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2024-05-03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精选十篇)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1

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大举措。体育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部分,促进其不断发展与进步,可以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经济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待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对农村学校投入的教育经费可见一斑,而学校领导又把重点都放到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当中,所以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情况我们可以想象。缺乏充足的资金作支撑,学校的体育设施就难以置办齐全,从而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虽然近些年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增长,农村经济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投入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有些不重视体育的贫困地区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2、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大组成部分,必须要受到重视。然而由目前的调查看出江西省许多的农村学校中有多数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很不规范,更有些学校设置的课时不够,有些偏远山区的小学校就并没有开设体育课。

2.3、体育师资不足

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而言,急需的是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师资队伍。目前虽然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代课或是兼职的体育教师,这是由于学校所需师资量太大,政府不能满足众多农村学校的需要,加之学校编制不规则等问题,造成特别是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造成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任职很久的体育教师流失,是因为有社会的偏见的存在,不公正的待遇。

2.4、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忽视,造成了现阶段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现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基础文化教育为主,体育教育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而存在的,可有可无。如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不受重视。有些农村地区学校的领导,甚至存在这样的思想:认为农村学生步行上学便是一种锻炼,再加之农活及家务也可以看做锻炼身体,所以体育就不需要了。

3、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大农村体育师资的投入

现阶段农村人才流失造成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才有可能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首先,为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引入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迫在眉睫。其次,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一方面改善在职教师的生活水平,稳定他们的教育情绪,另一方面,利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教学。最后,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多对他们的培训强度,形成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此外,还要认真落实有相关法律和政策,稳定教师队伍,科学统筹优化教育布局,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3.2、加强体育经费投入和设备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学校体育经费的数额,此外,社会各界也要多关注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资助来提高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在设备支出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场地充足的优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寻找适宜的体育教学场地和的必备设备条件,从而节省一部分设备支出。

4、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要认清本地区的文化发展现状,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地方文化发展状况来发展体育教育。农村学校可适当开展与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有关的体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农村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喜爱体育课,这有利于体育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体育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这需要体育教师拥有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

5、结束语

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水平远低于城市,因此也导致了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教育部门的领导,以及学校领导在思想上的不够重视同样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想办法,出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这样才能让农村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也开始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体育事业,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很多问题却接踵而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城乡体育教育差距逐渐被拉大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如何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体育事业质量,确保我国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能够取得更好,更稳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8).

[2]钱光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体育教学,2008,(3).

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建议的论文 篇2

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国内小学体育现状和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几个方面问题,首先是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的教学体系并不够完善;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师的队伍缺陷比较大,并且队伍不够稳定。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意见,比如:需要对小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工作进行加强。对于学校的整体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调理,让小学体育建设快速发展起来,让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根据素质教育的手段,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体育教育高速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接触到体育课,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将所有学习的负担压力全部释放出来。虽然体育课有很多对学生有帮助的优点和好处,但是还是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对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小学体育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一、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

最近这几年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更深层的改革领域当中,很多小学体育教育和传统的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此时此刻,我们也看到了小学体育教育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下文是笔者对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地位不高

提高少年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做的义务,这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不单单从体育教学中发展,也可以全面发展。由于传统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也没有被很多学校所重视。很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也无法与其他数学语文科目相比,教师们的意识不够,让大部分小学生从最开始也不重视体育教育,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体系当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地位。

(二)师生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自身健康,可是很多体育教学工作人员都没有适应素质教育环境,因此,在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依然存在着传统教育所留下来的缺点,比如,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比较严肃,经常对学生进行训斥,学生内心慢慢会产生一种惧怕,惧怕自己所做的事情总是出错,这让整个体育课堂都变得非常紧张,也会让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很沉重,从而导致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效果都很难实现,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负面的影响。

(三)体育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并且学校也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也有所欠缺,一些体育设备也不够完善,学校还一直使用几年前的体育设备,体育教师的薪资福利也远远不如其他学科的教师,这导致其他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也越来越失望,甚至所做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忽略不计,这一切都会导致教师的人员流动变大,很多体育教师会因此离职或者转职,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都会出现。

二、有关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小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部门的领导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们正确教学,大力支持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长进行加强,并且规划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针,把学校的体育教育规划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范围内,并且需要设定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明确指定一个有秩序的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做好体育教育的管理工作内容,让学生和教师一定要按照所制定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做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当中,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明白如何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自主锻炼,假如教师经常用严厉的形象在学生面前出现,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算有一些比较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严厉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渐下降,这样优秀的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老师所埋没。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保证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

学校应该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让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薪资待遇持平,并且引进一些体育专业人才,弥补体育教师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为。学校应该为体育事业长远打算,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将这项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进行做事,以保证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

浅析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 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38-001

体育产业是新兴且极具发展前途的产业,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高校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将积极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只有深入了解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创新发展,从而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什么是高校体育产业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而高校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三个方面。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来说,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练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但是,既然是新兴产业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有待规范

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通常情况下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都安排给体育部门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产业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

2.高校体育产业人才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学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体育经济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还有待提高。

3.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不够开放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迅速地发展着。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發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其发展市场不够开放,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与发展。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1.规范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运作,需要有良好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要逐步创新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便使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委员会,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责、权、利,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而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对于市场化的运营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

2.提升高校体育产业人才专业水平

目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待提高,其中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需要有高水平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必须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市场。

3.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的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的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

论我国学校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 篇4

1 学校体育训练现状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训练看似正常发展的表面背后, 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目前, 存在着许多学校依靠体育训练来提升学校的体育水平的现象。这些学校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特长的体育生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 通过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的成绩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场所。但有些学校的体育训练的目标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不清, 更热衷于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成绩, 却忽视了学校体育训练真正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学校追求升学率, 学校体育训练无法保障

大多数的学校和家长都有着重视智育而忽视体育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对体育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认识。因此, 对学校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他们往往会认为如果学生过多地参加体育训练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进而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校的名誉受损。而学校体育训练本身就属于课外的体育训练, 在经费上不给予足够的投入。另一方面, 学校体育训练的承担者一般都是专职的体育教师, 他们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 在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下, 会降低他们从事体育训练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学校对体育训练的投入经费不够, 学校一般不会聘请专业的教练来进行指导。因而许多学校的这种课外任务, 又落在了体育教师的身上。而体育教师通常没有专业的教练员资格证书, 再加上他们参加进修、培训机会也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师要少, 因此他们很难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体育教师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老教师越来越少, 青年体育教师缺少老教师的“传帮带”, 这又进一步加大了他们获得专业成长的障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校体育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高低。

1.4 体育训练设备不完善

参加学校体育训练的是一些具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 他们将代表学校去参加校外各类体育比赛。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为学校争光, 体育训练的水平必须跟上。因此, 良好的体育训练设备就必不可少。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设备都相对比较简陋, 有的学校的跑到还是煤渣的, 健身器材使用年限超长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没有达到开展学校体育训练的标准, 有待进一步完善。

1.5 学校体育竞赛问题

体育比赛其目的是促进学校之间的彼此交流, 考察学校体育训练的水平, 进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检验的活动。但许多学校为了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比赛中弄虚作假, 极大地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 也打击了一些学校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比赛组织部分, 为了其他一些因素, 甚至左右比赛的结果,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挫伤了一些学校参加比赛的热情。

2 学校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我国学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要想使得我国学校体育训练事业良性的发展, 必须进行适当的、合理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 学校领导和家长的重视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训练的重视是关键。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的价值、要熟悉体育的教育规律, 能协助体育教师开展好体育训练, 并给予体育训练一定的经费解决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领导还应适时的亲临体育训练的现场给体育教师和学生鼓励, 体察他们的训练之苦。对于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体育教师都给予一定的奖励, 激发他们的从事体育事业的热情, 从而为全校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使他们了解体育训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此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对学生额外的负担, 在文化课上, 给予特殊照顾, 加强对他们的文化辅导工作。

2.2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在没有条件聘用专业的教练的学校中, 应加强对现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让他们去获得教练上岗资格证书。还应组织体育教师经常参加各种交流学习活动, 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校应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 使学校充分了解目前学校的体育发展水平, 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体育教师还应从自身做起, 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 虽然学校体育训练活动是业余的, 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临近比赛的时候, 会大量增加工作量和压力。为此, 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 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的人, 才能真正做好体育训练工作。

2.3 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的传统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使得学生担心由于参加体育训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 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参加体育训练, 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还能增强体质, 促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当文化课和训练发生冲突时, 应以文化课为重, 从而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生在参加比赛时, 要使他们认识到重在参与, 名次并不重要, 只要在比赛中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经过顽强拼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训练的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南非运动员杜托伊特是一个没有左小腿的女孩, 她参加了奥运会中的马拉松游泳项目, 虽然缺少了一只腿, 但还是坚持的完成了比赛, 对她来说身残志不残。

2.4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对学校体育训练极其重要。因为学生的体质相对于成人来说还不成熟, 如果训练不当, 可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 首先应该对学生的体能加以训练, 体能的训练应逐步加强, 并辅之以适当的营养补充, 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体能去参加训练。其次, 基本技术的加强。体育的高难度技术动作都是以基本技术的掌握为前提的, 只有打好了基础, 才能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因此, 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应狠抓基本功。第三, 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 体育比赛都讲究技战术的安排。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 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技战术思想的理解, 特别是集体比赛项目, 技战术尤其重要。在技战术思想的指导下, 集体才能统一思想, 力往一处使, 形成一个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团体。第四, 因才施训。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认真分析, 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为了更好地记录每个学生训练的进展情况, 体育教师还应建立档案袋, 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身心变化。第五,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现代体育竞技比赛, 不仅是身体、技术的比拼, 更是心理素质的竞赛。有些比赛项目, 如长跑、足球、篮球等比赛, 由于会消耗大量的体能,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意志力会经受极大的考验。因此, 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加强这方面的心理素质训练, 使学生具备坚韧、作风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2.5 建立完善的竞赛公平监督机制

还体育比赛一片纯净的天空, 对于那些弄虚作假的学校要给予眼里的批判和处罚。上级主管部门在组织比赛的时候, 要严格加以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比赛中的欺诈行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 在学校这座象牙塔内还存在着严重的有违体育道德的事件, 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不利的。我国的足球就是在这种不公平、欺诈、贿赂、赌球的不良环境中发展, 才使国足的水平越来越差。因此, 要树立公平意识,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比赛中真正的领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周坤, 潘明.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5

【摘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为重点,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加强锻炼以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与梦想,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繁荣学校体育学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服务,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新局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阳光体育农村学校对策建议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办发53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对“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措施、方法、手段、效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研究。目前,农村小学因为条件不具备,专职体育教师比较缺乏,即使在素质教育呼声中,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存一些教师和部分家长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怎样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的设施和师资配备与城市学校比有较大差距。农村小学体育现状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三是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主管部门、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

二、农村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生活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从小缺乏锻炼,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

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意愿;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

2、学校方面的原因: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4、家长方面的原因: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在小学阶段只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

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全面提高师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竞赛、主题班会、班级小报评比、校园黑板报评比等等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合理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长增长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

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三)就地取材,配置体育器材。

据相关调查显示: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不完善不规范;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运动氛围等。学校体育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设备基本上是空白,教学中往往是一个篮球自由活动一堂课。教学内容单一,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很少体验到快乐。因此,农村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开展好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教师要在体育设备的配置上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就地取材。巧用现有资源制作简易教具,如:学生可以自制纸飞机当飞标用,松果可以在游戏进行中作为道具摆放和传递,也可以用绳拴住做跳跳,竹子可以制作标枪和体操棒。只要教师有心,很多教学的简易器材就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

(四)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体育项目具有灵活性、实践性、趣味性,而竞争又是体育的活力元素。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大课间活动30分钟、课后活动时间,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很少开展,这种状况主要受条件限制,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因地制宜创设活动内容和体育器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多方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要求,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农村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体验到运动健身的不同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与生活相互联系,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和友谊,磨练他们的意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同样能够正常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2、引进新项目,创新竞赛方法。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活力就能调动兴趣,因而引进新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可以使阳光体育活动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多姿多彩。教学中可以用各种电教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师生的视

野。更新内容和采用形式多样竞赛方法是极其重要,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了解体育项目的竞赛知识,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师生共同合作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体育健身内容很多,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编排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如最近阶段盛行的广场舞等。通过新颖独特的健身项目和竞赛项目,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的意识,通过活动与竞赛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有效地提高学生锻炼的效果。所以,新项目的开发引进和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是阳光体育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因素。

(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

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以确保该项工作全面落实。并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整个监测工作安全顺利。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物质;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90-04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 es and Middle Schools SportsTeaching Environment in ChinaLU Jing-r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 ity, Hangzhou310036, Zhejiang 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 al statis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sports teaching environment an d its essential factors, and makes 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its effect a 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port s teaching.

Key words: sports teaching; environment; material; social psychology

体育教学论学者,则从一定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如石振国、田雨普的《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学环境的系统观》,从而使我国的体育教学环境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存在诸多不足,如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 其构成要素存在较大分歧;研究主要停留在对物质环境的改善上,忽视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 ;侧重于高校层面研究,缺乏基层学校层面的研究。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的深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 想、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等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按经济带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选取浙江、山 东、北京、河南、山西、内 蒙、陕西、青海、贵州、四川共10个省市的部分高校和中学为研究范围,对各所学校的体育 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省市按经济和地域特征选取6至8所高校和10所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通过期刊检索和网络搜寻阅读上百篇与环境、教育 教学环境等有关文章,大量阅读了教学论、教学环境、环境教育、环境心理等方面的书籍, 把握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2.2 问卷调查法每所学校发放体育教师问卷3份,学生问卷10 份。共发放体育教师问卷525份(回收490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3% )。共发放学生问卷1 750份(回收1 730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7% )。问卷调查时间: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问卷在发放之前请有 关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并运用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3 访谈法与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进行细致交流,并对部分 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材料。

1.2.4 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学者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的理 解不尽相同。要理解体育教学环境的本质,首先必须把它 与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教学环境等概念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同时,由于教学母系统由若干 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有它的子系统,使得体育教学环境系统会随着整个教学系统构成的变 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必须具备整体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才能认识和把握体育教学环境的 内涵和外延。由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环境是指体育教学活动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 社会和心理等基本要素的综合。它可分为广义体育教学环境和狭义体育教学环境。前者指一 切制约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社会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后者则仅限于与体育教学活动直接关 联的具体的物质、社会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在此主要是指狭义的体育教学环境。它包括物质 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方面。其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包括人工)环境、场馆设备环境 、时空环境和信息环境四个部分;社会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 制度环境、文化心理环境和舆论环境六个部分。

2.2 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

2.2.1 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现状分析

2.2.1.1 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和经费环境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共28 741个, 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5498个。而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共有500370个,按2.7亿少年儿童计算 ,平均约540个中小学生占用一个体育场地,其中标准场地共312304个。在标准场地中,数 量较多的体育场地与锻炼价值较大但数量少的体育场地的配布情况如下(表1)。可以看出 ,标准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篮球场、小运动场、排球场,而造价高但作用较大的馆类较少, 如综合场馆、游泳馆等。本次调查也基本反映这一状况。

体育经费是一种可物化的环境因素,属物质环境。调查表明,学校体育教学经费主要依 靠学校的行政事业经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校体育经费获取渠道单一,现有体育 场地又基本没有形成有偿服务机制,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2.2.1.2 体育教学的时空环境1) 课表设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体育课设置在上午3、4节和下午1、2节,事实上, 体育课的时间设置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健康要求,也应考虑与文化课教学之间的关系 ,因为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个课程教学的一个部分。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有 很大的发言权。本人曾作过调查,如果一天共7节课(上午4节,下午3节),有59.4%的 班主任认为下午第3节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最为合理,26.8%认为上午第4节,25.4%认为下午 第2节。有关实验也表明,人类一天中运动能力最佳的时间是下午,而大脑最敏捷、学习能力 最强的时间是上午。综合考虑,体育课安排在下午第2、3节较为合理。

2) 班级规模及男女生比例。这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在中学。调查结果显示,班级规模在31~50人的初中和高中分别占80.7%和71.4%,尤其是高中,50人以上的比较超过25%。总体看来 ,班级规模偏大。男、女生分班还是合班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初中基本 上是男、女合班上课,而91.2%的高中则采用男女分班上课。男、女分班上课主要是从动作 技能角度来考虑的,但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需要。有76.5%的高中男生 和68.2%的高中女生喜欢或比例喜欢男、女合班上课。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改变现有的 一堂课内由一位教师固定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另外,80%以上的上、下课队形采用传统的四列横队,只有少数体育课采用其他方式。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人数、教学内容等灵活调整队形以改变和提高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人 际距离及信息传递效率。

2.2.1.3 体育教学的信息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动 画等形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满足学生对体育 教学的要求。

学校已不是一个游离于社会的封闭环境,学生已具备较强的与社会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在各种良莠混杂的社会信息中,体育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供学生丰富的积极健康 的信息,杜绝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如通过宣传窗、专家讲座和体育、健康知识竞赛等来培 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和提供 有效信息方面的能力还相当落后,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2.2.2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现状分析2.2.2.1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各指标因素分析 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因子分析,KMO等于0.886,大于0.5,表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Ba rtlett法球形检验,P<0.01,根据教师问卷所设计的34个问题,用方差最大变异法进行 正交 旋转,按特征值大于1.0的主因子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共8项,其累计贡献率为58.665%,分别 命名为人际关系(6项)、教学制度(4项)、教师素质(5项)、集体合作(4项)、学习风 气(3项)、学习观念(6项)、学习氛围(3项)和学习兴趣(3项),其贡献率见表2。

2.2.2.2 不同学生群体间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要素现状对比分析 经统计检验,在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8个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中,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 整体现状要优于中学,其中在教学制度(T=2.846,P<0.05)、教师素质(T=2.881,P<0. 05)、学习观念(T=2.134,P<0.05)和人际关系(T=2.878,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明 高校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行为控制力上均比中学生要成熟,在对课堂规范的自觉性、学习的 主动积极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表现得更为出色。

另外,城市高中与农村高中分别在集体合作(T=4.026,P<0.001)和教师素质(T=3.087,P<0. 001)两项指标间存有显著差异,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城市高中由于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求高,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增强团队凝聚力。而城市初中与农村初中之间则在教学 制度(T=2.423,P<0.05)、学习风气(T=3.126,P<0.001)气、学习氛围(T=2.581,P<0.05)三 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城市初中在生源、师资素质、学生的教学规范及学习自律等方面 处于优势。

2.2.2.3 体育教学人际环境现状分析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体育教师与校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关 系、体育部(组)内部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体育教学人际环境。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与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最重 要的三种人际关系。

校领导是一个中学最权威、最核心的成员。调查表明,94.6%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的重视程 度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在辅导员(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眼里,平均只有18 .4%的人认为校长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表3)。辅导员(班主任)是促使优良体育班风 形成的关键群体。因为,辅导员(班主任)在营造一个优良的班级教学心理环境和形成较强 的班组集体内聚力方面到起无人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优良班级里,体育教师往往容易使学 生 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过程中与自己产生心理“共鸣”和情感“共振”,易形成一个 和谐的、默契式的教学情境。分别有76.8%和80.4%的高校和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平时很重视或 较为重视处理好这种人际关系。也有82.5%和89.1%的高校和中学的辅导员(班主任)希望班 级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体育活动。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随 着教育的改革,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一传统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一种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 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这种陈腐的人际关系, 在当代教育中已经遭到了抵抗。”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师生 关系的总体评价较好,但仍有25.8%体育教师和30.6%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高校学生对 师生关系的认同程度高于中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初中学生要高于高中学生,主要 原因是初中生的主体意识还较弱,对教师还处于信服状态,而高校教师和城市中学教师则在 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更适合于学生发展。

2.2.2.4 体育教学组织环境现状分析由于体育教学是在学校各级部门的管理和协助指导下,通过体育教研部(组)的具体 计划、协调和安排,并主要落实在体育课程和班级体育锻炼上,因此,体育教学组织环境的 建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班级体育锻炼和体育教研部(组)的建设上。调查发现,校领导 对体育教学总体上是重视的,但高校较中学、初中较高中、城市中学较农村中学更重视体育 教学质量。在特殊天气,中学体育课的落实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如35.6%农村中学在遇到雨 天时体育课曾被改为自习或上文化课,这在学生、学校领导、家长心目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 响。严格地讲,班级体育锻炼既包含课表上所排定的,也包括班级锻炼计划上所制定的,它 们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调查表明,各班自行制定的班级体育锻炼很少,然而,80.6%学生认 为,通过班级体育锻炼能有效形成优良的班集体和体育班风,这应引起注意。

体育教研部(组)建设既是教学组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人际环境的重要方面, 调查显示,部(组)内同事之间融洽程度总体上是高校优于中学、初中优于高中。

2.2.2.5 体育教学情感环境现状分析

情感环境是指课堂内外的合作、竞争、期望和奖惩因素的运用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氛围。这种 心理氛围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三种。它主要取决于多数学生对教学目标是否认同 、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信服以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是否友好。《学记》云:“亲 其师,而信其道”。体育教师除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与学生建立优良的体育 情感基础上,通过协助政教处、年级组和班主任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召开有关课堂、班级体 育锻炼和生殖心理、体育与健康等问题的主题讲座,积极疏通各种情感通道,才能有效发挥 体育教学情感环境的功能。然而,调查显示,这类主题活动几乎没有。

2.2.2.6 中学体育教学制度环境现状分析 制度环境指课堂内外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以及各成员对这些规章和条例等的认识态 度和执行情况所形成的制度氛围。它对学生的行为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约束、督促和保 障作用。

整个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以《体育法》、两个《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法律依 据。地方学校体育法规是维护各地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经济较发 达地区在制度建设上较为完善,如杭州市有关部门就体育课堂人身伤害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责 任事故处理办法。调查表明,相当部分体育教师对国家相关教育和体育法规比较了解,但维 护意识淡溥。学校有关体育的制度和管理条例是属于微观层面上的制度环境,主要涉及体育 教师的待遇问题、工作量计算问题、在职培训问题、课堂教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经 费投入和设施配备问题等等。调查表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周工作量在12至16节之间,最多 超过20节,这不包括课余运动训练课。事实上,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和90%以上的中学教师带 训练队是不计工作量的。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机制远未成熟,虽然有学历要求,也有继续 教育等多种形式,但这些基本上需要教师在上班以外的余暇时间去完成的,也基本上没有规 范的经费报销条文,结果是教师一年到头闷在学校且身心疲乏。总的来说,由于长期受不正 确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部(组)在学校中又是一个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制度环境是一个急 需建设的薄弱环节。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的各个方面之间以及每个方面内在各因素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 ,但是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人际环境是基础、制度环境是保证、组织环境是关 键、情感环境则是重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环境整体并综合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3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

2.3.1 优化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的对策

2.3.1.1 运用环境心理学,绿化校园和运动区 校园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园林景观, 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如运动角、体育标语、体育雕塑、运动服装可形成 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无论是体育新闻广播,还是虫鸣鸟语、竹韵松涛都能使人引起无 限的暇想;大量的无毒、无刺激气味,有香化、净化功能,富有季节变化的绿色植物造景能 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具有不同质感的草坪、碎石、土路、蹬道可唤起师生的情感反映。在教 学区周围,为满足学生课间休息的需要,应配置供活动的空地和运动设施。在运动区,运动 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防运动场噪声影响同学学习。运动场四 周应裁种高大乔木,下层配置耐阴花灌木,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这样,林木的绿荫 能有效遮挡夏天的直射光线。在运动场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可阻挡寒风袭击。

2.3.1.2 积极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体育场馆的设施除考虑学校整体布局外,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规格、质地都应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健康卫生、安全、审美等要求。对于经济落后或经费不足的地区和学 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做到“一器多用”,尽量满足学 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不同地域也应按其特色,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制作个性化教 学器材。教学场地器材的设计应科学合理,提高其利用率,保证课堂的练习程度和生理负荷 。

2.3.1.3 实现良好的信息传导 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讲座、锻炼处方、心理指导等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树 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信息交流特点,利用课堂上 不同队形的长处,灵活加以运用,以发挥信息创导的高效性。

2.3.1.4 争取课表设置的最大效益回报由于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但体育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有一个争时间、争 体力的问题。因此,在具体安排体育课表时,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利于动作技能的学 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由于体育课的时间和组织安排不当直接影响文 化课程学习的程度,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得益彰。否则可能会由于一味单 纯强调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和 各学科特色、性质和地位,争取课表设置上最大的效益回报。

2.3.2 优化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的对策

2.3.2.1 处理好与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 学环境的基础 校领导既是学校中最核心、最权威的成员,体育教师在对校领导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有一定 反差的情况下,应积极调整好心态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体育教师应自强,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2) 应具全局观念。不应一味单纯地向校领导要求什么,而应 先考虑为学校做了什么;3) 具有“以柔克刚”的意识和策略。应考虑到体育组在学校中 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又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夹杂着伦理的 人伦关系,因此,在把握大的原则下应讲究策略,注意避免毫无意义的正面冲突和无谓的牺 牲。

尽管体育教师与文化课程教师尤其与辅导员(班主任)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教育学生, 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四化”建设培训合格的人才,因此,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体育教 师应注意几个方面问题:1) 运用体育这一手段,多为班级组织一些活动,促进优良班风 的形成;2) 注意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辩证关系和平衡关系;3) 加强与部 分体育意识薄弱的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2.3.2.2 加强体育教研部(组)自身建设,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和班级体育锻炼制度 ,促进优良体育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体育教研部(组)的建设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关键环节,它对学校体育制度的贯彻、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班级体育锻炼的落实都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一个 团结、和谐、向上的体育部(组),往往会使学校体育工作富有活力和成效。在努力提高实 践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克服理论课教学这一薄弱环节,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加强班级体 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学校优良体育教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2.3.2.3 积极地用爱去感化学生,创造条件为营造一个优良体育教学情感环境创造条件爱是师生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的基础。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 展示出一种健康、机智、幽默、善解人意的形象,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 感。可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大胆求异,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外,可组织一些活动,如 游戏、小型比赛、专题讲座、家长会,努力为营造一个体育教学必需的情感氛围创造条件。2.3.2.4 提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执行监督机制 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法律法规素质,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制体”的观念,充分 运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方法,在师生和家长中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设立专门的行政组 织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应加 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教学的设施条件,为贯彻执行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提供根 本物质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1) 从现代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仅仅从体育教学内部来研究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很不 够了。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材、传播媒介等要素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 在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如生均经费偏少、场馆设 施不足、班级规模偏大以及教学信息渠道不畅。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教学经费和信息等方 面比中等学校更具优势。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绿化校园和运动区,形成特色的校园园林 景观。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应运用各种办法克服体育教学器材不足的局面,提倡“一器多 用”和自制个性化教学器材,努力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注意教学信息平台的搭建, 疏通体育教学信息的渠道,营造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正确 处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和平衡关系,争取体育课表设置的最大合理性和学 校综合课表设置的最大效益回报。

3) 人际关系、教学制度、教师素质、集体合作、学习风气、学习观念、学习氛围和学习兴 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社会心理环境的因素。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的整体现状 要优于中学,两者在教学制度、教师素质、学习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 实践中,体育教师应着重处理好与校领导、班主任之间关系,并用自己的情感、组织领导方 式、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去塑造亲密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中学体育教研组建设,落实体育课 堂教学和班级体育锻炼制度,促进优良体育教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应注意善于用爱去感 化学生,营造优良体育教学情感环境。加强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校领导和 师生的法律素质水平,形成有效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49-651.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武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石振国,田雨普.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学环境的系统观[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7(2):85-87.

[6] 田慧生.略论教学环境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5(6 ):14-19.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7

在各地纷纷开始重视体育、发展体育,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遵义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是否也赶上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地区并肩前进了呢?或者说是虽有前进,但和其他地区差异是否显著?还存在着些哪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希望得出一个真实而可靠的结果,以便为上级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遵义所管辖的12个县市区的154所农村中小学,采用每个县市随机抽样原则(每个县市最少抽取中小学10所),考察遵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期刊网和学校体育方面的著作了解相关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所需,制定并发放问卷179份,收回128份,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86.72%。

统计分析法:对各种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3.1.1 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县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体育干部,其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管理的运作方式基本上都是下达一些指导性文件,工作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没有实效,没有对农村学校体育起到指导作用,管理和监督不得力。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环,从整体上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在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检查频度的调查中发现,每月检查一次的学校最多,其次就是半年一次和从不检查。

3.1.2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体育课是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学校体育工作的进行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完成的,体育课目标的完成应是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开课情况详见表:

3.1.3 实施体育教学教材情况

以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总纲或各省市教育厅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规范教育的为“实施教学教材”[1]。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校能完全执行教材,部分执行教材占66%。小学基本上没有完全执行教材的,部分执行的占91.7%。

在自编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中,仅有极少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使用自编教材,大多数学校无所谓教材,只根据升学考试内容进行自行教学。

3.1.4 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在研究中,我们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查:竞技体育部分和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结果发现,对于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在遵义市农村地区,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开展,或者说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与场地器材有很大关联,但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查情况来看,作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却很少走进课堂。这也说明遵义市农村地区的学校在思想上没有什么突破,未能立足现实,另辟蹊径。

3.2 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其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个人体育锻炼、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和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2]

3.2.1 两操情况。

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3.2.2 课余训练和竞赛开展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在考查学校课余训练的情况时发现:学校有代表队的学校占仅27.03%,而有72.97%的学校没有代表队。

3.3 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情况与分析

3.3.1 体育经费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3]在调查中发现,69.6%的学校没有给体育老师发放服装费,8.7%的学校没虽然发了体育老师的服装费,但没按标准发,只有21.7%的学校能按标准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费。

近三年来平均体育经费投入的调查中,中学有20%的学校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小学有40%的学校没有投入。投入经费在1000—3000元的,中学占27.3%,小学只有8.3%。投入经费在3000元以上的,中学占18%,小学没有。

3.3.2 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遵义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上都不能达标。

在体育器材来源的调查中,仅有17.4%的学校有自制的体育器材,65.2%的学校主要靠上级配置和学校自己购买,这说明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3.4 遵义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分析

《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农村初中为180:1,农村小学为230:1。[4]在所调查对象中发现,遵义市农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是中学缺体育教师情况较严重,而小学完全能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部规定,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师的合格学历要求为:小学教师需要中专及中专以上水平;初中教师需要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调查发现,现有教师队伍中,小学体育老师80%为中专和专科以下学历,中学体育教师过半以上都为本科学历。但是由于现在多实行评聘分离,如果缺乏编制,教师即使教龄达到出于不能申报职称等多种因素,导致现在遵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偏低现象。

从调查对象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轻的颇多,这关系到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问题,不利于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通过“遵义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遵义地区农村学校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督查力度不够;(2)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3)体育师资队伍不合格;(4)学校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5)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够高;(6)管理运作方式存在问题,体育教师上课“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不管有无教案,也不管是否按新课标规定在上课,都无人问津,鲜有学校领导会管到体育课上来。

4.2 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关心和重视。争取政府部门每年的定额拨款,争取希望工程和体育福利彩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吸引企业、个人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赞助,避免因经济原因对学校体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2)披露现状,让教育行政领导看到农村学校体育的形势严峻,引起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加大领导工作的深入。

(3)培养一支数量够用、质量合格、男女教师比例协调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4)公平、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1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国家教委、国家体委, 1990-03-27.

[4]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2001.

[5]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N].人民日报, 2002-08-20.

[6]曲宗湖, 刘绍曾, 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22, (1) :1-8.

[7]周君华, 原丽英, 解毅飞等.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 (2) :4-9.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篇8

1、娱乐与享受

余暇时, 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自由、轻松地从事体育活动, 从而忘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 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感、自由感和快乐感, 又由于体育休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那样激烈对抗, 在体力和精神上不负担任何胜负成败的责任与压力, 使人处于一种快乐、享受的状态中。

2、减压与宣泄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 生活节奏加快, 使人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和压力状态之中。如果余下时间力, 参加积极性繁荣休闲于东, 可使机体中原有的疲劳、神经紧张、情绪复杂等兴奋点转移到积极而活跃的运动中, 来改善大脑和整个身体条件反射系统的机能, 对促进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 还具有增长知识、磨练意志、调解情绪等实效。

3、强身健体

经常参加体育休闲活动, 对人体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结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队身体条件反射系统的机能, 队促进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4、增进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感情交流

休闲体育是消除孤独寂寞, 拓宽社会交往, 增进相互情感的润滑剂。人们在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时, 可与外界许多不同的人聚焦在一起, 有利于拓宽社会交往, 丰富精神生活。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 联络外界, 沟通人际关系, 增强情感交流, 使其成为社会交往上的有效媒介和途径, 成为推动精神文明的动力。

5、文明、科学、健康的下休闲体

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一种健康、高级、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在闲暇的生活方式上, 人们历来对此存在两种态度, 即“积极”与“消极”态度。人们如果不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来填充闲暇时间, 就有可能出现“闲而生危”情形, 所以在这是休闲体育就发挥了他的作用, 他是社会成员排遣精神压力、散发心中郁闷和青少年发泄多于经理的一个安全释放口, 他可以冲击并抛弃落后、愚昧、腐朽的不良生活习惯, 抵制精神污染, 导正社会风气, 促进安定团结。

二、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

1、人们对休闲体育的日益了解

闲暇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 也疏远了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追求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协调发展是休闲体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价值的认识与了解日益加深, 乐意花钱买休闲、买娱乐、买健康和通过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来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新的社会时尚追求。

2、体育场馆设备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足

随着我国组建进入小康社会, 在以国家、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同时鼓励、接受社会各界力量的多元投资情况下, 我国体育肠管、设备状况有明显改善, 在小区、公园、学校、广场、新建街道、修复体育场馆时新增添了许多新器材和设备, 这在客观上为广大群众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但是, 我们也应同时看到, 在体育自己的投入和运动场馆器械的建设方面, 距离广大群众休闲锻炼实际需要以及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差距, 在社会上有的经营性娱乐健身场所的收费标准还比较高, 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

3、休闲体育盈利性服务组织机构大幅度增加

休闲体育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类, 是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才能为大众的休闲体育参与提供坚实的基础。休闲体育的反战离不开两个方面, 即: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和闲暇实践的长短。21世纪, 人们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体育已在情理之中, 休闲体育盈利性服务组织机构将大幅度增加, 休闲体育服务也许会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1世纪初, 我国休闲体育营利性服务主要包括体育旅游, 休闲体育产品以及娱乐活动等。

4、不同层次人群选择活动项目不同

不同层次面上的人群, 在整个生活方面便显出各自不同的追求与需求, 包括在参加休闲体育时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内容、场所也存在差异。如老年人愿意选择那些有氧代谢和有利于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 如散步、门球、太极拳等, 青年人则愿意选择那些较有活力和动感的项目, 如街舞、跆拳道等。社会富裕层大多数选择高档次、高消费的运动项目的场所活动, 如高尔夫球、赛马等, 而收入较低的就更注重实惠, 选择花费较少, 易行的项目及场所如登山、跑步等。

5、休闲体育经营人才缺乏

体育是一项生产性事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些体育服务将会进入市场流通领域而才、转为商品, 其运行和经营都依商品流通规律来进行,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我国在休闲体育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因此,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紧这类人才的培养, 还可以招聘和吸引那些懂得经济、热爱体育事业的各种人才, 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就为开拓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发展我国休闲体育的建议

1、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休闲体育引进学校, 通过学校教育, 培养对休闲体育的意识。

2、完善休闲体育市场, 足部建立休闲体育的消费体系和服务体系, 进一步抓好体育资金投入和场馆设备建设。

3、加强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 但要尽量避免休闲体育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

浅议我国体育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篇9

关键词:体育经济,现状,发展

一、前言

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一方面面临着社会投资, 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 给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研究体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 对于推动中国体育运动的普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 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 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 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 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1. 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种大环境下, 从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 体育经济潜力不断提高。

2. 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 竞赛表演市场, 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 体育无形资产市场, 体育旅游市场, 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3. 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

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 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行政事务和正常工作前提下, 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的行政性资产等非经营性使用体育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 并获得一定利益和收益。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近几年来, 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经营; (2) 体育组织比赛的标志、专利以及使用权的开发; (3) 体育赛事转播权的电视权的转让; (4) 体育组织运动员名誉和肖像权的投资经营的广告活动等等。

4. 社会投资不断增加

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 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迅速拓展。许多健身娱乐性很受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 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和过程, 可以清醒地看到, 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主体产业的定位问题

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 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 中国体育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是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 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除足球外, 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制还未真正实施, 尽管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体育资源的交换和交易活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没有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 如运动员的转会也不是十分规范, 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缺少活力, 市场的竞争性不强, 规模不大。

2. 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管理权限的不明确, 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楚, 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 有的体育项目管理还存在交叉管理。

3. 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问题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 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 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 目前来讲, 没有政策遵循。

4. 体育市场主体成熟度问题

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 市场主体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如 (公司化、) 经营方式跨 (国经营、连锁经营、委托代理经营少等) 方面发展都很不成熟, 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尤 (其是服务营销) 、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有大的差距。从需求方看, 市场主体在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 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

5. 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问题

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四、我国体育经济开发对策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 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 体育作为个经济部门, 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个完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 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针对目前的状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我国的体育经济。

1. 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 制定与之相吻合的体育经济政策, 加快体育经济的人才的培养, 积极抓各地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抓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 在体育彩票的公益金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体育的发展基金, 对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行政策倾斜与扶植, 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 集中建设, 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2. 深化体育职业化改革

众所周知, 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竞赛表演, 这是职业体育产品的卖点, 也是消费者观赏比赛的利益所在。如何让这种表演成为经济动力, 关键就在于职业俱乐部, 在西方发达国家、球员、俱乐部和联盟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 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制约, 这一点正是一项产业成熟的标志。就我国而言, 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自身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经营管理水平, 是培育和和发展我国竞赛表演体育市场的核心。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

3. 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

姚明, 刘翔的出现, 其蕴涵的价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全国人民的奥运狂潮掀起……我们不得不承认, 当体育与民族情结、国家兴衰联系到了一起的时候, 它所迸发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 完全可以影响国人的体育消费习惯,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育消费市场。然而, 体育市场作为一个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目标的市场, 它富有弹性, 不能以“民族”一词蔽之, 体育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 是需要经营者去了解和把握的, 同时也是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去开发和挖掘的, 只有这样, 这个市场才能不断壮大, 不断向前。

4. 培养“两栖型”管理人才

当前, 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 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 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5. 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 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 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 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 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 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 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 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 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 同时, 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 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加大体育营销力度, 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 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1]白涛: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夏晓陵: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4

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10

1 国家对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2013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首次实现这一承诺。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连连,唯独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未能达到目标(见表1),跟世界平均水平4.9%,发达国家5.1%的比例相差甚远,政府对国民教育十分不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变成空头口号了。

2 在校学生体质现状

根据教育部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超重及肥胖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其中城市男孩肥胖由1985年的0.19%上升到2010年的13.33%,乡村男孩则从0.88%升至5.07%,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自1985-2005年间,青少年肺活量下降幅度呈现逐年加大趋势,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场地、时间与强度严重不足,其中有社会和家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自身参与锻炼的意识。卢元镇教授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已经从面黄肌瘦的“东亚病夫”,变成了白白胖胖的“东亚病夫”。

3 学校体育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使学校和学生家长长期处于升学观念的指挥下,社会、学校和学生只对升学率有关的科目感兴趣,从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对语数外成绩格外重视,学校体育远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制度剥夺了学生参与和享受体育运动的权利,为了数字的达标率,国家对学生达标标准不断在降低。体育课教学内容都是运动负荷小难度低的运动项目,或者变成现在的点名课,有的学校把高中年级体育课进行削减甚至不开设;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比例与学校运动场地严重不足,城市不少中小学是弹丸之地,拥有的运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足,而农村学校面积大但设施缺乏或落后;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不能与所谓的主干科“语数外”一视同仁,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 学校阳光体育发展的策略

4.1 政府加大对体育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教育的平衡发展

解决当前中国学校体育落后状况首先要加大对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力度,特别是学校体育专项经费要予以保障,教育部门要一视同仁、平衡发展,确保学校运动场所、器材比例的达标,要加大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科研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使学生有良好的运动环境和高素质的引路人。

4.2 制定完善的法规制度,确立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就得提高学校体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学校的“体”与“德、智”处于相同重要的教学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把学校的运动场所、器材达标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以及学生的运动成绩等也纳入这个范畴,这将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与重视,对提高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3 营造丰富、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体育理论的建设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有氛围的活动,学校体育活动不能以简单的竞技比赛形式进行,要注重营造文化氛围的环境,以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为载体,要结合与健康有关联的运动生理、保健、营养等理论知识,以多学科、多领域的文化形态,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享受文化大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知识的视野和途径,从小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运动的健康环境中成长。

4.4 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考核评价体系,为阳光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帮助

阳光体育是在“健康第一”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体育健康评价体系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个体为主要测评参照,要因人而异采用分层、分段或掌握程度等进行因材施教与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运动的习惯,每个人要有预期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兴趣享受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体育课并全身心投入到快乐体育中来。

综上所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使中小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拓宽知识视野,并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摘要:在金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而学生体质健康却持续二十多年下滑,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为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状况,文章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上一篇:卫生洗手下一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