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流程管理

2024-05-05

通用流程管理(精选七篇)

通用流程管理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信息化手段的广泛支持, 得益于此, 流程管理工作也相应得以深化。信息化是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自动化的重要途径, 借助信息化应用, 可以把经过梳理、优化后的流程固化下来, 提高流程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可分析性, 从而不断提高流程管理的有效性。本文所设计的通用流程管理系统以表单为载体, 以流程处理为核心, 兼顾灵活性和易用性, 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审批模式, 促进了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系统方案

2.1 需求分析

流程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业务表单的设计是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对业务活动进行梳理和优化后, 会总结出一定数量的表单, 每张表单都会设置特定格式的填写内容, 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表单会发生数量的调整和结构的修改。因此通用流程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方便灵活的流程表单开发方法, 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表单的深度定制。

流程定义是流程管理系统的另一个核心问题, 为了使整个平台能够灵活的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流程的设计应能通过系统配置来实现。流程定义时需要参考员工、职务及应用程序数据, 每一步的流转过程都要与表单中的具体填写项目对应起来, 包括这些项目的数据格式及权限控制, 保证每项内容与填写人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避免填写或修改未被授权的内容, 发生填写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业务表单的流转要遵循一定的路由规则, 在流程定义阶段需要为每一步的流转定义路由规则。

流程定义完成之后, 有访问权限的员工填写第一步流程, 转出后就启动了流转过程。流转处理中需要根据流程的定义生成工作列表。通过权限控制流程中的每个节点只能由特定的人在界面中操作自己被授权的内容, 确保工作流程的准确性。流程的处理过程如下:

(1) 对第一步流程具有权限的人员填写一个新的业务表单, 填写完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后转出, 表单进入流转过程。

(2) 该表单会自动出现在对下一步流程节点具有权限的人员的工作列表中, 系统会对相应人员进行待办提醒, 该人员同样操作自己负责的内容后转出, 表单继续流转, 直至最后一个流程节点, 该节点的人员对表单进行编号与归档, 并生成稿签单, 进而结束流程。

(3) 流程启动后, 在每一个流程节点都可以按要求进行回退和特送操作, 保证流程的灵活性。

2.2 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表单的通用流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表单定义模块、流程定义模块、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以及人员权限管理模块。

2.2.1 表单定义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表单项目数量及结构的调整, 为用户提供业务表单的深度定制, 表单定义模块设计了一个简单通用的流程表单开发方法, 用户不需要具备软件开发基础, 经过简单的培训, 并遵循一定的编程接口和命名约定, 就能轻松的将业务表单转换为用户控件。如果该业务流程要打印纸质单据存档, 则还要根据表单和用户控件定义稿签单。

2.2.2 流程定义

流程定义模块包括节点定义和路由定义。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是由一个个业务节点按照一定的路由规则进行流转而组成的。在节点定义中需要与表单定义中的表单项关联起来, 定义在当前节点中表单项的必填项只读项, 以及当前节点的类型, 是否需要填写审批意见及是否为会签节点等。路由定义则要定义节点的流转顺序并为每个节点指定可以操作的人员、部门或角色等。节点的流转规则可以是唯一路由、条件路由和公式路由等。

2.2.3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对数据字典及编号规则等基础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表单定义的复杂性并提高表单的自适应性, 表单中如下拉列表项等有可能或经常变化的项目都以系统配置的方式在基础数据里面进行管理, 避免了由于这些数据的更改而要重新编写代码的情况。

2.2.4 人员权限管理

人员权限管理模块定义系统中人员的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信息、人员职务信息以及系统角色信息。流程中为每个节点分配的操作人员可以是某个员工、整个部门的员工、部门中具备某职务的员工或者是具有某个系统角色的员工。一个员工只能隶属于一个组织机构, 但可以承担多项职务并具备多个系统角色, 其权限为这些职务和角色权限的并集。

3 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3.1 表单用户控件开发

在本流程管理系统中, 业务表单要转化为用户控件, 如何保证没有软件开发基础的使用人员成功的将业务表单转化为系统中的用户控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系统本着最大限度简化最终用户使用的原则, 将表单的公共部分及业务处理逻辑剥离出来, 用户只需在界面上拖拽Label、Text Box等控件, 调整控件的位置将表单在界面中画出来并按照约定为可编辑控件进行命名即可, 其它的工作都通过界面配置的方式来实现。例如, 表单中的选择项可以通过在界面中拖拽一个下拉列表 (Dropdown List) 控件来实现, 而下拉列表的值则通过在界面的数据字典中配置实现, 系统运行时会按照之前的命名约定, 读取数据字典的配置为表单中相应的下拉列表进行数据绑定并赋值。如果下拉列表的值发生了变化, 用户只需在界面中改变配置项, 而不用编写代码修改已经开发完成的用户控件, 这样既简化了用户控件的开发, 又能适应表单内容的调整。

3.2 流程定义工具开发

流程定义部分要兼顾流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以适应各种流转要求, 下面结合流程定义的窗体界面 (如图2所示) 来具体说明流程设计部分的处理思路。

首先要定义流程中的各个节点, 指定在当前节点中表单项目的必填项和只读项, 以及当前节点的类型, 是否需要填写审批意见、是否为会签节点、是否可以上传附件或生成稿签单等。然后需要为每个节点绑定操作人员, 可以按部门、角色或公式来绑定操作人员, 其中角色可以由管理员自由定义, 公式则是系统中内置的, 考虑到了系统使用中的大部分情况, 作为对其它两种方式的有效补充。最后要定义节点的流转规则和顺序, 即为每个节点定义分支, 一个节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分支, 按照条件路由规则, 根据请假天数的多少决定下一步流转到哪个节点。

由整个流程定义的过程可以看出, 系统流程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 用户可以随时根据业务流程的变化对系统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 而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 大大提高了流程系统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4 结束语

本文为企业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基于表单的通用流程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实施时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来实现。按照上述的设计思路, 作者用.Net平台开发了一个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基于本文的设计思想, 根据自身管理系统的具体现状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 实施自己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光伟等.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信息技术, 2012, 10:159-160+164.

[2]张洪山, 殷人昆, 张素琴等.基于Web的工作流引擎设计[J].计算机工程, 2004, (4) .

活动流程通用 篇2

1.策划书

2.通知(主题、内容、时间、地点)—— 盖章——送达各院团委(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2周后收报名表

3.赞助2周内搞定,主要出横幅(决赛前1一周挂)、奖状、奖品(金)、邀请函、话筒、海报。

4.复赛——邀请评委(社联、学联、同性质兄弟社团负责人)——时间、地点——按报名表顺序通知复赛(时间错开)——道具、音响准备——选10个节目

5.彩排(2次)——时间、地点——抽签——请主持人(严格按照正式比赛彩排)——收剧本——制作演员表——制作音乐、灯光的负责人表(各代表队)——道具统计

6.宣传(海报、横幅、互联网)

7.制作决赛背景、邀请函(Word)节目单、奖状、评分表、邀请评委、嘉宾,主持人串词校正(老师),场地申请。

8.决赛:

春晖堂音乐(刻碟)、灯光彩排,道具、摄影(广播电视协会)、礼仪、纸、水、笔等的准备。

9.收尾:

总结和图片:留作团内资料

新闻稿、广播稿

通用航空企盼放松式管理 篇3

民企资本热情巨大

11月3日在京举行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解读暨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吸引了民营投资者、通航企业、地方政府等上百人参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中心主任高远洋在会上表示:“行业过热仅仅是一个话题,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远未进入实质性的快车道。”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全球通用航空市场遭遇严重下滑。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通航类飞机交货量约为1800架,相比2007年4270架的年交货量大幅下降。反观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去年1154架的交货量,同比增长了14.3%,中国可谓一枝独秀。随着低空开放政策的指引,巨大的通航产业空间也吸引着一大批民营资本的关注,目前已有数十家通航类企业获批筹建。

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体系的不完善,使很多企业在进入该领域时,不得不选择做全产业链,这无异于抬高入行门槛,将很多民间资本拒之门外。而更多的企业在面对尚未成熟的通航产业时考虑更多的是航空器如何购买,飞行如何报批,空域如何划分,收益点在哪等实际问题。对此高远洋指出:“中国通航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建设自身体系的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这就需要政府做一个很好的产业引导。比如在通航比较成熟的区域建立完整体系,或者鼓励投资人在某一区域把产业培育得相对成熟。”

机场建设先行

今年7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通用航空包括私人飞行、公务飞行发出了有利信号。《意见》明确指出,下一步我国将扩大机场建设数量,合理布局,明确分类,尤其要加快支线机场以及通用机场的建设。

在航线网络方面,《意见》提出构建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国内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和通勤机场为补充的国内航空网络,重点构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网络,加强干线、支线衔接和支线间的连接,提高中小机场的通达性和利用率。

中国民航局标准司机场标准处处长高天也在11月3日的产业政策解读会上表示:“目前的政策管理环境对通航机场建设并不有利。主要问题是对通用机场的建设要求过高,许多条款对运输航空是十分必要的,而用在通用航空上就显得非常过时。行业的诉求是需要放松式管理,以安全为底线,在满足基本安全并留有最大灵活性的同时为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今年5月29日民航局《通用机场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正式发布也为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扶持”。《规范》根据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将通用机场分为了三类:一类为开展10座~2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月起降飞机最多达到3000架次以上,或被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的机场;二类为开展5座~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月起降飞机最多达到600架次~3000架次,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类飞行活动的机场;其他通用机场为三类。

由于通用航空的业务范围没有界定,而在《规范》中机场建设标准的界定也在尽量为通用航空活动提供了分类,通过客座分级和起降架次分级来界定其类别。在此《规范》中将4座级飞机降为三类机场,因为4座飞机是私人飞行的主力,为创造私人飞行使用环境,将其限定在三类。

从《规范》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量级分类,目前纳入一类的机场占10%左右,二类的25%,三类65%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机场为三类机场。从国际经验看,很多通用航空机场随着发展会成为运输类机场,因此建设运营通用机场也会成为运输行业的有力补充。

高天表示:“美国只严格控制限定3%的机场,这些机场是只为30座以上飞机提供公众服务,以及为9座以上飞机提供定期航班服务。美国的做法是把主要的行业管理资源投放在对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放开对公众利益影响不大的机场。这样的思路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地方热情高涨

民航干部管理学院通航系副主任李海鹏指出,我国的通用航空更多的是商业市场而没有消费市场。2011年美国通用航空飞行量私人飞行占飞行总量的36.59%,公务机飞行占10.85%,公司飞行占10.47%,135部飞行占11.57%。这四大块占约美国消费市场飞行的大概70%,而这70%即为美国的消费市场。相比较而言,我国通用航空的消费市场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

尽管如此,全国各地方政府也在创造有利环境,实施产业规划。例如内蒙古阿拉善盟要做有3个机场的通勤航空试点;郑州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航空经济试验区。目前几乎所有省市都制定了民航发展战略。统计显示,某些地方政府对通航的投入占基础设施投入的比例超过30%,在运营中也绝大多数是地方政府主导。

11月3日的推介会也传出消息,大连将在距市中心68公里,距大连机场50公里处的金州新区的黄海岸边,建设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园。北京市平谷区区长张吉福也告诉本刊,国家发改委为地方提供了通航政策的支持,将2400米跑道的立项权下放到地方。北京市发展航空产业规划于2011年获得通过。

通用流程管理 篇4

流程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企业所有的业务都遵循一定的流程。企业内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人员和不同的供应商都是靠流程来进行协同运作,流程在流转过程中会带着相应的信息进行流转,如果流转不畅一定会导致这个企业运作不畅,效率降低。企业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并从优化的业务流程中创造更多的效益。一般认为,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企业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被优化。

最古老的流程思想可以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首先倡导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种思想成为工业工程的主要思想。在工业工程领域,制造工作被分为转换、制造、装配和测试四种活动。流程设计是对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装和总装活动在整个车间内的组织和物流工程的设计。在这里,流程指的是生产流程,关注的焦点是流程中某一个职能的某一项活动,流程的分析和设计遵循价值管理的原则。

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工程。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又称价值分析、价值保证、价值研究等,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价值工程起源于二战期间。当时石棉板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GE的设计工程师麦尔斯(Miles)就考虑:“我得不到某种产品或材料,但可设法获得它的功能。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用现有的材料、设备和人力来实现这种功能。”

1947年,麦尔斯以“价值分析”为题在美国《机械师》杂志上发表了这套方法。之后价值分析技术很快被其它企业和政府部门采用,取得了很大成效。1954年,价值分析改称价值工程。1971年,美国把价值工程与系统分析、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数学、网络技术和行为科学并称为现代六大管理技术。

至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汉默尔(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辟(James Champy)在其经典著作《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对企业流程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与发展,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重新从根本上分析企业流程中每个活动的价值贡献,然后遵循价值分析的原则,重新架构企业内各个活动的过程。

2 GE企业流程管理的演进历程

GE的企业流程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西格玛管理阶段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阶段。

2.1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般认为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与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及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止。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从20世纪20至40年代。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GE的质量经理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1961年,他的著作《全面质量管理》出版。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

60年代以后,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结合国情加以改造。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被称为“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也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在70年代的飞速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在英国总结制定为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标准(BS5750),英国制定的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在加拿大总结制定为四级质量大纲标准(CSAZ299)。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在总结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1994年,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0年,新版ISO9000发布。2000版ISO9000在引入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简化了94版的标准,使之更适合各类产品和各种规模的组织,进一步提高了ISO9000标准的有效性。

2.2 六西格玛管理阶段

2.2.1 什么是六西格玛。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统计理论基础上的管理理论。希腊字母σ(音SIGMA,大写为Σ)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六西格玛(6σ)质量水平表示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百万次机会仅出现3.4个缺陷,即达到99.9997%的合格率。实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要求公司管理层全面介入,并由经过特殊培训的内部六西格玛质量计划的专职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以实现减少偏差,提高过程能力的短期目标和达到六西格玛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长期目标。

六西格玛(6σ或Six Sigma)最早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质量管理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摩托罗拉公司成型并付诸实践,三年后该公司的六西格玛质量战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产品的不合格率从百万分之6210件(大约四西格玛)减少到百万分之32件(5.5西格玛),在此过程中节约成本超过20亿美金。随后即有德仪公司和联信公司(后与霍尼维尔合并)在各自的制造流程全面推广六西格玛质量战略,均获得极大成功。

继摩托罗拉、德仪、联信/霍尼维尔等先驱之后,几乎所有的财富500强的制造型企业都陆续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一直在质量领域领先全球的日本企业也在九十年代后期纷纷加入实施六西格玛的行列,这其中包括索尼、东芝等。

六西格玛起源于摩托罗拉,但却在GE实施得最为成功。六西格玛不仅帮助GE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其CEO韦尔奇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职业经理人。在GE之后,几乎所有公司都将六西格玛战略应用于全部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流程。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企业,如花旗银行、西南航空公司、亚马逊公司等也成功地采用六西格玛战略来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客户忠诚度。所以六西格玛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面向制造性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服务性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目前,美国公司的平均水平已从十年前的三西格玛上下提高到了接近五西格玛的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格玛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指标之一。

2.2.2 六西格玛引入背景。

在1996年初举行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博卡(Boca)会议上,韦尔奇做出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的决定。一开始,GE有些业务部门并没有完全理解六西格玛的精髓,认为这只是适用于制造流程的质量改善。但随着六西格玛流程变革方法的逐渐推行,也逐步消除了这些业务部门领导人的误解。而六西格玛也逐渐从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变成了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造和优化技术。

GE在服务部门实施六西格玛时,采取了与在制造部门不同的过程。比如在信息服务部门,首先是公司的信息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大分部的CIO组成)根据信息部门的特点,找出所有服务流程和客户的要求,然后分析流程结果离客户要求的差距,从而找出改善的方向。另外,对于缺乏数据的流程或难以量化客户要求及其他重要的流程能力指标的时候,及时导入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的理念来优化流程。

2.2.3 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步骤。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以项目形式体现。项目完成需要五个步骤,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即DMAIC和DMADV方法。DMAIC是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的简称;而DMADV是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设计(Design)验证(Verify)的简称。他们的区别如下: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运动。GE把所有参与者分成四种类型:

冠军(Champion):他们负责审批项目。冠军的培训时间为一个星期。到1999年,GE每一位高级主管都是冠军,总共大约有800人。

黑带大师(Master Black Belt):他们负责检查并指导黑带工作。合格的黑带大师必须指导10个以上的人获得黑带资格。黑带大师的培训时间为二个星期。到1999年,GE有500名黑带大师。

黑带(Black Belt):他们负责项目实施,向冠军汇报结果。黑带的培训时间为一个月,并且要完成2个项目才能获得黑带资格。1999年,GE有5000名黑带。

绿带(Green Belt):指GE全体员工中参与六西格玛项目的人员。他们必须完成一个项目才能获得绿带资格。项目结束后,他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继续使用六西格玛方法。1999年,GE共有10万名绿带。

2.2.4 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效果。

1996年,GE刚开始实施六西格玛时,只有3-4个西格玛水平(3-4个西格玛水平将使一家公司损失10%-15%的销售收入,对于GE来说,就意味着80-12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全面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使得GE在2000年末因节省开支而获得了100-150亿美元的收入。

1996年,GE从与质量相关的节约中获得了2亿美元的收益。1997年,当六西格玛管理深入到GE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后,GE的营业利润率就突破了被认为是高不可及的15%。1998年,在扣除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而投入的10亿美元后,当年还节约8亿美元,而营业利润率提升至创记录的16.7%。2000年,GE的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现金流量均创历史新高,六西格玛给GE带来了30亿美元的收益。

因此可以说,是GE真正把六西格玛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战略变成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这也是GE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

2.3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GE开始推行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管理方法。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在丰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美国研究机构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提炼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精髓,即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

精益生产的本质是消除浪费。精益生产认为任何生产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应用价值流的分析方法,分析并且去除一切不增加价值的流程。精益思想包括一系列支持方法与技术,包括利用看板拉动的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5S管理法、防错法、快速换模、生产线约束理论、价值分析理论等。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弥补单个生产模式的不足,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精益六西格玛不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互相补充、有机结合。

根据精益六西格玛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用工具,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其中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简单的问题。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

传统六西格玛项目主要解决与变异有关的复杂问题,例如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传统六西格玛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解决那些与变异、效率等都有关的“综合性”复杂问题,例如不但要控制一个过程的产品一次通过率,还要优化整个生产流程,简化某些动作,缩短生产提前期,而且简化这些动作和过程变异的控制有直接联系。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在制品数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准确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改善生产布局、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等。

2004年,GE实施精益六西格玛后,交通运输集团的存货周转从7次提高到9次,高新材料集团将应收账款循环提高了6次。金融服务集团的资本效益也得到改善,其中商务融资集团在风险管理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扩大了收益。

3 GE企业流程管理的拓展

GE的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在战略层面(2006年第六期《哈佛商业评论》)提出了“增长成为流程”的思想,其思想的六大关键点如图1:

客户价值:GE尝试将内部流程与客户成功相关联。GE利用精益六西格玛帮助客户改善流程,缩短了流程周期。GE还使用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的方法来衡量客户对GE的看法,将净推荐值得提高作为管理层薪酬的衡量指标,这样就把净推荐值的提高与增长联系起来。

创新理念:GE发起了一套新的革新流程,称作创想突破(Imagination Breakthrough)。每个创想突破具有至少一亿美元的增长潜力。这个项目在2003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已有25个项目产生了收入。海水淡化项目是其中之一。2005年,GE参与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海水淡化市场将增长100亿美元。

技术领先:毫无疑问,GE是利用技术取得成功的典范。更“清洁的煤炭能源”技术很好说明了GE的技术深度。全球煤炭资源大约还有200年的使用时间,利用清洁煤炭技术能使有害物的排放量降低到使用天然气的水平。目前GE90发动机及其第二代产品GEnx在民航业取得了领导地位。这可以追溯到15年前复合风扇叶片的开发。这项创新技术将使GE在今后几十年里继续保持领导地位。此外,GE在医疗服务、水处理以及安防系统技术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GE全球研发中心是GE技术领先的保障。

卓越商务:以一个GE的整体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为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GE的产品众多,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提高效率,节约财力。GE金融也有类似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免费的制造业流程、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咨询。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因为帮助客户成功也就保证了GE的增长。

全球化:全球化是GE的重点。2005年,GE的海外收入达到780亿美元,占当年销售收入1500亿美元的52%。GE海外收入的50%来自于欧洲以及日本,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更有潜力。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40亿美元,在印度超过10亿美元,在中东有80亿美元,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销售收入近250亿美元。

增长型领导:GE对增长型领导人的定义是:重视外部市场,以市场论成败;思维清晰,能够将战略简化成行动,决策果断并有所重点地进行沟通;具备想象力和勇气,敢于尝试新人新事;通过增强人员的参与性和相互联系,激活团队,并培养忠诚度和责任感;培养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将专业深度作为驱动变革的信心来源。

以上六大关键点构成一个有机的增长流程,其中客户价值、技术领先和卓越商务与质量控制有关;而创新理念、全球化和增长型领导与价值分析有关,其根本仍然是质量控制和价值分析。这可能也是为什么GE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不断增长的奥秘。

4 启示

企业流程改善起源于质量运动和价值工程,其先驱是20世纪4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质量专家以及GE的麦尔斯等人,他们提出了质量控制和价值分析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对制造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其对象是制造流程,但后来逐渐从制造流程扩展到与质量和价值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流程。流程改善与否取决于新流程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新流程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否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立.通用电气公司-世界企业界的哈佛[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存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六西格玛革新战略[J].兰州: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

[3]韦伟.现代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史雷特.通用商战实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曹德弼.现代生产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014通用年会流程方案 篇5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以下是由

2013年即将过去,为了更好的开展2014年会,举办一场具有创意的年会对公司来说很有意义。新的一年快到了,2014年会创意节目方案你想好了吗?其实很多人接到搞年会的任务都会头大,一时束手无策,针对这一状况作为活动策划人的我觉得应该给大家一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年会创意节目方案整体流程:确定形式→确定主题→找场地→场地布置→活动流程

年会节目确定形式,是酒店晚宴演出的形式、农家乐的形式还是旅游的形式?我所列的这些形式只是一部分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公司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举行主题年会也是因人而异。这个可根据公司文化、员工及领导的喜好等因素来确定。当然,年会预算也很重要。

年会节目确定主题,主题是年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是年会成功的关键。它就好像一句精炼的广告词,过个一两年以后大家可能已经不再记得年会内容,但那句精典的“广告词”还记忆犹新,如“梦想中国”节目广告词“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如何拟定主题可根据公司文化、企业背景、公司愿景等方面入手,拟一句意义非凡的“广告词”,彰显公司内含。补充一句,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可以把年会布置的主体色系确定下来,这样对后面的场地布置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确定主题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场地了。选择场地也有很多技巧,要考虑到参会人数、方便程度、经济条件、适用范围等方面。我们就拿酒店晚宴演出形式的年会来说吧,一想到场地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公司附近有没有?有当然是最好,没有那就找稍远一点的,反正现在的交通也方便。有演出,有晚宴或午宴,有的甚至还有会议,那就要找能提供这些服务的酒店,不是星越多越好,而是越适合自己越好,我觉得只要能满足年会具体要求就够了。友情提醒:货比三家。

年会节目场地布置,是最能体现活动创意的板块之一。可以很好的渲染气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体布置可围绕主体色系去展开想象,既高雅、美观又不落俗套。舞台占据了会场布置的很大一部分,回想起中央电视台各大综艺节目每个舞台都各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无不凸显出创意与创新。异性舞台配合璀璨的灯光视觉效果更佳,我知道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对于专业的活动策划公司就很容易啦,这个你懂的。邀请函设计、餐桌布置、迎宾队伍、礼品选择、签到处设计等细微之处都可以加入无限创意,做到这些微创新保证你的年会观赏性更强、更震撼。

以上的几点都是年会前期要做的,也都是为整个活动服务的,所以,活动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年会流程无外乎六大块:

1、开场。

2、节目表演。

3、颁奖典礼。

【范文网】

4、领导讲话。

5、闭幕。

6、晚宴或者午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活动也一样。开场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开场时能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情绪。灯光秀、激情水鼓开场等节目都是很好的素材,当然你也可根据年会主题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开场。

节目表演也就那么几样唱歌、跳舞、小品、魔术、杂技等等,好像我们都有看过,就连春节联欢晚会上也都是这些,不过我们可以在节目上有所创意。比如表演一些更具时代特色的节目,热门电影、电视加以改进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颁奖典礼同样可以创新,重点在礼品上,具有创意的礼品一样可以让观众尖叫。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比较正式的环节,但这也并不代表没办法创新,我们可以从领导发言上入手,配合视频加以表现出来,绝对会耳目一新。

如果以上我们都做到了闭幕往往是观众最不希望看到的环节,因为他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这时候我建议是搞个全民参与的活动节目,可以煽煽情,让无论是经销商还是自己的员工充分的再次体验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知道公司是多么的在意他们。

晚宴或午宴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餐桌布置的再好喝着喝着也就乱了。

通用流程管理 篇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但应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及用什么来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在这里我们能找到答案,技术课程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即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它是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角度,从教育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生活和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以下我以《流程的优化》为例谈谈通用技术教学。

一、要让学生热爱通用技术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通用技术课不是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为“考试”而学的认识之中,这就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要想使学生热爱技术,就必须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引入上比较呆板、机械化,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若长期这样引入课堂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精彩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我在《流程的优化》教学中是按照如下方式引入课题的:

故事欣赏:三毛兄弟将大米(200吨)运往北京港?

A.大毛肩扛起一袋大米就跑,累死在天津港;

B.二毛开着拖拉机日夜兼程翻在连云港;

C.三毛打电话给物流公司由火车运抵北京港。

瞧,这不是咱们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东方红号再作贡献吗?同学们组建一个火车头,需要成千上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的生产都有一个流程,怎样才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的生产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流程的优化。

这样的引入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热情,让他们特别感兴趣,必然对下面课堂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

二、要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

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使师生缺乏思维互动。这样的教学可以达成基本的目标,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见解的能力,以至于使人觉得学生是“没思想的人”。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如我在“为什么要进行流程的优化?”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流程的优化?

同学们可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举一个例子你们就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那现在老师就布置作业,每人发一根铁钉,要求同学们下周带一根针来,同学们怎么办,你会磨吗?你为什么不磨呢?因为他要的时间长(工期长、效率低),再来看一下,你用这么大的铁棒磨成了这样细的一根针,你有什么感觉啊?费料,也就是成本高了(能耗大、不环保)。累不累啊?(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不安全)

在进行上面的教学后再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学生自然就有了答案,这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的总结,效果当然很好。

三、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技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用技术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只有体验过、经历过,活动才能开展起来,讨论才能深入,兴趣、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如我在“优化的方法”教学中就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出发开展活动的,发现学生能很好地融入课堂。

对流程的优化,不论是对流程整体的优化还是对其中部分的改进,如减少环节、改变时序,都是以提高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保证安全生产、减少污染等为目的。

1. 工期优化———节约时间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流程的优化能解决很多生产和生活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流程进行优化,那如何进行流程的优化呢?咱们举一个生活中非常有用的例子,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做饭的流程。

说出最省时间的做饭工作流程

做饭流程的优化

淘米%3min

洗菜、切菜%8min

烧饭%20min

炒菜%12min

就餐

各小组同学讨论

总结:把串行工序改为并行工序时,工期是缩短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期优化,达到了节约时间的目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流程都可以这样做呢?比喻你们家今天中午要烧五个菜,那你是不是就买五口锅,找五个人烧呢?所以进行工期优化时我们要考虑到并行工作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增加,要把人力和物力增加的成本与缩短工期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改进后的总成本是降低的,那么改进方案就是可行的。

工期优化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修路、水利工程等项目,可能会大大减少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技术优化———提高效率

同学们,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上的流程需要优化,在我们农业上同样需要优化。我们可以对比古今水稻的生产过程,展示技术带来效率提高的魅力。

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接触的例子,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找到好的载体,我在“生活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通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就要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挑战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内容。总之,当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把生活资源纳入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后,学生就不再感到有很大压力,觉得回归到了一个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习,感到无比幸福。我在流程的优化中安排了这样的一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以下流程怎样安排最合理?

学校大扫除

需要做的事情:弹灰尘洒水拖地扫地檫桌子洗黑板擦窗户

分组情况:每组4人

时间:5分钟

要求:小组回答该小组讨论的结论后,其他小组可以指出不足,并说出自己的方法。

当时,其中一小组学生回答先洒水,再弹灰尘,马上就有学生反驳那样拖地就困难了,也正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也都有人起来反驳,让这节课“沸腾”了,虽然到这堂课结束也没有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但我觉得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都能参与,都体验了过程,都有所收获。

当然通用技术教学需要考虑的还远不止以上这些。“教材相同,教法各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的生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通用流程管理 篇7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架构的解析, 探索企业XBRL财务报告的具体编制流程, 并针对目前已经试点企业的实施状况, 对企业编制XBRL财务报告提出了建议。

一、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

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包括了物理结构和逻辑设计两个方面。物理结构是指分类标准各文件夹和文件的目录设计与具体存放方式;逻辑设计是指如何将企业财务报告的各个项目使用XBRL来表达。

(一) 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物理结构

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以逐项准则法为基础, 将通用分类标准的模式文件和链接库组织在一起, 其物理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上述结构中, “CAS Taxonomy_20100930”是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根文件夹, 根文件夹下有两个二级文件夹, 分别是:“ifrs_20100430”和“cas_20100930”, 其中“ifrs_20100430”文件夹中存放了直接引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文件, 如文件“ifrs-cor_2010-04-30xsd”存放了通用分类标准引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元素, 是定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元素的核心模式文件;“cas_20100930”文件夹中存放了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文件, 该文件夹下有两个文件和三个子文件夹, 其中文件“cas_core_2010-09-30.xsd”是核心模式文件, 存放的是通用分类标准定义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元素, “cas_entry_point_2010-09-30x s d”是通用分类标准定义的标准入口模式文件, 是计算机访问整个通用分类标准的起点;三级文件夹“C a s”主要存放企业会计准则披露要求和通用维度, 其下的子文件夹“cas_1_2010-09-30”、“cas_2_2010-09-30”、…、“cas_38_2010-09-30”与会计准则1-38号准则相对应 (32号准则没有在该版本涉及, 22号、23号、24号准则列报内容并入37号准则对应的文件夹中, 25、26号准则列报内容合并在一个文件夹中) , 存放每项具体会计准则列报、计算、定义和参考链接库文件, 子文件夹“dimensions_cas”是存放与通用维度相关的定义链接库和列报链接库的文件夹;三级文件夹“labels”是标签链接库文件夹, 其下文件“lab_casc n_2010-09-30.xml”是中文标签链接库文件, “lab_cas-en_2010-09-30xml”是英文标签链接库文件;三级文件夹“formula”是公式链接库文件夹, 其下文件“for_cas_2010-09-30.xsd”是公式链接库的模式文件, 文件“for_cas_2010-09-30-formula.xml”是公式链接库文件。

(二) 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就是如何将企业财务报告各个项目映射到X B R L语言上, 具体包括:元素、扩展链接角色和维度。

1.元素

元素是依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 从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取的与X B R L报告相适应的概念。我国最新版本的通用分类标准共提取了2845个元素, 分为数据项 (Item) 、超立方体项 (HypercubeItem) 和维度项 (DimensionItem) , 表1所示为三类元素具体分布情况。为正确提取或定义元素, 需要了解元素的属性, 元素主要属性包括:元素名称、元素I D、时期类型、数据类型等。

2.扩展链接角色

扩展链接角色是一组标识符, 将财务信息关系以组为单位进行整体处理, 通用分类标准将财务信息关系按照披露表格划分为若干个扩展链接角色, 如资产负债表可被作为一个扩展链接角色, 当期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也可被作为一个扩展链接角色。为便于计算机自动识别, 通用分类标准给每个扩展链接角色定义了一个六位编码, 其中第一位编码用来区分不同报表, 报表一般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企业年金基金、报表附注所对应的编码分别是1、2、3、4、5、7、8;第二、三位编码为会计准则编号, 第四、五位编码为跳码编号, 第六位用于区分是合并报表或个别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第六位编码为0, 个别报表为5。

3.维度

维度是用来建模多维表格的一种X B R L技术。在通用分类标准中, 维度分为通用维度和非通用维度两种类型, 通用维度可以由编报企业根据需要应用到任何基本项目中, 通用分类标准定义的通用维度有3个, 分别是“维度 (追溯应用和追溯重述) ”、“维度 (创建日期) ”和“维度 (合并和个别财务报表) ”;非通用维度用于描述特定报表项目, 如“维度—供应商类别”。

二、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编报流程

(一) 企业编报XBRL财务报告的目的

一般而言, 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财务报告的编报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利用支持XBRL功能的管理软件和通过人工或工具对会计数据进行关系映射生成XBRL财务报告。从XBRL财务报告编报价值与意义来讲, XBRL财务报告能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在满足外部监管需要的同时, 让财务报告使用者一目了然的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 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编报流程

企业编报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的关键是编制和校验实例文档, 基本编报流程如图2所示。

1.梳理财务报告元素, 进行关系映射

梳理财务报告元素就是编报企业分析财务报告结构, 从财务报告中提取报告信息, 并梳理提炼成财务报告元素, 每一个元素应当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独立的会计概念。提取的元素包括:财务报告标题、文本块信息、表格中的分类项目、赋予数值等。进行关系映射包括:财务报告列报事项与扩展链接角色的映射、财务报告列报项目与元素的映射和财务报告列报项目之间关系与链接库的映射。映射的基本原则是对财务报告项目及项目之间的关系与通用分类标准的元素、链接库和扩展链接角色相匹配, 只有两者的名称相同且涵义一致就可映射, 名称不同但涵义一致的必须修改项目标签才能映射, 其他的情况都不能映射, 对于不能匹配映射的报告项目及关系, 需要企业创建扩展分类标准。

2.创建扩展分类标准

创建扩展分类标准是在梳理财务报告元素, 进行关系映射的基础上, 对于不能匹配映射的报告项目及关系或者企业需要进行更为全面详细的其他财务信息披露, 就需要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创建内容主要包括:创建扩展链接角色、创建元素、定义元素间关系等工作。创建扩展链接角色的工作是根据需要进行的, 如果编报企业确实需新建扩展链接角色, 必须根据扩展链接角色的定义和6位编码规则对新建的扩展链接角色进行命名、编码和排序, 并建立适当的编排结构;创建元素可以人工进行, 也可以利用XBRL软件工具自行创建, 需要注意新建扩展元素的命名空间、定义扩展元素的属性等;定义元素间关系需要进行层级的扩展和维度的扩展。层级的扩展就是要建立新增元素与原父级报表项目元素间的列报关系、定义关系和计算关系, 编报企业一般通过层级的扩展以进行更为详尽的信息披露, 如对“收入信息”披露, 通用分类标准已经定义了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使用费收入及利息收入等多个元素标识附注中的重要信息, 报告企业可以在“销售商品收入”项目下增加新层级, 项目为:“甲类商品销售收入”和“乙类商品销售收入”, 以便更详细地说明“销售商品收入”项目。维度的扩展主要有利于对报告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如财务报表附注-应收账款的披露中, 项目“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对域成员元素“客户名称”的扩展。

创建扩展分类标准的关键首先是最大限度确保扩展元素名称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且遵循相关规则;其次是检查、校验扩展分类标准创建的准确性, 这是创建XBRL实例文档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3.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

编报企业应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结合通用分类标准指南和自己创建的扩展分类标准, 将财务数据与分类标准映射就可编制X B R 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在编制实例文档的过程中,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实例文档三要素, 即事实值、计量单位以及实体、时期、场景等上下文信息。企业编报的实例文档应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是否符合XBRL技术规范、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 并对计算关系和公式进行校验等。此外编报企业还应将生成的实例文档与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 以确保财务报告中的所有事实值已被正确地标记并包含在实例文档中,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4.生成XBRL财务报告

由于实例文档中是不含有显示格式的信息, 不便于直接阅读, 可以利用财务报告模板和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 (XSLT) , 对实例文档进行“格式化”处理, 即可生成使用者想要的文件类型和格式, 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

三、企业编制XBRL财务报告的建议

(一) 实施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编制X B R L财务报告的核心工作就是在对传统财务报告梳理的基础上编制和校验实例文档, 这对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由于没有现成的案例和编报经验, 因此在编报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 总会计师或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 财务、资产、审计及信息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加的项目组并配备合适人员、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适当的硬件、软件购置以及确定项目实施咨询服务团队等。

(二) 企业编报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学习和经验积累

目前, 企业编制XBRL财务报告就是学习XBRL相关技术, 积累经验的过程, 因此在整个编报过程中, 要尽量通过自己的团队参与完成编报工作, 如在梳理财务报告元素, 进行关系映射工作中, 企业财会人员要重点参与, 亲自完成此阶段工作, 尽量不借助XBRL工具软件, 在Word、Excel等普通办公软件上完成。工作完成后要通过总结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总结、交流, 这样整个团队既了解了通用分类准则、学习了XBRL相关技术, 又积累了经验, 为下一步在业务层面引入XBRL技术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上一篇:财政政策分析下一篇: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