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

2024-05-17

仁德(精选九篇)

仁德 篇1

始于宫廷供奉

同仁堂的创办人姓乐, 浙江宁波府人, 在明朝永乐年间来北京谋生。最初这位姓乐的在北京以摇串铃走街串巷行医和代卖小药维持生活。到了清朝初年, 其后代乐尊育进了清官太医院, 当了一个出纳文书吏目 (管理文件材料的小差使) 。这样, 就为后来同仁堂的创办及发展打下了有利基础。清康熙八年 (1669年) , 乐尊育之子乐梧岗在朋友的帮助下, 在大栅栏路南开办了同仁堂药铺,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 使同仁堂有了一定的发展。同仁堂的大发展是从雍正年间为清朝宫廷御药房供应“供奉” (为清御药房供应中药, 当时称“供奉”) 开始。

同仁堂有了为皇宫“供奉”药品这个靠山, 既为同仁堂提高了社会声望, 也为同仁堂后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同仁堂和御药房打交道, 都是先领药款, 尔后才交货。这种预领官银, 加强了同仁堂的经济实力和资金周转, 实际上是为同仁堂提供了无息贷款。

达仁堂和宏仁堂药铺也是乐家人开的, 但它不是同仁堂伪分号。它们的来历是这样的:清朝末期乐家繁衍为四大支, 就是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兄弟四个。同仁堂由这四大支共同管理, 规定每支每年从同仁堂领取1万两银子。另外还允许他们在同仁堂寄卖自家所制的丸、散、膏、丹等药品。当时, 同仁堂店中的职工, 大多数都是非亲即友, 所以职工也分派别, 不是乐孟繁的人, 就是乐仲繁的人, 不是乐叔繁的人, 就是乐季繁的人。他们在向顾客推销药品时, 都争着向进店买药的顾客介绍自己的所依附者所寄卖的药品。这种寄卖制损害了同仁堂的公共利益, 而且造成店中的混乱, 给同仁堂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后来, 乐家四支家族的代表开会, 共同议定, 取消寄卖制, 允许各支在外边开办店铺, 可用“乐家老铺”招牌, 但不能用“同仁堂”店名。自此, 各支相继在外开办药铺。民国十年 (1921年) , 乐孟繁支开了乐家老铺“宏仁堂”药店。随后, 乐仲繁支开了乐家老铺“宏济堂”药店, 乐季繁支开了乐家老铺“达仁堂”药店。民国十七年 (1928年) , 国民政府从北京迁至南京, 乐孟繁支的乐笃周在南京开设了南京“同仁堂”, 破坏了四支“家族协议”, 引起其他三支的共同反对, 争吵不休。最后, 使得乐笃周的哥哥、当时掌握北京同仁堂大权的乐佑申被迫辞职, 才算了结。

前后总计, 乐孟繁支开设了南京同仁堂一个, 宏济堂三个, 乐仁堂五个, 宏仁堂四个;乐仲繁支开设了颐龄堂一个, 永仁堂三个, 怀仁堂一个, 沛仁堂一个;乐叔繁支开设了济仁堂二个, 乐舜记一个, 宏德堂一个;乐季繁支开设了达仁堂十个, 树仁堂一个。这三十多号“乐家老铺”遍及天津、上海、长春、西安、长沙、福州、香港等地, 进一步扩大了北京大栅栏同仁堂在国内外的影响。

严把选料关

从开业之初, 同仁堂就十分重视药品质量, 并且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证。创始人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 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 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 苦钻医术, 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 分门汇集成书。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 辨地产, 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 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 代代相传, 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

三百多年来, 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 坚持严把选料关。在过去, 北京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 也为了取信于顾客, 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 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 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 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 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 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 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 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 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 为保证质量, 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 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 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 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 不但会影响药效, 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 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 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 总有上百道工序, 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 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 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 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为最细粉, 除灭菌外, 要符合规定的罗孔数, 保证粉剂的细度, 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无花斑、无杂质。

仁行天下

同仁堂历经沧桑, “金字招牌”长盛不衰, 在于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并化为员工的言行, 形成了具有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的确, “质量”与“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 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

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 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 都是该炒的必炒, 该蒸的必蒸, 该炙的必炙, 该晒的必晒, 该霜冻的必霜冻, 绝不偷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 都不是马上就卖, 而是先存放, 使药的燥气减少, 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 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

北京人买药, 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 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九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 而且装潢讲究, 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里, 有不少顾客感言:来这儿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 看起来就像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 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 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 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 而是一种文化——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

代顾客煎药是药店的老规矩, 冬去春来, 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从未间断, 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如在1985年, 当时每煎一副药就要赔5分钱, 但药店为方便群众, 把这一服务于民的做法坚持了下来。现在药店每年平均要代顾客煎药近2万副, 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同仁堂就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 1949年后成立了邮寄部, 对各地患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深得人心。1954年同仁堂设立了咨询服务台, 为患者介绍适应症的药品, 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十多年来接待上千万人次。

斗转星移, 东兔西乌, 但同仁堂的“顾客至上, 竭诚服务”的观念却始终不变。1984年, 一外地顾客来店求购4克天仙藤, 一位老售货员收方后说:“这药4克值4厘钱, 给你10克, 收1分钱。”顾客满意地笑了, 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 这位老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 顾客投书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 认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 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 确实难能可贵。

驰名中外

从古至今, 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 提出“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信条, 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 选用地道药材, 从不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 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 故来不得半点马虎,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 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1989年, 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 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 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 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

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 那就是: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 可以济世者, 惟医药为最”, 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 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 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 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 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以诚相待, 始终坚持童叟无欺, 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 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昏庸”与“仁德”作文 篇2

看历史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词语“成王败寇”。我以前一直不太理解,后来一琢磨,还真感觉出一点意思来。我觉得,这可以用另一句某位名人的话来解释。“正义,总是胜利的一方所书写的内容。”历史,也是如此。

历史并不像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看待事物不要从表面上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看待。

在一般人眼里,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他的前半生“秦王扫六合”是何等威风,霸气;但他的后半生则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说他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制定残酷的刑法等等。由此,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不佳。我们说残暴,说恶毒,说灭绝人性,说罄竹难书时,往往喜欢以他为例。殊不知,这是极不公平的。比如,我们替他考虑一下,灭掉六国后,那些投诚的士兵怎么办?如果让他们解甲归田,那么很容易出乱子。所以,降了对外扩张,就只有大兴土木了。

其实,这种做法历朝历代,无一例外。这只是一种解决内部矛盾的`办法。拿修长城来说吧,秦之后,历朝历代也都有修筑长城。据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来看,秦律规定“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原文“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而且如果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原文“水雨,除兴”。

可见,像陈胜,吴广,即使迟到了,也只会有一些口头惩罚和这样的小小处罚,并没有“失期法当斩”这样的规定,根本不会严重到逼人造反的。而焚书坑儒也是一个误会。焚书只是焚烧六国的贵族的藏书而已,只是想抹去他们的历史,防止他们**,坑儒也仅仅是要坑杀一群贪赃枉法的术士,准确说是坑术士。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认为是坑术士,只是后世以讹传讹,添油加醋,才变成了现在的这样。所以,我们说,表面上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眼睛是会说谎的。秦始皇一直以来都背负着骂名,但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如果不用心去挖掘,那么真相什么时侯才能大白?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手创下的“贞观之治”,让人赞叹。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家该都记得魏征吧!魏征是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名的谏臣。唐太宗对于魏征的多次劝谏,即使令自己十分生气,也接受了。然而就这样一个人,在魏征死后,不仅派人砸了魏征的墓碑,还剥夺了魏征及其后代的爵位。唐太宗爱好书法,尤其爱好王x之的《兰亭集序》,在他死后《兰序集序》则做为陪葬品,沉睡在了昭陵之中,致使我们现在看的《兰亭集序》都只是早期的临摹作品。天下第一行书之光辉何时可重现呢?历史书上描写的唐太宗就像是一个神,没有缺点,但究其根源,他还是一个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他的玄武门事变,他的逼父退位,他的诛杀功臣,我们是否也要考虑一下呢?所以说,我们不要被史书所欺骗。要用心看历史,特别对名人功过不能一刀切。

君子与仁德 篇3

子曰:“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碌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心力于学术,不用心力于衣食。耕田,也常常饿着肚皮;学习,常常得到俸禄。君子只着急得不到道,不着急得不到财。”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道:“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原文]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需要仁德。更急于需要水火。往水火里去,我看见因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践履仁德因而死了的。”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日:“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已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上层人物安乐。”

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哩!”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泣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淮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上海市同济中学: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篇4

同济中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遵循“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了“健康身体、振兴工艺、格物穷理”的十二字校训,有“严谨、求实、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刻苦、勤奋、踏实、创新”的学风。学校曾涌现出大批有个人风格、有社会知名度的教师,培养出吴孟超等八位院士和数以万计的出色人才。近年来,学校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强调“每一个人都是今天最好的自己,每一个人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理念,鼓励师生关注自身力量,发掘各自潜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有一支教育思想新、教育观念新、专业化发展快、胜任上海二期课改教学要求的优秀教师群体,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其中11人为区、校级骨干教师。现任校长张咏梅是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后备人选,曾参加2009年“上海——加州影子校长”项目培训。

同济中学与德国圣布拉辛高级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起,学校将德语课作为高一年级必修拓展课程。

仁德一小校内新闻播报 篇5

2013年3月5日,昆明市教育局一行五人在寻甸县教育局张副局长、人事科王科长、教科所马所长的陪同下,通过领导汇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仁德一小展开全方位调研。调研组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学校面临的困难表达了理解和困惑。本次调研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3年3月11日,仁德一小党支部在阶梯教室召开民主生活会,传达中心学校会议精神,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签订了党员管理目标责任书。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华天常主持,会议要求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八项要求,做一名淡泊明志的人民教师。

2013年3月13日,在新校区多媒体教室,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组织了调入教师陈继红、樊雪丽的汇报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两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取得了预期效果。调入教师汇报课已经成为仁德一小培养新教师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新教师的成长帮助特别明显。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进到我校的新教师迅速融入到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中。

2013年3月15日,我校小记者站干部会在教学楼二楼音乐教室正式召开,会议由小记者站负责人李吉平主持。对小记者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展开交流讨论,明确了小干部的工作职责,采取三三制的部队化管理模式。

2013年3月18日,在体育组三位老师的努力下,仁德一小高段学生篮球运动会正式开幕。首先开展的是六年级男队篮球赛。看着小队员们娴熟的运球技巧,良好的协调配合,我知道,比起上一届赛事,他们的进步是令人鼓舞的。

2013年3月19日,我校小记者站第一次培训会在教学楼二楼音乐教室正式召开,会议确定了学生座位,宣讲了管理制度,组建了行政执行部、新闻部、摄影部、创作部,明确了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辅导教师安排六年级马小青老师、五年级李吉平老师、四年级张顺萍老师负责。

仁德清心的新编越剧《德清嫂》 篇6

《德清嫂》剧情真切感人,唱腔委婉动听,舞台设计华美悦目,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还得到专家及媒体的高度评价。戏剧之美,不仅仅是戏剧本身,也不仅仅只是舞台呈现的戏剧人物造型、台词、唱功及表演技巧,更是戏剧揭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传达的人文信息,以及给予人们的心灵震撼,即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越剧《德清嫂》的成功上演,就是以戏剧形式释放民间道德力量,激活人们心中向善意念,引领整个社会崇德乐善。

道德明镜照亮人心

越剧《德清嫂》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20年前的一个春天,德清嫂在洪水中救起了别人的孩子而丢失了自己的女儿。她强忍悲痛,收养了父母双亡的天宝、燕子兄妹俩,待若亲生,一家幸福和睦。而长大成人后的天宝,新娶的媳妇娇娇却骄横跋扈自私忘义,未尽儿媳之孝道,还窥觑婆婆德清嫂珍藏的红木箱子,她怀疑箱中藏有值钱宝贝,为此闹出各种事端。当娇娇生命垂危之际,德清嫂毫不犹豫地为儿媳捐肾救命,同时也拯救了其灵魂。纷争落幕之时,竟又峰回路转,德清嫂发现娇娇就是自己失散20年的亲闺女,以德报怨,终究会得到最好的福报。剧情以德清嫂与儿媳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一只红木箱巧妙地铺设了“双喜、嫁女、打嫂、分家、逼箱、休妻、救媳、开箱”等8幕戏,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真情道德伦理剧。

德清,唐代诗人孟郊故里,孟郊的《游子吟》千古传诵,在讴歌中华民族平凡而伟大的慈母形象同时,也为德清大地书写了一笔大爱与大孝的朴素情怀。舞台上,仁爱善良、忍辱负重的农村慈母德清嫂,其身上不折不扣遗传了孟郊慈母的生命基因。

著名编剧包朝赞介绍说,《德清嫂》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德清当地。舞台上的德清嫂,区别于以往那种政治化、高大全的道德人物,她只是一个柔弱、传统、以善为本、疼儿爱女、甘愿牺牲的可亲可敬的农家慈母。观众在“德清嫂”身上,可以看到当地许多民间道德佳话和模范人物的影子,如勇救21名落水者的钱素春;替夫还债10年、一诺千金的诚信农妇蒋引娣;捐肾救夫的封丽娟等等。“近年来,德清百姓中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群像,用自己的善行义举书写了爱的真谛。用现实生活中的德清嫂来塑造舞台上的德清嫂,更真实、更生动,更能教育身边人。我们希望宣传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道德行为。”

剧中捐肾救媳的情节源于德清人封丽娟捐肾救夫的故事,封丽娟在看完全剧后,眼含泪花说:“戏里的人物故事情节都取自德清的民间爱心人士,这些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更加感人了,没有拔高之嫌。”可见,德清—写就孝诗《游子吟》的孟郊的故乡,高尚道德蔚然成风,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越剧艺术时代表达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对诚信、善良、助人等美德的追求。尽管当今道德传承有所弱化,但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蕴涵着雄厚的民间道德力量—30余个民间设奖的“德清现象”,其内容之丰富,故事之生动,在全国独树一帜,这是最具德清文化特色、百姓自发原创的鲜活题材。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题材的大型现代越剧《德清嫂》,在“德清公民道德教育馆”内紧锣密鼓地排练。

戏曲是大众艺术、平民艺术,自古以来,广大百姓遵循的道德规范、秉持的是非标准、了解的历史故事、感动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通过听书看戏获得的。戏曲艺术在给予大众精神锻造与滋养上起着巨大的作用,有着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则是浙江乃至全国许多观众非常喜爱的剧种。《德清嫂》就直接采用江南群众最喜爱的越剧形式,讴歌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在现当代的中国戏剧舞台上,曾出现过祥林嫂、阿庆嫂等观众熟悉的形象,德清嫂也力争树立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现代慈母形象。

9月19日上午,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如期举行《德清嫂》赴京演出专家研讨会。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艺术处处长吕育忠、中国导演协会会长黄在敏、中国剧协党组书记季国平等领导及资深专家参加研讨会。

董伟先生评价说,《德清嫂》以戏剧的方式表现当代的生活,剧本、表演以及服装、舞美等整体营造了当下中国的时代特点。文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德清嫂》有“三好”:创作方向好、创作机制好、舞台呈现好。它不仅是艺术品,也是精神文明的好作品,感谢德清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部好戏。

季国平评价:作为文本的《德清嫂》现已悄然隐于幕后,而凸显于观众眼前的是活生生的一个当代慈母形象—德清嫂。德清嫂的形象是地域文明精神传承并延伸的结果,在今天的德清母亲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孟郊慈母遗传的生命基因。

现代新编越剧《德清嫂》戏剧结构巧妙,包括完整而跌宕的故事情节、突出的人物矛盾冲突以及符合观众传统的审美情理。在戏剧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上,《德清嫂》又打下了很深的时代烙印。《德清嫂》选择了现实社会中人人都能引起共鸣的家庭矛盾,表现和赞美了人人都可以力所能及的道德善行。在舞台造型上,《德清嫂》将秀丽的山川景色融入到戏剧故事中,并配合悠扬的古筝和原汁原味的越剧唱腔,整体上将德清优美的江南风光与人文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可喜的是由德清县越剧演员组成的“草根班”,得到了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和演员全面正规的艺术辅导,他们正风尘仆仆在县内外巡演,深入到乡镇、社区、街道等基层一线,给予广大群众一份道德的熏陶和滋养。戏曲搭台,将道德新风送进千家万户。

Sister Deqing: a Morality Yueju Opera Play

By Zhou Jianghong

“Sister Deqing”, a morality play of Yueju Opera staged by Hangzhou Yueju Opera House, is a new drama based on real stories and real people in Deqing. Like morality play in Europe that dates to medieval times, morality play in China started in ancient times. For grassroots people in rural areas in ancient China, theater was a morality classroom where village theatergoers gathered around a makeshift stage, watched a play and learned about morality embodied in characters and their romance or tragedy. These plays tell stories about good and bad, right and wrong, ugly and beautiful, cruelty and kindness, revenge and redeem, loyalty, and devotion, just to name a few qualities highlighted in traditional repertoire of regional operas all over the country. Every regional opera has a repertoire composed of morality plays to varying degrees. Started about 100 years ago in rural eastern Zhejiang, Yueju Opera is now a highly flourishing regional opera in China thanks to a combination of stars, innovation and plays over the past decades. “Sister Deqing” is the latest play added to the large repertoire of morality plays in China.

The play, planned and hosted by Deqing County Government, stars Xie Qunying and two other eminent Yueju Opera stars. The three are winners of Plum Blossom Award, which is China’s Oscar for theater performance.

The play stands out for a few reasons. First, the morality play is different from most plays from the repertoire that are still staged toda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Yueju Opera troupes have largely restaged traditional plays, introducing new stage designs, using new stage devices, adding finely choreographed dances and singing. They have rarely created new plays.

Second, “Sister Deqing” is a based on real people and real events in Deqing, a rural county to the north of Hangzhou, the capital seat of Zhejiang Province. Deqing is a place where virtue holds fast. More than 30 grassroots people in Deqing have won the honor of Deqing Phenomenon, a non-government folk award for people of virtue selected by the public. Their stories touch people’s heart.

Playwright Bao Chaozan says that the story is all based on real events and real people. Sister Deqing is by no means a larger-than-life hero that one may find in novels and opera plays created before an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The big-hearted woman cares for her family and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her family. In Deqing, a woman named Qian Suchun got 21 people to safety in a dangerous flood; a woman named Jiang Yindi paid back the debt of her late husband over a period of ten years; a woman named Feng Lijuan donated her kidney to save her husband.

Based on these people and their stories, the play tells a modern story: Sister Deqing saves a boy and a girl in a flood but she loses her own daughter. After the flood, she takes in the two orphans and brings them up. Twenty years later, the boy gets married. The selfish daughter-in-law does not love her mother-in-law and covets a redwood trunk owned by the mother-in-law, thinking there is treasure locked up there. The daughter-in-law makes trouble in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comes messy until the daughter-in-law is afflicted with a kidney disease. Her mother-in-law donates a kidney for organ transplant to save the daughter-in-law. The daughter-in-law lives to find that the mother-in-law is her real mother. They live happily after.

On September 18, 2012, the play made its national debut at the National Grand Theater in Beijing. It was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and acclaimed with critics. On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19, 2012,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ld a seminar on the play. The leaders of the Art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and other experts attended the seminar.

以乐显仁德——孔子乐教思想探微 篇7

孔子,春秋末期人,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据历史材料记载,孔子不单善歌,还善操琴、鼓瑟、击磬,对乐舞也有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在创作方面,更是达到了随事、随诗赋曲的高度。此外,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乐教方面,孔子将道、德、仁、礼等深刻思想与乐结合起来,体现出其“由道统乐,以乐体道”的乐教观。虽然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并没有形成专论,只是在其弟子所编撰、整理的《论语》一书中略见一二,但这也可见其乐教的主要思想。

二、孔子的乐教思想

(一)“游于艺”与“成于乐”——孔子的乐教基础

在如何成为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人的问题上,《论语·宪问》中提到:“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在这句话中,孔子把“艺”与智慧、克制、勇敢并列提出,说明了孔子认为艺术教育对人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在如何利用音乐艺术在培养人材方面发挥作用上,孔子则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实则在讲一个人修身治学的顺序,即由励志发端,把仁德作为目标,通过学习六艺来涵养德行,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成人。孔子认为乐教的终极目标在于以乐体道,是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道、德、仁、乐合一,使人们臻于生命的理想状态和本然。而从美育的角度来看,“游于艺”还意味着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审美的自由、快乐的感受,在“游戏”性质的快乐气氛中,既学习到了技能又能获得审美上的深刻体验,我们尚可把这一点看做“寓教于乐”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与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通的。在《论语·秦伯》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反映出诗教、礼教、乐教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公平

孔子门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此中绝大多数人属于“贫而贱”阶层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反过去“礼不下庶人”的规定以及周代乐教的等级制度,实现了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革命,孔子强调在教育对象上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也没有华夏与戎狄之分,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的受教育层面,适应了当时文化更新、学术下移的时代潮流,这也类似于我们当代社会所提倡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的观念。

那么孔子真的就突破了等级制度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乐教思想在教育对象方面突破了等级的局限,是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要求。而在春秋时期,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从本质上讲他还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体现出孔子对封建礼乐以及等级制度的维护。

(三)“放郑声,远佞人”与“尽善尽美”——孔子的“以乐显仁德”

在孔子的思想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人们去听。在春秋时期的都市娱乐圈中,流行着一种供贵族富豪们声色娱乐的音乐,在当时人们称之为“郑声”或“郑卫之音”,这类音乐活动不遵从任何礼乐规范而以纵情享乐为主要目的,过分强调感官刺激。针对这种情况,《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记录:“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由此可见,孔子在音乐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此外,孔子在观乐舞《韶》与《武》之后,也有不同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即强调了孔子要求好的音乐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这里的“内容”,即有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故孔子的乐教思想由此也具有了社会学与伦理学方面的意义。

(四)“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乐教的最高境界

孔子在其乐教活动中,经常和学生谈及生活中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境界,即一种乐观愉悦而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乐”这一美学思想范畴中的最高境界——“人生之乐”。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论语·先进篇》中的一个故事加以佐证。

有一天,孔子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志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冉求说道其志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随后公子华回答:“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最后曾点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在这里,孔子的“吾与点也”道出了其心中所赞赏的“乐”的境界已经超然于任何物质与权力之上,是一种真正无拘无束的人生境界,通过这一认知,来使人们获得内在的审美愉悦的体验。

三、结语

孔子的乐教思想促进其学术下移之风的形成,可以说,在整个先秦时期,孔子不但承继、完善了周公的礼乐制度,而且把礼乐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使礼乐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坐标、礼乐教育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当然,孔子对乐教所赋予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仁德的思想内涵,在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仍有很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田小军.孔子乐教思想论略[J].中国音乐,2008.

仁德 篇8

以打造幸福企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北京珍贝公司,深知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关怀备至。除了注重员工的饮食健康,合理安排员工餐的营养搭配,始终保证让员工吃应季的蔬菜,让员工吃得健康之外,在身体健康方面,更是下了不少功夫。珍贝公司特别请来中医坐诊,提供免费诊断,每年定期为员工做心理培训和健康体检,每周一和周六,公司大厦不开电梯,培养员工锻炼身体和注重健康的意识,每天组织员工做珍贝瑜伽操,每周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是学习太极拳,把锻炼身体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珍贝公司的董事长邱淦清本人就十分热爱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喜欢太极拳是源于我认识了张全亮老师,第一次看到张老师演练太极拳和八卦掌,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从此开始跟张老师学习太极拳,我已经被太极拳迷住了。”邱淦清由衷的说。邱淦清董事长迷恋太极拳,潜心学习太极拳,不管工作多忙,每周他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跟张老师学太极,每天晚上都会站桩,习练八卦掌转圈,多年来从未间断。他不但自己学习,还把它推荐给自己的员工、家人和朋友,他的好几个朋友听取了建议后坚持锻炼,身体状态明显有很好的改善,精神也比以前更好了。不仅如此,邱淦清董事长还投资注册成立了“北京鸣生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聘请张全亮老师担任董事长,以此作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学习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锻炼身体,贵在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不会达到锻炼的效果。珍贝公司进行传统文化和太极拳的学习已经有7年了,为了督促员工锻炼,让员工真正地拥有好身体,邱淦清董事长特别请来了他的师父、八卦掌大师、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著名武术家张全亮老师传授太极拳。张老师虽已年过古稀,但精力充沛,腿脚灵活,功力深厚、德艺双馨。每个周一,珍贝所有的员工都会准时到达公司习练太极拳,邱淦清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不仅公司本部的员工来学习,外地分公司的员工也通过视频观看讲座进行习练。张全亮老师言传身教,非常细致的讲解每一个动作,耐心的教学,为有些学员纠正错误动作,员工们不但学习了太极拳,还从中学习了不少预防疾病的招式,受益匪浅。珍贝公司副总经理李云萍女士,一直忍受着“地图舌”病痛的折磨,中药西药,各种偏方,尝试了很多也没有治好。张全亮老师得知后教了她一套小功法,她坚持锻炼,奇迹出现了,老毛病在短时间内就治好了,这让李总感到神奇而欣喜,对张老师和太极拳更加的认可和感恩。从此,太极拳锻炼成了李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持续而系统的锻炼,不但陶冶情操、改善体质、修身养性、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还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珍贝公司弘扬太极文化,健康职工身心,不仅是做强企业之道,更彰显了一种人文关怀,对和谐社会构建的责任,对人类美好生活追求的实践精神。正可谓:太极之道,仁德精神,其善莫大焉!

仁德 篇9

关键词:钨钼铜多金属矿化;中高温岩浆热液型;笋布尔乌拉

近期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笋布尔乌拉等四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多处矿化点和矿点,其中在呼仁德勒一带新发现—处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多金属矿点。该矿点位于阿拉善左旗乌力吉镇温都尔毛道嘎查呼仁德勒西南,临河-额济纳旗省道的东侧,属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天山-赤峰活动带之沙扎山隆起带。成矿带隶属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7),乌力吉-欧拉布格铜成矿带(Ⅳ76)。

1.矿产地质特征

该矿点位于呈近EW向展布温都尔毛道幅西部阿德格乌兰哈达一哈拉陶勒盖区域性断裂带的北侧附近。矿化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内呈NW或NE向展布的石英脉中。

(1)地层

矿区及周边地层出露零星,主要为沿近EW向断裂两侧分布的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Ar2W.)岩石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夹透辉大理岩、片麻岩等,为一套中深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建造,区域上该套变质地层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和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在本区虽然该地层被晚古生带侵入体和区域性断裂构造分割成若干小块体,在后期岩浆侵入过程中对其熔融作用为这一区域金属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

(2)侵入岩

矿区晚古生代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主要有:晚石炭世变质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三叠纪二长花岗岩。上述岩浆岩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它们的成因类型具壳幔混合源特征。该区岩浆活动为该区金属矿产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3)构造

矿区及周边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受区域性东西向断裂的次级构造裂隙控制。控矿次级构造以NW、NE向为主,近EW向、近SN向次之。与成矿关系密切。该区断裂构造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①区域性阿德格乌兰哈达一哈尔陶勒盖断裂:为横贯整个测区的区域性断裂。该区位于该断裂中段,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挤压破碎带,其断层断面倾向350°左右,倾角60°左右,破碎带宽约数十~上百米,发育碎裂岩、糜棱岩,显示具有压扭性断层的性质。矿化位于该断层北侧,主要表现为岩石破碎,并具近EW向的片理化特征,中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和晚古生代岩浆侵入体的分布明显受该断层的控制,而呈近EW向展布。

②次级构造裂隙特征:受区域性断裂带控制,在其两侧发育与其具密切关联的次级构造裂隙,以其北侧尤为发育,主要呈北西向展布,其次呈北东向和东西向。这些构造裂隙规模:长约数十米至数百米,宽约数米~数十米,呈破碎带或片理化带产出。在区域性断裂的北侧次级构造裂隙多被石英脉、钾长花岗岩脉、细晶岩脉、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脉等中酸性岩脉充填,并形成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破碎)带,局部形成受构造裂隙和残余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的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化。

2.物化探异常特征

(1)磁异常特征

在该矿点及周边区域的1:5万航磁异常上,矿点位于磁异常负值区内,AT值在-100nT~-210nT之间。该区磁场方向呈近EW向,与区域构造和地质体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该区矿化与磁异常无关。负异常推测为由花岗岩内大规模断层破碎带及硅化、高岭土化引起。

(2)激电异常特征

由该区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得出:区内视极化率背景值较低,且较凌乱,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异常带近EW向,走向长度5000米,平均宽约1000米。根据异常分布情况,正常场场值取1%~3%,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取4%,共圈出7处异常,异常面积多在0.2-0.5km。由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测区视电阻率普遍较低,一般在50~150Ω·m之间,局部视电阻率可达300~500Ω·m。受第四系厚覆盖层和盐碱度较高的地下水影响,测区西部和东南部视电阻率很低,在20~100n·m之间。从已知矿化点分布情况分析可知,已知矿化点出露地带对应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视极化率在2~4之间,视电阻率在20~80Ω·m之间,反应异常为矿化引起。

(3)化探异常特征

该矿点位于1:5万温都尔毛道幅乙l类化探异常范围之内,该异常以W、Sn、Mo、Au、Ag、Cu、Ph、Zn等元素组合为主,各主成矿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高,表明异常有元素强富集和分异作用,异常具2~4级浓度分带,并与已知矿化套和较好。通过化探异常查证资料表明,主要成矿元素最高值分别为:Mo 224.2×10-6、W 571×10-6、Cu1217.9×10-6、Ph 1000×10-6,各元素显示了很好的重现性特征,个别元素达到或接近边界品位,具有较高的找矿价值。

3.矿化特征

该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于晚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中的构造裂隙带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中。经矿调路线调查和矿点检查:单个W、Cu、Mo矿化体规模一般长约100m±,宽1~3m不等。产状严格受石英脉及构造裂隙产状控制;含若干个矿化蚀变体的矿化带总体断续出露长约1000m±,走向呈近EW向。矿化带岩石具硅化、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局部显示较强的铁锰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并具团块状铜、钼金属矿化特征;在矿化区西侧辉长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较强的褐铁矿化现象。该区多金属矿化多产于NE、NW向次级构造裂隙的交汇处,经残余岩浆热液活动、沉淀、富集作用,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了含矿石英脉。

本次工作在该矿点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及探槽揭露。所取探槽分析样品结果表明:主要成矿元素含量最高值分别为:W 0.041%,Mo 0.11%,Cu 0.289%,Bi0.307%,Ag11.3×10-6,Au含量在5×10-6~10×10-6之间,显示该区成矿具一定的找矿远景。其中Mo达到了工业品位。为该区提供了1处以钨钼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点。

该矿区矿石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型。矿石呈细粒结构,浸染状、星点状、块状、细脉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铜矿、辉钼矿、褐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铜兰、钼华等,地表以次生氧化矿为主,原生金属矿物少见。脉石主要有石英、绿帘石、绿泥石、高岭土、萤石等。

4.评价与认识

该区矿点多金属矿化成因类型,依据金属矿物组合属中高温岩浆热液型。成矿时代为晚二叠世(华力西晚期)。

该区岩浆演化由老到新,随着侵入岩石中酸性组分的增加,钨、锡元素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且分布也不均匀。

区内近EW向及NW向构造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成矿有利空间,岩浆期后热液通常沿构造裂隙上侵,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及石英脉,并携带成矿物质沿断层上移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

区内1:5万化探成果显示在该区具较好的异常,异常元素组合Cu、W、Mo、Ag套合较好,规模大,强度高,地表发现多条多金属矿化带,因此,该矿化点及周边区域是寻找Cu、Mo、W、Ag多金属矿化及含矿地质体的有利地段。

由本次矿调所取得的物化探及矿点检查成果综合分析研究可知:该矿区具有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成矿的有利条件。该区地表Cu、Mo、W等多金属元素矿化表明:虽然矿化不连续,但含矿石英脉、矿化蚀变体分布广泛,表明该区多金属矿化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找矿潜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仁德】相关文章:

“昏庸”与“仁德”作文04-18

仁德之星事迹材料04-29

仁德一小学年春季学期体育工作计划(个人)05-04

上一篇:外墙渗漏水的力学分析下一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