静思、传情;步伐的大小,可表达心情的急缓,舞蹈的姿态可欣赏到优美的身段……如将这些人格化的表现合理运用到花鸟瓷画当中,用它们的情感烘托环境,可使画面增加强烈的感染力。

自清代起,陶瓷绘画一般遵循“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虽然“吉祥”并不是粉彩花鸟画的专属,但直到今天花鸟瓷画一直延续着这一准则,并在某种程度上使现代与传统擦出艺术的火花,成为粉彩花鸟画的主题。众多作品中,类似于“吉祥”这样的人格化艺术语言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情感世界得以升华。

如喜鹊一直被人们喻为传递美好信息的神物,它不仅在诗歌和文学中被文人们所称颂,也是粉彩花鸟装饰的重要题材。鹤也是粉彩花鸟中常运用的装饰元素,它代表着长寿,同时也是道教和人精神品格的缩影,在陶瓷绘画时,常见的“云鹤蝙蝠纹”、“六合同春”就取自鹤、鹿、松树、花卉等题材,以表现万物兴旺繁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梅花秉性耐寒一般在开春之前开花,因此有“一数独先天下春”之说,又给人姿态高雅、清香淡雅之感,根据其倚、斜、横的神态特征进行描绘,表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雅、古、苍、疏的风骨气节。竹与生俱来就有君子风度,以表现其俊逸有神、儒雅不逊、曲而不折、折而不断的气节。兰有“君子”美誉,由于它素而不艳,开于深春、深山曲涧,因此给人留有惬然自芳的感觉。菊花与兰花同属一类都带有归隐之意,东晋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描述当时辞官归隐山林的生活写照。

以上范例说明,创作者应不断提高对文化的解读来表达“中得心源”的感受,用艺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同时也要遵循自然地客观规律。在创作时,不仅要观察生态习性以把握花鸟特征,还要合理地打破自然规律,使不同时节、季节的事物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2.3 个性化情感的表达

每位创作者与生俱来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种子,只要环境适宜,条件成熟,它都将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个性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不是局限于物象形态的单纯描写,注重的是灵魂的体现,是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天地灵气的契合和神化,使主体由被动屈从物象外表的诱惑,上升为天地之灵的对话。同样也只有在真实可信的情感和个性表达中,才能创造出婀娜多姿、色彩斑斓的优美境界。

近现代的瓷画以其强大的适应性,为花鸟瓷画的自由创作提供了保证。常见的当代花鸟瓷画,以折枝花卉、飞禽栖鸟、坡山陡石为主,器物造型也多为瓷板、瓷瓶、镶器,在这样的器型上创作花鸟画效果似乎更佳。笔者就常在立体造型上表现花鸟,大处讲气魄、小处求精致,致力于“精微处见广大,细节处见神韵”。(如图1《缠绵系列》)

瓷瓶,粉白的花卉、栖落的飞鸟、没骨的树枝,运用细腻精巧、活灵活现的笔法,展现流动与静谧、模糊与清晰、粗犷与细致、空灵与喧闹等对比的审美法则,把观者带进大自然,带进那个距离现代都市人很遥远的鸟语花香的艺术世界中去。

除了注重花鸟瓷画对物体的外形刻画,精髓还在于对精神的把握,即传统意义上的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曾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瓷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应该要注意表现形以外的东西,更注重表现画家对其的感受和情感,用心去经营画面的意境和韵味,这样画方才轻松,”表达自己的感情,把工笔画画出写意性来。

2.4 创作经验谈

笔者所论的粉彩花鸟瓷画人格化,与“画如其人”的理论共通。

就像花卉常以阴柔之美被喻为女性的化身,表现花卉题材也以女性居多,确切地说,笔者的花鸟瓷画都是笔者的心血,是“静观”世界的人格化。如果说女人是禅,禅是一枝花,那一定是开在迦叶手里的那朵微笑之花,是月光如水水如天的一色从容与淡定。人们常说,花开见性、花开见佛、花开见禅,众生喧嚣,只有花开是静的,如僧侣打坐,吐纳之间尽显天地宥宽,物我两忘。这种“静观”人格,在画面中表现时是虚化了花草树木的种属身份,抛弃所有植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大开大阖从气势入手,写意成渺渺的静寂之境。

所谓人格化,不仅是这种“静观万物皆自得”的精神隐喻,还有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独立和个人经验。比如笔者常想,自己作为女人在相夫教子、呼朋引伴中感受人间烟火、儿女情长,从现世安稳中求得圆满。所以特地把瓷上的鸟儿画得丰腴,总是哺育幼鸟、成双成对、呼朋引伴等情景,这是现实生活的映射,也是“圆满”人格在陶瓷花鸟中的象征。

3 结语

粉彩花鸟瓷画自清雍正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它把生命特征和本质物性的表达作为首要的体现内容,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激发创作者的情感,所看之物从“眼中之竹”升华到“心中之竹”再落实到“手中之竹”,通过提炼了的景物与作者精神相结合。这不是一味追求文人画的遗形取神,也不是一味复制客观对象,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立神,把物象之形赋予精神,“以形写神”又兼顾“形神兼备”。对粉彩花鸟的研究和探索,任重而道远。

摘要:粉彩花鸟瓷画包含了创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审美的倾向、表现的手法等,是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除了注重瓷画对物体的外形刻画,其精髓还在于对内在精神的把握,即:传统意义上的以形写神;现代美术谈论的物性、人性和天性。

关键词:粉彩,瓷画,人格化,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博物馆.瓷艺丹青[M].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0.

[2]叶佩兰.珐琅彩·粉彩[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3]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5]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人格化 篇5

独立博客中以一个人的博客居多。一个人的独立博客的站长又往往是名人。对一个人的博客来说,不论是在原创还是在选稿,都较能体现出个人的品味和眼光,容易形成特有风格。一个人的独立博客一般每天只更新一到两篇文章,甚至几天才更新一篇。文章数量少未必是件坏事。每天一篇文章更能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和讨论的话题,读者也更能耐心读完。

而多个人的独立博客则更像是一个行业网站。多个作者共同维护,会比较省力气,文章更新也比较多。但是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博客内容比较难以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文章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像前者那样形成明星效应。每天更新的内容太多反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不能聚集讨论,等等。

对于行业网站来说,这样的问题就更加严重。对于一个以阅读为目的的网民来说,行业网站显得太过臃肿,常常让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不但表现在栏目和文章繁多,还表现在行业网站除了文章外,还有下载、论文、图片、无关行业的新闻等乱七八糟的内容,

牌巴子发现,这些网站可能因为内容比博客更加丰富,更新更加频繁等原因,在PR值和关键词排名上的表现好过一些独立博客,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更受欢迎或影响力更大。

此外,行业网站更加难以形成独特风格。行业网站的背后往往有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资深编辑,这些编辑有着自己对行业的敏锐眼光,广阔的人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比较雄厚的资金,却未必有对于某个行业的真知灼见,他们善于把一个站做得全面而有深度,却未必能把它做成独一无二。翻译一些国外的最新资讯,摘录国内专家的最新评论,这些别人也能做得到;另外,网站背后参与者多,人多嘴杂,行业网站容易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行业网站的人格化难题。为企业做微博营销的应该知道:做企业官方微博的营销最好是把企业人格化。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总是以官方的语气来发布消息和参与互动,让人猜不透背后是谁;而应该带有个人的风格,微博维护者应放下身段,说人话,同粉丝亲切交流。对于网站来说,如果能把一个网站人格化,自然就能给读者留下更加具体而深刻的形象,利于品牌营销。但相对独立博客来说,行业网站不太容易做到这一点。

丁衣:极路由的人格化营销 篇6

那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营销呢?因为我们想跟用户形成最直接的沟通,并且能将消费者转化成对我们长期有依赖的用户。

另外我们是一个以产品技术为驱动型的创业公司。与可口可乐、王老吉等这些企业使用百年不变的产品方子不同,他们的产品只要营销上做得够狠、品牌上做得够狠,渠道铺货铺得够狠,就能够“矗立”在市场上很长的时间。而我们选择路由器这个创业方向,注定了它的生命周期相对要短,更加需要与市场的结合,以及对用户需求把握都要特别紧密,所以这也是我们选择社会化网络营销的一个原因。因为只有这样,对于用户的需求,你才能马上就感受到,并能够很快地去做产品的迭代,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另外我们现在既是一个硬件的平台,也在打造一个智能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因为未来我们并不是卖一款单品,而是要树立极路由的品牌,不仅有多款硬件品牌,还要开发软件。这些都是我们选择社会化网络营销的几点原因。

现在我们做产品营销,最主要的是其中的一条介质发生了变化。原来从品牌主到达目标受众群,一直通过大众媒体进行。而现在大众媒体这个介质发生了变化,那我们当下的营销方式肯定要发生变化,一定要重新思考需要让哪些人帮助我们传递产品。

目前的社会化网络营销,一切要以人为本。这是非常符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盛行的时代特征的。就像刚才介绍的一样,我们要发动粉丝,来“折腾”我们的路由器。

那么在这种“人做介质”的传播时代,品牌主应该树立一种什么形象,让受众感知到你呢?原来很多企业在做传播时通常是比较“端着”的,没有亲和力,给受众的感觉是这个品牌和品牌主总是离自己非常遥远。

现在比较流行的营销方式是:传播企业品牌需要某种个性化融入。因为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个性化宣传方式特别多,不同品牌主都在用不同的品牌诠释方法来让外界感知他。那么在这个时候你怎样做才能让外界受众识别你呢?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化因子?你能不能用一种人物化、人格化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产品,给它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事实上,一个品牌代表企业人格化和个性化东西,举两个例子我们就很清楚。比如,锤子手机老罗主打工匠情怀,他那一句“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只是认真”,让很多用户都产生了情感认同。而雷军是工程师出身,小米走发烧友路线,产品每一个参数和每一个配置,都说得非常清楚。你看在他们的产品发布会上,两个人对产品配置的诠释方式就有很大不同。所以品牌营销切忌大而全让人记不住的形象。

极路由也是这样,我们是把极客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理念,以及对产品追求某种极致的理念,放到我们品牌里面。因为我们是做Wi-Fi的,那我们的诠释会一直围绕着Wi-Fi延展,“让上网更痛快”。这是我们用来诠释自己品牌和个性的一个主要“因子”。

蒲松龄在作品中把中药人格化 篇7

《北京晚报》报道,提起蒲松龄,人们会自然想到他所写的《聊斋志异》。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药科普作家。公元1704年,山东淄川一带发生旱灾。蒲松龄目睹百姓 贫病交加 的悲惨情景 , 不顾年老 多病 , 四方奔走,搜集了许多流传民间的中药方,写下了《药崇书》《药性赋》《草木传》 等著名的医学科普作品。这些书中详细地叙述了百余种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和治疗病症,以帮助贫苦百姓防病治病。他所写的《草木传》一书中,把中药的性味、功能特点,巧妙地运用戏剧中的生、丑、旦、净行当加以演义,使药物人格化,情节故事化,十分成功地把500多种中药搬上戏剧舞台,流传千古。

人格化 篇8

1 让播音主持艺术更具个性化

艺术个性象征着艺术境界里的一种独有风格和个人魅力, 只要谈起该节目时就能够令人立刻联想到这是哪位著名主持人主持的, 只有这样, 人们才会对节目回味无穷。比方说, 我国的著名主持人毕福剑老师, 他对大局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 而且在主持过程中经常妙语连珠, 广受老中青观众的喜爱。因此, 播音主持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个性, 在工作和实践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

1.1 在主持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听众的想象力

广播不能像电视电影那样可以让观众通过眼睛去看, 播音主持艺术大多是要靠听众想象力的, 播音主持必须要激起听众对事物的想象, 否则听众很难会对节目产生兴趣, 最后也会造成节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 播音艺术创作要来源于生活

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鉴于此, 播音主持的创作一定要源于真实生活, 如主持人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个人经历等, 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创作才是客观的。所以, 在确立风格特点的时候, 既要考虑自己的个性, 又要切合实际, 在此过程中不一定要全盘照搬别人的风格, 而是要了解听众的需求, 再结合自己的特性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所主持出来的节目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1.3 播音语言要极具个性魅力

众所周知, 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越丰富, 就越能感染到观众或者听众, 比如说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 他的语言非常简练, 常常语出惊人, 使受众心潮澎湃, 内心很容易产生触动, 自然会对他的节目经久不忘。因此,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一定要独树一帜, 最终达到别人可以模仿但是无法超越的境界。

2 播音主持的人格化

主持人的人格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们的品牌, 它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的好坏。播音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越大, 在主持节目当中的效果就越好, 换句话讲, 主持人的境界有多高, 节目的层次就有多高。因此, 主持人应当先对自己的人格体系有个十足的了解, 然后再运用到节目中, 从而营造热烈的氛围, 使播音主持人充分地表达自己、展示节目风采, 最终使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听众。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有效地捕捉最能激发听众心理效应的关键点, 并且做出快速、恰当的反应, 从而造就强大的主持人气场, 让听众热血沸腾。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与其人格密不可分的, 主持人要想使自己的节目上档次, 就必须将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所主持的节目完美融合, 将节目人格化。

3 提升播音主持的亲和力

亲和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播音主持人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亲和力就是银屏上播音员自我塑造出来的形象和观众欣于接受的一种心理反应。说到底, 播音主持就是为听众服务的, 如果所主持的节目脱离群众的生活, 他们就不会有收听的兴趣, 播音主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亲和力是一种在人际交往当中必不可少的粘合剂, 人们往往更加愿意与亲和力强的人沟通和交流。亲和力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能够有效促使双方友好合作, 因此, 播音主持人如果具有正面的社会影响力, 他的亲和力肯定强, 他的节目就能深入人心, 令人难以忘怀。

4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听众对个性化播音主持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播音主持应当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打造受广大听众喜爱的鲜明个性, 并且具备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 从而使其主持的节目得到大众的青睐。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1, (05) .

[2]马嘉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 (上半月) .2012, (02) .

[3]史莉.关于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 (06) .

人格化 篇9

(1) 个体化的创作特征。创作特征是播音主持有别于其他类型职业、彰显其个人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隶属于主观范畴, 但却离不开基于现实而生成的实践经验, 如播音主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地域时代, 以及个人才能及社会经历等, 都会影响到创作的个性发展与节目内容的生成。换言之, 对于播音主持个人而言, 客观现实不仅对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甚至在其确立个人风格特点的时候, 还需要基于自身的外在客观条件, 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找到和确立自身独有的播音主持风格, 使之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特征, 避免刻意模仿及复制。

(2) 强烈标签特色的口语化特点。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其个人风格得以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特点越突出, 越能表现出个人独有魅力及感染力。例如, 白岩松和崔永元, 前者语言风格较为简洁, 但是却经常用一些“语小惊人”的行为表达出其个人的强烈观点和思想, 所谓“句句言之有物”;与此相反崔永元看起来却像是一个言之无物的主持, 因为语言当中“废话”较多, 但是观众喜欢他恰恰是因为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它能让观众和主持之间的距离越发贴近, 充满生活气息。通常播音主持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 会准备一份“文字稿”, 但是其与最终进行节目演播时所用的“主持稿”并不完全对等, 其差别所在就是“主持稿”会将“文字稿”中的一些语言变得更加通俗化、口语化, 体现出日常交流的特征。与此同时, 主持人在长此以往的口语表达过程中, 会逐渐生成自身的语言特色, 并与其个人的主持风格发生关联。因此, 播音主持在进行节目播音或者主持的时候应该追求个性与口语化特征的统一, 实现准确性、针对性以及通俗性, 让个人的主持风格进一步“标签化”。

二、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人格化

(1) 人格的品牌化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讲, 主持人的人格构成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 即个人品牌对于节目的积极意义。从主持人个体从出现在电视荧屏的那一刻, 声音由电波传递到受众耳朵的那一刻, 个人形象符号已经传递给了广大观众, 包括外在的服装妆发、内在的声音磁性以及声音辨识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品牌。例如, 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 她总是保持沉着冷静、自信宽和的态度与观众进行交流, 总是能在平凡琐事当中挖掘其不平凡的意义, 还善于将自己生活中独特见解与发现融合到自己的主持风格中, 构建出鲜明的个人品牌特征。

(2) 播音主持与节目的互动性特征。对于播音主持而言, 与节目的互动是有助于构建人格特征, 并能使之更加丰富化、立体化。而所谓的“互动”指的是个体基于节目本身的定位, 将自身的学识修养、处事待人, 与节目风格、基准定位妥善结合在一起, 造成一种节目与播音主持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同生一体的认知情感。例如, 同为访谈类节目, 鲁豫的《鲁豫有约》和杨澜的《杨澜访谈录》, 由于二者的节目定位并不相同, 因此彰显的节目主持特色也会有所区别, 前者相对居家休闲, 后者则相对知性高端, 关联到节目主持的个人风格上就会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特征。

三、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亲和力

播音主持的亲和力主要来源于其对于节目受众以及嘉宾的行为态度, 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探讨研究, 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进行节目的访谈与录制, 那这样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 也就是所谓的具有亲和力。例如, 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水均益, 在其所主持的谈话类节目《高端访谈》当中, 所面对的既有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端政要, 也有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难民。但是其面对前者不会因为对方地位高上而面露谄媚之态, 面对后者也不会因为其处境的困窘而尽显鄙夷之态,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 都保持着自身作为一名主持人的独立人格, 也正因如此, 使其获得了更多人的称颂。另一方面, 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还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智慧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感知嘉宾或者受众的心理所想, 才能在节目制作或者进行的过程中, 随时随地保持底气和语言储备, 彰显给广大观众稳定、和谐的状态与亲和力。

综上所述, 随着当前社会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 对于电视 (或广播) 播音主持者个体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追求愈发地明显。换言之, 传统的、模式化或者例行化主持播音模式已经不符合也无法满足受众对于审美品位的需要。鉴于此, 播音主持就需要在日常节目设计和主持播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使之更加个性化、风格化, 更具亲和力。当然这种提炼与升华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它需要播音主持不断增加个人的实践经历、社会阅历, 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 同时注重对于个人品牌几个人风格的把握和塑造, 并在无形之中实现与节目、与受众的良好互动, 从而实现对于个人主持能力及个人品牌风格的塑造与提升。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审美的表达和追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 观众对于播音主持人自身传统化、模式化的表达方式愈发排斥, 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其个性化、人格化以及亲和力的极度推崇与欣赏。对此, 本文以“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从创作特征和口语化特点两个角度就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个性化进行了讨论。其次从品牌化特征和节目互动性特点两个角度就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人格化展开了说明。最后探讨的是播音主持如何更具亲和力。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当前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的发展以及职业进步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策略, 推动其发展与职业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播音主持,节目互动性,人格化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高贵武, 滕泽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人格化演进[J].国际新闻界, 2014 (10) :119-131.

人格化 篇10

1 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培养

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性直接体现了其个性化特点,且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最为直观的展现形式,因此,要全面提升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性。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决定着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优秀的语言艺术在给受众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熏陶受众的作用。因此,语言艺术是衡量其主持能力的标准之一,也是节目扩展受众市场的需要。

主持人语言是一种规范性的播音语言,其表述形式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也显著区别于相声、评书、话剧等艺术语言形式。主持人在节目播音中,首先要保证其发音的准确性,这是对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注重语言的语气控制,优秀的主持人能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或者播音内容的要求,及时调整播音方式和播音节奏。主持人要准确把握一些专有名词的使用,尤其是在地理、科技、政治方面,在保持播音的规范性、正确性的同时,对于播音稿件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也要精确播报,避免为受众带来新闻内容的混淆。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另一个要求是播音有亲和力,自然真诚。

再者播音主持要在多年的主持工作中形成自我的风格,尤其是讲话方式和语言风格要独树一帜,同时注重节目的真实性和贴近性,用心感悟受众的真实想法,并使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其语言艺术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彰显出了自我的深厚文学魅力和艺术气息。例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常使用排比式等语言修辞方式,在轻松、活泼的语言表述中,带给受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2 播音主持人的人格化塑造

首先,要加强对于人格情感的控制能力,新闻播报是理性的,但播音主持是感性的。当面对新闻事件中活生生的人物时,播音主持都会产生感情的波动,但都应控制好感情,进行真实的播报,既要体现自我的职业操守,也要勇于表达感情。此外,播音主持的感情变化要和现场气氛相融合,不能在新闻画面中显的过于突兀,影响新闻播报的质量。播音主持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自己对发生事件的现场进行最真实的报道,并将这些报道传递给电视机前面的受众,让受众真正的了解到第一现场的真实情况。这就对播音主持在事发现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只有播音主持的采访素质达标,才能让受众了解到真实情况。因此,要不断提高播音主持的采访能力,并有针对性的提高问题总结能力,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其次,要降低播音姿态,凸显人格化播音,播音主持要通过新闻采访获取新鲜资讯,所以态度要谦和、低调,问问题时不要咄咄逼人。播音主持对于被采访者没有要求的权利,对于采访者不便于回答的问题,不能进行追责式采访;同时,在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要保持微笑,不进行言语的干扰,保证采访资讯的真实性。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播音主持在采访时,会面临很多的人际关系,不仅体现在新闻事件的处理上,还体现在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上。因此,播音主持要加强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加强沟通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对于播音主持的沟通能力,不能局限在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上,还应重视现场采访的选题。

最后,要明确自身的播音定位,培养良好的播音方式。在节目报道中,播音主持要会提出问题,并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和现场的相关新闻人物对话时,要注重提问的方式,避免对方产生排斥心理,影响采访的效果;同时,播音主持要对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保证提问问题的条理性,凸显新闻事件的本质。播音主持要摆正在新闻播报中的观察者、探索者的角色,敢于挖掘事实的真相,敢于揭开事件的表象,还要注意提问问题的合适性。此外,注重镜头前的表现能力,播音主持镜头前应表现得个性、适度、自如。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新闻播报中,播音主持都应当保持鲜明的个性,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角度的选取要各有千秋;另外,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也要保持风格迥异,避免播音主持成为同一张面孔。

3 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培养

首先,要保持语言方面的亲和力,注重播音内容的真实性,采用一种平和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既能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好奇度,也能消除受众对于现场的距离感。在不同的播音场合中,要发挥主持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知识储备,结合报道的内容和报道场地,同时把播音内容和百姓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受众了解更多的知识。主持人要重视语言形式的应用,并对相关的文字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避免受众产生怀疑和混淆,用整体串联的方式把播音内容呈现给大家,多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此外,播音主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报道内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节目中表达出了自己寄予的期望,也问出广大受众的心声。

其次,要保持平易近人、严肃活泼的主持风格,主持人应具有平易近人、严肃活泼的语言特点,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生活的细节开始,用平实的、生活化的语调主持节目;同时,避免语言抽象化,尽量不采用报告形式的书面语言,而是注重受众的心理思考,通过严肃活泼的语言,引导受众对于问题的思考,受众会很容易的被其带入到事件中,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气息,且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主持人要扮演讲述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角色,无论是在语言艺术的应用,还是对于情感的组织,都能展示其独特的风格。在一些主持节目中,可以通过家常式的话语引出所要交谈的内容,没有带来受众或者节目对象突兀感。最后,要提高其话题的转化能力,让严肃高深的报道内容更加平实化,使用平实的语言,像老朋友聊天一样,采用其他话题作为新闻的开头,在让受众感到亲切之后,再转变话题,让受众注重思考后面语言所要表述的意思。

4 总结

总之,播音主持是决定节目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其自身播音素质的提升,提高其语言艺术的驾驭能力;同时,采用良好的衔接语言和肢体动作,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提升受众对于主持人的好感度。此外,播音主持要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使节目主持更具有人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

摘要: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媒介的形象代言人,良好的形象可以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同时,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的桥梁。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的策略。

关键词:播音主持,个性化,人格化,亲和力

参考文献

[1]林微.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3,(20).

[2]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技向导,2011,(35).

[3]赵慧君.论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及情感运用[J].祖国,2013,(6).

[4]史莉.关于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技传媒,2011(14).

上一篇:Web3.0技术下一篇:居民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