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激素

2024-05-02

女性生殖激素(精选七篇)

女性生殖激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3~53岁, 平均年龄 (31.11±4.06) 岁;病程2~19个月, 平均病程 (8.99±3.01) 个月。其中青春期DUB64例, 更年期DUB44例, PCOS76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17例;合并不孕44例, 月经紊乱105例, 高血糖39例, 高血脂47例。

1.2 方法

1.2.1 DUB

给予倍美力 (雌激素) 、安宫黄体酮口服。首日服用剂量1.25 mg, 3次/d;之后每间隔2天按照服用1次, 每次服用上次的2/3, 直到剂量减为0.3 mg, 连续应用20天;再给予患者安宫黄体酮口服, 4.0 mg/次, 2次/d。

1.2.2 更年期DUB

给予炔诺酮片口服。5.0 mg/次, 3次/d, 每间隔8 h服用1次。若无活动性出血现象, 服药减量至1/3, 每间隔3天服用次数减少1次, 直到剂量减为3.0 mg/次, 持续此剂量服用20天。

1.2.3 PCOS

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月经来潮后第5天, 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 1片/d, 连续服用20天。对有生育需要患者, 2个月后给予促排卵治疗。

1.2.4 围绝经期综合征

给予替博龙口服。替博龙口服, 2.5 mg/次, 1次/d, 连续服用20天。观察患者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妇科学》中的标准, 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经实验室检查, 各项指标转归, 半年内无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 经实验室检查, 各项指标接近正常, 半年内无复发或有加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变, 经实验室检查, 各项指标无明显缓解, 半年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UB、更年期DUB、PCOS、围绝经期综合征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7.73%、70.26%、94.12%, 除PCOS患者其余均达90.0%以上, 表明甾体类激素治疗生殖内分泌疾病具显著疗效, 与PCOS患者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PCOS比较, P<0.05

3 讨论

生殖内分泌疾病[3]不同类型, 其临床表现、病机、病因、疾病变化、进展与预后大不相同。通过甾体激素替代、补充内源性性激素分泌, 可使得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甾体激素[4]除治疗PCOS的疗效相对较差外, 青春期DUB、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均较为显著, 高达90.0%以上, 疗效较为满意。有研究显示, 长期服用甾体激素[5]存在一定副作用, 对于病程较长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COS患者, 不宜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对治疗PCOS患者应用甾体激素的研究, 临床上待进一步探究。

总而言之,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应用甾体激素的疗效较为满意, 除部分疾病疗效相对较差且风险高外, 其余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霞, 邹跃琼, 刘玉萍, 等.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应用甾体激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 02 (06) :155-156.

[2]俞超芹, 卢美璘, 翟东霞.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应用中西医诊治的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1 (45) :3669-3670.

[3]韦敬锡.应激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25 (65) :553-555.

[4]王为民, 刘梅红.临床指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71 (21) :6214-6216.

女性生殖激素 篇2

1 HT与外阴癌

外阴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 (Morrow, 1987) 。外阴各类恶性肿瘤中, 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 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6%。外阴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后妇女, 约有40%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外阴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均含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 但对激素没有明显依赖。流行病学研究没有发现围绝经期应用HT与外阴癌之间有任何联系, 无论原位癌还是浸润癌[2]。在Sherman等[3]所做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 口服雌激素妇女, 发生原位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2, 浸润癌为0.8。瑞典一项评价HT治疗妇女外阴癌和阴道癌发生率的结果, 与之相似[4]。Burger等[5]指出HT对阴道、外阴发生的鳞癌无明显影响。循证医学认为加用雌激素可以有效的治疗外阴苔藓样硬化、外阴白斑等癌前病变。因此, 认为外阴癌患者与宫颈鳞癌患者一样, 应用HT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2 HT与阴道癌

阴道壁由弹力纤维、肌层和粘膜组成。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 无腺体, 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原发性阴道癌少见, 约占妇科恶性肿瘤2%左右 (Senekjian, 1986) 。阴道癌以上皮癌占多数, 占阴道恶性肿瘤的93%。阴道鳞状上皮癌好发于高年妇女 (吴宗敏, 1994) 。阴道上皮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能够促进阴道上皮生长, 绝经期使用雌激素可使阴道上皮基底细胞增多, 但是既使长期应用也没有发现阴道细胞过度增生。因此阴道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后可以安全应用HT, 而不增加复发风险。但是对于阴道腺癌需慎用, 以不用为宜。

3 HT与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是女性生殖道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3%, 5年生存率仅为30%, 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平滑肌肉瘤多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织学上来源于子宫内膜, 向上皮和间质两个方向进行分化, 多见于绝经前后50岁左右的妇女。子宫肉瘤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2]。1996年Horowitz等报道2例低度恶性间质肉瘤术后ERT治疗后复发。为此Michenline[6]做了一项关于低度恶性间质肉瘤术后复发的观察, 结果显示:3例Ⅰ期患者术后接受HT治疗, 分别在4, 8, 12个月后复发。有关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HT, Vrsic-Vrscaj报告2例, 1例每高倍视野12个有丝分裂, 术后ERT后随访61个月后复发;另外1例每高倍视野40个有丝分裂, 因局部扩散, 术后化疗和放疗, ERT 3个月后复发停药。子宫肉瘤患者术后应禁用ERT, 但孕激素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有助于控制晚期患者的复发。

4 HT与输卵管癌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输卵管癌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0.24%~0.5% (Peters, 1988) 。1989 Rosenblatt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输卵管癌的患病率平均每年3.6/100万妇女。输卵管在胚胎学和组织发生学与子宫内膜相似, 对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周期性反应。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输卵管癌与HT有关, 也不是HT的禁忌证, 其应用类似卵巢上皮性癌[7]。

随着对HT效应的深入研究以及人们关于HT知识的不断增长, 使过去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绝对禁忌证逐渐减少。研究认为治疗后的乳腺癌、早期子宫内膜癌、卵巢上皮性癌、宫颈鳞癌、阴道及外阴癌、输卵管癌患者应用HT, 对肿瘤的发展及复发并无明显影响;对于宫颈腺癌、晚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肉瘤患者则不宜应用。我们不宜把WHI的结果轻易扩大, 可进一步改进HT的措施、剂量、剂型和配伍, 以达到低价、高效和保护健康的目的。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雌孕激素对防治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与老年痴呆都有良好的效果。新近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脑出血、妊娠、急性肝病及重度肝功能损伤、肾功能不全和血栓等患者禁用HT。故对于肿瘤术后患者, 应考虑年龄、肿瘤组织类型、分期及内科并发症等不同因素, 权衡利弊, 在患者知情情况下, 因人而异, 个体化选择HT。

参考文献

[1] Palacios S. Current perspective on the benifities of HRT in the menopausal women[J]. Maturitas, 1993, 33 (suppl.1) :1.

[2] Biglia N, Mariani L, Marenco D, et al.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gynaecological cancer[J].Rundschau, 2006, 46 (2) :191-196.

[3]Sherman KJ, DalingJR, Mcknight B, et al.Hormonal factorsinvulva can-cer:a case-control study[J].J Reprod Med, 1994, 39 (11) :857-861.

[4]Persson I, Weiderpass E, Bergkvist L, et al.Risks of breast and endome-trial cancer after estrogen and progestin replacement[J].Cancer Causes Control, 1999, 10 (4) :253-260.

[5] Burger CW, Van Leewwen FE, Scheele F, 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women treated for gynecological malignancy[J]. Maturitas, 1999, 32 (2) : 69.

[6] Michenline C.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hormonal aspects[J].Gynecology Oncology, 2003, 90 (2) : 170-176.

女性生殖激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4 月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92 例, 年龄24~45 岁, 平均年龄 (39.6±3.2) 岁;病程2~13 个月, 平均病程 (5.7±2.9) 个月。入选标准:治疗前6 个月内月经正常;体质量指数>19 kg/m2。将92 例患者按投币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 各46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A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口服治疗:富马酸喹硫平片50~300 mg口服, 2 次/d。B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利培酮分散片2~6 mg口服, 1 次/d。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12个月。患者服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缓解程度及耐受情况随时调整药物服用剂量。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女性生殖激素水平检测方法[1]: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采用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其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值进行测定; (2) 骨密度测定方法[2]:采用X线吸收骨密度仪对患者腰椎、大转子、左股骨颈、华氏三角处骨密度进行测定, 取其平均值为患者骨密度检测值; (3) 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3]:体质量指数=体重 (kg) ÷身高 (m) 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女性生殖激素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殖激素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治疗后雌二醇检测值低于A组, 催乳素检测值高于A组 (P<0.05) ;其他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体质量指数检测值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体质量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检测值低于A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A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A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为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常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利培酮与喹硫平虽均属非经典抗精神病类药物, 但喹硫平与利培酮药理机制相比较, 其对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较小, 而解离速度却较快, 因此, 喹硫平对机体催乳素水平影响程度较轻, 当机体长时间处于催乳素水平较高状态时, 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导致雌二醇水平值降低。

近些年来, 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骨密度变化与催乳素水平呈负相关;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观点相一致。其原因为:催乳素升高不仅抑制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量, 降低骨形成几率, 而且还可抑制雌激素分泌量, 使成骨细胞量减少, 从而对骨代谢产生较大影响, 致使患者骨密度降低。但两种药物均可引起机体体质量增加,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 可引起生殖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值变化, 在给予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其生殖激素与骨密度水平值, 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蒲强红, 宴霜, 伍朝君, 等.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6 (7) :865-866.

[2]刘春容.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对比.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1 (17) :16, 12.

[3]周联军.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浓度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3) :104-105.

兽用生殖激素的常见使用误区 篇4

1 不清楚激素的生理功能,任意加大用量

如有一个体户,其青年牛发情,找配种员输精,配种员检查后断定此牛为卵巢囊肿,需要经过治疗后再配。当时配种员就给此牛注射了3盒(30支)氯前列烯醇,告诉畜主该牛7天后发情。7天后牛没有发情,奶下来了,每天能挤几公斤奶,后又经大剂量激素治疗,从此该牛就再也没有发情,造成终身不孕。

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的商品名,它有两个主要生理功能。一是溶解黄体,二是促进子宫收缩与分娩活动有关。临床上主要用它治疗持久黄体或进行同期发情、同期分娩。

卵巢囊肿分两种情况:一是黄体囊肿,一是卵泡囊肿。如果是黄体囊肿,由于黄体酮的持续分泌,牛就不发情;如果是卵泡囊肿,由于卵泡内膜产生大量的雌激素,使牛长期处于性兴奋状态,临床表现为慕雄狂。治疗黄体囊肿用前列腺激素,每次2-3支,过3-5天观察,如没反应再注射1次。卵泡囊肿由于有慕雄狂表现,可先用大剂量黄体酮对抗雌激素,抑制卵泡发育,或用LH促进排卵。总之,无论如何也不能用三盒氯前列烯醇。上面的病例属于正常发情,因为它没有慕雄狂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青年牛由于激素分泌量大,发情时卵泡比经产牛卵泡大些属正常现象,不必治疗。

2 不清楚半衰期,延长用药时间

有一牧羊犬,在发情季节乏情,兽医用生殖激素诱导其发情,他选用PMSG每次300IU,每天1次,连用7天。

PMSG就是孕马血清,它的生理功能是促进卵泡发育,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卵泡静止或超数排卵。但是,它的半衰期长,5-7天在血液中还有有效浓度,每个疗程注射一次就行,不用每天注射。

3 注射时间不合理

有些兽医治疗排卵延迟,选用促排三号,不发情就注射,配种时却不注了,所以达不到促排效果。促排三号是促黄体释放激素D-色氨酸类似物,它的生理功能是促进卵泡进一步成熟、排卵和促进黄体的形成。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配种前4小时或配种时注射。

4 治疗不孕症用雌二醇

雌二醇是一种雌激素,它的生理功能是促使母畜发情表现和生殖道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母畜外阴红肿、分泌物增加、鸣叫、接受爬胯等。它对卵泡发育不起作用,用它治疗不孕症没有效果。

生殖激素在奶牛临床上的应用 篇5

根据生殖激素的来源和功能分为三类: (1) 来自下丘脑的激素:控制垂体合成和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和促进子宫收缩和排乳的催产素 (OXT) 。GnRH能促进腺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 (2) 来自腺垂体和胎盘的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卵泡发育、成熟与排卵, 刺激性腺产生类固醇激素。 (3) 来自两性性腺 (卵巢和睾丸) 的性腺激素。对性行为、第二性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及生殖周期具有调节作用。

母牛发情周期是卵泡期和黄体期周期性交替变换的过程, 而卵泡生长发育及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受神经激素的调节和外界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在内外界环境适宜因素作用下, 刺激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输到垂体前叶, 刺激垂体前叶分泌细胞释放促性腺激素, 促进卵巢分泌类固醇激素孕酮、雌二醇等, 各类激素互相协调使其在奶牛繁殖上得到广泛应用, 现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介绍如下:

1 母牛超数排卵上的应用

一般在母牛的发情周期9~14天肌肉注射PMSG或FSH (促卵泡激素) , 以刺激卵巢产生额外的卵泡。待处理后1~2天供体牛再次发情时静脉注射LH (促黄体生成素) 或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配种或人工输精。通过激素的作用, 使动物能够排出更多的卵子, 便于胚胎移植。

2 用于同期发情处理

2.1 人为延长黄体期法

用孕激素处理乏情母牛, 连用7~12天, 人为延长黄体期, 抑制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发情表现, 随后停用孕激素2~5天后, 引起母畜发情。此过程中, 在应用孕激素处理的第1~2天使用小剂量雌激素, 会增强孕激素的处理效果。

2.2 人为溶解黄体, 缩短黄体期法

在牛发情周期的5~16天, 子宫灌注或肌肉注射前列腺素PGF3α加速黄体消退, 缩短黄体期 (使卵巢提前摆脱体内孕激素的控制) , 2~4天后卵泡开始发育, 母畜同情发情。为了使同期率更高, 在第一次使用前列腺素后11天出现发情的不配种, 再用前列腺素处理一次。

3 治疗母牛生殖机能异常

3.1 卵巢静止

(1) 肌注促卵泡素 (FSH) 100~200单位加促黄体素 (LH) 100国际单位, 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 每注射一次均应进行检查, 如无效可连续应用2~3次。

(2)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1000~2000IU, 隔日一次, 连用二次。对治愈的病牛发情配种前2小时或配种时肌肉注射促排3号, 以提高准胎率。

(3) 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50~100μg及其类似物。二周后检查, 若有黄体, 肌注氯前列烯醇0.4mg, 3~5天后发情。使用释放激素应注意;不能大量的长期的使用, 否则会使生殖系统减轻, 抑制排卵, 影响妊娠。

(4) 肌注孕酮 (黄体酮) 20ml, 连用4次, 出现发情配种。

(5) 乏情母牛诱导发情及诱导双胎:产后3~6个月未发情母牛, 第1天及第2天同时注射HCG 200IU, 黄体酮10ml, 第3~6天, 每天注射黄体酮10ml, 第8天肌注氯前列烯醇0.4mg。诱发发情率达80%, 受胎率达75%, 双胎率达44.4%。

3.2 持久黄体和黄体囊肿

肌注氯前列烯醇0.4~0.6毫克或PG类似物0.5毫克。若黄体持续时间长, 黄体体积大质地硬的母牛, 应隔天再肌注一次。发情配种时肌肉注射促排3号25微克, 情期受胎率可明显提高。

3.3 卵泡囊肿

(1) 肌注GnRH 50~100μg (也可隔3天肌注一次) , 间隔10天左右, 肌注氯前列烯醇0.4mg, 观察发情。

(2) 肌注促性腺激素: (A) 肌注促黄体素 (LH) 100~200单位, 一周后未见效, 再肌注一次。 (B) 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0000~20000IU。国外多用1500~5000IU低剂量静脉注射。

(3) 肌注孕酮200~500mg, 每日一次, 连用10~17天, 或一次肌注射孕酮750~1500mg, 治愈率60~70%。

(4) 预防卵泡囊肿:产后二周肌注GnRH 200μg, 可将卵巢囊肿病发生率降至5.7%, 而对照组发病率为15.2%。

3.4 多卵泡发育与两侧卵泡交替发育

表现为母牛发情短暂, 18天又迅速发情, 治疗时最好在发情初期, 每次肌注促卵泡素 (FSH) 200单位。

3.5 排卵延迟

母牛发情后在卵泡发育成熟输精时, 或是在母牛发情后第二次输精时, 肌注GnRH 50~100mg, 可促进排卵, 提高受胎率。国外在母牛发情开始3小时, 肌注GnRH 250μg, 一般在母牛发情后30小时内排卵, 情期受胎率提高15%左右。

3.6 调控卵泡和黄体活动

母牛发情后配种受胎率降低, 或在配种受胎后发生胚胎早期死亡及习惯性流产, 造成受胎率仅为10~20%。治疗方法在配种后肌注黄体生成素 (LH) 100~200单位, 每天一次, 连用3天。

4 诱导不孕无乳奶牛泌乳

生殖激素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篇6

1 预防及治疗母猪乏情

⑴后备母猪预防乏情:6-7月龄肌肉注射绒促性素1000国际单位,第一次发情时不要配种,一般在第三个发情期配种。

治疗:超过8月龄还未发情,应肌肉注射绒促性素2000国际单位,一般2-4d即可发情配种。

⑵经产母猪预防乏情:断奶当天肌肉注射绒促性素1000国际单位,能使母猪正常发情,不误时机。

治疗:断奶后超过12-15d还未发情,应肌肉注射绒促性素1000国际单位,氯前列烯醇0.1mg,一般2—4d即可发情配种。

2 提高受胎率与产崽数

⑴母猪配种前1h,肌肉注射促排卵素3号20微克,每胎平均可提高产崽数0.6~1.2头。

⑵对发情配不上种或每胎产崽数低的母猪,在母猪发情初期肌肉注射绒促性素1000国际单位,在配种前1h再肌肉注射促排卵素3号20微克,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3 控制分娩

按母猪准确预产期114d,在预产头天上午9~10时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1mg,通常在第2d上午分娩。这样能有效预防初产母猪难产,或冬季寒冷天气避免母猪在晚间产崽护理不便,更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

4 产后处理

母猪产后次日,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1mg,一般情况下,无须使用抗生素治疗或预防。这样可以减少母猪的应激,有效促进子宫、卵巢功能恢复,增加初奶分泌量,避免子宫内膜炎、胎衣滞留、恶露不尽等症状,缩短母猪空怀期。

5 诱导母猪引产

⑴怀孕母猪超过预产期仍不分娩,可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1~0.2mg,这样次日即可分娩。

⑵怀孕不正常的母猪 (死胎等原因) 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2mg,即可使其正常分娩,有效排出死胎,不会给母猪带来任何影响。

6 公猪的应用

⑴公猪性欲不强,精子活力不足,可肌肉注射绒促性素2000~4000国际单位,这样能有效提高精液质量。

⑵公猪精子数量少,可肌肉注射促排卵素3号20微克,1d2次,连用2-3d。

7 注意事项

⑴治疗母猪乏情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雌激素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应用 篇7

1 雌激素缺乏或水平低下相关疾病的治疗

在青春期及其后的生理时期里, 雌激素是女性内分泌环境中最重要的激素成分之一, 在此时期雌激素缺乏或水平低下的个体需要外源性的雌激素治疗。由于此期的女性内分泌的周期性生理特点以及个体躯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应用雌激素时除了考虑用药指征之外, 还需要考虑应用的时机、时间、剂量与其他激素药物搭配等。

1.1 治疗的原则

1.1.1 有效的剂量

对于雌激素原发性缺乏的患者, 注意剂量应达到与同龄人相似的生殖器官发育所需水平, 同时注意身高增长问题[1]。对于继发性缺乏或水平低下的患者, 年轻妇女与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治疗应有所区别, 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要求, 决定用药的剂量。所指的有效最低剂量应该达到接近其同龄人的相应激素水平;如果患者有子宫, 希望子宫发育, 将来通过赠卵可以生育, 那么所用的雌激素剂量需要达到子宫正常发育的程度, 所采用的黄体酮相应也需要增加, 以使子宫内膜可以规律地剥脱、达到合适的月经量。

1.1.2 个体化治疗

虽然都是雌激素, 但有各自特点。此外, 每个患者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对各种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所用药物和使用时间。

1.1.3 尽量使用天然雌激素

由于年轻患者使用药物的时间比较长, 合成的雌激素可能对肝脏影响比较大, 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大, 因此提倡在临床上尽量使用天然的雌激素。应用的时候需要对患者交待可能需要长期或相对长期的治疗, 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血脂情况、凝血功能、乳腺B超以及妇科B超等, 1年要检查2次。

1.2 根据不同病因, 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法[2]

1.2.1 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和XX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对于此类患者, 进入青春期后应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预防骨质疏松。一般应用结合雌激素0.625 mg/d或戊酸雌二醇1~2 mg/d, 连续21天为1周期, 第12天开始加用孕激素序贯治疗[2]。

1.2.2 其他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2] 比如特纳综合征 (Turner′s syndrome) 和垂体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的女童, 需要关注其身高发育, 一般先促进身高, 在骨龄达到12~13岁后再开始使用雌激素治疗, 以促进乳房和生殖器发育, 治疗效果较好, 但需长期服用。染色体核型为XY的患者如Swyer综合征, 性激素治疗时应建议患者在适当时机切除性腺。

1.2.3 原发性和继发性垂体促性腺激素缺乏、中枢-下丘脑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下丘脑功能低下 功能性下丘脑功能低下多为精神紧张、神经性厌食和运动过量引起, 对于这3种类型的年轻女性, 应模仿自然月经周期序贯给药, 需长期用药。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在停药后出现卵巢功能的恢复[2]。

1.2.4 青春期延迟 小剂量雌激素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开始时可单纯应用雌激素治疗, 予以结合雌激素0.3 mg/d或戊酸雌二醇0.5 mg/d, 6个月至1年后, 改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结合雌激素0.625 mg/d或戊酸雌二醇1 mg/d, 加用孕激素序贯治疗。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因其只是发动延迟, 当骨龄达到相应年龄后 (通常骨龄为13岁左右) , 自然会开始进入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过程。应向患儿及家长进行解释以取得合作, 可在骨龄达13岁后行3个周期的人工周期治疗, 使乳房开始发育。这种治疗方法不会明显增加骨龄或降低最终身高[2]。

1.2.5 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引起的医源性卵巢功能衰竭或缺如 对此类患者, 尤其骨髓移植后闭经患者建议及早用药, 可防治低雌激素所致的生殖器萎缩和骨质疏松。根据患者意愿是否愿意有月经进行用药。对有子宫、愿意有月经、比较年轻的患者应用雌激素周期序贯疗法, 共服3~4个周期, 半年或1年后间歇给药1次。停药后应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 有小部分的患者可能在停药后出现卵巢功能的恢复。以戊酸雌二醇为例, 开始口服1~2 mg/d, 每28~30天的后10~12天加用黄体酮制剂。如患者有子宫不愿意来月经, 则雌孕激素联合连续用药;如患者子宫缺如, 则可以单独应用雌激素。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 如性征及生殖器官的维持或发育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

1.2.6 卵巢合成性激素功能低下或性激素合成障碍[3] 这类原因引起的卵巢性闭经, 如17、20碳链裂解酶缺乏或卵巢抵抗综合征的青春期患者, 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雌激素治疗可促进子宫的发育, 并可通过对垂体负反馈作用, 降低血循环中卵泡刺激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 水平, 从而保护残留卵泡;还可以通过协同体内FSH的作用, 诱导卵泡颗粒细胞上的FSH受体及芳香化酶活性, 使卵泡恢复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

1.2.7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的患者, 尤其较年轻的妇女, 推荐剂量应稍高于自然生理绝经妇女的激素用量, 建议戊酸雌二醇1~2 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1.25 mg/d, 每个周期21~28天, 与孕激素序贯应用, 并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同时告知患者治疗的长期性。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性激素治疗见本专题的相关章节。

1.2.8 药物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低下后的反添加 (add-back, therapy, ABT) 疗法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 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治疗后, 患者出现低雌激素所致潮热、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等绝经症状和长期使用的骨质丢失风险。为了既保持疗效又减缓不良反应, 可应用反向添加治疗, 即使用GnRH-a 2~3个月以上者, 加用雌激素或雌孕雄激素作为反向添加性激素治疗。雌激素的“窗口”浓度在110 pmol/L左右,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限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及骨质丢失, 既能消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又能使因雌激素水平过低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那些希望受孕的年轻患者长期和重复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常用0.3 mg结合雌激素或0.5 mg戊酸雌二醇, 并通常推荐同时加用黄体酮, 也可选用替勃龙, 若用药时间短, 仅2~3个月, 可以单用雌激素, 因在停用GnRH-a 2个月左右, 排卵即可恢复, 产生内源性孕激素, 使内膜得到保护。若潮热等症状严重, 不能缓解, 可酌情增加剂量。

1.2.9 辅助生殖技术中赠卵患者同步化准备子宫内膜及雌激素治疗, 冷冻胚胎移植前的雌激素治疗周期的内膜准备等详见相关章节。

2 调节性治疗

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并不低, 但是各种性激素之间比例或平衡失调, 需要利用雌激素的特性解决临床上的某些问题, 如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中的应用[4]。

2.1 有排卵性功血的治疗

2.1.1 排卵期出血

少许点滴出血无须特殊治疗。如出血较多, 由卵泡中期开始补充小剂量雌激素, 或从预计出血前3天开始, 或从月经周期第10日起口服少量雌激素, 如戊酸雌二醇1 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 mg/d, 7~10天。

2.1.2 经前出血或经量过多

可从月经周期第5天起口服短效避孕药 (雌孕激素复合制剂) 。

2.1.3 子宫内膜修复不良的经后出血

在卵泡期用药, 如戊酸雌二醇 1~2 mg /d 。

2.2 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

无排卵性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的妇女, 青春期功血诊断一旦确立, 治疗一般包括止血、调整周期并促排卵;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见本专题的相关章节。

2.2.1 止血

青春期功血的急性期止血主要是用性激素治疗, 输血及对症治疗作为支持和辅助治疗。

2.2.1.1 子宫内膜生长修复法

该法是应用足量雌激素, 使所有子宫内膜处于同步增殖生长, 螺旋小动脉关闭止血。雌激素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止血, 尽快恢复贫血。具体方法举例如下:①口服大剂量雌激素。以戊酸雌二醇为例, 4~6 mg, 每8小时1次。血止3天后减量, 每3天减1/3量直至维持量1 mg。维持量治疗直至血止后15~20天或当血红蛋白提高至100 g/L以上时加用黄体酮撤退性出血, 同时补铁以纠正贫血。②静脉滴注结合雌激素。结合雌激素25 mg+5%葡萄糖液100 ml, 静脉滴注持续30分钟, 6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 必要时可间隔6~8小时重复使用, 最多3次可止血。血止后可开始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d, 或戊酸雌二醇 1 mg/d, 持续20天。所有雌激素治疗后均需要孕激素撤退性出血。

2.2.1.2 雌孕激素联合止血

原理为雌激素增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 改善单用孕激素后受体减少的情况, 并增强凝血功能。用法:戊酸雌二醇2 mg 每天1次+炔诺酮5 mg, 每8小时1次, 血止3天后开始减量, 每3天减1次, 每次不超过原剂量的1/3。

2.2.2 调整周期

目的是帮助促排卵功能的建立与恢复, 促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成熟, 形成规律的卵巢周期。调整周期是止血后的重要步骤。常用的方法如下:①人工周期: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口服雌激素21~28天, 后10天加用孕激素撤退性出血, 常连续用3个周期。如戊酸雌二醇1~2 mg/d, 连用21~28天, 后10~12天加用孕激素。常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②连续联合法: 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不间断使用, 用于少数育龄期妇女不想来月经或围绝经期妇女的过渡治疗。

3 其他应用

3.1 宫腔粘连

在排除妊娠, 并宫腔镜下分离粘连后, 使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 目的是刺激残存的、并保留了对雌激素有反应的子宫内膜增殖, 尽快修复创面预防再粘连。方法:应用结合雌激素1.25~2.5 mg 每天3次, 或戊酸雌二醇 3mg, 每天2~3次, 共 3个月, 最后加孕激素撤退性出血。也有用人工周期的方式用药, 即周期后10~14天给予孕激素, 但雌激素剂量维持不变。

3.2 闭经类型的诊断

用于雌激素试验:方法为口服雌激素20天, 在用药第16天加用孕激素3~5天。阳性表示患者子宫内膜有功能, 闭经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低所致, 即所谓Ⅱ度闭经。若无阴道流血为阴性, 提示子宫或其内膜不正常, 可能为子宫性闭经。

3.3 绝经后阴道操作和回奶

雌激素还可以应用于产后回奶、稽留流产、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不良、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以及绝经后阴道手术前准备等, 详见本专题相关章节。

总而言之, 雌激素作为女性激素, 在妇科内分泌疾病中应用广泛。其应用主要起到替代、补充和调节等作用。用药的个体化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制剂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时机及用药期限及其合并用药或合并其他治疗手段等方面。

参考文献

[1]Henry M, Kronenberg MD, Shlomo 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M].11thedition.Philadelphia:Saunders elsevier, 2008:Chapter16-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ax-is.

[2]杨冬梓主编.小儿与青春期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4-217.

[3]Katz E, Mc Clamrock HD, Adashi EY.Ovarian failure including men-opause, premature menopause, and resistant ovarian syndrome, andhormonal replacement[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1990, 2 (3) :392-397.

上一篇:变电站新模式下一篇:培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