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

2023-01-23

第一篇:内部质量审核员教程二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GB/T19001-2008

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

Shanghai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Center

课程说明

 本课程为时代光华携手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推出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企业足不出户,通过在线学习即可获得权威机构颁发的内审员资格证书! 旨在为企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内审员,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而开设。 如果您需要获得内审员资质认证,请单击“我要认证”,了解认证详情。

第1章 ISO 9000族标准概论

第1节 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3月颁布ISO9000系列标准

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颁布ISO 9000族标准的1994版。

 2000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颁布ISO 9000族标准的2000 版。  2008年11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颁布ISO 9000族标准的2008版。

 ISO 9000族

由ISO/TC 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 ISO 9000族(2000版)核心标准包括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 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修改的的目的和范围 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的相容性

 2008版ISO 9001标准与ISO9004的协调一致 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 ISO 9000标准在中国

第1章 ISO 9000族标准概论

第2节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  A类 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 B类 管理体系指导标准  C类 管理体系相关标准

二、ISO 9000族标准介绍

 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内容包括: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2个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84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 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主要供组织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  GB/T 19000/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 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 表达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12个方面的基础  确定了有关质量的术语共84个词条  GB/T 1900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用于证实组织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  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能力  增进顾客满意

 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 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 ISO 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帮助组织用有效和高效的方式识别并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获得成功。

 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QMS/EMS审核的实施提供了指南,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提供指南。

 GB/T 19004/ 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不是ISO9001的实施指南

 提供了超出ISO 9001要求的指南,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 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满意和改进组织的业绩  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 19001 标准的实施指南

 GB/T 19011/ISO 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为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和审核员能力评价提供了指南  明确了审核原则

—— 审核员有关的三项原则 —— 审核活动有关的两项原则  原则上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审核

 适用于内审或外审或管理审核方案的所有组织

第3节 ISO 9001与其它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一、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  一致的术语或词汇  一致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一致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原理 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一致  一致的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二、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

第2章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第1节

概述

 ISO/TC176 1995年开始成立工作组总结当代质量管理经验  1997年编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成为当代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意义

—— 指导完善本组织的质量管理 —— 指导编制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 指导学习、理解、掌握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第2节

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

 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关键词:理解顾客需求,满足顾客期望  原则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关键词:领导确定目的与方向一致,创造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 原则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 关键词:组织之本为组织带来利益  原则四: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关键词:管理活动和相关资源,高效得到结果

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关键词:将过程作为体系管理,实现目标,提高有效性效率

 原则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关键词:持续改进是永恒目标

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关键词:数据和信息分析

 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关键词 相互依存,创造价值 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个永恒的目标 兼顾两头 三种方法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3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第1节 概论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以八项原则为基本理论。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为ISO 900

1、ISO 9004标准制定给出总体原则要求。

第2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区别 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文件

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 过程方法

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持续改进  统计技术的作用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第1节 术语标准概述  术语共分10个部分,84条术语  术语的替代规则  术语的概念关系与概念图

 a) 属种关系;  b) 从属关系;  c) 关联关系。

第2节 基本术语

一、质量的概念

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 理解: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二、顾客和顾客满意的概念 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三、产品、过程与程序的概念  产品:过程的结果。

 产品的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 过程的三要素:输入、输出和活动  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 为了增值,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 过程的特征:输入和输出、活动和资源、增值和控制

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

四、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

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活动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若干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

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 目的:制定和实现质量目标

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 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五、不合格与缺陷的概念

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 组织在规定质量要求时,要考虑:明示的,隐含的需求

 当产品未满足要求构成不合格品,当过程和体系未满足要求时构成不合格项  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 注意与不合格的区别

 有法律内涵,特别与产品责任有关,应慎用

六、设计和开发的概念

 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注1:术语“设计”和“开发”有时是同义的,有时用于规定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

注2:设计和开发的性质可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设计和开发或过程设计和开发)。  设计和开发内容包括: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或规范。

七、能力、有效性和效率的概念

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 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 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八、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概念

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篇: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根据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的安排,从2012年4月24日至26日,技术中牵头组织对质量管理处、物资公司、设备管理处和技术中心、烧结厂、炼铁厂、氧气厂、焦化厂、龙山冶金熔剂公司、二炼钢厂、三炼钢厂、一轧厂、二轧厂、三轧厂和四轧厂共15个单位进行工艺技术管理专业管理审核。本次审核的目的是:对于认证范围单位,是为了不断健全完善质量体系,确保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于贯标延伸单位,是为了检查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

审核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GB/T19001标准;集团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为了确保内审质量,审核前,审核组进行了认真准备,根据分工按单位编写了审核清单,保证了审核工作按计划开展。审核采取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现场验证操作等方式对质量计划的落实、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过程质量的控制、检验和试验和统计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检查。同时还对认证中心复评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和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验证。审核中观察到的事实由受审核方现场签字确认,整个审核过程得到了各受审核

单位的全面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审核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审核目的。

审核组对审核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后认为:各单位的质量计划、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质量控制、检验和试验和统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能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还针对生产情况的变化和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体系文件满足质量改进的需要。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铁前工作:

1、文件化质量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技术操作规程、设备三大规程得到进一步规范,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总体工作与贯标延伸工作开展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质量管理工作逐步与钢后接轨。

钢后工作:

1、质量体系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日常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和质量体系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融合,特别是部门对生产厂的日常检查、指导工作已经和贯标工作融为一体。

2、部分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如质量管理处的质量信息收集和传递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产品抽查工作逐步延伸到炼钢原、辅料;三炼钢厂每星期一次的技术质量工作会议已制度化、设备点检建立了点检示意图,使点检工作更清楚、直观。

3、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意识逐步增强。铁前各单位针对专业部门日常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整改,使文件化质量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钢后针对认证中心提出的问题整改落实较好,对涉及面广的问题已着手组织实。

此次专业管理审核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审核组经过认真讨论,共开具15项一般不符合项。不符合项分布在11个单位,具体为:烧结厂2项、龙山冶金熔剂公司2项、二炼钢2项、一轧厂2项 、炼铁厂1项、焦化厂1项、氧气厂1项、三轧厂1项、四轧厂1项、质量管理处1项和技术

中心1项。不符合原因主要是文件规定执行不力和文件规定不完善造成。除以上开具的不符合项相关单位要认真整改外,审核组认为以下一些问题各单位也要引起充分重视:

1、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没有真正实现动态管理,有的文件已经修改或变化,主管单位和部门还不清楚,造成执行不力;

2、新执行的标准未进行很好的跟踪检查;铁前相关标准的制订和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力度不够,因此标准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3、各单位针对工艺参数规定过宽、过死,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仅有工作的初步方向和打算,但未组织实施;其次规程的执行检查和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

4、新下发和修改完善后的文件,由于宣教力度不够,文件内容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5、部分单位由于《技术质量分析》编写人员不熟悉工艺过程,因此分析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不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强;

6、复评审核后,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得到全面整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查项目、数量未达规定要求;

技术中心副主任苏鹤州在末次会议上对此次内审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本次内审组的认真、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受审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对各单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对内审组开具的15项不符合项,相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于4月30日前报专业管理部门批准,相关单位认真组织落实措施,技术中心组织好验证工作。

2、对未开具不符合项的问题,由技术中心尽快形成简报下发,各单位要认真对照整改,部门积极配合整改工作,整改工作将作为下次内审的重要内容。

3、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举一反三的原则整改,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

第三篇: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根据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的安排,从2012年4月24日至26日,技术中牵头组织对质量管理处、物资公司、设备管理处和技术中心、烧结厂、炼铁厂、氧气厂、焦化厂、龙山冶金熔剂公司、二炼钢厂、三炼钢厂、一轧厂、二轧厂、三轧厂和四轧厂共15个单位进行工艺技术管理专业管理审核。本次审核的目的是:对于认证范围单位,是为了不断健全完善质量体系,确保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于贯标延伸单位,是为了检查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

审核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GB/T19001标准;集团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为了确保内审质量,审核前,审核组进行了认真准备,根据分工按单位编写了审核清单,保证了审核工作按计划开展。审核采取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现场验证操作等方式对质量计划的落实、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过程质量的控制、检验和试验和统计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检查。同时还对认证中心复评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和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验证。审核中观察到的事实由受审核方现场签字确认,整个审核过程得到了各受审核

单位的全面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审核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审核目的。

审核组对审核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后认为:各单位的质量计划、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质量控制、检验和试验和统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能按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还针对生产情况的变化和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体系文件满足质量改进的需要。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铁前工作:

1、文件化质量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技术操作规程、设备三大规程得到进一步规范,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总体工作与贯标延伸工作开展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质量管理工作逐步与钢后接轨。

钢后工作:

1、质量体系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日常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和质量体系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融合,特别是部门对生产厂的日常检查、指导工作已经和贯标工作融为一体。

2、部分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如质量管理处的质量信息收集和传递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产品抽查工作逐步延伸到炼钢原、辅料;三炼钢厂每星期一次的技术质量工作会议已制度化、设备点检建立了点检示意图,使点检工作更清楚、直观。

3、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意识逐步增强。铁前各单位针对专业部门日常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整改,使文件化质量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钢后针对认证中心提出的问题整改落实较好,对涉及面广的问题已着手组织实。

此次专业管理审核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审核组经过认真讨论,共开具15项一般不符合项。不符合项分布在11个单位,具体为:烧结厂2项、龙山冶金熔剂公司2项、二炼钢2项、一轧厂2项 、炼铁厂1项、焦化厂1项、氧气厂1项、三轧厂1项、四轧厂1项、质量管理处1项和技术

中心1项。不符合原因主要是文件规定执行不力和文件规定不完善造成。除以上开具的不符合项相关单位要认真整改外,审核组认为以下一些问题各单位也要引起充分重视:

1、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没有真正实现动态管理,有的文件已经修改或变化,主管单位和部门还不清楚,造成执行不力;

2、新执行的标准未进行很好的跟踪检查;铁前相关标准的制订和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力度不够,因此标准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3、各单位针对工艺参数规定过宽、过死,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仅有工作的初步方向和打算,但未组织实施;其次规程的执行检查和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

4、新下发和修改完善后的文件,由于宣教力度不够,文件内容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5、部分单位由于《技术质量分析》编写人员不熟悉工艺过程,因此分析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不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强;

6、复评审核后,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得到全面整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查项目、数量未达规定要求;

技术中心副主任苏鹤州在末次会议上对此次内审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本次内审组的认真、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受审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对各单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对内审组开具的15项不符合项,相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于4月30日前报专业管理部门批准,相关单位认真组织落实措施,技术中心组织好验证工作。

2、对未开具不符合项的问题,由技术中心尽快形成简报下发,各单位要认真对照整改,部门积极配合整改工作,整改工作将作为下次内审的重要内容。

3、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举一反三的原则整改,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

第四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第一章 目的

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第二章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工作职责 第三章 工作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订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案,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2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每次审核的实施计划,按计划组织审核小组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进行 审核、评价和报告。 3.3 各部门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

二、三方审核之前。

4.2 审核的准备

4.2.1 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成立审核组(一般 3-4 人),指定组长成员并适当分工,组长负责本次审 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4.2.2 审核组长准备审核专用文件“审核实施计划(日程安排)”“内部审核检查表”,管理者代表批 准后实施。 4.2.3 审核组负责收集审核的依据文件,质量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合同、技术标准和有关制度、技术 规范等。 4.2.4 审核组长提前一周通知受审核部门。 4.2.5 受审核部门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若对审核日期和项目有异议,应提前与组长协商另行安排。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4.3 审核的实施

4.3.1 召开首次会议 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参加人员有审核组全体人员、受审核部门代表、管理者代表、高层的 管理者(必要时)。首次会议的内容包括: a) 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其分工; b) 重申审核的范围、准则、目的和方法; c) 介绍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d) 澄清审核实施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 4.3.2 现场审核 a) 审核的具体内容按照“审核检查表”进行; b) 审核员通过交谈

,查阅文件、记录,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 c) 现场发现问题时,应当场让该项工作负责人(或操作者)确认并记录在“审核检查表”中,以保证 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纠正。 4.3.3 汇总审核结果 现场审核结束后, 末次会议召开前, 审核组长召集审核组成员召开审核组总结会议, 汇总审核发现, 确定所有不合格项报告。 4.3.4 末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召开有审核组全体人员、受审核部门代表、管理者代表、高层的管理者(必要时)参加 的末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 a) 重申审核的范围、准则和目的; b) 向受审核部门说明审核发现,以使他们清楚理解审核结论; c) 宣读并发出“不合格项报告表”; d) 提出审核小组的结论和建议; e) 审核组长说明对纠正措施采取的监督工作。

4.4 审核报告

4.4.1 编写审核报告 由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送总经理及相关部门。 4.4.2 审核报告的内容 审核报告的内容 a) 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 b) 审核准则; c) 审核员、受审部门主要参加人员; d) 审核概况(审核的实施情况,不合格项的数量,分布情况等); e) 审核结论; f) 不合格项及纠正要求; g) 今后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4.4.3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 总经理、副总经理; b) 管理者代表; c) 受审核部门。

4.5 落实纠正措施

“不合格项报告表”发出以后,各部门要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 其原因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内审员应对整改的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将验证结果记 入表中并上报管理者代表。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4.6 内部审核记录的保存

内部质量审核中使用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总工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管。

4.7 内部审核结果

内审的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

第五章 相关文件

序 号 名称 编号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DR-RD-03-2011-V3.0 DR-RD-04-2011-V3.0

第六章 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内审方案 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不合格项报告表 内部审核报告 内审计划表 内审会议签到表 编号 RD-JL-1401 RD-JL-1402 RD-JL-1403 RD-JL-1404 RD-JL-1405 RD-JL-1406 保存期限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3年

第七章 流程图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内部审核流程 建立审核组;下发审核 计划;编写内审检查表

审核准备

首次会议

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 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交谈,查阅文件、记录, 检查现场 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 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执行审核

末次会议

汇总并发出审核 报告

审核组长

长编写, 管理者代表批准

发出不符合报告

审核组长

制定纠正和预防 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施

不符合报告接收部门

NO

不符合验证

内审员

结案

记录保存

总工部

RD-CX-14-2011

版本号.修订号: 3.0

第八章 版本变更记录

序号 1 2

版本号 V2.0 V3.0

编制或更改人

更改原因

版本生效日期

备注

若仍需要其他 ISO9001 体系文件可通过 http://shop71378126.taobao.com/ 联系我!

第五篇:企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的审核方法和审核技巧

ISO9000标准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教程企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的审核方法和审核技巧

欢迎参加2000版ISO

9000标准的网上培训,本次培训将结合新版标准介绍企业内部审核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审核方法和技巧。希望通过网上的学习,使质量管理工作者对审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初步掌握一些方法,可以开展审核工作。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按网站上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第一讲 审 核

一 基本概念

1 审核是指什么?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 过程实是指什么?

企业在实施94版ISO9000标准时,是按逐个要素编制程序文件,2000版则分为五大过程,所有的工作都分解成各种过程。审核的过程是指――审核到现场发现证据对其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满足审核准则。 3 审核准则是指什么? 审核准则原称审核依据。(包括ISO9001标准,手册,程序文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或其它依据)

审核是按我们自己所承诺的一些文件结合我们现场做的过程是否符合这些文件的要求。 4 审核的目的是指什么?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质量体系与ISO 9000质量标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符合性是指我们所做的过程和活动是否符合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或是否符合对外承诺的标准,或者是对外承诺的活动。 5 审核员的工作是什么?

内审员的工作就是拿着编好的各种文件对照各个部门做的情况是否符合。 二 新版9001与9004的区别

9001和9004是两个相关的标准,所有的标题号内容全部是一一对应的,只不过9001标准作为审核、作为企业、作为组织申请认证必须按照9001标准的要求检查我们的活动。但是如果编制质量手册或准备各种质量文件、策划各种活动的时候,就要按9004标准。要求一个组织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过程中,要把9001和9004两个标准对照起来。 9001标准就是提出一些要求,9004标准有一些解释性,可以指导如何实现9001标准。 9001标准和9004标准结合起来以后,作为一个组织更能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9004标准中提到有效性和效率。作为一个组织来讲,首先要考虑效率,如果通过认证后没有任何效率,任何一个组织也不会去做这个工作。 三. 审核的特点

审核的特点:系统地、独立地、正式地。审核是一个抽样的过程,抽样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风险。

审核是一种正正规规的,按照所形成的文件要求,按照事先策划好的步骤,进行审核,而且是独立的进行的,不受任何干扰。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包括组织的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是否被充分的展开并贯彻实施;实施的证据是否证明符合要求。 四. 审核的类型

审核的类型包括:质量体系审核(内部);产品质量审核(围绕某一个产品进行审核);过程质量审核(看过程是否受控),审核是提高、改进体系运行的途径。 审核还可以分成: 内审:按自己事先计划好的间隔进行审核(第1方审核)。 外审:从外面找一个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核(第3方审核)。 第2方审核:用户

对某个企业不放心,但是某个工作还要交给它去做,所以用户就派人来(可以是自己的人,也可以是对这个行业很了解的人)去审核一下这个企业做这项工作的能力。借助于第3方审核的模式。

第1方内审的目的:改进、提高发现的问题;为在外审前的准备。

内审的主要依据: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有关的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 第2方审核的目的:评定、批准。

第3方审核的目的:认证、注册。通过认证的现场审核,取得9000标准认证的证书,在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备案、注册。

以下我们主要结合第1方内审来讲解它的方法。

第二讲 审核准备和审核方法

一.质量体系审核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

1)进行审核策划、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年度计划、实施计划(审核组成员、做审核准备、编制检查表、确定审核准则、审核时间等)。

策划不光是质量方面要进行策划,任何工作中首先都要进行策划。

2)实施现场审核:到各个部门去,按准备好的文件,实施现场审核,也就是现场的评价。 现场审核的目的:寻找符合与不符合标准的证据。不管是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都要把有关过程的证据记录下来,如果不符合要开具不符合报告。 只有符合标准的证据多,才能证明这个体系运行的好。

3)要有正式的审核报告(包括总体情况、分数情况、是否有效等)。证据要真实有效,对发现不符合的问题,最后还要采取纠正,并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二. 现场审核步骤:

1)召开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的要求;注意事项;确定审核范围;审核方法;保密(商业机密;技术机密)等;

2)现场检查:检阅各种文件,观察操作等;

3)小组交流:各小组现场检查后一定要进行交流; 4)与受审方沟通(对外审来讲) 向有关主管领导汇报(对内审来讲):小组交流情况; 5)开末次会(内审):把现场审核的情况要向受审核部门确认,宣读不符合情况,以后让受审核部门确认,宣读最终结果,以后如何改,纠正措施的完成时间,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6)开据正式的审核报告,下发各个受审核部门。 一般内审纠正措施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外审不超过2个月。 三.认证的三个阶段:

1)初次评定:评定是否符合标准,达到认证注册的目的; 2)监督审核:保持注册资格;

目的是能一直达到初级评定的要求,还要提高

3)复评:3年证书到期要进行复评,审核的内容可能比初次评定要少一些 确定审核范围首先要明确哪些服务可以做。 四.审核组的组成:

由资格的人员组成(通过培训,取得内审员的资格); 要任命一个审核组长(具有专业知识) 五. 内审员的职责:

1.按分布范围按审核计划、审核准则编制检查表(简单、实用、操作性强); 2.按要求到现场收集客观证据; 3.报告审核结果; 4.配合组长的工作;

5.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六.组长的职责:

1.文件的审查(整个)、外审:提审查意见;

2.资源的策划、编制审核计划(涉及的要素、涉及时间、人员、进度等); 3.分配任务(确定审核员的专业,注意自己不能审自己区域的工作); 4.审核控制:按规定的时间、进度进行审核(除特殊情况外); 5.协调沟通:各个内审员和受审部门; 6.评价:在审核报告中体现出体系的问题; 7.报告结果;

8.组织人员进行跟踪。 七.如何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

1)明确审核的目的(内审:符合性或有效性); 2)明确本次的审核范围(可按部门,也可按过程); 3)明确审核依据;

4)明确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5)明确具体审核日期、时间; 6) 准备好审核的依据

审核的依据就是审核准则,内容包括:标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顾客投诉)、作业指导文件、程序文件等。

一般内审后进行一次正式的管理评审,然后第三方认证机构到现场审核。 八.审核的公证文件:

审核公证文件有检查表、9000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等,其中检查表是用来评价质量活动的。

九.检查表的编制

检查表应是留有记录位置的表格,主要有备忘、提示性。能体现每个人的审核思路(是否了解这个过程的关键过程)或审核风格。

其作用是保持审核目标的明确性;保持审核的完整性、连续性;减少随意性。组长应验证其他组员编制的检查表是否漏了过程。检查表的编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过程编检查表,它的好处是避免重复,审核的深度较好,但用时间较长。二是按部门编检查表,它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但是审核的深度较差。在检查表中审核的发现、抽样、方法、审核的项目要在编检查表中应有所体现。编制好的检查表不应给受审方看。 十. 审核方法

编好检查表后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审核。发现有重大的偏离标准要求时,可适当延长时间。 审核通过交谈、观察、查阅各种文件和资料的方法取得客观证据。

现场审核的主要内容:各种会议、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提交审核报告,表格内容包括对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有效的证据进行概述、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实物质量能否达到顾客满意。

第三讲 审核的技巧与实施

一.首次会议:

1)首先要签到(要有记录); 2)双方人员介绍(外审); 3)确定审核目的; 4)确定审核范围; 5)确认审核准则;

6)确认日程安排(最高管理者、部门代表必在场); 7)介绍审核方法(抽样、询问、查阅各种文件等); 8)介绍不合格的确定原则:

严重不合格的属于区域性的、系统性的、造成后果比较严重的;

一般不合格的属于孤立的、偶然出现的、造成后果是轻微的;观察项属于没有达到标准中说的情况,但已接近边缘的。

9)明确陪同人员,在内审中起见证的作用;

10)明确末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需要有签到记录) 11)说明公证性和保密性的承诺

12)澄清有关限制条件(如:危险区域、与审核无关的保密区域等) 审核最基本的方法是抽样的方法来评价各种活动 二.审核的方式:

顺向审核:按过程,如服务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等;

如:设计->采购->入库检验->组织生产->产品检验->包装->发运->售后服务

逆向审核:对某个问题查的较细,但浪费时间;

如:售后服务-->发运交货-->包装-->产品检验(记录)-->生产过程-->入库检验-->采购品的审批-->设计 三.在审核过程中提问的技巧:

1)封闭式:用于获取专门的信息,但信息量小;

2)开放式: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解释,获取的信息量大,但浪费时间; 3)澄清式:澄清在别的部门发现或是提到的一些问题;

4)提问时要平等、是善意,不能连续发问,目的是通过审核了解是否符合标准、是否符合程序;

5)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多听陈述,避免讲解标准; 6)查阅有关文件和记录(人员培训和管理)

7)关于审核控制:应严格按照审核计划;按照检查表控制审核气氛不受任何干扰,发现严重问题时,要及时沟通。

8)抽样:审核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抽样量,抽样要充足(随即抽样)

9)能识别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人为主观定的,特殊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如热处理等)。

10)要能判别影响过程的因素,影响过程的因素应包括:人员、特长,硬件、环境、文件法规、从这些方面看是否都得到控制。

注意:新标准中强调了弱化文件,审核时不得把自己的观点加上,审核中要有良好的气氛。审核就是帮助检查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在审核过程中不当裁判、不当教练。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审核的方向。 四.不合格报告:

1 什么是不合格

在2000版中不合格是未满足要求;在94版中不合格是未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要求包括合同要求、标准中的要求(体系标准、9000标准、产品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首要要求),通过这些要求来判定某个活动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的就是没有遵照9000标准中的要求、文件执行中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不合格的严重性

严重不符合与一般不符合

在宣布不合格报告前要澄清出现不合格的部门不一定是责任部门。

3.不合格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

不合格项报告中要明确:受审核部门、审核员、陪同人员、审核项目、审核日期、不合格报告的发出日期、计划验证日期、不合格项目的描述等等。

不合格报告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事实来判定的。

4. 最终审核报告中要体现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1)体系文件与9000标准的符合程度;

2)实施情况(文件发放,文件管理等);

3)有效性—各个部门最终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自我完善和提高:通过内审、过程审核,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改进并提高 5.末次会议:

标志着现场审核的结束,会议内容包括: 1)要签到;

2)重新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的准则; 3)报告审核经过(查的部门、人员、项目);

4)宣读不合格报告(当场宣布,受审核方确认,如有疑义,在会议上澄清);说明抽样的局限性和风险,最终说明总体有效性的评价; 5)宣读审核结论; 6)重申保密性和承诺; 7)纠正措施的验证要求; 五.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在内审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管理评审是要管理者代表把内审的总体情况、内审的结果作汇报,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代表在质量方面有问题可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后就可以请外审进行审核。

上一篇:某镇团委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内部财务审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