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拉丁舞编排

2022-07-29

第一篇:重要的拉丁舞编排

合唱的编排方法

合唱歌曲不是每个人都从头到尾一直唱下来的,当中穿插有合声、轮唱、领唱等形式,所以,为了在排练和演出时有利于声部间的配合,便于指挥、合唱、领唱三者间的合作,合唱队形要合理编排,通常是略成弧形。当然,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排成“一”字形,其它队形也可以,只要把握一条原则,就是达成指挥与合唱队的合作。

基本的合唱队形确定后,就是如何来编排了,编排队形时主要从这几条考虑:

1、首先考虑的是个头,合唱队要整齐、和协,给人一种美感。通常是中间高,两侧低,由低到高为大个到小个的顺序,也可根据台子的高低来确定前后排的个头。

2、一声部在左,二声部也就是合声在右,这样便于指挥。

3、把一些唱得比较好的最好放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便于带动大家,也是合唱队的支柱,中间也是麦克风的位置。

4、领唱和朗诵通常在第一排的左侧,突出的一个位置,也可在队形中间。

学校合唱团的类型和编制:

幼儿歌唱小组:7岁以下幼儿组成,人数5至20人,声部为齐唱. 低幼歌咏队:小学低年级学生组成,人数10至40人,声部为主二声部. 童声合唱团: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组成,人数40至80人,声部为二声部至四声部.

排练注意:

合唱团团员声部的选择(分声部)注意: 1.学生的音域情况; 2.学生的音色情况; 3.音量平衡的需要; 4.学生个人的愿望; 5.学生音色的变化情况;

合唱声部分部的划分: 二声部:高声部(c1-f2)低声部(a-d2) 三声部:高声部(c1-2)中声部(a-2)低声部(g-d2) 四声部:高一(S1),高二(S2),低一(A1),低二(A2)

合唱队形排列:排练时的座位最好按演出的队形排列. 合唱排练的步骤: 1.介绍歌曲,范唱;

2.视唱曲谱(用轻生唱,应让全体视唱各声部曲谱):

3.分声部唱歌词(可只唱自己的声部,要求在音准,节奏,发声,吐字等方面都会唱好): 4.合唱练习(克服难点,对手势,歌曲形象的理解); 5.艺术处理(整个排练过程中都要注意歌曲艺术形象的塑造)

合唱队的队形安排有这几种方式: 1. ——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

这种优点是两个外声部靠在一起保证合唱的音响框架;两个内生部靠在一起使和声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

2. ——男高——男低—— ——女高——女低——

这种的优点是突出了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合作关系,不足之处是内声部相隔较远。

3. ——男低——男高——

——女低——

——女高——

这种的优点是旋律突出,男声部在后面能沉住声音。

另外,如有钢琴伴奏,钢琴一般置于合唱队的左侧。

注意:所有的队形均需站成弧线状

就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资料:杨鸿年老师的《合唱训练学》与个人积累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我国少年与儿童合唱艺术在这十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合唱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合唱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童声合唱队形一直还未突破,也无任何新的改观。综观所有少年与儿童合唱,除了加入某些表演形式外,少年与儿童合唱队形与成人合唱队形几乎完全等同。少年与儿童不仅在生理、心理上与成人不同,就是在演出形式上也应该有一定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成人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是儿童自身的要求,也是听众与观众(包括成人听众与观众)的希望。因此,队形设计在少年与儿童合唱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应该忽视它。

如何进行少年与儿童合唱队形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少儿合唱作品的内容形式,体裁特点以及舞台演出的局限性来看,可以采用直线条、曲线条、直曲线条相结合的三种形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各自多样的变化(见图)。 一般而言,采用直线条队形可以是歌颂祖国、领袖、英雄、大地山河、以及其他崇敬的对象和心爱的事物,具有庄严宏伟气魄的颂歌(如李群作曲的《中华、中华》等),与曲调比较雄壮、节奏比较明快有力,具有刚毅豪迈气慨的进行曲(如寄明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以及具有宽广的气息并且富于歌唱性,抒发着对所歌颂的事物深情厚意的某些抒情歌曲(如张文钢作曲的《我们的田野》等)。 用曲线条队形设计的可以是直接抒发少儿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鲜明的歌唱性,具有诗化情怀,表达对大自然山水风光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歌曲(如吴大明作曲的《春雨潆渫下》等)和具有典型节奏、旋律轻快活泼、词曲均适合歌唱与舞蹈的歌舞曲体的合唱作品(郑律成作曲的《我们多么幸福》等),反映少儿丰富的课余生活,如划船、登山、春游、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等的游戏曲体的作品(如黎

英海作曲的《船歌》等)。

曲调比较口语化,和歌词结合得比较紧密,唱来明白如话、娓娓动听的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叙事歌曲(如李群的《歌唱英雄刘胡兰》等),和用风趣的笔触逗人笑乐的谐谑歌曲(如苏联波隆斯基的《回声》),以及曲调较生动活泼而口语化,节奏也较鲜明,常常具有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特点的表演唱曲体的作品(如马可的《钓鱼》等),可用直曲线条相结合的队形来设计。

2.从合唱团员与指挥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看,不论采取哪种线条的队形,设计时都应以指挥为中心,团员倾向於指挥,使整个队形成为一个扇形或梯形,这样易使队员的视线集中,彼此能照顾到歌声,所发出的音响比较集中,同时指挥者也更容易发现演唱上的毛病。

3.从观众的审美角度、审美情趣分析,不论队形怎样变化,其队形要设计得对称、平衡、整齐、协调。队团的高矮要排列适当。一般说来,个子高的排在正中间,然后从高到低顺序分别排在两端;也可采用矮个子居中的排法,这样从台上远处看,整个合唱团的行列会显得很深远。如果不利用站台的合唱团,应使个子高的团员排在后排,后排每个人处於前排两个人之间,这样才能使每个团员看到指挥动作。服装的色彩、样式也要认真研究。而其中的对称、平衡在队形设计中又显得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队形的好坏,影响着观众的视觉美感。因此,设计时要多加考虑。

4.经常担任主旋律的高声部一般安排右边靠近钢琴等伴奏乐器处。为了巩固各声部的演唱,一般把乐感较好、合唱能力较强的团员排在声部交又处,演唱能力较差的夹在能力较强的团员中间,这样声音就显

得清楚而不致於和其他声部混杂。

5.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各声部中每个人的位置在平时练习中就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更有把握的

和前后左右的合唱团员取得演唱时的默契了。

下面就是根据以上所述,六十人左右演唱二声部、三声部的合唱团进行实例设计,提供参考。 (两点说明:1.以下队形的声部排列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有的队形即可用于二声部,也可用于三声部,甚至四声部。2.以下队形人数可增减,但不要少于三十人。因为儿童或少年的音量,总不如成人;团员人数太少的话,演唱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但话又说回来,闻名世界的维也纳与巴黎木十字架儿童合唱团,每次来华演唱时,人数均不超过三十人,但因训练有素,效果依然良好动听。)

一、直线队形设计图

本人对刘老师的人数排法有些不解:一排

18、二排 20、三排 22。 我想这样排人数能使每个人都露脸:一排

18、二排

19、三排 20。

第二篇:运动会的编排

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和记录

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和记录公告工作是大会全面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运动员有准备的参加比赛和裁判,工作人员有秩序进行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在竞赛开始前编排秩序册,准备比赛用的各种表格。 竞赛中及时公布比赛成绩,临场编排复、决赛秩序。 竞赛结束后统计和整理成绩记录,编印大会成绩册。

第一节 赛前准备和分组编排工作

一、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习竞赛规程和田径规则

规程和规则是运动会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工作的指南,编排和记录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熟悉它,而且对规程和规则的具体要求以及各种规定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并了解以下情况: (1)运动会的期限,举行的天数,每天的作息时间,开幕式和闭幕式(包括表演)所需的时间等。

(2)参赛单位、组别、项目等。

(3)参加办法:每单位限报几人,每人限报几项。 (4)奖励及计分办法。

(5)场地器材情况:了解直道、弯道分道数。跳跃、投掷场地数量,器材设备条件。 (6)裁判员人数和裁判员水平等情况。

(二)准备有关用具,绘印各种比赛表格(见后叙各表格) (三)按竞赛规程审查报名单

根据规程的规定,审查报名单有无错误,如有错误要及时解决。 (四)编排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表

(1)单位编号:可按报名先后秩序排定,或按大会指定顺序编号排列。 (2)编排运动员号码

(五)统计各项目的运动员人数 (六)填写卡片

根据报名单把参加各径赛项目的运动员、姓名、单位、号码和报名成绩等,填写在“径赛成绩记录卡片”上,卡片填完经核对后按项目归类,以备编排径赛时用。

二、各项竞赛分组的编排方法 (一)竞赛分组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1.径赛 (1)编排组只负责分组,各赛次的道次分配在裁判长监督下由检录处组织运动员抽签排定。

(2)应根据各个项目的参加人数、赛次和各赛次录取的名额,直道和弯道分道数以及裁判员的情况等,拟定出“径赛分组计划表”

(3)分组时,每组人数尽量均等,不应相差太大。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尽量避免排在同一组里,尤其是预赛更应注意这一点。

(4)按成绩录取分组。如按成绩录取运动员参加下一赛次时,可以把成绩好的运动员相对集中在一组,也可将成绩较好的与较差的运动员搭配在一组。

(5)按名次录取分组,必须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分别排在各组内。例如,有16名运动员分两组进行复赛,每组按名次录取前4名参加决赛,其分组方法如下:

先按预赛时的成绩高低,排好这16名运动员的卡片(或号码)顺序,然后将卡片(或号码)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依次“蛇形”排列

(6)若没有报名成绩,人数较多,可将参加该项的运动员卡片(或号码)按单位依次上下排列,再按斜线通过的卡片(或号码)分组。分组完后,按分组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查,遇有与原则不符时,可适当调整。

(7)不分道跑的项目,如1500米以上距离的项目,进行分组时,通常是把成绩较好的运动员集中在一组(一般都编为第一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15人以内。在参赛运动员较多的情况下,每组人数不超过20人为好,防止人多拥挤发生犯规或伤害事故,给裁判工作造成困难。

(8)比赛的道次,在检录处抽签排定后,由检录员将其抽签道次填入“径赛检录表”复、决赛道次,每组分两批抽签排定;第一批按成绩排列前四名(人或队)抽3,4,5,6道;第二批成绩较差的后4名(人和队)抽1,2,7,8道的道次。若只有六条分道时,成绩较好的前3名2,3,4道,后3名抽1,5,6道。如果3,4名成绩相等时则由该二名运动员抽签决定道次。

2.田赛

(1)田赛项目,一般不分组,比赛的次序在裁判长监督下由大会抽签排定。

(2)参加人数较多的田赛项目,可在正式比赛前举行及格赛,由大会根据参加比赛运动员的水平规定一定的标准,明确地规定在秩序册中,及格赛达到标准者,方可参加正式比赛。 (3)如果参加田赛的运动员过多,在比赛前又未曾举行及格赛,则可分组进行比赛。分组时可将报名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分在一组,并安排在正式比赛使用的场地上进行。例如,田赛的远度项目(跳远、铅球等),可分组在不同的场地同时进行前三次试跳、试掷,然后选出成绩最优的八名或成绩平等八名者,合并成一组再进行后三次试跳或试掷。高度项目,分组在不同场地比赛时,每次横杆提升高度应相同,到淘汰了一定人数时,再合并成一组比赛。 (4)在田赛中因人数过多必须先分组进行比赛时,须在秩序册内排定。各组的比赛场地、气象、风向等条件必须基本相同。 3.全能运动

(1)参加全能运动比赛的每名运动员,每个项目都要有准确的成绩,因此在径赛分组上,一般要遵循每组人数少,组数多的原则。100米、200米、400米跑及110米跨栏跑等项目的分组,由大会抽签排定,每组最好5人或5人以上,但不得少于4人。道次由裁判员在检录处抽签排定。800米和1500米跑的项目,每组以7人为宜,不少于 5人(在特殊情况下最少也不得少于2人)。女子800米跑要把前6个单项、男子1500米跑要把前几个单项积分较多的运动员编在一组,其道次或起跑站立顺序由运动员在检录处抽签排定。

(2)全能运动员的田赛项目的比赛顺序,除第一项由编排人员抽签确定,其余各项均由运动员抽签排定。

注:基层田径运动会,因为参加人数较多或因会期太短,径赛可在分组预赛中按成绩录取6-8名直接进行决赛。在中距离跑(800米、1500米)及个别竞赛项目(如400米、400米跨栏跑等)可采取分组决赛的办法,按成绩取前6~8名。采用该办法时,须在领队会上说明和在秩序册中注明,使运动员明确。

(二)填写各项竞赛分组表

1.填写各项竞赛分组、号码、姓名、单位对照表 2.填写各项田赛表格

按抽签排定的顺序,把参加田赛运动员的号码、姓名、单位分别填人“田赛远度成绩记录表”和“田赛高度成绩记录表”内。

按照比赛秩序,将半天比赛的径赛项目检录表和田赛表格逐项点清,在比赛前半天分别交给。有关裁判长。

三、编排比赛秩序

比赛秩序(或称竞赛日程)编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比赛的进行和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1.编排比赛秩序时,估算各项比赛所需时间的方法 (1)裁判员的业务水平,执行工作的熟练程度。 (2)场地器材设备条件。

(3)场地组工作人员熟悉业务程度。

(4)长距离跑、接力跑的组织工作及布置与撤除栏架的时间。 (5)运动会的性质、规模和运动员的等级水平。

2.编排比赛秩序时应注意事项

(1)按大会日期,分成上午、下午几个场次(或单元)排,然后再排定每个场次(或单元)所举行的项目。

(2)在预、次、复、决赛各赛次间,应尽可能给运动员适当的休息时间。 200米及200以下的径赛,中间休息时间最少为45分钟。 400米至1000米的径赛,中间休息时间最少为90分钟。 1000米以上的径赛,不宜在同一天举行。

全能运动各单项间休息时间为30分钟。

(3)为减少兼项的冲突,可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将某些项目分开穿插编排。如: 100米和200米 5000米和10000米 200米和400米 100米和跳远 400米和800米 跳远和三级跳远 400米和400米栏 100米和4×100米接力 800米和1500米 400米和4×400米接力 1500米和3000米 推铅球和掷铁饼

(4)某些性质相近的项目,编排时要注意其先后顺序。如,先推铅球后掷铁饼;先跳远后三级跳远,先5000米后10000米等。

(5)不同组别的同一项目的径赛,最好衔接进行。这样有利于起、终点的裁判工作和场地器材的布置。如男女100米、400米栏等连排。

(6)各种跨栏项目的比赛,不要安排在一起进行。一般可排在每一个比赛单元(上、下午)的第一项或最后一项,也可排在长距离比赛的后面进行。

(7)不同组别的同一赛项目,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不要安排在同一个时间进行。 (8)200米以下(包括100米栏)的径赛项目,最好是一天内结束一个项目。

(9)在编排比赛秩序时,要注意把决赛项目和比较精彩的项目分开排列,使运动场上始终保持热烈活跃的气氛。

(10)田赛比赛场地的布局,应照顾全场观众,防止过分集中在运动场一端,而另一端出现空场的现象。

(11)撑竿跳高的比赛时间,要估计充分一些,最好安排在上午开场时就比赛,同时要注意阳光照射的方向。

(12)每单元的比赛,应尽可能使田赛和径赛同时结束。

(13)长距离项目宜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安排,不宜在中午比赛。

以上各点,应根据运动会的性质、规模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编排比赛秩序的方法

(1)先根据各项比赛分组表,把参加全部比赛项目的人数和组数,以及每项比赛所需要的时间,分别写在不同颜色的长形纸条上。

径赛各项目,每一赛次抄写一张纸条,不要漏掉某一个赛次。例如有预、复、决赛的项目,则应分别抄写三张。纸条抄写完后要细致地进行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按组别和径赛、田赛、全能项目顺序整理好备用。

(2)按照田径规则规定的比赛顺序。先编排全能项目、其次是安排赛次多的项目,再排跨栏和其他径赛项目。

(3)按照编排比赛秩序的注意事项,把径赛项目分成几天(按大会规定的天数)安排,再参阅兼项表核算一下原来估计的时间是否可以完成这些径赛项目。如有问题,应做调整。每天比赛项目确定之后,便把这些项目按单元分上、下午进行混合编排。在编排过程中,要经常查对兼项表,如果发现有较多的运动员有兼项冲突或两个赛次之间休息时间不够,则应重新调整,尽量做到合理。

(4)排完径赛再排田赛,注意田赛兼径赛的兼项冲突和性质相近的项目的先后顺序。 (5)全部比赛项目安排好后,应进行详细检查,如有不妥之处,要全面、细心地再进行调整,切勿将纸条随便移动,以免乱了全局。

(6)比赛秩序初步确定之后,即抄送总裁判和竞赛委员会审查,然后付印。

四、编印比赛秩序册 1.比赛秩序册的内容

比较大型的田径运动会的秩序册,通常应包括下列内容: (1)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程序。 (2)大会主席团名单。

(3)大会组织委员会(或筹备委员会)名单。 (4)大会工作人员名单。 (5)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名单。 (6)大会竞赛规程。

(7)各代表队名单(号码对照表)。

(8)各代表队运动员、工作人员人数统计表。 (9)比赛秩序(竞赛日程)。 (10)各项竞赛分组表。 (11)大会作息时间表。 (12)大会工作日程计划表。 (13)大会各项须知。

(14)田径运动最高成绩记录表(世界、全国、省、市及单位)。 (15)竞赛声地平面图。

注:以上内容,可根据运动会的规模选定。 2.比赛秩序(竞赛日程)举列 例如:××中学田径运动会,会期两天的竞赛日程(比赛秩序)。 竞赛日程

×月×日上午 径 赛

1、女子100米栏(七项之一) 决赛 11人 二组 8︰30

2、女子100米栏 预赛 14人 二组 8︰40

3、男子100米(十项之一) 决赛 10人 二组 9︰00

4、男子100米 预赛 40人 五组 9︰10

5、女子100米 预赛 27人 四组 9︰30

6、男子5000米 决赛 23人 一组 9︰50

7、男子400米 决赛 29人 四组 10︰15

8、女子400米 决赛 26人 四组 10︰35

9、男子100米 决赛 8人 一组 10︰55

10、女子100米 决赛 8人 一组 11︰00 田赛

1、女子标枪 预决赛 13人 8︰30

2、男子标枪 预决赛 27人 8︰30

3、男子跳远(十项之二) 10人 9︰50

4、女子跳高(七项之二) 11人 9︰30

5、男子铅球(十项之三) 10人 10︰50 ×月×日下午 径 赛

1、男子110米栏 预赛 27人 四组 2︰30

2、女子100米栏 决赛 8人 一组 2︰55

3、男子1500米 决赛 32人 一组 3︰05

4、女子1500米 决赛 31人 二组 3︰25

5、男子4×100米接力 决赛 12人 二组 3︰45

6、女子4×100米接力 决赛 11人 二组 4︰05

7、男子10公里竞走 决赛 13人 二组 4︰25

8、男子400米(十项之五) 决赛 10人 二组 5︰35

9、女子200米(七项之四) 决赛 11人 二组 5︰45 田赛

1、男子标枪 预决赛 17人 2︰30

2、女子铁饼 预决赛 13人 2︰30

3、男子跳远 预决赛 31人 2︰30

4、女子铅球(七项之三) 11人 2︰30

5、男子跳高(十项之四) 10人 2︰30 ×月×日上午 径 赛

1、男子110米栏(十项之六) 决赛 10人 二组 8︰30

2、男子110米栏 决赛 8人 一组 8︰40

3、男子200米 预赛 30人 四组 8︰50

4、女子200米 预赛 26人 四组 9︰10 5.女子3000米 决赛 15人 一组 9︰30

6、男子10000米 决赛 17人 一组 9︰50

7、女子800米 决赛 24人 三组 10︰40

8、男子800米 决赛 27人 四组 11︰05

9、男子200米 决赛 8人 一组 11︰40

10、女子200米 决赛 8人 一组 11︰45 田 赛

1、男子跳高 预决赛 19人 8︰30

2、女子跳远 预决赛 13人 9︰30

3、男子铅球 预决赛 18人 组 8︰30

4、女子跳远(七项之五) 11人 8︰30

5、男子铁饼(十项之七) 10人 9︰00

6、女子标枪(七项之六) 11人 10︰00

7、男子撑竿跳高(十项之八) 10人 10︰20 ×月×日下午 径 赛

1、男子400米栏 决赛 27人 四组 2︰30

2、女子400米栏 决赛 21人 三组 2︰50

3、女子5公里竞走 决赛 21人 一组 2︰50

4、男子4×400米接力 决赛 10人 二组 3︰55

5、女子4×400米接力 决赛 10人 二组 4︰15

6、女子800米(七项之七) 决赛 10人 二组 4︰35

7、男子1500米(十项之十) 决赛 11人 二组 4︰35 田 赛

1、男子三级跳远 预决赛 25人 2︰30

2、女子跳高 决赛 11人 2︰30

3、男子撑竿跳高 决赛 12人 2︰30

4、女子铅球 预决赛 15人 2︰30

5、男子标枪(十项之九) 10人 2︰30

第二节 比赛编排记录公告

一、比赛期间编排记录公告的主要工作

比赛期间的编排记录公告工作,头绪多、时间性强,因此要求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 (一)编排复、决赛

比赛期间,编排记录组收到预、复赛结果后,应立即排出下一赛次的分组表(分组方法见第一节,分组表见表6-36),并复写一式五份,一份交宣告,宣告后转贴在成绩公告处;两份交检录处,供起、终点裁判用;—份送大会宣传组或主席台,一份留底备查。基层运动会其份数可酌减。

(二)复查各项比赛成绩和录取名次

首先根据竞赛规程复查每项比赛录取名次是否准确,然后将每项决赛成绩按性别分别填人名次总记录表和团体总分表。并复写“成绩报告表”一式五份,一份留存备查,其余四份分别交宣告、主席台、奖品组和宣传组。 (三)检查和统计等级运动员与破纪录情况

每项比赛结束后,认真检查和统计达到等级运动员的情况并填写成绩证明书(见表3—63);检查、统计破纪录的情况,填写破纪录情况统计表与新纪录申请表。

(四)查全能各单项得分全能比赛结束后,记录处根据“全能运动评分表”复查全能运动各单项得分及总分,填写全能运动总记录表,张贴公布。 (五)整理资料和本单元比赛成绩

每天比赛结束后,按比赛单元及时整理比赛成绩及平、破纪录人数、项数和次数等有关资料。 (六)比赛期间常用表格

二、分工

比赛期间,编排记录公告组所需人员为6~8个,可作如下分工:场内联系,临场编排,公告及复写,全能运动总记录,总成绩记录,团体总分记录登记,整理破纪录和达到运动员等级标准的成绩等。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在比赛期间,编排记录公告组按每单元或每天的比赛安排,将填好的径赛检录表和运动员成绩卡片交给径赛裁判长,将全能和田赛各项的成绩表交田赛裁判长。

比赛期间,在收到预、次、复赛的比赛结果后,根据竞赛规程规定的各赛次录取办法,立即录取参加下一赛次的运动员名单并进行编组,一式5份,一份交宣告,两份交检录处,一份交大会宣传组,一份留底备查,在下一赛次前将运动员成绩卡片交检录裁判长。录取最后1名成绩相等的运动员,人数超过下一赛次的人数,要进行附加赛,应立即与径赛裁判长、场地组等有关部门联系。

在接到田赛与径赛各个项目(包括全能)的比赛结果时,首先要认真检查核对,然后填写成绩报告表一式五份,1份留底,其余分别交宣告、主席台、奖品组与宣传组。同时准确地将比赛结果填入名次总记录表和团体总分表。为准确、及时地计算出团体总分,内场工作人员亦可使用“团体总分单元比赛累计表”(见表6—36),这样可达到每单元比赛结束,总分立即算出的要求。

及时整理每天比赛成绩及破(平)记录与各等级运动员的人数、项数和次数等有关资料,并填发成绩证明单。

最后一项比赛结束,要立即核对团体总分,并将团体总分、名次和破纪录的统计表交总裁判,由总裁判在闭幕式上宣布比赛结果。

第三节 比赛后的工作

大会结束后,及时编印大会总成绩册,并将大会所有文件和资料整理后,交大会主管部门保存。同时应做好本组总结工作。 1.整理和编印“成绩册”

(1)填写新纪录申请表和成绩证明书。 (2)编印“成绩册”。 成绩册内容如下: (1)团体总分。 (2)破纪录情况统计。

(3)各项所有参加比赛运动员的成绩,按优劣顺序排列,必要时可在每人成绩后面注明运动员的等级。

(4)全能运动项目的每人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总分和名次。 (5)各项前8名(或前6名)成绩总纪录表。 2.整理资料

将编排记录公告组的所有文件、资料、各种表格整理归类,交主办单位存档。 3.工作总结

在编排记录公告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总结,必要时也请总裁判参加。针对赛前、赛中、赛后三个方面,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召开运动会积累经验

第三篇:VI手册的编排专题

四、VI手册的编排(CI课题制作)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市场上CI 策划都如何去做,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VI 手册的制作方法 授课时数:37-53课时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明白VI 手册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手段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VI手册内容

在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1)全部项目内容设计完成后,将编制系统、规范的形象手册VI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导入VI系统的背景和意义,VI手册的使用规范和管理规范,VI手册的编委会成员的名单,VI手册的内容提纲,VI全部设计项目的内容规范(包括基本要素规范部分和应用要素规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⑴.序言 企业负责人致词

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及未来发展等。

企业导人VI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VI手册的使用规范和管理规范

VI手册的编委会成员的名单

VI手册目录 ⑵.基础要素设计部分 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

标志、标准字体的修正形设计及辅助色设计

标志、标准字体的制图法和标准色的使用规范

基本要素的组合规范

禁用范例 ⑶.基础要素设计部分 办公用品类

环境识别类

交通工具类

票证类

大众传播广告方式

服装类

出版印刷类

待客用品及赠品类

产品包装类

展示环境类

其他类

(二)、编制VI手册的意义

VI手册起着一种巩固和管理的作用,而不是VI的门面,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尤其是那些大公司和跨国公司、集团的VI手册,其制作的时间要将近半年到一年,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形象系统还有一个不断地补充和调整的过程。

企业在VI设计完成以后,编制系统、规范的VI手册,对VI系统的全面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⑴.VI手册的编制,使企业的VI系统更完整、规范,更符合国际VI设计‘与操作惯例,有利于企业VI战略的贯彻与执行。 ⑵.VI手册的编制,为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内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企业未来的形象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权威性的操作标准与技术标准,并成为企业实施VI战略的衡量标准与应用准则。

⑶.VI手册是VI设计、开发的最后阶段,即综合全部VI开发项目作业,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结构化和规范化,便于使用和查阅。

(三)、VI手册的使用和管理

VI手册的使用和管理甚为重要。

VI手册的使用,原则上由公司的决策层负责。

VI手册中所规定的事项等于公司指示、命令,应无条件地执行,违反设计手册也就是违反公司行政上的命令。应用VI设计手册者,依各公司的组织不同而有区别,主要是处理对外情报的部门和执行人。设计手册散发的目的,往往由手册的各项内容来决定,其发行册数由上述种种因素决定。VI手册中规定的内容原则上是公司内部机密,也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任何人不得外传。

(四)、VI手册的增补和变更

⑴.企业在VI设计完成后,应随时与设计公司保持联系,以对VI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指导⑵.企业的VI系统,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演变、企业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尤其是企业自身所特定的载体的增多,而存在着增补或变更的机会。但这种增补或变更,应严格按VI工作的程序,由设计公司和企业双方共同来完成,任何制作个人或单位,不得在新项目开发设计出来之前,擅自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增补或变更,以维护VI的完整性、规范性。

思考题:VI手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第四篇:小学器乐合奏的组织编排

题目:小学器乐合奏的组织编排 讲课:雷俊琴 时间:2016.5.10 授课背景:上学期,我们专门组织过一次关于器乐合奏的组织和指导专题讲座,在随后的各种活动中,各学校组织的很好,比如三中的钢琴小提琴合奏,二中的民族器乐合奏,北大街小学的琵琶古筝民乐合奏,城内的管弦乐合奏等,都展现出了各学校的实力,但是,在经过专家们的观摩和点评后,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系统和专业,所以我们有必要再进行一次有关器乐合奏的专题研讨。根据不同学情建进行分层教学及及组织编排,

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并在演奏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

一、器乐演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情建立的学习组织形式的种类、特点及比较。

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根据不同学情建立起的组织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由同一乐器组成的单一乐队:由学校既有乐器组成。

特点: 优点是数量齐全,音色一致,能满足课堂学习需要。训练难度不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不高。

缺点是合奏音色单一,区分度较差,层次不够分明,形式变化少,教师调控乐队余地不大,因而表现力受到一定局限。

评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音乐教室由学校配备了统一的乐器,如电子琴(全县各学校基本都配有)、古筝、吉它、口风琴、口琴等,在开演奏课时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这些乐器,这样在齐奏时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得整齐划一的声音效果,容易得到统一的音色。

可是演奏要求合奏,这样就需要有不同的乐器组在不同的声部配合着演奏出不同的音高与音色,这样的要求对于同一乐器在完成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教师可以把现有乐器分成几个声部进行演奏,但是由于乐器音色的一致性使得区分度比较差,如果支声部有副旋律也会由于乐器音色的趋同和音区的重叠而使层次不够分明,从而影响乐队演奏的表现力,这时教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会由于乐队可调控的余地不大而奈何不得。

第二种是由多种乐器组成的混合乐队:由同学手中既有乐器组成。比如北大街小学的零时乐队。 特点:

优点是音色差异较大,区分度较好,层次比较分明,形式变化较多,老师调控乐队有一定余地,因而表现力相对强一些。能基本满足课堂学习需要。 缺点是数量不全,合奏音色不统一,不同乐器组的配置、音响感觉甚至乐器的调都不均衡匹配,训练难度较大,对教师的能力(组织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评析:据估计能具备上述单一乐队的学校还是少数,大部分学校 和 老师们面临的可能都是凭着学生自有的中西乐器组成的“联合国”——混合乐队,可以想象面对着五花八门的乐器和参差不齐乐器演奏水平,教师的训练难度有多大,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多高。正是这样的乐队也提供给任课教师很大的空间,发挥能力调控乐队进行合奏。教师首先要放下身段,面对现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编乐谱降低难度,不论中西乐器都将以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特点为基础重新归类划分声部。

二、在器乐演奏教学中为何要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分层教学及分层教学的方法。

1. 什么是不同学情?

不同的学校类型,不同的教师类型,不同的学生类型,学校提供的不同的学习条件,教师不同的教学能力,教师不同的教学努力程度,教师不同的学识与音乐水平,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和经历,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生不同的学习愿望,学生不同的学习努力程度。

2. 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3.为何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分层教学?

喜爱音乐是学生的主观愿望,但对自身的能力却认识不足,由于演奏是面向全体学生,没有条件限制的,学生凭借着对音乐的喜爱可能盲目的走进了演奏课堂,这时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学生状况是从赤手空拳到自携各种中西乐器,演奏水平是从门外汉到音乐考级

九、十级,基础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这时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确立不同的教学难度和进度,每达到一个学习目标再进入下一个学习目标。这样循序渐进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所谓的演奏分层教学,归纳起来比较集中地强调了三点:

① 了解学生现有的对器乐的认知及演奏水平

② 分层次进行适合不同学生演奏能力的个性化教学

③ 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如何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内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音乐知识水平、乐器演奏水平,将学生按照演奏乐器的特性和程度分乐器组,形成一个个演奏学习群体,充分发挥“学优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互帮互学的协作学习活动。 其次在训练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乐器学习发展阶段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操作要点:

① 面向全体,分类建组。

② 了解差异,分别目标。

③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④ 阶段考查,分别程度。

⑤ 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三、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享受合奏的快乐” 1.学校器乐教学的教育现状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器乐表现与创造的教学内容。在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器乐教学迅速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让每一个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以上的乐器,通过器乐提高所有孩子的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经过几轮器乐教学实验,我们无不欣喜地看到,器乐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了音乐实践与创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校的整体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教育部又在新出台的体艺“ 2 + 1 工程”中明确规定每一个中小学生必须学会一件乐器。因此,基础音乐教育于近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一些家长、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器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学校只重视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外乐队建设,而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器乐教学却并不关心;对器乐教学的模式、方法和课堂呈现出的教学状态缺乏研究;总之,器乐教学的确尚不尽人意! 2.什么是“享受合奏的快乐” ?

21 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 “ 合作 ” 。适应世界发展,教会学生在器乐合奏中学会合作共赢,并在学习中享受合奏的快乐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任之一。

四、总结

“ 享受合奏的快乐 ”

☆学会积极合作,团结互助 —— 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会遵守规则,文明守纪 —— 教给学生合奏技能,按照规则进行演奏,有助于提高学生相互配合的协调能力

☆学会平衡稳定,均衡发展 —— 由于合奏训练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完成一首乐曲,在演奏的音乐要素上要趋同,在个性的基础上追求共性,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快乐的同时取得平衡稳定和均衡发展。

第五篇:正确理解数学广角的编排意义

正确理解“数学广角”编排意义 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实验的深入,各种困惑也随之而来,如教学目标定位失当、数学思考落实不足、数学活动徒具形式、过度追求生活化与趣味性等。这说明有不少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通过进一步研读 《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实验教材,对如何提高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数学广角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成为各种各样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优质课的“宠儿”!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还有的是跟随“潮流”,觉得比较时髦,最能体现课改理念。然而笔者发现,在数学广角教学中有许多的不足和失当。

(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目标定位发生偏差,以至于有些教师将数学广角纳入“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当做“综合实践课”来上。

(2)数学思考把握不准。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搭配问题”中,最后要求让学生抽象出“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并细加比较,且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提炼出来。当作奥数课来上了。也有出现要求过低的现象,一味地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甚至一节课下来只停留在直观实验操作层面上,忽视了从直观上升为抽象的过程,出现了目标定位偏低。例如教学“搭配问题”,有的教师出示的内容(如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都是让学生画一画来解答,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停留在直观状态。这样做,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数学思考不够,更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活动过程徒具形式。很多课堂以美丽的课件来代替活动过程,以至于课堂上眼花缭乱,“课件满天飞”,学生的数学思考没有真实活动体验的支撑,活动过程徒具形式,难有实效。

(4)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我们知道,数学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以精炼、浓缩的编排方式来呈现丰富的数学内容。如果教师套搬教材简单化的编排模式,将教材内容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看数学、听数学、说数学等间接性经验的基础上,而忽略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的机会,未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猜数学、找数学并积累丰富的直接性活动经验,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触摸得不深、不透,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5)过度追求生活原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但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过度追求生活化却导致“数学味”淡化,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课,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贴一贴,感知创造的规律,接下来根据仿照音乐打节奏的方式体验规律,课堂很热闹,变成了节奏的海洋。其实,前半节课是“美术课”,后半节课是“音乐课“。

因此,经常许多听课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课太难上了,听也听糊涂了!”

二、“数学广角”的定位 1.“数学广角”的编排意义

人教版教材利用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数学广角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关系

数学广角不同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虽然有些数学广角的内容来自传统应用题内容,如“鸡兔同笼”“植树问题”。传统的应用题虽然也注重联系实际,但主要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呈现的大多是答案唯一的问题,往往缺乏开放性;传统的应用题也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主要是看能否解答书上的问题;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过程很大程度上成了“理解数量关系—搜寻记忆的图式—运用对应图式作解答”的一个过程。而“数学广角”强调体验和抽象的过程,呈现的问题更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需要积极思考,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抽象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同时,体会到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数学广角与奥数的关系

尽管数学广角的许多内容原本是奥数的内容,如“抽屉原理”“找次品”“找规律”等,但数学广角和奥数是不同的。 奥数教育实质上是精英教育,是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的拔高教育;数学广角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大众教育。奥数难度一般要大,题目多;数学广角难度小,内容少。奥数注重的是思维训练,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题型套路教学;而数学广角注重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智力,提高数学素养。奥数使得学生学会根据题型判断采用哪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教的题型学生不会做,教得多的、训练得多的做的就好;而数学广角使得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数学视野,在经历、体验、感受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数学广角更加注重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有机整体。

和其他数学教学内容一样,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当然,这四个目标的分量不会是一样的,数学广角中内容思维含量高。因此,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学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应该如何实现,特别是对于数学思考应达到怎样的层次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准确的判断,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三、人教版数学广角的编排特色及启示 1.数学广角素材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广角在学习素材的设计上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间。

如,通过大家天天要穿的上衣和下装的搭配问题来渗透排列与组合思想;通过学校常见的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来渗透集合思想;通过为家里来的客人沏茶来渗透最优化思想;通过植树、邮政编码来渗透数学建模及编码思想等。无论是这些例题的情境还是习题中的素材选择,无一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这样的生活问题解决不但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更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2.数学广角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

数学广角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以“操作实践”为主题,这是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储备的数学知识比较零碎,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第二学段要求以“抽象建模”为主题,这是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就启示我们:在第一学段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的活动来展开探究,使他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初步培养他们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第二学段要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抽象建模”的要求,不仅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模型,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有序、严密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体现直观性

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非常强调利用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感悟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摆数字卡片和握手的情境来体现简单的排列组合;三年级上册教材利用连线的方式来帮助呈现搭配衣裤的有序思考;三年级下册教材利用集合圈把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利用天平的原理帮助学生体会等量找换的思想方法;四年级下册利用线段图来揭示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五年级下册利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抽象地分析如何找次品等。

这就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实物、教具、图表、生活经验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四、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数学广角的教学应当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因为数学广角是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因此,要防止把数学广角当作奥数培训课进行“英才”教育,它需要更多地、有计划地创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去观察、研究、尝试,重在活动中对思想方法的感悟。

2.合理开发、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是教学的载体。数学广角的内容有明确的教育内涵和主题空间,数学思想方法是它的灵魂和核心。对教师来说,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应对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内容认真分析,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时间上的调整和内容上的取舍,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数学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熏陶。

3.通过活动体验、感悟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而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主动应用意识

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5.数学广角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是简单地“告诉”!很多教师采用简单“告诉”的方法。例如,有位教师上《找次品》时,就明确告诉学生“先将要找的产品分成3堆,而且要尽可能地平均分。3个称一次,9个称2次,27个称3次„„”。这种避开活动过程“从繁就简”的做法,如同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无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然而,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活动经验,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2)不必刻意拔高教学要求。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默会知识,需要经历长期渗透和不断地体验来感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教师认为“尽量挖深教材就会使思维训练的层次越高”,正由于这个误导,很多课堂成了“奥数训练课”。

(3)力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于数学广角是思维含量比较高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思维能力不均,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差异的知识技能目标,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4)融会贯通,抓住知识的联系点,体现“大教材观”。如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搭配问题”,教学中要仔细透析知识点,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中不能越位也不囿于表层。又如“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和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是有联系的,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联系点而展开有效教学。

(5)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对于数学广角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都是教师以前教学中未曾遇到过的,甚至有些是教师自己都未曾学习过的。如果教师缺乏对这些内容深层次的认识,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学习有关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专项治理活动总结下一篇:怎样才能做好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