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与四自教育

2022-08-21

第一篇:男女平等与四自教育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四自”教育讲稿

今天讲这个课有个愿望:让女人更幸福,让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

一、什么是女人?要想真正把女人搞清楚,是不容易的。为什么不容易搞清楚?女人自己不容易,男人更不容易。主要可能存在三个原因:一是社会偏见。由于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二是个人经验。比如母亲和自己恋爱的经验。尼采认为:每个男人都从母亲获得女人图像,由此决定敬慕、蔑视或无所谓。对异性评价,接触前最易受幻想支配,接触后最易受遭遇支配。三是性别视角。男性视角决定了看女性不一定会客观。女人是男人永恒的话题,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话题往往落到女人身上。但女人究竟是是什么?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女人本身是什么?二是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今天如果由我来说女人是什么,实际上是第二个问题,即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什么?男人眼中的女人究竟是什么,每人男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个男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别。而且女人从个体来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对女人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敬慕,二是蔑视,三是无所谓。对女人抱敬慕态度的:中国以老子为代表。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司马光曰:“ 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严复曰:“以其虚,故曰谷;以其因应无穷,故称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也。 ”是知“谷”“神”二字连读者误。)歌德说:伟大的女性,领导我们向前进。席勒所说,女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天性纯正。一个女人愈是赋有活泼的直觉,未受污染的感性,就愈具女性智慧的魅力。焦易:若无女人,我们的降世将不堪设想、中年将失去欢乐、暮年将没有慰藉。拜伦《萨那培拉斯》:人类的生命,/在女人胸腔里孕育,/从她的柔唇上你吚呀学语,/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当生命摆脱羁绊,/当弥留尘世之际,/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妇女的命运,是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妇女的解放,是同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妇女是缔造和平、解决冲突及冲突后重建的一支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女人抱蔑视态度的:外国以尼采为代表。他最臭名昭著的话是:“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尼采又说:"男人骨子里坏,女人骨子里贱。"所谓坏,是想要女人,所谓贱,是想被男人要。爱非斯诗人希波纳克斯在一首诗里刻毒地写道:女人只能带给男人两天快活,第一天是娶她时,第二天是葬她时。对女人持中性态度的:可以以孔子为代表。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人是什么?女人是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烟。她的服饰不断更新,但衣裳下裹着的始终是作为情人、妻子和母亲的同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女人是什么?女人是人类的开端,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本源。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开始,是由女人拉开了人类大舞台的序幕,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也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学,女子却懂得人生。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女性智慧是一种尘世的智慧,实际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作形而上学的沉思。弥尔顿说: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对于女人,这并非一个缺点。一个人离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间扎下根来。男人寻找上帝,到头来不免落空。女人寻找一个带着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还有几分把握。当男人为死后的永生或虚无这类问题苦恼时,女人把温暖的乳汁送进孩子的身体,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着实在的贡献。母性是女人最深的天性。爱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当女人爱时,男人当知畏惧:因为这时她牺牲一切,别的一切她都认为毫无价值。”尼采知道女人爱得热烈和认真。鲁迅:“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17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强调母亲的作用时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讲过:“要有好的母亲,才有好的子女,要有好的子女,才有好的国家。”印度: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日本: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第二篇:“四自”教育讲稿

做“四自”新女性(之一)——“四自”精神的内容

第一讲 “四自”的内容

一、“四自”的基本内容

“四自”即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简称。1983年9月2日,在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康克清同志做了题为《奋发自强,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在谈到今后5年我国妇女的光荣任务时说:“我们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勇敢地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这是全国妇联第一次提出“四自”。“四自”的内容是:自尊,就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自卑。自爱,就是要自己爱护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事业。自重,就是自己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自强,是“四自”的核心,必须自强,自强才能自立。自强,就是要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学好本领,干出一番事业。“四自”号召中国广大妇女勇敢地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不受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不做丧失自己人格、国格的事情。事隔5年,1988年9月1日,在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悬挂起两条醒目的标语:“投身改革,团结奋进,同全国人民一道共闯难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新时代的新女性。”大会并一致通过了张帼英书记作的题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争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报告中写到:在改革竞争的大环境中,当代妇女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这次不仅对“五大”提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修改,并且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写进全国妇联《章程》中,作为现阶段妇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帼英同志在报告中是这样解释“四自”内容的:“在改革竞争的大环境中,当代妇女要争取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必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妄自菲薄;自立,就是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自强,就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新时期的“四自”精神,是对中国妇女运动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妇女自己的口号,倡导中国妇女在改革浪潮中急流勇进,树立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群体意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妇女“六大”提出的“四自”口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198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中指出:“妇联要教育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激励她们奋发上进,在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1990年3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你们努力提高素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女性。”1992年4月3日,第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从此,“四自”教育成为妇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妇女最熟悉的口号,成为中国妇女奋发前进的动力。

二、“四自”提出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妇女素质提出新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通过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及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使工业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三步走”战略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二步,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和趋向正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提供了妇女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拓展了妇女普遍参与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妇女的劳动力走向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她们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拓展到加工、服务、纺织、电子等多种行业;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经济发展中一支活跃的生力军。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机遇面前,妇女也同时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邓小平同志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就对人的科学技术素质水平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上长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决定了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于男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两亿文盲中,妇女占了70%,一些妇女参与能力低,家务负担重,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妇女对社会的贡献,也阻碍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越来越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四自”精神对大多数妇女尤为重要。

(二)妇女运动发展中的新情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妇女运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法律中规定的男女平等还没有达到事实上的平等。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妇女回家”的论调曾风靡一时,广大走出家门的妇女接受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社会上拐卖妇女儿童的现实屡禁不止,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社会上卖淫嫖娼活动的蔓延,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家庭稳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使得溺婴、弃婴、女童失学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难、渠道狭窄问题;单亲母亲家庭的母亲再婚、子女教育问题;妇女受虐问题;女大学生分配难的问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外,还有妇女自身的素质问题。

列宁曾经指出:“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同样,女工的解放也应当是女工自己的事情。”男女要平等,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提高妇女素质,它是妇女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妇女的发展水平。解放妇女问题,一方面,社会要给妇女创造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必须动员妇女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中去,在社会劳动中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利和利益,体现自身的价值,赢

2 得社会的尊重,同时努力提高妇女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增强在改革中的竞争力。

(三)妇女自身素质出现了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妇女争取进一步解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妇女的解放归根结底要靠女性自身的奋起,只有当社会的进步和女性的进步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时,女性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从中国妇女“五大”到“六大”,“四自”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看起来只是两个字的修改,实则反映出社会发展对妇女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妇女的素质状况发生了变化。

“五大”提出的“四自”,着重强调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妇女的素质状况是一致的。从中国妇女“五大”到“六大”,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透过问题的表面,全国妇联洞察到,妇女的整体自我意识弱,依附心理严重,成功动机差,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发展和提高。正如“六大”的工作报告中所阐述的:“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给我国妇女的某些心理势弱,仍然是部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和创造精神发扬的主要障碍。”对此,全国妇联对原有的“四自”内容进行了修改,并把它写进“六大”的工作报告和妇联的《章程》。它的意义在于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克服自卑心理,充分发掘女性的优势和潜能;克服依附心理,坚持在改革中实现女性的价值;克服弱者心理,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进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的心理品格,促使广大妇女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走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自”境界。

(四)儿童、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的新需求

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是提高我国未来一代的素质,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崇高事业。17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强调母亲的作用时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讲过:“要有好的母亲,才有好的子女,要有好的子女,才有好的国家。”

儿童和女性有着天然的联系。由于现实情况所致,对3岁前的幼童,母亲担负了养育孩子的大部分职责。3岁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大部分是女性。可以说,在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女性对其影响巨大。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女性,尤其是母亲的人格,对一个儿童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有鉴于此,党和政府一直关心、重视儿少工作,认为培育儿童少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许多文件对儿少工作做出了具体批示。全国妇联从建国初期就把儿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并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女性的素质尤其是母亲的素质上。“四自”精神的提出,对女性的心理品质尤其是人格塑造,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提高。全国妇联在全国大规模地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和家长教育活动,正是从另一个侧面把“四自”教育贯穿到家庭和女性中去。

3 做“四自”新女性(之二)—— “四自”精神的培养

第二讲 “四自”的培养

“四自”的培养应当贯穿女性终生,使女性经由教育的途径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独立,不仰仗他人;在精神上不随意附和他人的意见和行动,有自我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家庭教育应重视“四自”的培养

家长培养女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由于孩童生活经历浅,不具备复杂的判断能力,他们的学习始于模仿,作为孩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自然成为他们最早、最直接、最经常、最便利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谈举止,爱好、志趣、习惯、做事做人的方法都对女童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父母是女童的表率和榜样。父母在实施教育时,要讲求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对男女儿童进行区别教育。比如,对女童的教育常常是注重社会科学和生活知识的传授,女童往往模仿母亲的言行,习得母亲操持家务的技能,这就大大限制了女童的智力发展。为使女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综合以下几种教育方法,诱发女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带动并鼓励女童参加实践活动,切忌用嘲讽、贬低、责骂的手段,伤害女童的自尊心,要充分肯定她们的进步和成绩,树立自信心,戒除自弱自怜的依赖心理,注意培养和锻炼女童的独立能力,避免用“乖巧”、“听话”等语言赞美女童的顺从行为,要及时表扬她们的勇敢行为,为她们将来能自立于社会 ,自强不息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家庭启发教育法

即家长在说明事物阐明事理时,诱导、启发女童,激起她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对所学的内容引起联想的方法。这是家庭教育收效最佳的方法,有利于女童的智力开发,促进她们对事物加快、加深理解。 2.讲故事、说笑话法

根据少年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他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和笑话,家长在向女童传授知识时无须板着面孔进行说教,而应该利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讲故事。风趣幽默说笑话的形式感染孩子,对发展她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听力、语言表达力、注意力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庭参观教育法

家长利用假期带女童参观、游览,使她们得以经常性地亲自接触自然界及社会中的事物、现象,开阔视野,培养并提高她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增长知识,并有意识地启发她们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便提高她们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家庭批评教育法

对于女童的不良表现和错误言行,家长不应进行包容、袒护,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她们缺点和错误所在,分析原因,说明危害和后果,并帮助她们找出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办法。但在利用批评教育方法时,有些家长态度急噪、粗暴,“恨铁不成钢”,甚至对女童进行恐吓打骂,严重伤害女童的自尊心,容易造成她们的逆反心理,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应当戒除。

4 5.家庭表扬教育法

这是与家庭批评教育法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法。父母对于女童的优良表现,好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她们积极向上进取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她们在好的基础上加以巩固,继续前进。通过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女童的自信心,相信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在热情的鼓舞下更加充分发挥。

二、学校教育应增加“四自”的内容

(一).小学、中学对“四自”的培养

小学、初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龄儿童和少年(包括小学和初中学生),使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

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基于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对于社会性别、男女角色都产生了清楚的概念。许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此时的男女学生都力求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别角色,他们的活动明显趋向于参加同性伙伴间的交往。到了小学后期和初中阶段(即到了10-16岁),绝大多数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即月经来潮),她们的身体逐渐走向成熟,而智力水平和情感世界不一定与其成熟的形体同步发展,当女生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早期时,她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容易下降。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注重发展女生的智力,多给女生一些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等方面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引导她们端正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识,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高中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基本上是处于青春期后期(一般年龄在15-19岁),情绪处于多变与矛盾之中,心理负担加大,一方面在学业上要进取,为升学或择业做准备;另一方面开始对社会上缤纷的生活时尚所吸引,容易放任自流,认同“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

根据这一年龄女生的自身特点,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培养女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她们的自尊、自信、自控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之成为积极进取、自尊自强、活泼可爱、温柔、刚毅、豁达、健美的女性青年。

(二)高等学校应加强“四自”的教育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女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锻炼。女生应多注意自身智力的发展,即推理能力、批评性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谙熟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巩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面对现实社会的多重选择如恋爱、婚姻、家庭、就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不盲从,不妄自菲薄,不自轻自贱、自卑自弱,谦虚请教他人,在学业或情感发展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坚定自我信念,勇敢自拔,自强不息,正确评估自我价值,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也要承担起培养女生“四自”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女性公民。

(三)公民教育应包括女性“四自”精神

每个人毕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必须具有参与社会和与他人共同和谐生活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他不断接受着社会的公共教育,包括社区的各方面公众的教育。这是一种不受正规教育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教育。

5 公民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价值观,也包括获取知识和学习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公约、守则等多种途径教育每个公民都要承担起社区内应有的责任,这种教育在每个公民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进行。

公民教育的形式多样,在可视可读等媒介宣传中还存在着一些贬低女性、控制女性的内容,如广告宣传,女性形象往往与生活用品、化妆品、科技含量低的商品等等相联系。文学作品中往往描写再现的是传统女性形象或既定女性模式,如心胸狭隘、妒忌心强、思想落后、喜欢哭闹等等,结果是使女性公民模仿既定的榜样,变得依附、懦弱,容易被控制。公共教育应鼓励女性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排除控制女性的内容,鼓励女性发挥独立思考和敏锐判断的能力,树立榜样,褒扬克服困难的特殊能力,使女性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不受挫折,养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坚强性格。

1.女性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一直和成人女性分不开。学习读书写字是女性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和技巧的基础。在妇女文盲普遍存在的地区,社区管理部门要为成年女性拟订学习计划,进行识字训练,将学会读、写作为女性求得个人解放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培养女性的职业技能,发展她们的智力和彼此交流的能力,帮助文盲女性成为具有自学能力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扫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使女性文盲能够识字,而重要的是要帮助她更好地同她的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提高她个人的尊严,接近她认为有益的知识源泉,把握展现她个人智慧的机会,掌握她个人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术。 2.女性的职业教育

由于经济改革带来对传统工业的冲击,造成许多女性离开原有的国企岗位,自谋职业。社区教育开展了多种适合女性再就业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课程集中在家政学、医疗、办公室职业方面的内容。职业培训使许多女性得到技能训练,重新找到了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目前的职业培训往往把女性引向了性别模式化的职业课程,前景往往是薪水低下、没有创建和发展的工作。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将女性转向非传统职业,不能改变女性职业分工的现状,只能解决女工下岗的燃眉之急,无法缩短男女职业分布和工资水平的差距。为使女性在中、长期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应加入概念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其他心智技能的学术训练内容,使女性在掌握谋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发掘潜能,不仅在经济上自立,而且在思想上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3.女性自我教育

女性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成为自身文明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社区可为自我教育提供各种方法、工具和诱因,比如提供服务设施和机构,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库、咨询服务站等,唤起女性学习动机,使她们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进步。

一个人的教育过程是连续性的,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的终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自己,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求每个公民尽可能地发挥他的潜力。女性在其一生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和他人交流,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将“四自”精神贯穿女性的整个人生。

在全国妇联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中,对妇女的“四自”教育得以广泛实施。从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和女性群体,

6 使“四自”精神得以充分展示。随着这两项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创新性地开展,妇女“四自”教育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四自”精神将得到更好的弘扬。

第三篇:四自教育心得体会

四自学习体会

张蕾

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前提是自我净化。过去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党员不党员,就差一元钱,”在基层,群众对一些党员有着这样的评价,他们认为党员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差别就是那一元左右的党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一些党员,身不正,行不端,不仅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在有些方面不如普通群众。

党员是党的灵魂,党员不净,我们的党谈何纯净。实现党员的自我净化,重在三纯洁。

一是思想纯洁。当我们入党宣誓时,我们都庄严地举手,向党旗表明了我们为党奉献一切的决心。可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当我们为自身待遇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自已的一点奉献邀功请赏时,当我们热衷于政绩工程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头顶那鲜艳的党旗。加强党员的纯洁性教育,让思想更纯洁,势在必行。

二是行为纯洁。党员的自我净化,要从思想上开始,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一言一行应当有党员的风范。确保党员行为纯洁,首先是自我约束,以党章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是要有纯洁党员行为的机制,确保党员工作生活有制度约束;同时,从善如流,纯洁党员行为,要营造净化自我、互帮互促的环境。

三是党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并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分层面、分领域制定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同时要建立不合格党员的甄别、处理机制,对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分别予以诫勉谈话、劝退、除名。 身为教师,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心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十八大”精神,那就必须务实、求真、进步本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创新求实的精神。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学生对获得知识,创造思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题目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学习十八大的热忱化作勤奋工作的豪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努力做好工作,创造优良成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团结,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勤奋工作,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份气力。

作为党员,更应当以更加饱满的热忱投进到工作中往,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忱可以激起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得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学校服务。篇二:严以律己心得体会:要做到“三个自觉”和“四个敬畏”

严以律己心得体会:要做到“三个自觉”和“四个敬畏” 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直指为人为政根本,切中干事创业要害,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行为守则,也是履职尽责的准绳,必须时刻铭记、自觉践行。总书记在论述“三严三实”时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践行“三严三实”,要从党政“一把手”开始,其中,“严以律己”更是落实好其它各项要求的前提和保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反求诸己”。作为“一把手”,要加强严以律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起到榜样作用。

“善禁者先禁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关于“严以律己”,前人早就作出了表率,诸如公仪休嗜鱼拒收献鱼、诸葛亮自贬三级、刘少奇带头理发等。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面临着许多诱惑和陷阱,只要你手中有点权力,逢迎者就会投其所好,稍有放权,就有可能走向不归之路。“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倘若“一把手”不严以律己,搞“双重标准”,当局外人、作壁上观,“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就会失了威信,授人口实,甚至影响和带坏身边人,沦为滋生腐败、违法违纪的“风险点”和“突破口”,把自己葬送在自己亲手挖的坟墓里。

“治人者必先自治。”“一把手”只有严以律己,行得端、走得正,才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才能凝聚发展合力。“一把手”严以律己先要做到“三个自觉”。

严以律己要做到思想自觉。“一把手”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增强抵御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坚持操守,珍惜名节,重视形象,谨言慎行,增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只有这样,才能顶得住“糖衣炮弹”的打击,才能经得起复杂情况的考验。 严以律己要做到行动自觉。“一把手”要时刻保持警惕,常怀律己之心,常守为官之德。自觉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运用好手中权力。在行动上要讲原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为群众办实事的义务,而没有以权谋私的权力。 严以律己要做到约束自觉。“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以他律促进自律。要善于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监督,在自律之上再加一把“锁”

“一把手”严以律己还要做到“四个敬畏”。

严以律己就要提高纪律意识,敬畏党纪党规。党纪严于国法。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无数事例充分说明,一旦 从思想上放松了纪律和规矩这根弦,言行上就会弊端丛生。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都是从突破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要把党章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作为行为规范和规则,特别是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一把手”要带头不做。

严以律己就要提高法治意识,敬畏法律法规。作为“一把手”,有权不能任性。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心有所畏,做工作上的“规矩人”。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和习惯,坚决避免权大于法、有法不依行为的出现。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让法治思维融入血液之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经营,努力提升依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严以律己就要守住清正廉洁底线,敬畏制度规章。作为“一把手”,要保持清廉作风,做政治上的“清白人”。要常怀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的敏感心,常怀对法律法规和权力的敬畏心,常怀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思齐”之心。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起到榜样作用。

严以律己就要慎独慎微,敬畏社会规则和道德体系。 “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努力做到工作生活中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做生活上的“正派人”。严以律己,不仅要正己,也要齐家。“一把手”的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是关乎党的作风和形象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加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把庸俗的江湖义气带进工作,不将私情掺入岗位。

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生威。”严以律己,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一把手”和领导干部只有时刻把“党、民、责、戒”放在心头,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真正是“严以律己”的表率。“一把手”和领导干部只有严以律己,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才能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篇三:“学习四自精神,做新时代女性”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学习四自精神,做新时代女性”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8“学习’四自’精神,做新时代女性”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一、活动名称

学习“四自”,自立、自强

二、活动背景

“四自”精神是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是新时期中国女性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四自”的精神侧重在培养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女性自己的口号,倡导中国女性在改革浪潮中急流勇进,树立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群体意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的“四自”精神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了学习以“自尊、自信,塑独立人格;自立、自强,扬女性风 范”为主题的“四自”精神,感受“四自”精神与大学生的关系,推动女性同学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激励女性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精神风貌投身新世纪、创造新生活、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特开展以“学习’四自’精神,做新时代女性”为主题团日活动。

开展此次“学习‘四自’精神,做新时代女性”主题团日活动,有利于增强外院女生对“四自”精神内涵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使理论见之于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力”的精神,争做一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不断锻炼自身能力、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飞跃;有利于增强和提升团支部的集体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四、活动对象

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二班全体团支部成员

五、活动时间

活动一:2015年3月15日(星期五)上午

活动二:2015年3月15日(星期五)上午

活动三:2015年3月15日(星期五)上午

六、活动地点

活动一:外院308教室

活动三:渔湾码头时尚商业广场(麓山南路与阜埠河路交汇处)、东方红广场(xx山南)、市四医院(xx山北)

七、活动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团支书先行学习四自精神,资料收集后整理,做好ppt。

2、申请班会举行的教室,各寝室准备好班会材料。

3、制定参观杨xx故居的参观线路。

4、团支书提前确定活动地点与报纸数额,联系潇湘晨报报社,协议批发及购买事项。

5、宣传委员邹xx与文娱委员周敏负责制作活动前期海报,写好新闻稿,并且及时发到同窗在线、翔网等网站,各寝室长负责通知,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关注意事项。

6、对团支部成员进行活动分组,具体分组如下:(前两名为队长) 活动一分组: 第一小组:周xx 第二小组:罗xx 第三小组:何xx 第四小组:龙xx 活动二和活动三分组:

第一组:罗xx 第二组:邹xx

2、活动组织

·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二班团支书罗晓君负责组织,组织委员龙xx、宣传委员邹xx以及其他班委会成员负责协助。

3、具体流程

(1)活动一

①全体团支部成员起立,齐唱团歌《光荣吧,中国共青团》

②“四自”精神理论学习,由团支书带领同学们学习“四自”精神的内涵。

③第一小组介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女士,从她身上学会自信精神; ④第二小组介绍知名学者于丹女士,从她身上学会自尊精神;

⑤第三小组介绍著名主持人杨澜女士,从她身上学会自立精神;⑥第四小组介绍著名文学家杨绛女士,从她身上学会自强精神;

⑦团支书进行班会总结,动员女生们在四自精神的激励中与美丽同行。

(2)活动二

②团支书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简短的开场白,并简单说明本次活动的大概流程和布置各位同学的任务。

③参观毛泽东与杨xx故居(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学习杨xx同志

那种艰苦奋斗、不畏强暴的伟大革命精神以及自强自立的优秀女性精神。

④进行拍照留念。

(3)活动三

①第二组支部成员在外院集合,团支书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简短的开场白,并简单说明本次活动的大概流程和布置各位同学的任务。

②分三组前往渔湾码头时尚商业广场(麓山南路与阜埠河路交汇

处)、东方红广场(xx山南)、市四医院(xx山北)等三地,大约义卖出100份报纸。

③把所收款项汇总,并用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我们女大学生通过自力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4、后期安排

(1)落实款项数据,联系公益机构进行捐助,并事后公开收支明细。

(3)制作活动成果海报展板,在木兰路进行展示,并做好活动总结。

(4)制作活动视频,开展活动成果汇报。

八、活动参与度统计

活动参与度100%篇四:严于律己心得体会

严以律己,做一个忠于党的人民公仆

2015年8月

总书记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这段话为我们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如何严以律己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内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严以律己,就是讲规矩守纪律。从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服从组织决定,遵循组织程序,管好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等五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保持思想政治行动与中央高度统一;不断提高管组织管党员管干部的能力和实效,维护党内团结;不断强化依法用权履职,充分发挥组织程序对党员干部名利、地位、财物与情感的监督作用;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传播讲规矩守纪律的正能量。忠于党,热爱党,给党添光彩增荣誉,不让党受损,不给党抹黑,不背诞党的章程。

严以律己,就是知行合一,立行立改。“五个必须”是纲领性的,对全党普遍具有指导意义。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加以深化细化:

一、严以律己,重在 “两慎”上做表率

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必须做到慎独、慎微。

(一)慎独要有定力。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要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提出的那样:“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一种境界,更是定力。

(二)慎微要有耐力。“温水煮蛙”、“酒杯不深淹死人”,揭示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领导干部能不能经受住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关键靠加强自律,节制私欲,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无论是工作联谊,还是生活交友,都要牢记“慎微”,不能在推杯换盏中丢掉了原则,在小恩小惠前放松了警惕。

二、严以律己,重在“四自”上做表率

律己是立身之本,严以律己自当“吾日三省吾身”。“严”字当头,党员干部应从自身做起,时刻反躬自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一)自重。就是要常修从政之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作为党员干部,自重就是要牢记依法监督的职责、为民代言的使命,立党为公,尽职履责。

(二)自省。就是常怀律己之心,敢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在现阶段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就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总结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为官不正、为官不廉、为官不实、为官不为”的积弊,查找差距,认真反省,自觉纠错。

(三)自警。就是常思贪欲之害,以史为鉴,以反面案例为镜,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自我提醒,警钟长鸣。谨防得意忘本,保持一身正气,切实做到守得住底线、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

(四)自励。就是常立进取之志,自我激励,开拓创新。在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自励就是要抛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只要不乱为,宁可不作为”的思想,不做四平八稳、碌碌无为的庸官。

三、严以律己,重在“四个自觉”上做表率

忠于党、守规矩,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严以律己,就要自觉落实“八项规定”,自觉践行“五个必须”,在遵守党纪国法上做表率。

(一)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在所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摆在第一位的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党员干

部,加强党性修养,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二要服从组织决定,特别是面对困难的工作,不跟组织讨价还价,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二)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从个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中我感受到: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战斗力。维护好班子团结,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有政治觉悟,坚持集体领导,坚决维护和执行班子决策;不要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要有坦诚相待的胸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团结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不要做毫无原则的老好人、阳奉阴为的两面人。要有联手合作的意识,补台帮忙,乐于助人,形成合力干事创业;不要拆台抬杠,制造矛盾。

(三)自觉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令氏家族和山西塌方式腐败、石油系统“秘书帮”腐败的反面案例,使我深刻体会到:管好身边人,也是严以律己的重要内容。廉洁的“身边人”是领导干部抵御腐败的一道有力屏障,贪婪的“身边人”往往是领导干部滋生腐败的一副“催化剂”。领导“身边人”的管理不是小事。问题虽然出在“身边人”身上,但根子却在领导干部身上。身边人的喜好选择,常常折射的是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取向;身边人的作风,常常是领导干部个人作风的延伸。管好“身边人”是领导干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要让“身边人”擅权干政,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四)自觉落实厉行节约。党员干部要做好厉行节约的表率,一要体现在“三公经费”开支上,管住筷子、车子,减篇五:学习先进心得体会

中心小校 童智英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来,我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工作,争当优秀党员。按照上级精神,对照身边先进个人的标准,以本单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其工作态度和作风,找到了自身差距,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到存在问题的危害性。

经过学习和对比,发现个人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虽然平时较为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全面、系统。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存有畏难发愁的活思想。对分工的业务协调工作,缺乏大胆负责,敢于碰硬的勇气,对碰到的业务协调问题,好办的就多办,难办的不愿多涉及,不能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问题解决彻底,面上满足于过得去,降低了工作标准。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认为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工作有时凭经验,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用一般的工作纪律、工作要求代替了党的先进性要求。 三是思想松懈工作标准有所降低。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不是高标准严要求,而是处理问题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因而影响工作质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在个别工作上的被动,增加了个别工作上的难度,导致了在个别工作上不能达到十分的满意。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以韩慧瑛、马德云为榜样,学习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争当优秀党员。

大通民中 杨增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坚信,作为一名海南州基层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基层干部的榜样,共产党员的楷模,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典范,他的动人事迹,他的崇高精神,将会激励着我们去学习、去坚持、去追求。

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位教师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以马德云同志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沿着历史的车轮,踏着先驱的足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对照,检查言行,衡量成绩,查找不足,整改缺点,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学先进、做表率、争一流:

──牢记宗旨为人民,树立三观强党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政治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强党性。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争做党的忠诚卫士。

──勤学苦练强本领,增强能力提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与时俱进,不耻下问,勤奋好学,业务过硬,以科学理论知识灌输头脑,不断为自己充电,增强新本领,提高新技能,努力提升综合素养。以“四自”精神不断鞭策自己,争当学习型干部。

──恪尽职守比贡献,真抓实干争一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团结共事、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发扬“人一之,我十之”的青海精神和“五个特别”青海高原精神,做到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争创一流业绩。

──学习楷模重落实,心系群众觖民忧。俯首甘为孺子牛!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厂矿企业,了解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成事。以“解民困、帮民富、促进社会和谐”为已任,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弘扬正气筑防线,廉洁奉公树形象。坚持“两个务必”,淡薄名利,廉洁自律,警钟长鸣,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方向,争当勤政廉洁标兵。

第四篇: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近年来,收入差距受到很大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分别从代内和代际教育不平等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和结果,并提出对我国收入差距相关研究的借鉴意见。[关键词]教育不平等 收入差距 代内代际

收入差距可以分为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职业收入差距等,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然而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平等将影响劳动力质量并最终表现为收入差距。综观现有研究文献多为研究代内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然而收入差距还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因而本文将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分为代内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和代内收入差距传递到子代导致子代间因教育不平等而再次出现收入差距,即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一、代内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

最早研究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的是贝克尔,他(1964)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并且通过分析发现,收入分配中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个人收入与教育程度的关系,教育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教育程度越低收入水平也越低。随后他和契斯威克(1966)的研究表明,美国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正相关,与平均受教育程度负相关。

教育平等的前提应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教育费用,从而接受教育进行人力资本积累。Perotti(1994)研究指出,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当教育费用相对于人均收入较高时,有利于使富人先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未来收益增加;而当教育费用相对于人均收入较低时,利于使大量的穷人也能够接受教育,使得收入分配均等,收入差距缩小。

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教育费用也相应的逐渐增加,一些贫困生出现了无钱读书的困难,教育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生上学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奥肯(1999)认为,只有提高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助能力,即促使高等教育资助机会均等化,使得教育机会均等才能增加国民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国家获得更多效率和更多平等的道路,因而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格利高里奥和李(2002)以 l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水平变量,以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标准差作为教育不平等变量,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不平等的变量,在相对完整的 100多个国家的时序——截面数据基础上进行似不相关回归(SUR)估计,结果证实了在库兹涅茨倒 u型关系存在的前提下,教育因素,如较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相对平等的教育分布、政府教育支出等,在改变收入分配状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是指收入差距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在代际间进行传递。即收入较低且融资渠道不畅的家庭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使得孩子的人力资本存量较低,人力资本收益率低,最终转化为与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收入差距。即所谓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

贝克尔(1964)认为,处于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的孩子,其在教育投资时面临的资本约束是不同的,较富裕者愿意在孩子的人力资本方面多投资,即与贫困者家庭相比较,较富裕者愿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多花费支出,培育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孩子,同时,他认为,具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孩子,即受较多教育的孩子,未来的收益较多。而贫困者家庭则刚刚相反。因而家庭之间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借助教育实现代际间的传递。Becker和Tomers(1979)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即个人和家庭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如果面临资金约束,无法方便地(或以较低的利率)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相关支持。此时,父母的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们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数额,从而影响到孩子成年时的工资收入。

父代的职业差异在父代中产生职业收入差距,这种差距将最终转化为对子代人力资本的投资差异,Banerjee和Newman(1993)的研究证实,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收入不平等影响不同收入阶层的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又进而产生收入差距,自身的收入差距将会影响对下一代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进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又对下一代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2007)指出,经济匮乏对儿童的教育程度、之后的创收能力以及他们成年后也成为贫穷父母的可能性都存在负面影响。长时间的周期性贫困特别具有破坏性。父母要对子女进行投资。他们的资源越不平均,投资就越不平等,最终导致子女的收入产生差距。

由于数据要求的特殊性,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并不多,仅有的几篇国外文献的实证研究均认为父母的收入水平将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但陈全功(2007)通过对我国14省区 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贫困状况的迹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教育断裂点为 15年(大专教育)。

三、结论与建议

由上述分析表明,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是相关的。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收入差距,相反收入差距导致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从而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我们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扩充助学贷款的对象。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6年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毛入学率分别为42.8%,42.8%,42.8%,43.8%,48.1%,52.7%,59.2%。上述数据表明,尽管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逐年增加,但仍然很低。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对象只限于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然而高中阶段的低毛入学率使得大量初中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无法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因而有必要向家庭贫困的高中生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给低收入群体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充足而有力的信贷支持。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对农村居民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由于城乡地区差异以及城乡教育投资力度差异,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产生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加大投资和适当的政策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进而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改革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为了让不同阶层的人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需要真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有必要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2年,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延长学生人力资本积累年限,从而提高获利能力,未来收益增加。

参考文献:

[1]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64.

[2]Beeke,G.S.&B.R.Chiswick,“Edlle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0f eamir gs”.American Econorrdc Review.1966.(56):358-369.

[3]Perotti, Income distribution ,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0

[4]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 Gregorio,J.D.& J.W.Lee.“Education and income distr/budon:new evidence from cmss—country data”.Review of Income& Wealth. 2OO2,(48):395-416.

[6]Becker,G,S.and Tomers,N·An Equilibrium Theory of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87.1153-1189.

[7]Banerjee,A.and Newman,A.Risk-bearing and the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1,(58):211—235.

[8]戈斯塔. 埃斯平-安德森.收入不平等与机会不平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4.

[9]陈全功.子女教育与家庭贫困的代际变[J].西北人口,2007,5.

第五篇:幼儿教育演讲稿《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师幼对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等师幼对话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幼儿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中,在教师对幼儿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努力的从和幼儿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把与幼儿交流的每一句话都看成是教育。

在实践中,我感到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狭隘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有彼此的交流,有耐心的倾听,有善意的解答,有心中的共鸣。这种对话更多地是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在一次次的对话中我用真诚的态度面对幼儿,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我都会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信任的态度。对话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一份浓浓的师生情在我与孩子们心中悠然弥漫……

师幼间的对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这时“对话”可以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也为课程的生发与预设提供了新的线索。因此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讨论、质疑。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我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既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泽泽小朋友说:“我觉得小手印像一只小鸽子! 我走到他跟前说:那你来教教我,怎么变成鸽子的!”他一边回应一边示范起来,我一边向泽泽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你来当小老师吧!”这时小朋友纷纷动起脑筋,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像手印像枫叶,有的说像树杈……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课程要追逐孩子。一个新生发出的活动在师幼的对话中,在孩子们的讨论中产生了,我对孩子们承诺:你们都很有创意,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那我们来开个《我的小手变变变》的主题活动,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其实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出的“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说到这我感慨万千,因为从每天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每天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中,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对话的平台,我在其中收获,反思、成长。

上一篇:男朋友每次都想亲热下一篇:农民培训班开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