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教与学

2024-05-16

《物理》的教与学(精选十篇)

《物理》的教与学 篇1

一、注意知识的衔接, 做到平稳地过渡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和初中物理教材是一致的, 很多知识初中都学过, 只不过高中物理的知识更加深化。根据课程大纲的规定, 联系本校学生的现状, 我们对新生制订了新的教学方案, 对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加强关注, 要求在温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授课。降低知识难度, 降低高、初中跨越的“台阶”, 让知识能够合理地迁移, 并在迁移当中得到进一步地深化。

二、打散教学的难点, 适当地放慢进度

对于教材中那些不太好理解的知识和概念, 要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 把教学难点打散, 使学生有逐渐适应的过程。在第一遍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心急, 不要讲究知识一下到位。只求学习一个知识点要理解一个知识点, 对于基本的知识要真正弄明白, 对高中物理的思维方式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要有所感悟。

三、多做演示性实验, 在授课中运用多媒体

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通过演示能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避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习惯, 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 从而得到正确的物理定律。在授课中, 要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器材, 想尽一切办法开足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化抽象问题为形象表达, 使物理课堂更加直观、生动, 分散教学难点,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数理结合能力

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有两大困难: (1) 不知道怎样学习物理课。 (2) 不会数理的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即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我们在讲运动学的时候, 首先要教学生一句物理的情境去画草图的方法, 把问题中的待求物理量、已知条件全都标在图上, 用图去解决问题, 打开思路, 难题也就容易多了。

自主学习的教与学 篇2

自主学习的教与学

肖国伟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

摘 要: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未来的生存环境下更好地 培养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提出在以学习个体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中,自主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模式,在此做出理论上的探索与可行性的论证。对当前终身学习理论做出有效的教学一线的探索。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框架指引下,争取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成为新时代自主学习的一分子,以增加在未来生活中的.竞争力,形成一个以学习为社会风气的信息时代。按照建构主义的思路把学习个体的自主学习水平分为自知、自制、自主和自强四个水平。所以,一个学习个体自我的水平把握,与教育者的相应指导,即“启发、引导、促进和帮助”四个方向完成因材施教的完美教学。

关键词: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在过去十几年中,全球性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急剧上升。据统计,在,大约5000万人上网;到,就有近10亿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相互进行即时联络;而,通过电脑上网近20亿人。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的大力推进,近40亿的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地球村。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时下也被称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这使各个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比工业时代更快,这给商务交流、教育学习、家庭生活、就业管理以及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带来革命。

同时,信息时代对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要求也日益增高了。一个学习个体“能否科学开发和使用自己的潜能”成为评价学习个体学习能力的指标。因为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个体成为教育资源与学习行为的主要组织者,学习主动性将成为这一时代学习个体的主要特征。因为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实际技能,才会适应目前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

而教育工作者教会学习个体“学会学习”成为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改变“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培养和提高学习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近年来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使教育媒体和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也为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种种可能。

信息时代的人才必须学会自己驾驭个人的学习资源来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自己的家中。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理论探究的学者较多,本人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积极地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这四个层面可以如下理解:

自知就是学习个体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会什么与不会什么。当然学习个体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必要掌握,还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楚地区分开。

自制就是学习个体能自己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应该努力学习、巩固它们;没有必要或者说是现在情况下对学习个体没有价值的知识就应该不去学习它。也可以理解为:能把重要的、难度较大的或有价值的事情放在学习的首位。

自主就是学习个体能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作出自我评价,并且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强度和方向,必要时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学习的成效。在这个层面上,学习个体本身已经形成或拥有了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鲜明的学习目标。

自强就是学习个体能在一定任何条件下,把握好外部学习环境,极大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使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进而通过学习活动本身的成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以上我对信息社会、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解,我自己做了一个有关“学习个体学习方法形成的心理机制”的教研课题研究。虽然对这个课题只是作为个教学研究的一种尝试,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在信息社会、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情况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的互动教学模式。我将其总结成这样的十六个字,那就是“启其自知,导其自制,促其自主,助其自强”.

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上都面临着一种挑战,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莫雷。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析中学物理的教与学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能力;方法;教师;学生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进,使得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指导当前中学物理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在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得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3.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只用到一种教学方法是很少见的,通常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其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也谈初中物理联系实际的教与学 篇4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必须有机地把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对于初中来说,虽然只学习了有限的初步物理知识,但这些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又都是生产和生活中最需要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知识与身边的物理问题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列一些基本途径,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的联系。

1.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教授物理知识

认识物理现象,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现象,创设探索问题的物理环境。但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把涉及的物理现象都演示出来。例举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则可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或丰富观察和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我们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念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经过回忆可以举出大量的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脚和桌面紧紧固定在一起,在移动时,可以只抬玻璃板就能把桌脚一起抬起来;(3)有一种后端有吸盘的羽毛球,在球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向上提起;(5)在电视里看到,搬运大块玻璃的机械不是用夹子去夹起玻璃,而是用几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板上,能很方便地把玻璃板吸起来。这些事例能够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 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问题,初中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发掘并引入这些实际问题。由于实际问题只给出了具体情境,而未给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联系,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两种类型。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原理。例如:(1)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凹凸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2)在用油炸食品时,如果有水滴在油锅里,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而在沸腾的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这是为什么?(3)在夏天,自来水管上经常有水珠出现,这是为什么?(4)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

在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问题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语言转变为物理语言,做解释时不要依据直觉的生活经念,而要紧紧依据物理知识。

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的实际问题是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维,确定解决问题应当采取的行动或提出行动的详细方案。

例如:某公司打算在一个材料仓库安装一个防盗报警器,要实现的效果是,只要有人打开仓库的门或设法进入仓库内,装在值班室里的报警器就报警,请你设计这个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结合实物和现场任务提出,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看到实际成果,其教学效果会更好。当学生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了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3. 结合物理知识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

初中物理知识与现代化技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都可以在初中物理中找到它的知识渊源。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完全可能并且有必要结合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把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现代科学技术反映了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把具体的物理知识同现代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很有好处,也使他们能够用现代观念看待物理知识的应用。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形成学好物理的强烈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所了解的现代技术成果也将开阔他们的眼界,对他们继续深造或从事工作都十分有益。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十分广阔,联系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以下是一些可以结合初中物理知识教学的例子。

(1)结合重力教学,介绍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中宇航员在里面工作时的情况,电视中播出的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走路的情况;(2)结合摩擦力教学,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利用空气层大大减小摩擦阻力的原理;(3)结合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介绍同步卫星;(4)结合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介绍深水潜水技术;(5)结合能量的教学,介绍三峡电站、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电池等;(6)结合光的反射的教学,介绍光纤通讯;(7)结合物体的颜色的教学,介绍三基色原理在彩色显像方面的应用;(8)结合比热容的教学,介绍双水内冷发电机;(9)结合液化的教学,介绍火箭液体燃料、超低温的获得;(10)结合升华的教学,介绍干冰制冷、人工降雨;+,-结合物体导电性能的教学,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广泛应用;+.-结合电路的教学,介绍现代机器人;+/-结合电阻的教学,介绍超导列车。

在课堂上联系现代科学技术时,应当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讲那些他们听不懂的知识,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看到生动的景物,再着重讲清它们与所学物理知识的联系。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篇5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许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而且升中考也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例:预习“脊髓和脊神经”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

(1)脊髓位于哪里?

(2)仔细观察图IV―72“脊髓的一段”,弄清脊髓的结构。

(3)如何证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如何证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4)脊神经由什么组成?共有多少对?分布在哪里?

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预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放弃。所以教师还得对预习进行督促。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预习的同学,要多提醒督促。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1、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这节时,教学目标是:

(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上课时会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3、掌握基本观点。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

热力学统计物理的教与学 篇6

【关键词】热力学统计物理 教学改革 学习主动性 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04I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9-02

【Abstract】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physics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s,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physics. Although there was much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ross subjects,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content alread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he content of science research about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added.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reform measures about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style has been putted forward. Based on students,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est research, then the teacher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ing , students can combine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Key words】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learning initiative; examination reform

1.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与冷热有关的物质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变化的规律和内在的物理本质[1,2],其内容包括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两大部分。热力学是热运动的宏观理论[3],而统计物理学是热运动的微观理论。本课程给出了两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对物理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固体物理,量子力学课程的基础,为后续在凝聚态,量子信息,低温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做了铺垫。并对其他相关专业,如化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等课程也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热力学统计物理中的概念和方法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中也有许多应用,而且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化工、生物等学科中去。

2.根据时代需要,合理安排教与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物理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设在本科二年级下学期或者三年级上学期讲授,此时物理专业的学生已经有高等数学,力学和电磁学等知识基础,便于接受。在教学内容上应以课程大纲为中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出发点,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学生知识。其目标定位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在整个物理学中的学科地位,牢固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框架和知识要点,以及运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基本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这一思想,本课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启发式与归纳法教学,注重重要概念与规律的历史沿革,讲解基础理论时,由浅入深,多用生动的物理图像,并联系日程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即使抽象的理论也用物理图象来说明。

2.1 教学方式讨论化

高校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特别是对热力学统计物理这些相对枯燥的学科[4],为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精力利用好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中课题组引入讨论式教学方式,在平常的课堂中,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讲述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时,谈到用偏导数表示某个物理现象之后,让学生讨论其他偏导数的代表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效应,以及与此类现象相类似的现象有哪些,最后做一下总结,这样加深同学们对枯燥的物理规律的理解,也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同时,为了扩展学生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前沿知识的了解,授课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应与目前国内外与本课程相关方向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本校课程组科研取得的新成果的衔接,把这些新信息融会贯通到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在熵增加原理这章节增加了信息熵以及生物熵的内容,谈到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制冷时同时讲授了其他三种制冷方式,以及每种技术的优缺点和近期进展。

2.2 教学手段现代化

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组建较为完善的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供教师授课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成套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模拟物理上理想的环境及条件,从而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引进或制作了分子运动统计分布的动态模拟视频和热力学基本实验等多媒体素材,做到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装置用示意图和实验室中真实的装置采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用示意图讲解实验原理,用实验室装置来说明实际的操作。多媒体教学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讲解、把许多问题引向深入,并针对某些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同时考虑到热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对于重难点还需要必要的理论推导,因此应使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网络课程,教案、习题库与试题库及答案分析等教学资源都上网,从而减轻了学生记笔记的负担,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提问和讨论,掌握知识要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料库。将具有特色,授课效果好的教学笔记和教案加以整理,作为教学研究资料积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发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表明,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方便了学生课后学习,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掌握更多的本专业知识。

2.3 考核方式灵活化

鉴于现在的教学目标,课程组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灵活化,把以往笔试的考试形式分成两部分,笔答部分和科研小论文部分。笔答部分偏重对基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主要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的三个定律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会用来解决一些基本的和与专业有关的一些热运动方面的问题。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理解系统的各种平衡条件和正则分布,了解系统的相变理论,非平衡态统计和涨落理论。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后续的相关方面的学习和科研铺垫坚实的基础。科研小论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谈谈对某些规律的记忆与理解,二是有关涉及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如果学生对热学基本规律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和上网查询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知识,先列出提纲:如是否可以将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应用到人类社会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如是否可以将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应用到宇宙中等,这些信息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使他们主动的学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是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在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的热点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信息熵、超导材料、激光制冷、超流以及原子激光等方面,通过上网查阅信息和自己的思考以及相互讨论,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灵活化的考核方式要求老师积极挖掘学生小论文的闪光点,不过高强调学生在论文中所取得的应用性、创造性成果,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深入思考、大胆假设、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同时,鉴于目前人们对热物理相关方向的研究,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5],积极的筹建教学组,教学组应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双管齐下,学术各有专长而又相得益彰的教学梯队,特别是把教学内容与当前热点相关的内容提炼深化为学生的论文课题,做出的成果又可以作为重要资料放入资料库中,供学生参考,从而使得课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吸引有潜质的学生参与研究工作,为科研输送后备人才的积极作用,收到了科研教学双促进的良好效果。

3.结论

通两年的热力学统计物理教与学方式变更,从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来看,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把科研融入教学使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毕业一届学生,已经有5为毕业生在做毕业论文时从本课程中选取的毕业设计课题。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灵活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苏汝铿.统计物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竹溪.热力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彭爱莲,辛修芳.物理专业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30).12.

我的教与学 篇7

一、要想教好书就要多读、多听、多看

历史几乎是无所不包的, 要想教好中学历史课, 仅仅学习大学的相关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仅仅依靠教科书和教参更是不够的, 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不断地丰富自己, 只有多读书才能教好书。为此, 我不断地读书, 学习与历史有关的各方面知识, 专业的、普及的、中外的、不同观点的都有所涉猎。为学习和查阅方便, 我自费购买了二十四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辞典、历史人物传记等书籍4000 多册, 我所收藏的专业书籍几乎比学校图书馆的还要多。我还曾长期订阅《历史教学》《环球时报》《科技日报》《奥秘》《文摘报》《报刊文摘》等报纸杂志。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不断学习提升, 追求教学严谨、精益求精, 是这些书籍和报纸杂志, 给了我知识、智慧和力量。可以说, 我为人师, 书为我师。

除了读书之外, 多听、多看, 也有助于自我提升。20 世纪80 年代, 市里曾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 如北大侯仁之、社科院阎崇年、历史博物馆齐吉祥等先生, 我是从不缺席。老一辈特级教师时宗本、丁炳炎、朱尔澄、李秉国等老师有公开课, 我也积极参加, 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也为自己找到了标杆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要向老一辈教师那样, 做一名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平时有问题, 更是随时向同事们请教。在教学观念、教学技术上, 也要积极学习, 不断进取, 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身心特点。我刚参加工作时, 学校经济条件有限, 我就自己学习用放大尺绘制教学地图, 自己刻蜡版, 学用手推印刷机和手摇印刷机印制试卷。再后来自费购买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来编辑教案和复习资料。购买多个数码相机、移动硬盘、DVD播放机、蓝光影碟机;搜集电子图书、历史有关音像资料 (今天我已经拥有24 块1.5T以上硬盘的影像资料, 近4000张光盘影视资料, 近2T的电子图书资料) , 学习使用相关的多媒体实用技术, 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努力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张驰有度的课堂节奏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学中尽量联系国际、国内现实、联系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东西, 联系中外风土人情, 努力做到教有特色。

二、深入研究才能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我几十年教学生涯的始终追求, 怎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呢?我的深切体会是学习—研究—再研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 如历史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就大有可研究之处, 运用材料, 可以让学生分辨不同人物的观点、探究历史现象的原因、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向性、探索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比较印证不同的史料、分析现实与历史等。在教学中, 我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 有目的地选择和使用各类材料,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教学中, 对已有的材料我们不能拿来就用, 而是要尽可能地核对其出处, 并对照原文, 确保文字的准确性。我发现许多材料由于多次转载传抄, 讹误很多, 如果盲目地拿来就用, 很可能就会造成理解和运用的偏差。除了文字材料外, 数据资料对于学习历史也有很大作用, 这些资料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历史问题,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数字资料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在教学中把零散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讲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的统一大业》中“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节时, 如果按照教科书, 讲清1979年中国政府调整对台政策, 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九二共识”、两岸三通等, 好像就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对台政策和重要意义呢?经过研究与思考, 我根据“中国台湾网”的数据整理出了一则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陆与台湾的经贸联系

1 9 7 9 年, 两岸贸易0 . 7 7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292.17 亿美元, 其中台湾从大陆进口258.78 亿美元, 台湾在对大陆贸易中累计顺差3987.23 亿美元。到2009 年9 月底, 大陆批准的台资项目7.9万个, 累计吸引台资489.5亿美元。2002年起, 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2 0 0 5 年起大陆成为台湾第三大进口市场。2012年从台湾进口1322亿美元, 出口台湾368亿美元。

学生阅读这则材料, 可以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1979年以来, 海峡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得益于大陆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到此就止步, 就太浅显了。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对这一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以下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的内容。

同学们知道, 我们对美国、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是顺差的。近几年我们的对外贸易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盈余, 但我们为什么对台贸易却出现这么大的逆差?难道我们有只能从台湾进口的商品吗?我们的用意何在?

我们每年从台湾主要进口电子产品、水果等农产品, 这些东西并非台湾所独有。大陆有意让台湾赚钱, 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 数万家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 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 就使台湾经济紧密地与大陆联系在一起, 失去大陆市场, 台湾经济就难以生存。如果台独势力敢“独立”, 甭说大陆人民不会答应, 就是已经离不开大陆经济的台湾人民也不会答应。由此,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大陆对台湾的经济支持体现了国家的深谋远虑, 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相信, 海峡两岸终究会实现统一, 伟大的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

三、有血有肉的历史学生才会喜欢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努力研究的内容。

今天的历史教科书, 受课程标准和课时的制约, 几乎像孔子作的《春秋》一样, 寓褒贬于字里行间, 具体情节性的东西很少, 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兴趣的呢?一是尽量增加一些历史的具体情节, 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 介绍曾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 在渡江战役时是连指导员, 过江解放上海时, 带领三个战士穿插到敌军后方, 俘虏了700 多敌人, 并解决了敌人的一个师部, 获得团甲等战斗模范和华东人民英雄称号。二是介绍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书籍。如《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韩国大学教授李元馥编著的《漫画世界》系列丛书, 以适合青少年的语言、卡通漫画的形式, 生动介绍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很值得一读。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 对了解这段历史和学习许多成语典故的出处非常有帮助。台湾已故历史小说作家高阳所写的历史小说《慈禧全传》《胡雪岩全传》都形象生动, 对了解我国晚清历史有很大帮助。三是介绍一些有关历史的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中国历史课程网、中国儒学网、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 鼓励学生在网上学习更多历史知识。

四、思想教育要渗透在教学之中

我认同这样的理念:教育, 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其次才是知识的和能力的教育。历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要让学生认识哪些是真善美, 哪些是假恶丑。我的做法是:做班主任时, 每学期对每个学生最少进行个别谈话两次, 了解学生的家庭、兴趣、爱好、志向,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家访, 每带一个班, 我都争取到学生家庭走访最少一次, 远在迁安的学生家庭, 我都去过, 这对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学生, 作用很大。我常常利用早自习、班会、自习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如什么是人的意志、品质、道德、修养, 怎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曾多次给不止一届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学校的一位优秀学员, 四年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论文优秀, 在毕业前一个晚上, 偷偷在操场点起一支烟, 刚吸了一口, 就被院长发现, 因违反学校纪律, 被退回原籍, 军籍没有了, 大学毕业证没有了, 一支烟断送了一个人辉煌的前程。身为历史老师, 我还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在每一节课上, 希望大家以史为鉴, 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与教育。除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外, 每一届学生在毕业前, 在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讲述最重要的内容之时, 我强调的也并非如何识记考点, 而是如何做人。我希望他们在高中毕业前, 再一次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么。要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永远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父母;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并为实现它进行持之以恒地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永远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努力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珍视友谊, 慎重交友。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了, 相聚时还会提起我说过的关于做人的那些话, 让我深感欣慰, 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先成人后成材”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篇8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 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本文就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 将几十个学生集于一堂,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智力相差悬殊, 教师唯以应付。按以往的“等量, 同速, 同要求”授课, 势必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这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的人才很是不利。这就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调整课堂结构, 改进教学方法,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内学有所得, 各展其长, 充分发展个性。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而定,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成几个层次, 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 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实施分层教学,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重要的是要优化师生关系, 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交往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个性,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再者, 分层教学不仅使成绩好的学生更优秀, 更有发挥潜能的空间, 而且也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 一节课下来自己也有所收获, 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厌恶数学, 也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使他们心理平衡, 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积极向上,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施一段时间后, 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后进生和优秀生, 优秀生更优, 后进生也有一定的进步。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评价以鼓励为主, 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其自信心;而对进步不明显的学生应多关心、多作引导, 使其充满希望。

其次, 缩短师生距离, 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由于我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的影响, 师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 使学生过分紧张, 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 故事性的内容少, 更加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 致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苦役”。面对这种现象, 老师可以试着和学生做朋友, 自由地交往、交流、讨论。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讨论, 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堂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增加学习数学的快乐感, 减轻学习压力, 营造欢快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学会一个题的解法后, 把题目的背景改变一下又不会做了。这是由于学生只看到题目的表面现象, 单纯地模仿老师的做法, 不能领会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思想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需的知识,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包容性, 显示数学特色和贯穿数学学习前后的基本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它, 就能触类旁通。因此, 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 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内容多, 抽象性、理论性强, 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和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要学好数学, 就要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是等着老师讲, 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 但老师讲课时又跟不上, 导致一堂课下来, 迷迷糊糊, 似懂非懂。其实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只要认真去读、去学习, 都能学懂, 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 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课后复习, 总结归纳。每节课后要利用一些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复习时不要只是简单地重复, 而是要把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每一节、每一章学完后都要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已学会的知识, 解决不懂的知识。

适量练习。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总是觉得课堂上听懂了, 但一到独立做题就不会。其原因在于课堂上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一切都显得很自然, 但是为什么独立做就不会?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去练习, 才能弄懂这样做的原因, 从而培养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

眼底镜的教与学 篇9

1 直接检眼镜 (direct ophthalmoscope) 的教与学

直接检眼镜是1851年由德国的Helmholtz发明的, 是目前眼科临床中最常用的眼底检查设备, 掌握直接检眼镜的使用是眼科医生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直接检眼镜的主要部分是中央有一小孔、焦点距离为25cm的凹面反光镜, 镜后面是嵌有不同屈光度镜片的小圆盘, 镜片的屈光度一般从-35D-+25D不等, 检查者可以根据自身和被检查者的屈光度以及所要检查的部位随意转动[1]。

初学者使用直接检验镜最常遇见的问题是:无法看见瞳孔或者稍加移动就找不见瞳孔、找见瞳孔又无法看见眼底、勉强看见眼底而无法看见周边视网膜。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四左”和“四右”的原则, 即检查患者右眼时, 检查者用右手持镜, 站在病人的右侧, 用右眼来观察, 同法检查左眼。同时检查者还必须学会用食指熟练地转动小圆盘。掌握这一姿势就为进一步检查打下了基础。二是熟练找到瞳孔并保持持续锁定, 这可以说是检验镜使用中最关键的环节。要想锁定瞳孔, 必须保持检查者的瞳孔、检验镜圆孔和被检查者瞳孔始终位于一条直线。初学者之所以无法看见眼底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保持这三点一线的原则。刚开始学习时可以先不观察病人, 只在手上练习即可。动作的要领首先是将检验镜贴紧额头, 保持检查者瞳孔和圆孔的位置, 此时检验镜的光线照到的位置就是检查者能看见的位置。然后通过圆孔配合转动圆盘看不同距离的物体, 直到能熟练看清3cm-5cm距离的物体。三是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将光线移近被检查者的瞳孔, 通过转动圆盘就可以清晰看见眼底。如要变换视野, 一定要保持检眼镜贴近额头, 将头和检验镜一起移动, 这样三点一线的关系就不会被破坏, 被检查者的瞳孔也就不会在视线中丢失, 眼底像也就始终在掌控之中了。这一原则可以总结为“贴紧额头, 三点一线”。为了使初学者能更快地掌握其用法并建立自信, 可以适当散大被检查者的瞳孔。作者在临床教学中使用此方法后, 学生都反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学效果满意, 一般通过半小时的练习就可以比较自如地看见眼底。同实习学生不同, 初级眼科医生表现为虽然能够看见眼底, 但对周边眼底的观察总是不理想。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眼底镜距离被检查者的瞳孔距离太大。一般情况下, 除了检查屈光介质时用+8D-+10D镜片, 距离患者10cm-20cm外, 检查者必须要将检验镜贴着自己的额头, 然后尽可能贴近患者的眼球, 距离越近视野范围才会越大。在此过程中, 还要嘱患者尽量向要检查的方向转动眼球, 例如要检查颞侧的眼底, 被检查者即向颞侧尽量转动眼球。

2 双目间接检眼镜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的教与学

双目间接检眼镜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是由Schepens创制, 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 尤其是在眼底病的诊治中。其主要构造是把特制的光源和双眼间接检眼镜都固定在一个额带上, 配合+20D前置镜的使用就可以看见眼底, 眼底像放大约3倍。如果再借助巩膜顶压器, 就可以检查视网膜的周边部。与直接检眼镜相比, 间接检眼镜受屈光介质的影响较小, 可见范围大。不过间接检眼镜所见像是立体的倒像。另外检查前必须先散大瞳孔[2]。

相对于直接检眼镜, 掌握间接检眼镜的使用方法更为困难。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是无法看见眼底、看见的眼底范围较小和无法将眼底像倒转过来。要想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轻松看见眼底, 除了一般的原则, 如散瞳、调整好瞳距和+20D前置镜的镜面方向外, 动作的关键是:光线正对被检者瞳孔, 并保持这一关系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将前置镜置于光源附近, 这时可以轻松看见一个较小的眼球倒像, 始终保持被检者瞳孔位于视野中, 并逐渐将前置镜向患者移近, 等前置镜接近被检瞳孔时就可以看见清晰的眼底图像。其中的关键是保持好两个瞳孔和前置镜光轴三点一线的关系。嘱患者向不同方向转动眼球, 就可以看见大部分的眼底范围。如果想看见极周边的眼底, 就必须配合使用巩膜顶压器。巩膜顶压器一般戴于右手中指上, 对巩膜的压力应是逐渐增加和减弱, 检查上下方锯齿缘时, 隔着眼睑加压即可, 鼻、颞部则须在表面麻醉下, 压迫鼻、颞侧巩膜。至于倒像的转换,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视网膜图纸翻转180°, 等绘制完成后倒转图纸就是正常的视网膜像。随着时间的延长, 检查者会在脑中自动完成这种转换。

3 三面镜 (three mirror contact lens) 的教与学

为了检查眼底的周边部分, 常常需要借助Goldmann三面反射接触镜 (简称三面镜) 进行检查。这种仪器的构造, 是在接触镜的内部安装三个反射镜, 其角度分别为59°, 67°和75° (3个反射镜角度之间相差是8°) , 中央则为一平凹透镜, 如果把全部反射镜和平凹透镜都用上, 就可以检查全部眼底。三面镜的优点主要是看见的范围更大, 立体感强, 由于是在裂隙灯下使用, 其放大倍数也更大, 因此对于视网膜周边细小裂孔的检出率更高。缺点是使用时必须消毒, 并有麻醉、安装等手续, 同时对术后、儿童和精神紧张者不适用[2]。

初学三面镜常见的问题是安装三面镜时出现气泡、检查时镜面的反光干扰观察和无法看到极其周边的眼底。对于出现气泡的问题, 可以采用粘性大的液体作为耦合剂, 例如透明质酸钠和甲基纤维素等。安装三面镜时先让被检查者低头, 等安装完成后再移入头架中。放置过程中一手持镜, 一手拿棉签。棉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检查者分开被检者眼睑, 尤其是下眼睑和睫毛, 另外还可以擦去流在患者面部的液体。对于反射光线的干扰, 可以通过轻微转动镜面和裂隙灯的入射光来调整, 一般入射光和镜面的夹角在0-15°较为合适。为了看清周边的眼底, 三个重要的措施是:患者向检查方向尽量转动眼球、适当加压三面镜和配合巩膜压陷器。一般情况下, 只要瞳孔散大充分, 借助眼球的转动和适当的加压就可以看见锯齿缘附近的视网膜。三面镜顺序旋转, 可逐步观看整圈眼底。在转动三面镜后, 需适当调整光线的角度或升降裂隙灯显微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三面镜中所看到的眼底是对侧的。例如三面镜的反射镜在3点位, 所看到的眼底像是9点位, 但其上下关系不变, 反射镜在6点, 可看到12点位的眼底像, 但其左右关系不变。

4 裂隙灯前置镜 (supplementary lens) 的教与学

常规裂隙灯上往往配备了平凹透镜, 在散瞳的情况下, 可以借助这一凹镜看见后极部的眼底。不过这种前置镜的眼底放大作用很小, 而且所见范围较小, 只适合后极部眼底的一般观察。本文提到的前置镜指的是双凸的透镜, 常用的是78D和90D两种。78D较90D放大倍数大, 但所见的范围较小, 因此临床上90D镜更为常用。前置镜的优点是检查方便, 不需要进行表面麻醉, 即使是伤口未愈合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检查。缺点是视野较三面镜窄, 立体感较差, 周边部眼底像可能发生歪曲, 另外检查前必须事先散瞳[2]。

初学前置镜时最常遇见的问题是看不见眼底或者看不见周边眼底。由于裂隙灯配合前置镜的原理同双目检眼镜很类似, 因此使用中的技巧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动作的关键还是要保持好裂隙灯、前置镜和被检查者瞳孔的三点一线的关系。首先将裂隙灯的光线在较远的位置照到被检者瞳孔, 一般情况下, 显微镜的光轴与照明系统的光轴可同置于0上。然后将前置镜放入光线, 前置镜较凸的一面朝向检查者, 前置镜的中心应对准被检眼的瞳孔, 并尽量保持前置镜的光轴与被检眼的光轴一致。前置镜从裂隙灯物镜的附近逐渐向瞳孔移动, 在此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瞳孔像在视野中。在透镜不触及睫毛的情况下, 尽可能接近角膜。最后把裂隙灯逐渐向前推, 直到看清眼底。如需检查眼底周边部分, 可让被检者眼转动, 检查上方眼底时嘱被检者眼向上转动或将前置镜向下稍做移动并适当倾斜镜面, 利用前置镜边缘部的三棱镜作用, 使光线折射至周边部, 这时周边部眼底便可查见。 前置镜同间接检眼镜一样, 所见的像都是倒像, 在记录时应注意矫正。

以上是几种常见眼底镜的教学体会, 这些方法通过在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绝大多数学生和初级医生都反映良好, 学习曲线大大缩短。当然以上内容只是作者在教学中的个人体会, 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些步骤对于熟练使用者来说也是可以省略的。另外, 本文的目的只是教会初学者怎样看见眼底, 为眼底病的诊治打下基础, 而详细的眼底检查技巧和具体眼底病的诊断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49.

高一数学的教与学 篇10

一、结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 帮助学生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1.数学语言的变化。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语言大不相同, 初中数学语言形象、通俗。而高一刚开始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 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 降低思维难度, 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的变化。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有显著的区别。初中阶段, 许多同学形成了统一、机械的思维模式, 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 因式分解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突变使许多高一新生很不适应。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应用讨论式教学,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练习时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渐进的,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式, 就能很快地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 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3.知识内容的变化。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单位时间接受知识信息的量急剧增加, 加上课程开设多, 学生辅助练习, 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这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很不适应。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提出教学要求, 并及时检查督促, 使高一新生能很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4.数学考试题型的变化。

随着考试制度改革, 数学题型的开发不断多样化, 近几年出现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开放型题。题量相对初中也剧增, 两个小时要完成22道题。许多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就已经明显感觉到和初中考试的不同, 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我们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 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不再恐惧数学考试, 逐渐适应高中数学考试。当然, 这需要一个艰苦、渐进的过程。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我校借鉴了宜川中学、昌乐二中等兄弟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 实行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两项改革, 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他们提前预习,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搞懂。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解决了问题。

2.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上课更要专心听重点和难点, 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 课下再慢慢消化。

3.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通过应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

4.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益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阅读课本, 翻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将有关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并将复习所得进行整理, 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从“会”到“熟”。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爱好数学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从以下五方面作起。

1.课前预习, 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和好奇心。

2.听课要配合老师讲课, 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 及时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 培养思考与老师的同步性, 把老师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 挖掘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怎样产生, 怎样实施, 一定要多实践。

5.把概念回归自然,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从而形成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快, 教师不可能重复讲解训练。因此, 高一新生要改进学法, 除了做好以上几个环节外, 还要抽时间认真阅读有关的书籍, 平时参加一些相关的学科活动, 如数学兴趣小组、竞赛辅导活动等, 尽可能积极努力地拓展自身的知识层次, 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总之, 高一数学教学应立足课本, 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基础教学, 重点问题重点讲, 常考问题反复练, 因材施教, 兼顾学法指导, 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突出创新思维训练, 提高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好的成绩。

摘要: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后, 数学教学应以帮助学生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重点, 更好地完成高一数学的教与学。

上一篇:数字可视化下一篇:培养兴趣激励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