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突围

2024-05-06

实践突围(精选十篇)

实践突围 篇1

一、混合所有制的提出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明确地提出了“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 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组织越来越多, 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混合所有”字样, 但仅仅认为是一种新的“财产所有结构”, 而没有确认其为一种所有制形式。直到党的十五大文件中出现了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是公有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里由“混合所有”上升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即正式确认了这种经济的公有制性质。由于混合所有必然要求以股份制形式来组合, 而股份制是一种“共有制”的“按份共有”的所有制形式, 显然具有“社会所有”的“公有”性了。因此十五大文件又明确地指出, 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工具性和中性功能。党的十六大更明确我国经济改革目标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完善”的一项具体要求, 就是“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专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 文件中强调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和“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的功能, 从而需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使之“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混合所有制“胜之有道”

在这前后二十年时间中 (1994-2014) , 我国所有制形式改革的政策变迁速度之快、强度之大, 前所未有。混合所有制之所以在所有制改革的选择中, 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这是由它自身特有的“优势”所决定的。

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理解认为, 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 也可以是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融合, 或者是私营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融合;狭义的理解则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本文主要从狭义上来理解, 混合所有制经济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所有制经济形式而形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的经济成分, 事实上它是一种“制度创新”。

首先,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具有“杂交优势”的经济成分。市场经济是高度竞争性的经济, 不仅在市场主体间、品牌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而且在制度安排间也存在着竞争。混合所有制之所以会发生和发展, 表明它在制度安排的竞争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势所在就是它具有“公”和“私”两种经济成分的“杂交优势”。同时由于公有经济倾向于政府调控力, 而私有经济则更倾向于市场吸引力。这样便把公私两方面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了, 从而比单一经济成分的所有制形式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必然要采用以价值形态表现的股份制形式的企业制度。在股份制的企业组织结构中, 不同出资主体所占股份的比例多少关系到其权利义务比例的大小。尤其当出资主体是公私两种异质性经济成分时, 各方对相互出资的份额的审核一定是清楚和明确的, 从而其“产权清晰”也是必然的。也由于公私股份出资的比例并无定式, 只要某种股份达到了“黄金点”的份额即可实现控股, 所以它既可以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也可以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因此这种资本组织形式就充分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文明的成果, 西方资本主义可以利用它, 我国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它。由于股份制企业必须使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而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 尤其当异质性经济成分并存于一体, 必然要求强化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其高效运转。所以, 混合所有制具备现代企业制度应有的一切特点。

再次,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是由“官”、“民”两种异质的股权所构成, 成为不同性质资本和生产要素股份化的产权的“聚合场”, 因而资本聚合的方式具有“模块结构”的特点。在股权结构中通常而言公有股一般较集中, 而私有股则较分散, 从而可以形成为一种大小股权搭配的“模块结构”, 这样就有利于资本的流动, 便于整合、重组, 从而具有“可进可退”、“可伸可缩”的特点。这样既便于大资本实现迅速的资本扩张, 也便于中小收入者的货币收入迅速转化为资本从而增加其收入。因此容易实现现代产权制度所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杂交优势”, 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首先, 有利于解决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的诸种难题, 如果把单一所有的国企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大量吸收民间私有的数万亿储蓄资金, 使之转化为直接的投资, 从而为解决国企资本结构不合理状况提供了机会, 同时也便于其他非公有资本的参与, 为国有资本发挥主导作用和强化其控制力创造条件, 进而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二是不少国企虽已股份化, 然而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本质状况未变, 从而法人治理结构难以有效运作。只有当私股大量参与后, 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际有效运作, 达到“管理科学”的要求;三是把国企改制为“混合所有”从而使企业成为“模块结构”, 便于国有资本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 确保资产“流转顺畅”, 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其次,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调整社会资产占有的结构从而调整社会的分配结构。当前我国国有资产占全国资产总量的75%以上, 而民间资产不到1/4。其结果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 政府所得的增幅必然数倍于城乡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这必然大大限制内需的扩大, 还易于导致国家和社会分配差距的扩大。如果让部分公有资本退出经营性领域而置换为民间投资, 这不仅将使广大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的机会, 从而实现“扩大社会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而且能使我国广大居民与国家共担市场风险, 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达到“还富于民”、“藏富于民”, 使“国富”与“民富”相结合, 实现社会共富共享的结果。

再次, 只有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让营利性领域的国有资本转换为民间资本, 从而使营利性领域的国有资本转化为公益性的“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资, 才能使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去解决社会公众迫切盼望解决的诸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以及环境恶化等现实民生问题, 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生态和谐的构建。

实践突围 篇2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中小学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国家政策的激励意图非常明显。但实践效果不仅与政策初衷形成了巨大反差,而且还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这个问题众所周知,但苦于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这场“清白病”长期处于蔓延状态。以往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问题描述和原因探讨的层次,从操作角度提出有价值改进建议的并不多,这也是导致绩效工资制度在实践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从完善绩效工资配套制度与分配方案的角度入手,尝试解决当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争使这一制度既能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也能适应学校生态,真正促进学校发展。

绩效工资实施中的实践反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3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文件强调,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施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学校制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可见,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政策制订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来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广大一线教师和校长对绩效工资的意见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拉大了校内教师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任课教师之间,更多的是表现在教师与领导之间。绩效工资制度除了拉大了教师收入差距之外,还因为鼓励竞争,使教师们更看重可考核的绩效指标,变得斤斤计较,对团结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调查中,有些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是把工资中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一部分拿出来,而不是国家单独拿钱作绩效工资,这种做法不合理。校长们普遍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教职工干工作都盯着钱,干群关系也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学校在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导致矛盾重重,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有的学校甚至因此而一蹶不振。绩效工资实践受阻的原因分析 学校绩效工资方案不合理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绩效工资分配要考虑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的是要考虑干部与普通教职工之间的平衡,其次要考虑教职工内部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行政教辅人员之间的平衡,最后还需要考虑校内岗位与校外同类岗位之间的平衡。如果绩效工资分配在以上群体或岗位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就会引发系统性矛盾。校内不同类型岗位之间的公平问题,被称为内部公平性问题;相同岗位之间的校际公平性问题,被称为外部公平性问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订既要考虑内部公平性,也要考虑外部公平性。当然,公平性与竞争性是有矛盾的,吸引人才往往需要具有相对较高的竞争性工资水平。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本意在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促进教育发展,这就要求绩效工资流向合理。一要确保绩效工资流向一线教师,二要确保绩效工资流向重点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判断绩效工资方案是否合理,必须看绩效工资是否向一线教师、重点岗位和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倾斜。当然,在当前中小学实际办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绩效工资流向的学科和年级等因素。除了工资流向合理外,绩效工资方案应发挥积极作用,要把差距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

实施绩效工资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人为的问题,如有些岗位工作量不饱和,但所得绩效工资和其他岗位差别不大,没有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事实上,绩效工资分配的内部不平衡可能只是表象。因为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等相对应。所以,脱离具体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等因素孤立地看工资本身没有意义。教职工之所以会产生内部不公平感,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所得与所在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表现不匹配。学校是个完整的系统,工资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而且是一个相对滞后的系统,是对贡献进行认可的系统。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牵涉前期的岗位管理、编制分配、机构设置和发展战略等配套制度与安排。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从实际操作角度看应先确定学校发展战略,然后根据发展战略确定组织机构及其部门职能;再按照编制和部门职能确定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最后根据考核记录将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表现的情况与工资相匹配。一般而言,学校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置和部门职能相对稳定,所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所需要的配套工作主要是核定各部门编制分配、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是否清楚、合理。但在实践中,“定编”“定岗”和“定责”的间隙、弹性以及空白地带非常大。学校编制分配不平衡,岗位职责不清晰,工作量标准不合理,考核奖励制度不完善,推行绩效工资一定会非常困难。即使勉强推行了,在运行中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与重构

工资流向合理: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

1科学设置机构,合理分配编制,确保工资重点流向一线教师

导致工资流向出现偏差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编制分配失衡。编制与人员分配失衡会直接导致工资流向出现偏差,报酬体系与工作体系脱节。一线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工作主要依靠他们来完成。如果绩效工资没有主要流向一线教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风气就会受到影响。

编制分配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行政后勤与教师之间编制分配的平衡。如前文所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特别容易出现行政后勤部门挤占教师编制的情况。学校一旦出现编制失衡的情况,教师不一定清楚其中的缘由,但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不满。有些可能会出工不出力,还有的会假服从、真抵抗。长此以往,学校在运行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衰落。

学校编制分配会受到机构设置的影响。中小学校的传统设置是“三处一室”,即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校长办公室。但随着办学环境的变化,很多学校已经打破原有设置,增设了一些处室;还有的学校在原有处室内部分化出二级机构。有些学校多址办学,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多达六七个。组织机构越多,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自然就会增加。学校普遍存在把临时性工作固化为特定岗位的倾向,而且行政后勤部门之间会相互攀比。久而久之,这些部门就会人浮于事。这种情况出现后,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挤到负荷相对较轻的行政后勤部门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编制分配失衡的学校,在精简组织机构和确定部门职能之后,可以根据编制总数和各部门职能定位,重新确定各部门的岗位数量。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在岗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重点考虑工作重要性和任务发生频次,据此确定现有岗位哪些需要裁撤、合并和增设。然后,将工作任务分析考量和本部门拟定设置岗位向学校领导层汇报,由学校领导根据编制约束和各部门职能定位等情况,最终确定各部门的编制和岗位数量。

2合理制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确保“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按岗取酬”

绩效工资分配需要体现“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的原则。习惯做法一般是学校工作安排要求教职工满工作量,“多劳多得”主要按照出勤情况扣发相应的工资和对加值班给予相应的补助。事实上,相对于工作量而言,工作质量才是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更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衡量教职工工作业绩是否优秀,就需要有学期或者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性奖励。但按照文件要求,奖励性绩效在绩效工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30%。体现岗位职责的基础性绩效才是绩效工资中的大头,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所以,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才是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最重要的内容。

班主任、骨干教师和领导干部在学校承担的责任比较大,贡献也比较大,理应得到相对较高的待遇。干部属于职务,干部津贴的性质是职务津贴。班主任是一类特殊的工作,班主任津贴的性质属于工作津贴。骨干教师是荣誉称号,骨干教师津贴的性质属于荣誉津贴。这三类不同性质的津贴相互之间应平衡比照。区县骨干教师津贴的标准可以比照主任级别的干部津贴,班主任津贴的标准可以参照省市级骨干或者副校级津贴。这些不同性质的津贴,在发放时可以相互比照,但在扣除时不能相互比照。班主任津贴的性质属于工作津贴,可以根据考勤进行扣除。但干部津贴和骨干津贴是职务津贴和荣誉津贴,一般不应随考勤扣除。

班主任津贴既可以不分等统一发放,也可以根据班额大小和工作考核进行发放。同理,骨干教师津贴的发放,也可以考虑是否发挥了相应的示范带动作用。所以,津贴还可以再分成固定部分和奖励部分。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考虑人数多少、操作成本和实际效果等因素。班主任数量相对较多,进行分等发放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干部和骨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分档对应发放津贴。

工资方案的确定,除了要向重点岗位倾斜之外,还应考虑学科和年级差异。在中小学实际工作中,承担中高考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的教师,毕业年级和非毕业年级在工作量安排上本身就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往往并不能全面反映和体现不同学科和年级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贡献。所以,在绩效工资分配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学科和年级差异的因素。有些学校会专门为考试科目的教师设置教案费,确定毕业年级教师绩效标准时设置一定的浮动比例。

工资水平合情:既要适当拉开差距,也要从总体上保持平衡稳定

1适当拉开差距,确保内部平衡

在处理干部和普通教职工的工资差距时,如果干部已经享受了干部津贴,在分配绩效工资基数时,原则上应按照教职工的平均水平考虑。当然,如果干部在提拔之前,已经有骨干教师称号,所得绩效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应保证担任干部后收入水平不下降。如果干部在任用之前,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和称号,在担任干部后其绩效工资基数应参照教职工平均水平。总体而言,校长和书记的绩效工资最高以不超过教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为宜,副校长、主任和副主任的绩效工资占比应逐次降低。

在处理后勤和教辅人员与教师之间绩效档次差距时,也应该有相应的标准。一般而言,后勤和教辅人员可以按照普通教师70%~90% 的标准来设定绩效标准;工人可以按照普通教师60%~80%的标准来设定绩效标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差距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考试科目和毕业年级教师的浮动比例以控制在20%的范围之内较为适宜。不同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管理方式不同,对差距的容忍能力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2优化岗位分类,保持区域平衡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优秀教师和生源之间的竞争,而教师尤为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吸引到高水平的教师,仅靠事业和感情是不够的,工资待遇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在工资总额预算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学校要全面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不太可能。但学校可以对校内不同类型的岗位进行细分,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资策略。如对关键岗位采用领先性策略,对其他岗位采用滞后性或追随性策略。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对不同类型的岗位进行细分并采用不同的工资策略,这是吸引人才的不二之选。对于关键岗位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水平,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其他学校也会效仿。区域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拉大校内不同类型岗位间工资水平的差距,相同岗位的校际差异则会随着竞争越来越小。所以,总体而言,同一区域相同岗位最终还会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也就是说,伴随着校际竞争的进程,教师工资会逐步变得具有外部公平性。总之,不管是主动设计,还是被动适应,在适度拉开绩效工资差距时,也要在总体上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稳定。

工资发放合规:绩效工资要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相对应

1岗位职责、工作量标准及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量标准,是制订绩效工资考核与分配方案前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行政、后勤和教辅系列的工作人员而言,最重要的是明确岗位职责;对于学科教师来说,重中之重是明确周课时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量标准确定之后,教职工选岗和开展具体工作就有章可循,同时也为后期的考核评价奠定基础。岗位职责与工作量标准明确,教职工心中就有一本明白账,工作起来才会开心。

绩效是教职工岗位晋升和获得报酬的依据。因此,绩效考核对于学校和教职工本人都非常重要,必须抱着科学认真的态度去探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内部不同系列的工作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应分类进行考核。不同性质的学科要分别考虑:对于承担考试科目的教师,既要重视学习成绩,也要重视教学过程;对于承担非考试科目的教师,既要看学生表现,看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还要特别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行政职员、教辅和工勤人员虽然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但履行这些职责需要完成很多具体事务,而这些事务的完成情况不好直接量化。所以,对行政、后勤和教辅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以由考核委员会按照岗位说明书中的职责要求,根据述职情况和对服务对象满意度的调查来进行。满意度调查不仅要看教师,也要预留给主管领导一定的比例,使评价更全面。岗位职责与工作量标准的确定过程要公开、公平与公正,教职工绩效考核的过程同样要公开、公平与公正。2确保绩效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相对应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既要公开岗位职责、工作量标准,也要对每个人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工作量、出勤情况和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公示,更要对每个人每月所取得的绩效工资进行公示。只要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以及绩效工资处于公开透明状态,就能保证它们之间的合理对应。学校一旦出现岗位职责模糊不清或者工作量明显偏少的岗位,就会有人想方设法地去争取,争取的人多了,就说明该岗位职责和工作量需要明确或调整。

实践突围 篇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7-0065-01

相对身心发展都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都缺乏面对挫折而进行心理调适的能力,然而要在当今社会中更高质量地生存、生活,承受挫折、困难的心理调节能力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经典思想。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具体的学校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榜样示范法来打通学校与社会的链接,比如开展典型事例教育、身边榜样教育、历史人物教育等,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树立一种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具备一种坦然消解压力的能力。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师可以从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可以带来的积极后果等方面,给学生以启示、影响,并将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情绪升华、放松发泄等教给他们,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压力时,不要一蹶不振、畏缩不前,而是能够直面困难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当然,更深层次的挫折教育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依靠梦想、目标的动力激发来对待挫折,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明确的人生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从挫折中汲取有益的人生营养,并将它们作为鼓舞自己前进的精神动力,不断激发自己奋发向上,从而能够变挫折为动力,勇敢地接受挫折的考验,挫而不折。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特殊要求的影响,他们过早地背起超重的人生负荷,呈现出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沉重暮气、毫无生机甚至木讷寡欲。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夯实毕生的基础,而消除消极自卑的心理,建立起乐观的、自信的心态,从而高质量的生存,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学生学会生存的必要内容,这可以认为是生存教育中最高层面内容的教育呈现。具体而言,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关键事件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就感,帮助他们减弱乃至消除其心理的困扰,恢复充分的自信,保持开朗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习惯。

笔者在工作中,曾经接待了这样一位学生,他垂头丧气地走进办公室,满面愁容地说,自从进入高中以来,一直有一种挫败感、失落感,因为在多次考试中自己只能考十多名。他的讲述真是叫人哭笑不得,但反过来又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如果在班级中考试十几名的同学都有挫败感,那么,我们到底是在培养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我们在给学生创造怎样的生存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又会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对待这样的学生群,我们可以尝试让他们建立这样的观念,那就是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耗费自己一生的宝贵精力去为一些不一定全面的比较而诚惶诚恐。所有的阴影,都因比较而来。比较导致自卑,士气、勇气全都化为乌有了,怎么能够快乐生活呢?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充分认识自己的实力:也许你的组织能力不强,但你善于思考,记忆力强,是一块学习的好料子;也许你的头脑反应有些慢,但做事有条不紊、细致稳妥;也许你胆小害羞,不善交往,但你谦虚朴实、待人诚恳;也许你不漂亮,但你很善良……你自有你的优点和长处,你自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学生才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和充实,保证自己能够健康的生存。

实践突围 篇4

1985年,美国国防部使用的互联网正式转为民用,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各自独立的电脑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形成系统,节点之间能够通信。通过网络可以联结分散于各处的信息系统,使所有资源(包括人、计算机、信息)能够为需要它们的人所共享,人们得以克服时空的局限而协同工作。实际上,一个设计优良的网络能够把联机的累积力量植入每台单机。一台电脑联系的网络越大,它的用处越多,力量也越强大。上网工作时,工作者并不是在使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而是在使用一个能量可以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群。

实践证明,互联网已经改变世界的一切。工业革命用机器将人聚集在工厂,而互联网革命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将人聚集到一起。它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力与工业革命一样大,它以让人难以置信的步伐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然而工业革命发生了100多年,可互联网的出现才短短十几年时间。互联网的功绩主要有3点:一是扩展了人们大脑思维疆域;二是增强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三是提升了人们的创新能量和速度。

2 传统图书馆的危与机

按照美国怀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图书馆”是指“供阅读或研究用的藏书或收藏这些藏书的场所”。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千纪时,巴比伦城镇尼普尔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亚述巴尼拔收集有丰富的记事泥板,其中约有2万块泥板和残片保存至今。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2.1 危机的原因

20世纪,随着科学、工程、医学、商业和法律不同行业的信息资料大量出版,以期刊形式出版物为主要馆藏的专业图书馆迅速增多。

传统图书馆的选书方针是根据专业选藏图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当图书馆取得某种所需的图书后就要进行编目,最早的图书目录是手写的,费时费工且准确性差,效率低下。读者要在几百万张卡片目录中查找资料很困难,而馆际间又无法交互连接,所以跨馆使用信息步履维艰。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传统图书馆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一去不复返。井然有序的印本藏书楼和固有的稳定性特征被数字化革命冲击得支离破碎。通过全球网络生成和传播海量的数字信息,使传统图书馆收集、整理、使用知识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事实上,日益重要的非传统文献对图书馆传统的收藏观念乃至当前与未来的作用都构成了挑战。

2.2 数字化的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所需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数字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中各种媒体的特性,在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查询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检索方案。

数字图书馆就是社会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信息需求强化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本国全国研究理事会等权威机构组成了国会图书馆战略评估委员会,对该图书馆的主要部门和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评估,最终形成了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将馆际合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加以强调:作为单个图书馆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国会图书馆,已经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收藏全部的信息资源了,唯有靠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等手段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收藏。信息管理的互联战略对我国乃至对发达国家都势在必行。

2.3 机遇所在

事实上,互联后的各个专业图书馆延伸和扩展了各自的专业职能,但是这种馆际之间职能的延伸和扩展已经不是自然的延伸及简单的扩展,而是触及传统图书馆馆藏发展、用户服务、人力资源配备,以及管理、员工素质和观念等方面的调整和重组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实践表明,未来的网络信息根本无法完全替换、淘汰、取代传统图书馆的地位和优势。为此,英国图书馆专家S.苏顿提出了传统文献和数字馆藏并存构成复合图书馆的观点。美国温特洛普大学图书馆的马克·海林经过对互联网的研究和使用后提出:虽然网络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无法代替图书馆的全部服务。

因此,未来的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模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管理要求、运行规律与服务功能。而建立这样拥有集成各种载体、各类专业、各门学科的综合馆藏,势必依赖于所有传统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相关互联战略的真正实施。

3 基础平台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西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缘故,广西的信息管理、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区。广西要建成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大区和强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必须加速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创新,尽快建设广西区域性科技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和自治区工程技术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广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经过50年的积累和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一定规模,在广西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加上经费短缺造成的订数剧减和种类缺档,还有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的不断涌现,使整个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互相重复又互相短缺的矛盾局面。另外,文献(包括印刷版、电子版、网络数据库以及镜像站)保障功能不高,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社会的需要。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委托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含广西科技图书馆),按照该厅桂科计字[2005]37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开展了“广西科技文献信息数据资源与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研究”课题。

4 打破行业分割,实现三大图书馆共建共享新局面

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目标和“科教兴区”等基本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工程技术文献信息的需求和自治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通过引进、共享、集成等手段,有计划、有重点地搜集广西需求的国内外科技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检索文献、科技资料、科技报告,尤其是专业数据库等各类工程技术文献,形成印刷型与电子版、网络版文献相配套,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一次文献与二次文献配合,基本满足全广西需求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与信息资源共享共建体系,并且主动打破行业分割,与教育和文化部门组成联盟,共同构建适合广西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及经济发展实际的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该平台根据广西科研、高校、公共图书馆三大系统图书情报资源的原有基础、特色和分布不平衡的现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克服了过去由于文献信息部门分属多系统领导,受到旧体制的制约,缺乏在宏观统筹规划和在微观上具体协调的强有力机制等弊端,堵塞文献资源收藏中个体重复而总体贫乏的漏洞,真正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提升的目的。

5 应用实例

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自2006年12月开通运行以来,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同步扎实推进,平台资源和服务功能深受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好评,取得了平台建设和应用两促进和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5.1 主要技术手段

该平台采用Web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加工技术、数据推送技术,以及联机编目等先进技术,建立支持跨平台、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环境的综合性文献处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使该平台成为能快速、高效、便捷、及时为广西用户提供工程技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和服务枢纽。

5.2 主要使用功能

该平台于2006年底建成后,面向全广西服务的中文科技期刊保障率达95%,工程技术类外文核心一次科技期刊满足率达90%,中国专利文献满足率达100%,国外主要国家和组织的专利文献满足率达80%,国内外重要标准文献满足率达80%,其他重要工程技术文献满足率达80%。允许1 000个用户同时访问“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在线服务系统”。通过网络服务和其他方式服务人数不低于10万人次/年,极大地满足了全广西各行各业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中介机构、服务机构对科技文献信息的需求。

5.3 主要工作亮点

5.3.1 人气不断旺盛,颇受用户青睐

该平台自对外开放运行以来,累计访问量达到218.82万人次。

5.3.2 知名度颇高,流量名列前茅

在世界著名的Alexa (阿烈沙)网站流量统计中,该平台流量在全国同类排名第二;在全球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 (谷歌)中同类排名第三;在全球著名的搜索引擎Baidu (百度)中同类排名第三。

5.3.3 资源应用量大,服务卓有成效

下载文献资源395.1万篇,提供各类文献服务1.23万篇次,提供科技查新服务3 925项。

5.3.4 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影响俱增

累计为社会节约文献经费开支1 119.94万元;累计为社会节约重复文献资源投入1 680.00万元。

目前,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的物理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充实,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完成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示范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桂科能0718009—2 B)项目合同任务,以及《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站节点建设合作协议》约定的各项任务。

6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广西科技图书馆将加强技术创新,继续大力提升平台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强化和丰富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手段和内容,提高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效率。该平台未来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IS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广西的科技文献资源数字地图,直观反映区域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分布情况和文献资源的在线使用情况。二是运用视频网络技术,建立基于3G网络、Internet网络的平台双向视频交流系统,提高区域科技文献资源统筹协调和科技文献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信息服务相结合,建立网络智能监控系统,为信息的挖掘、知识服务提供系统支持。四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网上查阅导航系统、文献服务地图(包括在线量分布、在线咨询量分布、提供文献量分布)、服务功能与流程触摸系统、外文翻译系统,以及网上论坛系统、圈子系统、博客系统等互动交流系统,促使平台用户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互动,留住和发展平台用户。五是引进先进的TRIZ (翠智)理论和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为企业新专利、新产品、新工艺的设计和已有产品、工艺的改进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领先和企业智力资产保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六是自主研发平台运行和管理软件、系统服务软件,争取拥有软件开发的著作权,使平台实现独特的运行和规范的管理。

突围作文 篇5

我想,知识分子露脸太多,走明星路线,是他们“中枪”的“物质基础”;知识分子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是其“内在原因”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再度“突围”,重新回到学术的“围城”中去。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许多文人学者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清高自守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从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终于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围墙,突围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象牙之塔,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册。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露脸,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下作;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实践突围 篇6

过去千年的中国媒体环境的变化,带动了对广告效果衡量标准的提升,间接地提高了客户心目中对广告效果的要求和期望。从以前广告投放,只得到一个简单的,从电视台拿到的证明监播开始,到必须有第三方的监播证明;接着广告行业里又提供了电视的测量法,从基本的收视率,到精确到每秒钟的收视率等;其后又是媒体投放前后的预测,广告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对销售的影响与关系,都是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他们在过去对广告投资上价值观的变化。

变化二:广告行业发展改变广告主衡量效果的标准

根据以往的规律,我们不难预计媒体环境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也不难预计在激烈的竞争下,广告主的要求必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而广告主将要提出的最终方向会是更接近他们的销售表现,因为大部分广告主打广告的原因仍是为了销售。销售之后将会是什么?这很难预料,不过最起码销售的目的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这一点看,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的衡量只会是进一步量化,加强了和销售配合的优化,在不久的将来,这可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膨胀的关系,直至到销售的饱和。我无意指责广告主无止境的期望在压迫广告行业,而是在想,今天我们所投放的广告是否最优化,效果最佳,或是回报最高,在我们认为自己还没达标的时候,广告主还是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在媒体环境变化的同时,我们以前的思考也应与时俱进,尽管以前是做好了,也不等于能保证今天、明天所做的是对的或是最佳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衡量的机制在不断的变化,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提炼,才能提升广告投资的效果。

那么,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让广告公司协助广告主做到广告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如何再现广告公司的价值呢?

广告人在心态上必须要做好预备

变化总会给我们带来对未来的害怕,无止境的膨胀确实是可怕,但是既然这个推测是非常接近事实,我们就该作好预备,提高我们对未来变化应该有的认识。所谓应该存在的认识就是指从知识开始,到价值观和思想上都需要作好预备。知识是对未来的认知,包括了在多方面的环境改变和创新的可能性;价值观也将会是另外的一个改变,从前的媒体表现,如收视率、排期优化等的价值观,到与品牌的价值提升、销售的表现上;而思想就是开拓思维,不会再存在着界线,意味着按照逻辑思路上的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有机会满足广告主未来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与创造理念上走在广告主前面,才能保证公司向前发展的动力。

从媒体组合到传统与非传统的组合

一直以来,媒体专业公司就是集中在考虑媒体以内的运用的范畴,我们以往所提供的策略主要就是媒体的组合,这包括在媒体的选择、量化媒体的效果、预算的分配等,很少离开了这个范围。我相信这个传统的服务里,专业的媒体公司的差异就只控制在服务意识上,但是这已经很难达到广告主将来的指标了。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一个局限的层面上往上考虑,也就是说不单是大众媒体,所有的传统与非传统的、能影响我们的消费者也得考虑,这也包括是个体的媒体(更接近的说法应该是接触点),又或是跨媒体合作,利用不同媒体的特性、他们的资源和网络,提高了广告效果。加强在这方面的投资,将会帮助广告主实现未来的成功。

广告投资需要赌博

既是投资就需要承担风险,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调整一个成熟的组合(就是大众媒体)和其他组合的比重。以往没有太多的广告主愿意投资新型的方案,直至它们被验证是成功的营销方法后。但这往往已经太晚,又或是大家的速度太快,资源也在高速中被淹没了。

用赌博来形容可能不太好,我觉得勇于尝试,开拓蓝海才是我们应该要提高的意识,高风险将为广告主带来可观的回报,就如去年的热门话题——超级女声,我们是说蒙牛的眼光锐利,还是他们的勇于尝试呢?可见的是营销手法已经被抄得弥天都是了。既然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常规广告的效果正在不断的减退,我们又是只能从科学的方法中优化其效果。

一体化突围 篇7

然而,在诸多企业跟风效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因此,现实过程中真正将这种创新思想付诸实践的物流企业寥若晨星。有鉴于此,分享胜利者的成功经验、探讨正确的解决之道,便成为诸多渴望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作为的物流企业所极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供应链管理高手

主持人(恽绵北京德利得物流运营总监):我们知道越海的张总突破了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重围,中铁现代的朱总在管理企业的供应链上经验颇丰,而德邦物流的崔总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心得。因此,希望三位嘉宾能够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各自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经验?

张泉(深圳市越海全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拿我们与飞利浦的合作为例。实际上,我们最初给飞利浦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涉及一体化,仍然是传统的点到点的运输,以及之后的报关、仓储等等。

大家都清楚飞利浦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他在中国要销售许许多多的产品,而飞利浦往往要在一个物流环节上选择多个物流供应商,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他的绝大多数业务。事实上,为了拿到更多的业务份额,我们一开始就从最简单的基础物流服务做起,然后进一步向两端延伸。虽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无法介入到飞利浦的某些中间环节,但经过我们的思考,我们决定暂时不考虑这些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成了飞利浦的客户,我们帮他做分销。如此一来,因为我们买下了飞利浦的货物,所以中间的物流环节就自然而然地划归到了我们这里。在此之后,我们慢慢地对该思路做了某些改变,因此才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包括采购、物流、分销在内的一体化模式。

其实,在我看来,货物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供应链管理过程往往要浪费许多资源,而其中的一些环节也是不必要的。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极易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际上,我们今年提供给飞利浦的服务让他的物流成本下降了几十个百分点,而越海的利润却上涨了几十个百分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打个比方,一个产品从生产端到市场端共有五个环节,而五个环节是由不同的公司来管理,这样的话,你交给我、我交给他、他再交给其他人,整个过程的交接环节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如果整个过程由一家企业来独自完成,也就是说产品让这一家企业全程运送,甚至这家企业还获得了产品销售的权利,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就会节省大量的交接环节,因此,也就降低了许多成本。

朱旭(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铁现代是这样的,在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我们转变了企业的经营思路,改变了我们的传统业务模式,而一体化的服务就是这种转变过程的产物。

事实上,对中铁现代来说,一体化的服务包括狭义以及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一体化服务就是我们所有业务的基础,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原材料的运输、仓储,产成品的运输(包括多式联运)等等。通常,产成品会运到我们的分拨中心,然后再向我们的客户分拨下去,而这些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做。广义的一体化就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原材料的金融监管,再到产成品的运输(中间会涉及多式联运以及产品的分拨),最终到产品的销售,这一系列的环节我们也都在做。需要提及的是,在狭义和广义的一体化管理上,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重点突出了专业化的运作。

崔维星(广东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际上,对我们德邦来讲,我们的业务模式同越海有些不同。在我看来,越海做的是一种加法,而德邦做的却是一种减法。我们的中心思想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较像张总所说的那种下游业务),我们是向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的。举个例子,德邦在单纯的运输环节上考虑的是如何做到出奇制胜,如何在成本上比其他企业更具优势,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等等。事实上,像UPS、联邦快递、DHL这样的快递巨头就是按照这种理念去运营企业的。

一体化PK多元化

主持人:现阶段,一体化与多元化的话题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无论是一体化还是多元化,每个企业都不可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它。不能单纯地说我做的就是多元化,而他做的就是一体化。在我看来,越海围绕飞利浦的整个分销链,做到了从物流操作到分销,同时还包括物流金融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因此,他就是一体化,同时也是一体化链上的多元化。同样,中铁现代也是这样。不知张总与朱总是如何看待一体化与多元化的?

张泉:我认为一体化与多元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在,很多人会问我,说你既做物流,又做采购,还做进出口代理以及仓储、配送和分销,那么,你是不是转行了?其实,帮客户卖东西就是转行吗?在我看来,我们做的不是多元化,我们只不过实现了货物从头到尾的一体化。按照我的理解,多元化应该涉及多个行业。举个例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什么要将物流与采购合并在一起,难道他是两个协会吗?实际上,很多物流从业者错误地将物流与采购分开了。

现在,还有些观点认为物流就是搬一点东西、赚一点苦力钱。实际上从长远来看,物流企业是要做包括采购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的。因为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朱旭:在我看来,同一个产业链上的多元化就是企业一定要按照产业链来进行投产,而每一个环节必须依靠专业化的运作才能提高水平。事实上,中铁现代就是按照这种思路做的。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就是做钢铁行业的,是做钢铁行业的产业化服务,包括原材料、铁矿石、焦炭、生铁,这些我们都在做。而这些服务都是由我们的专业队伍来负责提供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产成品的运输(包括公铁联运、空铁联运以及海铁联运),也就是说将产成品运到各个地方的配送中心,然后从配送中心再配送到客户手中。而这些产品我们是可以帮他们来销售的。

为什么我们能做销售呢?这个问题和我们的股东有关。因为我们原来的一个大股东每年要销售七百多万吨的钢材,所以按照自己的生意自己做的原则,我们自然承担了销售的职责。基于上述所说,我认为中铁现代是做产业链上的多元化服务,但每一个多元化服务都是凭借我们专业化的运作来完成的。

利润从何而生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总都谈了各自对供应链管理的看法,那么接下来我想就企业利润的话题分别向三位老总提问。首先要问一下张总,您刚才提到了在越海与飞利浦的合作过程中,越海帮助飞利浦降低了几十个百分点的物流费用,而越海也因此多获得了几十个百分点的服务利润,那么我就想请问张总,飞利浦的物流成本是怎么降低的,而越海的利润又是怎么提高的呢?

张泉:飞利浦的物流成本之所以能够降低,完全是因为我们减少了货物交接的环节,因为越海做了所有的环节。

而越海之所以赚得更多并不是指越海的某一个环节的服务利润比之前多了,这里高出的部分要放在一个整体的范围内去考虑。打个比方,我们将一批货物从深圳运往北京,单从运输环节上我们不可能比之前赚得更多,但为什么到最后我们还是多赚了呢?如果说货物从深圳到北京需要经过5个环节,而这5个环节由5个不同的公司来管理,其中每个环节会产生1元钱的利润,倘若我先前只能做到1至2个环节,但现在我却把所有的5个环节都做了,因此,我现在只需要在每个环节赚得8角钱就可以了。如此一来,飞利浦节省了成本,我们的营业收入也增加了,从而我们的利润就得到了几十个百分点的增长。

主持人:实际上张总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越海靠得就是利润的积少成多。也就是说越海把所有的环节都做了,哪怕每个环节只赚1分钱,而所有的环节叠加在一起也会赚很多。那么接下来我想请教一下崔总,德邦物流目前的业务是否也涵盖了多个物流环节?

崔维星:我们没有这样做。对德邦来说,我们的模式就是简单复制。可能别人会说我们做的太简单,但是我们却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就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事实上,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简单复制来确保我们能在未来的5至10年内保持每年60%的增长速度。大家可以算一算,每年增长60%,那么5年之后会是多少,10年之后又会是多少呢!

可以这样说,德邦是不会做外包的,也不会搞加盟与连锁的。可能与张总所在的越海不同、德邦不会做一体化,我们就想做好运输,做得比谁都细、比谁都好。这就是德邦的目标。

主持人:听了崔总的一席话,我感觉德邦的目标就是要将运输进行到底,不做别的、只做运输。接下来,该轮到旁边的朱总了。想请问朱总,在中铁现代目前提供的服务中,您认为哪一环节是中铁现代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朱旭:实际上中铁现代的核心利润来源还是在物流这一块,我们的采购环节和分销环节只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一些需求,而刚好我们又能够提供采购与分销环节的服务。

我的地盘我做主

主持人:现在,有一些企业认为招投标的市场就是竞争性的市场,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已不再进行物流服务项目的招投标了。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朱总和崔总,中铁现代和德邦物流是如何看待物流服务项目的招投标的?

朱旭:可以这么说,中铁现代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寻求业务模式上的转型。事实上,我们在以前是投标的,而且投标的次数也比较多,但是后来我们感觉通过投标来获得合同是不稳定的。一方面,今年中标并不意味着明年也能中标;而另一方面,招投标项目的利润越来越低,一轮一轮的竞标往往使价格下降的非常明显。可能今年你竞标成功了,但是做了一年下来却发现这个项目是不赚钱的,有时甚至还要亏损,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招投标的这条路该怎样走。

其实,中铁现代一体化服务的提出也正是我们业务模式转型的结果,即从竞标型转成运营型。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竞标型业务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了,而运营型业务的比例却提高了。

中铁现代如何建立自己的运营型业务?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能够解决客户的核心需求的。

基于上述所讲,在中铁现代的一体化的服务中,我们提出了中铁现代要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我们看来,物流企业只有解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同客户议价。

崔维星:德邦在5、6年前曾经参与过物流项目的投标,但是我们失败了。在此之后,我们基本上就不参与投标了,甚至我们也不参加我们的大客户所组织的招标。我统计了一下我们的典型客户,他们大多是每票200公斤左右的客户。而针对这些客户,我们选择只做甲方、不做乙方。事实上,在德邦物流,客户是围绕我们转的,而并不是我们在围绕客户转。其实,也只有这样,德邦才能保证每年60%的增长速度。倘若德邦围绕客户转的话,那么只要客户增长我们才能增长,而一旦客户不增长那我们也就很危险了。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客户关门德邦也关门的事,我们是不会做的。流

运营突围 篇8

“初看春花红, 转眼已成冬”, 2010年即将匆匆逝去, 对于忙碌一年的运营商而言, 这一年或许尤其过得匆匆。

回首这一年, 运营商的日子并不轻松。在政策层面, 三网融合闸门洞开, 意味着广电可以进入通信领域, 提供基础通信服务, 而事实上, 某些地方的广电部门已经开始跻身宽带市场, 这令尚未完全适应全业务竞争的三大运营商倍感压力;从业务发展看, 固定通信颓势难挡, 3G新业务尚未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G为此仍是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资费的持续下降使得运营商的收入并不乐观, 所以综合数据显示, 运营商的收入增长仍然低于同期的GDP水平。

重重压力之下, 运营商开始着手寻求突破之道。

推动3G从市场导入期步入快速成长期是三大运营商的共同选择, 而终端又是决定3G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 2010年三大运营商加快了终端部署, 如中国联通绑定i Phone, 中国移动研发自有平台的手机, 中国电信着力解决低端3G终端短缺之困, 三家运营商各有侧重。

从2009年开始, 物联网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多位专家和机构曾预测, 物联网是个具有万亿级规模的市场, 而在2010年物联网还刚刚启动不久, 对于这一尚未充分开垦的“绿地”, 三大运营商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比如纷纷建立物联网基地, 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物联网应用。此外, 应用商店也被三大运营商所看好, 运营商的应用商店纷纷上线, 开发者数量不断增加, 应用下载量也持续上升, 为了鼓励开发者的广泛参与, 中国移动还推出了“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

运营商业务创新的效果已初步显现。经过1年左物联网

三网融合

终端API

右的拓展, 物联网发展小有成绩, 以车联网、智能家居、电梯卫士等为代表的应用已经走入了百姓家庭, 更多的业务也将得到商用, 应用商店的开发者数量、用户数及下载量也在稳步上涨。

不过, 热闹的背后我们仍需保持冷静:物联网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 商业模式不成熟, 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很多业务无法推广;应用下载虽多, 收费的能占几成?解决收费模式是应用商店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推动业务创新的同时, 运营商也在解决竞争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难题。比如, 在行业融合竞争的格局下, 运营商提出了建立开放平台的策略, 有的甚至研究通过开放API接口开放电信能力, 以鼓励更多业者的加入。运营商已经意识到, 一味地排斥竞争者并不是明智之举, 只有开放合作方能推动各方共同将市场蛋糕做大。此外, 面对无线宽带等数据业务量收增长不同步的问题, 运营商也开始调整资费策略, 并实施精细化的用户管理。

15

手机电视

应用商店

由于三大运营商各自的条件不同, 因此他们在2010年呈现出了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在电信和联通的穷追猛赶下, 中国移动倍感压力, 通过建立差异化优势以保持领先地位是其在2010年的重点所在;中国联通则重兵布局行业客户市场, 在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大力支持, 从而在2010年崭获丰厚;中国电信在终端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重金补贴终端环节, 迅速扭转了过去CDMA终端匮乏的状况。

农机股突围 篇9

受累于A股市场的整体疲软态势, 农机概念股在2012年上半年表现平淡。虽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利好和一拖股份强势回归A股等概念频现, 但农机股整体上涨仍难成气候。其真正意义上的逆势上涨始于第四季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农机股整体飙升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2013年一号文件出台, 更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扩大, 农机报废更新试点的启动, 更被市场视为农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自2012年11月以来, 农机股整体上涨。在政策红利的影响下, 农机股能否走出重围, 迎来黄金十年?

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新一届政府的新政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目前, 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 具体表现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等方面。因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农业现代化将是“四化”同步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预示着未来政策重点将长期聚焦于农业现代化进程, 从而给农业及配套产业带来政策红利。

预计, 我国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60%, 未来10年仍将有1.2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业内人士认为, 从中长期看, 我国农业现代化将与城镇化进程齐头并进,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将为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创造出有利条件, 同时, 城镇化进程还将通过拉动农产品需求与价格, 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延伸, 给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延绵不绝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曾公开预期, 未来10年将成为我国农机工业又一个黄金十年。据悉, 2002-2011年, 农业机械总产值由634亿元增长至2 898亿元, 年均增长18%, 2012年估计将达到3 100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由5.5亿千瓦增长至9.8亿千瓦, 年均增长5.9%, 2012年更是迈上10亿千瓦台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32.2%提升至54.8%, 年均提升2.3个百分点, 2012年预计将达到57%。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等方面的建设, 其中要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累计提升8%, 农机总动力增加8000万千瓦, 年均复合增长1.68%。

中金公司农机行业分析师吴慧敏认为,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 完成农业机械化通常要经历20~30年的时间, 我国正处于迈向农业机械化的中级阶段, 预计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将达到60%, 年均提升1.6个百分点,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政策是农机股投资的风向标。吴慧敏青睐新疆地区玉米收获机的龙头新研股份和核心产品拖拉机实现稳步增长的一拖股份。而在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农业部明确提出2013年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59%, 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

补贴, 农机企业的救赎?

2013年1月24日, 《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农业部确定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机具。据了解, 各地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品目的其他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东兴证券研究员史成波说, 农机行业已进入了补贴经济时代, 农机市场将迎来发展春天。据悉, 自我国2004年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中央政府农机补贴投入由0.7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15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105%。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预测, 2013年中央财政的农机补贴投入将达到250亿元, 同比增长16%。

尽管我国实现了从农业机械弱国到大国的跨越式发展, 但相比较发达国家, 我国农机企业市场集中度偏低, 产品结构不丰富、科技含量不高, 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乘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 农机企业能否实现救赎?

华泰证券农业机械分析师姚宏光认为, 随着近年来农机行业的迅速发展, 农机消费者拓展了对原有农机产品种类需求, 增大了精细化农机的需求比例, 从客观上对农机企业研发、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农机财政补贴在有效刺激销售的同时, 由于需要生产企业垫付补贴资金, 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对规模和资金实力的要求;随着行业迅速发展, 服务水平逐渐被提升到和产品性能并行的高度, 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农机整体需求的快速增长、不断加大的国家财政补贴以及农机服务覆盖领域继续扩大导致的产品结构升级,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集中度有望增强。

姚宏光说,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农机企业将上演马太效应。优质企业凭借综合研究实力在原有市场以外开发新型精细化农机产品, 在中国农机行业产品结构单一的大背景下, 填补了市场空白, 开辟出一条“供给创造需求”的独特发展之路。姚宏光看好公司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使公司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的新研股份、依靠充沛的资金和优秀的管理能力进行门店扩张和并购带来的外延式增长机会的吉峰农机, 以及拥有优质汽车、公路资产的悦达投资以及大中型拖拉机行业龙头的中国一拖。

一号文件, 农机起航

新年伊始话农桑。2013年1月30日, 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共中央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它们的发展, 国家将给予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所谓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是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专业大户一般是指, 承包的土地达到一定规模, 少说也得有几十亩地, 而且种地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家庭农场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的一种经营形式, 它要求家庭成员要作为主要劳动力, 租地的期限比较长, 农业机械装备还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农民合作社则是农民自愿联合组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它的主要特点是吸收农民入社, 进行规模经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永松说,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 小户、散户占的比重比较大, 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中国农业发展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型, 是必然趋势。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也强调, “大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 农业部门下一步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 大力扶持一些种粮大户。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的调研显示, 我国农机消费主体正在发生变化, 由个体向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转移, 同时, 购买农机的目的由自用转变为以经营为主, 优化了需求结构, 大型农机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员许民乐表示, 新型经营体制下农业社会化分工更为明确, 农机服务行业或将成为农机需求新兴的增长点。大型拖拉机及各类专业细分农机具等适应大规模、差异化服务的机械设备将由此受益。而且文件明确表明将继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 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许乐民认为农机补贴将有效释放购机需求, 结合2013年“全价购机, 直补到卡”的农机补贴政策, 农机企业现金流将有明显改善, 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农民受到现金压力限制, 短期内对农机销售会出现负面影响。随着政策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农机大户及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 政策有利的方面将逐步显现。许民乐重点关注国内拖拉机龙头一拖股份和专业细分农机具龙头新研股份。

粤运:转型季突围 篇10

困则思, 思则变。既然不能“狼”口夺食, 那就只能另谋出路:一场转型升级的热潮就此展开。他们开始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 以新思维积极触网, 努力抢占新一轮竞争先机, 一小批有眼光有先见的客运企业走出一条自我革命与改造之路, 其中, 广东粤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

通过“并购、整合、增长”的方法, 以集约化经营规范客运市场;打造“粤运快车”品牌, 为发展提速;成功创造“通驿模式”, 成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的“领头羊”;布局“小件快运”联网平台, 为企业注入内在新活力……正如粤运交通董事长禤宗民所言:“新常态下, 各客运企业之间不仅要抱团取暖, 还应积极寻求道路运输与其他业务协同并进, 挖掘公司整体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势互补, 做到发展与转型并重, 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跨越。”

上一篇:二次回路设计下一篇:实践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