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师德塑师表铸师魂

2022-08-31

第一篇:修师德塑师表铸师魂

修师德 塑师表 铸师魂学习体3

“铸师魂 强师能 行正风 ”学习体会

上大学时,我的大学老师经常谈到“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当时,没有去仔细思考它的含义。参加工作之后,事业、`家庭、各种业务进修,忙的我不亦乐乎,也没有去仔细思考它的含义。可是,这些年来,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许许多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困扰着我们,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怎样当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师德,是一种每一个教师均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师德,又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师德的内涵,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们提炼而成的。它与时俱进,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师德。但是,作为一条永恒的真理,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是当好老师的关键。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心,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所以,爱心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爱心是从教师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能够驱散黑暗的寒夜,消融心底的坚冰,滋润焦渴的心田,不断苏醒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当学生的心灵被教师的爱心感染之后,就会有善良的嫩芽欣然吐绿、纯真的花朵渐次绽放,从而飘逸出人性美的芬

芳。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一位教师能否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无私的爱,是衡量这位教师是否具有高尚师德的标准。刘纯朴说:“一个人民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应该通过爱学生体现出来。”“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都与教师的职业品质、人格特征有关,它们是:第一,热爱孩子,诚实公平,敬业精神;第二,善于与学生沟通;第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第二篇:修师德 塑师表 铸师魂学习体会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卢梭也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形象对教育是多么重要。

近年来,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待遇又低。这必然影响教师形象。我们中间还有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职业辛苦清贫,社会地位低贱,“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传统观念,使得他们不安心从教,工作消极,责任心差,与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品质的要求相去甚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作为一个有志于教育的现代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有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所以甘为教育事业不惜呕心沥血,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 一种幸福感和乐观情绪。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自觉充当学生的楷模。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楷模,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第三篇:修师德 树师表 铸师魂

夷陵区实验小学 姚红

近日,学校开展师德培育月和党员教师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同其他任科教师有所不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班主任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我们的崇高人格,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一、内修师德,坚定信念。

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二、外树师表,精于教书。

青少年学生 “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师的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无声的命令 。板书一向认真规范,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也会规范美观;教师坚持“候课”,再散慢的学生也会尽快克服迟到的毛病。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增强学识魅力,发挥师表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种准备指什么?这就是阅读,就是终生与书籍结成友谊。要上好每堂课,我们教师就必须经常地博览群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我们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作为高级教师的我深深的知道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几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学习,坚持听课评课,训及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平等关爱,铸就师魂。

在与学生相处的几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关爱----铸就师魂。

爱是平等的。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我把爱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据有关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让自己的关爱之光真正照射到每个角落,成为照亮每个学生前进道路的希望之光,使每一个心灵都得到阳光雨露,促使他们茁壮成长,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工作中的遗憾。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做了多少,还有哪一些不足之处呢?爱学生,每一个教师都在身体力行。只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面对叛逆淘气的学生,有时只能自己感慨:难道我们的爱错了吗?教师爱学生,正如每一位家长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出发点定然都是好的。但是,这两者之间的爱注定会有区别。每一个家庭是众多家长围绕着

一、两个孩子,这孩子就是家庭的小太阳。孜孜不倦的家长们如不知疲倦的小行星一般,围绕小太阳画圈。而在学校里,每一个教师面对的都是一群孩子,注定了,孩子们会有和在家中不同的体验。因此,我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我这里,都得到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而我,不应该只是刻意夸大、强调客观原因的影响,而是要多从内部找原因,多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有什么办法或是途径能够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自己。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体现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观点,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而我,似乎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疏导者。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观念影响很严重,因此在教育学生方面难免太过于苛责。“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只是,每一次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先就忽略了他们只是孩子,要求过高,苛责就越重。这也是我做得并不到位的地方。

如果认真计较起来,我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至少我认识到问题,并且前进在路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的最高境界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美好而又幸福的种子,在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

通过学习师德师风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克服自己的不足,就有目标完善自己,在校领导下,一定完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塑师表、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活动心得体会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树立高尚的师德,铸就伟大的师魂的重要性。

1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高尚师德的思想基础,是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一位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敬业精神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

3为人师表是教师高尚师德的自我展现,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二、如何来树立高尚的师德,铸就伟大的师魂。

1、严以律己,铸炼高尚师德。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

2、用爱心去培育学生,促进师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3、矢志不渝,孜孜以求,才能点燃师魂之烛。每一位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要从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如此,师魂之烛才能被点燃。把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铸就伟大的师魂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蔡世刚

第五篇: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的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上广大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让师爱更多地流淌在平凡的日子里。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高尚的师德又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它不仅彰显着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高尚的师德需要用强烈的责任感来诠释。正如台湾作家罗兰所说:“一个成功的人必然具备某些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责任感。”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件良心活儿,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不管我们的处境怎样,心情如何,只要一走进教室,我们的眼里心中就只能有学生。因为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人。

张丽莉,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普通的教师,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各地,她用行动向人民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与大美。

5月8日20时38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路第四中学门前突然发生四车连撞车祸,在危险逼向放学的学生的危急时刻,第十九中学的女教师张丽莉,猛地推开两名学生,自己却被碾到车轮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

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因此,关爱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他人的关爱,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渴求莫过于得到老师的关爱。这种关爱,或许是学生上课走神时你的一个提醒的眼神,或许是学生书本落地时你的一个弯腰的举动,或许是学生生病时你的一句轻轻的问候,或许是学生失败时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于是,有一天,当你怀抱一大摞试卷举步维艰时,你的学生快步上前,接过试卷,随口一句“老师,我来抱”;当你下课后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你落下的水杯,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你的水杯”;教师节这天,你一走进教室,学生齐刷刷地起立,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节日快乐!”这时,你欣慰地笑了,原来,你不经意间撒下的爱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人说教师的献身精神像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的高尚品格像春蚕,对教育事业奉献的是一生的忠诚。这些赞誉对那些优秀教师来说,可谓受之无愧,实至名归。

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人甘于平凡、甘受寂寞,在艰苦的环境下抛洒汗水、奉献生命?我认为支撑这一切行为的是关爱孩子的爱心,是奉献社会的决心,是忠于教育事业的热心,归纳为一点就是做人的责任心。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心”。正是责任心支撑这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 我认为,学习了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就要正确理解和诠释爱心与责任。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爱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每一位教师都要像张丽莉老师一样具备博爱之心,让爱平等真实地倾注在每位学生身上。并且通过学生的成长,让这份爱得以延续和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把大爱与大美奉献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学会给予。张丽莉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心中没有大爱的人,是没有资格从事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我们的责任。它体现在平常小事上,举手投足中。见面时的一声问候,归还东西时的一声“谢谢”;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随手关紧滴水的龙头;遵守时间,信守承诺;勇于承认错误,并立即弥补,不诿过他人;衣着整洁大方,举止文明得体;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这一切都将化作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而精湛的业务能力就是教师的名片,是教师的形象。优秀的教师,正是凭着渊博的学识、潇洒的举止、风趣的谈吐,走进了观众的心中,也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了最绚丽的一笔!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也许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各位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人生境界,“铸师魂,强师能,育新人”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然我们已经选定教师这一终身职业,我们就理应甘于平凡,永葆一颗事业心、责任心,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用爱去浇灌学生的理想之花,让它来辉映我们美丽的人生。最后,我想借用一句人生格言来祝福所有的老师,那就是“阳光工作,阳光生活”!

谢谢大家

上一篇:新时代大讲堂观后感下一篇:新时代的劳动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