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理论及实践研究——论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宽严标准”

2022-09-11

1 P S C评分中“宽”与“严”问题的表现

普通话水平测试 (P S C) 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应试者的普通话语音的规范程度作出判断, 测试工作的重点是工作和学习需要达到一级或二级的人员, 但这种测试判断又主要由测试员通过自身的听辨能力进行主观操作, 所以在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宽严尺度不同的问题。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对不同的测试对象宽严尺度不同。

2 P S C评分中“宽”与“严”问题存在的客观因素与非客观因素

(1) 客观因素。主要是因为目前《大纲》还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评分细则, 在测试过程中, 测试员在《大纲》中有时会找不到评分的依据, 于是只好凭借对《大纲》精神的理解来评分。尤其在量化比例, 字音与语流、方言语调、语音面貌、等第临界等问题上把握宽严标准不一致。 (2) 非客观因素。首先, 语言是多层次的结构体, 不同层次 (如地域层次、职业层次、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等) 的语用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参照标准就是规范的汉语口语, 但在实际的言语活动及测试中, 由于需要和心态不同, 人们对这一标准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和结果都不同。不同的评分心态实际暗含着测试员对不同测试对象所应具备水平的心理预期, 在这种不同的心理的作用下, 测试员在掌握评分标准时, 也往往会有不同的宽严尺度。其次, 测试员的素质是多元性的。测试员相当于一个“主考官”的角色, 但由于每一个测试员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自身的口语水平、所掌握的语音知识、以及所积累的测试经验等等都存在着差异, 所以测试员心中又都有一个自己的宽严标准。测试中, 三个测试员给同一个应试者评分相差较大, 甚至出现“跨档”现象, 经常出现。再次, 应试者心理素质的不稳定, 影响到测试员的评分标准。“三堂会审”式的测试办法, 往往增加应试者的心理紧张而导致水平失常。最后, 测试员的疲劳程度也会影响到在测试的前后半段把握宽严标准的不同。毕竟测试员也是一个社会的人, 一天的测试人数一般都在四十人以上, 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长时间注意力高度紧张集中, 一旦感觉疲劳, 必然会影响到评分的宽严尺度, 只是对不同的测试员的影响程度有强有弱。

3 PSC评分中把握宽严尺度的标准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宽”与“严”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过宽当然不好, 它必将失去P S C的公证性和客观性, 但也并非越严越好, 因为汉语标准语推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P S C只是推广普通话的一种方法, 必须以社会交际需求为出发点, 必须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就很可能会使普通话水平测试这一国家性质的考试流于一种低层的推普过关形式而不能成为强制性的检验推普成果的一种手段。具体说来, 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 加大科研力度, 加强测试理论研究, 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可操作性, 有效地逐步完善解决测试中的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大纲》的原则, 制订出符合本省本地的实际的评分细则, 甚至每个测试站还可以针对本站测试对象的特点再将这些细则进一步细化。如朗读测试项中的“方言语调”扣分项, 首先大家对“方言语调”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有很大差异, 有些人认为它包含“方言色彩”和“语气语调”两层含义, 有些人则认为他就是指“方言色彩”, 还有些人认为它专指方言色彩的声调——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必然造成宽严尺度的混乱。第二, 测试实际水平的等级在理论上可以用全国统一的标准,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普通话的等级标准已经考虑到了不同的层次, 很多测试员可能认为不应该再分不同的层次, 也不应该再有所谓的“宽”和“严”, 但必须明确的是测试只是“推普”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 只有将执行标准的原则性和具体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才能通过测试激励被试人员努力学好普通话, 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针对语言的多层次性,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测试对象上, 对从事播音、配音演出和语文教学工作的要严, 对一般公务员等相对要宽。因为前者是语音规范的直接传播者, 其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后者人员组成复杂, 学习普通话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不适当的从严强调标准, 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2) 在测试内容上, 对发音和表达中影响意义的部分要严, 对一般所谓缺陷要宽。这就遵循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基本规律, 也符合“推普”是为了人们顺利交往这一目的。如, 湖南人把“湖南 (húnán) ”读成“扶栏 (fúlán) ”, 把“妻子”说成“堂客”, 这些会影响交际, 评分时要从严。又如, 轻声和儿化是南方人说普通话的一个难点, 凡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轻声和儿化要严格按照要求去读, 而对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则可以适当放宽。 (3) 在标准的把握上, 对一些有把握的标准要严, 对无把握的要宽。测试员或多或少的会受自己方言的影响, 在一些测试实践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测试员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容易出问题, 在这些方面怕失误, 把握标准时就特别严格, 容易把本来没错的当成错的。例如, 某些长沙的测试员由于母语方言中没有后鼻音“ng”, 就总担心自己在这方面评分失误, 于是要求应试者的后鼻音发得非常靠后, 这其实已经违背了公正的原则。 (4) 在读音错误方面, 对读错从严, 但对因方音或口音造成的缺陷要从宽。例如, 对把“愤懑”的“懑”读为“满”的人要从严, 而对本来前后鼻音不分的人把“跟”读成接近“耕”则相对从宽。第三, 提高测试员的个人素质, 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测试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及时总结个人经验。测试站应多组织测试员开展调研活动, 相互之间多交流, 将进一步细化的评分细则与每一个测试员基本达成共识, 培养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的测试工作队伍。只有如此, 才能使测试员这种“主考官”真正做到“主考”时把握宽严尺度公正、自如。第四, 对待应试者由于心理原因而出现的表现失常的现象, 测试员应表示理解, 并只须如实的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评分即可, 不必特意过严, 当然, 也不能打同情分, 放宽尺度。

第二,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2 0 0 6年立项课题“理工科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P S C理论及实践研究” (06C249) 。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评分中“宽”与“严”的问题的存在的客观因素与非客观因素, 主张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将执行标准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把握宽严尺度, 解决“宽严”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宽严标准,标准性,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试行) , (国语[1994]43号文件。附件一) .

[2] 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理工科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理论及实践研究——论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宽严标准”】相关文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经验05-06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05-23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介04-10

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04-13

普通话水平测试软件04-17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我知道的风俗05-29

普通话水平测试词语表05-21

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短文04-17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训练04-20

轻松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04-22

上一篇:区块链在支付清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陕西民间美术元素在西安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