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德育渗透

2022-07-30

第一篇:中职英语德育渗透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易海英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中职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校对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和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层次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前的启始教育

初步对新生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及“师徒式”实训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

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通讯报道宣传,定期编印《政团简报》、《职教简讯》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的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要抓思想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的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已先后聘请四位已被是建设银行录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一

位参军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毕业生集体返校,“回味”教育往往能发挥出双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要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浅析中职电工专业课德育渗透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德育教育范畴的认识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德育教育就是指那些课堂教学以外的专门组织的又有很强思想性政治性的活动,比如升国旗、听报告等等。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教育,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动,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德育教育只有和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尤为重要。下面就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电工专业课的特点,谈谈在中职电工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看法。

一、从Th源分析中职Th思想品德现状,客观地对待与接纳

他们

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引发普高的扩招以及中国家长的普遍观念未能转变,导致大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初中毕业生涌入普高就读,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另外招生的压力使得部分原本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也能进入中职学校,更有甚者少部分不想进入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进入到中职学校。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起点就参差不齐,且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失去了老师的关注、同学的关心、家长的关爱,使得其在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缺乏主动。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认为读中职就是混日子,

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不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等。

(二)纪律放任自己。

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不分荣辱、难辨是非美丑,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伴有以下表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吸烟、与老师冲突等)。

(三)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

不善于合作,有时盲目冲动,同学之间好打架,精神空虚等。

形成部分中职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个初中的底层,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一般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他们在老师那里得到的只有批评,继而引起大部分所谓“优秀生”的排斥,相对得到友情与关心的机会就少。二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家长不善于管教孩子,不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有的家长忙于挣钱,不善于关爱孩子;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善于教育孩子等等。正处于成长中的学习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认为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中职学校生源的现状,那就应该先从思想上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在细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现

状,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因素渗透,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排斥,教案设计力图精心,努力在思想上、行为习惯上雕塑他们,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动

力,迸发他们与生俱来的活力,能达到积极向上、关爱互助、团结合作的爱的思想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校推出了以“和”为主线、以“诚、容、恒、精”为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吧,充分调动学生的潜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自觉约束与控制并加以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Th辩证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

作为电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克服单纯的业务观念,要充分挖掘电工专

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德育情操。但是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显性的少隐性的多,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深入教材各章节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并把它们分类、归纳、加

工,形成一定的德育渗透要点,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正确地应用,得到预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例如在《电工基础》中对电的正确认识:既要看到电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离开电我们的学习、生活、生产都将受到很大影响;又要看到电给我们带来的不利方面,用电不当会引起火灾、触电、甚至死亡,这里就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中“一分为二”的观点;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U/R

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从特殊到普遍”这一规律;从电生磁、磁生电的教学中可以归纳出“事物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等等。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还隐藏着许多类似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形成一定的系列,为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提供有利条件。经过这些德育因素的不断渗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良好的世界观。

三、感受“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Th良好的

道德习惯

在电工专业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着眼于电工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切实灌注我校“和”文化的精髓,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操作示范,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媒体与教具,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电力拖动》中讲授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时,我从实训室带来低压断路器、熔断器、小电机和导线等材料,在讲台上组装了一个最简单的手动正转控制线路,接上交流电源后进行演示,当低压断路器合上时,电路接通,小电机就运转起来。这是我对学生进行讲解,只有这些材料都是合格的,并且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进行安装才能使小电机正常运转,那么我们学生在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是不是都有可能成为不同的“电路元件”,从而组成学校和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电路”。要使这些“电路”能正常工作,我们这些“电路元件”就必须保证合格,同时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由此教育学生

要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电路元件”,为学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谋取学校和社会的回报,挖掘人生的意义,否则便会沦为学校和社会的寄生虫。又例如在《安全用电》课程的教学中,我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范,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事故,同时告诫学生,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电气工作者时,要根据电气设备的说明和要求进行正确安装,不得马虎,更不能有“差不多”的心态,带电部分必须有防护罩,以防触电,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一定要做到位,更要具有职业道德,不要私拉乱接,因为这不仅仅违反用电制度,更是不合安装要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类似的德育因素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专业教师能用心挖掘,做好整理和归纳,并事先设计好教案,在每一堂电工课教学中都适时地渗透与课堂知识有关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教会学生面对知识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会思考。这样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

四、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事项

我们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教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对其功能做整体的综合的研究,不能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样式,而是要兼收并蓄,在不同的条件或情境中寻求最优的最适合的形式,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优化和个别化。根据电工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拓宽思路、据实创

新,并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把握电工专业不同课程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使德育渗透在每次教学中能够自然生动,流畅顺当,容易被学生接受,否则,脱离教学内容实际,牵强附会、生拉硬套,学生不但不会接受,还会引起逆反心理。二要把握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客体,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必须是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的现实事物,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现实思想和认知水

平,努力寻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德育渗透的针对性,才能使收效明显。三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渗透。电工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电工专业教师有意识的行为,并不是随意的或时有时无的。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掌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对象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德育渗透。

在中职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要抓住“诚、容、恒、精”的校园“和”文化底蕴,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德育工作,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把握德育渗透的规律,充分挖掘电工专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合作的精神等层面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游刃有余、渗透自如的效

果,使我校“和”文化建设梦想能够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顺利放飞。

第三篇: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呈现“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特点,最终导致德育课的教与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分析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职德育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渗透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每况愈下,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冲击,使部分青少年染上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难,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因此,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淡化了对文化课的教学,职业技能课的教学时数远远超过德育课等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更是少之更少。某些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不被重视,成为其他主干课程补空的替补学科。

(二)教材方面

德育课的某些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些内容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某些章节距离学生很远,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经济政治理论性极强,教师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无聊无趣。教师很难把传统文化与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融会贯通,达不到德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教师方面

德育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中职德育课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德育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和课程缺少深入的了解,无法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四)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成绩较差,习惯不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来到职业学校后,他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无需压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穿耳洞,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到职校只是混日子而已,表现为说谎、偷窃、欺侮同学,顶撞老师,不守纪律,玩游戏成瘾,甚至打架斗殴,其学习状态十分令人担忧。

另外,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德育课看成是空讲大道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听课味同嚼蜡,教与学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势必影响教和学的效果。

二、中职德育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德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精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作为中职生,践行爱国主义就是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具有班级荣誉感,积极参加活动,为班级争光。第二,仁爱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恭敬礼让,懂得真诚地对待他人。第三,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教育。作为中职生,要学会做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第四,理想教育。每个中职生都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个鲜活的载体,具有源泉和指引作用。比如,传统文化包括许多经典之作,研读这些经典之作,学生能够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体会并领悟亲情孝心、爱岗敬业、爱国与责任等这些优良品质,然后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n中渗透的途径

(一)加大中职德育教材改革的力度,转变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关于中职德育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小故事,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加强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讲堂,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职业礼仪展演等系列活动来加强对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三)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审美能力,我们可以将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延伸,渗透到课外的引导学习中。如:在全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可以选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增广贤文》等经典著作。安排固定的诵读时间,师生同诵一起成长。或者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吟诵,并举行一些“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让学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古诗文的美妙,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

(四)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拓宽学生认知结构,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内涵

在平日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学生的观念,每遇到一个节日,应主动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民俗等。例如,中秋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材料,如我们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调查取材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不但了解了民族风情,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存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德育教师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罗静.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51-52.

[3]姚颖麒,李姝睿.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时代教育,2014,(01).

[4]秦岭,阚先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沧桑,2013,(06):242-243.

第四篇: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赵元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熏陶。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结合教学常规,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我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家听录音,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大胆和同学讲英语,自觉运用简单英语跟同学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三、挖掘德育因素,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美好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有利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任务活动,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四、丰富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1、在故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

2、小组协作形式渗透教育。

3、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学而学。

4、在任务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在教学Book8 Unit 2询问病情这部分内容时,刚好班里有三个同学感冒生病了,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派几个同学去关心生病的同学,用英语去询问病情,然后编成一段对话。他们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了如何主动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等的美好品质。

5、激励评价中愉悦渗透德育。

6、在课外巩固延伸中,灵活积极地渗透德育。2008年是奥运年,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并做主题为“好运北京,奥运加油”的英语手抄报。

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善于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各种实在有效的教法,“润物细无声”,德育之花会愈开愈美丽!

第五篇: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如何将上级文件中的德育学科渗透要求与我们身边个性迥异的小学生达到有机契合?怎样让学生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只有各科教师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德育的开展,不一定要依赖于大张旗鼓或者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充分利用日常小事和细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动或被感动,是更直观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来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德育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坚强乐观、宽容的性格。

鬼斧神工、不着痕迹是我们形容思想工作的最高境界。“无痕”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此,我以小学英语为例,就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如下总结:

1.明确英语教材学习的意义在于掌握交流的工具,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随时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淡化考试和测验。

2.课上多练少写,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大量的快速诵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明白勤学多练、勇于展示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3.学习中外名胜古迹的名称时,建议学生搜集我国各地的图片并加以整理,用“This is….It’s beautiful, it’s 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国美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4.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运用,可以活跃气氛、锻炼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Team work 小组活动,形成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学习语法知识时,采用归纳--推理--练习的逻辑顺序,教师给予大量的例子,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课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明白时间的宝贵。

7.练习英文书法,通过字母的书写规则、排列、流畅程度、美感,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科学美的教育。

8.定期开展口语小擂台、英文剧展示、录音专辑等活动,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落选者,增强其重在参与的意识。

总之,只要教师明确德育的内容和重要性,通过钻研教材与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设计出科学、生动、合理的教学形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实现《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实现“教”和“育”的目的。

上一篇:执着追求乐于奉献下一篇:端午节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