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2024-05-06

扶贫攻坚发展历程(精选五篇)

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篇1

一、科学定位愿景可期

《规划》把罗霄山片区定位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的特殊,就是指这一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且大部分县属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范围,包括江西、湖南两省24个县(市、区)。江西省18个县(市、区),分别是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章贡区、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莲花县、乐安县。湖南省有6个县,分别是炎陵县、茶陵县、安仁县、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

按照《规划》,罗霄山片区将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交通通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色农业和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到2015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半。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对症下药措施给力

与全国相比,罗霄山片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水平较低。2010年,罗霄山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6%;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9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7%,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为此,《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规划了未来几年的方向与路径。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铁路建设,加强国道和重要铁路改造升级,建设“三纵两横”交通运输主通道。“三纵”:宁都、石城-瑞金-会昌-梅州通道;吉安-赣州-南康-河源通道;茶陵-炎陵-汝城-韶关通道。“两横”即石城-吉安-茶陵-衡阳通道;瑞金-赣州-汝城-郴州通道。加快推进城镇防洪、江河治理,实现中心城市不低于50年一遇、县城不低于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力推进农村适度规划集中供水,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困难;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实施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中石化樟树一吉安一赣州成品油管道、中石油揭阳-梅州-赣州-吉安、泉州-赣州成品油管道;建设中心气站、天然气及成品油仓储基地;建设中核小堆发电、风电等项目。

2.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支持宁都、遂川、乐安、莲花等县市建设扶贫产业园;支持打造大井冈旅游组团和客家风情旅游组团;重点支持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油茶和旅游业等覆盖面大、带动力强、扶贫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支持方面,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资源就地转化,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和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在项目审批核准、投资、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优先审批和核准片区内的产业项目。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向区域内转移。

3.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用好用足政策,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民投资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和保障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妇幼保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和在岗教师培训;建立完善教育资助制度。优先解决革命烈士、“两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遗孀医疗、就业、养老、优抚等突出问题。调整现行优待抚恤和补助政策,扩大抚恤补助范围,全面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三、政策倾斜凝心聚力

《规划》为罗霄山片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系统化的特殊扶持政策,为片区扶贫攻坚迎来历史性机遇。

1.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增加转移支付额度。提高基层政府财力保障能力。加大中央有关专项转移支付向片区县倾斜力度,省级财政提高对片区县转移支付比重,延长省级财政性资金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要加大倾斜力度。

•2.税收政策。对区域内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

3.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旅游、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上市融资。

4.投资政策。中央投资向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中央安排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

5.土地政策。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各项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控制下,统筹安排耕地保护、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各业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保障区域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建房用地。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适度向该区域倾斜。

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篇2

——广西干部深入群众扶贫攻坚

沿着弯弯的山路,带着泥土的芬芳,一串串脚印“印”在桂西北少数民族群众的农家里,也“印”在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先后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村寨,与当地群众共商发展大计。

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3.9%。“广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实仍未根本改变。广西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好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攻坚工作。”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

为促进农村发展,从2007年起,广西连续5年共选派15万多名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入户服务群众。今年除继续派出3万多名干部外,还增派3000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3万多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组成112个工作队,每县一队,每乡一组,全区14353个建制村每村都有2名干部驻村帮扶。

统计数字显示,广西各级指导员5年间共为所驻村引进项目1.2万多个,引进项目资金15亿多元,引进发展产业带动农户10万多户,帮助农民创业就业126万多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06年的2771元上升到2011年的5231元,是广西历史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发展是扶贫攻坚的最好方式 篇3

上世纪,我国扶贫开发投入巨大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并非“输血式”扶贫方式不当,而是当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周边地区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强,投入资金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具备“造血式”扶贫的基础。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速度明显加快,贫困人口明显减少,成效十分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为“造血式”扶贫开发创造了条件。

没有发展就不能提高生产力,不能提高生产力就难以持续获得财富,难以持续获得财富就无法实现真正脱贫。发展为精准扶贫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持续动力。面对贫困地区普遍有了较大发展、也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现实,近年来,我国精准扶贫的要义就在于,选对脱贫产业,找准致富路子,提高生产a效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在扶贫攻坚中抓好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篇4

一、卜庄镇草编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昌邑市卜庄镇位于昌邑市东北部, 面积115平方公里, 辖95个村, 人口5.2万人, 耕地面积12万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70元。

据史料记载, 草编在卜庄一带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 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门类, 也是当地传统民俗和文化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草编产业, 是以家庭为单位, 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和玉米皮等资源, 就地取材, 主要制作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 如草帽、坐垫、草篮、草鞋、草帘等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国家支持发展手工业制品用于出口创汇, 通过外贸公司渠道带动乡村草编产业发展, 在昌邑、莱州、平度一带, 男女老少在集体劳动之余, 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草编外贸产品, 草编成为农民在生产队务工收入之外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 形成了历史上草编产业发展最兴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转移, 草编产业因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纺织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工业制成品的替代, 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给草编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 国际市场对草编等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 国内市场对草编这类兼具实用和工艺审美属性的大自然原生态产品的需求持续升温, 在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 各类物美价廉的草编工艺品大受欢迎。当地一些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看准了这个市场商机, 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手工艺特色资源, 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先导, 采取公司 (合作社) 连结千家万户等现代企业经营方式, 为草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卜庄镇也形成了以润天、小芳两个草编合作社为龙头的新型草编产业链。

润天草制品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 由当地草编技艺非遗传承人纪丛建领头创办。合作社目前有固定农民工100多名, 在全镇20个中心村设有加工服务站, 每处服务站辐射周边几个村庄, 组织和带动家庭从业人员4000多人。润天合作社以小麦秸秆、玉米皮、纸绳等为主要原料, 生产制作草帽、提篮、收纳筐等500多个品种, 主要承接外贸订单, 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年营业收入9000余万元。

小芳草编工艺品农民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 现有固定职工100多名, 设有8个中心村加工服务站, 带动农民家庭从业人员1000多人。以芦苇、小麦秸秆、玉米皮等为原料, 加工提篮、草帽、餐垫、收纳盒等工艺品, 主要销住日本、德国等市场, 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

两家合作社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主要承接外贸公司订单, 而且主要是发达国家市场。根据外商提供的图纸式样等先制作出样品, 符合要求后获得订单, 再组织当地农民加工。二是产品加工采用公司 (合作社) 加农户方式以降低投资和劳动成本。获得订单以后, 合作社先制作出样品, 分发给各加工点负责人, 加工点负责人再把有关原材料和样品送给加工户, 并负责从农户中回收合格产品交回合作社, 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质量把关、后期整理、包装集运等, 从而完成一个产品流程。三是对一些工艺复杂、需要一定的专用工具设备、不适合分散加工的产品或分散加工后需进一步处理的少数关键工序, 由合作社的固定职工集中进行加工生产, 实现集中生产与分散生产相结合。四是两家合作社都意识到今后应当树立自主品牌, 提高产品自主设计比重, 开拓自己的市场销售渠道。

二、草编等手工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 应当大力扶持

通过对卜庄草编产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考察, 调研组认为, 草柳编、家具、工艺美术、五金制品、灯具灯饰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手工业在扶贫攻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在助力扶贫中具有其它产业不具备的几个突出优势, 应当大力扶持。

一是市场空间大, 投资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大众日用消费品, 品种繁多, 产品花色式样更新快, 生产周期短, 国内外需求潜力大, 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草编等兼具实用和装饰纪念意义的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 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弹性。

产业进入门槛低, 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初始投资可多可少, 可以因地制宜, 利用现有闲置场所和房屋灵活布点。如润天合作社在镇上的总部厂区主要用来收储原材料、存放回收上来的制成品、进行产品后期处理和加工包装发运等, 厂房面积仅有1200多平方米, 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00万元, 流动资金平均占用300万元左右。而分散在中心村的20多个加工服务站都是本村村民利用自己家庭闲置房屋改建而成, 主要用于产品临时存放和周转, 基本不需要新建。千家万户农民从业人员在自己家里进行编织加工, 与合作社之间是劳务外包关系, 合作社只需按件支付加工费即可。但合作社一年的营业收入却可以达到近亿元。每1元资本投入可以带来20倍左右的销售产出。卜庄镇规划到“十三五”末草编年产值由目前的3亿元提高到10亿元, 成为镇里的支柱产业。

二是扶贫作用十分明显。城镇和乡村比较, 扶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在广大农村。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中的老弱病残群体。这些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平均年龄偏大, 主要集中在六、七十岁区间, 已经不能再从事田间作业等重体力劳动, 也不具备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能力, 基本靠子女们供养, 无其它收入来源。或者因为文化程度低或身体病残等原因, 创收能力相对较差, 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昌邑市虽然是经济强县, 处于贫困收入线以下的人口总量较少, 但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都认识到, 广大农村中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仍然是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吕珊珊市长对调研组说:“从昌邑市政府的财力上分析, 对贫困线以下人员的低保救助市里财力可以解决, 实现老有所养没有大的问题。但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和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收入水平仍然是个大难题, 关键是要找到好的产业结合点。只有依托产业, 变“输血”为“造血”, 才是扶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调研过程中大家也觉得, 草编产业的发展, 恰恰就精准地解决了这一部分就业最难群体的从业和收入问题。草编产品易学易做, 一个人在家里坐着就可以干, 白天晚上都可以干, 干多干少都随意, 不耽误做饭和照看孩子, 可以随时随地干, 可以一边在邻舍家串门一边编织, 既有一定收入, 又可以多活动, 解决了老年人孤独、交流等方面的困难, 可谓一举多得。

调研组在卜庄镇新胜村的一农户家中看到, 三五个妇女正围坐在一起, 一边聊着家常, 一边编着小筐, 谈笑间一件精美的草编工艺品就完成了。63岁的村民王大娘坐在沙发上一边编着筐一边笑着对调研组说:“没干这活儿之前, 俺们靠孩子养着。现在俺领了活儿, 在家里干, 不耽误干活、又误不了做饭, 干多干少自己说了算, 一天能挣个三四十块, 一年有近万元的收入, 自己还花不了, 不用再向子女们要钱了, 孙子、孙女过来还能买点好吃好喝的哄哄。”新胜村的贾乃仁、卢瑞香大爷大娘老俩口都七十多岁了, 地里的活干不了, 也没有其它农活需要做, 就在家里搞草编。老俩口一年靠草编收入1.6万元左右, 完全解决日常生活来源。调研组走访了几个草编家庭, 基本都是听到类似反映, 草编加工受到农民真诚欢迎。

像这样的农户加工点, 在卜庄镇随处可见。行走在卜庄镇姚家村的村道上, 看不到闲逛闲聊的农民。深入农户家中, 看到洁白的玉米皮在农家人的手里飞快的跳跃,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草编不仅给卜庄农民提供了赚钱的门道, 还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通过编织草编, 活动了手脑, 锻炼了思维, 强健了身体。

卜庄镇党委书记刘广杰说:“全镇目前从事草编编织的人数已有6000余人, 其中妇女4000多人, 覆盖全镇70多个村庄, 90%以上都是不能干重体力活的老年人, 也是农村收入最少的低收入群体。现在有了草编, 从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能达到8000多元。草编产业解决了民生的一个大问题”。

根据卜庄镇两个草编合作社情况测算, 合作社每件草编最终产品每100元销售收入当中, 由合作社环节支付给上游业户的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 (草辫、处理好的玉米皮、纸绳等) 成本占75元左右, 支付给下游加工户劳务费占10元左右, 全产业链活劳动成本占产品销售收入的80%以上。不论是上游采购原料还是下游委托农户加工, 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上下游农民的收入。物耗成本非常少, 民生价值十分突出。草编产业在对当地经济总量的贡献、提供财税收入等方面可能还不是支柱产业, 但在增加农民收入, 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收入方面却有着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

三是就地取材, 节能环保。草编产业所用的材料都是麦秸草、玉米皮、苇秸、纸绳、纺织线头等农作物副产品或下脚料, 原料易得, 可以就地取材, 并且可以同时拉动上游的收购商、初加工户等, 将农村大量难以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加以利用, 变废为宝。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以手工为主, 最多用几台缝纫机, 基本上不耗费水电。小芳合作社加工的一些向欧盟出口的产品中, 按照外商的要求, 整件产品都要使用丢弃后可自然降解和无污染的天然原材料。因此是典型的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

三、发展草编等手工业产业的几个关键因素

从卜庄镇发展草编产业的实践看, 发展草编等手工业, 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

一是要有产业带头人引领。润天合作社的纪丛建社长是卜庄草编技艺非遗传承人, 肩负着传承草编技艺、发展草编产业的历史责任。他率先组织起了卜庄镇润天草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筹资金、收原料、传技艺、跑市场、卖产品, 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脱贫增收的致富路。卜庄镇草编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以纪丛建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带头人创业拼搏的过程。草编产业利润率低, 批量大, 规格多, 组织生产难度也大, 企业经营者既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又要有热心肠, 对这个产业有感情, 乐于奉献, 愿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二是要以公司 (合作社) 为依托。草编产业虽然适宜家庭分散生产, 但也必须以公司或合作社等企业组织为依托, 解决单个家庭难以承担的功能。只有成立公司 (合作社) , 才能够承接国内外客户的批量订单, 决定产品具体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 统一采购原材料, 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以及统一解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问题。而采用公司 (合作社) 加农户的生产方式,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和加工成本, 实现批量规模生产的目的, 才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当地民间有一定的技艺传统。自古以来, 卜庄镇民间就有深厚的创业传统。解放前, 就有大批农民背着丝绸下南洋, 闯市场。至今, 卜庄镇在外华侨仍有245人, 遍及美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昌邑市侨乡第一镇。草编文化、丝绸文化、陶艺文化、商贸文化、侨乡文化是当地文化的鲜明特色。当地农村中的懒人、闲人、无正经职业的人都被瞧不起, 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是主流价值观。草编技艺在当地本来就有很深厚的传统, 现在有了合作社组织, 就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四是离不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卜庄镇将草编产业作为该镇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 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抽调机关干部成立了草编产业发展推动小组, 负责草编产业的规划、发展、指导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沟通联络机制, 镇领导干部分工具体联系合作社, 及时解决草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 为农民合作社发展争取土地使用指标、产业信贷资金, 提供消防安全指导;四是成立了草编行业协会, 形成集团效应, 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产业资讯、市场开拓、权益保障、品牌宣传等服务;五是加大宣传, 将草编产业作为卜庄镇的特色标志性符号, 深入挖掘草编历史, 鼓励技艺传承, 邀请各层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专题报道, 提高卜庄草编的知名度。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 大家一致认为, 以草编等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各地特色产业, 在活跃地方经济、吸纳农村弱势群体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扶贫攻坚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是典型的扶贫产业, 应当重新认识其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 支持同类产业加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为扶贫产业创造更加优惠政策环境。建议国家和省里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对具有典型扶贫意义的产业, 进行评审认定, 对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 在税费减免、社保交费比例等方面比照福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龙头企业, 按就业贡献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加大资金扶持。草编等手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社会效益大, 各级应当积极筹措资金, 支持其加快发展。建议广泛开辟资金渠道, 充分利用各级扶贫资金和妇联、残联等其它方面的创业发展基金, 与县乡进行对接, 找准产业结合点,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扶贫产业发展。

3.加强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手工业的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支持。要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规划引导, 优化空间布局, 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龙头品牌, 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辅导, 加强质量安全监督, 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难题,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

扶贫攻坚发展历程 篇5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大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扶贫办研究提出《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写提纲,并按照具体内容要求及部门职责,形成以下编写分工方案。

序言

明确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和规划的特点、范围、期限。规划范围为我区列入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29个县。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区扶贫办负责)

第一章

基础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

描述片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水、土地、矿产、农林等自然资源概况,片区主要特点。用图例标识片区和各个县的地理分布,用专栏标识各种自然资源概况。(区国土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气象局负责相关部分)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反映“十一五”以来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如经济实力、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化、投资项目、社会事业、民

族文化、生态环保、人民生活等。用专栏形式表现。(区统计局、扶贫办负责)

第三节

贫困状况

反映片区贫困程度、深度,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面临的特殊困难。(区扶贫办负责)

第四节

机遇挑战

阐述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分析面临的有利条件、突出问题、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第二节

基本原则

阐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三节

片区定位

按照国家对本片区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与云南、贵州的衔接,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扶贫攻坚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安宁等方面,阐述片区的战略定位。(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阐述到2020年片区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按照到2015年、2020年两个阶段,分别

阐述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区域协作等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四项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应用专栏列出主要发展指标表。(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功能分区

按照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片区实际,描述片区空间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域的定位,阐述各功能区域重点发展方向。(区国土厅、发改委负责)

第二节

空间结构

统筹谋划各功能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形成片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用图例表现空间格局。(区国土厅、发改委负责)

第三节

城镇布局

按照空间结构,描述片区的城镇体系分布,明确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用图例表现城镇布局。(区住建厅负责)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方向要求,明确区域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和信息化、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第一节

交通

阐述片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以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图例、专栏列出片区交通主通道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重点。(区交通厅、铁路办、广西机场集团、发改委分别负责相关部分)

第二节

水利

阐述片区水利工程、旱片治理、灌区改造、城镇防洪、农村饮水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水利建设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水利建设重点。(区水利厅负责)

第三节

能源

阐述片区完善能源供应体系,以及沼气、小水电、农村电网改造等农村能源建设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能源建设重点。(区发改委、广西电网公司负责)

第四节

通信和信息化

阐述片区城镇和农村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强邮政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重点。(区工信委负责)

第五节

城镇基础设施

阐述片区城镇道路、公共交通体系、供排水、供气、城镇

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住建厅负责)

第五章 现代产业发展

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集聚集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支撑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

特色农业

阐述片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等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重点。(区农业厅、林业厅、水产畜牧局、科技厅负责相关部分)

第二节

加工制造业

阐述片区农林产品加工、优势矿产资源加工、生物医药等加工制造业发展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工业发展重点。(区工信委负责)

第三节

养生长寿健康产业

阐述片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区工信委、发改委负责)

第四节

旅游业

阐述片区特色旅游业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旅游业发展重点。(区旅游局负

责)

第五节

民族文化产业

阐述片区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民族工艺品发展等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区文化厅负责)

第六节

现代服务业

阐述片区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商务厅、发改委、金融办、科技厅、工信委负责相关部分)

第七节

循环经济

阐述片区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区工信委、发改委负责)

第八节

产业园区

阐述片区促进产业园区集约发展、建设重点产业园区的任务。用图例或专栏列出重点产业园区。(区工信委负责)

第九节

产业协作

阐述片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建立产业协作发展机制的建设任务。(区投资促进局、工信委负责)

第十节

产业化扶贫

阐述如何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利益分享机制,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途径和措施,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区扶贫办负责)

第六章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第一节

乡村基础设施

阐述片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耕地整治、电力电网、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含茅草树皮房改造)、小流域治理等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建设重点。(区交通厅、农业厅、国土厅、水利厅、住建厅、广西电网公司负责相关部分)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阐述片区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环境综合整治等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建设重点。(区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环保厅、文化厅、体育局、广电局负责相关部分)

第三节

小城镇和村屯建设

阐述片区小城镇、中心村、自然屯规划建设,以及易地搬迁和无土安置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建设重点。(区住建厅、扶贫办、发改委负责相关部分)

第四节

兴边富民行动

阐述片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推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的方向和重点。(区民委、发改委负责)

第七章 就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阐述片区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区人社厅、科技厅负责)

第二节

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阐述片区实施“雨露计划”、促进农村转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区人社厅、扶贫办负责)

第三节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阐述片区加强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任务和重大项目。用专栏列出建设重点。(区人社厅、扶贫办负责)

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教育

阐述片区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加强学生营养,解决中小学教师住房和中小学校车试点,健全教育资助制度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教育厅

负责)

第二节

医疗卫生

阐述片区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卫生厅、人口计生委负责)

第三节

文化体育

阐述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族特色体育发展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文化厅、体育局负责)

第四节

科技服务

阐述片区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科技厅负责)

第五节

社会保障

阐述片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残疾人扶贫保障,以及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居民危房改造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人社厅、住建厅、民政厅、扶贫办负责)

第六节

社会管理

阐述片区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公安厅、民政厅负责)

本章视具体情况设置重大项目专栏。第九章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发展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宜业生态型示范区。

第一节

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

阐述片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动植物、水涵养等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环保厅、林业厅、水利厅、国土厅负责)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整治

阐述片区加强石漠化综合整治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发改委、林业厅、环保厅负责)

第三节

生态建设

阐述片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环保厅、林业厅负责)

第四节

环境保护

阐述片区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矿区复垦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环保厅、农业厅、住建厅、国土厅负责)

第五节

防灾减灾

阐述片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国土厅、民政厅、水利厅、气象局、地震局负责)

本章视具体情况设置重大项目专栏。第十章 改革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阐述破解制约片区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发改委、金融办、扶贫办负责)

第二节

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阐述建立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扶贫攻坚瞄准机制、大扶贫工作机制、与跨省合作扶贫协同机制、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共赢机制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扶贫办负责)

第三节

创新区域协作机制

阐述片区充分利用沿边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建立健全区域协作合作机制等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区扶贫办、商务厅、投资促进局负责)

第十一章 政策支持

滇桂黔石漠化(广西)地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第一节

财税政策(区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第二节

金融政策(区金融办负责)第三节

投资政策(区发改委负责)第四节

产业政策(区发改委负责)第五节

土地政策(区国土厅负责)第六节

生态补偿政策(区环保厅负责)

第七节

社会帮扶政策(区扶贫办、民政厅负责)第八节

特殊扶持群体和扶持措施(区扶贫办负责)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阐述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行业部门分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二节

加强规划管理

阐述各级规划管理体制,明确规划审批程序以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关系等内容。(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第三节

建立监测评估

阐述建立规划监测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与调整,强化规划实施等内容。(区扶贫办、发改委负责)

写作要求:

(一)遵循原则

一是注重把握中央和自治区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最近出台的《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及28个配套文件。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片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基本情

况分析要科学合理,力争使用最新的统计数据。

三是认真梳理政策。在弄清和消化好现有优惠政策的同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

(二)主要内容

各部门要按照规划提纲的分工要求,重点反映以下内容: 一是发展现状,包括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及面临的形势。

二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四是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五是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议在规划文本中每个领域都筛选出重大项目,设置重大项目专栏。列出重大项目表作为附件,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投资测算和资金来源等。

(三)进度安排

2月9日-15日,各部门起草完成各自负责部分的文本初稿,2月15日前必须将初稿报送规划编写小组

2月16日-25日,规划编制小组对各部门报送的初稿进行汇总修改,起草形成规划文本初稿上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上一篇:极限论教学研究下一篇:调试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