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2024-05-05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精选十篇)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篇1

体育旅游具有多重价值功能,从受益主体对象来分,一般分为对两大方面:对体育旅游的游客的价值功能和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价值功能。具体来说,体育旅游的价值功能显现为诸多方面。

1 体育旅游对游客的收益和价值来看,显现为诸多方面

体育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虽然付出了经济支出,但其得到的价值和收益却是多方面的,这对他们今后的健康、生活、工作,对他们自身素养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对游客的强身健体功能是体育旅游的基本功能,体育旅游景点提供体育设施,或提供体育活动的方式,游客可以通过诸如登山、滑雪、滑草、轮渡等参与形式,达到活动肢体,强化身体技能的作用。同时,体育旅游中的体育活动项目,往往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一般是游客没有经历过或体验过,对他们来说项目新奇、富有情趣,所以,这种在心情愉悦中的运动达到的健身功能更强,效果更好,所以通过体育旅游,经过数日或更长时间的适度体育活动,可以调整和活跃身体的肢体运动状态,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对强体健身是非常有益的。

1.2 愉悦身心,感受到运动的情趣与快乐

现代生活的节奏和高强度,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为数不多的假日抛开生活、工作困扰,完全在放松、欢快的环境下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渴望在新鲜轻松的环境中,通过观赏体育、体验运动,使游客享受着各色体育文化的神韵,享受运动的欢娱,运动的情趣和快乐,从而释放了日常的压力,放松了身心。体育旅游无疑就是一种释放自己生活工作的压力,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形式。很多景区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富有情趣性和地方特色,有的则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新颖性等特性,游人可以以模仿、体验而参与其中,获得体验的快乐与情趣。

1.3 开阔眼界,拓宽对体育文化的视野

我国资源辽阔,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赋含丰富的体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所以,通过游客参与地方景点的体育服务,包括观赏地方体育表演,体验、参与民族体育活动,可以领略到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体育活动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可以丰富自己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增长自己体育文化的修养。比如白族的“霸王鞭”,拉祜族的“射弩”,佤族的“打陀螺”,纳西族的“东巴跳”,苗族的“吹枪”,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等,都具有显著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

1.4 享受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很多旅游景点提供的体育表演服务,都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和特殊性,并且有的项目表演融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体现出独特、神韵、优美的特点,能使人赏心悦目,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净化,所以,游客每到一处,每接触到一个体育表演项目,就得到一次体育与审美的洗礼,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这些体育项目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欣赏水平和境界。所以,从事体育旅游,可以欣赏到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体育表演,提高游客的审美情趣。

1.5 受到教育,获得精神境界的提高

体育旅游中的体育项目来自民间,反映的是我国传统朴实的民族文化传统,很多展现的集体精神、奋斗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无疑都对游客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观赏、体验体育活动中,懂得奋斗,奋发向上,学会坚强,坚守规则,互助友谊,得到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

2 体育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收益和价值来看,也表现为诸多方面

发展体育旅游的主旨不但在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也在于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体来说体育旅游对地方的价值和功能表现在:

2.1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增加地方的旅游和体育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适宜开展体育活动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民间流传的群众性的体育项目,这些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挖掘和开发,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为旅游区增加旅游内容,丰富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景区经营的项目,完善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项目。通过体育旅游中游客所带来大量信息,携带大量的社会信息和游客需求,可以以此进行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的后续策划,不仅将其作为日后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特色项目,同时也为体育旅游赋予更多的人文意义。

2.2 体育旅游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逐渐成为当前旅游中的消费热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起到了对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原来经济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区,开展体育旅游,挖掘当地体育资源,可以使资源贫瘠型地方,转化为资源优势型区域,促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3 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当中的体育项目,为了吸引游客的消费,往往大众性的体育项目较少,而很多都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尤其是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性的群众体育项目丰富、体育形式千姿百态,是一个具有丰富体育文化传统的国家,很多地方旅游景区的体育项目就是源于地方群众体育,其形式和内容带有浓烈的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自民间的传承,其大部分没有列入国内外体育竞赛品种,所以体育旅游景区的体育项目,成为我国体育项目的挖掘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扬,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物质技术和条件。

2.4 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中游客的吃穿住行都是消费,特别是知名体育旅游的体育旅游发展,游客众多,消费群体庞大,必然带来地方餐饮业、住宿业、房产业、交通业、商品零售业、制造业等各产业的发展,带来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5 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社会的提升

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但是体育项目的挖掘和扩展,也不仅是旅游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因为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得到的是体育项目的传承与挖掘,更多的是体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升,所以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必然引起旅游文化不断创新,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体育旅游资源占开发的广泛参与,可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2.6 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投资环境

一个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将起到全面优化地方软硬件环境,尤其是可以收到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地区形象的效果,必然带来国内外人才的关注,提升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引起人流和资金流的涌入,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红英.体育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

[2]周道平,李培雄,罗莎莉.湘鄂渝黔边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篇2

体验经济下顺德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顺德的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它不仅在顺德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社会维系功能,而且为顺德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本文旨在休闲游、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几个层面探讨其旅游开发价值.

作 者:钟伟华 ZHONG Wei-hua  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广东,佛山,528333 刊 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UNDE POLYTECHNIC 年,卷(期): 4(2) 分类号:F592 关键词:体验经济   民俗文化   休闲游   生态游   乡村游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篇3

[关键词]计数模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1)03-0088-05

[收稿日期]2011 04 lO

[作者简介]1.刘焕庆,男,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延边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旅游经济。(天津300071)2.夏友照,男,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城市旅游。(长春130118)

以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海滨浴场等为代表的具有公共财产(Public Goods)特征的旅游资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的空间,而且对地区居民的福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类资源所具有的公共财产特征,游客或地区居民在使用此类资源时,无需付费或仅需缴纳十分低廉的费用就会导致该类资源在旺季的过度使用,因此如何提高此类资源利用的效率性与可持续性,就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利益一成本分析对该类资源利用的效率性进行评价。但由于该类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特性,因而,无法通过市场估算出其价值。针对此类资源的特性,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相应的评估该类资源价值的方法。目前,以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特别是个人旅行费用法(Individual Travel CostMethod)为代表的价值评估方法已经成为了评估该类资源价值时主要应用的理论之一。但由于个人旅行费用法固有的函数特征(因变量为非负整数),导致了使用常用的最小二乘法求出的需求函数会发生偏差,进而导致资源价值评价的准确性。考虑到个人旅行费用法的函数特性,本文使用计数模型,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旅游资源——海滨浴场的资源价值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一、理论背景

海滨浴场、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多收取便宜的门票或不收取门票,因此,也就不存在准确反映其价值的价格(tag price)。由于此类资源的这种特性,学者们提出了评估此类资源利用价值的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霍特林(Hotelling)于1947年以消费者选择理论(the theory ofconsumer choice)为基础提出的旅行费用模型(TCM:Travel Cost Method)。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旅行费用模型作为一种游憩资源价值定量的评价方法在旅游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Smith et al.,1983;Anex,l995;Kawabe & Oka,1996;Chen,et.a1;2004等)。

根据选择不同的因变量,旅行费用模型可分为地区旅行费用法(ZTCM:Zonal Travel CostMethod)及个人旅行费用法(Individual TravelCost Method)两大类。

早期与旅行费用法有关的研究多应用地区旅行费用法,但由于地区旅行费用法是以地区作为标本,在处理旅行费用这一核心变量时多采用各地区到目的地的直线往返距离或往返交通费用,同时在处理收入、教育水平等旅行者一般特征时利用各个地区的平均值,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指正。不仅如此,地区旅行费用模型在划分地区时依然存在着划分区域过少(标本数量过少)等问题。与其不同的是,Brown & Nawas在1973年提出的个人旅行费用法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克服了地区旅行费用法的缺点,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资源的利用价值(Bergstrom & Cordell,1991)。因此,90年代后期个人旅行费用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目前游憩资源价值评价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

随着个人旅行费用法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在如何求出合适个人旅行费用法的函数形态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早期的个人旅行费用法研究在回归分析时多采用最小二乘法导出旅行需求函数,但随着研究的加深,学者们发现由于个人旅行费用模型的因变量是个人在一定期间的旅行次数,因此,该变量为非负整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导出旅行需求曲线,就会发生偏差,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对象资源的价值(Creel and Loomis,1990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使用计数资料模型(Count Data Models)导出需求曲线的方法(Camern & Trivedi,l986;Creel and Loomis,1990;Grogger & Carson,1991等)。并且由于使用计数模型的个人旅行费用法,在实际分析中会存在分散过大(over-dispersion)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在实证分析中应用了泊松模型(Poisson Model)及负二项模型(NegativeBinomial Model)。在最近的个人旅行费用法研究中,以这两种分析模型为代表的计数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目前实证研究中主要应用的函数形态之一。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旅行费用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旅行费用法研究中多使用地区旅行费用法评估资源的价值(陈应发,1996年;艾运盛,张鸿雁,1996年;李巍,李文军,2003年等),研究内容主要侧重在地区旅行费用法的应用上,而对与个人旅行费用模型探讨及实证分析还处在起步阶段,赵玲(2009)在研究中,对大连星海公园的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但在其研究中,采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导出了旅游需求模型,没有考虑到因变量(旅行次数)的特征。随后在刘焕庆、谭凯、温艳玲(2010)的研究中,从理论分析角度指出了计数模型在个人旅行费用法应用中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使用计数模型的个人旅行费用法已经成为了国外实证研究的主流,但国内关于旅行费用模型的研究尽管从理论上对个人旅行费用法做出了阐述,但使用个人旅行费用模型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没有考虑到计数模型在个人旅行费用法实证分析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模型

通过回顾旅行费用法的研究可以看出,一定时间内的旅行需求受旅行费用、收入、教育水平等变量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在Hesseln(2003)、 Font(2000)、Johnstone and Markandya(2006),Liston-Heyes and Heyes(1999)的研究中,讨论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对游客访问次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构建研究模型时把旅游者对

目的地环境的主观满意水平作为该旅游资源质量的替代变量。Cooper(2000)、Sharer等(1993)、Anex(1995)在研究中强调了替代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访问特定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考虑到上述旅行费用法对变量选择的研究趋势,本研究的模型如下:

Visitij=f(TCij,Qij,STCik,Yi,Gi,Ai)

其中,Visit是个人i在过去一年中对目的地j的到访次数,TCij是到目的地j的旅行费用。由于旅行费用变量是旅行费用法的核心变量,因此,本研究对旅行费用变量的处理采用的是旅行者实际支付的旅行费用与旅行时间机会成本的和。对旅行时间机会成本的处理上,国内外学者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学者们一般采用个人每小时收入的1/4至1/2的水平来计算旅行时间的机会成本。考虑到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个人每小时收入的l/4来计算旅行时间的机会成本。Qij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本研究把旅游者对目的地环境的主观满意水平作为该旅游资源质量的替代变量。考虑到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海滨浴场,而水质是海滨浴场的核心要素,因此将旅游者对水质的满意水平作为旅游资源质量的替代变量。STCik为旅游者访问替代旅游目的地k的旅行费用。关于替代旅游目的地的定义,参考了前人研究的相关定义,将其定义为距离旅游者居住地最近的可以进行同一活动的地区。在访问替代目的地的旅行费用处理上,同样采用的是旅行费用与旅行时间机会成本的和。Y.为旅游者的个人月收入,G.为旅游者的性别,A.为旅游者的年龄。本研究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存在过离散,适合使用泊松模型;如果a≠O,则存在过离散,这种情况下,应采用负二项模型。Habb and McConnell(2002)的研究指出,在旅行需求模型中,过离散a>O的情况较多,而过离散adO的情况比较少见。

三、分析结果

(一)模型检验

本研究选取大连市付家庄海滨浴场为研究对象,选择海滨旅游的成熟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访问付家庄海滨浴场的旅游者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调查。问卷调查于2007年8月l6日至26日,其问共发放问卷1000份,并全部回收。实证分析时,除去无效问卷55份及不符合旅行费用法基本假定的多目的地(multi-site)、多目的(multi-purpose)问卷204份,实际分析共使用了剩余741份问卷。同时考虑到旅游者的交通方式存在多样性的特征,在计算旅游者支付的交通费用时,对于使用火车、长途汽车的旅游者按其支付的交通费用来计算,对于自驾游旅游者通过计算每公里耗油费用来估算其交通费用。

在导出付家庄海滨浴场需求函数时,考虑到模型因变量为非负整数的特征,分别使用了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采用拟然比值检验(1ikelihood ratio test)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模型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泊松模型与负二项模型都通过了拟然比值检验,但过离散系数a值为0.825,因此,可以判断该旅游需求函数存在过离散的问题,因此,可以判断负二项模型更符合该旅游需求函数的特征。同时,通过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旅行费用变量系数符号为负,对该旅游资源的旅行需求产生负影响,且在1%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变量系数符号为正,对该旅游资源的旅行需求产生正影响,且在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收入、年龄变量在1%水平下具有显著性,且其符号为正,对该旅游资源的旅行需求产生正影响;替代旅游目的地的访问费用变量及性别变量在1%的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其符号为负,对该旅游资源的旅行需求产生负影响。

(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Creel and Loomis(1990),Englinand Shonkwiler(1995)的研究指出,使用个人旅行费用法评估旅游者每人每次访问该旅游资源的消费者剩余时,可通过取旅行费用变量系数相反数的倒数来计算。本研究中估算出的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的消费者剩余见表3:

通过对每人每次访问付家庄海滨浴场?肖费者剩余的估算,可以看出:泊松模型的评估为每人每次消费者剩余为47.15元,而模型中过离散问题的负二项模型求出的消费者剩余为95.78元。通过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选择会影响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

四、结论

个人旅行费用法作为评价具有公共财产特性的旅游资源价值时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进入2l世纪以后,使用计数模型的个人旅行费用法已经成为了国外相关研究的主流,但国内尽管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个人旅行费用法进行了探讨,但在个人旅行费用法的实证研究中缺乏对计数模型的应用。针对国内研究的现状,本研究以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为例,使用计数模型对该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价。通过模型的求证可以看出:尽管泊松模型与负二项模型都通过了拟然比值检验,但由于存在过离散问题,因此可以判断负二项模型更为合理。同时,使用泊松模型及负二项模型求出的每人每次访问付家庄海滨浴场的消费者剩余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看出模型选择问题对使用个人旅行费用法评价资源价值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篇4

一、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精神的升华

人的存在方式是超越的存在方式, 属人的人世界就是超越自然的世界。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实践活动来印证自己是为人的存在, 生活就是对生存的超越。在古代, 人们的劳动是分散的、个体化的, 每个人的劳动都有独特性, 劳动的效率不高, 但却有着创造性的超越感。如今,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随着工具理性深入人类的生活, 劳动越来越异化, 我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僵化。人们在劳动中能够感受到的创造性越来越小, 在这种异化的劳动中, 人们很难体会到生命的超越感。体育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因此人们能够通过体育活动体验到超越自我, 征服自然的价值诉求, 能够通过强身健体达到精神升华。人类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拥有“人类精神”力量, 并在这种力量的指导下超越自我, 挑战自然。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 人的自然本性更容易迷失。通过体育活动, 我们能以最切近的方式找回这种人类原始的天性和快乐, 无论是竞技比赛项目, 还是以养生为宗旨的传统体育活动, 我们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与人的关爱、协作、拼搏、进取精神。通过体育, 我们的精神就在深度上获得了感动和力量。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之间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而区别于其他的旅游活动就在于它所独有的体育特色。体育的意义:一方面是对个体身体健康的促进, 另一方面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强化。它表征着人对自身潜力的探索与希望, 不断超越自我, 表达了人类对健康与美的渴望。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的生存发展与身心健康离不开自然。通过参加狩猎游、登山游、滑雪游、划船游、漂流游、骑马游等结合自然生态的体育旅游活动, 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中, 适时的在大自然的生命摇篮与精神家园中去调养身心, 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 从而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二、体育旅游中旅游休闲生活方式的诠释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旅行获得的是比知识更高的感悟。旅游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丰富内容, 与人类文明是相互促进连带发展的。旅游能带来高雅文明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需求有三个层次:一是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二是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三是在移情、寄情中得到释放情感的欲望。欣赏景物形、声、色等形式美, 是愉悦性精神需求, 这是最普遍和大众化的审美需求。了解和探求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自然美中体现的人类文明到人文景观涉及的丰富内容, 能够满足充实之美的心理需求。在审美中寓情于物, 借景抒情, 是主体情感对象化的表现, 这是释放性精神需求, 是带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高级精神满足。知识、智慧、思想在旅游的广闻博览中得到较快的丰富和发展, 使人感到一种精神丰收的胜利感与自豪感。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 它与休闲旅游一样, 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 即注重旅游者的身心, 更强调人们在参与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一方面, 它通过人的行为、思想、感情, 在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中构筑文化意境, 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和谐、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身体的紧张与放松、竞技活动、接触大自然等方式, 产生美感, 拓展人的生命体验, 实现个性发展的需求。从而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 获得身心的解放。

三、在体育旅游活动中人的精神锤炼

人是一种自然的自然存在, 又是一种超自然的文明存在。人的价值在与自然、与文明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为自然的壮丽而谦恭因而能够感受到自己还是自然的存在, 人为文明的伟大而骄傲因而能感受到自己是超自然的存在。当一个人这两种意识都具有的时候, 才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出乎其中又入乎其内”的超然生活状态。而目前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工具理性却逐渐侵入人类的日常生活, 破坏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人的精神被现代文明的成果所体现, 同时又在其中“走失”。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如何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找到一种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时代性的话题。体育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应运兴起, 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辩证解决方案。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 能够满足人们在身体、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体育运动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其发展也是基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体育旅游活动, 既能在旅游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然的外在超越, 又能在体育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己的内在超越。通过将旅游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让人在其中的精神感悟既达到旅游的广度, 又达到体育的深度, 在砺炼人的精神的同时锻炼人的身体,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摘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取向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时尚。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和价值意识的文化, 体育旅游能在旅游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然的外在超越, 能在体育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己的内在超越, 通过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让人在其中的精神感悟既达到旅游的广度, 又达到体育的深度。

关键词:人,体育旅游,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正聿:超越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4

[2]刘凯柴新:试论体育旅游[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 :32-34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 (修订版)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4]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望[OL].中国休闲研究网, 2006-04-04

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 篇5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节会与体育旅游有天然的融合基础。但在协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内,节会和体验旅游的融合需要战略性思维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及耦合的路径设计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进行有效融合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体育旅游圈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31-05

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logic reasoning,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method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fusion of festivals and sports tourism has a natural base. However, in the highl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reas, the fusion of festival and sports tourism need strategic thought guidance. Therefore, the proposal of the definition of festival cluster and sports tourism circle and the design of fusion are just the strategic choices, which are to solve the fusion of festival and sports tourism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Key words: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festival cluster; sports tourism circle[HK][HT]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规划指出“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这为区域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刻影响到其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向。

2014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这无疑为新时期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使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

因此,以“融合发展”为指导原则,将旅游经济重要的两种亚文化形态——节会和体育旅游纳入同一视域,探寻其在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是否存在融合的前提。如是,在特定区域内如何实现融合,融合路径又该怎样选择,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可为丰富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提供借鉴。

1 区域节会特色

1.1 区域界定

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部分陆域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规划范围。海域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上半年GDP数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规划范围内部分数据见表1。为方便统计,把滨州市整体纳入统计范围。

1.4 区域节会活动特征

通过进一步梳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节会活动,可以发现区域内节会活动发展日益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对各地经济和节会活动进行秩次对比发现,区域内节会活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见图1。

[TP3Q43.TIF,BP][TS(][HT5"K][JZ]图1 各地经济发展与节会秩次对比图[TS)]

第二,区域内节会资源丰富,办会经验丰富,节会文化浓郁,品牌价值影响力大。区域内节会活动密集、新旧并存,既有传统优势节会品牌,如“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又有大王镇金秋花节、日照太阳文化节等一大批在国内甚至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品牌。传统节会不断创新,焕发出新活力;新节会拓展地方文化,活跃经济发展,新老节会共同打造城市名片。

第三,区域内节会资源不断被整合,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明显,节会集群初现。近几年,山东省旅游局倾力打造“好客山东”旅游服务品牌,区域内所有节会活动纳入整体品牌建设,改变以往单打独斗,零星作战的模式,采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模式,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品牌带动力、辐射力,实现了山东旅游整体形象高频次、高密度的覆盖,节会集群效应突出。而这种节会整体战略也被很多省份效仿。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是该区域内节会模式不断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节会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节会活动资源,在相关部门整体建设框架下统一规划,以“联合推介、捆绑营销”为整体品牌建设模式,以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带动力和辐射力为目标而行动的一种节会发展新思路。

2 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体育旅游界定

体育与旅游作为21世纪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结合反映出正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结构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亚文化。体育旅游是“在限定时间内以体育为基础的外出旅游活动,并且体育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则,并能体现体育的竞技性和玩乐”[4]。

2.2 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特点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大潮中,体育旅游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为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由此,在一段时间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侧重于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靠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东与韩日相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2011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区位优势更为明显。

第二,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丰富。首先有着3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一大批优质海水浴场和沙滩,还有唯一的黄河入海口。其次,海滨民俗浓郁,赶海、祭海、出海等民俗事项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潜力巨大。如青岛的田横祭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第三,区域内体育旅游活动经验丰富。区域内存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组织经验丰富。如烟台市的昆嵛山踏青、日照市的刘家湾赶海、青岛的田横祭海等。

第四,区域内体育旅游产品除了所具有的民俗性、休闲性等共性之外,城市主打产品各具特色。青岛市的体育旅游产品多以海洋休闲旅游为主;潍坊市体育旅游产品呈现出鲜明的风筝运动特色;烟台市体育旅游带有强烈的“沙”文化气息;东营市体育旅游“马拉松”符号意义明显。

第五,区域体育旅游发展不均衡。以青岛、烟台和威海为代表的东部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基础好,优势明显;而以东营和滨州为代表的西部区域体育旅游相对滞后;而以潍坊和日照为代表的“U底”型中镇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居中。

第六,节会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带动力量,节会也融入了诸多体育元素,二者的耦合基础较好。首先,区域内诸多体育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节会性质,如青岛田横祭海节、赶海节、踏青节。其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洗礼,已经开始了在赛事方面推动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尝试,如青岛帆船比赛、潍坊冲浪风筝国际邀请赛、潍坊滨海马术邀请赛等。再次,通过体育竞赛、体育休闲等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传统的节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如青岛啤酒节期间举办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全民排舞比赛、全国健美操联赛,不仅直接带来了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丰富了国际啤酒节的文化内涵,其品牌价值也不断提升。

第七,体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融合度高。2012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2年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中既有帆船帆板、游泳潜水等滨海体育运动,又有风景观赏、观日出、听海涛等休闲旅游项目,成效显著。

第八,缺乏宏观规划,导致开发秩序混乱,区域旅游格局并不突出[5],与“环太湖体育旅游圈”“环青海湖体育旅游圈”相比,虽然优势明显,但整体发展滞后。

2.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地理结构上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椭圆型圈层结构,伴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好客山东”旅游产品的整体规划和营销,区域内体育旅游日益呈现圈层结构特征。我们把这种结构在体育旅游上的体现称为体育旅游圈层结构。

现代域内旅游业融合越来越明显,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内部合作必然越来越紧密,圈层结构必然越来越清晰,体育旅游圈概念呼之欲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圈实质上不仅仅是一种空间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将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相关部门统一规划部署下,进行整体品牌建设,打造精品体育旅游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一种体育旅游发展新思路。

3 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的耦合[HTSS]

3.1 二者耦合的基础

3.1.1 文化形态的同源性

现代节会是融合文化、旅游、经贸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活动;而体育旅游是借助体育运动项目,实现娱乐、休闲、健身、交际、观光等目的的旅游活动[6]。从二者界定上不难看出其文化形态的同源性,本质上都属于旅游经济范畴。在筹办方面,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在统计方面,节会与体育旅游所创造的产值一般都归属于旅游经济总量。因此,二者在文化形态上存在同源性,这是二者能够耦合的先天基础。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而展开的经济战略,战略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3.1.2 地域的同一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战略所实施的地域是一致的。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宏观规划能力必然得到加强,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面必然有利于节会、体育旅游等经济文化形态的融合。

3.1.3 目标的一致性

节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早于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但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正如世界旅游协会副秘书长戴维·德·维利尔斯(Dawid J.de Villiers)所言:旅游深深根植于人类文化、行为和价值中,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形态反映出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结构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亚文化[7]。改革开放初期,上至国家政策,下至黎民百姓思想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切围绕经济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与交流,只有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于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各省市都在积极寻求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在此背景下,现代节会顺势而生。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现代节会经历了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变迁过程。在转变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动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体育旅游经济,也是为了刺激消费的增长,减缓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弊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因此,在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节会集群的呈现与体育旅游圈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3.1.4 经验的可推广性

作为全国举办最早,并一直成功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可以看作是节会与体育旅游完美耦合的典范。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祥地。史书记载世界上第一只风筝就诞生在潍坊。1984 年4 月,山东省旅游局和潍坊市外办等组织共同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并首创了以风筝旅游的形式,同经济、体育、文化结合的路子。通过放飞风筝这一体育活动与潍坊本土的文化、体育、旅游等相结合,相互促进,搭建起一个发展、合作交流的平台,逐步形成了“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 的办会宗旨和思路,开创了现代节会发展模式。之后,诸如大连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一大批节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出,形成全国举办节会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当初的尝试者,变为今天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当初的潍坊也变成了享誉全球的“鸢都”;区域内节庆活动,也从一枝独秀到了今天的满园春色。除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烟台昆嵛山踏青节、青岛田横祭海节、东营马拉松赛等都是体育旅游与节会融合的典范。

3.2 节会和体育旅游耦合的意义

课题组曾对全国的节会进行过梳理和比较发现,为数不少的节会缺乏创新,只对其他成功节会进行简单复制,在形式上趋于一致。时间一长,则对本土居民和游客的吸引力不断降低。甚至不少节会遇到了“丢之可惜,续之艰难”的窘境,曾经风光无限的节会在很多地方被视为鸡肋。这些现象说明了节会在新时期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障碍。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只有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较大的突破,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节会与体育旅游的耦合则契合了节会自身发展的需求,延伸了节会的内涵。大量体育旅游元素的渗入,包括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体育旅游领域的理论借鉴、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等,都将为节会带来生机与活力。

反之,体育旅游相关产品可以借助于节会已经具有的广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自己,借机上位,借壳上市。一个大型节会所吸引的游客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如为期16天的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接待近四百万游客[8]。借助于国际啤酒节的影响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全民排舞比赛以及全国健美操联赛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如何结合节会做大体育旅游文章,是当前体育旅游产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3 节会与体育旅游融合的路径

3.3.1 理论依据

如何让节会更好地服务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吸收体育旅游元素激发节会新的活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但依然还有很多细化的工作要做,二者的耦合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阶段,乘借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东风,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下,增进各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急需加强城市间节会资源的共享、调配,树立整体品牌战略,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并根据规划发展要求,将节会发展方向瞄向更为广阔的海洋经济,以“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量吸收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元素,进行产能转化,既保持自身活力又极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应大量开发适合于投放节会的体育旅游产品,借助于节会所吸引的庞大的游客群体,做好宣传、包装,让游客充分体验到体育旅游所带来的乐趣,增强体育旅游产品的自我推销能力。同时,突出区域内体育旅游产品的层次性和新颖性,统一规划,联动发展,凸显区域体育旅游的价值和吸引力。

简而言之,开发和打造区域内精品体育旅游节会是二者耦合的理论路径。借助区域内渐已凸显的节会集群效应,以体育旅游文化产品交易和服务推介为节会主题,带动区域内体育旅游圈的形成。

3.3.2 现实案例

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将于2015年9月在青岛举办,这是继2008年奥帆赛和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青岛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节会活动。从其活动设计可以明确肯定,这将是一次体育旅游与节会耦合的经典案例。

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由休闲体育竞赛(17个大项)、学术峰会、休闲产品博览会和休闲文化艺术节四大板块组成。从其性质上看,它既是一次高规格的节会,又会成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的盛会。从其形式上看,它是将包括体育旅游在内的一系列休闲体育理念、价值、产品通过节会的方式实现引导、开发和推广;同时体育旅游理念的引导、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包括游客在内的体验效果都会成为这次节会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3.4 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耦合的意义

节会和体育旅游融合是一回事,但如何将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进行有效融合又是另一回事,后者显然需要战略思维进行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以及二者的耦合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有效融合的战略选择。

3.5 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的现实选择

山东省近几年打造的“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工程中已经成功运用了节会集群思维模式,将各地节会资源进行整合,采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模式,突出其节会集群效应,效果显著。但“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工程中体育旅游主题性不够鲜明,体育旅游开发不足,其意义被低估,反映出体育旅游圈思维战略与节会集群战略思维相比影响力不足,其实践指导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的现实选择就是将体育旅游圈战略构想融入区域[CM(23]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在其内部完成与节会集群思维

的耦合,从而让区域内节会和体育旅游完美融合,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体见图2。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加强这一区域体育旅游与节会的更高层次融合,让这一区域的旅游产品成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中的精品。

4 结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的耦合性探讨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背景下进行的有益理论思考。二者耦合的价值不仅利于积极拓展体育产业业态,也有利于形成区域体育产业集聚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瑞静,沙磊,牛婷,孙刚,韩江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2):18-21.

[2]政协潍坊市委员会.潍坊国际风筝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3] 戴维·德·维利尔斯(Dawid J.de Villiers).双赢的体育与旅游[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153-154.

[4] Thomas Hinch, James Higham, James E.S. S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M].Channel Vies Publications, 2004:19-23.

[5] 姜鲁川. 潍坊市国际风筝会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5-6.

[6] 邓明艳.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78-80.

[7] 28届国际风筝会获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EB/OL]. http://weifang.dzwww.com/wfsz/201111/t20111102_6738834.htm,2011-01-02.

论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 篇6

1 休闲体育概论

1.1 什么是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观赏体育竞赛的活动, 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 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 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 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 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既可以健身锻炼身体, 也可以放松心情, 调节心情的休闲娱乐活动的一种行为。也可以说是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 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现代体育行为方式。

1.2 体育休闲的作用

体育休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并举的手段。休闲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感情化、教育、政治学功能;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促进社会发展, 提高民族体质, 提高国家地位, 激发民族精神, 丰富文化生活, 调节社会各界关系等功能。就价值而言, 休闲体育应有运动健身、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三个表现形式, 也就是, 休闲体育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 具有自己特有的地位和作用。有学者对休闲体育的功能性指出:“休闲体育活动除了具有的健身功能外, 它还可以使人的身心状态得到较好有调节与改善, 起到陶冶情操的良好作用”。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体育休闲之中。

1.3 休闲体育的经济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体育锻炼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需要。休闲体育是经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 表现在经济发展与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休闲体育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经济参与“买来”休闲体育, 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休闲体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健身、交往, 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 使得休闲体育合理化。

2 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现代科技和经济生产突飞猛进, 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现代文明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变迁。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将是对体育生活方式最好的一次推广和普及。一是余暇时间增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变化;一是现代生活带来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为了建设健康的国家, 减轻不健康因素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假日体育、休闲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快速发展, 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 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因此, 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 对休闲体育消费意识的不断加强, 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 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这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3 休闲体育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 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0000多家, 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 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可观的。具未来学家预测, 2015年前后, 部分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 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 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英国为例, 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是24亿英镑左右, 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5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亿美元, 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 极大地刺激了旅游、航空、水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的销售。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的创立者”的朱树豪, 通过在深圳建设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度假村项目, 仅仅6年就赚了38个亿。精明的商人早已盯上了体育休闲这个黄金产业, 搭上体育休闲产业这班车。如果放眼于机动车类运动、登山设备专营店、滑冰、滑雪一类新兴的体育休闲项目, 也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 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中国的体育产业总量目前仅有数百亿元人民币。现阶段中国体育的消费需要和能力仍处于积累阶段, 预计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 消费能力会实现加速释放, 中国的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 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4 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群众休闲体育意识薄弱、体育项目活动单一枯燥、场地不足、体育社会辅导人员少等等问题;另外, 体育产业结构单一, 门槛过高的问题, 价

摘要:本文从休闲体育入手, 分析休闲体育对体育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 休闲体育是经济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 指出休闲体育经济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对休闲体育的经济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经济,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张智辉.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

[3]林恬.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桂林体育旅游经济的SWTO分析 篇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度假观念也开始向保健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与体育相关的旅游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 体育旅游在我国业已成为时尚。享誉中外的桂林是世界旅游胜地, 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客源优势, 在当前桂林市融合周边县域旅游资源大力拓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体育旅游业开始兴起, 成为桂林旅游及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的动力引擎。对于桂林来说, 从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遇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 系统的认识桂林开展体育旅游的条件, 有助于人们更好去制定营销策略, 对进一步地去发展桂林体育旅游产业[1]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桂林体育旅游经济的SWTO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s)

2.1.1 充足客源优势是发展桂林体育旅游经济的保障

通过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不断开发和建设, 增强了桂林的“户外桂林”体育旅游品牌建设, 同时也增强了客源吸引力, 为桂林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消费基础。桂林旅游人数每年都有数千万, 2007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530.64万人, 收入达855122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14.40%、24.39%;旅游收入增长高出旅游人数增长9.99个百分点。其中, 海外入境游客为128.60万人, 国内游客为1402.04万人,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25%、14.23%、均保持10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桂林旅游更是达到了井喷的状况, 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7万人次, 同比增长12.29%;实现旅游收入4.08亿元, 同比增长38.93%;游客对桂林旅游的满意率达到97.68%, 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可直接为事先未办妥入境证件或签注直抵口岸的台湾居民办理台胞证签注, 桂林成为大陆首个非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台胞签注点[2]。

2.1.2 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展体育旅游经济的基础

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通过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可以打破常规的县域限制, 可以最大化的有效利用桂林现有资源, 形成互动、互联互建的合作机制, 可以把各个县域自己的特色产业协调衔接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下拥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 有幽静安详的田园风光和秀美的都市风景, 集中了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人造景观等人文资源, 可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丰富, 漂流、登山、攀岩、探险、自驾车、高尔夫运动等项目桂林境内的体育旅游资源整合, 见表1[3]。

2.2 劣势 (weakness)

2.2.1 缺乏政府部门和政策的支持

体育产业是我国较晚进行体制改革的产业部门之一, 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阶段, 体制尚未完全理清, 仍然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 加之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强的产业, 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合作、协调。如何从整体出发, 制定出适合整个大桂林体育旅游的发展计划和管理体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是事关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4], 而现在关于体育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专门部门没有。目前我国有关体育旅游的法规政策也还没有出台, 体育旅游归口管理部门也不明确, 导致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 盲目开发, 并且体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虽早已提出却始终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做进一步开发, 这严重阻碍了桂林体育产业的发展。

2.2.2 体育旅游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国外一些国家有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系科和相关专业, 而中国的高等院校仅有小部分体育院系开设体育旅游专业, 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且中国尚未有一所体育院校开始体育旅游专业。因此, 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缺乏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专业人员。体育部门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专门人才, 从而造成经营方式陈旧、经营内容单一、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体育旅游项目策划单一, 档次不高、体育旅游产品少且项目的吸引力和生存力不强, 学校培养的体育类人才又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现阶段桂林从事体育旅游开发的人员多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 他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深, 仅仅是把体育旅游作为一项娱乐旅游项目, 不能更深层次的对体育旅游资源项目做进一步的发掘。

2.3 机遇 (opportunities)

2.3.1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经济影响的机遇

奥运后经济的研究表明奥运会结束后, 它会对本国的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奥运会的举办, 会给这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给予的巨大的提升[5],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旅游业赶超先进水平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不仅仅给北京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 而且对全国的旅游业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发展体育旅游事业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特别是对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体育旅游的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来说更是个难的机遇。桂林要把握这次百年难遇的机遇期从自身优势出发, 做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品牌, 更好发展桂林的体育旅游经济。

2.3.2 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开发建立

“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总体构想是在大桂林旅游圈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培育体育旅游市场, 构建一个与大桂林旅游定位及景区建设、游客健身、休闲体验需求高层次融合的大桂林体育旅游圈, 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框架是:以桂林市区为中心, 以周围阳朔、兴安、灵川、龙胜、资源、全州、永福、灌阳、临桂、荔浦、平乐、恭城12个县为支节点, 辐射周边柳州地区三江、融水等范围的大桂林旅游圈。充分发挥桂林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 多方合作, 建设形成体育与旅游相结合, 环山抱水的体育活动圈、体育组织圈及特色项目圈, 逐步成为我国体育旅游的“品牌基地”。通过整体规划旅游和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积极探索共同实施跨地区跨区域的体育旅游连锁经营, 构建大旅游的发展架构, 桂林作为大桂林体育旅游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 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 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的机制, 以政府基础性投入为基础, 努力拓宽社会多元投资渠道, 利用桂林吸引外资的优势, 提升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 以俱乐部会员制为依托, 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程度, 形成若干标志性的体育旅游项目, 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旅游消费, 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不断扩大体育旅游在桂林旅游收入中的贡献份额。

2.4 威胁 (threats)

2.4.1 环境保护乏力对桂林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带来一定的威胁

实现旅游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是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随着桂林体育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旅游地区的环境却出现了种种问题, 如体育旅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体育旅游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差, 加重了旅游地区环境的人为破坏因素, 另外体育旅游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法制建设落后、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不高, 这些都对桂林市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2.4.2 体育旅游市场上面临着的国外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国一些旅游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会瞄准我国尚处于萌芽的体育旅游市场, 他们会利用引入国际流行的各类健身旅游内容, 并充分利用我们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他们的组织管理经验, 从而垄断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桂林是世界级的旅游文化名城, 但是桂林乃至我国体育旅游业起步都很晚, 在体育旅游的投入和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发达的国外体育旅游市场, 使中国很难吸引国外游客来中国参加体育旅游, 所以国内企业或组织必须尽快开辟和占领体育旅游的国内市场, 发挥本土优势避免被动。

3 对策与建议

1.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

桂林体育旅游的发展首先要同城市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和大桂林体育经济圈的建设相结合起来, 以桂林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 充分发挥其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要有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将体育旅游纳入桂林城市整个旅游规划之中, 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 打破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 加速其相互交融与渗透, 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业。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 当务之急是体育、旅游两个部门携手联合起来, 体育旅游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 要摒弃门户之见, 主动出击, 依靠旅游部门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 将桂林的体育旅游做强、做大。

2.做好体育旅游的营销策略, 加大宣传力度, 刺激体育旅游消费

桂林的体育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 同时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 从而让体育旅游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1) 利用大众媒介和广告等方式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宣传已开展的和即将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旅游;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作详细地报道, 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2) 体育旅游营销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例如在敢壮山民族运动会期间, 举办抢花炮、竹竿舞等一系列民俗体育娱乐活动提高游客、群众的参与度,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7]。

(3) 开展网络营销, 桂林可以创建专门的体育旅游网形成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自己对应的食、宿、行、娱、购、健身等组合服务、

4 结束语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 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 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作为世界山水旅游的胜地桂林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发挥地理、自然、民族优势, 开展以健身为主题的体育旅游, 可以使桂林得到更好的发展, 能够促进桂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丰收。

摘要:广西桂林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有着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系统的对桂林体育旅游的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 希望为更好的发展桂林体育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桂林,体育经济,体育旅游

参考文献

[1]李刚, 钟学思.构建大桂林体育旅游圈的可行性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 2007, (2) :104-106.

[2]钟学思.“大桂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11) :160-163.

[3]魏小安.旅游发展:向深度进军[EB].http://www.casstourism.com/Default.aspx.

[4]王子朴, 原玉杰, 等.奥运经济周期与体育经济政策调整的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476-479.

[5]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构建及开发对策 篇8

1 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构建

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构建, 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开发, 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而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其经济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支持体系

体育旅游经济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其理由有:首先, 体育旅游要想更好的发展, 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策略支持。其次, 只有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 才能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 在体育经济体系构成的同时, 政府部门能够从长远利益出发, 对其发展战略给予相应的指导。

1.2 旅游经济环境体系

旅游经济环境不仅涉及旅游景区的开发, 同时还涉及到当地旅游经济的效益。而体育旅游资源要想在开发的过程中顺利的进行, 离不开旅游经济的支持。因此, 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开发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的考虑到旅游的经济环境。

1.3 旅游社会文化环境体系

旅游社会文化背景不仅包括当地的卫生状况, 同时还包括当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旅游文化的开发, 不仅能吸引大量的游客, 同时还能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

1.4 体育旅游客源体系

在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其最大目的是为了盈利, 而盈利的基础就是客源。因此, 在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离不开大量的客源。由此, 就需要当地部门在开发的过程中, 能够从实际出发, 将客源充分的考虑进去。

2 影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不仅打破了我国传统旅游的模式, 同时还促进了体育精神的传播。然而,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以至于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而其主要因素如下:

2.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 在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其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投资, 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脱离了社会这一集体背景。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首先, 体育旅游的基本性质及经济效益没有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 由此对体育旅游没有充分的认识。其次, 在发展的过程中, 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 因而难以吸引开发商进行投资。最后, 体育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 人们对其认识不足, 因而很难对其进行认可。由此阻碍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2.2 全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国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较深, 使人们对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够。误认为体育旅游必然是参加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活动, 一定是比赛性质的、以决胜负的运动项目或是冒险运动为主, 存在很大危险性或不安全因素的;或者认为是只有体能好、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能参加, 使很多人望而怯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对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一定的宣传策略和技巧。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参与体育旅游健身活动的意识。

2.3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可以使体育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体现出各地的特色和优势。以往由于种种原因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 导致各地的体育旅游项目出现雷同现象, 体现不出特色性。很多地方出现一哄而上、甚至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 没有认识到体育旅游潜藏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效益。没有统筹计划, 大量资源雷同。造成异地客源市场不足;二是各地体育旅游开发者市场调查不够。定价太高, 有效需求不足。如高尔夫球和网球运动, 都属于“贵族运动”, 相对于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来讲。价格偏高, 有效供给不足。

2.4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参与性

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游客的亲身参与, 不仅能从根本上调动游客的积极性, 同时还能提高当地的旅游资源的市场信誉。然而在实际体育旅游中, 很少有项目能与游客互动。其主要表现为:首先, 由于资金的缺乏, 一些旅游项目在开发的同时, 没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因此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其次, 受我国传统旅游项目的影响, 一些旅游部门没能正确的认识到体育旅游的根本性质, 因此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游客的参与性。最后, 一些参与项目受到游客的喜爱, 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 无法对全体游客进行互动, 由此造成了供需失衡。

3 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开发对策

体育旅游的构建与开发, 不仅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在其开发的过程中, 如何能对其进行完善的开发, 则成为各个旅游部门至今探索的问题。在此, 针对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开发, 本文给出以下几种对策:

3.1 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

在完善体育旅游经济体系开发的过程中, 各旅行社应针对本地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考察, 同时能够聘请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及宣传。只有加大体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才能树立起体育旅游的产品形象, 从而吸引更好的游客。其次, 在宣传的过程中, 还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宣传口号, 并通过多种场合进行宣传, 这样, 不仅能提高当地体育旅游的知名度, 同时还能带动周围第三产业的发展。再次, 在加大体育旅游宣传的同时, 各地旅游部门还应推出新颖的旅游特色, 以便在发展中能够更好的吸引游客。最后, 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宣传的过程中, 还应从实际出发, 不能盲目的夸大、吹嘘。以便在宣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热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从而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大体育旅游的资金投入

在体育旅游经济体系开发的过程中, 旅游资金的投入, 则直接制约着旅游体系的构建及开发。因此, 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开发的过程中, 能够加大体育旅游的资金投入。首先, 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投资途径, 例如:开发旅游彩票等。其次, 在开发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旅游资源吸引相应的投资商及开发商, 并与之形成合作, 在带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最后,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体育旅游引以重视, 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完善旅游设施。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 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3.3 重视体育旅游中游客的参与性

在一些体育旅游中, 往往会有一些专业的人员进行表演, 然而在表演的过程中, 不是门票太高就是游客互动太少。由此, 不仅打击了游客的积极性, 同时还阻碍了旅游项目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 就需要旅游部门能够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 在开发体育旅游经济的同时, 能够从根本上重视游客的参与性, 只有这样, 才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的发展, 同时能够扩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度,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除此之外, 在游客参与的过程中, 当地的旅游部门还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如此, 不仅能确保游客的身体安全, 同时还能提高当地旅游的市场信誉, 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4 加大体育旅游的开发力度

完善我国体育经济体系开发的过程中, 除了在原有基础上对旅游设备的完善外, 还应依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 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完善的分类, 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有序的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而在其开发的过程中, 首先, 应做好体育旅游市场的调查, 以便使其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其次, 开发部门还要开辟多元的投资环境, 并通过这种途径来吸引投资意向和力量, 鼓励企业冠名、赞助或经营, 积极引进外资, 拓展海内外投资空间,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为主导、“社会办”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格局。最后, 开发部门还应将当地的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旅游中, 并将其发展为当地的体育旅游特色。例如:哈尔滨的滑冰等。

3.5 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在构建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同时, 还应注重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只有优秀的人才, 才能使当地的体育旅游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 可以通过高校中的旅游专业, 开设相应的体育旅游专业课程, 以此来扩大人才培养的途径。其次, 体育旅游的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 同时能够创新管理方式, 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投入。再次,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还应与当地的高校形成双向合作, 以便在开发的同时, 拥有充分的人力资源。最后, 体育旅游部门还可以通过招聘途径, 纳入更多的人才。并使其尽快地融入到当地体育经济体系的开发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体育旅游体系的构建, 不仅推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就需要相关部门在体育旅游体系的开发中, 能够加大开发力度, 同时能够完善旅游设施, 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 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结合了体育与旅游两方面内容的体育旅游, 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最好选择。随着体育旅游的逐渐兴起, 我国许多地区纷纷推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并积极构建体育旅游经济体系, 实现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本文针对体育旅游经济体系的构建及开发对策, 做如下论述。

关键词:体育旅游,经济体系,构建,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11) .

[2]卢嫒, 卫海燕.咸阳市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6) .

[3]陈立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构筑[J].体育科技, 2002 (4) .

浅析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 篇9

1 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一些城市不断进行扩建,城市工厂也在不断兴起,给大气带来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比较火热的城市,为了使经济不断增长,工厂和汽车尾气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比如奥帆城市青岛、体育之乡广东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城市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为避免这一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1 控制污染

在我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城市的建设中,应该首先将生态环境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对待。政府在鼓励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在建设中造成生态污染的那些不好的因素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认为,国家的建设既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城市,应该适当调整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沿海生态体育旅游城市的环境是天然性的,在海滨的映衬下,能给人呈现出一种青山绿水的感觉,使人们在心旷神怡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其中的人文体育精神。但是这样的好景不长,由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不断加剧,这样的感受也是很难看到的了。

对于这些,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为我们的城市生态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作为城市居民,我们应该做到: (1) 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力量还是我们自身,我们应该把个人身边的环境爱护好,不做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事,积极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群; (2) 加强生态体育旅游环境的宣传工作。我们应该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体育旅游的建设中去,成立市民宣传队伍,给周边人群的文化思想建设起带头作用; (3) 勇敢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作为市民,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一旦发现某些个人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要进行勇敢制止,或者向有关监督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政府的帮助下,打击对环境的污染行为。

另外,政府应该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它比经济建设还要重要,因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搞好环境建设,使我们的体育旅游能更上一个台阶。

1.2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在生态体育旅游建设开展顺利的城市,应该增强市民提问文明的思想意识,在公园或者山区开展更加人性化的体育锻炼项目。

1.2.1 增强市民素质

城市体育建设是需要市民来参与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旅游者参与进来。而以往的城市体育活动都是被动的,为了某种目的而临时进行的体育活动组织,市民不能有自己的一种体育意识,不能真正自觉地进行参与建设。所以,本文认为,应该从市民的思想意识做起,加强体育建设宣传力度,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为了更好地增强市民的身体素质,我们有义务参与到体育建设中来,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能够使他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很好参与进来,真正实现生态体育旅游的目的。

1.2.2 增加体育建设旅游点

生态体育旅游城市的建设还应该增加体育旅游点,这样,作为旅游者就有更多选择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的参与行动。比如,在市民区附近的公园或者环境建设较好的绿色地段,开展更有易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体育项目。旅游者在对一些名山大川或者其他一些著名旅游点的观赏之外,还能感受到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魅力,使旅游者能够积极、自愿地参与其中。

另外,政府应该对一些旅游点附近的污染源进行取缔,使其变成一些体育锻炼的场所,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到绿色城市建设中的体育文化发展,这样既能对环境有所保护,又能使体育建设有较好的发展。

2 协调发展和经济产业一体化

在我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中,政府一般是对经济效益比较关注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使生态建设在文明化的建设进程中进行,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及时转变这一观念,应该把生态建设和体育文明的传播放在建设的首要位置,把经济效益当做辅助性的事情来看。

2.1 大力投资生态文明的建设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实力,大力投资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城市不应该是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的天下,应该是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体现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使生态体育旅游建设能够有所发展,我们必须把城市的生态体育建设的系统网络建立起来,而不是局部性或片面性的。

在此,政府应该重视好城市的良性发展,把目光放远一些,不应当只重视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的争夺。要开展良好的环境宣传工作,在人民群众那里听取更好的意见,把生态环境的建设真正当成是自己份内的事来做。

2.2 全方位协调与经济发展结合

政府应该对城市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与生态体育旅游建设相结合起来。因为,只要把生态体育旅游建设事项搞好,就能使旅游者能更多地参与进来,愿意在这个城市旅游,就会带动起周边经济行业的发展,比如说旅馆、餐饮业的发展。但是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呢?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2.2.1 全方位的考量分析

相关部门应该在旅游点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分析,让周边众多企业的发展都能够和这个旅游点东风建设与发展向协调,在此,应该提醒的是,积极进行周边企业的生态宣传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在发现有污染的情况发生时,应该及时进行整顿和协调,在发现有利于旅游点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时,应该进行大力扶持和褒奖,这样就能够使周边的建设在稳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促进生态体育旅游点的建设和发展。

2.2.2 经济建设与生态间的结合

为什么要说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发展呢?因为,城市经济建设的前提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现在人们对城市的关注点越来越集中于环境保护,因为随着世界经济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行关注了。毕竟人还是要在一个有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中进行繁衍生息的,要是生态平衡都被破坏了,又何谈发展建设呢?

2.3 西部经济和环境的互补发展

政府和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的进步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对生态建设进行有力的经济投入是有必要的,但是被动的投资就因为环境也要被动地发展。

2.3.1 环境投资

在我国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机遇,面对这一有力机遇,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向国家阐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重要关系,再就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国家的大方针下,应该把自身生态发展的不足的具体细节和困难报告给国家政府。国家政府应该大力进行对西部建设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工作。

2.3.2 资源保护

对于中国西部生态体育旅游建设,应该认识到它天然的有力条件,然后进行有力的保护,使生态资源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首先,政府应该打击对西部生态资源的破坏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生态资源的监管,使旅游观光的人群能够发现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进步,能够更好地被优良的环境所吸引,从而达到一种流连忘返的旅游状态。

另外,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对其加以利用,比如一些大型树木群和山区绿化带,当地政府应该多多宣传一些关于它们的知识,让人们了解它们存在的重要性,并且在其周围开设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感受到生态建设的魅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政府应该对生态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关注度,使它们能够在我们的呵护下,有朝一日能够为我们所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3 生态体育旅游建设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到某些利润丰厚、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事业单位中去了,他们的思想就是能够过上更好、更幸福的日子,却忘了对身边生态体育环境的建设工作的重视。

3.1 培养生态体育旅游人才的意义

首先,现代人的工作决定他们的生活习性,因为现代的一批年轻人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缺乏体育锻炼;并且没有公共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城市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不能够被他们重视起来。

这就意味着搞好生态体育建设,有利于现代人更好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增强个人体质,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好地进行发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强化自己的身体,才能使自己不被打败。其次,又有助于使我们共同的家园能够有更好生态环境作支撑。如果大家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参与进来,就会使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使生态环境建设有更大进步。

3.2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生态体育旅游建设和参与的人员,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在相关的参与人员中,无论是政府高级人员,还是建设中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提高生态体育旅游的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在平时要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解答,并且在建设国家当中,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解决,这样就能使生态体育建设更加顺利。

4 网络式的建设格局

中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不是靠单边解决的,在全国各个生态体育旅游景点都要联系起来进行整合管理。杜绝采用“一字长蛇阵”,我们要用网络式的系统方法来进行有效发展,使生态体育旅游的建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有其不同的亮点,把生态体育旅游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进行网络系统性的管理。

政府应该策划区域性的管理方针,在这个区域中,有一个发展最好的旅游点做代表,引导其他旅游点共同进步,其他的区域也是如此,这样就会使管理系统化、明确化。在专门的负责人的带动下,责任和权利都明晰,这样就能使他们能够做好进行统一管理、集体负责的工作。

当然,中央应该高度关注区域建设的现状和模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出整合性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中央应该召开不定期的会议,发扬两会风格,使区域负责人能够代表地方在中央进行进言献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地方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到中央,经过大家共同商讨,总结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地方区域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能够更好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5 结语

我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是靠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来完成的,人民群众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生态体育建设的思想意识,使自己能够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自愿地为其做贡献。另外,政府更应该加强管理力度,使全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能够遍地开花,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摘要:生态体育旅游的意义就在于, 它把人在大自然中的休闲锻炼与旅游完美地结合起来, 使人们在大自然景物的陶冶下能够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迎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使人们能够真正在旅游中找回真实的自我。但是我国的生态体育旅游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共同去克服, 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体育旅游,天人合一,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杨坤.青岛市体育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社会体育, 2008 (07) .

[2]晏瑞琴, 敬龙军.我国西部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前沿, 2010 (02) .

体育旅游价值链及其实现路径探讨 篇10

一、构成体育旅游价值链的要素

体育旅游的价值链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产业融合的一般情形而言, 通常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原有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二是新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形成也不外乎这一基本路径, 即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首先分解各自产业链上的价值关联要素, 并识别出不同的价值关联要素在突破既定产业边界时所发挥的动力作用;体育、旅游两大产业需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 通过交互嵌入以及跨界组合等自组织形式来形成新的价值链模块, 重构一条新的产业价值链, 这条价值链整合了体育、旅游原有产业价值链的基础要素。包括:第一, 设计管理要素。包括体育旅游业的基础动力机制、市场机制、主导动力机制、融合模式、行业管理等内容;第二, 经营要素。包括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策略和线路设计等;第三, 营销要素。包括企业营销行为与政府营销行为;第四, 服务要素。包括对外、对内两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对外服务针对体育旅游市场 (主要是消费者) , 对内服务则主要是针对体育旅游企业的员工。此外, 还有市场环境中的资源要素、产品要素;政策要素、资金、技术、人才等价值保障要素。

二、体育旅游价值链带来的新变化

体育旅游价值链是一种新的价值链模型。就当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实际情形而言, 除了上述基础要素外, 市场、政策、品牌、技术等价值要素也将可能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不仅促进了产业自身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间的交流与融合, 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化发展。

第一、产生了新产品。体育旅游价值链在产品设计上, 更注重各自产业价值之间的融合性, 以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为目标,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 还能愉悦身心。

第二、打开了新市场。体育旅游作为新产业, 其市场开发不仅是原有产业的既有消费者群体, 而且还包括尚未开发的新的消费群体。

第三、提高了竞争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有效地发挥出健身休闲价值、文化建设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 可以形成新的竞争力。

三、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实现路径

第一, 就市场功能而言, 市场、资源、产品是产业融合以及价值链实现的根本要素。1) 体育、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不仅可以降低乃至消除产业间的壁垒, 甚至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各项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应用, 对于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2) 在资源方面, 体育、旅游产业间的资源具有通用性, 可以直接或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跨产业使用。3) 跨产业的“一站式”服务对体育旅游产业提出了较高的产品创新要求。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融合之后的新业态所创造的新产品。

第二, 紧扣政策方向。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产业内部企业应紧扣国家政策精神, 做好产业功能创新的工作, 因为价值源于功能, 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实现则源于两大产业融合后的功能创新。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体育产业, 功能则更为丰富, 不仅具有健身功能, 还有旅游观光功能、文化功能等, 对于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用, 对于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实现也大有裨益。

第三, 注重虚拟价值。1) 品牌建设不仅可推动各自产业的良性发展, 还为优势品牌融合、为市场强势品牌奠定了基础, 对产业的融合有着强劲的拉动效应;2) 旅游产业以大众的认知、审美、休闲、娱乐等为核心理念, 体育产业则以促进公众健康、实现身心愉悦为目标, 两者在产业文化上具有深层次的一致性, 都是以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为目标, 这就为二者的融合打好了基础;3) 情感是其价值链中较高层次的要素, 以驱动消费者产生超越产品本身价值的积极情感为目标, 对于价值链的实现意义深远。

第四, 强化外界保障。外界保障构成了体育、旅游两大产业价值融合的支动力。体育旅游价值链最为关键的保障性因素应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总之,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和互补性, 二者走向融合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促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动追求。体育旅游价值链是基于产业融合之后的一种新的全价值链, 它的实现离不开市场推动、政府扶持等多重要素的支持。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体育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的休闲方式。本文基于波特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及构成要素, 指出了体育旅游价值链带来的新变化, 并对体育旅游价值链的实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价值链,要素

参考文献

[1]GIBSONA H J.Small-scale event sport tourism:fans as tourists[J].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 :181-190.

[2]马勇, 王宏坤.基于全价值链的我国旅游地产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10) :209-211.

上一篇:神经元网络技术下一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