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宫肌瘤剔除术

2024-05-01

不同术式宫肌瘤剔除术(精选三篇)

不同术式宫肌瘤剔除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80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 (n=140) 、观察组 (n=140) 。对照组患者年龄30~67岁, 平均为 (44.6±6.8) 岁;肌瘤直径在3.4~9.0 c m, 平均为 (5.6±1.2) c m。观察组患者年龄33~66岁, 平均为 (45.0±6.1) 岁;肌瘤直径在3.4~9.0 cm, 平均为 (5.5±1.1) cm。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全麻,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后, 于腹部正中位置做一个切口, 长度约为5~10 cm, 之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进入腹腔, 给予10 U缩宫素, 沿肌瘤突起处逐层切开子宫肌层, 直到瘤核, 提起瘤核后剔除肌瘤, 采用“8”字法缝合残腔, 之后缝合肌层, 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盆腔, 逐层关腹。术后予以常规抗生素防感染。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操作如下:给予患者全麻, 取头低臀高式仰卧位,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压力在14~15 mm Hg, 于脐部做一个入镜孔, 并于左下腹及右下腹做操作孔, 之后向子宫注射20 U催产素,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处理。切口长度约为子宫肌瘤半径的1.5倍, 深度到瘤核位置, 之后用抓钳固定肌瘤, 进而予以剔除, 给予电凝止血, 最后缝合切口。术后予以常规抗生素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 子宫肌瘤缩小超过50%;有效为症状改善明显, 子宫肌瘤有所缩小;无效为症状未改善, 子宫肌瘤大小未改变或增大。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140例患者中, 无效8例, 有效33例, 显效9 9例, 总有效率为9 4.3%;对照组1 4 0例患者中, 无效30例, 有效50例, 显效60例, 总有效率为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4.7368, P<0.05) 。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21.2±3.4) h, 住院时间为 (5.3±1.2) d, 同对照组患者的 (30.2±3.8) h、 (7.3±1.6) d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843、11.8322, P<0.05) 。

3 讨论

相较于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的术野更好, 能够直视操作, 且创伤轻, 操作简单, 难度小, 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2]。同时, 在腹腔镜手术中, 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子宫肌瘤位置,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加快患者康复,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相关文献报道[3]十分相似。

总而言之, 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且术后恢复较快, 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80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分组研究,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 (n=140, 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 (n=140, 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且术后恢复较快, 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子宫肌瘤,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贺英, 李立楠, 王霞, 等.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35 (20) :3165-3167.

[2]陆宏, 刘佳, 王晓彬, 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6 (12) :102-106, 111.

不同术式宫肌瘤剔除术 篇2

【关键词】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0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665—01

子宫肌瘤属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近年来有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子宫肌瘤早期并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在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时,才出现出血、腹痛或盆腔压迫症状,此时雌激素拮抗剂疗效不佳,需长期服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可能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因此,目前最为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影响美观等缺点,患者接受度不高。本次研究以5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旨在评价微创手术用于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子宮肌瘤患者,均有生育史,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32—63岁(平均51.5±7.2岁),子宫重量182—323g,平均(253.8±55.2)g;对照组年龄31—65岁(平均52.3±7.5岁),子宫重量185—338g,平均(258.2±54.8)g。两组患者年龄、子宫重量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病人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0.5%碘伏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切断骶主韧带并结扎,打开反折腹膜,钳夹并切断两侧子宫血管,断端结扎,将固有韧带、子宫圆韧带及部分输卵管钩出,钳夹并切断,断端结扎,切除子宫,连续缝合腹膜及阴道黏膜,留置尿管。

1.2.2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病人取水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开腹,钳夹、切断并结扎子宫圆韧带,处理骨盆漏斗韧带,切开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至宫颈峡部,宫颈内口水平钳夹、切断并结扎子宫血管,切除子宫体,钳夹宫颈断端止血,经阴道向盆腔插入校正棒,用旋切器切除宫颈移行带,可吸收线结扎止血,红汞纱条填塞止血,间断缝扎宫颈残端止血,连续缝合后腹膜,逐层关腹。

1.2.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统一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中转术式或器官损伤,术后经过住院观察,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口服激素类药物等,炎性病变可刺激子宫肌层组织异常增生,而口服激素类药物可使激素调节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两者均可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因此子宫肌瘤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部分患者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可见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等非特异性表现。目前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介入治疗对操作技术和设备水平要求较高,且复发率较高,因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可最大限度解决术后复发等问题。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的优势,但对腹腔脏器干扰较大,易造成术野污染,引起围术期感染,且具有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影响腹部美观等缺点。阴式子宫全切术是通过阴道这一天然通道来完成手术,腹腔暴露时间短,范围小,减少了损伤子宫周围内脏器官的风险。且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不需任何手术切口,有助于保持腹部美观,符合手术美学的要求,创伤小,恢复快,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资料显示,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并未明显增加,但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住院天数,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术式。

目前部分学者认为,是否选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合并附件肿瘤,笔者认为,只要术者操作技术过硬,未合并明显禁忌证的患者均可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其禁忌症包括1—3:①盆腔广泛粘连;②子宫体积过大;③生殖道恶性肿瘤;④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等阴道炎性病变;⑤严重出血倾向。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小、数量较少、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应酌情选择腹腔镜手术、动脉栓塞术或激素治疗等4,5。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均应与患者及时沟通,子宫切除只会导致绝经及生育能力的丧失,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和女性外表美并无明显影响。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障碍,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也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由其自行选择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相关处理,也应与患者及时沟通,从而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尽可能减少手术相关不利因素,由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健康宣教,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

总之,笔者认为在术者操作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对于无保留子宫要求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应行子宫全切术,其中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较轻、出血较少、无腹壁切口、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较腹式手术更加安全可靠,符合手术美学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振香.顺行式阴式子宫全切术1300例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17—17.

[2] 白秀华.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64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28):89.

[3] 何元芬.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1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7):429—430.

[4] 徐强,黄优华,石红建等.葡聚糖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2):961—963.

不同术式宫肌瘤剔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因患子宫肌瘤而在我院行肌瘤剔除术, 并且记录资料完整的4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除外黏膜下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3组, 阴式剔除术组134例、腹式剔除术组231例及腹腔镜剔除术组56例, 3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选择腰麻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导空膀胱, 固定宫颈并向下牵引, 以1∶2000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注入阴道前后穹隆、膀胱阴道间隙、膀胱宫颈间隙及膀胱直肠间隙, 切口及具体操作参见文献[1]。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均取膀胱截石位并且头低足高, 切口及具体操作参见文献[1]。

1.2.3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选择腰麻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按传统方法操作。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

腹式剔除术组5年来所占的总比例仍然最高为54.9%, 但是每年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阴式剔除术组及腹腔镜剔除术组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 尤其是阴式剔除术组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较大。3组2004~2007年的术式构成比分别与2003年的术式构成比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腹式剔除术组在2003年所占比例为77.9%, 是最主要术式;2007年, 阴式剔除术组所占比例 (49.5%) 首次超过腹式剔除术组 (34.1%) , 成为最主要术式。见表2。

n (%)

①与同组2004~2007年的术式构成比比较:P<0.01

2.2 3种手术方式的肌瘤情况比较

阴式剔除术组的最大肌瘤直径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 (P<0.01) , 与腹腔镜剔除术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3组的平均肌瘤数目、平均肌壁间肌瘤数及浆膜下肌瘤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特征比较

阴式剔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与腹式剔除术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两者均低于腹腔镜剔除术组 (P<0.05) ;阴式剔除术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镜剔除术组 (P<0.05) , 与腹式剔除术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阴式剔除术组和腹腔镜剔除术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 (P<0.05) ;3组的术后病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①最大肌瘤直径为术前B超测量最大肌瘤径线的平均值;②与腹式剔除术组比较P<0.01;③与腹腔镜剔除术组相比P>0.05

①与腹腔镜剔除术组相比:P<0.05; ②与腹式剔除术组相比:P>0.05; ③与腹式剔除术组相比:P<0.05

3 讨 论

3.1 子宫肌瘤剔除的术式变化趋势

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手术方式是经腹的子宫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 其中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2]。近十几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推广, 经阴道的[3]和经腹腔镜的[4]相应子宫术式均逐渐开展。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 要求保留子宫并剔除肌瘤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经阴道和腹腔镜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能保留子宫又能剔除肌瘤, 同时还有避免腹壁大瘢痕出现的美容功效, 特别是经阴道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十分经济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和高难度操作, 因此作者推断, 在可预见的未来,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必将超过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而成为子宫肌瘤剔除的主流术式, 同时也必将是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术式变化趋势之一。本资料显示在我院近5年来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中, 腹式剔除术组所占总的比例仍然最高, 为54.8%, 但是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而阴式剔除术组和腹腔镜剔除术组所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 尤其是阴式剔除术组上升幅度较大, 2007年为49.5%, 首次超过腹式剔除术组 (34.1%) , 成为最主要术式, 部分佐证了上述观点。但是本资料所调查的范围及数量均较小, 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和更大样本的调查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不过, 本资料还显示阴式剔除术组和腹腔镜剔除术组的最大肌瘤直径均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 而平均肌瘤总数、肌壁间肌瘤数及浆膜下肌瘤数均与腹式剔除术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小肌瘤比较适合阴式剔除术及腹腔镜剔除术等微创手术, 而与肌瘤数目及肌瘤位置等关系不大, 这与吴国英等[5]的研究报道一致。随着妇科普查的广泛开展以及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 子宫肌瘤的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可能, 这样一来, 患大肌瘤的患者会越来越少, 而患中小肌瘤的患者会越来越多, 因此适合于中小肌瘤的阴式剔除术等微创手术也会随之越来越多, 这从逻辑推理上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推断。

3.2 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手的优缺点及适应证

腹式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术式之一, 也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妇科最基础手术之一, 具有适应证广泛、手术操作简易及子宫肌瘤剔除彻底等优点, 因此, 也是阴式剔除术及腹腔镜剔除术等相对高技术手术失败后的可靠补救术式。但是, 本资料显示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及术后腹壁瘢痕形成等缺点。

阴式剔除术是近十几年来伴随微创手术概念的引入, 以及基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式附件切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术式, 它利用女性阴道这一天然腔穴完成肌瘤剔除及创面缝合等全部手术操作, 这样避免了腹式剔除术的固有不足, 同时本资料显示与腹式剔除术组比较, 阴式剔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与腹腔镜剔除术组比较, 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这些与吴国英等[5]及李晓梅等[6]的报道相似。但是阴式剔除术要求更充分的术前准备, 包括阴道准备, 要求术者术前对患者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充分了解[3]。理论上讲, 不超过2个 (最好单发) 且直径<7 cm的宫颈肌瘤、前后壁近子宫下段的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特别适合阴式剔除术;然而实际上, 本资料显示3组的平均肌瘤数目、平均肌壁间肌瘤数及浆膜下肌瘤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只要是位于子宫内的中小型肌瘤, 不论肌瘤数目及具体位置, 均可进行阴式剔除术。当然, 伴有盆腔粘连、阴道狭窄、子宫过大 (>孕14周大小) 及子宫肉瘤等肌瘤患者则均不宜实施阴式剔除术, 这也是为什么阴式剔除术不能完全取代腹式剔除术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所有阴式剔除术均顺利完成, 无一例中转开腹, 这说明本组资料的适应证选择比较适当, 不过, 本组资料还有1例阴式剔除术后盆腔脓肿形成, 考虑是子宫创面缝合不彻底, 血肿形成, 阴道准备不够充分, 细菌上行感染所致。这例患者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及加强敏感抗生素使用等对症支持处理后痊愈出院。

腹腔镜剔除术也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新术式, 它利用一套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肌瘤剔除及创面缝合等全部手术操作, 同样避免了腹式剔除术留有较大腹壁瘢痕的固有不足。本资料显示, 与腹式剔除术相比, 腹腔镜剔除术同样具有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手术的优点, 但是与阴式剔除术相比, 腹腔镜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较长及术中出血量较多等不足, 这与林志新等[7]的报道相似。究其原因, 可能与腹腔镜手术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及缝合技术, 加之选择该术式的患者较少, 手术者操作机会较少, 技术不够熟练等有关[8]。一般来讲, 浆膜下子宫肌瘤或者3~4个中等大小 (≤7 cm) 的肌壁间子宫肌瘤或者直径7~10 cm的单发肌壁间子宫肌瘤均适合腹腔镜剔除术, 同时由于手术视野宽广, 对盆腔粘连、阴道狭窄及合并附件肿块等患者尤为合适, 弥补了阴式剔除术的不足, 这也是腹腔镜剔除术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 直径<3 cm的多发性壁间肌瘤, 单个肌瘤直径>12 cm或子宫体体积>16周妊娠大小, 特殊生长部位肌瘤 (子宫颈部、阔韧带内、近输尿管、膀胱或子宫血管处) 等均不宜选择腹腔镜剔除术[4]。本资料表明, 腹腔镜剔除术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 但上升的幅度不大, 远不及阴式剔除术的上升幅度大,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手术成本太高、不经济, 这也是其主要缺点之一。

总之, 随着保留子宫功能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肌瘤剔除术将取代越来越多的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及爱美意识的提高, 阴式剔除术将取代越来越多的腹式剔除术, 并必将成为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常见术式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因患子宫肌瘤而行肌瘤剔除术 (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 的421例患者临床资料, 按术式不同分为3组, 即阴式剔除术组、腹腔镜剔除术组及腹式剔除术组, 比较3组的构成比、剔除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近5年来3组术式的总构成比依次为腹式剔除术组54.9%, 阴式剔除术组为31.8%, 腹腔镜剔除术组为13.3%;阴式剔除术组所占比例逐年显著上升, 2007年达49.5%, 首次超过腹式剔除术组34.1%;阴式剔除术组剔除的最大肌瘤平均直径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 (P<0.01) ;阴式剔除术组及腹腔镜剔除术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腹式剔除术组 (P<0.05) , 而阴式剔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又低于腹腔镜剔除术组 (P<0.05) 。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 目前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其中阴式剔除术逐渐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主流术式之一。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手术途径

参考文献

[1]关铮主编.微创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27-235.

[2]朱兰, 俞梅.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12) :712-714.

[3]张春香, 刘欣, 肖洪泉, 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3) :186-188.

[4]Dubuisson JB, Capron C.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oday:a good technique when correctly indicated[J].Hum Reprod, 1996, 31 (11) :934-935.

[5]吴国英, 章颖, 袁桂兰, 等.子宫肌瘤剔除术3种术式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 2008, 14 (7) :428-431

[6]李晓梅.子宫肌瘤剔除术3种术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8) :2605-2606.

[7]林志新, 倪云翔.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7) :638-640.

上一篇:门急诊投诉下一篇:功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