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

2024-05-18

阿鲁科尔沁旗(精选十篇)

阿鲁科尔沁旗 篇1

1 阿鲁科尔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解决农业技术“落地”为目标, 紧紧围绕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到农牧民的“最后一公里”的实现问题, 坚持科技为先、典型示范、辐射带动, 探索形成以“一个核心, 两个时点, 三个平台”为主要内容的“12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1.1 建立一支以农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方式直接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阿鲁科尔沁旗在新一轮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 紧紧抓住“以人为本”, 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快速接受农业新技术、及时掌握新的农业实用技术的专业农业技术人员, 打造一支全面服务于阿鲁科尔沁旗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目前, 阿鲁科尔沁旗已经形成以农业技术骨干为组长, 年轻农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技术服务覆盖全旗14个苏木乡镇。

阿鲁科尔沁旗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重点培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绿豆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设施蔬菜种植、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技术。 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农牧民的技能。

1.2 农业技术推广围绕“农闲”、“农忙”两个时点开展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要充分利用好农时。结合全旗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局总结历年工作经验, 形成了针对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 即划定农闲和农忙两个时点, 充分围绕两个时点来服务特色“三农”。

1.2.1 农闲时节入村、 入户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的教学团队, 春季农闲时入村开设农业科技大讲堂。 讲课内容涵盖农作物农药施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高粱、绿豆、谷子等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从各个方面和环节指导农民如何从事农业生产。秋后农闲入户、手把手教技术、心贴心送科技, 农业技术人员总结一年来对农牧民的指导经验, 入户看成果, 让每一次技术推广都落到实处。

1.2.2 农忙时节入田农业技术人员比农民先一步进入田间地块,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取样工作。2015年在农民春耕汇地前, 通过16天的努力, 完成全旗500个土样采集。 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同时进入田间地块, 在示范田、实验田等地块, 实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把农业技术实实在在地带到田间地头, 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农民面对面传授农业科学技术, 在田边直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1.3 充分发挥“高产示范平台”、“农技体系平台”、“手机短信平台”作用,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1.3.1 建设高产示范区, 典型带动、示范推广农业技术2015年, 全旗高产创建3个示范区和5个示范基地建设补助项目区, 通过高产创建工作实现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投入 (包括农药、化肥、农膜和滴灌带等) 和信息服务等工作。

1.3.2 完善农技体系平台, 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阿鲁科尔沁旗通过成立7个农业技术指导员队伍, 网格化农业技术指导全旗14个苏木乡镇, 并在全旗培育农业技术科技示范户900户, 点对点提供全年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农民10 000户, 探索农业技术大下乡新方式。同时, 阿鲁科尔沁旗搭建三所田间学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3.3 开通手机短信平台, 便捷服务农民开通手机短信平台, 通过公益短信这一方式, 实现农业技术和病虫害预防预报等信息直接到达农牧民手心里。目前, 全旗已形成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 涵盖种植大户、 农业相关技术人员手机信息等内容的服务数据库。 截至目前, 全旗累计为农牧民免费提供各类农业技术信息10 000条 (次) 。

2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原有推广体系的改革, 新老农业技术人员的承接问题不断凸显, 只有不断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才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坚力量的不断壮大。

2.1.1 创新学习方式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网络化学习, 让全体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学习, 及时了解农业动态, 接受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有效地传播农业技术。

2.1.2 创造学习氛围农技推广队伍应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且融入到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中, 形成时时学习、时时讨论的良好氛围。

2.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针对性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广泛使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与配方肥施用有机结合、 施肥建议指导与现代化智能化手段相结合均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只有在农牧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诉求上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才能更好地让农牧民接受新技术,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摘要: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通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践, 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载体,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方法, 更好地发展农业现代化。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效果, 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一中简介 篇2

阿旗天山一中,始建于1955年,学校是赤峰市一类高中,赤峰市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北大附中校园网络示范校,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合作研究校,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实验学校。天山一中坐落于阿旗天山镇新城区,占地150亩。校园按“三区一带”合理布局,错落有致。教学区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运动区有体育馆、大型高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器械健身场;生活区有三栋宿舍楼,一栋综合服务楼,一栋餐厅。环绕校园的绿化、硬化带与主建筑交相辉映,完美协调。整个校园环境优美,格调高雅,文化品位高,育人功能强。

学校现在有教学班64个,在校生4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职工总人数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52人,拥有一批区、市两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学校优质的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厚德博学、砥志笃行”的校训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天山一中曾培养出自治区状元,有数百人考入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家名校。近年来,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率一路攀升。

“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真正使天山一中步入了一流高中的行列。学校多次被评为中央教科所优秀实验基地,赤峰市“文明单位”,赤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赤峰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

天山一中

2009年11月9日

阿鲁科尔沁旗 篇3

贫困旗县职教热

在阿旗职教中心主任张勤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乌兰哈达乡的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学校走廊过道上,记者看到许多标语式的文字:“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家中再有不如一技在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先进课堂后进城,先学技能后务工”等标语。走进学校,学员们正在上课,记者首先参观了学员的宿舍,被子叠得整齐化一,上课的学员服装整齐。据张勤主任介绍:学员统一着装,统一作息,学校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管理,每期培训十天,授课的范围很广:农牧业生产知识、生态保护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法律常识、务工常识等等,都是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年这样的培训已经开办了三十多期,学员已达到7000多人,预计年底前能达到8000人。学校本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三农的宗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

2006年7月,阿旗旗委、政府决定每年支出200万元,成立三所农牧民培训学校用于农牧民培训。接受培训的农牧民吃、住、学全部免费。目前已培训7000多人次,转移就业2000多人。阿旗清河子牧民任国义,通过培训运用所学技术,实现了一只母羊双胎、双羔,三个月出栏的饲养目标,年增收3万多元。

在课间,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培训”的学员,学员们说:“过去我们种玉米为了节约土地面积,总想把一亩地种上7000-8000株,认为多种就能多收。还有过去我们施化肥,总是种子化肥一起投放,现在听了专家讲的课才知道浪费性太大,效果也不好,按标准宽垄种植才能使玉米高产丰产。更新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在乌兰哈达农牧民培训学校资料室,记者看到40多个档案盒,这都是详细记录农牧民参加培训情况的。每一个档案盒中,都有几十个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还有入学的测试和结业的考核等。在资料室,记者还看到一些学员的课程书籍:《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经济》《计算机基础》《肉牛舍饲管理》《农村新技术》《奶牛养殖管理》《棚室袋栽香菇技术》等等,都是贴近农牧民生产经营实际的理论实践知识读本。张勤主任告诉记者:有些课程是没有教材的,如摩托车维修,电焊技术等,学校就请一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来讲课,边讲边实践,效果很好。现在经学校培训的技术工人,经政府部门带头进行劳务输出已有几千人,其中到辽宁鞍山华治集团一个单位就业的就达200多人。

蓬勃发展促和谐

五年前的阿旗职教中心只有22名学生,几年来,为了招生,职教人凭着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让阿旗职教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6年初,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征地148亩,建设24000多平方米,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阿旗职教中心,使之成为一所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的职业学校。

现在的阿旗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类短期就业培训和农牧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蒙授、汉授兼有的综合性办学机构,下辖三所分校,在校生1400多人,年培训各类人员10000多人次,形成了长班与短班结合,升学与就业并举,本校与外校合作,城镇与乡村互动,教育与社会沟通的办学格局和发展体系。阿旗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学历后教育、农牧民培训搭建了平台。仅2007年职教中心完成招生868人。职教中心采取“订单办学”、“联合办学”、“农牧民培训”等多种方式,现已为4000多名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基本实现了从简单劳动力输出向技能型培训输出的转变。

由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2005年完成自治区“两基”达标任务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结合阿旗的实际情况,开办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培养新型农牧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设定,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顺利推进新建设

阿旗的职业教育是旗人民政府主办、职教中心承办、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的一套运行机制。阿旗成立了“阿鲁科尔沁旗农牧民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可见旗委政府对农牧民学校的重视。建设新农村新牧区,阿鲁科尔沁旗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当作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农牧民对产业化知之甚少,很多农牧民还停留在一家一户传统的种养意识中,导致了农牧业不能以村镇为单位形成规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阿旗职教中心积极主动和地方政府取得联系,指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牧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市场、搜集信息,千方百计转变农牧民传统种养观念,让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预计五年内,阿旗通过农牧民的培训,80%的农牧民能得到培训,能接受新思想,更新旧观念,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各项工作都有帮助。阿旗现已形成农村牧区教育培训的网络格局。

阿鲁科尔沁旗 篇4

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 生产的三种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 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生产的顺利进行, 达到宏观经济增长的稳态均衡。合作经济是指经济参与者通过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联合, 使参与者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所以, 对于目前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牧区来说,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道路。

内蒙古最早的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是1996年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西苏木成立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其为很多学者研究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实地调研的基础。暴庆五 (1999) 针对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在《对内蒙古鄂温克旗牧民合作协会的调查》一文中较早地分析了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现状, 并且通过对牧民合作组织进行分类, 阐述其特征和性质, 认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除此之外, 学者对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较多的锡林郭勒盟的研究也较多, 如包领兄 (2003) 、沙咏梅 (2007) 和温娟 (2009) 分别对锡林郭勒盟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特点、效果、存在的问题和作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与分析。目前, 随着牧区合作社工作的开展, 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本文将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系统, 进而对其系统环境和系统内部功能进行分析, 对提高内蒙古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和有效提高内部管理能力提出见解, 这对把握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制定牧区发展政策、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截至2009年12月, 阿鲁科尔沁旗已经登记注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共16个, 带动702户, 其中牧民合作经济组织11个,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个。从经营内容上看, 经营肉牛及活畜养殖、销售领域的合作经济组织占比超过68.75% (见表1) 。从合作社的形式上看, 主要是以“能人”带头型为主, 其中将近七成的专业合作社是由“能人”带头兴办并联合本嘎查的牧民而形成。也有少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嘎查长带头兴办。“能人”一般都在当地养有较多牲畜, 积累了丰富经验, 再加上头脑比较灵活, 所以他们为加快自身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就会联合牧民形成合作社。

三、牧民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 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低, 规模小

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创建时间较晚, 大部分都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所以大部分合作社的规模很小, 参与的牧民只有10人以下的占绝大比例, 参与人数最多的也不超过50人。这种规模的合作社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是由于规模小, 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营效益上不能够取得很大的绩效。二是造成很多牧民对合作社的误解, 参与的意识不强。三是即使有的牧民对合作社有些了解, 但是对合作组织的认知不够全面, 一般只在生产环节上进行合作, 很难形成“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 难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四是由于组织的自发性, 牧民合作组织的运行管理不健全, 难以形成合理的制度规范, 从而大多数合作社达不到增加牧民收益、提高牧民组织化的目的。

(二) 人才缺乏, 牧民综合素质低

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参与牧民的文化素质低等问题。从目前的各种合作组织的带头人和参与者来看, 缺乏一批好的领导人。合作组织缺乏会管理、懂技术、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 所以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而入会的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缺乏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弱, 缺乏参与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

长期的分散经营导致牧民不能充分认识合作社, 甚至忽视合作社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合作的看法存在分歧。对于一部分经营大户而言, 由于经营状况比较好, 自然而然认为不需要合作;对于普通牧户而言, 他们迫于生计压力, 更重视眼前的利益, 入社的积极性低。另外, 牧区合作组织的成员本来就少, 这种对于合作认识的分歧不利于合作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 抗风险能力和资金自筹能力较差

从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情况来看, 大多数都存在自有资金少的问题 (见表2) 。在需要发展较大项目且资金短缺进行借款时, 又提供不了有效抵押物用于担保。显然, 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制约着银行信贷的投放。由于贷款难和贷款利息高同时并存, 建立互助基金必须经由政府金融部门同意, 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

(四) 管理不规范

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混乱。由于大多数牧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是由相关的企业或嘎查的“能人”牵头创办的, 合作组织内部关于权、责、利的界定比较模糊, 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合作社的成立审查不严格, 监管不到位, 审查不严, 不履行正常的评估、备案手续;农林、畜牧、供销、科协等多个部门多面管理一直是制约合作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之一。三是财务管理不公开, 利益分配不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没有一家合作组织能够做到“按照成员交易量的大小分配利润”。分配制度单一降低了牧民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导致大多数牧民合作组织成员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

四、政策建议

(一) 加强对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

合作经济组织要取得较好的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政府支持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虽然从国家到基层的各级政府已经为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了一整套的扶持政策来支持其发展, 但是这些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对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 本文认为应当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设立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发展基金。专项发展基金主要是为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与运行提供最基本的支持, 如专业合作组织最初启动时的经费、进行人员培训的费用、关键技术引进和消化费用、畜产品市场建设及市场推广费用等。在专项基金的使用方式上, 可以采用项目制。第二, 实行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 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专业合作组织或由弱势群体组成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措施不仅能够使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率, 而且能帮助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实现增收。

(二) 加强对牧民的教育与培训, 增强牧民合作意识

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牧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性不高、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所以, 可借鉴典型发达国家的经验, 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集中在市场风险意识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先进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等方面, 努力培养出一批集合作经济组织实践经验和基本理论于一身的骨干人才, 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条件, 使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新的发展。

(三) 探索商业银行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

要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银行的政策、资金优势, 解决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运行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关部门要尽可能地将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到信贷计划中, 提供贴息、低息等贷款服务。对商业银行等融资渠道,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担保基金, 解决合作经济组织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的抵押、担保困难问题, 确保合作组织的融资渠道畅通。通过金融支持, 解决合作组织的资金需求, 促进合作组织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20世纪80年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内蒙古牧区开始实行, 确立了家庭作为相对独立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在确立了牧民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牧户经营分散性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以内蒙古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 对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促进内蒙古牧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措施。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低, 人才缺乏, 资金的筹措能力低, 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可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教育、培训, 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促进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内蒙古,牧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中.中国牧区合作金融发展模式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 (06) .

[2]王莉.内蒙古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论坛, 2009 (05) .

[3]温娟.内蒙古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4]郭利, 马尚云.内蒙古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研究, 2009 (01) .

阿鲁科尔沁旗 篇5

天山镇堤防工程建设管理浅析

长春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2006级

戴晓鹏

【内容摘要】欧木沦河天山镇堤防工程竣工到现在,从整个工程来看,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起到了城镇防洪的效果,同时,该防洪工程充分考虑了天山镇的总体规划,达到了美化城镇的效果,为天山镇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近一年的运行,该工程为天山镇城区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欧木沦河右岸天山镇堤防工程所有批复的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已顺利通过验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该工程所建工程设施应及时移交给城建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维护,以利于该工程更好的发挥城镇防洪和美化城镇的效益,进一步为天山镇经济发展与腾飞发挥作用。

【关键词】 堤防工程 建设管理

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天山镇是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山镇东侧、东南侧是欧木沦河,西面是天山西河,两河在天山镇东南1公里处汇合。由于欧木沦河河道窄小弯多,比降陡,每遇汛期,洪水猛涨出岸,对天山镇的村庄、耕地、道路以至工业、民用设施造成极大的洪水危害。旗委、旗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治区、市级有关领导也对此非常关注。

2001年8月,阿鲁科尔沁旗水务局委托赤峰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天山镇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02年10月,“可研报告”通过了自治区水利厅的评审,根据自治区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按照天山镇城市防洪工程逐步实施计划,2003年4月15日,赤峰市水利局以赤水建管字[2003]26号文件批复了《关于阿鲁科尔沁旗欧木沦河右岸天山镇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建设堤防工程0.9公里。

2、工程建设内容

该工程位于欧木沦河右岸天山东大桥下游,新建堤防工程0.9公里,护坡0.9公

1里。首端与天山东大桥相接,尾端至原天山育肥场东。结合天山镇总体规划,该段为环城公路的一部分,所以设计堤顶宽8米,内边坡1:2.5,外边坡1:2,在设计水位以下,设0.08米厚混凝土护堤,设计水位以上至堤顶,采用设计边长为15厘米的混凝土预制六棱型空心块护堤,并在堤顶铺筑碎石路面,在坝肩处砌筑浆砌石基础的砖砌体城墙式坝肩石。结合城市美化的需要,在堤防背水侧坝肩处修建仿古景点三处,主要街道与堤防对应处修建上堤台阶5处。为排泄镇内积水,设涵管式泄水闸2座,配置3吨启闭机2台,木闸门2扇。

3、工程参建单位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赤峰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为“赤峰市禹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为“赤峰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施工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长兴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施工及工程量

该工程于2003年7月18日开工建设,2003年9月20日竣工。共完成土方填筑4.45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42万立方米,铅丝石笼0.313万立方米,浆砌石0.045万立方米,200#混凝土0.084万立方米,200#混凝土预制六棱体空心块0.022万立方米,钢筋制安3.6吨。

工程总投资269.04万元,其中:国家计划内专项资金1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69.04万元。

建设管理

欧木沦河堤防工程的建设,按照国家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要求,严格执行了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该工程项目批准后,旗委、旗人民政府对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委托阿旗水务局组建了工程建设管理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管理处下设技术组、质检组、安全检查组,常驻工地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协调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理单位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质量检查体系。设计单位也派代表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服务,质量监督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施工单位也组织精干力量构成项目施工管理机构,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为工程顺利实施及创建优良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质量评价及验收情况

为保证该工程建设质量,参建单位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查体系,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本工程项目共划分为1个单位工程,10个分部工程,206个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其中8个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优良率80%。

2003年12月6日,由阿旗天山镇城镇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主持召开了该工程验收

会议,经市水利局组织的验收委员会对工程的现场检查和对内业资料的查阅,10个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其中8个分部工程被评为优良,优良率达80%,单位工程等级评为优良,同意交付使用。

五、工程后期管理

欧木沦河天山镇堤防工程竣工到现在,从整个工程来看,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起到了城镇防洪的效果,同时,该防洪工程充分考虑了天山镇的总体规划,达到了美化城镇的效果,为天山镇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近一年的运行,该工程为天山镇城区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欧木沦河右岸天山镇堤防工程所有批复的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已顺利通过验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该工程所建工程设施应及时移交给城建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维护,以利于该工程更好的发挥城镇防洪和美化城镇的效益,进一步为天山镇经济发展与腾飞发挥作用。

六、工程建后管理机构

加强领导,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工程管理部门应成立天山镇堤防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主体,确定管理责任人。工程管理机构要安排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该工程的运行,观测,维护等日常工作,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工程观测制度、工程养护维修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工程管理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七、明确管理范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标准》,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情况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防洪堤管理范围:堤脚以外两侧各20—30米。

防洪堤保护范围:管理范围以外30米。

八、工程管理措施

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保护办法》,加强对堤防工程的管理维护,切实将工程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工程安全性、完整性和永久性。

⑵根据堤防工程管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观测设施、通信设施、生产管理等管理设施。

⑶对堤防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巡视及检查,重点包括:护坡、护脚受洪水冲刷情况,有无脱落、冲毁现象;检查护坡六棱块受挤压、水蚀、雨蚀以及人为因素变松动、脱落损坏现象;堤身有无受风蚀、雨蚀及人为因素破坏现象;堤顶娱乐设施有无损坏现象;泄水闸有无破坏现象等。

对发现的损坏部位,管理机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加固,确保工程的完整、完好性。

⑷管理机构要在每年汛前编制防洪预案,对工程进行详细的汛前检查,并在汛期安排人员值班值宿和巡堤,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和上报旗防汛抗旱办公室,并按预案要求积极组织人员除险加固。

⑸应及时对堤防的沉降、水位和流量进行观测,并做好雨情、水情、汛期、险情的信息传递工作。

⑹掌握镇内积水情况,在必要时应开放泄水闸,排泄镇内积水,开闸泄水时务必专人看管,确保工程和人员安全。

⑺应经常对堤防管理范围进行彻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管理范围内爆破,钻探、采矿、采石、挖掘、葬坟和兴建永久性建设以及破坏和威胁堤防工程的其他行为。对发现人为破坏堤防工程设施行为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对造成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再见了,阿鲁巴 篇6

禁止“阿鲁巴”

“把他拉去阿鲁巴!”一群男生鼓噪起来,某个人就会像是供品一般,被大伙抬着走,待众人找到一棵合适的树木后,这个被抬的人马上被施以“酷刑”,用他的重要器官去撞击树木。

因阿鲁巴而受伤的例子层出不穷,多数虽然并未导致生育能力受损,不过重要器官轻微外伤或是瘀血却时有所闻。因此,不止台湾各级学校不断在校内宣传学生别玩这种游戏,连台湾“教育部”中部办公室也以“不雅、不安全”为由,正式发函各中学宣导学生在校内禁玩阿鲁巴。此外,台湾“国防部”早在2004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军人玩阿鲁巴。2005年1月7日,在《青年日报》报头下的“军纪安全宣导”专栏里也明确宣布,严禁军人“丢水池”、“阿鲁巴”……

阿鲁巴若真的是危险游戏,为什么男生爱玩?它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

什么是阿鲁巴?

阿鲁巴是流行在男生之间的群体游戏,尤其是中学生与军人特别热衷。常常在庆生会、升旗典礼有人受奖或被表扬、或是营队里,突然会有一群人把目标对准寿星、受奖者起哄,然后以“多对一”的方式将这些特定人员逮住、抬起、扳开双腿,然后对准树干之类的硬物撞上去。

听起来很恐怖也很残忍,不过阿鲁巴陪伴台湾男性至少20年以上,一代接着一代,几乎是30~50岁人的共同成长经验。“阿”人的人,从中获得胜利的快感;被“阿”的人,心中虽有不愉快的感觉,但基于哥儿们的情谊,也不好撕破脸;旁观阿鲁巴的人,或跟着鼓噪,或噤声静观,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阿”的人。一群人就在这些复杂的情绪中完成阿鲁巴的仪式。

一提到阿鲁巴,就勾起大家青少年时的回忆,不管是看过、参与过“阿”人的人,还是被人“阿”的人,一想到阿鲁巴的场景,多半会想起当年荒唐笑闹的情绪。

阿鲁巴研究热潮

2004年年底,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学生率先发起“阿鲁巴装置艺术”。学生利用走廊两旁空白的窗户与墙面布置与阿鲁巴有关的海报,海报上登载着各路人马对阿鲁巴的看法。

从学生在走廊旁墙面张贴的大型海报满满的留言看来,这项装置艺术唤起不少人的驻足与留意。留言板上有人直指:“坦白说,这不是游戏,这是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有人则提出疑惑:“感觉上,男生很喜欢玩阿鲁巴,why?”也有人顽皮地写着:“我从小到大没被阿过耶!”因此有人用斗大的红字回应:“Please tell us who u are(告诉我们你是谁)?”

以阿鲁巴为硕士论文主题的城乡所研究生郭怡伶,是台湾第一个从学术角度讨论阿鲁巴的研究者。郭怡伶的论文整理出阿鲁巴的各种执行方式,不少招式因为想象力丰富,有的还引经据典作为名称,不仅传神,也令人捧腹,如阿柱状体、象限、大怒神、人柱、人工咖啡杯、草上飞、风火轮、互阿、单人阿鲁巴等等。

郭怡伶在论文中分析,阿鲁巴兴盛于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在香港叫做“happy corner”,中国大陆则称为“锯人”、“坐飞机”,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都是属于男性活动,进行的模式也大同小异。两岸三地以外的地区则没有类似的群体性游戏,郭怡伶指出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三个因素:华人圈的人我分际较不明确;华人重视温柔敦厚的软化,明知阿鲁巴是种欺侮,但也不是认真的,它只是一种增进友情的团体游戏,为保群体和谐,“往往会纵容不合理的事情”;最后一项因素是华人对性的压抑,导致青春期的男生必须以生殖器的游戏偷偷发泄。

城乡所的装置艺术与郭怡伶的论文,顿时让阿鲁巴这类不太为人所深思的游戏成为话题。

游戏愈怪学生愈爱

除了阿鲁巴之外,校园里另外还流传不少其他整人游戏。例如,用阿鲁巴虚晃一招,结果中途突然把人放掉,直接让被“阿”的人摔个四脚朝天;有的是阿鲁巴完之后,被丢进垃圾桶,然后仅剩下头、手、脚露在桶外,身体与臀部被蜷曲在垃圾桶内,像一只寄居蟹;而跟阿鲁巴一样,锁定要被玩弄的人之后,其余的人扑上去,一个堆着一个叠上去,多的时候可以有10多人,这就叫叠罗汉。

台湾曾兴起一个名为“Circus”的5人团体,成员都是大学生,他们自拍各种搞笑短片,于短短一个月之内,在音乐频道大放异彩,频道以固定时段播出短片,甚至还成为交大研究所研究的题材。“Circus”拍摄的短片内容,一般的程度是把人推到淡水河里,把棉花糖戴在头上装成“阿福柔犬”,或是用200颗鸡蛋砸在身上;较“进阶”的玩法则是,两个男生用3秒胶把彼此的乳头相贴粘住后,再用力扯开,然后痛得哇哇大叫。

另外,以抽签或掷骰子选出一个人为“国王”,“国王”可随意指定处罚内容,例如同性接吻、脱裤子用屁股写字、跑操场一圈、舔手指、舔脚毛等。下一轮再抽签时,号码最小的两人或三人就得被处罚。由于处罚方式百无禁忌,这种“国王游戏”让许多学生乐此不疲。

阳刚情结压抑

要理解这些出格的游戏为何如此大受欢迎,必须在两个脉络下来理解,一个是恶搞的KUSO文化,另一个则是男性阳刚情结的压抑问题。

KUSO出自日文,意指“可恶”、“烂”,对台湾的网络世代而言,则广称为“恶搞”,意思是“可恶的搞笑或恶意的捣乱”。这几年,年轻人流行以改动影片对白、改编漫画、电视广告,来创造“无厘头”的笑点。除了广为人知、改编自《无间道》的“CD-PRO2”版本之外,还有上文提到的“Circus”5人团体。这种恶搞的文化在网络世界里不断滋生变形。

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何春蕤教授认为,这种以“性”为目标的游戏,除了没有意义的恶搞之外,一方面是要在朋友间的嬉戏中建立认同或友情;另一方面也是在戏耍攻击中,特别利用性的羞耻感来让对方陷入弱势困境,以便确保自己的强势,间接炫耀自己的阳刚。

她更以阿鲁巴为例表示,阿鲁巴不是以大欺小,而是以多欺少,是以集体来形成共犯关系以便合理地欺侮他人。因此,在这种强迫的情况下玩阿鲁巴,其中也透露了参与者的某种怯懦。这也是阿鲁巴的讽刺之处——一堆事实上很软弱怯懦的人,用集体暴力来展现并认定自己的阳刚和优势。

而这种“性游戏”的风行,在她看来,不过是男性阳刚情结压抑过度的反射,她认为,“教育部”就算禁了阿鲁巴,学生还是会自我发明其他玩法。她说:“与其禁止玩阿鲁巴,不如鼓励男生跳韵律舞或做手工艺品等阴性的活动方式,鼓励非传统的性别养成,拆解暴力的压抑基础。”

你想阿鲁巴,还是想死?

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是这么说的:两个探险家去非洲自助旅行,误闯住在黑森林里的食人族禁地,结果被食人族逮住。两人央求食人族不要吃他们,酋长说:“不吃可以,有两条路让你们自由选择,是死或者是阿鲁巴。”

探险家甲心想:“当然要选择阿鲁巴,至少可以活命。”酋长下令:“给他阿鲁巴!”4个土人冲上来将甲的四肢抬起,一连阿了30多下,痛得甲眼冒金星、眼泪直流。

阿鲁科尔沁旗 篇7

1 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基础地位不强, 农业科技推广步伐缓慢

阿鲁科尔沁旗历史上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 牧民沿袭的是一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农耕文化引入较晚, 导致农业基础差, 而农业又是一个薄利产业, 财政贡献率低, 不能凸显领导政绩。多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三农”问题放在最基础的地位去认识, 但却没有按照第一要务去落实, 再加之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改造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断层, 技术服务难以到位

为数不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旗县农业主管部门,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被撤销, 成立了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但多数乡镇都存在缺岗空编的情况, 即使在岗人员也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或二线边缘人员, 文化程度低, 不具备农业科技推广所应有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管理体制也没能理顺, 存在着管人与管事分离的现状, 人权、事权、财权归乡镇管理, 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承担着行政性事务, 真正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几乎没有, 可以说乡镇的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形同虚设, 没有真正发挥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功能。

1.3 行政指令推广, 服务对象难以接受

不做市场调研, 不广泛争求群众意见, 不因地制宜进行实施, 单凭领导个人的主观臆断或某个层面领导班子的盲目决策, 强行去推广一些农牧业应用科技, 往往因为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 好决策得不到落实, 好经验得不到推广, 好项目得不到效益, 更主要的是群众对农技推广本身产生了负面认识。比如, 阿鲁科尔沁旗前几年推广的奶牛养殖、万寿菊种植等。

1.4 受现有农村经营机制和农民素质制约, 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我国农村现行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土地分散经营, 农牧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这些都为先进农牧业适用科技的推广增加了难度, 特别是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劳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 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更是难上加难。

1.5 推广经费短缺, 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 需要不断推出科技新项目。每个项目的实施, 都要经过信息筛选跟踪, 技术 (品种) 引进, 试验示范直至推广普及这样一个全过程, 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这些投入由农民承担比较困难, 必须由各级政府投入。目前, 旗县财政本身就是“吃饭”财政, 去掉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 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少之又少。

2 对策

2.1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提高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13.5亿人口, 农民近7亿人,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各种政策的落实。尽快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 解决好技术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要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干部选拔、培养, 政绩考核, 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确保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同时,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自觉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 始终走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1]。

2.2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

一是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很好的结合起来, 与逐步建立起的高效高产农业体系结合起来, 使广大农牧民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促使他们自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二是加强舆论导向, 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 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是改变以往行政推广的服务模式, 通过说明引导, 科技示范, 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 把农户利益和农技部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双赢机制[2]。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广的农业科技项目, 旗、乡、村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 为农民提供看的见、摸的着的学习样板, 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应用科技致富。如阿旗近几年铺开的旱地玉米膜下滴灌工程, 就是采用的这种推广模式, 2010年市水利局在巴彦花镇建立示范基地, 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适时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现场观摩, 增强了干部群众对这一适用科技的认识, 2011年在全旗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得到了干部群众积极响应, 现全旗已达到2万hm2规模, 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2.3 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培训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 要不拘一格, 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对于一些困难群体, 可申请国家实施的“阳光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给予财政支持。通过培训, 提高劳动人民素质, 提高他们运用农业科技自我发展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把基层农业科技队伍的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去抓, 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 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求, 而且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3]。

2.4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上水平

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队伍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等优势, 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的市场营销服务于农业科技推广的全过程。最终的一点是要实现好的服务就要有好的项目作载体, 好的项目要有好的技术做支撑, 好的技术要有好的效益做保障[4]。只有这样农民才能从农业科技推广中得到实惠, 农技部门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农技推广工作才能彰显强大的生命力。

2.5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投入, 增强农业技术部门的服务功能

旗级财政要将农技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决算, 并逐年扩大经费规模, 保障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设施装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每个乡镇都要有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育经费。

摘要:分析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对策,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

参考文献

[1]郭延飞, 白亚军, 武忠远, 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11) :8-10.

[2]李会兰.宝鸡市金台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5) :377-378.

[3]张玉珍, 曹永胜.浅谈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5) :86-88.

阿鲁科尔沁旗 篇8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天山~内蒙~兴安地槽褶皱区, 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天山镇——鲁北镇复式背斜轴部, 天山镇~牤牛海北东向断裂处。由于受区域构造的控制, 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形迹均呈北东向展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新民组 (J2x) 和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 (J3mk) 。侏罗系中统新民组 (J2x) 岩性组合主要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和流纹质凝灰岩。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 (J3mk) 主要岩性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和安山岩, 该组地层为赋矿围岩。

2.2 构造

勘查区位于天山镇——鲁北镇复式背斜的核部, 受其影响地层产状比较紊乱。褶皱构造不很明显, 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主要为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三组断裂构造, 以北西向为主, 其次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构造为控矿构造。

2.3 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发育, 伴随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频繁, 主要为晚侏罗世中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J3βηγ) 、花岗闪长岩 (J3γδ) 侵入, 该岩体呈岩侏产出, 在工作区与侏罗系地层呈侵入接触。该岩体为区域上称哈布特盖岩体的南东延伸部分, 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1:2000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表及深部工程揭露, 目前在矿区共发现13条钼矿体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号、1-1、1-2、1-3、6-1。其中①号矿体在规模、矿化程度, 均较其它12条矿体好, 为本次勘查工作的重点。依据工程控制及见矿情况将①号矿体叙述如下。

①号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中的碎裂流纹岩中, 矿体完全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地表探槽揭露控制矿化带长约300m, 控制斜深400m, 总体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矿体倾角25°~35°;矿体地表厚度30.00~34.00m, 平均32.00m。钻孔从0线至1线矿体厚度7.00~42.00m, 平均24.50m, 从1线至3线矿体厚度平均3.20m, 矿体总平均厚度12.93m;矿体品位:地表Mo0.024~0.17%, 钻孔Mo0.03~0.5%, 平均0.171%。

①号矿体总体沿走向及倾向产状稳定, 厚度0.50~34.00m, 平均12.93m, 沿走向和倾向具膨胀收缩的特点, 厚度变化系数106%;矿体厚度由西向东具明显变薄和品位变贫趋势, 矿化不均匀, 品位Mo0.024~0.5%, 平均0.171%, 品位变化系数Mo146%。

矿体形态为不规则脉状、巨饼状、透镜状。矿化与裂隙发育程度、构造性质及硅化强度密切相关, 破碎强、裂隙发育、硅化强处均具Mo矿化。

3.2 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为富金属硫化物矿石。具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残余结构、交代结构和充填胶结结构;角砾状、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及其含量较少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及少量绿泥石及碳酸盐等。

4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4.1 找矿标志

(1) 构造标志

近东西向断裂及北东向断裂。

(2) 围岩蚀变

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直接指示矿体, 属于近矿围岩蚀变。

(3) 地球物理异常标志

中低阻中高极化异常、梯度变化明显。

4.2 找矿方向

通过综合分析矿床地质特征, 结合找矿标志, 提出以下找矿方向 (1) 矿区北侧有几处中低阻中高极化、梯度变化明显的物探异常。

(2) 断裂控矿在本区很明显, 尤其在近东西向含矿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易形成厚大富矿体。

(3) 在矿区外围分布大面积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 局部已发现角砾流纹岩, 应重点在这些地区开展找矿工作。

(4) 矿区面积只占化探Mo-Zn-Pb-Ag-Hg组合异常的六分之一, 该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5) 矿区东、西发现多处破火山口, 应注意寻找筒状矿体。

摘要:半拉山钼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中的角砾流纹岩中。本文论述该矿床地质特征,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钼矿找矿标志, 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谫议 篇9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 (肖远平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甫一面世,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史诗研究的整体格局,长期以来是北方史诗研究成果多,南方史诗研究成果少。形成这种不平衡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不去细究。 但就现状而言,南方诸民族的史诗传承,对知识界而言,多少像是看云雾缭绕的山峦,似乎轮廓都清楚,但细看时,那些山的皱褶起伏,林木溪流, 又很不清楚。现在,大家面前出现了一部能让人看清楚一部重要史诗的诸多细节的著作, 研究界的兴奋是溢于言表的。 第二,南方诸史诗传统,可谓千姿百态,内涵复杂,功能多样,流布广泛,构成一幅灿烂图景。谁想高屋建瓴,举重若轻,把南方史诗传统做一整体性、学理性、概括性表述,实属不易。一则因为对一宗内部差异性极大的事项做概括,原本就是巨大挑战;一则因为那些局部的、个案的研究远未形成阵势。而这种扎实的个案研究,乃是成就总揽式研究的基础。就此点而言, 《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 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第三,书中讨论的诸多问题,有些长期悬而未决,有些学界迫切需要了解, 还有一些则是颇有深度的探索, 对研究其他史诗,是很好的参照,也能提供多方面的启迪。

支嘎阿鲁 (另有支格阿龙、 支格阿鲁等叫法) 是彝族口头传统中的创世英雄,被彝族人认作共祖。 《支嘎阿鲁》 史诗流布范围,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主要在彝族聚居区中传承,在个别彝族典籍中也能见到相关记载。该史诗的文本化过程发生较早,就为历时地、 有凭有据地讨论史诗传承中的诸多规律,例如衍生、变异、 整合等等 , 提供了绝 佳的样本。 《支嘎阿鲁》 长期以来被与 《布洛陀》 《牡帕密帕》 和 《苗族古歌》 等并举,认为是中国南 方民族创 世史诗的 代表 。 作者则通 过对 《支嘎阿鲁》 母题的解析,认为史诗中具有“英雄奇特诞生”“英雄征服恶魔”“英雄救母”等母题系列,这使得该史诗同时具有英雄 史诗的属 性 , 所以 , 《支嘎阿鲁》 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创始史诗。这样的见地,是有深度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此外,作者还通过 《支嘎阿鲁》 的文本形态,切中肯綮地讨论 了口头艺 术的生成 规律。作者认为, 《支嘎阿鲁》 传承历史 久远 , 传承过程 有序,其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符码,是解开许多重要问题的钥匙。笔者很赞同这样的认识,尤其赞赏作者的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彝族口头艺术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彝族文化精英毕摩参与。这等于告诉我们,在分析彝族文化时,使用文化分层理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 尤其不能 简单地运 用 “口承/书写”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解析文化现象。

总之, 《彝族“支嘎阿鲁” 史诗研究》 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希望今后看到更多此类著作的面世。

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分析 篇10

关键词: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悲剧,索尼娅,宗教救赎

《罪与罚 》是一部优秀的社会心理小说, 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关于这部小说, 陀氏本人认为这是‘一起犯罪的心理报告 ’”[1]。 我们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方面进行分析,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品的主旨。

小说主人公穷苦的大学生罗季昂·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因杀害放高利贷的文官太太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及同父异母妹妹丽扎维塔·伊凡诺夫娜, 而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与惩罚。 作品以此为主要情节线索, 深入而广泛地描写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城市下层平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命运和资产阶级与封建官僚之间、 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之间日渐尖锐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街上热得可怕, 又闷又拥挤, 到处是石灰、脚手架、砖块、尘土和夏天的恶臭, 这是每个没有条件租别墅去避暑的彼得堡人闻惯了的臭味。 ”[2]“干草市场近在咫尺, 妓院鳞次栉比, 稠密地聚居在彼得堡中区的这些街道和胡同里的居民们多半是工厂的工人和手艺匠。 ”[2]与此同时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瞪着眼睛, 自私又贪婪, 荒淫无度的地主和满身铜臭味的市侩继续为所欲为地过着“上层生活”, 甚至不惜用诬陷、诱骗等手段来残害“小人物”……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市井风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整体来看, 小说人物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阿廖娜·伊万诺夫娜和彼特·彼特洛维奇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人;第二类是以拉斯科尔尼科夫和索尼娅为代表的下层贫苦大众;第三类是以波尔菲里·彼特洛维奇为代表的维护法律和社会力量的人。

在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全书的主人公穷苦的大学生罗季昂·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 他是傲气、慷慨、善良、有孝心且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者, 另一方面他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情绪阴晴不定、反复无常、众人眼中的“病人”、“疯子”甚至是“罪犯”。 从阶层方面分析,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名大学生, 原来在一所大学教书, 后来丢了工作, 租住在普拉斯柯维雅·巴甫洛夫娜的一间潮湿阴仄的斗室里, 他衣衫褴褛、穷困潦倒, 只得靠向高利贷的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变卖抵押物品, 勉强维持生计。 拉斯科尔尼科夫正因接受过高等教育, 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然而现实的污浊黑暗与生活的贫穷绝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美好的理想被束之高阁, 每天他只是像行尸走肉一般苟活。 当他在小酒馆听到军官与一名大学生的谈话:“一方面是一个愚蠢的、不中用的、卑微的、凶恶的和患病的老太婆, 谁也不需要她, 相反地, 她对大家都有害。 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活着, 而且不久她就会死掉的……另一方面是, 利用她的钱来办这一切事情, 把她杀死, 拿走她的钱, 为的是往后利用她的钱来为全人类服务, 为大众谋福利。 从大众利益的观点看来, 这个害肺病的、愚蠢而凶恶的老太婆活在世上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像只虱子或者蟑螂罢了, 而且比它们还不如。 ”[2]他内心一些隐秘而不为人知的想法就像浪花一样翻涌起来。 “他认为, 那老太婆过着剥削他人的生活, 应消灭她, 用她的金钱救济穷人, 他是为人道而杀人”[3]。这为接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杀害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埋下了伏笔。

在小说中贯穿首尾的线索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比较明显的“罪人”就是杀害了两个人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而其中还暗含“恶人”的反面形象, 即荒淫无耻的地主斯维里德加伊洛夫及冷酷卑鄙、 自私自利的彼特·彼特洛维奇·卢仁这两个人物形象。 占全书较大篇幅的“罚”具有多层涵义:一方面指肉体或者说是生理上的“罚”, 包括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接到警察局的侦缉、 法院的判决及后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另一方面是指他内心或者说是精神上所受的“罚”, 即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之后良心上的自我谴责及来自社会道德的鞭挞;结合主人公本身的双重人格来看, 主人公在杀人犯罪之后, 内心的起伏变化是巨大的, 他生活在无法言说而又难以调和的矛盾与痛苦之中, 他开始对自己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关于“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理论:“人按照天性法则, 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 (平凡的人) , 也可以说, 他们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另一类则是这样的一种人, 就是说, 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 在当时的社会里能发表新的见解……第一类人就是一种材料, 他们大抵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必须服从而且乐于听命于人……第二类人呢, 他们都犯法, 都是破坏者, 或者想要破坏, 根据他们的能量来说这些人的犯罪当然是相对的, 而且有很大的差别;在各种不同的声明中, 他们绝大多数都要求为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 我认为, 他能忍心踏过血泊, 但这眼看理想的性质和理想的规模……第一类人永远是现代的主人, 而第二类人则永远是未来的主人。 第一类人维持着这个世界, 增加它的数目;而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 引导它走向目标”[2]。 在内心无穷无尽的痛苦挣扎过程中, 拉斯科尔尼科夫经受的不仅仅是内在理想信念与污浊黑暗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还有对母亲普尔赫里雅·亚历山大罗夫娜和妹妹杜涅奇卡的愧疚之情;对谢苗·扎哈雷奇·马美拉多夫一家悲惨命运的惋惜与垂怜;对朋友德米特里·普罗柯费奇·拉祖米兴的信任; 对荒淫无耻的地主斯维里德加伊洛夫和上层社会的彼特·彼特洛维奇·卢仁的蔑视……对于拉斯科尔尼科夫来说, 如果他放弃抗争, 做一个逆来顺受、循规蹈矩的“平凡的人”, 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是另一个“马美拉多夫”, 如果不顾一切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就必然会犯下更多的罪, 无疑是将与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这样的人同流合污。 他内心的苦恼、无奈与挣扎, 无数次将他置身于精神崩溃和绝望的边缘。 于是, 他选择了逃避, 力图避开所有人。 “谁智力强, 精神旺, 谁就是他们的统治者”。 “这是典型的超人思想, 后来被德国反动哲学家尼采给上升到哲学高度, 成为德国法西斯分子和一切帝国主义者进行侵略、掠夺的理论根据”[4]。

就在这个艰难的抉择与挣扎过程中, 拉斯科尔尼科夫遇到了索尼娅·谢苗诺夫娜。 索涅奇卡是马美拉多夫的大女儿,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 她甘愿牺牲领了“黄执照”, 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 养母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的发疯、去世, 人们对她的肆意谩骂与侮辱, 她只能默默地承受。 从外表来看, 索尼娅是一个孱弱而瘦小的姑娘, “一头淡黄色的头发, 那张可爱的脸蛋常常显得又苍白又瘦削”[2], 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坚韧、善良、勇于奉献的。 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把他的“秘密”告诉索尼娅的时候, 善良的索涅奇卡打心眼里同情罗佳、 为罗佳痛苦担忧:“‘多么痛苦啊! ’索尼娅迸发出一阵痛苦的号叫……她叫道, 一边霍地站了起来, 泪水一直没有干过的眼睛突然闪闪放光:‘你立刻就去, 现在就走, 站在十字街头, 双膝跪下, 先吻被你玷污的大地, 然后向全世界、向四方磕头, 对所有的人高声叫喊:“我杀了人! ’那么上帝又会使你获得新生。 ……去受苦赎罪, 你应该这样做。 ”[2]索尼娅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作者把索尼娅塑造为人类苦难的化身, 在她身上体现出应该虔诚地相信上帝, 承受生活的苦难与不幸, 并通过这些痛苦使得内心得以磨炼、灵魂得以净化的理念。 在得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秘密”之后, 索尼娅一方面说服他去自首、去服苦役、去赎罪, 另一方面对罗佳不离不弃, 甘愿同他一道前往西伯利亚, 对他忠贞不渝、不离不弃。 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 索尼娅不但肩负着与彼得堡方面联系的“联络员”, 而且密切关注着罗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她还热心帮助其他流放犯人, 帮他们寄信, 为他们治疗精神的疾病和心灵的创伤, 那些流放的犯人也被索尼娅的善良所感化:当她到干活的地方去找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时候, 或者跟出发去干活的一批囚犯在路上相遇的时候, 他们都脱帽向她招呼:“索菲雅·谢苗诺夫娜, 妈妈, 你是我们的母亲, 温柔的、可爱的母亲! ……大家都喜欢她对他们微笑, 爱看她的步态, 回过头来看她怎样走路, 夸赞她, 甚至夸赞她那瘦小的身材。 他们害了病, 甚至去找她治疗。 ”[2]这里, 作者力图把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而导致的报应。 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 上帝惩罚了您, 把您交给了魔鬼。 ”[2]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斗争, 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选择了向索尼娅靠拢, “在他的枕头底下放着一本《新约》。 他无意识地把它拿了出来”。 作者为拉斯科尔尼科夫安排的“新生”之路, 实际上就是一条与污浊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 作品中体现的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出的强大的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 所以, 从这一点来看, 索尼娅这人物形象是作者心中宗教理想的体现, 这个形象从某种程度来看, 略显苍白无力。

全书仅用了一个章节叙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 用了剩下的第二至第六章包括尾声在内很长的篇幅去写“罚”。 小说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罚”的描写体现在各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代表法律和社会力量的波尔菲里·彼特洛维奇, 他通过仔细的观察、 逻辑推理和心理分析确定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事实, 否定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理论”, 使得后者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恐惧之中, 为后来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是代表上帝与信仰的纯洁化身的索尼娅, 她用那直面生活苦难的坚韧与善良及甘愿牺牲、 无悔奉献的圣母般纯洁美好的心灵和行动感化了拉斯科尔尼科夫, 最终使他去自首和赎罪, 再一方面是来自于拉斯科尔尼科夫自身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最终放弃了自己的 “超人”理论, 选择赎罪, 信仰上帝、接受磨难并走向新生。

在艺术特色方面, 首先, 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 节奏紧凑、曲折紧张。 小说一开头, 便介绍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身世与处境, 然后第一章就直切主题地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过程。 其中对于犯罪的前期准备和心理的描写尤其细腻入微:“他把木片和铁片叠起来, 然后用一张白纸把它们齐整而又美观地包起来。 这是要老太婆解结子的时候分散一下注意力, 以便利用这片刻时间来动手。 ”并且以梦境、幻觉、下意识的言行失态等手法衬托主人公惊恐不安的矛盾心理, 比如在警察局, 当听到关于案子的讨论时吓得昏倒、当听到别人谈到凶手把一个首饰盒掉在木工房时, 他脱口而出, 问“是在门后面吗? ”等细节。 作者的潜意识分析和心理描写对20世纪以来的现代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 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并且小说开篇便高潮迭起,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其次, 离奇怪诞的情节, 使读者耳目一新, 欲罢不能。 这部作品就是作者这一观点的很好例证。 凶杀案的凶手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思想的大学生, 犯罪行为是在信仰缺失、错误的哲学观下导致的理性行为, 以及主人公看似“人格分裂”的形象与贯穿始终的内心的矛盾斗争, 这一切看似荒诞, 实则为小说增添了一份破朔迷离和跌宕起伏。 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俄国进入资本主义之后, 摆在小市民和平民知识分子面前的‘不当奴隶, 就当统治者’的两条道路”[5]。

总之,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强大精神能量, 致力于寻求超越异化了的社会生活价值准则的反抗者, 同时又是在对社会的超越中超越了自己崇高理想的悲剧主人公”[4]。 作者通过种种手法, 细腻而逼真地塑造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一经典形象及其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为我们进一步了解19世纪俄罗斯城市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及其心灵状况提供了一把钥匙;“拉斯科尔尼科夫从‘以头撞墙’的思想者到‘举起斧头’ 的实践者的转变, 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从地下室走来, 用行动演绎地下室人的理论。 ”[6]并且在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 也给予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因此, 至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仍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值得我们不断阅读和欣赏。

参考文献

[1]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陀思妥耶夫斯基.岳麟, 译.罪与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3]周启超.跨越·困惑·张力——拉斯科尔尼科夫性格刍议.名作欣赏[J].1988, (4) .

[4]刘航舵.论《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1981 (2) .

[5]叶尔米洛夫.满涛, 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57.

上一篇:斑点叉尾鮰下一篇:安全教育情景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