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及其方法

2024-05-05

园林设计及其方法(精选十篇)

园林设计及其方法 篇1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 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 (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竟争等作用) 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 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即在园林建设当中, 模仿自然生态景观, 通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 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 以植物造景为主, 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 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 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 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设计

(一)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 还是街道绿化, 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 提高国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休图画, 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 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 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 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 能否画龙点睛, 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 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 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 被人们所接受, 景点宜恰到好处, 忌贪多、太杂。

(四)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 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 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 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 以什么树作主体, 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 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攀发难以根除, 红花醉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 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 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耍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 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 病虫害的交叉性, 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 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 耐湿耐早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 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 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 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 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趁设成本及理盛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 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 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 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 只有低水平维护, 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 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 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 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 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 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 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 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 并不断推广,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 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 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林计的可里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 并非十全十美, 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 应该留有选择余地, 同时尽管原理相同, 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 形式也有差异, 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 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 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侧除, 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 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 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 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 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 规范其内容, 使其制度化, 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 相互结合, 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 完善设计工作,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试验及方法》是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这一节是全书知识结构的一个衔接点,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必修1前两章已经初步介绍了技术的性质及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作为技术课程,设计概念正逐步灌输于学生心中。那么如何评价衡量我们设计的作品,是否已经实现其设计初衷的目标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技术试验。因为技术试验是最具说服力的天平,而且对技术应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在教材第三章里系统地分析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测试和评估,在第二章里安排技术试验的相关内容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了相当好的铺垫。

并且,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技术探究的重要方法,是技术革新及技术发明的基石,是最终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技术试验的事例,学生们并不陌生,应有所体会。且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技术和设计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储备,为新知识的建构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但学生对什么是技术试验,及有哪些具体的技术试验并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技术试验;

②了解技术试验的分类;能够理解技术试验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③了解常见的试验方法,认识一下常见的试验过程。

b.过程与方法:

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技术试验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技术设计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及态度。激发学生对通用课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技术试验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技术试验方法、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技术试验类型,以及技术试验方法的区别。

2、难点:

①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课本中的实例缺乏感性认识

②高一刚引入通用技术,学生的技术思维处于起步阶段,对课本的知识点及其应用容易混淆 ③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如何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往往感动迷茫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创设情景,当场演示鸡蛋承重这个学生感兴趣试验的导入教学。

在教学初始阶段,提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使学生直观了解到什么是技术试验,使学生明白技术试验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技术修养在学习中有所升华。在教学中,多媒体将主要起到引导和启示作用,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及掌握 技术试验的分类。并设计好情景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技术试验,增强学生对技术试验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老师演示鸡蛋承重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展示三个生鸡蛋,我们通常认为鸡蛋比较容易碎,但是鸡蛋这种壳体结构能不能承受比较大的外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下尝试:(老师演示试验)

刚才通过探索,我们证明了鸡蛋能够承受比较大的重量,像这种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就称为技术试验。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讨一下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二)新课讲解

1、什么是技术试验

☆ 定义 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哪些技术试验 ? 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答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了解技术试验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至深。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技术试验的类型按应用范围分成四类: ☆ 类型

农业试验 工业试验 国防试验 科学技术试验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然而在1986年,挑战者号却给美国的航天事业带来了一场灾难性的悲剧,下面请学生看一个“挑战者号”发生意外爆炸的视频。

视频看完了,挑战者号的意外事故导致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导致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爆炸发生后的32个月内,美国停止了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最后调查发现,爆炸原因是由于火箭助推器上的密封垫在低温下失效导致液态氧泄露所引起的。如宇航员之前做了对密封垫在低温下的技术试验也许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通过这个事故可以使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总结得出技术试验的作用和意义:

☆ 技术试验的作用和意义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率降到最低。

过渡:刚才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类型和作用,除次之外在进行技术试验的时候必然要用到相应的试验方法,下面就来看一下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哪些?

2、技术试验方法

首先,向学生展示两个蛋壳,一个口超上放置呈拱型,一个口朝下放置呈凹槽型,这两种类型哪一个承受的外力大呢?下面通过这个蛋壳试验来证明:分别用两只手在距离蛋壳20厘米左右的高度握住一只圆珠笔,让圆珠笔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看落到两个蛋壳上有什么不同的效果。让学生分组做试验,并找学生回答试验的结果。通过试验得知口朝上的拱型结构能够承受的外力比较大,因此通过这种在若干组对比试验中选出最优的一组而进行试验的方法就是

优选试验法:在若干组对比试验中,选出最优的一组而进行的试验。

下面让学生接着体验纸的造型与承重试验,通过这组优选对比试验可以选出能够承受外力比较大一种造型。

下面让学生看一组宇航员在失重飞机里进行的失重训练,像这种在地面上模拟太空环境进行试验的方法就是运用的

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通过风洞试验(既可以模拟环境,也可以模拟模型)来加深学生对模拟试验法的理解。模拟试验法的运用还有很多,让学生举例说明。

让学生观看弹簧振子的仿真试验,研究弹簧振子的速度、振幅、频率在生活中很难实现,而利用计算机设计却很容易操作,像这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

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向学生展示一根棉线,绳子结实不结实呢?需要动手来试一试,让学生在试的过程中体验这种逐渐扩大或强化对绳的拉力以致绳子被拉断的试验就是运用了

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让学生观看对聚苯乙烯的抗拉强度试验,来看一下运用专门的仪器是怎样来测量材料的抗拉强度的。

关于强化试验法的例子还有很多,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展示两幅橘子的图片,一副是长江以南长的又大黄的橘子,另一副是移植到北方后又青又小的橘子,像这种把东从一个地方移植到另一个地方进行的试验就是运用了

移植试验法: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让学生举例说明移植试验法的例子还有哪些?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共认识了五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下面来进行一些练习加深对这些试验方法的区别:分析鸡蛋的承重试验采用的是什么试验方法?(前后照应,让学生分析老师在课前的演示试验采用的试验方法);分析水稻的对比试验和嫁接技术采用的试验方法;观看汽车碰撞的视频分析运用了哪些试验方法; 2008年奥运会火炬,需要在全球进行传递,(包括登上珠穆朗玛峰)。如果对该火炬进行外界环境适应试验,那么不需要进行的是()A.防风试验

B.高原试验

C.200℃高温试验

D.雨中试验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把今天所讲的重点内容罗列出来,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理顺学生的思路,并且引出下一节所讲的内容—技术试验报告的完成。

七、课后反思: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篇3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确立各层次植物景观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展开探讨,进而指出某一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评定。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确立各层次植物景观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展开探讨,进而指出某一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评定。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浅谈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 篇4

1 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 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 (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 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 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即在园林建设当中, 模仿自然生态景观, 通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 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 以植物造景为主, 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 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 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 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2 园林规划设计

2.1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 还是街道绿化, 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2.2 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 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 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 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3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 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 能否画龙点睛, 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 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 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 被人们所接受, 景点宜恰到好处, 忌贪多、太杂。

2.4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 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 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2.5 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 以什么树作主体, 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 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 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 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 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 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 病虫害的交叉性, 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 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 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 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 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 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2.6 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 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 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 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 只有低水平维护, 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 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 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 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 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 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 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 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 并不断推广,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 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 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 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 并非十全十美, 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 应该留有选择余地, 同时尽管原理相同, 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 形式也有差异, 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 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 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 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 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 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 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 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 规范其内容, 使其制度化, 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 相互结合, 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 完善设计工作,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 需要说明园林设计不同于其他非生物性建设的设计。园林道路、土方、休息建筑之外绝大部分是活的植物世界, 植物受自然环境因素的主使而生存, 因此方案的论证对于许多不可知的自然界变化是难以预估的, 所以论证后的规划在实施中也会发生变化, 不可不加以注意。

摘要:对生态型园林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所产生效益及应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园林设计及其方法 篇5

脱硫塔双程旋流板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探讨

提出了双程旋流板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气体流量分布,同时研究了该结构的`盲板半径、内程气体与外程气体间隔板半径以及旋流板外圈最大半径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内外程流量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

作 者:张曼玲 刘柏谦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环境保护科学  ISTIC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6 32(6) 分类号:X5 关键词:脱硫塔   双程旋流板   旋转动量矩   轴向动量   旋流强度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及其方法 篇6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方法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

(一)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1)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10)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11)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2)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13)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二、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方法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建筑设计意义及其方法初探 篇7

(一) 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

讨论建筑设计的意义首先应该讨论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人类社会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城市及其造城运动的出现。可以这么说:随着城市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艺术的大幕就此揭开了。营造城市所投入的巨大劳动和智慧让一个个文明灿烂登场又黯然谢幕。今天即使古代文明早已灰飞烟灭了, 但当我们看到些许遗迹的时候依然会为那时的壮美与精致而震惊。没有城市, 没有那纷繁的功能与数量, 建筑师也许永远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与技术职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仅次于总统的职业”。

众所周知, 人类在河流的渡口和道路的节点聚居形成了村镇, 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有了市场的出现城市的功能骤然繁多了, 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频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 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其实早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是不分的, 近代科学的发展才使建筑和规划有了各自的分野。所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就像水滴之于江海, 树木之于森林。

从从属的角度看, 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 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 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 做建筑设计首先要搞清楚建筑物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一般来说, 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只能有两种结果:令这个城市的环境更好或是更糟:

1、绿化。

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 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2、交通。

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 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同时减少汽车占用行人道路。

3、能源。

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 减轻能源的消耗。

4、城市功能。

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活动空间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5、文脉。

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6、空间。

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一个社会公共机构的空间必须不仅容纳人群的活动, 而且还应该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活动, 因此应该促使这些空间转变为我们所能接受的有意义的、值得改变的空间。”

除以上六条原则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可以作为我们建筑师评价建筑优劣的标准。但这六条也许是最基本的准则。

(二) 建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建筑的构筑本身就集合了大量的物质资源, 同时也凝结无数的人类智慧和人类劳动。在文明史上, 许多的文化现象都同时伴随着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

建筑的构筑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滞后于同期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思想上, 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凝结了这个时代最辉煌的科学艺术文化成就。最后它甚至会超越它的形象本身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 世世代代的影响后人。这时的建筑所代表的意义也已超越了一般建筑师所讨论的范畴。

上述问题同时揭示了建筑物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会为相应的阶级服务的.因此在学习建筑史时就不难明白建筑物中形制、形象所反映的森严的等级、阶级思想。虽然建筑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 但它会随着设计人或是使用者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形成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而代表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没落。

虽然在物质上建筑不是速朽的, 但它们都改变不了最终湮灭的结果。但其在精神及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却是长久存在的。所以建筑设计在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筑与人的关系

这里要说的是建筑和个人, 即和生物及社会意义上的个体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学里老师上课说过建筑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空间, 创造环境”。其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了其逻辑关系其实是“人创造了空间, 空间反过来又影响了人”。

人类大量的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 所有与人生理有关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如呼吸、行走、坐、卧、进食、排泄、取暖、避寒等等。这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第一步。也是人为自己创造的空间基本要求。

其次,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有比其它生物更高的需求。如:羞耻感 (隐秘性) 、光线、适宜的高度、声音。

最后, 应满足人们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如总经理办公室的设置;特殊人群对空间的独特要求;休息室及吸烟室的设置;火车站中母婴候车室和军人候车室的设置等等。

所以, 功能所体现的就是人 (设计者) 在充分考虑自身多种需求的条件下为人 (使用者) 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然后, 人 (使用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 这样的空间的优缺点又在生理及心理或是文化习惯上影响了人。

比如说, 一个儿童在环境恶劣、空间狭小、毫无私密性可言的住宅中长大;而另一个孩子居住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有舒适的个人空间中长大。相信从心理到生理健康这两个孩子都会有所不同。

建筑是为人服务, 人创造了建筑, 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我想这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和终极意义。

如果从以上三个方面理解了建筑设计的意义, 我们就可以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 即建筑设计的方法。方法可以有新旧、高下, 而建筑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应是贯彻每个建筑师整个职业生涯的。

三、建筑设计方法

当我们评价一个建筑内部功能或是外立面设计优劣的时候。往往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设计师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倾向。这种个人设计风格在建筑上的使用为建筑带来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有的直白、有的夸张、有的含蓄、有的偏执、有的粗枝大叶、有的精益求精……作为建筑师, 你又如何确定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风格呢?

为什么在设计中建筑时总会感到灵感枯竭或是手法单调乏味?如何在高手云集的设计竞标中脱颖而出呢?怎样的设计可以与环境相协调又让人过目不忘?这些问题所有的建筑师都会遇到。找到正确的方法, 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一) 原则问题

作为建筑师, 做设计的时候首先应把握基本原则, 保证设计的基本合理性。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

原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职业规范及国家规范;以人为本的原则。

职业规范就是建筑学教育中所学到的空间组织划分、色彩、功能、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基本原则。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师具有较高的素养, 但是建筑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欠考虑。如色彩、空间关系等问题。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 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建筑师在从业过程中, 时时刻刻受规范和标准的约束。这些规范的制订, 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 代表了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 甲方, 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 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 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 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二) 当代建筑设计思潮及其哲学思想

现代建筑的源泉来自于190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 现今几乎所有的流派都源自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得罗和F.L.赖特四位现代建筑大师。此后无论是继承他们衣钵的继续发展还是与其绝然对立的反动, 所有的建筑痕迹都保持着现代建筑运动留下的痕迹。

1、对现代建筑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美国白色派大师理查德.迈耶受勒.柯布西耶影响颇深, 他的建筑以现代建筑简练的方盒子建筑出发, 谨慎地使用曲线和外廊作为活跃元素。但他对材料的领悟和对细部及比例的精益求精使他的建筑成为经典之作。光线、市民空间、白色、变换空间关系成为大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与其流派近似的还有日本的安藤忠雄, 他的建筑充满禅意, 用最简洁的元素表达出日本人特有的宁静、朴素的世界观。

另一个要提到的建筑师是斯蒂文.霍尔。霍尔是现代建筑史上最善于利用自然光线的大师之一。在空间上他的建筑并不难懂, 外观上有着难能可贵的单纯与内敛。霍尔对空间大局劈斧般大气不拘、对局部独特经验的微观细致美感关注能力。他的建筑远观时有着草书般挥洒不拘小节的大气自信, 但在细部上, 则令人惊奇的展露出对手工精致、艺术原创性与真实感的敏锐诗意感性。他的西雅图圣.伊格那修教堂成为现代建筑的典范。

2、对现代建筑技术性的追求和痴迷:

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和皮亚诺从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出发开始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险。罗杰斯将金属制品和设备管道的组合变成了优美的技术艺术;而皮亚诺走得更远, 他将高技派的特色和印度洋海岛土著的建筑风格完美的统一起来, 他设计的文化中心如同金色的风帆, 甚至达到了悉尼歌剧院的艺术高度。

这种从密斯继承来的对材料, 尤其是对钢和玻璃的技术痴迷, 使高技派风格风靡了整个世界。

高技派在日本的发展趋向了多元化, 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是伊东丰雄。伊东丰雄师从于老一辈建筑师菊竹青训, 菊竹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大师, 伊东丰雄的风格并非来自于已开始对材料的痴迷。恰恰相反, 伊东丰雄风格的转变源自于他独特的建筑观:机器与风, 建筑的暂时性。这种建筑哲学的确立, 使伊东丰雄找到了白色的钢管和无色的玻璃, 以及各种可以用来表达风和流动的各种片状或是管状结构。他的风之塔和仙台媒体中心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

3、对直线和重力的完全颠覆。

这类建筑师往往不太受包豪斯传统建筑教育思想的影响。其外部形态扭曲或是散乱, 深受现代艺术影响而显得喧闹、杂乱或是神秘。但在线条上却有着自然界生物流畅的曲线。

美国建筑师弗兰格.盖里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他用诗意梦幻的涂鸦构想来设计草图, 然后用设计幻影战斗机的3D软件来进行三维设计。最后用最原始的施工办法:堆土堆的办法堆出真实体量, 再在上面浇灌钢筋混凝土。而这实施的过程, 都需要杰出的结构工程师精心的配合。

这种颠覆传统的设计思想并未妨碍盖里设计出摇滚乐博物馆、拉维莱特家具博物馆以及比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这样的不朽杰作。

另一位杰出的代表是扎哈.哈迪德。这位伊拉克裔的女建筑师认为建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 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个问题。同时她认为“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 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 是可以漂浮的。”

这种前卫的设计哲学使这位建成建筑最少的建筑师成为当代建筑前沿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象建筑, 但却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毕竟。谁能说清楚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的?也许哈迪德的维特拉消防站、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以及香港之峰俱乐部恰恰指出了未来建筑的方向。

4、用非建筑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

当建筑的语言日趋乏味, 当建筑师为形式主义的罗列而江郎才尽的时候。是否该借鉴一下别的专业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毕竟,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设计的问题。这时候, 雷姆.库哈斯出现了。这位建筑学界的哲学家先用一系列带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建筑:使用原始、粗质、非上流权贵、世人熟见的材料, 空间具有流动、扭曲、直接、不虚矫特质, 并蕴含暧昧的多元重叠个性。

他对现存社会深刻尖锐的批判之下, 以毫不犹豫且无所畏惧的态度坦然接受这一切。例如蛇状盘行的高速公路、弃置的火车站、都市的灰暗边缘空间, 都是他在注视都市时首先跃入视野并扮演塑造他都市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决定性力量所在。

他是一位不可以用风格界定的建筑师。他对时代大环境以宏观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的角度提出看法, 他对人类共同情境的宽广思考意图都用非常独特的手法融进了建筑设计。因此, 库哈斯绝对是当代建筑界的希望所在之一, 因为他呈现的建筑不只是一种实践, 也是一种思考。

三、结语

总结了以上的建筑思想和作品, 可以看出手法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建筑观及其哲学思想。作为当代建筑师应该了解当代建筑设计的思潮。但既不应该闭门造车, 也不能人云亦云。建筑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对建筑设计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建筑设计风格不断创新的追求, 在一次次成功或是失败中总结得失, 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建筑观。

摘要:本文通过当代城市建筑设计所面临的历史拷问和美学思考并结合作者近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者认为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积极的审美观, 其次应对建筑师负有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清醒的认识, 再次应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建筑方案进行理性思考, 尤其是从结构及设备专业的角度思考建筑可行性的问题。

刍议建筑方案设计要点及其方法 篇8

建筑的方案设计对于建筑的总体功能、形象以及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后期的施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考虑建筑周边的具体环境以及建筑的经济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综合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 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点

建筑的方案设计能够为建筑的整体形象以及功能进行定位,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为整个建筑构建出更加和谐和适宜居住的环境和空间。建筑的方案设计为建筑的建设勾勒出了基本的蓝图。具体而言,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 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1 建筑的形式和形态的选择

建筑方案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建筑的形式。在充分考虑到建筑现场的实际情况, 先关法律法规对场地的规定以及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等方面, 对建筑的具体形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工业建筑厂房一般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形式, 民用建筑则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考虑到现代建筑的发展以及产业化的需求, 一些民用建筑中也开始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形式。而建筑形态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 以及建筑业主的基本需求。

1.2 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是由不同的材料综合构建而成的, 因此建筑的结构、功能以及形态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建筑材料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 需要着重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说先建筑材料必须满足室内基本的使用与居住舒适度的需求, 材料应尽量环保且无害且易回收。另一方面, 通过不同材料的恰当组合, 能够更好地营造出建筑的美感, 表现出建筑多元化的形态。同时建筑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的选择, 又必须与其使用功能相一致。如厨房与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的材料选择, 需要着重考虑到防水的需求。

1.3 对于能源与资源的节约

现代社会中资源能源已经日益紧缺, 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 必须从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首先建筑方案设计应合理布置建筑群体的总体布局, 合理的利用原有场地中的原有植被以及地形地貌的优势, 合理考虑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 从而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的利用。如在方案设计中, 加强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 提高建筑内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等。对于建筑的采光等方面, 则需要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合理设置建筑的朝向以及间距, 保证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自然采光。对于水资源的利用, 则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雨水、污水分流系统,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以及对雨水的回收利用。

2 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

2.1 建筑平面设计

根据建筑外部的交通以及道路情况, 以及建筑居民的人数等对建筑的平面布局进行设计。考虑到人与车之间的关系, 做到合理的分区, 避免人与汽车之间的混乱。同时考虑停车位与建筑之间的主次关系。从建筑的基本朝向、人口数量、总体面积、功能分区等各个方面, 进行建筑的平面设计, 保证建筑的基本环境以及功能需求得到满足。

2.2 建筑的形象设计

建筑的形象设计对于建筑的总体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建筑的形象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的基本功能、经济性和审美性的要求。建筑的形象设计包括的基本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应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以及与功能之间的匹配。尤其对于建筑的外立面, 需要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 以及建筑的总体功能来进行设计。一方面保证外立面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一方面又要能够满足建筑的总体使用功能。如对建筑的外挂式空调, 可以在方案设计时同时布置空调的承托架, 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装饰美化。从而保证建筑形象上的美观, 也能兼顾到基本的使用功能。

2.3 建筑空间的格局设计

对于建筑空间的布局, 能够更好地从建筑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方面, 营造出更舒适的建筑环境同时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空间格局设施应结合形体组合关系的集中式、分散式、组群式, 以及组合手法的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等方面, 对建筑的整体空间进行设计。在进行空间格局的设计时, 应注重考虑建筑与周边场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保证建筑的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与场地环境之间进行交互。同时保证建筑的格局具有整体性, 统一中求变化, 主次分明, 又要能够同时体现出建筑群体的整体特征。最后建筑空间格局的设计要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

3 结语

建筑的方案设计为建筑的基本形象以及功能作出了定位, 同时也是指导后期施工的重要文件。各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应该从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的形象设计以及建筑空间的格局设计等方面, 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经济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更好地构建出一个美观舒适、适宜居住的建筑。

摘要:建筑的方案设计对于整个建筑乃至周边的环境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将影响到后期施工方案的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方案设计的要点, 然后提出了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以期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提高建筑方案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林斌.建筑方案的设计要点及过程[J].广东水利水电, 2009 (05) :35.

[2]魏洪南.高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6) :42.

水轮机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浅析 篇9

水轮机在我国主要应用在水电站, 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我国最早使用的水电站是由抽水蓄能机组组成的, 其主要由发电电动机、水轮机和水泵串联组成的整体结构, 其中水轮机和水泵的设计是分开的, 从而使这两个部分能各自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它的缺点是造价高、电站投资大。50年代以来, 抽水蓄能机组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 水轮机主要被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负荷不能达到基本负荷时, 水轮机被用作水泵, 从下游水域抽水到上游水库以储存位能能量。现在我国的水电机组主要向高参数和大容量方向发展。随着电力系统中火电容量的增加和核电的发展, 为解决合理调峰问题, 世界各国除在主要水系大力开发或扩建大型电站外, 正在积极兴建抽水蓄能电站, 水轮机因而得到迅速发展。

2 水轮机的主要结构类型

在设计水轮机的结构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所进行选型, 水轮机的类型主要分为反击式水轮机和冲击式水轮机两种, 在反击式水轮机中, 转轮被水流充满, 叶片在水流的作用下, 产生较高的效率, 但当水轮机的负荷变化时, 水轮机的效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反击式水轮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混流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是水流径向流入转轮叶片, 最后从转轮的轴向流出,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其结构较简单, 运行时机器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 它的最高效率也比较高, 但其也有一定的缺点, 当水流的水头产生的负荷变大时, 其平均效率会有所降低;轴流式水轮机是指水流沿转轮轴向流入和流出, 水流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它的优点是在相同水头下, 其比转数较混流式水轮机为高, 适用于较低水头的电站;斜流式的水流经过转轮时是倾斜的, 转轮叶片随着水流的变化而转动, 由于斜流式水轮机结构复杂, 导致造价成本较高, 一般都只在混流式或轴流式水轮机不适合的情况下才进行使用;贯流式水轮机的主轴装置成水平或倾斜, 不设蜗壳, 水流直接流入转轮, 水流由管道进口到尾水管出口都是轴向的, 所以其工作效率较高, 水流通过的能力大, 基于以上特点适用于低水头小型河床电站。

同反式水轮机相比, 冲击式水轮机在负荷发生变化时, 转轮的进水速度不变, 因而效率受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小, 效率曲线比较平缓。冲击式水轮机主要为水斗式水轮机、斜击水轮机和双击水轮机。水斗式水轮机的喷嘴出来的射流沿圆周切线方向冲击转轮上的水斗作功, 现在的水斗式水轮机是冲击式水轮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型;斜击式水轮机的喷嘴出来的射流沿圆周斜向冲击转轮上的水斗;双击式水轮机是指水流两次冲击转轮, 其具有简单的构造, 但是其做功效率低, 主要应用于小型水电站。

3 水轮机结构的设计步骤

3.1 水轮机的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的选

择, 机组台数不同时导致水电站平均效率的不同, 机组台数较少相应的平均效率也会越低, 机组台数多时可以根据机组运行方式的改变, 对机组的负荷进行调整, 以保持电站的平均效率, 但台数多, 机组开和停机操作频繁, 发生事故的几率也随操作运行次数的增多而加大, 对全厂检修造成很大的麻烦。另外, 机组台数多, 厂房所占的平面尺寸也会增大。一般情况下, 台数多对成本和投资不利。因此, 较少的机组台数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在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确定时, 机组台数增多, 单机容量减小, 相反当单机容量大, 可能会在制造、安装以及运输方面的难度。综上所述, 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的选择对水轮机的结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确定的确定原则:对大中型水电站, 尽量选用单机容量较大的水轮机, 以降低设备造价在保证水头低于额定水头情况下, 使机组得受阻容量尽可能的小。

3.2 水轮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参数确定

在产品级设计上包括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等设计类别, 而在模块级设计上则可相应地分为转动装置设计、导水机构设计、埋入装置设计与布置装置设计等四个部分, 其中, 每个部分又包括相应的多级子部套。在水轮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的主要参数有水轮机转轮直径、原型水轮机最高效率与效率修正值、水轮机转速计算与选择、检验水轮机实际工作范围、水轮机最大允许吸出高度计算、实际的水轮机额定水头 (重算) 、水轮机额定流量 (重算) 、水轮机安装高程、水轮机最大飞逸转速、水轮机轴向水推力和总轴向力。其中, 实际的水轮机额定水头是水轮机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轮机出力的大小和水轮机型式的选择。

3.3 水轮机运转特性曲线的绘制既是水

轮机选型设计时方案分析和比较的依据, 也是水电站运行管理、拟定机组运行方式以及考察机组动力特性的主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在水轮机组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作为检查和维修的重要依据。

3.4 水轮机的导水结构的设计可分为顶

盖和底环的设计, 为减小轴承的空间, 使整体结构变为紧凑, 将轴承外油箱体、隔油环、水导瓦托架设置于顶盖内圆相应位置处。为了减小导叶在关闭时导叶与顶盖间的漏水量, 在顶盖相应部件设置导叶端面密封, 由青钢密封条和其背部的成型橡胶条组成, 依靠成型橡胶条的弹性和渗入橡胶条空间的水压达到密封的目的。密封条和成型橡胶条靠不锈钢密封压板安装在顶盖上;在设计底环的过程中, 为了减小导叶在关闭时导叶与底环间的漏水量, 在底环相应部件设置导叶端面密封, 其结构与顶盖上的端面密封相同。为保证机组在某些特殊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在转轮与导叶之间对应的底环部位, 设置24个补气孔, 用于强制补气在底环过流面上导叶活动范围内设置不锈钢抗磨板。

3.5 水轮机的主轴密封和蜗壳的设计,

由工作密封和充气围带式检修密封组成, 工作密封为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端面水压自补偿式, 密封圈为中硬橡胶, 转动环镶有不锈钢抗磨板, 为确保密封可靠, 解决密封圈受压后变形问题, 转动环有一段伸入密封箱中, 一旦密封润滑水中断也能保证密封效果, 密封采用水润滑和水冷却, 润滑冷却水经自动滤水器过滤, 正常运行时, 需有少量漏水经顶盖、座环自流排出, 主轴密封的设计遵从结构简单、寿命长和维护方便的理念;水轮机蜗壳的作用是把水流均匀分布到转轮周围, 起到引水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当实际的水轮机额定水头较低时蜗壳采用钢筋混凝土在现场浇注而成, 水头价高是采用拼焊或整铸的金属蜗壳。

结语

综上所述, 水轮机的结构设计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所选择适合的类型, 在确定好水轮机类型后, 再进一步对水轮机的基本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正, 才能够很好地提高水轮机结构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降低水轮机的制造成本。

摘要: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亟待开发, 水轮机是利用水流的势能和动能来做功机器, 要想利用水轮机对水能进行开发利用, 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水轮机结构, 本文就如何设计水轮机的结构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给水轮机制造商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提示。

关键词:水轮机,结构,类型

参考文献

[1]钟诗胜, 李江, 王泉龙等.基于实例的大型水轮机结构投标方案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10 (6) :709-713.

[2]侯才水, 刘华斌.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在某水电站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M].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5, 38 (5) :25-27.

运动鞋的“绿色设计”特征及其方法 篇10

“绿色设计”是时代发展对于设计提出的必然要求。现代产品设计中, 如果仅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审美性, 而忽视节能与环保, 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设计, 运动鞋设计亦是如此。所以在运动鞋设计时, 设计师应始终将“绿色意识”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坚持环保设计理念完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声誉, 同时为制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的定义有很多, 这里我们引用《绿色设计》中的定义: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 环境设计, 环境意识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 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 (可拆卸性, 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 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 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 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 即Reduce, Reuse, Recycle, 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 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进入21世纪, 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 企业之间的竞争, 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 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 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 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运动鞋“绿色设计”的特征

运动鞋“绿色设计”主要是指鞋类材料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即鞋材可回收使用或可自然降解, 不会造成环保环境破坏;利用尽可能少的自然鞋材 (如:动物皮革) 设计尽可能多的运动鞋, 也就是减少自然鞋类材料的消耗;研究运动鞋结构设计, 设计可循环利用的运动鞋结构;运动鞋“绿色设计”另一内容是指鞋材的制造过程不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的各种伤害。

1、安全性

设计不能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正常的生态秩序, 这是“绿色设计”的前提。材料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对人的安全性, 运动鞋设计时选用舒适环保的材料, 才不至于让消费者有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例如:运用PU中底的运动鞋穿着时的吸震反弹之平衡感让人觉得比其它种鞋子更舒服是公认的事实, PU鞋材比较容易降解, 这对环保是一大贡献, 但在东南亚地区高湿度的气候很容易水解, 往往造成许人的担忧, 内行人甚至不敢买, 所以将水解的时间延长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2、节能性

未来的设计应以减少用料或使用可再生的材料为基础, 运动鞋在拥有其必要的功能之后, 某些部位的用材便可以适当减少或者使用可回收材料, 这也是“绿色设计”的一个原则。例如:运动鞋大底材料的选择, 大多选用橡胶, 但有很多橡胶是不可回收的, 这就造成大量废旧鞋材的浪费。如果我们选用环保橡胶 (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新型橡胶) , 就可大量节约鞋底材料, 并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生态性

运动鞋“绿色设计”应努力避免因设计不当和选材的失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运动鞋“绿色设计”应提倡使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和易于回收的材料。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运动鞋对脚体的生态性, 也就是说在设计选材时要考虑所设计的结构和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脚体的生理特点。例如: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而选用透气性不佳甚至有毒的人造革, 这样会导致脚体病变 (脚气或香港脚) 。

三、鞋类材料对环保的影响

1、鞋面材料

鞋面材料有天然皮、PU、PVC等人造革和合成皮, 以及各种纺织物 (棉、尼龙、涤纶等) 。按运动鞋的功能和消费者的需求而被设计使用最具环保概念的鞋面材料, 应该是合成纤维, 近年来使用最多的是涤纶纤维, 它取自于涤纶产品, 例如宝特瓶 (矿泉水瓶就是其中之一) 之回收再抽丝使用。

PVC合成皮和PVC鞋底一样, 已逐渐被禁用 (不具环保性能) 。天然皮革穿着的舒适感虽是大部份人所喜好的, 但其制造过程所产生的环保问题让从业者需付出很大的代价。PU合成皮在环保上目前尚无争议, 例如:日本的“可丽柔”人造皮曾强调几年以后可自动水解, 应是环保上很好的典范。

2、鞋底材料

常用的鞋底材料有橡胶、TPR、PVC、PU和EVA等。橡胶成品材料有各种回收技术, 最简单的是研磨成粉末作为橡胶鞋底的部份填充物, 如果填充量过多, 则各种物性化性不良, 无法作高级鞋使用, 但国外某些大品牌有指定某些鞋种需填充定量的回收物, 以示对环保上的贡献。橡胶一旦制成鞋子, 回收过程复杂, 成本高, 绝大部份让其自然老化, 但时间很长, 造成垃圾掩埋之困扰, 如以废弃物焚烧处理, 亦演生各种空气污染之间题。

PVC鞋材易老化, 但较容易热熔回收利用, 但因其物性不佳, 常用在低端的鞋子上, PVC鞋材因含氯和重金属, 掩埋会污染土壤, 会对生物链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和破环设备, 故已被欧洲列为禁用品, 其它地区也在逐渐限用;TPR为可塑性材料, 故容易热熔回收使用, 在加工成鞋底时使用射出成型, 成本较低, 亦无废气污染问题, 是目前最具环保性的鞋材之一。但其也有缺点, 就是重量大、耐磨性不强;PU可自然分解于土壤中, 在废弃物处理上不会造成困扰, 是良好的鞋底材料;EVA中底不但质轻物性又佳, 是中高端运动鞋常用的材料, 将EVA用作大底近年来也逐渐被开发, 且颇有成果。因其止滑性、耐磨性与橡胶、PU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所以除少数鞋子使用外, 仍未被消费者大量接受。

现在对于鞋行业来说, 特别是制鞋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鞋企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从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转变为“积极保护环境, 坚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理念日渐深入制鞋行业中。

四、运动鞋“绿色设计”的方法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运动鞋设计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引入先进的设备技术,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在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 以制造出环保、健康、科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并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合理地处置排放的废气物, 将污染降到最低。在营销方面, 鞋企也要努力地实现逆向流通, 通过回收再利用计划, 运用高新技术“变废为宝”, 做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下面着重将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

1、绿色材料选择

所谓绿色材料指可再生、可回收, 并且对环境污染小, 低能耗的材料。因此, 设计师在设计中应首选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 还要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 以便减少产品废弃后的回收成本。

例如:TPU应用于鞋材后被看好, 使用于鞋面、鞋底、气垫等, 国外已有原料厂开发出硬度在Shore A (邵氏A) 75度的TPU, 应用于鞋底测试, 其各种物性不亚于高端的橡胶鞋底, 因其加工制程简单, 环境干净, 制作工艺更无问题, TPU容易回收, 水解和耐用时间长, 因此可预测TPU将是未来鞋材的主流, 值得国内相关鞋材企业去研发。

2、鞋材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就是在运动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该鞋子报废后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 使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所设计的鞋子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是回收设计的主要目标, 其途径一般有两种, 即原材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再利用。鉴于材料再循环的困难和高昂的成本, 我们可更多考虑运动鞋零部件的在利用。例如:在童鞋设计中应用的发光二极管就可以回收利用, 还有运动鞋上的一些金属装饰部件也可回收利用等。如图4-1、4-2所示。

3、鞋材的装配与拆卸性设计

为了降低鞋材的装配和拆卸成本, 我们在满足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和外形, 组成的鞋子材料种类尽可能少。并且采用易于拆卸得连结方法, 拆卸部位的紧固件数量尽量少等设计。例如:小孩长得快, 有时候新鞋子买回来没穿几次就不能穿了, 扔掉又太可惜了。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伸缩的童鞋, 不但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还起到环保的作用 (如图4-3所示) 。又如:穿着运动鞋运动时鞋底很容易磨损, 往往帮面还挺新的, 但是鞋底已经磨平了, 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可更换鞋底的运动鞋, 实现了帮面的循环利用 (如图4-4所示) 。

4、运动鞋包装的绿色设计

出色的运动鞋包装要便于废弃物的治理。在材料的选用上加强环保意识, 更应该在保证包装使用价值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用料和提高运动鞋包装的重复使用次数。加强包装材料制造技术、垃圾回收处理技术、新包装方式的开发。运动鞋的绿色包装,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 材料最省, 即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提供信息的功能条件下, 应是使用材料最少而又文明的适度包装。耐克蓝龙虾包装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图4-5所示) 。

(2) 尽量采用可回收、易于降解和再循环, 对环境与人体无毒害的包装材料。采用可回收, 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包装, 可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 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例如纸包装易于回收再利用, 在大自然中也易自然分解, 不会污染环境。因而从总体上看, 纸包装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包装。

(3) 合理的设计首先要了解产品的结构, 这样才能结构上最大限度的缩小空间, 如图4-6所示为运动鞋环保包装, 根据鞋子的结构进行包装, 通过巧妙的外形设计, 赋予产品独一无二的个性, 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又能节约成本。

五、运动鞋“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对于运动鞋来说, “功能的再开发、再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思路。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原有产品功能的开发在利用意识也将进一步增强, 从而极大地提升产品的利用率, 推迟运动鞋的报废时间。运动鞋的组合设计、循环设计以、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设计已成为”绿色设计”的一种趋势, 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节能与环保。

运动鞋“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用浅加工材料和废旧材料

将“未经加工”形式的鞋材应用到鞋类设计中, 在运动鞋设计中直接使用天然材料设计不但缩短了生产环节, 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将一些报废的运动鞋经过简单处理使其材料可在利用, 或将其零部件经过从新组合形成新的运动鞋, 甚至经过从新组合后产生新的功能或形态。充分利用在运动鞋生产过程中产生边角料和废料, 使制鞋工业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2、强调设计文化和精神

摒弃无用功能和不必要的装饰样式, 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同时, 在简洁中融入“高科技”、“高情感”的因素, 如:民主文化中的一些典故和科学技术 (如图5-1、5-2所示) 。以使运动鞋产品让人有时尚感、科技感和人文关怀。

3、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

研发新的多功能结构, 增加运动鞋的穿着乐趣, 避免因厌烦或视觉疲劳而丢弃的情况;也可设计能够升级更新的运动鞋, 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更新换代, 以便达到实用且节能的目的, 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六、结语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必然成为21世纪设计的重点内容。为了减少环境问题, 运动鞋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 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始终坚持依法获取原材料, 使用可再生原材料与能源, 不超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努力创造新型的功能结构, 使运动鞋具备多功能性 (适合多种运动) , 并使其零部件可回收在利用。运动鞋“绿色设计”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需要新的思维、赋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志锋.鞋样造型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2]丁绍兰.革制品材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陈晓川, 田怀宇.绿色设计与面向成本的设计[J].机械设计, 2006, 2.

上一篇:膀胱原位癌下一篇:演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