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通识类选修课

2022-12-09

第一篇:广州大学通识类选修课

重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介绍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根据学校对全日制本科学生的学习规定,要求学生必须跨出学科专业大类,修读文学艺术、文化历史哲学、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现代科技、生态环境等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学校正在逐步改进和提升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质量,并将纳入重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系列。每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2学分,理论课32学时,并根据课程需要安排讨论课学时;每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1学分,32学时。目前,学校依托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优秀师资资源,将于2012学年第二学期在虎溪校区开设2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2学分。修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1学分。

1、《美国文明史》(课程编号:74670110),32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授课教师:王希教授

教师简介:王希,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美国史博士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重庆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院资深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美国史、美国国家与民族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学人反思录》(与姚平共同主编)以及中英文论文数十篇。译著包括:《美国自由的故事》;《给我自由: 一部美国的历史》。自2004年起,任英文期刊《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主编。

课程简介:本课是为本科生设计的美国文明史概论课程,勾画了美国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脉络,讲述18-20世纪美国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分析美国历史演进的动因、动力和机制,介绍美国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并讨论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并结合小班讨论。选课学生需按要求参加课程讨论、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作业和期末考试。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读书报告和期末考试(含论述题和简答题)构成。

开课时间:第

1、

3、

5、7周星期四下午、星期五上午。星期五晚上讨论课。

上课地点:虎溪校区DZ126,学生人数限300人。

课程讨论主题:北美殖民地的起源;殖民地时代的政治文化;独立战争与美国立宪;早期的市场革命、民主化与改革运动;奴隶制与废奴主义运动;美国内战与重建;工业化的进程及其代价;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冷战与美国利益的世界化;9·11之后的美国等。

2、《爱与正义:法律与文学导读》(课程编号:74790110),32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授课教师:陈颀博士,青年研究员

教师简介:陈颀,男,法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中山大学法学博士,中山大学人

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驻院学人,开设《惩罚与正义》、《卢梭<社会契约论>导读》等通识课程。主要学术兴趣为政治哲学与宪政理论,法经济学,法律与文学等领域,曾在《北大法律评论》、《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政治哲学和法哲学角度阅读中西文学经典,从文学作品中理解中西古典政治哲学特别是儒家礼法传统,以及中国社会主义传统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从而反思自由主义法治及其建构的生活世界,思考中国人的爱与正义问题。

课程要求阅读必须的文学作品和一定的参考文献(附后),并参与小班讨论。课程可能占用学生较多时间和精力,请选课的同学做好心理准备。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40%,包括出勤和讨论发言)和读书报告(60%)构成。

开课时间:第2-14周(含讨论课时)星期三晚上,

上课地点:虎溪校区DZ222,限150人。

授课安排:

一、导论:“法律像爱情”

二、神法与人律(上):《安提戈涅》

三、神法与人律(下):《赵氏孤儿》

四、爱情与哲学(上):《威尼斯商人》

五、爱情与哲学(下):《牡丹亭》

六、革命与战争:从雅典到延安

七、个人与国家:《色戒》与《生死场》

八、文化自觉:《三体》与《阿凡达》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分为“必读”、“参考阅读”两部分。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参加课后讨论。“参考阅读”书目主要供学生自由选读,不要求必读,但其中有些材料可能指定为课上讨论而要求阅读。

一、导论:“法律像爱情”

必读:

奥登:“法律像爱情”、“隐藏的法律”

卡夫卡:“在法的门前”(《审判》节选)

参考阅读:

A.政治、哲学与诗

柏拉图:《国家篇》第十卷

布鲁姆:“政治哲学与诗”

B.法律与文学的学术史

苏力:《法律与文学》导论

冯象:《木腿正义》修订版导论

B.现代法律及其批判者

德沃金:《法律帝国》导论

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

Judith N. Shklar, Legalism: Law, Morals, and Political Trials(中译本:《守法主义》,2005)”

二、礼法与人律(上):《安提戈涅》

必读: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罗念生译,张新樟修订)

李猛:“爱与正义”

参考阅读:

亚里士多德:《诗学》,页63-73,131-139,248-250

伯纳德特:《神圣的罪业: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义疏》

努斯鲍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运气与伦理》,第三章

苏力:“自然法、家庭伦理和女权主义:《安提戈涅》重新解读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礼法与人律(下):《赵氏孤儿》

必读: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

参考阅读:

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

苏力:“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

蒋庆:“公羊春秋大复仇说”(《公羊学引论》)

鲁迅:《野草》选读

四、爱情与哲学(上):威尼斯商人

必读: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布鲁姆:“基督徒和犹太人:《威尼斯商人》”

参考阅读:

戴伽多:“威尼斯的父权制和女儿的反叛”

特蒂:“无血之牲:《威尼斯商人》的天主教神学”

Coolidge, John S. “Law and Love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hakespeare Quarterly 27, no. 3 (Summer 1976): 243-263.五、爱情与哲学(下):《牡丹亭》

必读:

汤显祖:《牡丹亭》

参考阅读:

李贽:“童心篇”

冯友兰:“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

苏力:“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

李思涯:“重释《牡丹亭记题词》”

六、丧礼与战争:三个演讲

必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讲”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参考阅读:

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美国《独立宣言》

《圣经·出埃及记》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小布什总统“9·11”演讲

七、个人与国家

张爱玲:“色戒”

萧红:“生死场”

参考阅读: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锦华:“身体,政治,国族”

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代的爱情”

路遥:“人生”

八、文化自觉

刘慈欣:《三体》三部曲

《阿凡达》

参考阅读:

刘慈欣:“乡村教师”、“西洋”

阿越:《新宋》

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张旭东:“我们现在怎么做中国人?”、“中国人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在创造新的普遍价值”(访谈) 齐泽克:“阿凡达,土著的回归”

第二篇:通识选修课国学智慧

1、孔子出生于哪一年? (30.00分)

 A.公元前342年

 B.公元前551年

  C.公元前782年

D.公元前598年

2、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 (30.00分)

 A.资产阶级

 B.中产阶级   C.无产阶级

D.共产阶级

1、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 (20.00分)

是 否

2、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 (20.00分)

是 否

1、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30.00分)

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 C.贵族共和  D.君主立宪

2、孔子去世于哪一年? (30.00分)

  A.公元前342年

B.公元前551年  C.公元前782年

 D.公元前479年

1、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 (20.00分)

是 否

2、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20.00分)

是 否

1、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 (30.00分)

  A.不知道怎么去做

B.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 C.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 D.没有目标

2、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30.00分)

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 C.贵族共和

 D.君主立宪

1、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 (20.00分)

是 否

2、“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 (20.00分)

是 否 (是对)

1、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30.00分)

 A.封建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贵族共和

 D.君主立宪

2、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 (30.00分)

  A.老子

B.鬼谷子

 C.孔子

 D.墨子

1、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 (20.00分)

是 否

2、“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20.00分)

是 否

1、君子阶层最主要的特质是什么? (30.00分)

   A.做官

B.做学问

C.普及文化

 D.修身养性

2、《春秋》这本书的名字来源是? (30.00分)

 A.在古代春天与秋天是朝聘的重要季节

   B.春秋是古代农业耕种与收获的重要季节

C.周朝皇帝格外偏好者两个季节

D.古代战争多发生于春天与秋天

1、祭礼的第二个来源是人们对先祖缅怀。 (20.00分)

是 否

2、《春秋》所记载的时间是按照“年,时,月,日”的顺序记载的。 (20.00分)

是 否

1、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 (30.00分)

    A.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共产阶级

2、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 (30.00分)

  A.《诗经》

B.《上书》

 C.《大学》

 D.《周易》

1、祭礼的第二个来源是人们对先祖缅怀。 (20.00分)

是 否

2、“吾见百家春秋”这句话说明“春秋”在当时是史书的统称。 (20.00分)

是 否

1、《汉记》的作者是? (30.00分)

  A.鬼谷子

B.孔子

 C.旬悦  D.司马迁

2、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 (30.00分)

   

A.不知道怎么去做

B.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C.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D.没有目标

1、社会只要有健全的法律就不会发生动荡,礼只是一个辅助而已。 (20.00分)

是 否

2、在周朝的时候巫官和卜官的地位上升明显。 (20.00分)

是 否

否对)

1、政府机关其实都是什么的产物? (30.00分)

 A.妥协、折中、权衡

 B.妥协、利益,权衡   C.利益,权力、妥协

D.权力、责任、妥协

正确答案: A

2、礼在其前两个功能形成之后就会担负起的第三个功能什么? (30.00分)

 A.司法

   B.哲学 C.教化

D.伦理

正确答案: C

1、《春秋》所记载的时间是按照“年,时,月,日”的顺序记载的。 (20.00分) 是 否

2、现代中国社会中丧礼是可以不办的,但是婚礼一定要办,否则会遭到社会舆论指责。 (20.00分)

是 否

1、秦时焚书,将《尚书》藏于壁中的是? (30.00分)

  A.颜回

B.孙斌

 C.伏生

 D.伏羲

2、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 (30.00分)

 A.慧智

   B.哲学

C.道德 D.心性

正确答案: D

1、《诗经》的产生要早于《周易》。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周易》与《诗经》都不是一个时代能够造就的。 (20.00分)

是 否

1、“吾见百家春秋”是谁的话? (30.00分)

  A.孔子

B.墨子

 C.孟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 B

2、“今文尚书”是用那种字体传播下来的? (30.00分)

 A.楷书

 B.小篆

  C.隶书 D.草书

正确答案: C

1、《周易》与《诗经》都不是一个时代能够造就的。 (20.00分)

是 否 (是对)

2、在周朝的时候巫官和卜官的地位上升明显。 (20.00分)

是 否

1、《尚书》的内容不包括? (30.00分)

  A.治国经验

B.管理经验

 C.情感表达经验  D.政治实践经验

2、《周易》是从谁开始的? (30.00分)

  A.老子

B.鬼谷子

 C.伏羲

 D.姜子牙

1、人生其实是一直得到的一个过程,因此人生应该用加法来生活。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周易》与《诗经》都不是一个时代能够造就的。 (20.00分) 是 否

1、君子阶层最主要的特质是什么? (30.00分)

   A.做官 B.做学问

C.普及文化

 D.修身养性

2、《尚书》的内容不包括? (30.00分)

  A.治国经验

B.管理经验

 C.情感表达经验  D.政治实践经验

1、“治国”在儒家文化里是指中国。 (20.00分)

是 否

2、在官场上发展的好的人都各有各的不同,发展不好的人都是相似的。 (20.00分)

是 否 (否对)

1、管理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 (30.00分)

  A.事无巨细

B.事必躬亲

 C.无为而无不为

 D.放任自流

2、礼的空间感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30.00分)    A.乐

B.主持人 C.所处时间段

 D.规矩和制度

1、我们在进行干部的民主测评时候更多时候考察的是能力方面。 (20.00分)

是 否

2、《尚书》中的“尚”我们一般理解为“上古之书”。 (20.00分)

是 否

1、我们中学时候的言行称为什么? (30.00分)

 A.习惯

 B.教养

  C.修养

D.涵养

2、孔子对诗经的改革是在哪个层面进行的? (30.00分)

 A.类别

 B.内容   C.顺序

D.篇章

正确答案: D

1、《二泉映月》是由盲人阿炳演奏出来的,但是乐谱并不是他整理的。 (20.00分)

是 否

2、诗本和歌本里都可以有重复的句子,是为保持韵律。 (20.00分)

是 否

1、“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出自于? (30.00分)

 A.《毛诗序》

   B.《中庸》

C.《周礼》 D.《尚书》

2、礼在中国文化里边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0.00分)

 A.规则

   B.宪章

C.参考 D.警示

正确答案: B

1、我们在进行干部的民主测评时候更多时候考察的是能力方面。 (20.00分)

是 否

2、没有曲调但是有节奏的歌,更倾向于谣。 (20.00分)

是 否

1、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30.00分)

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 C.贵族共和  D.君主立宪

2、周文王是被囚禁哪里演绎《周易》的? (30.00分)

 A.牧野

 B.长勺   C.羑里

D.咸阳

正确答案: C

1、现代中国社会中丧礼是可以不办的,但是婚礼一定要办,否则会遭到社会舆论指责。 (20.00分)

是 否

2、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20.00分)

是 否

1、《周易》是从谁开始的? (30.00分)

  A.老子

B.鬼谷子

 C.伏羲  D.姜子牙

2、张载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30.00分)

  A.改变命运

B.做官

 C.改变气质

 D.赚钱

1、《中庸》是最晚列入儒家经典中的。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有两点不同,其中之一是成功人善于改变自己。 (20.00分)

是 否

1、“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30.00分)

 A.《诗经》   B.《中庸》 C.《周礼》

 D.《史记》

2、儒家的学说在古代是立足于哪类人的? (30.00分)

  A.贵族

B.大夫

 C.士  D.庶民

正确答案: A

1、我们在做人生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多个因素,因为人是最大的动量。 (20.00分)

是 否

2、“周乐”指的是“周王室之乐。 (20.00分)

是 否

1、周文王是被囚禁哪里演绎《周易》的? (30.00分)

  A.牧野

B.长勺

 C.羑里

 D.咸阳

2、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的是? (30.00分)

  A.滕文公

B.梁惠王

 C.齐宣王

 D.鲁襄公 正确答案: D

1、孟子将孔子理论中的本源解释清楚了。 (20.00分)

是 否 (是对)

2、公孙丑是孟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20.00分)

是 否

1、关于《诗经》的内容,不包括? (30.00分)

 A.人文

 B.艺术

  C.情感

D.政治

正确答案: D

2、中国礼制里延续比较久远而且保持最完整的是哪种礼? (30.00分)

  A.婚礼

B.丧礼

 C.君臣之礼

 D.朋友之礼

正确答案: B

1、我们在做人生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多个因素,因为人是最大的动量。 (20.00分)

是 否

2、“诗言志”中的志,代表人类普遍的价值取向。 (20.00分)

是 否

1、《毛诗》的特点是什么? (30.00分)

 A.严谨朴素

 B.强调诗的政治功能   C.重讲阴阳

D.强调诗的文学形式

2、在孟子看来什么是人类道德感的根源? (30.00分)

  A.精神

B.文化

 C.心

 D.自然

1、“商颂”经过校订后为十三篇。 (20.00分)

是 否

2、孟子一生游说过十几位王。 (20.00分)

是 否 (否对)

1、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的是? (30.00分)

   A.滕文公

B.梁惠王

C.齐宣王

 D.鲁襄公

2、谁确立的“四书”? (30.00分)

  A.朱元璋

B.齐宣公

 C.朱熹

 D.商鞅

1、四书的确立在五经之前。 (20.00分) 是 否

2、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有两点不同,其中之一是成功人善于改变自己。 (20.00分)

是 否

1、人生的发展是由“格物”、“致知”等几个阶段组成的? (30.00分)

 A.5

 B.6   C.7 D.8

正确答案: D

2、四书中,侧重于修身养性的是? (30.00分)

  A.《论语》

B.《大学》

 C.《中庸》

 D.《孟子》

1、墨家学说是反对天,反对命的。 (20.00分)

是 否

2、复礼是指要恢复礼的精神和礼的制度,守礼是指要重新建立规矩和制度。 (20.00分)

是 否

1、《尚书》的内容不包括? (30.00分)

  A.治国经验

B.管理经验

 C.情感表达经验  D.政治实践经验

2、现在流传下来的《春秋》是哪一国的史书? (30.00分)

 A.晋国

 B.鲁国

  C.齐国

D.楚国

1、在官场上发展的好的人都各有各的不同,发展不好的人都是相似的。 (20.00分)

是 否

2、我们现在看到《春秋》是一部完整的史书,没有任何亡佚。 (20.00分)

是 否

1、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的是? (30.00分)

   A.滕文公 B.梁惠王

C.齐宣王

 D.鲁襄公

2、《周易》所概括的中国人思考的内容不包括()。 (30.00分)

  A.宇宙

B.人生

 C.社会

 D.礼节

正确答案: D

1、《易传》与《孔门易》之间没有关系,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方式。 (20.00分) 是 否

2、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有两点不同,其中之一是成功人善于改变自己。 (20.00分)

是 否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30.00分)

 A.《史记》

   B.《左传》

C.《三国志》 D.《春秋》

正确答案: D

2、《周易》中的分类不包括? (30.00分)

   A.天

B.地

C.人

 D.鬼

1、将《春秋》的体例阐释的最清楚的是《左传》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我们现在看到《春秋》是一部完整的史书,没有任何亡佚。 (20.00分)

是 否

1、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30.00分)

 A.《周易》

  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2、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30.00分)

 A.《大学》

   B.《周易》

C.《诗经》 D.《尚书》

正确答案: B

1、我们现在看到《春秋》是一部完整的史书,没有任何亡佚。 (20.00分)

是 否

2、在伏羲画八卦之前,人类已经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总结。 (20.00分)

是 否

1、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30.00分)

 A.《周易》

  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正确答案: C

2、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 (30.00分)

 A.子贡

 B.彦回   C.子夏

D.张仪

1、没有曲调但是有节奏的歌,更倾向于谣。 (20.00分)

是 否

2、人类早期的时候音乐,舞蹈,歌唱是三位一体的,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 (20.00分)

是 否

1、“六经”不包括? (30.00分)

  A.易

B.诗

 C.义

 D.礼

2、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谁? (30.00分)

  A.孔子

B.墨子

 C.鬼谷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 A

1、《左传》是对《春秋》的具体记载,他们的记载的历史时期是相同的。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文心雕龙》在篇章上也受到《周易》的影响。 (20.00分)

是 否

1、读《左传》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读史,更重要的是什么? (30.00分)

 A.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   B.解读历代君王的政治思想

C.从中获得借鉴

D.从中找到封建社会的根本

正确答案: C

2、“六经”不包括? (30.00分)

  A.易

B.诗

 C.义

 D.礼

1、“做”带有表演的成分,“作”则是代表而来一种规范,样版。 (20.00分)

是 否

2、易学界普遍认为,《归藏易》、《连山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个朝代。 (20.00分)

是 否(否对)

1、君子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30.00分)

 A.信

   B.义

C.仁

D.智

正确答案: C

2、“亲民”与那两个字是通假字? (30.00分)

  A.爱民

B.悦民

 C.新民  D.乐民

1、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仅仅在文字上不同,在研究思路也不同。 (20.00分)

是 否

2、《大学》的开篇纲领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0.00分)

是 否

1、古时对天的说法不包括? (30.00分)

   A.自然之天 B.主宰之天 C.道德之天

 D.社会之天

2、今文经的缺点是什么? (30.00分)

  A.无实际用处

B.不知变通

 C.失去本意

 D.太繁琐,古板

1、《新君主论》讲的是如何当好一个君主。 (20.00分)

是 否

2、孙子,韩非子等都和孔子一样,将知识尽可能多的传给人们,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才会百家争鸣。 (20.00分)

是 否 (否对)

1、孔子最提倡用哪种方法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30.00分)

  A.地位和财产

B.格局的大小,气象的有无,眼界的高低,胸怀的宽侠

 C.道德  D.三个都是

正确答案: B

2、尧舜时期朝代的更替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的? (30.00分)

 A.政治谈判  B.暴力革命

 C.禅让

 D.农民起义

1、“乐”早古代是有级别的。 (20.00分)

是 否

2、“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20.00分)

是 否

1、舞蹈在古代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30.00分)

  A.享乐

B.发泄

 C.祭天

 D.骗人

2、《尚书》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 (30.00分)

  A.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大臣,怎么认识老百姓

B.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大臣,怎么做好礼仪教化

 C.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

 D.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怎么巩固政权

正确答案: A

1、古文经和今文经虽然是属于两个系统,但是彼此没有冲突,可以互补。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下场极其悲惨 (20.00分)

是 否

1、因性说是哪家的观点? (30.00分)   A.儒家

B.墨家

 C.道家

 D.法家

正确答案: D

2、在周朝的官僚体系中,在国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30.00分)

 A.克己复礼

   B.克己奉公

C.克俭于家

D.克勤于邦

正确答案: D

1、“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20.00分)

是 否

2、法家学说认为用人之短是控制人的一种方式。 (20.00分)

是 否

1、最正统,最正宗的文献记载是什么? (30.00分)

   A.谟

B.训

C.诰

 D.典

2、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 (30.00分)

 A.儒家

  B.墨家

C.道家  D.法家

1、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下场极其悲惨 (20.00分)

是 否

2、法家主张化性说,而儒家主张因性说。 (20.00分)

是 否

1、羲和之官在古代是掌管什么的? (30.00分)

 A.教化

 B.天文

  C.礼仪

D.历史

2、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哪些? (30.00分)

   A.气度,气质,胸怀,心态

B.心态,气质,气度,格局

C.性格,文化,气度

 D.胸怀,气度,境界,格局

1、“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20.00分)

是 否

2、“境界”指的是人能够看多远,眼界的高低。 (20.00分)

是 否

1、羲和之官在古代是掌管什么的? (30.00分)

 A.教化

 B.天文

 C.礼仪  D.历史

2、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哪些? (30.00分)

   A.气度,气质,胸怀,心态

B.心态,气质,气度,格局

C.性格,文化,气度

 D.胸怀,气度,境界,格局

1、“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20.00分)

是 否

2、“境界”指的是人能够看多远,眼界的高低。 (20.00分)

是 否

1、《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0.00分)

 A.伏羲

   B.西周

C.尧舜

D.东周

2、现代流传下来的古文《尚书》其实是什么时候“伪造”的? (30.00分)

  A.晋朝

B.唐朝

 C.汉朝

 D.宋朝

正确答案: A

1、《新君主论》讲的是如何当好一个君主。 (20.00分)

是 否

2、根据《周易》概括我们读《周易》的时候要先从《易经》读起,然后再读《易传》。 (20.00分)

是 否

1、按照对人的分类,我们大部分的人是属于哪一类的? (30.00分)

 A.生而知之

 B.学而知之   C.困而知之

D.迫而知之

正确答案: C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 (30.00分)

 A.《论语》

   B.《诗经》

C.《道德经》

D.《中庸》

1、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下场极其悲惨 (20.00分)

是 否

2、用人之长是用人策略,用人之短属于利用。 (20.00分)

是 否(否对)

1、中国古人在思考宇宙运动的时候认为宇宙产生这种运动变化是因为什么? (30.00分)

 A.宇宙是由阴和阳两种物质组成

   B.宇宙星系之间有引力

C.宇宙形体爆炸的结果

D.宇宙是一个生命体

2、《周易》的解卦考的不是技术而是什么? (30.00分)

   A.对“德”的理解

B.对“礼”的理解 C.对“仁”的理解

 D.对“道”的理解

1、《周易》是六经之首,在儒家经典排在第一位。 (20.00分)

是 否

2、“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20.00分)

是 否

1、老子的智慧其实是源自于什么的智慧? (30.00分)

 A.史官

 B.宗教

  C.儒家

D.道家

正确答案: A

2、四书的第一篇是? (30.00分)

  A.《中庸》

B.《论语》

 C.《大学》

 D.《尚书》

1、孔子及诸子所提出的的各种学说并非是他们个人成就,而是他们对中华历史经验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归纳。 (20.00分)

是 否

2、“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20.00分) 是 否

1、按照章学诚《文史通义》的说法史官官职都有哪些? (30.00分)

   A.府史,内史 B.外史,太史 C.小史,御史

 D.以上都是

2、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30.00分)

  A.政府的政策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 C.读书的普及  D.礼制的发展

1、“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20.00分)

是 否

2、《周易》是六经之首,在儒家经典排在第一位。 (20.00分)

是 否 (是对)

1、道家所思考的问题是由什么形成的? (30.00分)

   A.政治制度

B.哲学观念

C.礼学传统

 D.历史智慧积淀

2、我们学习《周易》 的目的是什么? (30.00分)

 A.学会占卜  B.避免灾祸

 C.提高自己的视野,品味,扩大自己的格局

 D.通晓鬼神

1、金木水火土之中土是代表礼的。 (20.00分)

是 否

2、《周易》中的“天”和“地”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20.00分)

是 否

1、宇宙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0.00分)

 A.太阳

 B.道

  C.地球

D.空

2、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30.00分)

  A.政府的政策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 C.读书的普及

 D.礼制的发展

1、子学代表的都是一类人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代表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20.00分)

是 否 (否对)

2、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表明:地方行政权利越大,地方经济发展活力越小。 (20.00分)

是 否 (是对)

第三篇:通识选修战争史论文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

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 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考虑

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

三、 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

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国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美国想通过改造伊拉克去影响伊斯兰世界,推行美式民主和价值观。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政府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为本国资源需求谋取出路。

伊拉克战争的过程

导火线

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2002年美国获得错误情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到美国及世界的安全。 战争的阶段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

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的伊拉克游击战正风起云涌,美国16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内战﹐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淖﹐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三万多人受伤﹐许多人留下残疾﹐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直接军费支出五千亿美元,这个数值正在直追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总战争费用663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伊拉克国内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火,关于伊拉克战争,很多人说美国胜利了,也有人说美国失败了。从军事角度看问题,美国已经打败了萨达姆,美国就胜利了。从战略全局,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综合角度看问题,美国失败了。

其实,美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这对我们并不重要,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只要地球不被毁灭,我们都能看到美国光着屁股逃出伊拉克的那一天。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思考,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一、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非法的战争

这是一场非法的战争,美国打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悍然攻打了一个主权国家。

二、 伊拉克战争,将深刻影响中东局势。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武力改造中东的序幕。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美国推出了“邪恶轴心国”、文明冲突论和大中东计划。

感想

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要不断发展自身力量与科学水平,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得落后。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一个民族要想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注重教育,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不断改革创新,积极进取,是自己保持在世界行列。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进而保护世界的安全。

第四篇:中国信息大学:董雪:正确认识通识教育 努力学好通识课

同学们,我们学校给大家设立有通识课,通识课包括哪些课程呢?包括人文类课程、信息类课程、外语类课程、写作知识、硬笔书法、文体课程等。是我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设立通识课呢?很多反映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调查报告都说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第一位要求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些单位甚至以大学生是否具有某些具体技能来判断他的专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设置通识课程是否与社会的要求不合呢?其实,这是一个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千差万别,他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因他们单位的岗位设置,因时而异。大学如果办成某一个或一类的岗前培训机构,它的人才出路就非常窄,人才所能承担的责任就非常局部,就不是大学,甚至连职业学院也不是了。大学承担的是教育兴国的责任。只有为社会培养人才,大学才能生存。

谈到这里,我就要大家思考一下: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这种观念从大学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占有统治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大学生存和发展之道。我校的办学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定位,体现了教育对社会负责,推动了学校面向社会实际开展学术研究,推动了知识创新,是推动各种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负责,体现了满足学生提高生活质量愿望的用心。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虽说卡内基的话不无夸张之处,但它充分说明这位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那么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需要大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呢?

实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选拔学生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社会实践丰富;三是最好是学生党员或是学生干部;四是有良好的外语功底,不少学生必须精通二门外语;

上海建工集团:首先要有吃苦精神;其次是专业对口、素质好;再次是组织能力强、实践丰富;

联想集团:坚持两大标准“选才”,一是对公司核心价值的认同;二是“人岗匹配”,即能否适应岗位的需求;

诺华制药:七大核心能力——创新、团队协作、领导艺术、顾客为本、变革发展、沟通技巧、注重实效;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英语、计算机、活动能力突出;

IBM:第一个是pride(自豪感),第二个是innovation(创新),第三个是 flexibility(灵活性),第四个是高绩效文化(贡献及工作热情);

英特尔集团:除了专业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外,“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是非常看重的因素;

西门子:“诚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人标准;

日本名企SMC:制造业白领蓝领差别不大,肯于吃苦最重要;

多维集团公司总经理王靖飞说:我们更看重大学生的有两点,一个是他们的自信;第二是学习能力。自信的表现是什么呢,是他敢于承受这种责任和压力,因为到每一个企业,都会给他们一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承受,不愿意去接受这种责任的挑战,那就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首先看中的是自信。第二是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够适应企业,需要学习力,就是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马上能够适应企业和工作。

著名企业家吴先红先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六方面的基本素质。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树立“从我做起”的当代大学生使命感,恪守诚信原则。第二,要具备健全、健康的心智。即“大度和宽容”,“有积极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具备双赢的思维”,“善于反省”和“不固执,不保守”。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四,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学为乐。第五,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最后,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

从以上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对大学生的要求来看,虽然由于各自企业的背景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但我们还是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概括来看应该有以下方面:

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希望大学生要讲诚信,对企业对同事对上级都要讲诚信。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做事缺少责任心的大学生企业不会欢迎。要有职业道德,工作中要有敬业精神,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对同事要尊重和关心,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有起码的社会公德。

2、要有肯吃苦的精神。有些大学生到企业后被安排在车间一线工作,就非常不满意,原因是太累,人家40、50岁的人都在干的活他们天天喊干不动,这样的学生企业绝对不欢迎,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多高的文凭。

3、要善于沟通善于合作。企业的工作几乎没有单凭一个人就可以干成的,需要多部门多工种的合作,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沟通和合作,轻则影响你个人工作的完成,严重者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如有一家企业派出一个三人小组赴国外一家企业谈判引进项目,其中有一位是某名牌大学高材生,知识和技术都不错,但是在谈判中就是无法与另外两位意见统一,并且

固执己见,甚至一意孤行,结果外方认为这家企业不可靠,导致谈判失败。

4、要有必须的一技之长。一定的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有些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其基本技能都没有,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基本不能做,这样的学生企业肯定不欢迎。企业希望一个人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且有不断扩展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潜力。

5、要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的发展要靠员工,尤其是那些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会不惜代价争取这样的员工,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詹姆斯.希尔曼多年潜心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之道,惊讶地发现有13种人是世界500强企业最讨厌也是坚决不用之人。

1.没有创意的鹦鹉;

2.无法与人合作的荒野之狼;

3.缺乏适应力的恐龙;

4.浪费金钱的流水;

5.不愿沟通的贝类;

6.不注重资讯汇集的白纸;

7.没有礼貌的海盗;

8.只会妒忌的孤猿;

9.没有知识的小孩;

10.不重视健康的幽灵;

11.过于慎重消极的岩石;

12.摇摆不定的墙头草;

13.自我设限的家畜。

当前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全球化、信息化 。我们学校为大家设置人文类课程的目的是让我校学生有更深远的发展前景。中国要带领世界前进,必须培养大批有开阔眼界的人才,学习六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殊途同归,各民族各地区再发展中逐步融合的趋势,为承担我国的历史责任,为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创造更大空间。

我校的计算机课程包括办公自动化、网络基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丰富

的内容,学好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怎么能不欢迎?我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适应我国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求,适应在我国境内的外资、合资企业对人才语言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投资的需求。我校开设的写作基础、硬笔书法等课程,不但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还能生动的展示学生的优秀素质。

事实表明,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路越走越宽。一个人在社会上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完全对口的少之又少。希望仅仅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取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在多数情况下行不通。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你面前的机会之多是你无法想象的。自身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把握机会的最重要条件。同学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认真学习通史课,可以展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比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受企业欢迎。

讨论题:

1 、大学开设通史课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 、专业课与通史课相辅相成的关系?

3 、通史课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作用?

编辑:TN

第五篇:某某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报告

【通识教育报告】

关于自由的趋势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主取代专制,自由取代不自由,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对于个人、社会都产生着双重影响。

社会的民主化、自由化发展,会催生大量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个人,他们具有民主思维的同时,兼具强大的“思想自由”意识和能力,对于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在走人云亦云的道路,而是下意识地独立思考并判断、选择自己的应对姿态,这个时候,政府开始失去可以强势的基础,社会却增加了可以强势的力量,因此,“自由化”对于实现“有限政府,大社会”的状态是极有益的。 正如我上面所讲的,社会的自由化即意味着社会人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只有这种自由才能催生“真实言语”的风气,对于社会中的问题、弊端的批评指正对社会的发展有益无害;人民自由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样对社会有益无害;学术精神的自由、追求真理程度不断提高对社会更是有益的,这是一个社会组织的胸怀。

然而,高度的自由同样会引发巨大的灾难,也就是人类总体凝聚力、整合力的减弱。当自由发展到一定的极端之后,就会出现“个人主义至上”的倾向,当每个人都把自己利益的天平更多地偏向了自己而不是集体或者全人类的时候,任何毁灭性的灾难来临都会把这些零散的个人组成的集体顷刻毁灭,因为那时的人就算组成了集体也难以达成共识··· ···

那么,社会的发展就需要“集体主义”来领导吗?人们是不会同意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民会自觉地追求精神的自由,这是不可挡的人类本能需求。人们地经济实力上升的同时其对于物质的尤其是金钱的边际需求效益是递减的,人们会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宽松的生活状态,这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环,试想,成天戴着诸多有形无形枷锁的人会幸福吗? 再者,社会的自由是国民普遍思想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度地依赖于政府,没有思想,那么是不会为自己创造多少独特的价值的,人活一世,空白而来,不以同样的状态走,只在于自己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知识。

因此,可以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自由”都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我既不同意完全的“个人至上主义”,也不赞同高度的“集体主义”,以当代的历史发展作为参考系,我更加赞同“中庸之道”,即以人本主义、尊重人性为原则,构建一种“私心、助人、牺牲”并立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因为他更符合人性、也能保全集体的整合力,是一种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尊重个人,也尊重人的集合体,毕竟两者关系紧密。

最后可以说,自由是趋势,没必要遏制它,但要对其发展做一定的限制,实现“有度的自由化发展”,不仅有度,也要有限定的领域。

历史其实无所谓进步与倒退,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已,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历史本来就行走在消逝中,得到好东西的同时也在失去好东西,迎来灾难的同时度过了一劫··· ···

上一篇:关于执行力的读书报告下一篇:工资管理系统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