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让中国的父母感到震惊(教育的尴尬)

在一项“创造力发展调查”中,结果在近5000份问卷中,约有三成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或“很没有创造力”。尤其是女性,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的比例高于男性甚多。年龄超过60岁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没有创造力”的比例更高得惊人。同时,也有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创造力,有三成五的人,认为自己的妈妈没有创造力。

199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国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真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然而,比赛结果却令人寒心,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子连边也没沾上,最后只获得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纪念奖。在人家闪耀着想象大胆、构思独特的作品面前,中国孩子的作品显得那样苍白,缺乏独创性,这怎能不令中国的家长们感到震惊!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

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

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

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下面是一则成功的家教案例:

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老师让人捎口信要我们去,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儿子别出心裁地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

我们回家盘问时,儿子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对听这么一说,我们意识到,儿子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于是我们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我们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是包办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记得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儿子对其中一道文字题有异议,我们马上会面数学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叙说,据理力争。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第二篇: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17-2-17

一 ·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表现为: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第二,处理问题灵活祖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

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都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社会的,当然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发现孩子的创造火花,保护孩子的创造萌芽。

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儿童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 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如何发现

1、应该了解,幼儿的创造与成人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创造者,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开来,东看看西看看,说他要研究一下时,当你的孩子揪着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当你的孩子一边玩着娃娃家玩具,一边自言自语时,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火花的闪现,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 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例:穿衣服时,有一天发现把图案放下面才不会穿反;搭积木时比图纸多了一根烟囱等等。

2、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创造性思维不单指变通性、求异性,还包括流畅性。例:你尝到过哪些味道,是吃什么东西尝到的。(都是甜的,只是东西不同——流畅性,其他味道——变通性),年龄越小的孩子,流畅性表现越多。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所谓创造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善于创造和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力强的人,勇于弃旧求新,别开生面;不盲从,不轻信,不随便附和他人;他善于创造性思维,好问好想,好探索,能发明创造崭新的成果。

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其平时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先在脑海里留下对事物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然后进行实践而获得的。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创造潜力,这种潜力能不能被开发出来,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教育不得法,创造潜力就会被扼杀、被埋没。事实证明,在培养孩子刨造力方面,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有优势。因为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它要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但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往往照顾不周。而家庭教育则相反,它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安排适当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便于孩子发挥特长。因此,家庭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有独到之处。那么,在家庭里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建议小学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要形成一个自由创造的心理气氛

孩子天生就有创造性。家长在精神方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能自由地想,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并做出自由的抉择。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屈从自己的意志,应处处使孩子感到进行创造的心理自由。

一般来说,孩子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往往与众不同,他们的独特思路、想法有时看起来可笑,但却反映出他的创造性. 不幸的是,有的家长硬要强求孩子顺从于他们的要求,给孩子设立了很多框框。这样,孩子的创造性得不到赞扬和鼓励,有时还会遭到训斥,他只好处处顺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有的创造性被埋没了。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把他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顺从,更不要讽刺和挖苦孩子那些看上去可笑的想法和举动。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创造意识

所谓创造意识,就是不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独立思考,探索新的方法、理论。家长给孩子灌输创造意识,可以多讲些古今中外科学家孩提时的故事,让孩子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例如,给孩子讲述,瓦特看见水开了,壶盖会跳动;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认真思考,深人研究,后来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发明家。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不拘泥别人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答案,能开动脑筋,独抒己 见。尽管有些是可笑的,但却是他创造性的反映。例如,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小鸡,就想母鸡能孵小鸡,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也钻到鸡窝去孵小鸡。这种举动在成人看来是荒诞的,其实在这怪举动后面正蕴藏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发展孩子的创律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孩子生来具有创造性的萌芽,如果给予正确的训练和培养,就可以发展成为创造性思维。为了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家长可以向儿童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积极思考,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例如,让孩子谈物品的用途时,说得越多越好,而且要鼓励他说出使用这些物品的新方法。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提问题是儿童探索的主要方法。孩子提出问题,家长应该认真对待,最好不要马上回答,而应提出反问,让孩子经过一番思考后再自己作答。这样,不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助于孩子形成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

四、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知难而进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场所、玩具和各种材料,给孩子安排进行创造和探索的时间。当然了,家长在重视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工作角”、开辟“实验田”,鼓励并指导孩子进行探索,发展求知欲,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发明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是难以成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先培养他知难而进、顽强探索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从事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家长在这方面要多鼓励、多支持。尽管有的孩子做事虎头蛇尾、知难而退,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家长应该理解、宽容,并进行有益的指导。否则,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会被扼杀。

此外,培养孩子创造性的途径还有很多,例如,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知识丰富是创造的基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人格等。家长应该懂得,创造才能是教育培养的结果,是有心的家长辛勤扶植的结果。

摘自宋广文、韩仁生、唐爱民、张勇/编著《给小学生家长的100条建议》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古以来,许多有见识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当从孩子刚上学时就得抓紧时间培养,使孩子及早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应侧重四个方面:首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不听音乐、桌上不放玩具,安心完成;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像读书之类的不动笔的作业;完成作业时既仔细又不拖延时间,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正误。其次,复习和预习的习惯。每天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前先复习老师讲的新知识,等完成作业后再看看课本,明确第二天将要学什么内容。再次,收听儿童广播和阅读课外儿童书报的习惯。要求孩子坚持收听儿童广播,培养孩子阅读儿童读物的兴趣;不但要看,而且要他出声朗读;把看到的、听到的内容讲给家长听。第四,专心学习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做事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在家中,孩子学习、娱乐、游戏都要专心、集中精力;在学校里,上课集中精

力,认真听讲,不能一心二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讲究方法。一般来讲,家长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知识,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会有所帮助。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为孩子提供学习用的桌椅、适宜的图书、没有外界干扰可以安心完成作业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语言环境、感情环境、行为环境。总的来说,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以保证孩子能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

第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孩子年幼,评价水平不高,因而往往是毫无原则地模仿, 孩子有许多的坏习惯也是模仿来的。比如孩子的骂人等。就是在孩子的走路、动作、说话中也有不少习惯是模仿来的。例如,孩子可能对教师讲课中或父母谈话中某一用语感兴趣,就反复地学着说,结果养成了滥用这句话的习惯,使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语。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在各方面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另外,家长也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同学为典型让他模仿,或者讲一两个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来启发孩子。家长如果能这样具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那么,孩子不仅容易接受,而且也能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使孩子及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家长要严格要求,对孩子反复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纯停留在反复地讲道理、一味地启发兴趣上。重要的是坚持行为训练。家长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来让孩子进行练习。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可以从最基础的方面训练,例如怎样拿笔、怎样写字等。教会后,要让孩子反复地练习,直至熟练为止。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严格,并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比如孩子形成了写字潦草的习惯,就要通过反复练习纠正过来,让孩子反复练,直到不再潦草的时刻为止。

第四,家长要从点滴抓起,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家长应从点滴抓起,随时留意,只要发现了孩子的某种苗头,有益的就要及时引导使其发展巩固.有害的就要及时提醒使其改正。例如,如果孩子今天抄了别人一道作业题,家长发现了也不在意,那么,明天他可能抄两道,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孩子在看课外书时发现一个生字不认识,就认真地查字典,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习惯。此外,孩子年龄小,家长不要 企望他一下子学会很多东西,应该一步一步地来,由浅入深。

第五,家长要调动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性。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对这一习惯的爱好或兴趣。孩子对某一行为如果感兴趣,就会有愿意去做的动机,就会产生意志力,就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家长应该向孩子讲清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好处,使孩子相信这样做是合理、正确的。随后还要为孩子提供完成有关的习惯动作的范例,并耐心细致地教孩子怎样去做。如果能让孩子亲自体会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就能使他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良好的习惯。

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一点不良习惯,家长千万不能说可能使孩子丧失信心的话,要帮助孩子自己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改掉。如果让孩子形成了“反正就这样,改也改不好”的心理,那就难以纠正了。因此,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讲究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家长不要陪孩子做作业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业有两种偏向: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从不过问,他们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与家长没有关系,甚至在孩子需要帮助而家长又能帮助的情况下也不帮助他。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是启发孩子如何去完成作业,而是陪孩子做作业,甚至包办代替,唯恐孩子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便亲自替孩子解题。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目前,更多的家长属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况。他们希望自己能帮助孩子学习,经常检查、督促孩子学习,认为这样能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难题,可以及时辅导。这就是我们常见到、常昕到的“陪读”现象。“陪读”主要是指孩子在家学习时,不能独立进行,依赖家长与他一起学习和完成作业。现在的家长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不遗余力地长时间陪孩子学习,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又不免有越俎代庖的情况。家长的过分关心,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它能使孩子慢慢地养成了依赖心理,遇到困难时,自己不积极设法解决,只等家长包办代替。例如,有一位家长对孩子十分认真,每天晚饭后不看电视,而是陪孩子做作业,直到孩子全部完成作业、他认真检查一遍之后为止。时间一长.孩子就形成了这样的定势:如果家长不坐在他对面,他就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显然是由于家长的‘‘陪读’’造成的后遗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还是家长教育指导思想的问题。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家长抓孩子的学习习惯,开始必须从“强制’’人手,等孩子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之后再逐步“撒手”。家长在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时,应坚持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例如写字,开始孩子不习惯.不顺手,家长可一笔一划地写给他看,让孩子边学边练。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应该从孩子入学时就抓。如果前几年未抓好,也不要泄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家长只要合理培养仍能抓好,关键在于坚持。

二、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应进行监督、检查

家庭作业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家长的帮助只能是启发孩子去思考,提示解题的方法。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孩子应该加强督促,使他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并且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主

动按时完成作业。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一定要求他独立完成,决不允许他抄袭别人或单纯依赖家长。

三、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如果教育得法,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孩子学好功课的信心。孩子就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在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只需用一点时间和精力监督他遵守规定的情况和检查他作业完成的好与坏即可。不用一直坐在他身边监视着他学习,或者在一旁督促甚至呵斥他: “你看你写得多难看,擦了重写,不完成作业不能吃晚饭。”这样会造成孩子过分紧张,结果能解答的问题的思路也打乱了,能写好的字也达不到横平竖直了,反而养成做功课时精力 难以集中的坏习惯。还有的家长边呵斥边动手打,这样孩子会把这些痛苦与学习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遭罪的学习情境,就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而设法逃脱这种局面。因此,家长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即使孩子在完成作业时有差错,也不能急躁,更不能辱骂他,相信他能够把作业完成好,千万不要使孩子因一次或几次的作业失误,而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家长不要过分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得了好成绩说明孩子对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掌握得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是孩子认真学习的结果,家长也勿需太得意;如果成绩不好,说明孩子这期间学习不认真,不能完成教学各项要求,那就需找出原因,加强辅导,及时赶上要求,家长也勿需过分苛责。也不需要家长替孩子去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热心,容易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在课堂上听课不专心,注意力难以集中,认为反正有家长帮助;作业做完了,也不检查,反正有家长把关。这就很容易 导致孩子厌学、丧失学习信心。

总之,孩子在课堂上学的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教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因此,孩子怎样完成作业与作业完成的质量,就成了学习方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家长要指导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最好不要让几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以免他们互相商量而不能独立思考和练习;家长的辅导也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对孩子作业的质量应严格要求,对孩子的作业要经常检查。力求使孩子能够独立地、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 作业。

第四篇: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卡尔在《积极心理学》中谈及“天赋、创造力与智慧”的问题时,花了比较多文字谈了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我想卡尔的这些介绍不仅对学校教育,个人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更有意义。他告诉我们,所谓的创造力其实是可以训练的。

首先,为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具有选择机会的环境,也就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或者说就是在我们与孩子共同玩耍游戏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发孩子思考还有哪些可能。尤其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往往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交往中,又是往往给予打击和压抑的。比如孩子常常会说墙上那个影子像什么,像什么。而我们则会告诫他,小屁孩,别瞎说,哪儿有哦。于是,还在的想象力就这样被我们慢慢地扼杀了。

想象,原本是凭直觉的,幼儿期的孩子接受的外界干扰相对要少许多,思考的方式大多考的绝世直觉,也正是直觉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也正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语言的稚嫩,他们往往靠的就是自己的直觉模模糊糊的比喻或者表述,更多的孩子还会借助涂鸦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的涂鸦在许多时候,又是我们这些大人所不齿的。因为他们不会去考虑涂鸦的材料与方式,他们只想将自己的直觉表达出来而已。

所以,卡尔提醒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进入某个领域的基本技能,“这些领域可能是语言、数学、音乐或者艺术”(P156)。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一点是要我们注意的这就是人们要想认识一个领域,总是由简单而日渐复杂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培养我们的孩子的某种兴趣和爱好的时候,是急不得,是要有耐心的。这当中关键就是要营造鼓励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当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呵护孩子的言说和各种表达方式,当然更要保护和鼓励孩子的冒险行为和方式,前提是我们为他们的的冒险提供安全保障。

第五篇:简单五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分享到:简单五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11-11-28 15:09:52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08 次 | 评论 0 条

创意思维小学生比不上细路仔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茶、倒热水暖手、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东西”。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却更丰富多彩,比如“扣骰子、打人、摔碎了拼画、养鱼、栽花、当传声器、当作礼物、当玩具”等等都有。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小朋友在创造力方面反而优于小学生。

该培训中心专家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往往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越开阔。上了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

家长观点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可能逐渐减弱了。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习惯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切向成绩看齐——樊先生的女儿小晴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可已经开始为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樊先生说:“我们小时候学习也是挺累的,可现在看看女儿,比我们那时候还要辛苦。在这种压力下,怎么会有‘创造力’呢?太奢侈了。每天孩子能有时间玩都已经很满足了。”樊先生觉得,现在学校里最浓厚的气氛就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可能的考研、出国等等,很多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就开始围绕着应付考试做各种准备,还要争取在奥数、英语方面取得好成绩,再加上课外补习„„创造力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有时候想想,都不想让孩子上学了,但毕竟还是要给孩子一个集体环境。”

只“学”不“习”眼高手低——赵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小外孙。谈到“创造能力”,赵老师总结人生经验后觉得 “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学校里更多的还是在读书。虽然也有一些实践,但比重可以再大点。”赵老师觉得,目前小外孙学校里很多的课程其实是只有 “学”,没有“习”。“人需要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悟到知识和智慧。‘学’只是‘记忆’,容易让孩子变成‘书呆子’,创意能力越来越萎缩。”

“听话式”的家庭教育——谈起孩子的“创造力”,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很有感触。“现在工作后常常觉得,按部就班地做工作很难有成绩,只有做得出色,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常常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不要老跟孩子说‘你要听话’。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的。”李小姐觉得,自己就是在“要听话”的家庭教育氛围下长大的,因此常常自己给自己设定围墙,很难突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都可能左右创造力。

向弟弟妹妹学习

把跑了的创造力“抓回来”

只有创造力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家认为,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幼教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的时候,可以试着回头看看,是不是能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些什么。”

天马行空——入学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孩子可能很快被纳入成人的思维体系,学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但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没有定形,具有天生的自由易塑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想象常常无边无际。学习去放松自己,仿佛回到童年„„运用已经增强了的理性思维能力,把无意识的奇思妙想升华为有意识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的成长。

唱歌跳舞——美国的专业幼儿早期教育顾问艾夫琳·彼得森认为,艺术生活最有助于增

强孩子的创造力,因为艺术活动中充满了创造。唱歌、跳舞、绘画、玩泥巴„„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声有色”,是创造力萌发的最佳土壤。

做手工、玩玩具——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剪纸、撕纸,其实这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给予了孩子无限的创造空间。”此外,小朋友们的各种玩具和书籍比起来也更容易让孩子放松、快乐,而“好心情”也是萌发创造的力量。

专家意见

“五部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社会里,不创新,就落后,就死亡。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惠健认为,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一起努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五部曲”下工夫:

1.唤起创造的力量——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孩子创造的信心,唤起创造的力量。

2.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美国幼儿早教顾问艾夫琳·彼得森指出,创造力并不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要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跟孩子一起做的事。”

3.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可以从鼓励孩子申请“专利”开始,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专家还提醒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

4.培养“多解”思维方式——所谓“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用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实现,而是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思考,更灵活、变通地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

5.“创意”也要多训练——专家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利用“找错法”、“重新组合法”等方式打破常规。专家认为,剪纸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

有不一样的发现

0 上一篇 << 为了公众的利益

上一篇: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下一篇: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