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杨绛老王范文

杨绛《老王》原文阅读

老王是杨绛先生笔下的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杨绛《老王》原文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杨绛《老王》课文阅读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①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②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①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②。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③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④,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①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①。

①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①[塌败]塌陷破败。

②[默存]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的字。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①[干校]这里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②[凑合]将就。

③[伛]弯(腰)曲(背)。

④[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①[滞笨]呆滞笨拙。

①[愧怍]惭愧。

第二篇:杨绛《老王》课后练习及答案5555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

)

翳(

)

取缔(

)

骷髅(

)

滞(

)笨

愧怍(

)

2.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

塌败:

取缔:

凑合:

滞笨:

愧怍:

3.课文记叙老王的工作和生活,重点详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yǔ yì dì kū•lou zhì zuò

2.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凑合:将就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3.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因为这一片段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无论认为“是”或“否”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第8-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8段中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这样写表明老王身体极度虚弱,暗示了他将不久于人世。

2.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1段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解释?“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平素的交往中老王了解“我”的善良与没有恶意,因此才收了钱;他是知道我已领受了他的谢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力提高】

1.身体极度虚弱

将不久于人世

2.生活贫困、身体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3.“强”意为勉强;“强笑”准确而含蓄地表达了“我”心中说不出的感动和悲酸。

4.“我”具备人是生而平等的思想,具有善良的品格。

5.答案要点:平素的交往中老王了解“我”的善良与没有恶意,因此才收了钱;他是知道我已领受了他的谢意的。

第三篇:杨绛语录

1、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2、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3、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4、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5、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6、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纯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7、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8、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9、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0、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1、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12、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3、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14、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15、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16、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17、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18、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19、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20、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21、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22、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23、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24、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25、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6、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27、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28、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9、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30、胡小姐觉得他(余楠——编者注)攥着两拳头一文不花,活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听说他屡遭女人白眼,想必有缘故。不过,作为一个丈夫呢,这也不失为美德。他好比俭啬的管家婆,决不挥霍浪费。反正她早就提出条件,结了婚,财政权归她。余楠一口答应。在他,财政权不过是管理权而已,所有权还是他的,连胡小姐本人也是他的。

31、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32、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33、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34、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5、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3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37、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38、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第四篇:杨绛人生感言分析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4、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5、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

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6、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7、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8、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

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9、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0、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11、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

12、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确认,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105岁。被钱锺书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先生,留下无数经典语录,腾讯文化将其关于读书、成长、处世、生死以及家庭生活经历、干校生活琐记的精彩片段分类整理,吉光片羽中可见其灵动的才思与平和之心境,关于生死,先生早已置之度外,在百岁之时,她已说过自己就要“回家”了。

一、杨绛谈读书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

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二、杨绛谈成长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 就学小说? 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三、杨绛谈处世之道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我只是一杯清水,不是肥皂水,我不会吹泡泡。 我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傻蛋、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四、杨绛谈“我们仨”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 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

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纯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做女人肯定比做男人苦。我一直抱歉的是没有做好一个妈妈,妻子做得也不够好,女儿也做得不够好。一个女人有好几个领域,每个领域我只能拿60分。

能和锺书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锺书刻薄了。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锺书和我就以此自解。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我至少还欠一只手,只好用牙齿帮忙。我用细绳缚住粗绳头,用牙咬住,然后 把一只床分三部分捆好,各件重复写上默存的名字。小小一只床分拆了几部,就好 比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只怕一出家门就彼此失散,再聚不到一处去。据默存来信, 那三部分重新团聚一处,确也害他好生寻找。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五、杨绛谈生死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也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六、杨绛谈干校生活

成天坐着学习,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父”们也腻味了。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父”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 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

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 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

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馒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 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 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补了一条裤子,坐处象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 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我至少还欠一只手,只好用牙齿帮忙。我用细绳缚住粗绳头,用牙咬住,然后 把一只床分三部分捆好,各件重复写上默存的名字。小小一只床分拆了几部,就好 比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只怕一出家门就彼此失散,再聚不到一处去。据默存来信, 那三部分重新团聚一处,确也害他好生寻找。

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当然关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讲些给他们听。大家最爱 听的是何其芳同志吃鱼的故事。当地竭泽而渔,食堂改善伙食,有红烧鱼。其芳同 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买了一份;可是吃来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捞起最大 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大家 听完大笑, 带着无限同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钟书和丁××两位一级研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 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杨绛先生曾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先生已去,当世之上,何处再寻一位女先生?最后一点民国风骨,风流云散。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

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 “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

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钱锺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诗人辛笛说钱锺书有“誉妻癖”,锺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我对钱锺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1989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实获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本文选编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第五篇:读《杨绛传》有感

(一)

黄祎妍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忘却了白天的紧张与疲惫,处世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没有尘世的喧闹和打扰,我独游于字里行间。《杨绛传》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记得在学校的颁奖词中听闻过这个名字,封面中几个大字"生命的烤火者"令人遐想。不禁翻开书页,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其实温润是杨绛先生的底色,但要误认为她是个"面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被贴上了大字报, 杨绛激烈的反应,震动了她的同事,人们没想到弱质芊芊的杨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外柔内刚。她抗议,她呐喊,这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更表现她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她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和祖国共沉浮,这才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杨绛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夫妇二人始终如

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事的事的回忆录,就在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死离别的回忆录。女儿与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已心静如水,感叹:"世间好物不坚拆,彩云易散琉璃脆。"生死无常,世事就如一场长梦,梦醒了,就回家了。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红尘的释怀。她的笔清淡,她的文哀而不伤。她给人以无限慰藉,给人以生命的希望。

经历了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中国的分崩离析种种事变,杨绛先生孑然一身地生活在世上,饱经沧桑后,她并没有一脸戾气反而更加沉稳。岁月将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光芒并不耀眼,内敛而温润。

也许我对杨绛先生还没有理解透彻,对她的作品也没有本本篇篇都了然于心。但从《杨绛传》中至少我认识了一个坚韧、爱国、勇敢的女人。她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接受了中西文化之火的洗礼,她的生命亦烘烤着百年的文学历史。火萎了,她也走了,她的文字,她的品质,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读《杨绛传》有感

(二)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杨绛将丰子恺的锦言妙语给参透凿凿。她静的就像一幅画,身处乱世、历经磨难却能做到"心远地偏无喧嚣";面对赞誉,虔诚膜拜却能"淡泊宁静以致远".她似画中人,淡然看人世;又如观画者,从容悟人生。最美人瑞活出了"静"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一代奇女子,我在《杨绛传》里找到了答案。

一、书香门第,一家文艺——家风

杨绛的故乡在江苏无锡,这座城市素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杨氏家族世居于此,虽不是权贵,却因世代皆为知识分子而"显赫"于那片富庶文明之地。可自她的曾祖父、祖父时期起,他们无外乎书生、穷官而已,既不是权贵,也没有赫赫声名。然而,他们个个秉性耿直,又酷爱读书。这样的书香世家,最能使一个女孩成长为内心明朗、安然若素的女子。

杨绛的父亲叫杨荫杭,刚正不阿、谦虚明理,有着"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他主张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获;耿直的父亲也教给她面对困难的勇气,是不逃避的果敢。他给予了杨绛一颗明朗之心,使得她明白,尘世得失在所难免,个人毕竟渺小,付诸力量即可。父亲崇尚节俭,并以身作则,希望孩子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许多年后,杨绛的家中不见豪华装饰的家具,偌大的居室只能看到书架。纯粹的空间、简朴的生活,这种不尚繁华的作风,不得不说是源于父亲"俭以养德"的影响。其实,她这种淡泊之心在高中时期就已初见端倪。当时在国文课后写了一首诗《斋居书怀》:"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

杨绛的母亲叫唐须嫈,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与杨荫杭结婚后,就此洗手做羹汤,从不愿抛头露面,甘愿做贤良的妻子、睿智的母亲,安静地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但在杨绛的记忆里,母亲很喜欢看书,而且有很深的造诣。对人大度,从不斤斤计较。有这样的母亲,也使日后的杨绛温润如雨丝。

杨荫杭和唐须嫈感情很好,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夫妻典范。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提到过,她父母亲好像老朋友,从不吵架,共同语言甚多。家庭氛围和睦、自由、民主、开明。他们的相处方式也成了儿女将来婚姻的榜样。

她在父母的身教下,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学到了最重要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接触,融入生活。

在岁月的渐渐渲染里,她之心志生出了高山、田野、天地之间的那份坦然自若,还有那被万千人所称道的淡泊名利之性情,都源于这样的家庭的美好熏陶。

生命的传承是代代相约的,每个生命皆如太阳月亮之升降,升为了走向降,降为了新一天更灿烂的升,但在升与降的轮回中保持生命本真的秘诀不仅是无私的爱,还要给予下一代承担责任的臂膀。

有父如此,有母如此,是杨绛的幸运。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和创作

杨绛嗜书如命,曾在东吴大学的图书馆里饱览中外名著。曾经,() 父亲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杨绛说。"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父亲笑道:"我也这样。"可见,书于杨绛而言是食粮。可见,知女莫若父,女好学如父。

幸而,她在成年后遇到了和她有相同爱好的人生伴侣。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钱钟书形容初见时的杨绛,曾有诗云:"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而钱钟书给杨绛的是印象是"蔚然而深秀".后来两人结为伉俪,可谓中国当代文学的双剑合璧。后来的"执子之手"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最佳证明。

但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志趣相投,都酷爱读书。后来他们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享受了书籍带给他们的饕餮盛宴。他们如此饱学终日、乐此不疲的样子,令人艳羡不已。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每每回到家里,对坐读书,像极了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赌书消得泼茶香",琴瑟和鸣,高雅至极。

在这个美好的空间里,他们时常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他们两人所读的书册数不相上下,不过比赛过程令人心生暖意,读读写写, 嬉嬉闹闹,日子从指缝间悄然溜走,留下无数悠悠情趣,如何不羡煞世人?

两个人从书中汲取营养,获取创作素材。为彼此的书写序写感言,他们把生活写意成诗,把亲身体验融入作品,把人生智慧流泻于笔尖。

钱钟书创作的《围城》里有他们结婚的影子。杨绛的《干校六记》《我们仨》记录他们一家经历的风雨。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花雪月,也耐得住柴米油盐。给世人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浪漫的事,不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陪你一起读书到老,一起创作到老。

曾读过杨绛先生写于《人生感言》中的一段话:"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 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书香门第出才女,人生磨难筑传奇。她,这个经历过一百多年无情而漫长岁月的人,会让人忘掉时间的残酷,更会让人感叹在她身上老去的只是岁月,不老的是她的优雅魅力。那么多年里,无论经历了什么,她总一如既往地清朗、柔韧,独立在岁月的光影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温暖------

杨绛曾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说,她的责任尽完了,想要找她的阿瑗和钟书去了。现在,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定会再现"我们仨"的温暖。

而于我们世人,纵然她已远去,她的深情和优雅则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且生生不息。

最后,用一拙作结束本文——

点绛唇

空谷幽兰,书香浸染怡人处。笔耕不辍,素心如雪趣。

无意争先,世人休相妒。风留住。绿杨归路。犹记香如故。

白静于2017-4-16晚20:00

读《杨绛传》有感

(三)

百年馨香的平凡与伟大

百年人生,历经沧桑,阅历世事,平静温和。那一世的荏苒岁月里,杨绛先生走过了真正的艰辛与苦难,走出了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平淡与美好。她的从容淡静里的生命真性情,有亲情的滋养,更有自己对生命的挚爱与对梦想的坚守。

杨绛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里,这里的"大户"更多的是指家族精神的高贵,高贵的精神靠的是经典书籍的涵养,小小的杨绛在父亲的书房里构建起了自己后来的精神家园,更习得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幼小的杨绛灵魂里埋下了爱读书的种子,他对小女儿的爱都呈现在了无言的教诲里,他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小杨绛的成长。他的恬淡寡欲、他的静心于书、他的大爱无言宛若江南水乡里的烟雨润泽了一颗幼小的心,使之丰盈、安静。父亲对儿女无私而恰当的爱一直陪伴着儿女的成长,他给了女儿正确的人生态度,他教会了女儿思考。在女儿面对问题的时候,杨荫杭从来都不直接给出女儿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她一个方向,让女儿自己去选择、去解决,父亲的鼓励给了杨绛最坚定地选择的动力。在这样的家庭里杨绛学会了如何去爱、怎样去直面困难,这成了杨绛一生的处事生活哲学,也是杨绛一生的财富。

杨绛生于乱世,饱经离乱之苦,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自己一生的挚友、爱人、情人先于自己而离开,在她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始终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她生命里的那些苦难越发沉潜为从容平静的性格。不管世事如何纷扰,也无论外界对她有何等赞誉,她始终都在自己挚爱的文学里书写着动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她从未因外界而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文学里的百态人生教会了杨绛先生从容优雅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爱让杨绛先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会了淡然,杨绛用爱演绎了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他们的爱始于在最对的时间有了最美的相遇,那时一种"你刚好成熟,我刚好温柔"的爱情。那一身青布大褂、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的风神激荡了少女的心。"于千万人之中,于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他遇见了她,相视一笑,莫逆于心,成了一生的朋友、知己和爱人。"苦难离乱在杨绛与钱钟书那里都流淌成了诗的海洋,文学滋养了爱情,更奠定了他们恬静优雅的人生品格。相同的志趣,独立的精神,赌书消得泼茶香,一人读书,一人撰文,岁月无声流淌,自有洗尽铅华之美。

文学、家庭、写作、翻译串联起了杨绛先生苦难而幸福的一生,她在文学里获得了眼界与思想,她在家庭中收获了亲情与感动,她在写作《我们三》中撷取爱与幸福,她在翻译中再次守护了与钱钟书先生的伟大爱情与婚姻。

谨以此文祭飨仙逝一周年的杨绛先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杨绛老王范文】相关文章:

老王杨绛范文05-16

读杨绛《老王》有感04-25

杨绛百岁范文05-18

老王范文05-15

老王11范文05-15

老王正式范文05-16

课文老王范文05-16

老王原文范文05-16

杨绛人生感言范文06-04

杨绛阅读答案范文06-04

上一篇:援疆规划范文下一篇:徐州森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