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龙注射液

2024-05-06

泼尼松龙注射液(精选七篇)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1

讨论氢化泼尼松为皮质激素类,主要用于变态反应性与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胶源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颗粒细胞减少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神经性皮炎、湿疹。本例患者首次静脉滴注本品8min即出现胸闷、气促等变态反应,经停药抗过敏治疗后,变态反应症状逐渐改善,后使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未再出现不良反应,可排除其他药物导致发热的可能。患者入院体检体温正常,在输入本组输液前体温也正常,故可排除患者疾病本身导致发热的可能。考虑为氢化泼尼松所致变态反应。

其不良反应据说明书记载[1]包括:(1)长期使用可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质量增加、下肢水肿、皮肤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2)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症状;(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4)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检索文献,仅有局部封闭致休克[2],面部注射致暂时失明[3],静脉滴注致寒颤、发热[4]、神经精神症状[5]、过敏性休克[6]等少数几篇报道。糖皮质激素很少发生变态反应,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的主要辅料为乙醇和丙二醇,故本例变态反应考虑与辅料乙醇或丙二醇相关[4],尚待进一步探讨。提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本品时仍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静脉滴注,氢化泼尼松,变态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梁安鹏,李玉龙.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88.

[2]王聪.氢化泼尼松封闭致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1.

[3]王文森,孙洁.氢化泼尼松面部注射致暂时失明2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2):7-8.

[4]王姗姗.氢化泼尼松注射液致发热1例[J].中国药师,2013,16(8):1222-1223.

[5]齐海峰.静脉滴注氢化泼尼松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258-259.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2

【关键词】甲基泼尼松龙;小儿急性喉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64-02

前言:急性喉炎是小儿多发疾病,尤其在冬春季节,病菌滋生,幼儿喉腔空间狭小,粘膜抵抗病菌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急性喉炎是因病菌侵入幼儿喉腔粘膜组织而引发的突发性疾病,因为幼儿的喉软骨组织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受病菌滋扰,会随即出现咳嗽发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就诊的34例急性喉炎患儿,男23(67.64%)例,女11(32.35%)例,年龄在9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3.18±1.42)岁。34例患儿就诊时,存在声音沙哑、破竹咳嗽、三凹症等临床病状,而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各有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1.2治疗方法

1.2.1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儿注射甲基泼尼松龙药物,剂量为:1-2mg/(kg·次)加入5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液,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调节滴注频率,控制滴注时间在一小时左右为宜,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年龄大小,也可适当调整剂量[2]。

1.2.2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儿注射地塞米松药物,剂量为:0.2-0.4mg/(kg·次)加入5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液,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调节滴注频率,控制滴注时间在一小时左右为宜。

两组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会给予镇静、吸氧、抗生素等辅助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防止急性喉炎炎症进一步扩散。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接受治疗3小时之内,患儿声音沙哑、咳嗽症状消失,三凹症得以有效缓解,炎症消失;有效:接受治疗3个小时以后,患儿声音沙哑、咳嗽、三凹症症状有所减轻,炎症逐渐消退;无效,患儿接受治疗后很长时间,患儿患病症状并没有好转,伴有并发症出现[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用药观察,研究组17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很好,相关病症可以在3小时左右逐渐好转,炎症消退,显效率为93.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肺癌患者健康状况比较[n(%)]

组别(n=17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对照组14(82.35)2(11.76)1(5.88)94.11研究组11(64.71)3(17.64)3(17.64)82.35X20.1240.1410.1340.11P<0.05<0.05<0.05<0.05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喉腔粘膜充血,组织积水、水肿、痉挛是造成三凹症的根本原因,这时幼儿的呼吸道会被严重破坏,并出现声音沙哑、咳嗽等症状。由病毒引发的炎症如不尽快消除,则幼儿支气管、喉腔、粘膜组织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喉梗阻症状。因为甲基泼尼松龙在抗炎、促进糖原代谢方面有很强的治疗优势,是一种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免疫抑制药物。同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可以使激素药物直达病灶,缓解患儿喉腔粘膜充血、组织水肿痉挛等现象[4]。一般情况下,甲基泼尼松龙药物15分钟便可起效,达到血浆溶度高峰,所以,该药物起效快,治疗效果显著,3个小时之内,研究组17例患儿急性喉炎病症基本消除,只有一名患儿因为滴注方式不当,没有彻底吸收药物,仍处在治疗当中。

本组研究以3小时为临床观察期限,其说明效果最强,因为无论是甲基泼尼松龙,还是地塞米松药物,它们的药物反应都会在3小时内起效,这是激素类药物特定的临床治疗“黄金期”,甲基泼尼松龙与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上,治疗效果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证明,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要想在临床治疗中找到最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的临床治疗观察,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准确掌握不同患者对该药物的治疗反应[5]。这点在幼儿患者临床治疗上表现更为突出,因为幼儿身体器官、生理系统脆弱,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即使对已经确定治疗效果的药物,也要斟酌使用,并时刻观察幼儿的体征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陶秀玲.布地奈德泵雾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评价[J].海峡药学,2009,23(10):148-150.

[2] 毛春梅,赵兰壁,田丽君,董敏,谢宇颖,迟勇.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8(32):6358-6361.

[3] 吴斌,林滨榕,林希,刘健,唐秋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17(03):240-242.

[4] 朱楠秋,张振宇,广贸天.地塞米松与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31):133-134.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颈椎病,经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肩关节功能均明显受限,外展<45°,上举<90°,后伸<2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曾接受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观察组84例患者中男28例,女56例,年龄43~61岁,平均年龄(51.4±7.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54例,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2.1±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痛点注射:取10 m L0.5%利多卡因+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注射。患者取坐位,取三角肌后缘、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处痛点,常规消毒,用20 m L注射器换7#针尖刺入痛点,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药液,拔除针头后按压1 min[3]。

1.2.2观察组:

采用醋酸强的松龙痛点注射:取10 m L0.5%利多卡因+25 mg醋酸强的松龙进行注射,注射方法同对照组,每周1次,一个疗程为4次,同时做爬墙,划圈,后伸等肩关节康复运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肩周无疼痛,肩关节活动可达功能位;显效:肩周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改善较明显;有效:肩周疼痛稍有减轻较,肩关节活动稍有改善;无效: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均无改善[4]。疼痛评分:采用VAS法评估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轻度痛为1~3分,中度痛为4~7分,剧烈痛为8~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84例患者中痊愈33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84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情况具体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镇痛、消炎、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痉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是肩周炎的治疗原则[5]。痛点注射药物治疗具有痛苦短、见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注射点的选择要准确,药液浓度要适当,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需慎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醋酸泼尼松龙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醋酸泼尼松龙为长效缓释激素,有较好持久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可有效降低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使肩部组织炎性渗出减少;利多卡因具有扩张血管、阻滞神经传导、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合用上述药物可使局部肌痉挛得以消除,肌紧张得以缓解,继而达到止痛目的[6]。痛点注射需穿刺者手法熟练,动作轻巧,药物作用于病变的关键点,这样有利于水肿、炎症消散,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小伟,季必池,陈叶荣,等.复方倍他米松与泼尼松龙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4,26(3):112-113.

[2]邵基新.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3):325-326.

[3]施方方.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30例及对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555-556.

[4]赵连成.综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719-720.

[5]李永钦.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52-153.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4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泼尼松;小儿;肾病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8-01

NS为小儿难治性疾病,其发生率仅次于急性肾炎,居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第二位。NS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治愈难等特点,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影响小儿生长发育[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NS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试验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泼尼松,收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NS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及试验组43例。纳入标准:符合《肾脏病学》[2]中原发性NS的诊断标准;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NS;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肝、心、脑疾病者。对照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2-10岁,平均(5.24±0.83)岁;病程1-15个月,平均(5.05±0.70)个月。试验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2-11岁,平均(5.19±0.75)岁;病程1-14个月,平均(5.21±0.93)个月。两组患儿平均病程、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利尿、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规格:5mg/片),1.5-2.0mg/kg·d,3次/d,口服;待患者尿蛋白转阴后,可将药物剂量上调至2.0-3.0mg/kg·d,隔天口服给药1次。试验组联合应用泼尼松片及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20000096,生产厂家:齐鲁制药,规格:5000IU/瓶)。泼尼松片的规格、生产厂家、国药准字、用法及用量均与对照组一致。低分子肝素:50-120IU/kg·d,1次/d,皮下注射。两组患儿均接受4周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肾功能指标(如BUN、SCr、Ccr)。疗效评定标准[3],完全缓解:患儿水肿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连续3d 24h尿蛋白小于0.3g/d;部分缓解:患儿水肿症状缓解,尿蛋白呈阳性或者弱阳性,连续3d 24h尿蛋白处于0.3-2.0g/d;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BUN、SCr、Ccr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过4周临床治疗后,试验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2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χ2=4.074,P=0.044)。

2.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BUN、SCr、Ccr分别为(8.83±0.64)mmol/L、(92.31±9.94)μmol/L、(52.31±4.20)mL/min,对照组分别为(8.87±0.59)mmol/L、(91.04±10.14)μmol/L、(51.96±4.43)mL/min,经比较,t分别为0.301、0.586、0.376,P分别0.764、0.559、0.70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试验组BUN、SCr、Ccr分别为(7.04±0.48)mmol/L、(78.34±7.29)μmol/L、(63.78±4.72)mL/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29±0.62)mmol/L、(85.27±7.51)μmol/L、(58.34±4.58)mL/min,经比较,t分别为10.454、4.342、5.424,P均小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NS为小儿多发病、常见病,该病以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今,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然而,长期应用单一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易引起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低分子肝素为肝素衍生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等特点,该药可通过抗醛固酮、抗炎,而发挥抑制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该药可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活性,而起到缓解肾小球高凝状态,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4周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泼尼松的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其BUN、SCr、Ccr水平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低分子肝素、泼尼松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

综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泼尼松联合治疗NS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蕴娴,李静.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06-107.

[2]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1.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5

关键词:氧氟沙星,强的松龙,鼓室注射,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不伴随急性中耳炎临床症状、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疾病是导致儿童及成年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鼓室内积液可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液,常使得患者耳堵塞,进而出现传导性耳聋[2],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观察氧氟沙星联合强的松龙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5例(14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2月~2011年5月期间门诊治疗病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均已确诊为SOM。上述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65例,72耳):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32.4±4.8)岁,病程3天~1个月;对照组(60例,68耳):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3.2±5.2)岁,病程4天~1个月。所有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胀、耳堵塞感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鼓膜检查结果示:鼓膜出现内陷,活动度较差,色泽较为浑浊,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积液表现。听力检查结果示听力曲线为传导性聋,气、骨导间距范围为(10~40)d B;声导抗测试结果显示鼓室压曲线呈平坦型或负压型。除外感音性耳聋,鼻咽部合并有良、恶性肿瘤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史、听力骨气传导及咽鼓管功能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两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耳廓及外耳道等部位常规予以碘伏清洁和消毒处理,3%利多卡因液表面浸润麻醉鼓膜15min时间。在耳内镜直视情况下,采用7号腰穿针在鼓膜前下象限进针刺入鼓室,将鼓室内积液抽尽后拔出穿刺针,将1 ml强的松龙通过注射器针管再次穿刺鼓膜,缓慢注入,部分药液会回流至外耳道。治疗期间给予1%麻黄素滴鼻,口服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口服抗生素、地塞米松,1%麻黄素滴鼻治疗基础上,在患耳行鼓膜穿刺抽液处理后,抽取0.3%氧氟沙星滴耳液(南京天朗制药生产,生产批号:20070129)0.5 m L与强的松龙(法玛西亚普强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70106)1 m L的混合液,缓慢注入鼓室内。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判断[1]。治愈:患者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气骨导间差在l0 d B以内,鼓室导抗图检查结果为A型曲线;有效:患者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听力较前显著提高,气导听力提高(15~20)d B,鼓室导抗图检查结果为AS型,曲线峰值较正常人偏低;无效:患者耳闷、耳鸣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各项相关听力检查无好转。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鼓膜穿孔、中耳感染等并发症。有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耳痛或头晕现象,未作特殊治疗,休息片刻后均缓解。

3 讨论

目前SOM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研究清楚,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疾病发生:(1)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当患者的咽鼓管生理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以后,使得耳内通气变得不通畅,中耳内环境逐渐形成一种负压状态,长期易发生鼓室内积液现象[3];(2)致病微生物感染:SOM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起病,故推测此疾病与微生物感染现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3)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可导致患者的咽鼓管黏膜组织出现明显的水肿,进而使得咽鼓管发生阻塞现象,而中耳则形成负压状态,最终造成鼓室内积液现象发生[4]。这些致病因素互为因果关系,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尽早采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抑制和缓解机体内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鼓室内注射激素可使得其在中耳内达到较高的药物作用浓度,在局部组织发挥抗炎、抑制过敏反应、消肿和改善咽鼓管生理功能等多种作用,还避免全身用药带来的多种不良反应[5]。

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药物作用。通过鼓膜穿刺给药后,该药物在中耳道中发挥直接性抗炎作用,可明显减轻咽鼓管黏膜组织的水肿现象,减少渗出液的产生与分泌量,促进鼓室内积液的快速吸收,并且还能促进已发生变形的咽鼓管口外形迅速恢复至正常。上述治疗作用均可以改善中耳的负压状态,使得患者的咽鼓管生理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6,7]。此外,强的松龙还能增强咽鼓管及中耳局部抗炎、抗缺氧的生理功能,并且明显提高中耳的气体交换效率,进而发挥促进中耳损伤和听力恢复的药理作用[8]。但单一采用强的松龙无法达到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现象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加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注射。氧氟沙星是一种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药理作用强大,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此外药理研究还发现其对厌氧菌和奈瑟菌也具有一定的作用[9]。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人体的耳蜗组织生理功能和形态无明显的损害作用,对鼓膜和中耳黏膜等局部组织也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氧氟沙星联合强的松龙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两种药物鼓室内注射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灵春,娄卫华,孙立,等.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8例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6):418~419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2004,西安)[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

[3]王宇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41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6(19):62~63

[4]束维龙,汪银凤.渗出性中耳炎与免疫学的关系[J].医学综述,2009;15(2):245~247

[5]张国庆,唐月英,陈宇,等.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泼尼松龙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20~121

[6]万明,林世龙,赵晓.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06~1407

[7]蔡艳绯,林华,张雯.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10):163~164

[8]张莹莹.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4):329~330

[9]高小丽.鼓室注射泼尼松龙与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93~94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SHFMD患儿共178例, 将其分为三组。MP治疗组 (A组) :71例, 其中男37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 (33.64±15.34) 个月。IVIG治疗组 (B组) :45例, 其中男22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30.02±14.58) 个月。对照组 (C组) :62例, 其中男33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 (35.82±16.56) 个月, 未用MP或IVIG。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入院前发热时间、入院后用药干预前的外周血白细胞 (WBC) 、淋巴细胞 (L) 、中性粒细胞 (N) 、单核细胞 (MONO) 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入院时持续发热2 d以上, T≥38.5℃。 (2) 符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SHFMD病例重型诊断标准: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 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被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炎。排除标准: (1) 入院时已出现肌力障碍, 或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2) 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3) 出现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1.3 治疗方法

三组患儿均予一般治疗 (包括利巴韦林、布洛芬、甘露醇) 。入院时A组予以MP (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生产, 批号Y10374) 静脉滴注2~4 mg/ (kg·d) , 分2次, 共3~5 d;B组予IVIG (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110423) 0.3~0.4 g/ (kg·d) , 共3 d, 单次静脉给药。C组仅给一般治疗。

1.4 观察指标

分析用药后病情转归、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血WBC、L、N、MONO治疗前后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Q检验, 若方差不齐, 则采用Tamhane, s T2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转归

A组有3例出现肢体肌力障碍, B组无出现肢体肌力障碍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 C组有4例出现肢体肌力障碍, 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出现肌力障碍或神经源性肺水肿后, 均退出入组, 均加用IVIG治疗, 最终痊愈出院。

2.2 三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

治疗前三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之间外周血WBC、L、N、MO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后三组外周血WBC、L、N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MONO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三组治疗后发热、皮疹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三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发热、皮疹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B组发热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的皮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注:WBC:外周血白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MONO:单核细胞

注:与C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WBC:外周血白细胞;L:淋巴细胞;N:中性粒细胞;MONO:单核细胞

注: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多次爆发流行, 我国也有许多地区爆发, 部分病例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 甚至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该并发症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多数作者认为[2,3]早期出现肢体抖动, 且伴有白细胞明显升高, 大部分患儿为EV71感染, 往往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属于SHFMD。对于SHFMD如何早期干预, 不让其发展到神经源性肺水肿及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直是医务人员探讨的问题。

某些国内作者认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性反应, 降低微血管通透性, 稳定细胞膜, 防止或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减轻SHFMD的病情。IVIG含有病毒性特异性抗体, 可与病毒颗粒表面上有活性的部分结合, 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失去感染力, 抑制病毒繁殖, 减少排毒量及排毒时间, 同时, 通过多个途径下调免疫应答, 封闭了巨噬细胞FC受体, 抑制了炎症介质释放, 减轻炎性反应。两者的应用可以改善SHFMD的的病情[4]。但也有人认为激素并不能改善预后, 反而有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 加重病情。

本研究为了探讨早期 (即在神经系统受累期) 应用MP和IVIG治疗SHFMD的意义, 选取178例SHF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比较MP治疗组 (A组) 、IVIG治疗组 (B组) 和对照组 (C组) 疾病转归, 结果发现在A组71例及C组62例患者中分别有3例、4例出现肌力障碍, C组还有1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在45例B组中无一例出现肌力障碍或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肌力障碍或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 均退出研究, 并加用IVIG治疗, 结果均治愈出院。因此认为而IVIG早期干预有利于SHFMD病情的控制, 这可能与IVIG对病毒引起的免疫紊乱具有调节作用有关。IVIG能有效提高体内Ig G抗体, 迅速恢复紊乱的免疫调节功能, 使T细胞有效地辅助或抑制免疫细胞, 充分发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使B淋巴细胞产生足量抗体, 使感染机体增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5], 同时能调节免疫因子, Henrik等[6]在脊髓灰质样综合征患者治疗研究中, 同样认为使用IVIG能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FN-γ、IL-23水平, 改善临床症状。MP对有效阻断神经系统并发症进展的有效性有待商榷。

MP和IVIG均能缩短手足口病患者发热时间, 这可能与MP抑制细胞免疫有关, 因免疫因子产生减少, 减少了致热原, 因此缩短发热时间, 对毒血症的高热有退热作用, 但不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IVIG除了能调节细胞免疫平衡外, 还能封闭病毒黏附受体及炎症介质受体, 其可能机制:IVIG的主要成分为Ig G, 后者不但能够竞争性封闭Fc受体, 而且能够通过自身Fc段的唾液酸化诱导抗炎性反应[7];IVIG中本身含有针对某些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抗体[8]。因此不但能缩短发热时间, 也能减少病毒对易感组织的黏附, 因此能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同时缩短疱疹消退时间。

本研究发现IVIG治疗恢复期外周血WBC、N、L、MONO计数与对照组无差异, 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恢复期外周血WBC、N、L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使用激素有可能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病毒留存体内更难以清除, 致使病程延长;而IVIG无此副作用。Lin等[9]也因皮质醇激素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提出要慎用的建议, 提出使用疫苗和病毒特异性抗体来控制疫情和病死率。Xu等[10]也认为不恰当使用激素也是导致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SHFMD早期使用IVIG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可阻断神经系统并发症进展, 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 并且比激素更有效、安全。手足口病早期不建议应用激素, 疾病危重时, 才考虑短期应用。另外, 免疫球蛋白毕竟是血液制品, 存在传播传染性疾病可能, 且费用较贵, 因而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刘映霞, 谢靖婧, 何颜霞, 等.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8, 22 (6) :475-477.

[2]李建明, 谢靖婧, 何颜霞, 等.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 16 (2) :142-144.

[3]刘映霞, 周伯平.肠道病毒71相关性手足口病新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0, 4 (1) :43-45.

[4]孙绪丁, 岳屹囡, 卓琳.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作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 (11) :842-844.

[5]Ramakrishna C, Newo AN, Shen YW, et al.Passively administered pooled human immunoglobulins exert IL-10 depend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hat protect against fatal HSV encephalitis[J].PLoS Pathogens, 2011, 7 (6) :1-17.

[6]Henrik G, Mohsen K, Kristian B, 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the post-polio syndrome:sustained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variables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after one year follow up[J].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2, 9:167.

[7]Kaneko Y, Nimmerjahn F, Ravetch JV.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mmunoglobulin G resulting from Fcsialylation[J].Science, 2006, 313 (5787) :670-673.

[8]曹瑞源, 韩剑锋, 秦鄂德, 等.重症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机理探讨[J].生物工程学报, 2011, 27 (5) :712-716.

[9]Lin YW, Chang KC, Kao CM, et al.Lymphocyte and antibody responses reduce enterovirus 71 lethality in mice by decreasing tissue viral loads[J].J Virol, 2009, 83 (13) :6477-6483.

泼尼松龙注射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HZ患者96例的资料, 依据治疗方法设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8例, 所有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女比例25∶23, 年龄20~69岁, 平均 (48.47±6.82) 岁, 病程2~9 d, 平均 (3.74±2.2 0) d;研究组男女比例26∶22, 年龄20~70岁, 平均 (48.53±6.94) 岁, 病程2~11 d, 平均 (3.81±2.33) d;两组临床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HZ诊断标准;无合并感染;医治前未服用过抗病毒药物。排除标准:孕产妇及药物过敏者;严重肾、肝功能不全者;接受恶性肿瘤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 每次0.3 g, 2次/天, 连续治疗10~12 d。研究组予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 加入5 m L的2%利多卡因、40 mg甲基强的松龙及9 m L生理盐水, 3天/次, 3次为1个疗程;取患者疼痛处对应的肩胛下线、腋中线及神经节段的乳头线实施注射, 沿表皮与真皮层进行注射, 且进针深度在0.1 cm左右, 各皮丘注入药液1~1.5 m L, 皮丘间隔为1.5 cm, 研究组伐昔洛韦用法与对照组一致。

1.4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包括疼痛缓解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头痛、发热、胃部不适。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软件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数[n (%) ]来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疼痛缓解、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头痛、发热、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HZ主要由于患者在感染水痘-HZ病毒后, 潜伏于神经节内, 伴随年龄增长, 患者免疫力减弱, 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主要利用神经营养与抗病毒药物治疗, 以缓解患者疼痛及抑制病毒复制, 近年来, HZ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发病后产生PHN, 常见于老年群体, 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3,4]。本研究针对选定的96例HZ患者资料, 探究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的疗效与安全性, 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本研究中, 研究组疼痛缓解、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 (4.20±1.95) d、 (3.74±2.04) d、 (6.48±1.87) d、 (9.35±2.61) d均比对照组短, 提示HZ应用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提示HZ应用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 该研究结果与杨伯艳等人文献研究报道一致[5], 认为伐昔洛韦口服治疗HZ无明显不良反应, 且不影响治疗。原因可能由于予以利多卡因行皮内注射能够抑制疼痛出现恶性循环, 对反射性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亢进起到抑制效果, 促进血液循环, 利用组织功能的恢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能够减少皮肤出现炎性反应, 降低组织破坏欲损伤程度, 缓解疼痛[6]。且皮内注射主要经神经末梢将药物输送至神经节, 避免外周损伤性的感受器出现敏化, 避免建立中枢敏化, 减少PHN的发生, 缩短结痂与脱痂时间。

同时, 伐昔洛韦属于核苷类似药物, 具较高水溶性, 患者口服吸收速度快, 使其生物利用度提高, 能够选择性对病毒DNA复制产生抑制, 阻止病毒合成, 达到良好抗病毒效果, 且对体内正常细胞不会产生毒性, 所以出现头痛、发热、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较少。但单纯伐昔洛韦治疗的消除水疱与止痛效果较差, 近年来, 临床多采用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行皮内注射治疗可起到良好协同效果, 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且能阻断病毒发生复制,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抗病毒能力增强[7,8]。

综上所述, HZ应用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较高安全性,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行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 (HZ)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HZ患者96例的资料, 依据治疗方法设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8例, 前者予伐昔洛韦治疗, 后者予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疼痛缓解、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 (4.20±1.95) d、 (3.74±2.04) d、 (6.48±1.87) d、 (9.35±2.61) d均比对照组短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带状疱疹应用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 具较高安全性,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伐昔洛韦,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带状疱疹,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蔡锦楠, 陈松波, 吴华红.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毒, 2013, 12 (7) :519-520.

[2]方锐华, 摇杨捷, 摇莫友.大剂量口服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疤疹的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 20 (1) :38-40.

[3]陈岳.伐昔洛韦联合恩再适预防带状疤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 2013, 19 (3) :552-553.

[4]郑桂香, 张玉, 余兰.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13, 34 (23) :3660-3661.

[5]石丽君, 黄小雄.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序贯治疗带状疱疹97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 47 (2) :137-138.

[6]蒋文兰.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29) :6046-6047.

[7]黄淑雅.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0) :149-150.

上一篇:体育精神的实质下一篇:新闻播音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