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023-02-07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 0 0 4年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精确地概括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众所周知, 学校培养学生的主渠道是课堂, 抓不住课堂, 就抓不住教学质量。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道德品质、知识底蕴、语言才能、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共同构成了教师课堂讲授能力的主要方面, 共同决定着教学课堂质量的高低。

1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知识底蕴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知识底蕴对一所学校精神的形成和学校品牌价格的提升具有举重轻的作用。一所学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 取决于有没有一批很有水平、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教师。国内外的著名学校无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拥有一批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高尚的职业道德, 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深厚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群体。对学校来讲, “什么东西都可以失去, 就是不能失去一流的教授”。而教师对学校最直接的作用, 就是通过课堂讲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影响学生。因此, 我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学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

2 教师的语言才能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高尔基也指出“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 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 才能成为现实的思想, 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课堂语言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决定着学生的接受率。所以,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对于所要阐发的思想、理论也必须为获得这种合适的“外衣”而努力。具体地说, 课堂教学在语言方面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富有启发性。

3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效果的好坏, 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心理状态, 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 唤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共同创造出亲切、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作为知识的化身的教师, 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德高望重的教师会被学生作为效仿的楷模, 并对他讲的话深信不疑;对于个人修养较差, 学生不信任的教师, 他的话学生会产生不相信或怀疑的心理。教师的个人魅力对知识的传授起着一定作用, 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

4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 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 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 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 顺利的完成正迁移,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比如:作者代的课程是大专的《Photoshop实用教程》, 该课程是一科操作性很强的课。该课程一周有三次课, 一次上课和两次上机操作。上课就不用多说, 关键是上机操作, 怎么安排这两次上机操作呢?代同样课程的老师说, 按照书上的进程走就行了。而作者认为这样的上机操作安排有所不妥, 既然是上机操作, 就要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得以验证。因此, 作者是这样布置这两次上机作业的:第一次上机作业练习的对象是紧扣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第二次上机作业不仅要巩固第一次上机操作, 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大操作的难度, 而且还要让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作者在下次讲课时, 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上机操作的内容, 指出在操作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拦路虎”, 并加以小结, 那么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感到有所接触了, 作者讲解起来也比较顺畅了。

5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使用合理的教具及多媒体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通过讲解课本的例题说明其做法, 效果可能更好。比如:作者在讲解怎样运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个人的生活照片时, 作者就带了一张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过的自己的照片。让同学们猜猜招片中的人物是谁?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说像某某明星, 没有一个同学猜到是作者的。此时作者很自信地告诉大家是你们的老师 (本人) , 同学们各个都很惊讶!感慨地说下次上机时, 作者也处理一下自己的照片, 也让自己当一次“明星”。

7 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对象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由学生、专家、同行或管理者根据一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其目的是利用外部压力迫使教师对授课质量作出反省, 从而使教师的职业修养得以提高, 最终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 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 学会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 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使自己更能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 也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教师越来越感到教育工作者肩上责任的重大,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改革永恒的主题。作者们深刻地认识到, 对教学质量的理解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教师,教学质量,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

[2] 张行涛, 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 柳海民.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4]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3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6] 李其龙, 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现代企业财务稽核工作的要点分析下一篇: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