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网络的出现,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具影响的事情之一。网络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青少年的交流空间,成为了青少年人际交往和知识获取的新渠道。 网络,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表层生活,它尤其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讲,一方面,网络让青少年畅游于电子网际空间的不同场域,另一方面,那充斥着形形色色失范行为和不良现象的领地也让青少年陷入虚拟性与实在性之间的价值冲突之中。因此,网络不只表现于技术意义,它对这个群体的道德发展及道德教育的影响也决不只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假设,它已经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带来了困扰。 在网络虚拟和现实的二元世界里,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虚拟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德育塑造、主流价值形态的传播与既有的价值规范之间的冲突,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都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这一论文选题的由来和研究目的,梳理了现有的研究现状,说明了论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在对道德、道德教育、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等分别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网络道德。 第三部分,分析了网络的特性,解读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最后指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为下文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分析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现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以及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找出解决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突破口。 第五部分,在上面四部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次,把握教育重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心理素质;再次,整合教育资源,把良好的传统道德融入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之中;最后,优化教育格局,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从而对今后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给予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综合研究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道德的概述

2.1 道德及网络道德概述

2.1.1 道德及道德教育内涵

2.1.2 网络道德的内涵

2.1.3 网络道德的原则

2.2 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

2.2.1 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联系

2.2.2 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差异

第三章 网络与网络中的青少年

3.1 网络的特性

3.1.1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

3.1.2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3.1.3 网络交往的随意性

3.2 解读青少年

3.2.1 青少年的界定

3.2.2 青少年的心理

3.3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3.3.1 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3.3.2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现状分析

4.1 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现状

4.1.1 自主、开放的新型道德行为逐渐建立

4.1.2 虚拟与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紊乱

4.2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4.2.1 不良信息的传播和非正当的信息获取行为

4.2.2 探知、侵入和破坏等“攻击”行为

4.2.3 “游戏化”的人生态度

4.3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4.3.1 青少年的自身特征

4.3.2 网络化生存的“虚拟”便利

4.3.3 正面的教育引导的效果不佳

4.3.4 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缺位

第五章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1 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5.1.1 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5.1.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5.1.3 加强网络管理,从源头堵塞不良的网络信息

5.2 把握教育重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心理素质

5.2.1 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能力

5.2.2 培养青少年对网络的理性精神

5.2.3 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情感

5.3 整合教育资源,内化青少年的道德品质

5.3.1 以优良的传统道德规范约束青少年

5.3.2 以历史上的道德典范教育青少年

5.3.3 以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引导青少年

5.4 优化教育格局,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成效

5.4.1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伦理

5.4.2 以社会教育为基准,强化网络道德行为的管理

5.4.3 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引导正确的网络道德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我国低碳农业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产品设计价值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