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社部考试中心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人社部考试中心

转发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专业技术人员

资格考试信息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人事考试中心(院):

现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信息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0〕45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因应考人员本人原因造成报考信息错误,需我院修改姓名或身份证号信息时,按如下处理:

(一)如应考人员是首次报考,且在当次考试开考前提出申请的,按应考人员信息修改程序予以修改。

(二)如应考人员是非首次报考,或在当次考试开考后提出申请的,我院不予修改。应考人员应按照新考生重新报名处理。

二、应考人员申请修改报考级别、报考专业、报考科目信息的,我院原则上不予受理;如确需变更的,按如下处理:

(一)应考人员在报名结束前提出申请的,按照新考生重新报名、重新审核报名条件处理。

(二)应考人员在报名结束后提出申请的,我院不予修改。

三、应考人员身份证件信息发生变更,造成报考信息与身份证件信息不一致,应考人员申请修改姓名或身份证号信息的,按如下处理:

(一)如应考人员在当次考试开考前提出申请,按应考人员信息修改程序(见附件)予以修改。

(二)如应考人员在当次考试开考后提出申请,我院不予受理。考生应在下一次考试报名时提出申请,按应考人员信息修改程序予以修改。

(三)如应考人员已取得资格考试证书(包括成绩合格但尚未领取证书者),我院不予修改。如应考人员在注册中因证书信息与身份证件信息不一致时,由相关考试注册管理机构负责处理。

四、因考试工作人员原因造成应考人员信息错误,需我院修改姓名或身份证号信息时,按应考人员申请修改程序予以修改。

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出现的此类问题,列入市级考试机构考核内容;情节严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各级考试机构在组织报名时要在醒目位置告知报考人员上述规定,并严格执行,考生报名数据需经本人签字确认。各级考试机构和应考人员应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信息确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工作高效,为考试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附件:应考人员信息修改程序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关于同意海关总署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函(人社部函〔2010〕81号)

【发布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人社部函〔2010〕81号 【发布日期】2010-03-19 【生效日期】2010-03-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同意海关总署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函

(人社部函〔2010〕81号)

海关总署:

你署《关于申请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请示》(署人发〔2010〕59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署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依托中国报关协会开展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请你署按照有关规定解决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人员编制等问题,积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同时,希望你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系,自觉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检查。

附件:1.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

2. 海关行业特有职业目录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1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提高报关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号)和《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根据《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报关员进行职业资格等级的考核和考评。

第三条第三条 海关总署成立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负责综合管理和指导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统筹规划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

(二)管理和监督检查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审核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颁发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标牌。

(四)负责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的综合管理和资格审核,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核准后,颁发考评人员资格证卡。

(五)负责审核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实施。

(六)负责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工作。

(七)负责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检查、评估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海关总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负责制定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站条件和资格审查工作。

(三)参与制定、修订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培训大纲和教材,并组建相应的试题库。

(四)制定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的资格要求,并负责组织资格培训和考核。

(五)指导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工作。

(六)组织实施、管理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核和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考评工作。

(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有关问题的研究与咨询服务。

(八)参与组织、推动报关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九)承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委托的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是承担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执行机构,其设立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理数量的熟悉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知识的专(兼)职组织管理人员和鉴定考评人员。

(二)具有与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相适应的考核场地和设备设施。

(三)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第六条第六条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设立,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由具备建站条件的单位提出申请,填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审批登记表》,海关总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其进行条件审查,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提出审核意见,并征求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意见,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授予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标牌。

第七条第七条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应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专(兼)职的财务管理人员。

第八条第八条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必须遵守如下工作规则: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海关总署制定的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实施办法,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鉴定质量。

(二)认真执行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必须从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题库中提取试题,不得自行编制试题。

(三)受理一切符合申报条件、规定手续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并严格执行考评员对其亲属的职业技能鉴定回避制度。

(四)享有独立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利,有权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一切非正当要求。

(五)实行定期鉴定制度。具体日期、鉴定职业(工种)、等级、类别、报名条件以及收费标准等事项,应在鉴定前一个月发出通知。

(六)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可向鉴定站提出申请,由鉴定站上报海关总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审核合格后签发准考证,按规定的时间、方式实施考核鉴定。

(七)单位和个人申报职业技能鉴定,均应按照规定交纳职业技能鉴定费用。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主要用于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场地、命题、考务、阅卷、考评、检测及原材料、能源、设备消耗等费用。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执行所在地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

(八)自觉接受海关总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同时接受海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第九条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应具有必备的考评技术、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分为考评员和高级考评员。考评员必须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资格,可承担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考核;高级考评员必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可承担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的资格考评。

第十条第十条 海关总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考评人员的资格培训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审核,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颁发考评人员资格证卡。考评人员资格证卡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必须从取得考评人员资格证卡的人员中聘任相应等级的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并应采取不定期轮换、调整考评人员的方式组成专业考评小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考评人员应严格遵守考评员工作守则和执行考场规则。对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人员和考评人员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并停止其在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和吊销考评人员资格证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条件按《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鉴定合格者,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求职、任职的主要依据,也是劳动者境外就业、劳务输出进行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站评估制度。评估工作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统一组织进行,每三年评估一次。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鉴定计划和鉴定标准、鉴定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设备及检测手段、鉴定收费、鉴定档案、原始资料、鉴定站工作制度及社会对鉴定站工作的反映等情况。对评估优秀的鉴定站,给予表彰;对评估不合格的鉴定站将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人社部

人社部: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2014-04-2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14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通报2014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时表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下一步将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李忠指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范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惩治预防事业单位“近亲繁殖”问题。研究完善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李忠说,下一步将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待条例出台后研究制定《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事业单位申诉办案规则》。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出台处分规定的政策解释和卫生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研究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考核规定、竞聘上岗规定。规范聘用合同管理。继续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国务院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2014年02月27日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推行学历职业“双证书”制度

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

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

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保障。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四篇:人社部[范文]

人社部:收入分配方案涉及公务员津贴等内容

昨天,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目前,各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经中央审议批准后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发布。尹成基说,方案涉及人社部的内容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工资制度改革。尹成基说,人社部目前已着手推进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比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和企业单位最低工资制度等。

解读

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津贴补贴占工资比不应超四成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称,人社部目前正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制度建设,比如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也在推进当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袁钢明认为规范国家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重中之重,具有极为重要的标杆意义。

他解释,长久以来公务员的收入都是事业单位、国企和私企确定职工收入的最重要参照物和基准线。而目前,我国公务员收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务员收入的“双轨制”,即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的比例不固定,尤其是津贴补贴的发放比较混乱,有些地区、部门还存在畸高问题,甚至超过公务员基本工资。公务员收入貌似低而实际高的局面,也成了一些事业单位和国企任意提高工资和乱发津贴补贴的理由。

袁钢明认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是防止公务员灰色收入过高,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规范的方法,他认为应该通过灰色收入透明化和比例标准化这两项举措来实现。

袁钢明介绍,有关部门应该敢于明确提出降低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要求。他认为,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国家公务员津贴补贴高于或者等于基本工资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在我国后续将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他认为应该明确规定公务员津贴补贴所占基本工资的比例。他建议,根据公务员层级不同,公务员津贴补贴所占基本工资的比例应在30%至40%不等,绝不能过多。同时,应该勇于实行各部门公务员津贴补贴比例公示的制度,让群众能够监督。

第五篇:人社部发[2011]14号人社部关于印发聘任制公务员

人社部关于印发聘任制公务员

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14号 2011年1月28日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严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

现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 印发给你们。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实际开展试点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妥推进。在试点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拓宽选人渠道,健全用人机制,规范公务员聘任工作,保障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聘任制公务员,是指机关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经中央或者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聘任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

第四条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聘任公务员,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地方各级机关聘任公务员,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经授权同意的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公务员聘任的组织实施。

聘任机关按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要求承担本机关公务员聘任, 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职位招聘

第五条 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第六条 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向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当包括聘任的事由、机关编制使用情况、拟聘职位及名额、资格条件、工资福利待遇、聘期、聘任方法、程序等内容。

第七条 应聘公务员,除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拟聘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应聘人员不得应聘与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应予回避情形的职位。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聘任:

(一)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或者因违规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聘任合同的;

(三) 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 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 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条 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公开招聘应当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开招聘。考试内容包括招聘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等;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工作业绩、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条 公开招聘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招聘的机关、招聘职位、职责、待遇、应聘资格条件、聘期;报名的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应聘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以及其他应聘须知事项。

(二)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应聘人员应当向机关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机关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应聘者是否具有应聘资格。

(三)考试。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

(四)考察与体检。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考察和体检。

(五)公示。机关根据考试、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任人员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个工作日。

(六) 审批或者备案。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所反映问题不影响聘任的,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拟聘任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机关拟聘任人员名单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七) 办理聘任手续。招聘机关与拟馋择人—员签订聘任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 对于采取公开招聘方式符合聘任职位条件的人选少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直接选聘一般按照以下程序

(一)提出拟聘任人选。机关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或者相关单位推荐提出拟聘任人选。

(二)资格审查。根据招聘资格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工作履历和工作业绩。

(三)测评。对拟聘任人选进行专业测评。

(四)考察与体检。

(五)公示、审批或者备案,办理聘任手续。

第三章 聘任合同

第十二条 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豕,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

聘任合同示范文本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聘任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约定聘任合同补充条款。

第十四条 聘任合同期限为1年至5年, 由聘任机关根据工作任务和目标与拟聘任公务员协商确定。

首次签订聘任合同的, 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为1个月至6个月。

第十五条 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六条 聘任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可以单方面解除聘任合同:

(一) 未经批准在其他单位兼职的;

(二) 患病或者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三) 因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聘任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聘任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机关因前款第

(二)、

(三)项情形之一解除聘任合同的,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聘任制公务员本人。

第十七条 聘任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应当解除聘任合同:

(一)经试用不符合聘任条件的;

(二)聘期内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者有两年为基本称职的;

(三)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 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的;

(四) 因个人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聘任合同约定工作职责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六) 有严重违法行为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七) 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聘任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聘任制公务员在聘期内有公务员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得辞退情形之一的,机关不得依据本办法第十六条第

(二)、

(三)、

(四)项和第十七条第

(二)项解除聘任合同。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任制公务员可以单方面通知机关解除聘任合同:

(一) 在试用期内的;

(二) 机关未按照聘任合同约定支付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聘任制公务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聘任合同约定聘任制公务员可以解除聘任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除公务员法第八十一条第

(三)、

(四)、

(五)项规定情形外,聘任制公务员可以申请解除聘任合同。申请解除聘任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聘任机关。

第二十一条 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

(二)、

(三)项解除聘任合同的,聘任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聘任制公务员支付经济补偿。

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

(三)项解除聘任合同的,聘任机关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报酬,补缴社会保险。

第二十二条 聘任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聘任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聘任合同即行终止。

聘任合同期满,有公务员法第八十四条第

(一) 项规定情形的,按腿旦宴疽墓王堡保险的规定执行;有公务员法第八十四条第

(二)、

(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聘任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第二十三条

聘任合同解除或者终止,聘任人员不再具有聘任制公务员身份,机关须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的书面证明,按规定办理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日常管理与纪律监督

第二十五条

机关依据公务员法、本办法和聘任合同对所聘公务员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聘任制公务员试用期满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聘任制公务员登记或者备案。人事档案由招聘机关管理和保存。

第二十七条 机关根据公务员考核有关规定,依据聘任合同全面考核聘任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其完成聘任合同确定的工作任务情况。

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一般按照年度进行,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考核结果应向本人反馈。

第二十八条 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工资按月支付。对一些特殊职位,可实行年薪制。

机关应当根据聘任职但,综合考虑市场同类人员工资水平和本单位其他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及调整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并相应调整所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第二十九条 聘任制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十条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第三十一条

机关公开招聘和直接选聘公务员应当依法接受监督。组织招聘时,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聘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举报,并按照管理权限处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编制限额进行聘任的;

(二) 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聘任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出台、变更聘任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聘任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二条 从事职位聘任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按照管理职能和权限, 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或者其他招聘秘密信息的;

(二)弄虚作假进行聘任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应聘者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招聘纪律的应聘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于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聘任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等处理。应聘者在考试及相关环节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参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三十四条 除本办法第十九条所列情形外,聘任制公务员提出解除聘任合同,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聘任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中国军事力量大发展下一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