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肥

2024-05-11

复合微生物菌肥(精选八篇)

复合微生物菌肥 篇1

关键词: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加工番茄,列当,防效,产量

通过试验,验证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加工番茄田列当的防效和对加工番茄的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2,3,4,5,6,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北大渠乡八家户村4组。土壤为潮土,肥力中等,土地平整,机械铺膜。供试作物为加工番茄,品种为屯河8号。供试肥料为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由成都华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滴施生物菌肥(A)、当地常规施肥(CK)。不设重复,处理A面积为667 m2,CK地位于相邻的番茄地,除开试验设计滴水时间和滴入生物菌肥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2,3]。

处理A:移栽后按试验设计施肥,每隔8~10 d滴灌1次,共滴灌8次,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用量总共为150 kg/hm2;具体施肥计划:第1次滴水,施尿素30 kg/hm2+施地佳土壤改良剂15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30 kg/hm2;第2次滴水,施尿素90 kg/hm2+施地佳土壤改良剂15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30 kg/hm2;第3次滴水,施尿素90 kg/hm2+施地佳土壤改良剂15 kg/hm2+滴灌肥60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30 kg/hm2;第4次滴水,施尿素150 kg/hm2+滴灌肥60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15 kg/hm2;第5次滴水,施尿素30 kg/hm2+滴灌肥30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15kg/hm2;第6次滴水,施尿素30 kg/hm2+硫酸钾105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15 kg/hm2;第7次滴水,施尿素30kg/hm2+硫酸钾90 kg/hm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15 kg/hm2;第8次滴水,施尿素45 kg/hm2。微量元素肥(锌、锰、硼、铜、铁、钼)用螯合态叶面肥750~1 500 m L/hm2+98%以上的磷酸二氢钾[第1次叶面肥(4~5叶时)],喷施磷酸二氢钾1.2~1.5kg/hm2;第2次初花期(8~9叶),喷施磷酸二氢钾1.8 kg/hm2;第3次果实膨大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25~2.70 kg/hm2)混合使用500倍浓度,全生育期3次。

CK为当地常规施肥,不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4,5,6,7]。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地4月12日覆膜,同时施二铵480 kg/hm2作基肥。5月1日进行移栽,株行距为40 cm×55 cm,基本苗46 500株/hm2。整个生育期浇水时间为:第1次浇水4月28日,第2次浇水5月2日,第3次浇水5月17日,第4次浇水6月4日,第5次浇水6月13日,第6次浇水6月21日,第7次浇水6月29日,第8次浇水为7月10日。中耕2次,时间分别为5月12日、5月27日,收获时间为8月16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番茄列当发生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由于用肥时间早,用肥产生作用,导致加工番茄列当发生偏晚,列当最初发生时间6月18日;8月8日调查,列当数量3~5个/m2,防治率达85%左右。CK最初发生时间6月10日;在8月8日调查,列当数量35个/m2,列当造成加工番茄明显减产。

2.2 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CK产量分别为70 215、53 940kg/hm2,处理A较CK增产达30.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加工番茄田列当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增产率为30.2%。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可有效控制加工番茄列当的发生,效果明显,同时对控制恶性寄生杂草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智强,李禹,姚政,等.神锄生物菌肥防治番茄列当试验[J].农村科技,2015(12):34-36.

[2]李智强,刘军,李越,等.施地佳土壤调理剂与神锄微生物菌配合防治列当试验[J].农村科技,2015(3):40-41.

[3]蒋晓斌,郑汉洪,玉苏蒲·艾合买提,等.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防治番茄田列当试验[J].农村科技,2014(6):29.

[4]毕静静,郭宪峰,郭建党.微生物菌肥对番茄光合效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61-62.

[5]李玉华,张炳坤,梁海恬,等.微生物菌肥对酱用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林科技,2003(6):5-7.

[6]田雪莲,尹显慧,龙友华,等.不同肥料处理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5,34(3):55-59.

太子参施用生物菌肥效果初探 篇2

太子参施用生物菌肥效果初探

本研究以当地传统施肥为对照,采取拌种、基肥、根外追肥等不同方式对太子参栽培增施生物菌肥,结果表明,在柘荣县及其类似生态环境下,施用生物菌肥对太子参有一定程度的增产增效作用.若基肥用复合肥施得多,将推迟地上部生长转入地下部生长的时间,而影响块根产量;若追肥用复合肥施得少,则中后期肥料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影响块根产量;只有在基、追肥施用适量复合肥条件下增施生物菌肥,促进植株前期早生快发,中期生长健壮,后期适时正常转入地下生长,才能获得最佳增产效果.

作 者:陆志平LU Zhi-ping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355000 刊 名:亚热带农业研究 英文刊名: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 5(1) 分类号:S567.53 S144.9 关键词:太子参   生物菌肥   施用效果  

如何选择微生物菌肥 篇3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肥料主要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肥料、解钾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所谓复合微生物是指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或一定的营养物质复合配制而成,能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科技含量高、养分齐全、效力强劲、持续稳定作用效果明显,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同化肥相比,生产微生物肥料不仅没有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微生物是可再生资源,而化学肥料使用的原料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1.有效功能活菌数是微生物菌肥的关键

微生物菌肥是一类含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具有固氮、解磷或解钾,促进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功能。微生物肥料,能有效恢复地力,降低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逆性,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微生物能够分泌激素类物质,从而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这是生物肥料促进作物增产及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的基础。微生物菌肥发挥功效的关键在于其所含微生物有效活菌的数量。农业部标准规定,菌肥粉剂类有效活菌数不低于2亿/g,生物肥(大肥类)有效活菌数不低于2000亿/g。而增产作用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微生物肥料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及防病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是普通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特有功效。施用微生物肥料是对作物根际微生态系统进行调控的一种农业技术措施。其内含的多种功能性微生物进入土壤后,除固氮、解磷、解钾功能外,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气、热更加协调,减少土壤板结,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而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增强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使有机物分解转化,有的還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反过来又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分泌更多的有益物质,促进作物生长,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微生物菌肥的技术来源和技术背景

白菜施用生物菌肥肥效试验 篇4

关键词:生物菌肥,白菜,生育性状,产量

生物菌肥料是一种新兴的肥料, 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乳酸菌群、光合菌群、芽孢菌群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后复合而成, 除含有有机质、有益生物菌外, 还富含各种抗氧化物质、氨基酸、消化酶。施入土壤后, 其活性机理能充足、适当地供应作物在整个时期中所需的养分, 应用在农作物上还可调节因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板结, 降低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 改善土壤微生物体系, 改良土壤结构, 活化土质, 使土壤变得疏松, 增强土壤通透性和保水力, 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减少病虫害, 促进作物早熟, 增加作物的抗逆性, 提高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生物菌肥是一种安全、无毒、无公害的肥料, 施用后对土壤、农产品、水源、环境无污染, 是一种绿色环保生态肥料, 值得大力宣传、推广、使用。为了验证该肥料的肥效,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特在大白菜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瓦房店市泡崖乡无公害蔬菜基地进行, 供试土壤为草甸土。试验前取土化验, 土壤有机质21.6g/kg、碱解氮78.7g/kg、有效磷52.8g/kg、速效钾173.5g/kg、p H值7.3。

1.2 供试材料

三色源生物菌肥由北京三色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有益生物菌≥2亿个/m L。大白菜品种为旅91-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施化肥, 即底肥施复合肥 (15-15-15) 600kg/hm2, 追施尿素750kg/hm2 (A) ;有机肥+常规施肥, 即底肥施农家肥30t/hm2+复合肥 (15-15-15) 600kg/hm2, 追施尿素750kg/hm2 (B) ;有机肥+生物菌剂+常规施底肥减半, 即底肥农家肥30t/hm2+复合肥 (15-15-15) 300kg/hm2, 喷洒三色源菌剂15kg/hm2 (300倍液) 1次, 追施尿素750kg/hm2 (C) ;常规施肥+生物菌剂, 即底肥施复合肥 (15-15-15) 600kg/hm2, 喷洒三色源菌剂15kg/hm2 (300倍液) , 追施尿素750kg/hm2 (D) 。其中, 农家肥为腐熟的鸡粪;农家肥和复合肥在播种前装粪做垄施入;生物菌剂在播种前喷洒田面;追施尿素在间苗定植后1周施入。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24m2, 设计密度为2 000株/hm2。

1.4 栽培管理

播种前装粪做垄, 施入底肥, 然后在垄上喷洒生物菌剂肥。2007年8月10日播种育苗, 8月25日间苗定苗, 定植密度为60cm×55cm, 每个小区定植72株, 9月3日追肥, 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5 调查方法

在白菜结球期进行生物性状调查, 各处理收获时分别单打、单收、单称重, 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菌剂对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施用三色源菌剂的白菜生物性状、病害发生程度与未施用三色原菌剂的白菜都有明显的不同 (见表1) 。从生育性状上看, 处理C、处理B长势旺盛, 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而处理A、处理D长势较弱, 叶片颜色相对较浅, 且处理C植株比处理A高3.9cm。结球前调查处理C叶片数最多, 比处理A多2~3片。处理C白菜发病率最低。收获时处理C、处理B的净菜率高于处理A、处理D。

2.2 生物菌剂对白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B、处理C、处理D均比处理A增产, 即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配合施用的区都比对照只施用化肥的区增产, 且增产显著, 增产率都在10%以上。处理C增产效果最明显, 增产21.95t/hm2, 增产率为25.00%。在施用有机肥情况下, 处理C比处理B增产12.83t/hm2, 增产率为13.24%;在不施有机肥情况下, 增施生物菌肥的处理D比处理A增产9.70t/hm2, 增产率为11.05%。从中可以看出, 白菜施用生物菌肥增产效果明显。在4个处理中, 扣除肥料成本, 处理C比只施化肥的处理A增收4 700元/hm2, 比施用有机肥的处理B增收5 552元/hm2。不施有机肥的处理A和处理D效益比较, 处理D比处理A增收3 580元/hm2。说明生物菌肥在土壤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白菜增产效果更显著。

注:2007年白菜价格0.40元/kg, 肥料中复合肥 (15-15-15) 2.4元/kg, 尿素1.8元/kg, 农家肥150元/t, 三色源菌剂20元/kg。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白菜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 喷洒生物菌肥, 其长势和净菜率都好于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 比仅施用化肥增产21.95t/hm2, 增产率为25.00%;扣除施肥成本, 在底施化肥减半情况下, 施用生物菌肥可以增收5 552元/hm2。在播种白菜前, 喷洒生物菌肥技术简单实用, 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福祥.生物菌肥的功效特点与应用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5 (5) :7-7.

[2]郭秀珠, 黄品湖, 冯惠英, 等, 微生物菌肥在芹菜上应用试验初报[J].蔬菜, 2004 (11) :33-34.

[3]潘渭新, 张海东, 姚永和, 等.爱姆牌生物菌肥在棚栽茄瓜类蔬菜上的应用效果[J].上海蔬菜, 2003 (4) :44-45.

[4]张正梁, 邱桂根.生物活性菌肥对小白菜的肥效试验[J].中国果菜, 2006 (3) :37-38.

[5]杨喜霞, 张世财, 王慧德.筑田牌生物菌肥在白菜上的应用效果[J].北方园艺, 2008 (3) :49.

微生物菌肥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4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传统施肥方式的危害

在我国还没有农药、化肥的时候,用农家肥来促进作物生长,用植物来制作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绿色的,无公害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量引进外国的化肥、农药,这给我国农业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人民健康受到危害[1]。例如,蔬菜是群众日常生活必须品,蔬菜生产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影响蔬菜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迫使农民要将蔬菜生产周期缩短和不断地提高单产,传统的农家肥已无法适应,所以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加大。

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化肥中的酸根遗留在土壤,把土壤中的磷、钾、钙、等元素固定,生成不溶性的物质,使土壤板结,土层变薄,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植物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病虫害发生成灾,农药使用增加,造成肥料、农药残留严重,蔬菜污染严重,导致人类疾病频发。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出一条合理的施肥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

2 微生物菌肥的优势

目前,很多国家都想办法减少和废除化肥和农药的生产方式。例如,近年来,研究出来的微生物菌肥,没有有毒物质残留,不造成环境污染。单纯是农家肥加多种微生物菌群制作而成,这种微生物菌群能激活微生物因子,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群发展,因而能活化土壤,使之源源不断地释放丰富有机质、活性磷、氮、钾及灰份微量元素等被土壤固定的营养元素;并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吸收到土壤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减少肥料使用量,尤其是蔬菜需要最多的,而且是造成蔬菜污染最严重的氮肥;微生物菌肥能使土壤疏松,增厚土层,改良土壤,调整土壤温湿度,创造根系生长的最佳环境,农作物可不必轮作换茬也能正常生长;生物菌肥还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增强植物抗病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的能力,提高防病虫能力,达到增产增收,促早熟,改善品质等功效。因此,使用生物菌肥,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原土壤的本来面目,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势在必行。目前,生物菌肥正在逐步代替化肥,下面笔者以自身经验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2012年开始,笔者承担了市科技局“活性微生物菌肥田间试验”项目,在广西梧州市万秀区的4个村中,随机选取了的共11个农户,对他们的蔬菜基地,沙糖橘、水稻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微生物菌肥后:一是蔬菜增产幅度大,瓜类增产66%~68%,豆类增产8%~105%,叶菜类增产48%~118%,茄果类增产30%~34%;二是农业投资少,往年蔬菜生产每年投入化肥和农药成本要3 000元/667 m2,使用微生物菌肥试验后,每年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成本1 642元/667 m2,费用同比减少45%;土壤肥力提高,使用绿兴微生物菌肥后,经土壤检测,比试验前氮的含量增长0.15 g/kg,磷的含量增长1.63 mg/kg,钾的含量增长5.54 mg/kg。

试验中国农科院研究的微生物菌肥后,进行土壤检测,氮含量增加0.17 g/kg,磷含量增加1.67 mg/kg,钾含量增加6.54 mg/kg。土壤酸碱度pH值有所变化,土壤碱性提高了0.02,CEC值降了0.02。成熟蔬菜地的土壤pH值为6.48,提高了0.02。水稻田土壤pH值是4.53,提高了0.03。山地土壤pH值平均5.13,提高了0.02。土壤结构有所改善,检测土壤容重原来是1.04 g/cm3,经试验后施用生物菌肥的是0.98 g/cm3,容重降低了0.06 g/cm3。平均土壤容重降低0.16 g/cm3,降幅15%。试验表明,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土壤板结情况在逐步改变。蔬菜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经“梧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甲胺磷等20项农药残留量,全部达到国家安全指标,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

多种益生菌联合共生的微生物菌肥,是国内外最尖端的高科技产品,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我国农业困境的一种新型肥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契机,但在我国,微生物菌肥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微生物菌肥的生产和应用,凡是出口蔬菜的大型生产基地,都在使用微生物菌肥。

3 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议

一是政府应积极引进外企,在梧州建立微生物菌肥厂。建立微生物菌肥厂在梧州市具有优势,首先是技术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具有《发明专利证书》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北京中农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梧州市联系密切,政府要利用这一点,提供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梧州市投资。此外,微生物菌肥生产的原材料在梧州市非常丰富。据调查,在规模化的养殖场,通常将粪便直接冲到水渠或引流到江河中,不仅造成河水环境污染,还造成肥料浪费。建立微生物菌肥厂,将粪便处理成无污染的微生物菌肥,然后把肥料卖给农民,不仅增加企业收入,还保护环境;农民用这些肥料种植作物,然后将产出的绿色农作物卖给养殖场做饲料,不仅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还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二是农业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到农村去,宣传和推广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普及科学知识,使农民群众人人懂得微生物菌肥的好处。中国农技推广协会《2001》6号文“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宣传培训活动的通知”指出:“举办一次‘以农业科技下乡、新技术进村入户’为主题的,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入户、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等活动,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传授给农民,使他们普遍掌握一项新的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从而带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又快又好发展。活动的目的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农产品化肥、农药残留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为国家发展生态农业做出贡献。梧州市的农业部门,应该贯彻中国农技推广协会的精神,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三是新闻部门加大力度宣传微生物菌肥的知识。例如,使用微生物菌肥种植农作物对健康的好处等,使人们形成购买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意识,杜绝购买那些污染、低品质的产品,从而降低农民依赖商品化肥生产的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施肥方法。

目前,正是微生物菌肥发展的最好时机,只有政府出面,农业部门支持,农民认可,微生物肥料才能在梧州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生.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3(12).

宏成微生物菌肥在生菜上的应用技术 篇6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台子村。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形:温室;土壤类型:草甸土。

前茬作物名称:黄瓜品种:中庆6 0;前茬作物产量:4600kg/667m2。

前茬作物施肥量 (kg/667m2) :有机肥4000 N 27.3, P2O516.2, K2O 40。

试验田土壤农化性状:

1.3 供试肥料

试验肥料名称:宏成微生物菌肥。

剂型:水剂。

1.4 供试作物

名称:生菜;品种:美国大速生。

1.5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处理:

处理1:常规施肥+施用等量清水

处理2:常规施肥+施用灭活宏成微生物菌肥

处理3:常规施肥+施用宏成微生物菌肥。

田间设计:三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4m2。每小区10垄 (宽3m×长8m=24 m2)

1.6 试验肥料施用方法

试验肥料:定植缓苗后, 将试验肥料稀释10倍灌根, 每667m2灌根50kg, 分2次施用。常规施肥:667m2底施有机肥 (牛、猪、鸡粪混合) 7500kg。追施冲施肥20kg/667m2。

1.7 田间管理

9月1日育苗, 10月8日移栽。行距30cm, 株距29.6cm, 每行28株。于12月6日及12月16日各处理按试验设计将试验肥料稀释10倍灌根, 每667m2灌根50kg, 间隔10天一次, 共灌根2次。12月24日生菜采收结束。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生菜生育性状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喷施宏成微生物菌肥后, 生菜的株高、单株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处理3常规施肥加宏成微生物菌肥示范区与常规施肥加喷清水的处理1和常规施肥加灭活宏成微生物菌肥的处理2相比株高分别增加2.5cm和2.3cm;单株重分别增加22.2g和6.1g。叶色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处理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从表2产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生菜产量有一定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 试验可以用来衡量“宏成微生物菌肥”的肥效。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 施用“宏成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和喷清水相比生菜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因此, 可以证明“宏成微生物菌肥”对生菜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从对生菜产量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 各处理间产量差别比较显著, 喷施“宏成微生物菌肥”的处理3与处理2和处理1相比有明显的增产, 比处理1667m2增产172.3kg, 增产率达到6.93%, 增产幅度较大, 肥料效果明显。处理2和处理1相比, 产量有所增加, 667m2增产量为125.1kg, 增产率为5.03%。各处理的产量情况详见表2。

3 结论

1) 施用宏成微生物菌肥能明显改善作物生育性状、生长速度快, 改善品质。施用宏成微生物菌肥, 生菜表现叶片翠绿色、品质脆嫩, 无纤维。

复合微生物菌肥 篇7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来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芦笋 (Asparagus officinalis.Linn) 是国际公认的抗癌食品, 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在国际市场上被视为高级营养保健蔬菜[2,3]。116微生物菌肥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 对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1]。针对芦笋有机栽培技术的要求, 施用116微生物菌剂进行肥效试验, 探索芦笋有机稳定增产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育苗试验在河北省植保所温室内进行;大田试验在容城县马庄村 (河北省芦笋基地示范项目区内) 进行。试验地基础肥力均匀。种植的芦笋品种为冠军, 生长期5年, 行距1.5 m, 株距约0.25 m。

1.2 试验材料

芦笋:品种冠军, 由中国芦笋研究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 提供。116微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亿个/m L, 由北京兴农宝典生物科技中心提供。

1.3 育苗试验

1.3.1 试验设计。

于2011年5月20日将浸种催芽的芦笋种子播种于直径15 cm、高12 cm的营养钵, 每钵播种2粒种子, 营养土肥沃。根据116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时间不同, 试验设4个处理, 即处理1:芦笋幼苗出土5 d后 (5月31日) , 每钵用116微生物菌肥400倍液100 m L灌根;处理2:芦笋幼苗出土35 d后 (6月30日) , 用116微生物菌肥400倍液100 m L灌根;处理3:分别于芦笋幼苗出土5、30 d后, 用116微生物菌肥400倍液100 m L灌根;以清水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20钵。

1.3.2 调查内容。

于第2次灌根后30 d (7月30日) , 调查幼苗的茎粗、茎数、茎高、地上部干湿重和地下部干湿重。

1.4 大田试验

1.4.1 试验设计。

根据116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时间不同, 试验设3个处理, 即处理1:留母茎前5 d (6月5日) , 每穴用116微生物菌肥600倍液200 m L灌根;处理2:留母茎后25 d (7月5日) , 每穴用116微生物菌肥600倍液200 m L灌根;以清水作对照 (CK) 。灌根后行间浇小水。3次重复, 随机排列。试验小区为3行区, 行长6.67 m。

1.4.2 调查内容。

产量:留母茎后1个月开始计产, 每天分小区采笋称重, 记载2个月。茎粗、茎数、茎高:留母茎后2个月开始测量茎粗、茎高、茎数。病害:留母茎后2个月后开始调查茎枯病、褐斑病发病情况。品质分析:测定商品一级笋、二级笋及非商品笋比例[4]。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试验

由表1可以看出, 与CK相比, 施用116微生物菌肥对芦笋苗期的株高、分枝数、茎粗、地下重量和地上重量的生长等均有促进作用。经方差分析可知, 壮苗指数和G值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基本相似, 处理3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处理1和CK差异显著, 处理1与处理2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施用微生物菌肥有利于提高芦笋地上部和地下部质量, 提高壮苗指数和G值, 有利于培育壮苗, 为提高芦笋产量奠定基础。

注:壮苗指数= (茎数×茎粗/茎高+地下干重) ×总干重;G值=幼苗干样质量/育苗天数[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反之表示差异不显著。下表同。

2.2 大田试验

2.2.1 不同处理对芦笋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施用116微生物菌肥可增加芦笋的茎粗, 茎高也有差别, 平均发茎数变化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 各处理间的茎高差异不显著, 茎粗差异显著, 处理2茎粗增加最多。由此表明, 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芦笋茎粗有明显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芦笋产量和优质笋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处理1较CK增产4.76%;处理2较CK增产8.13%, 并且一、二级笋所占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方差分析表明, 处理2的产量和一、二级笋率均与CK差异显著, 处理1的产量和一、二级笋率与处理2差异均不显著。由此表明, 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提高芦笋的产量和优质笋率。

2.2.3 不同处理对芦笋生育指数的影响。

生育指数是预测次年产量的指标, 由表2可以看出, 处理1、2均与CK的生育指数差异显著。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提高次年芦笋产量。

注:生育指数=发茎数×茎粗×茎高[3, 6], 用来预测芦笋次年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116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芦笋幼苗的发育, 提前形成壮苗;并且对芦笋的增产作用显著, 体现在芦笋植株的茎粗、当年产量和生育指数等方面。适量施用116微生物菌肥, 不但能促进芦笋当年产量的提高, 而且对第2年芦笋的产量也有增加作用, 增产效果是真实有效的, 但是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良以及对芦笋内在品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分析。

该试验仅进行1年, 由于2011年试验田芦笋茎枯病发生较轻, 116微生物菌肥对病害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来, 在以后的生产试验中有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明友, 李光忠, 陈洪美.小麦、玉米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增产效应初报[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1 (3) :44-47.

[2]陈益忠.芦笋芦荟高产栽培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乜兰春, 郭彪, 刘乾坤, 等.芦笋壮苗指标研究[J].北方园艺, 2009 (6) :59-60.

[4]王以元, 李同征, 陈爱红, 等.芦笋出口质量标准及达标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蔬菜, 2005 (8) :39-40.

[5]葛晓光.新编蔬菜育苗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复合微生物菌肥 篇8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化工、电子、钢铁等行業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现阶段,化学肥料和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生物菌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绿色环保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菌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生物防治;生态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37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用仅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中国在粮食生产所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始终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决策,也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更离不开粮食生产中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敦化市现有耕地面积16.96万公顷,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6万公顷左右,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习惯选择种植高产作物品种、施用化学肥料及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来提高粮食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使用,效果明显,经过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的广泛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敦化市每年农民使用的化学肥料约为50000吨,使用的农药约为650吨。经过常年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部分化学物质会沉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而久之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生物菌肥和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绿色环保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与化学肥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品质,刺激农作物生长,抗病害,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抗旱、耐寒能力,减少资源的浪费。

1.1 微生物肥料在环保中的作用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微生物肥料却在对环境的保护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采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既能保证增产,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改良土壤作用

培肥地力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微生物肥料主要通过各种菌剂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同时,由于菌剂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机酸性物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铝、铁、镁、钼等的释放及整合,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板结现象,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提高土壤中养分的供应,促进作物的吸收利用,增加土壤肥力。

2 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最大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1 以虫治虫

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昆虫来控制害虫的为害。其中最典型的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广泛应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

2.2 以鸟治虫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分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生物天敌防治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杀伤害虫天敌(鸟类等),不污染环境,长时间推广使用,可使林内原有天敌(鸟类等)得到较好保护,可逐步实现害虫防治的良性循环,实现害虫“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和害虫之间的“和谐”,同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无公害的生物天敌防治技术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

2.3 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对人畜均无影响,使用时比较安全,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因此,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在所有防治技术中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阿尔贝·萨松.生物技术——挑战与希望[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2]陈坚.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信息杂志,1995(05):10-11.

[4]李海云,王静,吕福堂,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53-54.

[5]陈翔兰.生物菌肥的作用及推广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4):96.

上一篇:对数周期天线下一篇: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