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实验

2024-05-09

生理生化实验(精选十篇)

生理生化实验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

家猫60只, 雌雄各半, 均自市场或农村中购买。

1.2 仪器

CELL-DYN1500型血细胞计数分析仪 (美国生产) , 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血液学指标检测

家猫用苯巴比妥和戊巴比妥联合麻醉[1], 颈动物脉取血2ml, 用肝素抗凝, 以CELL-DYN1500型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数 (RBC) 、血红蛋白 (HGB) 、红细胞压积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小板 (PLT) 、血小板压积 (PCT)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白细胞数 (WBC) 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18项指标。

1.4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于血液学指标检测同时, 另取3ml非抗凝血, 分离血清, 以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葡萄糖 (GLU) 、尿素 (Ure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AST/ALT转氨酶比、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球蛋白 (GLB) 、白球比 (A/G)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等12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

2.1 血液学指标

本实验共测定了18项血液学指标, 结果见表1, 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血清生化指标

本实验共测定了12项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见表2, 用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血液生理生化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及生理机能状况, 是衡量动物健康标准及遗传稳定的重要指标, 也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科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动物的生产和应用中, 建立其正常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十分重要。猫在某些实验中, 具有其它实验动物难以取代的特殊作用, 如在药品检验中用于降压实验[2], 但由于猫不易成群饲养, 繁殖比较困难, 加上人们将猫作为家养的重要玩赏动物, 对猫用于实验研究限制很大, 用于实验的猫品种很少, 因此目前使用的猫基本上为收购来的家养杂种猫。正因为猫来源困难, 猫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值指标文献报道较少, 仅在施新猷主编的《医用实验动物学》看到[3], 但数据测定时间早, 且用传统人工方法测定, 一些数据单位也已经不一样了。因此, 用现代检测方法建立家猫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对今后饲养管理中疾病的诊断和分析、医学研究以及实现家猫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药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3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89.

考研生理生化资料总结 篇2

04.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21.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26.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

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36.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42.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48.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65.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简 答 题 0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02.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04.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 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

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论 述 题:

1.病毒对在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焉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截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体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2.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生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含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3.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界引入细胞中的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钙、镁、氯等;二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蔗糖、山梨醇、脯氨酸、甜菜碱等。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⑴维持细胞膨胀压变化不大,利于其他生理生化过程进行;⑵维持气孔开放,以保证光合作用较正常的进行。

4.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合成的逆境蛋白有:⑴热激蛋白f,可以和受热激伤害后变性蛋白质结合,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或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热激蛋白也可以与一些酶结合成复合体,使这些酶的热失活温度明显提高;⑵低温诱导蛋白,亦称冷击蛋白,它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有关。由于这些蛋白具有高亲水性,所以具有诚少细胞失水和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⑶渗条蛋白,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⑷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诱导抗性有关。还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生长,诱导与其他防卫系统有关的酶的合成,提高其抗病能力。5.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答:(1)生长素:实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便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Addicott等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的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适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2.北方小麦与南方小麦相比,哪个蛋白质含量高?为什么?

答: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因为水分供应不良对淀粉合成的影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大。在小麦成熟期,北方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所以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3.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2)温度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3)水分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4)光照 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可以促进脱落;(5)矿质元素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4.目前有关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哪些,并叙述自由基伤害假说的基本内容。

答:关于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三种:一是营养亏缺假说;二是植物激素调空理论;三是自由基伤害假说。自由基伤害假说是人体和动物衰老机理的众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即氧代谢失调、自由基累积的过程。研究表明,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同时,植物细胞本身具有清、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的酶保护系统和非酶保护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但在植物衰老劣变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干旱、高盐、SO2等逆境条件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结果自由基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蛋白质、核酸的氧化破坏,特别是膜脂中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基,会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5.花粉管为什么能向着胚囊定向生长? 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花粉管的向化性运动所引起的。生长的花粉管从顶端到基部存在着由高到低的Ca2+浓度梯度。这种Ca2+梯度的存在有利于控制高尔基体小泡的定向分泌、运转与融合,从而使合成花粉管壁和质膜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到花粉管顶端,以保持顶端的极性生长。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助细胞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有关。棉花的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时,花粉管中的信号物质如赤霉素会引起一个助细胞的首先解体,并释放出大量的Ca2+,造成花柱与株孔间的Ca2+梯度,而Ca2+则被认为是一种向化性物质,因此,花粉管会朝Ca2+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最后穿过株孔,进入胚囊。此外,花粉管可能有向电性生长。7.授粉后雌蕊中生长素含量剧增的只要原因是什么?

答:只要不是花粉带进去的,而是因为花粉中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酶体系,花粉管在伸长过程中,能将这些酶分泌到雌蕊组织中去,因此,会引起花柱和子房形成大量生长素

8.影响植物花器官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内因(1)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2)内源激素 花芽分化属内源激素的调控。2.外因(1)光照 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2)温度 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分裂。(3)水分 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4)矿质营养 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9.花粉和柱头之间的相互识别的机制是什么?

答: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外壁蛋白中的糖蛋白,它在花粉湿润后几秒钟内就迅速释放出来。而雌蕊的识别物质是柱头表面的亲水性蛋白质薄膜,它具有粘性,易于捕捉花粉。当亲和花粉落到柱头上时,花粉就释放出外壁蛋白并扩散入柱头表面,与柱头表面蛋白质膜相互作用,认可后花粉管伸长并穿过柱头,沿花柱引导组织生长并进入胚囊受精。如果是不亲和的花粉则不能萌发,或花粉关生长受阻,或柱头乳突细胞产生胼胝质阻碍花粉管穿过柱头

虎血液生理生化值研究概况 篇3

关键词: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哺乳动物的血液在各项新陈代谢以及执行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液由无形成分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在哺乳动物血浆中,水分约占90-92%,蛋白质约占6.5-8.5%,低分子物质约占2%。低分子物质主要包括电解质、一些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这些物质具有营养功能和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的作用,参与体内营养代谢物质的运输、调节信息的传递和代谢调节。

虎血液的这些生化特性易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虎生长、妊娠、泌乳、肌肉运动等生理状态下或各种疾病状态时均可发生改变,尤其是血糖和血浆蛋白含量经常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健康虎血液生化特性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虎的代谢状况,特别是对虎进行正确的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有关野生动物特别是虎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报道以东北虎居多,本文对东北虎的血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东北虎的血液生理指标研究

虎血是虎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功能主要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相对恒定。血量和血液成分测定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生理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以及各类血细胞大小测量方面。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健康动物血细胞占全血容量的40-50%,生理功能是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保证组织呼吸所需的氧气,其功能是通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赵广英等(赵广英等,1993)曾对东北虎的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计算,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红细胞直径等一系列生理指标,为东北虎的饲养、疾病诊疗、生理、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在虎体内,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存在着种间差异、季节差异、性别差异以及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差异。即便同一只虎,由于测定者的不同,因试验材料、方法和条件不同,所测得的值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在受惊吓情况下,东北虎血细胞和血红蛋白比正常状态要高些。原因可能为:由于应激作用,储存在东北虎肝、脾脏等血库内的红细胞进入血液中,因而使得血细胞和血红蛋白比正常状态要高些。另外,动物种类不同,其生理指标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张锡然等(张锡然等,1993)对东北虎和华南虎血象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细胞和血小板总数东北虎略高于华南虎;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华南虎略高于东北虎。同种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也受营养、运动、妊娠、年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白细胞是有核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是数量较红细胞少,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还受很多因子的影响,如温度上升、运动以及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多。病理状态下,白细胞显著增多,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小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具分叶核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嗜中性粒细胞及其核明显变小,单核细胞的短径变短,大淋巴细胞增大。

在性成熟的哺乳动物中,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雄性RBC比雌性多。因此,虎体中与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也存在性别的差异,性激素的作用使雌、雄相应的血细胞指标值的比较变得复杂。

2东北虎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2.1血液中的无机成分

虎血液中的无机成分主要包括:Na+、K+、Ca2+、Cl-、Fe2+、Mg2+、Cu2+,以及磷酸盐和硫酸盐等。血液中各种无机成分浓度的稳定,便是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血液中Fe2+主要以Hb形式存在,在氧气运送中起着重要作用,Fe2+的变化同Hb的变化是一致的。而Na+、Cl-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渗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只有在Na+保持一定的浓度且同其他离子(K+、Ca2+)保持适当比例,才能保证机体神经肌肉处于正常应激状性。机体通过主动转运和消极扩散从消化道吸收食物中的磷,但食物和机体中的钙、钠、维生素D及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又都影响磷的吸收、利用和分布。大多数磷是通过肾脏排出,这是这血磷浓度的主要调节途径。磷的肾脏排出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控制。动物机体缺乏磷可导致软骨症、食欲不振、异食癖及受胎率降低等病症。因此血液中的无机磷、氯、钠和钾在动物机体组织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信息的传递及某些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与否,都将影响上述功能的正常执行。

金秀艳等(金秀艳等,1994)用比浊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中钾含量为11.4±3.4 mg/100mL(7.40-23.3);有人(赵广英等,1993)用常规容量分析方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Na的含量平均值为223.4 mg/100mL(163.9-273.1),血清Ca的含量平均值为11.5 mg/100mL(7.2-14.2),由于被测东北虎数量较少,且年龄差异较大,数值相差较大;梅全林等(梅全林等,1993)用钼蓝光电比色法、硝酸汞滴定法及火焰光度法分别对8只东北虎血清中无机磷3.73±1.35 mg/100mL(1.11-5.62)、Cl-为501.6±70.20 mg/100mL(395.4-608.4)、Na+为102.2±13.76 mmol/L(83.2-124.2)、K+为3.65±0.65 mmol/L(2.47-6.78);某些学者(张莉等,1994)采用ICP-AES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中金属元素,其中Na+平均值为242±83 mg/100mL、K+平均值128±42 mg/L、Ca2+平均值为42±17 mg/L;某些学者(张锡然等,1993)测定了5只东北虎幼仔的Na+平均值为146.67 mmol/L(136-157)、K+平均值为4.18 mmol/L(3.3-5.3)、Ca2+平均值为2.78 mmol/L(2.5-3.0)、Cl-平均值为116.08 mmol/L(105-124)、磷酸盐平均值为2.82 mmol/L(1.68-4.09)。胡泽民等(胡泽民等,2004)对一只4个月的雌性东北虎测定其中K+为5.05 mmol/L,Ca2+为2.39 mmol/L。此外还有关于应用ICP-AES法测定东北虎血清中铁、铜、镁、锌、钴、锰、钼和铝金属元素的报道。

nlc202309020821

2.2.虎血液中的有机成分

虎血液中的有机成分,大多数情况下指血浆(或血清)中的有机成分,而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仅仅在于血清相对血浆缺少纤维蛋白原。血浆中的有机成分包括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蛋白质(protein)、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hpatase,AKP)、谷丙转氨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等等。不同虎各自的血液生化特征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其生理特征和代谢水平。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hpatase,AKP)是生物代谢关键酶之一,在磷化物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研究较为深入的是血糖,蛋白质等。血糖是许多组织的必需燃料,恒定的血糖浓度对维持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血糖除了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控制外,还受机体的各种调节,血糖在机体总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且很易变化。所以,血液中血糖的测定,可反映虎的代谢水平。

血浆蛋白质又可分为: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若测定对象为血清,ALB、GLB即合称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清蛋白值的测定,在判断虎健康、营养和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胆固醇的生物学功能极其重要,它是合成某些酶、激素的原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但过高或过低对机体都不利。虎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可能会出现象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人认为CHOL、和GLu含量与虎机体新陈代谢机能适应恶劣生态环境的能力正相关,但也有人认为血浆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低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体质强健。由于测定方法和仪器不同,不同学者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如:许宪祝等[133]对8只东北虎的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并计算得出血清总蛋白含量73.6±12.6 g/L,清蛋白(白蛋白)为46.5±3.2 g/L,球蛋白为27.1±13.1 g/L;其结果与赵广英等[139]测定结果基本相同,可能由于他们的材料来源相同,而张锡然等[143]对5只东北虎幼仔用ASTRA-8型和RX-T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61.2 g/L(50.0-73.0),清蛋白(白蛋白)为35.0 g/L(28.0-49.0),球蛋白为26.2 g/L(20.0-32.0);胡泽民等[112]测定其中总蛋白为69.2 g/L,白蛋白为31.3 g/L,球蛋白为37.9 g/L;王兴金等[149]对笼养和散养各5只成年东北虎的研究,报道总蛋白分别为77.20±2.44 g/L,75.80±2.24 g/L、清蛋白(白蛋白)为31.40±0.40 g/L,31.00±0.55 g/L球蛋白为45.80±2.42 g/L,44.80±2.35 g/L。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报道。

面对各类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灭绝的严峻形势,我国各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应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东北虎虎这一珍贵物种实行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展开有关老虎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与调查,进一步对保护老虎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评审:黄勉 植广林

生理生化实验 篇4

1 提前预习,围绕实验目的,吃透实验原理

验证性实验是对理论课的进一步深化,是从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螺旋式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课堂理论知识,包括新学的知识和以往的知识。因此,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个验证性实验,实验之前的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需要查阅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而这种知识的准备又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是以实验内容为线索的一种主动而积极的活动过程。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包括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这些内容都清楚地包含在实验指导书中。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完成一遍本次实验,可以在纸上勾勾画画,对于实验中涉及的原理和目的一定要吃透,而对于相关的技术与方法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或查阅其他书籍,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细节问题留到课堂上实际操作时再掌握。因此,学生必须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以及了解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作出可能的猜想。

在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中[2],“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目的很明确(略)。而在原理部分,书中表述为“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反应式略)。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反应式略)。

“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很弱。种子吸胀萌动后,酶活力逐渐增强,并随着发芽天数的增长而增加。

本实验观察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且不说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后的产物与理论课上的学习有出入,而且与本书之前的一个实验“酶的特性”中描述也不尽相同。至此,学生应该查阅相关资料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在张志良和瞿伟菁的书[3]中找到了答案:“α-淀粉酶能将淀粉分子的α-1,4糖苷键任意切断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β-淀粉酶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分解2个葡萄糖单位的α-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

2 分析实验设计,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指导书中的验证性实验都是很成熟的实验,每个实验设计兼顾了代表性和完整性。实验假说即对实验结果的猜想,它是学生综合课堂理论知识、以往实验知识以及自己的分析后,提炼出来的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实验假说是能够用实验来验证的。而这个验证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探究过程,是对自己实验假说的检验与印证,同时对一些模糊的现象加以具体体现。由于不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种探究活动相对简单和容易一些,这在学习初期如1、2年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还能够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周到的设计。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设计,综合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学生在实验课上实际操作时的兴趣所在,是探究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猜想,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之前的重要步骤。

如在“糖的颜色反应”实验中,包括了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2]。前一个反应分别在5支试管中进行,它们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糠醛溶液;后一个反应则在3支试管中进行,分别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溶液。学生要能够发现这两个实验中的区别是前一个实验比后一个实验多了淀粉和糠醛,应该设问为什么。这时应该紧抓实验原理,从中找出答案,得出实验假说:因为molisch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性反应,糠醛和糠醛衍生物均呈阳性反应,而任意一种糖在浓无机酸下都会形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所以前一个实验的预测结果是5种溶液都有反应,即都会出现紫红色的物质。至于具体的颜色,应该在实验中进一步观察。

Seliwanoff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因此淀粉和糠醛不发生反应。虽然实验指导中没有设置这2个溶液,但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加设这2个溶液同时做。为了做出实验假说,学生必须复习理论课上单糖和双糖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知道葡萄糖是醛糖,果糖是酮糖,而在水溶液中葡萄糖和果糖可以通过半缩醛结构发生互变;此外实验中蔗糖可能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在预测这一实验的结果时,3只试管都有颜色反应,而颜色的出现和由深到浅的次序应该是果糖、蔗糖、葡萄糖。

3 统一实验报告的格式,分析与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是实验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获得了大量感性信息,需要经过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验证实验假说。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尽管有学者认为,对实验报告只需要提出基本要求和形式,不必要用格式去限制学生的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5]。然而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训练,不能把握结论的逻辑推断。通过明确规定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具体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逻辑思维过程,学会正确的推理表述。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实验题目

(2)实验时间

(3)实验地点

(4)实验目的

(5)实验原理

(6)实验步骤

(7)实验结果(与分析)

(8)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前6项问题不大。在第7项中,要求按照操作流程给出原始数据和演算数据。如“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中需要的数据依次为:光吸收值A、酶液管中麦芽糖的浓度c、酶活力单位。根据每个实验,具体提出用表格、示意图或曲线图等方式表达实验结果。

如在“糖的颜色反应”中用表格表示实验结果与分析(表1):

而在类似“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中,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明确指出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差数(实验结论)。

摘要:论述了基础学科如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特质。探讨了在实验教学中对低年级本科生思考与表述、思路与章法的培养。训练的重点包括实验之前实验假说的提炼、实验进行中对实验假说的验证以及实验结束之后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中心明确,思路通畅,层次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关键词:基础实验,教学,假说,报告

参考文献

[1]常海飞.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3):89-91

[2]王秀奇,秦淑媛,高天慧,颜卉君编.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5-209

[3]张志良,瞿伟菁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5

[4]张海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2,192:164-165

生理生化实验 篇5

1.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

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 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不同亚基间靠共价键连接

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 知识点:

2.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近曲小管 远球小管 集合管 远曲小管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近曲小管 知识点:

3.同工酶的特点是()。

催化相同的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分子性质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分子性质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知识点:

4.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

瞳孔放大 胃肠运动增强 心跳加快.加强 促进糖原分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胃肠运动增强 知识点:

5.副交感神经对体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影响()。

心率 心肌收缩力 血管顺应性 外周血管阻力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心率 知识点:

6.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糖、脂肪、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知识点:

7.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房室的舒.缩活动是左右同步的 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知识点: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ATP水解为ADP和Pi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知识点:

9.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血浆 组织内液 淋巴液 细胞内液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细胞内液 知识点:

10.脂酰CoA的-氧化过程顺序是:()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知识点:

11.糖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乳酸 CO2+H2O+ATP 乙酰CoA 丙酮酸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CO2+H2O+ATP 知识点:

12.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导致哪种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PP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维生素C 知识点:

13.氧离曲线是反映()的关系曲线。

血氧含量与空气中O2分压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的O2分压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O2张力 溶解于血液中的O2是否容易逸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的O2分压 知识点:

14.蛋白质合成的方向是()。

不同时由mRNA的3’端与5’端方向进行 由肽链的N端向C端进行

可同时由肽链的N端与C端方向进行 由肽链的C端向N端进行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由肽链的N端向C端进行 知识点:

15.下列凝血因子中,()不是蛋白质。

因子IX 因子IV 因子V和因子VII 因子I和因子II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因子IV 知识点:

16.冈崎片段是指()。

随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片段 DNA模板上的DNA片段 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知识点:

17.下列哪条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增加

蛋白质变性后丧失原有的生理活性 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不变 蛋白质变性后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蛋白质变性后丧失原有的生理活性 知识点:

18.DNA变性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是唯一的原因 磷酸二酯键断裂 多核苷酸链解聚 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知识点:

19.关于睾酮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精子生长发育和成熟 FSH调节睾酮的分泌 是类固醇激素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FSH调节睾酮的分泌 知识点:

20.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

使DNA双链解开

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起点 提供5’-P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起点 提供3’-OH末端作的合成新的DNA链起点

生理生化实验 篇6

关键词:朱砂丹桂;扦插生根;营养物质;变化

中图分类号: Q945.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55-04

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属于木樨科常绿小乔木,是一种绿化、美化、香化三者密切结合的优良园林树种[1]。朱砂丹桂(Osmanthus fragrangs ‘Zhusha Dangui’)是丹桂的一种,其主干挺拔秀丽,枝叶婆娑多姿,清香四溢,花瓣橙红色,花量大,花色艳丽,观赏效果极佳,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庭院观赏树种[2]。此外,朱砂丹桂食用、药用、经济价值也很高。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据调查,干径8 cm以上的丹桂稀缺,每株单价在2 000元以上,干径3 cm以上的植株每株也值数百至上千元。

桂花传统繁育多用嫁接、压条等方法,但是嫁接和压条会导致母树受损严重,成本高且繁殖量少,影响了桂花产业的发展。因而在生产上,以扦插繁殖最为普遍,但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扦插生根能力,有的品种扦插生根率高达90%以上,而有的却非常低。朱砂丹桂属扦插较难生根的树种,扦插成活率很低。因此,在本试验中研究了外源激素和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并试图了解其生根机理,旨在找出最佳的扦插配方和提高扦插生根率,为进一步加大朱砂丹桂的开发与推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场地

试验材料为朱砂丹桂,树龄30年,生长在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实训中心内,试验在该实训中心的温室内进行。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生根观察与最优化试验

6月初,在清晨温度较低时采集植物外围的1年生健康枝条,将采下的枝条放在清水中,插穗长度为8~10 cm,保留1~2片叶子。插穗上切口为平口,下端口斜切且尽量靠近叶节处。扦插前把插穗下端对齐捆好,插穗下端在提前配好的生长调节剂中速蘸30 s后扦插。插床用大号周转箱(长58 cm、宽36 cm、高18 cm),底部均匀打孔,以利于排水,扦插前2 d将基质装入容器内,用0.5%的高锰酸钾进行淋灌消毒。

扦插完毕后,周转箱上盖遮阴网,定期喷水,保持适宜扦插生根的温度与湿度。

(1)生根类型的观察:以ABT(250 mg/L)处理插穗为对象,以清水作为对照处理。扦插后,每天观察插条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出现的情况,至切口愈合,长出新根为止,记录每次观察的结果。每次随机抽取各处理5株,3次重复。

(2)生根率最优组合试验:采用L9(33)正交设计,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共9个处理,每处理60株插穗,3次重复。生根结束后,对生根性状的5个指标生根率、愈伤组织形成率、存活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进行测定,其中,根系效果指数=平均根长×根系数量/总插条数。

1.2.2 生根过程中韧皮部营养物质及POD活性变化测定

选用珍珠岩+蛭石为基质,250 mg/L ABT生根粉处理插穗,进行扦插,每个处理50根,重复3次,以清水作对照。每隔一定的时间随机选取18~20根插穗,将所取材料用蒸馏水冲洗擦干后,置于冰盒内带回实验室,剥取插穗基部2 cm区域内的韧皮部,将其剪碎,置于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3]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4]和淀粉含量[5];用愈创木酚法[6]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H2SO4-H2O2消煮法[7]测定全氮含量。

试验数据处理:用Excel软件绘制图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根类型观察结果

在5~26 d,处理的插穗切口开始有白色絮状愈伤组织产生,此期为愈伤组织诱导期。在27~42 d,处理的插穗切口开始出现白色突起,此期为根原基诱导期,而對照的插穗此时才出现愈伤组织、无白色突起产生。在42~ 57 d,大部分处理插穗已有不定根产生,此期为不定根形成期,而对照插穗中仅有小部分产生不定根。在 57~64 d,有少数侧根形成,这个时期为不定根伸长期。64 d 后,根成型,生根基本结束。

对照组的生根时间比处理组平均晚12 d左右。此外,从插穗生根部位和生根时间看,其根原基发生在插穗的皮孔下部,与愈伤组织无关,因此朱砂丹桂是典型的皮部生根型植物。

2.2 丹桂扦插生根最优组合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扦插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愈伤组织形成率为11.67%~71.67 %,4号组合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排序为4号>2号>3号>1号>6号>9号>(5号、8号)>7号。插穗存活率为6.67%~68.33%,4号最高,其次是3号,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排序为4号>3号>2号>1号>6号>9号>8号>(5号、7号)。生根率为10%~65%,4号生根率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排序为4号>3号>1号>9号>6号>(2号、5号)>8号>7号。根系效果指数为0.31~1.44,4号最高,与1号差异不显著,排序为4号>1号>5号>3号>2号>6号>9号>8号>7号。最长根长在2.43~9.03 cm间,4号最高,与1号差异不显著,排序为4号>1号>3号>6号>5号>2号>9号>8号>7号。

根据生根性状方差分析得知,正交试验的9个处理对生根性状的5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由上述分析综合可知:在朱砂丹桂的夏季嫩枝扦插中,4号处理(100 mg/L ABT、珍珠岩+蛭石)的几个指标均比其他8个处理高,愈伤组织形成率达到71.67%、插穗存活率达到68.33%、生根率达到6500%、根系效果指数为1.44、最长根长为9.03 cm。而7号处理(100 mg/L NAA、珍珠岩+蛭石+泥炭土)的生根指标相对较低,愈伤组织形成率仅为11.67%、插穗存活率为667%、生根率为10.00%、根系效果指数为0.31、最长根长为2.43 cm。

2.3 插条皮部营养物质变化及POD活性变化

2.3.1 插条皮部营养物质的变化

2.3.1.1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糖类物质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营养储藏和运输形式,有研究表明,插穗生根与插穗内营养物质有关,可溶性糖是插穗生根和生存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物质[8]。图1表明,朱砂丹桂插穗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有较大波动。综合生根过程观察分析,250 mg/L ABT生根粉处理过的插穗,初期由于淀粉类物质生物降解,含糖量有轻微上升,16~30 d内,愈伤组织形成需要消耗营养,造成插穗内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扦插 30 d 后,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低,此后愈伤组织形成而使淀粉酶活性增强,促进淀粉水解,可溶性糖含量开始升高。57 d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此时是不定根伸长期,可溶性糖大量消耗。此外,处理与对照差别不大,可见250 mg/L ABT生根粉对插穗内部可溶性糖变化影响不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试验材料的差异所致。

2.3.1.2 淀粉含量的变化 淀粉是插穗中主要的储藏物质,淀粉通过水解转化为糖类从而供给生根所需的能量,插条内淀粉含量越高,说明转化成可溶性糖就越低[9]。由图2可见,扦插过程中插穗皮部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下降—上升。0~30 d,处理插条皮部淀粉含量持续下降,对照则呈现先降后轻微上升的趋势。处理插穗皮部淀粉含量在30 d时达到最低,可能是由于愈伤组织形成后,促使淀粉酶活力增强,部分淀粉被分解提供能量。之后含量上升,说明伴随着插穗不定根的形成,不定根开始吸收营养物质,淀粉得到积累。初步推断,250 mg/L ABT生根粉能促进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速度。

2.3.1.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参与构成细胞、调节代谢等多种作用,因此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也可反映出扦插生根过程中的复杂变化[10]。由图3知,可溶性蛋白是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ABT生根粉处理的插穗,初始的0~42 d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蛋白质分解,为愈伤组织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在42~57 d内,不定根诱导形成,储存了充足的营养物质,致使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虽然对照的变化趋势与处理的差不多,但是对照较处理更为和缓。这说明,250 mg/L ABT生根粉刺激了插条,可能加快了可溶性蛋白运作的速度,从而促进生根。

2.3.1.4 总氮含量的变化 氮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与植物根部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11]。由图4可知,总氮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在42 d不定根形成期,总氮含量达到最低值,可能是低氮的环境更有利于不定根的长出。在愈伤组织形成前期、不定根形成期,处理总氮的含量比对照高,初步推断250 mg/L ABT生根粉可能会加速总氮含量的生成。

2.3.1.5 碳氮比的变化 碳、氮营养是插穗生根前维持生命和生根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12]。插穗生根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比率有关[13]。由图5可知:碳氮比值呈现下降—上升趋势,在愈伤组织和根原基的发育阶段,碳氮比值的下降,可能促进了根原基发端和发育,而在不定根伸长期碳氮比又开始上升。这说明朱砂丹桂不定根的形成产生需要较低的C/N,直到不定根伸长期才需要较高的C/N。

2.3.2 插条皮部内POD酶的活性变化

过氧化物酶(POD)是植物体内酶促保护系统(即保护酶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消除植物体内的内源IAA,促使诱导根原基[14]。POD活性与愈伤组织形成能力,以及与插穗不定根的诱导均有密切的关系[14]。图6显示了朱砂丹桂嫩枝扦插过程中插穗POD活性的变化,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POD活性在愈伤组织的形成期和不定根伸长期均出现高峰,说明高活性的POD有助于消除体内的过氧化氢、酚类物质以及多余的IAA,从而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对照中POD活性与处理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处理的插穗中POD活性比对照的高,且两者之间POD活性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生根率与POD活性呈正相关,说明250 mg/L ABT生根粉能提高POD活性,从而提高生根率。

3 结论与讨论

3.1 朱砂丹桂生根类型与最优组合

本试验表明,朱砂丹桂扦插生根属于皮部生根型。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基质种类对插穗的生根有显著的影响。100 mg/L ABT生根粉+珍珠岩+蛭石的组合处理效果最佳;而100 mg/L NAA+珍珠岩+蛭石+泥炭土组合处理效果最差。

3.2 营养物质与生根的关系

插穗生根的过程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碳水化合物充足供应所控制的过程。本研究中,250 mg/L ABT生根粉处理的插条中,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在不定根生出之前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这证明其生根之前,淀粉水解转化为糖类,供给生根所需的能量,而生根后,根能吸收营养物质积累淀粉,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也呈短暂上升。这与杜仲[8]、金露梅[16]的扦插生根过程中的变化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在不定根形成之前不断下降,说明蛋白质分解为愈伤组织的形成提供构成营养,与凹叶厚朴[17]扦插生根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曲线一致。总氮值在不定根形成期不斷下降,说明低氮更利于生根。不定根的形成产生需要较低的 C/N,直到侧根生长期才需要较高的C/N,这与落羽杉[18]扦插生根过程中C/N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与前人对许多其他植物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高C/N能促进生根这一理论不一定适合所有植物。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及侧根伸出期分别出现高峰,说明生根率与POD活性呈正相关,这与前人对欧榛[19]、马尾松[20]的扦插研究结果一致。

3.3 ABT生根粉对营养物质变化的影响

虽然ABT生根粉对插穗内部可溶性糖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可溶性蛋白、淀粉、总氮、C/N的含量以及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促进可溶性蛋白运作的速度,促进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速度,加速总氮含量的生成,降低了C/N。此外,还提高了其POD的活性,尤其是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及不定根原基诱导的关键期。有研究证明,这些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插穗生根相关,说明生长调节剂是通过调节插穗内代谢物质的含量来促进插穗生根[21]。

本试验中朱砂丹桂嫩枝扦插的生根率还不是很高,本研究只是对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最佳组合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试验,要找到朱砂丹桂扦插的最佳时期和配方、高效的育苗途径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向其柏,刘玉莲. 桂花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增刊1):104-108.

[2]李士保,王长海,蔡凤林,等. 丹桂苗木繁育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98,201.

[3]赵英永,戴 云,崔秀明,等.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草乌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3):235-237.

[4]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54-155.

[5]黄光文,沈玉平,李常健.甘薯淀粉含量测定的新方法[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7):109-111.

[6]李忠光,龚 明. 愈创木酚法测定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进[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2):323-324.

[7]景丽洁,袁东海,王晓栋,等. 水生植物总氮测定中两种消化方法的比较[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92-394.

[8]Rafiqul Hoque A T M. Rootability of Dalbergia sissoo Roxb. cuttings from different clones at two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ir primary field growth performance[J]. Dendrobiology,2008,59:9-12.

[9]吕明霞. 梅花硬枝扦插繁殖与贮藏养分的关系[J]. 浙江农业科学,2000(4):48-50.

[10]徐丽萍,上官新晨,喻方圆.秤锤树嫩枝扦插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50-53.

[11]李振坚,陈俊愉,吕英民. 木本观赏植物绿枝扦插生根的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增刊2):83-85.

[12]大山郎雄. 植物扦插理论与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89.

[13]郭素娟. 林木扦插生根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64-69.

[14]原牡丹,侯智霞,翟明普,等. IAA分解代谢相关酶(IAAO、POD)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88-92.

[15]Calderon Baltierra X V. Changes in peroxidase activity during root formation by Eucalyptus globules shoots raised in vitro[J]. Plant Perox Newlett,1994(4):27-29.

[16]張忠微,石素霞,等. 金露梅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56-59.

[17]马英姿,宋 荣,宋庆安,等. 凹叶厚朴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112-117.

[18]吴落军. 落羽杉的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9]扈红军,曹帮华,尹伟伦,等. 不同处理对欧榛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林业科学,2007,43(12):70-75.

[20]刘玉民,刘亚敏,马 明,等. 马尾松扦插生根过程相关生理生化分析[J]. 林业科学,2010,46(9):28-33.

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重庆市某荣昌猪育种场选择2窝健康荣昌仔猪19头 (♂10头、♀9头) , 45日龄断奶, 断奶后饲喂本场配制的饲料, 在相同条件下按常规进行饲养管理, 自由采食、饮水。

1.2 仪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Sysmex XT 2000i)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OLYMPUS AU640) , 由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

1.3 血样的采集

分别于仔猪1, 2, 3, 4月龄采血, 采血前禁食12 h, 于8:00—10:00采血。每头猪前腔静脉采血7 mL, 2 mL血加入盛有肝素的抗凝管, 倒转8~10次, 用于测定生理指标;另5 mL血加入促凝管, 静置, 用于测定生化指标, 于11:00前送荣昌县人民医院血液检验科测定。

1.4 测定项目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 (WBC) 、红细胞数 (RBC) 、血红蛋白浓度 (HGB) 、血细胞比容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RDW-CV) 、血小板数 (PLT)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 (GLU) 、尿素 (BUN) 、肌酐 (CREA) 、尿酸 (UA) 、总胆固醇 (CHOL) 、总胆红素 (TBIL) 、三酰甘油 (TG) 含量和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计算ALT/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及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球蛋白[GLO, 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白球比) ]、钾 (K) 、钠 (Na) 、氯 (Cl) 、钙 (Ca) 、磷 (P) 、胆碱酯酶 (CHE) 、淀粉酶 (AMS) 含量。同时, 荣昌县人民医院血液检验科提供了以上项目人的参考值。

1.5 数据统计

平均值用于与国内部分猪种和人进行比较, 未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他试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荣昌猪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4月龄公猪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随着月龄的增加, 白细胞数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值与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相近, 高于贵州小型猪[7]和人[ (4.00~10.00) ×109/L]。红细胞数在3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与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及贵州小型猪[7]相近, 高于人[ (3.90~5.90) ×1012/L]。血细胞比容在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37.00%~52.00%) , 低于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及贵州小型猪 [7]。红细胞平均体积在各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接近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军牧1号猪[3], 低于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和人 (80.00~98.00 fL) 。1月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最高,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五指山猪[6], 高于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7]和人 (10.00%~14.50%) 。4月龄母猪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1) , 公猪在各月龄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低于广西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7]。1月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低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和人 (300~360 g/L) 。1月龄血小板数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合作猪[5]、军牧1号猪[3], 高于人[ (100~300×109 /L) ]。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荣昌猪血液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2)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性别间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2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2, 3, 4月龄公猪尿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血糖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长白猪[7]和人 (3.90~6.10 mmol/L) , 高于哥廷根小型猪[7]。尿素含量, 3月龄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5) , 但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平均值高于合作猪[5]、广西巴马小型猪及哥廷根小型猪[7], 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5]、贵州小型猪[7]和人 (2.10~7.90 mmol/L) 。尿酸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平均值显著低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150~430 μmol/L) (P<0.05) 。肌酐含量, 在公猪1~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4月龄母猪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显著低于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 (P<0.05) , 在人的范围内 (35~124 μmol/L) 。总胆固醇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近似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7], 低于莆田黑猪[4]、长白猪[7]和人 (2.80~5.70 mmol/L) 。总胆红素的平均值极显著低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广西巴马小型猪[7]、五指山猪[7]和人 (2.8~5.7 μmol/L) (P<0.01) 。

2.3 荣昌猪血液蛋白质和脂类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母猪2, 3, 4月龄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公猪, 4月龄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三酰甘油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低于五指山猪[6]和巴马小型猪[7], 接近莆田黑猪[4]、贵州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和人 (0.34~1.70 mmol/L) 。总蛋白含量, 3, 4月龄极显著高于1, 2月龄 (P<0.01) ;平均值接近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莆田黑猪[4]、军牧1号猪[3]、合作猪和人 (60~85 g/L) , 低于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白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接近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合作猪[5]和人 (35~55 g/L) , 低于莆田黑猪[4]、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球蛋白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升高, 4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接近莆田黑猪[4]、军牧1号猪[3]、合作猪[5]、贵州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五指山猪[6]、巴马小型猪[7]、长白猪[7]和人 (20~40 g/L) 。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C、D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荣昌猪血液酶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4)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4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2, 3, 4月龄后公猪乳酸脱氢酶含量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3月龄公猪谷草转氨酶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肌酸激酶含量, 母猪在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公猪4月龄显著低于3月龄 (P<0.05) ;平均值显著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26~174 U/L) , 低于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和军牧1号猪[3], 接近贵州小型猪[7]。乳酸脱氢酶含量, 1月龄公猪显著低于2~4月龄 (P<0.05) , 2月龄后趋于稳定, 母猪在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高于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人 (109~245 U/L) , 低于哥廷根小型猪[7], 接近莆田黑猪[4]和合作猪[5]。谷丙转氨酶含量, 3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 4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接近莆田黑猪[4]、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长白猪[7]和人 (35~55 U/L) 。谷草转氨酶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和人 (20~40 U/L) 。碱性磷酸酶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显著高于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长白猪[7]和人 (42~140 U/L) , 与莆田黑猪[4]接近。淀粉酶含量, 3月龄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5) , 平均值高于合作猪[5]。胆碱酯酶含量, 3月龄极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1) ;平均值高于滇南小耳猪 [8], 低于人 (3 892~11 500 U/L) 。

2.5 荣昌猪血液电解质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5)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由表5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荣昌猪血液中钾、钠、氯、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钾、钠、氯、钙含量在1~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磷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钾的平均值高于长白猪[7], 钠的平均值低于合作猪[5], 磷的平均值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0.8~1.6 mmol/L) 。

3 小结与讨论

1) 本试验结果表明, 荣昌猪血液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只有少数指标存在差异, 如公猪的白细胞数、尿酸含量及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显高于母猪, 母猪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公猪。随着月龄的增加, 有些指标发生变化, 但多数在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通过与我国地方猪及人类比较, 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与我国地方猪相近, 有极少数指标有偏差, 而且很多指标都接近人的参考值范围。本试验检测的一部分指标的结果与廖均华等[1]、蒋茂成等[2]测定的荣昌猪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通过单位换算后基本吻合。

2) 在测定中发现:荣昌猪总胆红素的含量很低, 有的猪测定结果为0, 其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我国地方猪, 极显著低于人类;有的指标测定值忽高忽低, 波动较大, 如淀粉酶、胆碱酯酶活性等。这可能与荣昌猪的品种特性、代谢情况、年龄、性别、体重、饲养管理、营养供给、环境以及本次抽样数量、检测方法等方面有关, 以后将继续扩大样本数量, 改善猪的饲养条件, 改进测定方法, 以消减技术误差, 对测定结果继续完善, 并继续测定还未测定的指标, 使测定指标更齐全、结果更为准确。

摘要:为了分析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试验选择2窝健康荣昌仔猪, 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与国内部分地方猪种和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荣昌猪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公猪的白细胞数、尿酸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母猪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公猪 (P<0.05) ;随着月龄的增加, 有些指标发生变化, 但多数在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通过比较发现, 荣昌猪尿酸、肌酐含量显著低于国内多数地方猪种 (P<0.05) , 肌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国内多数地方猪种 (P<0.05) , 其余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在我国地方猪种正常值范围内, 多数指标都接近人的正常值范围。

关键词: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廖均华, 黄谷诚, 陈先达, 等.荣昌猪九项生理指标[J].四川畜牧兽医, 1984 (2) :15-18.

[2]蒋茂成, 罗治和, 罗永煌, 等.荣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J].四川畜牧兽医, 1993 (3) :4-5.

[3]吴永魁, 李乾学, 孙博兴, 等.“军牧1号”断乳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J].吉林畜牧兽医, 2009 (6) :7-9.

[4]邱金海.莆田黑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 28 (4) :317-323.

[5]刘燕, 刘孟洲.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特性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7) :52-55.

[6]孙瑞萍, 王峰, 魏立民, 等.海南原产地五指山猪生理生化指标测定[A]//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 2010:294-298.

[7]杨述林, 任红艳, 王恒, 等.3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品种血液生化指标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4) :75-78.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的影响 篇8

一、干旱对大豆叶水势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初导致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和原生质逐渐脱水,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对生长的抑制,而这些都受植株叶片水势影响。柳建国等对大豆水势分布的日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叶片白天平均水势较低,在8:30~16:30之间平均水势仅为-1.74MPa,并且其水势日变化最大,变化幅度达0.60MPa,上部和下部叶片水势差异也最大,相差1.1MPa。当叶水势降低到-0.3MPa时,叶片延长生长缓慢;-1.2MPa时,停止生长[4]。这都说明大豆对水分反应敏感,属于不耐旱的作物。

二、干旱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水分状况是影响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因子之一[5]。干旱胁迫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严重时甚至损伤叶肉细胞,降低植株叶片光合速率[6]。

从气孔导度方面来看,只要有轻度的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65%~70%),干旱敏感品种的气孔导度就会急剧下降。严重水分胁迫时,气孔导度降到了很低的水平。Turner等认为,在低叶水势下,气孔的关闭与光合速率有关,大豆品种的叶水势在-1.2MPa和-2.4MPa之间时,气孔导度与光合作用呈线性关系。

从叶绿素含量方面来看,在干旱胁迫下,叶绿体膨胀,排列紊乱,基粒问排列松弛,光合作用器官的超微结构遭到破坏。有研究表明,严重的干旱胁迫会破坏叶绿体、使叶绿素的含量下降、降低光合酶的活性、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7]。不同大豆品种问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远小于叶绿素含量的减少的幅度,这可能是由于在强光下充足的光能供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叶绿素缺乏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干旱敏感品种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要大于抗旱品种;分枝期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明显小于其它生育期。

参考文献

[1]杨鹏辉,李贵全,郭丽等.干旱协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花荚期质膜透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127-129.

[2]赵宏伟,李秋祝,魏永霞.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6,25(3):329-332.

[3]谢甫绨,董钻.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25(I):13-16.

[4]柳建国,柯建国,陈长青.作物水势时空分布与其耐旱性[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1):63-66.

[5]李树华,许兴,何军等.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光合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0-104.

[6]Lawlor DW,Cornic G.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 ion and assoc-iated metabolism inrelation to water deficits in higher plants[J].Plant Cell Environ.2002,25:275-294.

麦洼牦牛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篇9

利用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组织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 研究了放牧麦洼牦牛泌乳生理生化的主要特点, 包括排乳的方式及特点、不同泌乳阶段和季节乳的生化组成、乳腺组织化学、乳蛋白遗传多态性及半奶牦牛泌乳特点等。所测生化指标主要包括乳的常规营养成分、7 种矿物质元素含量、6 种酶的活力、乳蛋白组分、6 种蛋白质或酶的遗传变异体等。其中不少研究结果在牦牛上为首次报道, 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对半奶牦牛泌乳特性的创造性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项目结果为深入认识牦牛乳的生物学价值提供了重要资料, 并在提高牦牛泌乳性能、乳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犊牛的饲养及牦牛的育种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项目持有方: 西南民族学院

生理生化实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贵州小型猪15头 (♀7、♂8) , 健康, 5~7岁, 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 普通级环境, 饲料为贵州台农公司提供的配合颗粒料, 自动饮水器饮水。

检测用F820型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SYSMEX公司生产;D3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南京神州英诺华公司提供。

1.2 方法

采用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法对贵州小型猪进行麻醉[1,2], 经前腔静脉采血7 mL;将5 mL置于速凝试管, 静置15 min, 离心, 吸取血清备检;将剩余2 mL置于抗凝管中备测血常规指标。

1.3 检测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球蛋白 (GLB) 、白球比例 (A/G)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间接胆红素 (IBIL) 、尿素 (UREA) 、肌酐 (CREA-K) 、尿酸 (UA) 、葡萄糖 (GLU)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CHO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乳酸脱氢酶 (LDH) 、淀粉酶 (AMY)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Ab)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丙肝抗体 (Ant-HCV) 。

血液生理指标:白细胞 (WBC) 计数, 淋巴细胞 (LYM) 比率, 中性细胞 (GRA) 比率, 淋巴细胞 (LYM) 计数, 中性细胞 (GRA) 计数, 红细胞 (RBC) 计数, 血红蛋白 (HGB) 、血小板 (PLT) 计数。

2 结果

2.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1)

注:同行数据肩注*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2.2 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2)

注:同行数据肩注*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3 讨论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衡量动物健康标准及遗传稳定的指标, 也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液生理生化数据库的建立及定期监测是在贵州小型猪的保种选育工作中种群生物学特性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育贵州小型猪的早期, 甘世祥等[3]曾检测了不同年龄段的健康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迄今为止培育工作近30年, 已形成了稳定的封闭群。

年龄超过5岁的贵州小型猪表现被毛稀疏, 蛀齿增多或恒齿残缺, 体况下降。在大体解剖上表现出腹腔器官粘连, 公猪睾丸硬化、粘连等。猪的自然寿命是10~25年[4],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家猪生存通常不超过4年, 在实验动物学方面也未见超过5岁以上小型猪的相关报道。作者对5岁以上的贵州小型猪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形态学进行研究 (另文报道) , 发现此时的贵州小型猪已经进入老龄状态。

老龄贵州小型猪雌雄性别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大部分无统计学差异, 雌性贵州小型猪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血糖高于雄性, 差异显著 (P<0.05) ;低密度脂蛋白、淋巴细胞比率雌性高于雄性, 差异极显著 (P<0.01) ;白蛋白雄性高于雌性, 差异显著 (P<0.05)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和表面抗体 (抗HBs或HBsAb) 、e抗原 (HBeAg) 和 e抗体 (抗HBe或HBeAb) 、核心抗原 (HBcAg) 和核心抗体 (抗HBc或HBcAb) 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Ant-HCV) 均为阴性, 提示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过HBV和HCV。检测结果表明, 老龄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 可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曙光, 钱宁, 佘小明, 等.速眠新Ⅱ对幼龄贵州小型猪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6, 23 (4) :21-23.

[2]吴曙光, 钱宁, 田锟, 等.速眠新Ⅱ与戊巴比妥钠对实验用白香猪麻醉效果的观察[J].实验动物科学, 2007, 24 (2) :24-26.

[3]甘世祥, 冯济凤, 董菲络, 等.贵州小型猪——试验用小香猪[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7:196.

上一篇:静态安全评估下一篇:网络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