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探究

2022-09-10

采编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将采访与编目等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外包商, 由外包商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及后续服务等, 是一种从图书选购到上架的部分或者全部过程交给外包商的一种供货方式。采编业务外包, 一方面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图书馆人员缺乏的困难, 提升了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图书采编业务包原因分析

(一)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部门, 是彰显一个学校知识储藏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实施, 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馆藏量则是考核院校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也使得很多院校必须在短时间内新采购大量的纸质或者数字资源以丰富馆藏, 而繁重的采编任务远远超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的承受极限。因此, 采编业务外包也成为应对院校升级考核的首选。

(二) 采编人员配置有限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属于公办院校, 受事业编制和经费的影响, 引进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名额逐年压缩, 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才较少, 而大量的采编工作让采编人员不堪重负, 也是采编业务外包的主要原因。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 高职院校是由多个中职院校合并升级而来, 图书馆基本保持原来的人员, 人员老化、图书馆专业人才少, 多年来人才只出不进, 且仅有一人从事采编工作, 而每年则需完成约3万余册的纸质图书采编任务, 采编任务量大、时间紧, 加之图书从采购到上架周期较长, 造成大量新书挤压, 严重影响了新书上架流通。

(三) 采编技术日益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版编目和联机编目等编目工作日渐标准化、规范化, 为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四)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类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普遍应用, 使图书馆采访在形式上有了很大改变。书目筛选、现采、新书荐购等方式, 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书目征订, 更有助于馆藏资源的合理化。同时, 读者参与的新书荐购等形式, 也强化了与读者的沟通交流, 充分发扬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采编业务外包虽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起步较晚, 还在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中,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和相同规模图书馆的情况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外包编目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外包单位的编目人员大多数都不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 仅仅只是简单的培训后就上岗。对图书的编目只是简单的MARC数据套录, 对文献编目、图书馆分类法、主题标引更是知之甚少。量化管理的薪资制度又导致了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的问题, 导致编目质量不高。对一些专业性强的书籍, 在编目时容易断章取义, 最终影响图书数据的质量。

(二) 外包商服务不到位,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是外包商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 在图书供应过程中, 会故意篡改书目信息, 填充一些信息过时、利润较大但不符合本馆馆藏特色和专业设置的图书, 更甚者以盗版书、滞销书以次充好。而采购人员只能等书全部到馆后才能开包验收, 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 很难及时发现问题, 导致出现书目信息不符、质量劣质等问题;二是外包商为降低成本, 有意拖延图书到馆时间, 导致图书加工周期长, 影响上架;三是外包商在提供书目时, 对院校专业设置和馆藏资源特色方面考虑较少, 常常是社科类较多, 与开设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类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

(三) 过分依赖外包, 导致馆内采编工作缺乏创新能力

采编工作本是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工作, 也是图书馆界专家学者一直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编业务一旦全部外包, 图书馆采编人员也就失去了很多技能锻炼和业务实践的机会, 从而也降低了采编工作的创新能力, 滋长了采编人员的依赖思想。长此以往, 图书馆也就丧失了采访、编目等业务技术, 采编人员的技术骨干地位也会随之下滑, 影响图书馆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发展。

三、解决措施

(一)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一方面, 要不断提高采编人员的思想认识, 树立紧迫的“危机感”, 即使是在采编工作虽多已外包的情况下, 也要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 及时转变服务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将工作业绩与编目质量挂钩, 不断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 提高数据服务质量, 无论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 都要不断了解采编的新动态、新技术, 从多渠道提高业务能力, 紧跟技术发展步伐。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拓宽采访渠道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基地, 图书馆也应结合专业设置、针对读者需求, 采选一些实用价值较高的文献资源。因此, 在采访渠道上, 可以邀请广大师生一起进行现场采购, 或者以图书荐购的形式, 鼓励读者积极推荐优质图书。这样一来, 不仅使得馆藏图书更贴近读者需求, 还能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与联系。

(三) 完善招标采购要求, 加强服务过程监督检查

实践表明, 外包商规模越大服务越规范, 服务水平也相对越高。因此, 在招标采购流程中, 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信誉高、资信好、能力强的外包商;在外包商服务过程中, 要加强外包图书验收工作, 严格规范供货方式和到货周期, 对非预订的图书, 或加工质量有问题的图书实行无条件退换, 对编目数据要进行检索核查, 不合格的要求其撤回整改。通过一系列措施, 对外包服务质量进行质量监督、评价, 调动他们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也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进入一个高效率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 充分利用有限经费,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图书馆经费的困境, 而日趋上涨的图书价格使得图书馆藏书数量和资源结构不够完善。面对这些问题, 在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环境下,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选择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结合的模式,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这样既能把经费都用在刀刃上, 又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也兼顾了读者的文化娱乐和兴趣爱好。

四、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今后或许会有更多的业务外包出去, 图书馆的职能也会逐步转变, 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图书馆从业者一定要看到业务外包可能对图书馆发展及自身职业规划带来的冲击, 以一种辩证、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图书馆的业务外包, 同时也要不断自我提升, 紧跟时代发展, 走适合本馆实际的外包之路, 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业务外包工作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摘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采编业务外包逐渐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图书馆实际情况, 阐述了在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利弊, 并提出相应措施, 进而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

参考文献

[1] 任廷卉.关于新形势下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改进的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 2016 (22) :189-190.

[2] 乌云其木格.新疆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现状及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4 (4) :78-80.

[3] 姚健.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探要[J].图书馆学刊, 2014 (1) :56-57.

[4] 万海鸾.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 2010 (16) :129-130.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下一篇:论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