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案

2022-11-01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案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方案

2018退役军人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方案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专网,建立全国联网、上下贯通的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为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奠定基础。

为做好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悬挂光荣牌工作,切实摸清底数,精准服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结合既有数据信息,对全面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此次信息采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彻底摸清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底数并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档案和数据库,加强退役军人工作数据调查分析,积极探索大数据在退役军人工作中的开发和应用,切实夯实退役军人工作基础。

此外,拟结合信息采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同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医疗保障局、信访局以及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等军地有关单位,通过数据交又比对等方式建立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互联网十”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等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专网,建立全国联网、上下贯通的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为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奠定基础。

二、采集对象

本次信息采集对象为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栖牲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服务管理釣所有相关人员,包括;

(一)退役军官、退役士兵、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老复员军人、无军籍离休干部、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

(二)烈士遗属(含建国前错杀后被平反人员子女)、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

(三)享受国家抚恤的伤残民兵民工

三、采集内容

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享受待遇、近期照片等主要信崽,涵盖户籍、救助、社保、医保、住房、抚恤优待、服役及安置情况、主要诉求等多项信息,全面反映各类对象的综合情况。按照对象类别分别设计相应的信息采集项目和表格,将需采集内容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以便于采集人员填写。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入伍(参加工作)时间、退伍(离休退休)时间、服役期间身份(军官、士官、义务兵)、服役部队、服役期间编号以及户籍等信息。

2.生活状况。包括退役安置方式(安排工作、自主择业、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现就业状态(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公益性岗位、个体、无业、下岗、离退休、务农)及工作单位名称、住房情况(有无仨房、住房性质、面积)。

3.享受待遇。包括享受国家抚恤和补助、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

4.主要诉求。包括本人反映的具体问题、存在的困难等。

四、采集方式

此次采集信息项目和內容较多,工程量较大,为保证采集效率和采集工作准确性,必须设计运用科学的采集方法和先进的采集技术。信息采集工作坚持全面规范、严谨细致、自主申报、交叉比对、分级负责、属地落实的原则,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横向共享信息数据。请公安部共享并提供全国户籍管理系统、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中曾服兵役人员信息情况;请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共享并提供全国退役军人服役信息情况。根据二者数据提供情况,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现有数据进行充分融合,依托现有的全国优抚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此次信息采集综合平台,向各地分级授权,将各地现有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植入初始数据,作为采集工作基础数据,大幅臧轻基层人员采集工作量并提高采集效率和准确率。

2.利用现有资源采集完善数据。以县为单位,政府统筹负责,各级退役军人事务、民政部门通过现有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手工录入补充、签字确认相结合的方式,以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为依托,结合对象个人申报信息,采集、补充完善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拟以县(市、区、旗)为单位组织,在各乡镇等设立集中采集点,采取现场采集与对象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全国共有39905个乡镇街道、2851个县(市、区、旗)、334个市(盟)、32个省级单位。经过多年推广和努力,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核查专用设备已配备到了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和大部分乡镇、街道,现有采集核查设备2万多台,基本可以满足信息采集工作需要(采集设备不足的地区可适当增置)。

3.信息数据交叉核查比对。在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象身份等基本信息采集任务后,将已采集到的信息,分别请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信访局、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分别比对并提供相关对象户籍、社会救助、社保、住房、医保、主要诉求、服役状况等信息。随后,将信息比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数据和缺失数据下发各地,由县级政府统筹负责,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医保、信访、人武部等相关部门交叉校核对象户籍、社会救助、社保、住房、医保、主要诉求以及服兵役情况等信息,对问题数据进行修订,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切实全面摸清情况,儆到不漏一人,力求信息准确此次采集数据不作为对象享受待遇的依据。各类对象所享受的待遇以现有待過体系中相应数据为准。将来,若有新增享受有关待過的情况,应按规定桯序逐案审批,并在数据库中同步更新。

五、计划安排

为尽快摸清底数,信息采集工作拟分两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以摸清对象身份等基础信息为主,建立各类对象信息档案,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第二阶段以信息交叉比对、校核、充实为主,全面摸淸各类对象综合情况,力争2019年5月1日前完成。主要计划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2018年底前)。

1.动员部署。各地根据国务院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立即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部署信息采集工作,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2.开发准备。退役军人事务部完成信息釆集软件、采集工作实施细则和初始数据开发并根据授权下发县级工作部门。部机关集中或分片区开展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准备。

3.信息釆集。各地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根据信息数据采集内容和有关工作要求,及时组织完成基本信息数据的采集填报工作。

为确保各采集端数据安全,合理把握采集工作进度,各级民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定期上报更新采集数据,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各类对象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形成基本信息数据库.

二)第二阶段(2019年5月1日前)。

1.数据交叉比对和共享。退役军人事务部根据采集工作第一阶段汇总数据,分别请各有关部门分别比对并共享提供相关对象户籍、社会救助、社保、住房、医保、主要诉求、服役情况等综合信息。

2.梳理问题数裾和缺失数据。融合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建立退役军人大数据平台,全面梳理问题数据和缺失数据,并根据对象户籍下发各地。

3.数据修订和补充完善。由县级政府统筹负责,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交叉校核问题数据和缺失数据,并进行修订和补充。

信息采集工作报告和相关信息数据(电子版),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后,逐级报送省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省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裾本地区信息采集情况和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省级信息采集报告和汇总数据(数据电子版可通过信息系统上传),经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送至退役军人事务部。

六、工作要求

此次信息采集是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当前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极为复杂,牵涉面广、任务量大,为确保信息采集工作圆满完成,有关要求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机制并组建信息采集工作班子,各业务机构积极支持配合,高效推进。指导各级理清贯彻落实信息采集工作的思路、对策和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组织精千力量,提供专项经费等必要的工作保障条件,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稳步实施。各地应成立政府统筹负责、各有关部门全面参与的工作领导机制、组建专业的采集工作队伍,提供经费和设备支持,保证采集工作顺利进行。鉴于此次信息采集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请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统计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采取科学方法。信息采集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部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建立全国联网、上下贯通的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信息采集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医保、信访、人武等部门的共享联动机制,实时更新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退役军人工作中的开发与运用,为退役军人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在采集、比对、核查工作中,应加强安全防范,采集端、上报方式均使用专用电脑,信息数据经授权才可通过信息系统上传,确保数据安全。

(三)周密部署安排。信息采集工作与悬挂光荣牌工作同步推进,各地要广泛宣传发动,周密部署安排,确保如期完成所有对象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设立1个或多个集中采集点。对已经配备专用采集设备的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负责采集信息数据:暂时没有配备的,可通知有关对象前往集中采集点申报信息;对年老体弱、残疾等行动不便的对象,可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采集数据。自上而下做好对采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让他们熟练掌握系统、设备、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确保信息数据统计全、核实准,做到不错、不漏。

全国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已经部署展开。采集内容不仅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享受待遇,还包括主要诉求,由本人反映的具体问题、存在的困难等。

这次信息采集,可以说史无前例。不仅行动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统一指挥,协调公安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等单位密切配合,做到横向共享信息数据。

另外,在采集信息对象上,包括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庭、军烈属等所有优抚对象均为采集范围。《通知》还要求以县为单位,逐一补充完善信息数据,并结合采集到的数据,交由相应负责的各部对信息进行核实,做到信息准确,不漏一人。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清零有望。今年2月,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要对1978年以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集中排查,做到问题清零。怎样清零?首先就得有准确的人员信息数据,而此次全面信息采集,对象包括退役军人等所有优抚对象,在采集时,发现的一些历史欠账势必会妥善解决。

二是现实诉求合理反馈有路。全面的信息采集,不仅包括人员信息、当前现状,还包括了个人诉求。譬如有的退役士兵,退役时养老保险没有转接的,待转业士官没有领发待转业期间安置补助的,家庭贫困住房有困难的及现役军人家属有实际需求等等,都可以结合这次信息采集反映,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合理反馈个人需求、困难的好机会。

三是冒顶冒领优抚现象有治。从媒体透露的,一些不法分子冒顶、冒领优抚,和优持对象本人去世仍隐瞒欺骗手段领取国家优抚补助的现象仍时有存在。此次信息采集,立足现有数据为支撑,多部门协调配合核查,同时结合签字确认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准确。与此,对于冒顶的现象将是一次很好的集中治理。

最后,我们也提醒一下广大退役的战友,关注好本籍所在地发布的信息采集动态,及时配合搞好个人信息采集工作。

第二篇: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构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就是为统筹地方政务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交换和使用,建立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各个信息资源权威发布者提供规范、科学的共享发布手段,为各个资源使用对象提供资源的检索、定位与获取服务。通过与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重要信息资源管理难的问题;与交换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难的问题。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库的建设,全面实现整个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次建设,长久复用”的建设目标。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目前这些信息中部分信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信息的一致性和鲜活性还不能很好的保证。因此,要满足各部门业务流程和信息共享的需要,不但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而且要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

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2)

数据检查比对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检查比对支撑服务。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需要比对的数据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将用户提交的数据和共享库中数据进行一致比对。

数据检查比对服务,其服务对象不局限于各级政府部门,该服务将来也可应用于银行、中介、企业等经营性机构的日常业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便利服务,通过合理的数据使用授权,扩大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授权面,满足了用户对数据进行权威认证的需求,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走向社会公众,探索一条社会基础信息资源为政府、企业、公民全方位数据利用服务的资源应用模式新道路。

3)

数据同步

为保持共享库数据良好的鲜活性,需要建立委办局到共享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同步更新机制。根据信息资源生产-消费模型,各个委办局既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又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为确保共享利用的信息资源准确有效,各委办局需要及时将更新的业务信息同步到共享库系统,同时共享库系统还要将得到更新的业务信息及时同步给其他委办局,从而实现数据双向同步互动。 共享库系统通过建立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同步接口规范及同步策略规范,建立策略模式下的基于参数灵活配置的数据同步更新机制,提供数据双向同步服务,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及时同步更新。

4)

数据规则约束检查

共享库数据要满足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要求。共享库系统需要提供数据规则约束检查手段,对入库数据按照业务逻辑规则进行完整性、一致性、正确性的数据清洗整理,保证共享库数据干净、准确、可靠。

5)

目录服务需求

按照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建立信息资源目录标准服务及元数据描述服务。

2、共享库安全需求

从三个方面提出共享库建设的安全需求: (1)

用户的安全性

系统提供和交换平台中用户认证层的接口连接,来保证用户的身份安全和访问安全。一是身份安全,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合法用户才能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访问,这通过用户认证层来保证;二是访问安全,经过了身份认证的合法用户只能读取被授权访问的信息资源,这通过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来保证。

(2)

数据自身的安全性

数据对于共享库来说,是最基础的要素,它的安全性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系统要提供对数据库自身内容的安全备份和恢复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恢复性。

(3)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认证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对共享库系统的数据访问进行安全保护。用户认证系统保证用户身份合法,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保证用户信息授权访问合法,经过身份认证和授权验证,共享库数据可以通过服务形式返给应用程序。

3、共享库管理需求 1)

共享库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授权使用。共享库逻辑上集中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对共享库进行管理、维护。各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对共享库的使用通过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实现。同时建立一套制度、规范保证共享库的稳定运行和长效管理。

2)

数据的更新维护

结合共享数据的分布情况、应用需求及数据逻辑集中管理要求,本着“谁拥有数据谁更新”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数据更新维护方案。做到共享库数据的及时更新,保持数据良好的鲜活性。

3)

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内容的标准化、元数据的标准化等方面。数据内容的标准化:要结合共享库的内容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分类、分层的标准化组织结构形式。元数据的标准化:要结合共享库的元数据库标准,对数据内容进行精确描述,为数据目录服务和数据共享与交换提供基础。

4)

数据的扩展

要结合多层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对共享数据的扩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共享库扩展框架,既能满足对现有数据项的管理,又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对扩充数据项的增加需求。

5)

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

必须加强数据资源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控制、授权管理,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6)

数据展现

通过应用开发,提供对数据内容和数据描述的浏览展现、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设计

1、政务信息共享方案的选择

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的分析比较、取长补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兼有“集中建设”方案和“分散建设”方案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是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的理想建设方案。

具体而言,各共建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本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形成共享数据库。根据具体情况,共享数据库一部分部署在各部门,自行维护;另一部分由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管理运行。共建部门将共享数据库存放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共用中心的网络资源、周边设备和专业化的运行维护人员及服务,可以充分保证共享数据库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进一步从广义上来讲,在信息资源组织建设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的建设原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元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的基础;

二是构建星型结构的网络应用系统架构,实现共建部门通过访问中心就可透明访问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

三是在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进行具体的分级部署和实施。

2、政务信息共享库设计

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的数据库按所服务的业务功能,可以大致分为如下种类:

Ø

元数据库:存储元数据。

Ø

业务规则库:将业务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存在规则数据库中。 Ø

业务信息库:将从前置节点获得的重要信息存储在业务信息库中。

Ø

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

Ø

交换信息库: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放在平台日志库中。 Ø

主题数据库:面向业务主体建立的、 信息源唯

一、结构稳定的信息系统数据库。

Ø

决策支持库:使用者主要是机关单位、市委领导等决策相关人员,为其提供在业务信息、基础信息、主题信息基础上各种层次汇总的数据,辅助进行进行各种决策支持。 Ø

其他数据库

包括资料和文档库、多媒体数据库、UDDI库等。 分布在各委办局的数据包括两类: Ø

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数据来源于各委办局的内部应用系统,或来自于信息资源中心交换的数据,用于存储对外共享和交换的信息。

Ø

交换信息库

将与其他部门进行的数据交换信息记录到交换信息库,以便各委办局自行统计、分析数据的去向与用途。

四、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

东方通科技公司主持规划设计了北京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库、石景山区电子政务试点“医疗行业监管专题数据库”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如下:

1、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机制

政务信息采集过程涉及到多方协作,密切配合,并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监督,才能保障政务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到有效数据。对政务信息采集的监控管理主要从管理手段上进行,规定有些资源必须共享,落实责任到领导人。同时对具备共享条件的系统,限定资源接入的时间,要求接入单位业务负责人和负责接入的技术人员协力配合,按时完成接入工作,并对接入情况汇报备案。政务信息资源更新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确定更新流程,建立“零更新上报”制度,确定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信息资源的采集技术机制

政务信息采集有多种方式,包括文件填报、邮件、数据交换、公文传输等。对于存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政务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级数据库同步和文件传输的方式采集数据。主要步骤有:业务申请、审批、原系统调查、接口设计、资源定义、用户定义、服务配置、系统联调、试运行等步骤,对于每一个应用都要分别进行。

3、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机制

政务信息的合理存储是有效利用的前提。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历史数据管理规则、失效数据清理机制、存储人员工作制度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存储管理机制。

4、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技术机制

信息资源对统一存储技术机制涉及到政务信息共享库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命名规则、接口设计等内容。

5、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根本目的。合理的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能够保障信息资源安全、充分、有效利用。

6、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技术机制

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技术机制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展示、访问权限的控制、对外服务的提供方式等内容。

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最终要形成信息资源的统一采集管理、统一存储管理、统一利用管理和基于共享信息资源的应用系统管理,形成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保障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第三篇:巢湖市人口信息采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避免多头采集,重复劳动,确保实有人口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进而进一步提高各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管理服务质量。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有人口信息、实有房屋信息(以下称“两实”)集中调查、核对、采集活动。市政府委托市公安局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服务管理工作前移、服务管理力量整合、信息资源共采共享”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职能作用,依托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全面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调查、核对、采集活动,实现“查房知人、查人知住”,为政府决策、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维护治安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撑;建立人口、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动态更新、数据共享、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新时期全方位社会管理、人性化社会服务,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所有建筑物、实有房屋和地址信息全面、准确。对建筑物地址、名称、用途、管理业主等信息,街路巷、门牌、楼栋、单位号、楼层、室号、责任区等信息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提高公安机关派基系统中信息准确率,制作平面图,

采集与之相关的地址、人员、单位信息。

(二)派基系统中人口信息规范、准确、鲜活。以已录入派基系统中人口数据为基础,深入居民家中开展户口核对,纠偏治假,依规解决重户重口、漏登人口、人户分离、应销未销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等问题。

(三)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户底数清、情况明。整治出租房屋治安秩序,摸清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底数,落实“以房找人、以房管人”工作机制,做好相关登记、办证工作。

(四)各类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到位。对各类涉稳、涉恐、涉毒、在逃、重大犯罪前科、精神病人、重点上访等7类重点人员进行梳理、汇总,摸清底数,采集信息;对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重点人员以及国宝重点人员落实帮教、管控措施,掌握其现实表现、行动轨迹等情况,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

(五)结合入户调查工作,获取一批深层次情报信息,协破一批案件,消除一批治安隐患,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三、工作职责

“两实”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各乡镇街道政府具体承办,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乡镇街道人口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组长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两实“采集工作负全责。

市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组:组织、协调各部门参与、

开展“两实”信息采集工作,检查督办工作进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协调联系会,组织对“两实”信息采集工作的检查验收和考核表彰工作。

综治部门负责督促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并制定考核标准将两实信息采集纳入综治考评。

公安部门:规范社会治安管理类信息采集标准,制作采集表格;组织业务指导培训;审核、录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

民政部门:完成街路巷、村(组)的命名,配合公安机关搞好门楼牌清理、规范;负责提供街路巷、村等信息。

人口计生部门:向公安机关提供系统的计生人口信息资料。组织计划生育协管参与采集。

统计部门:结合人口普查,向公安机关提供实有人口信息资料。

教育部门负责一是在校生家庭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二是提供校外生寄宿和住宿情况,帮助公安部门强化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公安部门也要协助教育部门对校外生的管理。

房管部门:负责提供居民合法房产地址和产权人信息。

人社部门与公安部门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死亡人员信息,避免国家财政资金流失。

卫生、残联与公安部门互相配合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服务与管理,及时掌握全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信

息。

司法部门:向公安机关提供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资料。

住建部门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对建筑建筑工地上外来务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督促建筑工地定期、及时向公安部门申报务工人员信息。

供电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两实信息采集工作,提供房主信息和联系方式。

各乡镇街道政府是两实信息采集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形成力量整合,组织开展对辖区两实信息的采集。

各单位要根据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月1日-月30日)。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墙报、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调查、采集录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赢得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二是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两实信息采集专职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层层动员部署,抽调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三是开展业务培训。综合政

府各部门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为主要目的,科学制定信息采集表,明确操作流程,印发相关登记表格、文书,明确信息登记和档案管理标准,统一登记口径和档案管理标准,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录入人员业务培训,使两实采集专职人员熟练掌握人口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流程和具体要求。

(二)集中采录阶段(月1日-月30日)。以社区(村)为单位,统筹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调查、核对、采集活动。一是核对实有房屋信息。以乡镇、社区、村组为单位,组织人员携带信息采集表深入实地,详细采集街路巷、建筑物和房屋信息。二是核对实有人口信息。以已录街路巷、建筑物和房屋作息为单位,携带实有人口信息采集表及《暂住人口信息登记表》、《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租赁房屋信息登记表》等已有登记台账、名册,深入住宅楼、写字楼、商业(饮食)网点、娱乐休闲场所、厂矿工地、建筑工棚、出租房屋、宗教场所等部门和处所,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未落户人员和在县境外人员开展拉网式清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栋不漏户、住户不漏人。三是政府各部门按照业务需求,分类录入本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实有房屋信息为基础,以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人口、房屋信息资源为补充,以实时动态的信息采集为基本保证的“联建共享”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数

据交换平台和资源共享应用机制,为各项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开展专项排查行动。集中各部门优势力量,对辖区旅店业、出租房屋、娱乐场、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网吧、企事业单位、厂矿所、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组织一次流动人口集中排查专项行动,查验暂住人口登记、办证和境外居留人员、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的规范与流程,及时甄别、删除、变更错误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五是充实完善信息登记台账。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三结合,实行一户一表、一人一表。在此基础上,按照“边采集、边录入、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对收集的未录信息资料开展集中录入。

(三)检查验收阶段(月1日-月31日)。各乡镇(场)组织工作验收小组,采取调查走访、信息抽查核对等方式,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提炼经验,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采集、录入、维护、应用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后进单位通报批评。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对各地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采集录入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年底检查验收和总结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两实信息采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一组

织实施。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配合,根据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及时通报情况,努力实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管理全覆盖、服务全方位。

(二)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各乡镇(场)要根据行动进展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派出督导检查组,深入重点社区(村)、行动不力的地方,加强检查、指导和督办,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整改突出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态度消极、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采取签订责任状和点名通报批评等方式,限期整改,确保工作实效。

(三)纠错治假,确保质量。各地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入户调查,将信息质量作为“两实”信息采集工作的生命线,开展纠错治假和补录完善工作,确保务类信息的质量。在采集和录入的过程中,必须严把信息质量关,对各类明显错误、人为编造等虚假信息,要将信息编号及类别汇总,及时予以纠正。

(四)掌握进度,及时反馈。要实时掌握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各地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反馈“两实”信息采集工作进度,及时上报重要情况和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及重大战果随时上报。

第四篇:银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实施方案

一、确定采集方针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银行的发展。该系统改变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方式,使财务管理工作者摆脱繁琐的登记、处理、核算工作,从而大大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制定采集计划

为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及数字化管理,它应具备以下2方面的目标:

1)、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支持企业财务人员高效率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应收帐、应付帐、资金管理、总账管理等。

三、采集工作实施

根据企业货品的入库,出库单输入应收结账单、应付结账单、收款单、付款单中的各种信息等。

修改应收结账单、应付结账单、收款单、付款单中的各种信息等。

根据财务管理需要,能生成应收结账单、应付结账单、收款单、付款单各项对应的报表。

由出纳员根据日常企业财务支持,分别进行银行和现金出纳簿的记账。

能修改银行出纳簿和现金出纳簿的各信息。

能根据银行出纳簿和现金出纳簿信息分别生成其对应的报表。

根据财务需要,进行日常凭证的录入。

根据凭证分别生成日记簿、明细账和总账。

四、反馈用户信息

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以进一步完善该系统。

第五篇:一、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工作措施、组织领导、工作要求等。工作目标是一项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确定其他基本要素的基础;工作任务是对工作目标的分解与细化,依据一项工作的目标,结合完成工作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确定该项工作的任务;工作步骤就是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的要求,科学地划分工作步骤,确定每一阶段的时间长短,阶段性目标任务等;工作措施是完成工作任务目标的具体办法,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组织领导是工作的人员分工、责任机制、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总和;工作要求是工作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工作要达到的标准等。

二、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答:1逻辑分析,就是运用逻辑方法来检验调查方案设计的可行性。2经验判断,就是用以往的实践经验来判断调查方案的可行性。3试验调查,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调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根据试验结果来修改和完善原来的设计调查方案。

三、入户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入户调查方法在学术上称为访问调查法,就是指访问者有计划地通过与受访者直接交谈的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的方法。入户调查的基本程序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访问准备,入户访问、控制访问、结束访问、访谈记录。访问准备的具体内容是:1设计访问的提纲,访问的提纲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题目,以及反映调查内容的访谈问题。2选择并了解访问对象,访问对象的选择取决于访问内容的需要。3拟订访问实施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事先做出估计并提出应对方法。4准备相应的工具,调查表格、调查说明书、问卷、笔和纸等。入户访问的具体步骤是:敲门、自我介绍、进门、回答受访者的问题并缩短与访问者的距离。控制访问包括对提问的控制、对非语言的控制。结束访问应把握两个原则,即适可而止和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访谈结束的技巧有注意提问的方式、直接说明访谈结束、结束中最重要的是表示感谢、就后续的联系做好交代。访谈记录就是根据访问调查题目所列问题,将受访者回答问题情况,按照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记录方式,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供分析使用。非结构性访问记录方式分当场记录和事后记录。

四、问卷的基本类型与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首先按问卷的结构和答题方式可划分为标准型问卷(封闭型问卷)、自由型问卷(开放型问卷)和半自由型问卷(综合型问卷)。其次,按问卷的填答方式可划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自填问卷依据发送的方式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种。通常,问卷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其他资料等几个部分。封面信既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以及调查内容、目的、意义等。封面信应注意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和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指导语有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从内容上看,问题可分为有关被调查者个人背景资料的问题,有关行为的问题,有关态度、意见、看法的问题。答案是与问题相对应的,对于开放式问题,由回答者自由填答;对开封闭式问题,答案要具有穷尽生(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和互斥性(答案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相互包含)。其他资料如:问卷的名称、编号、问卷发放及回收日期、调查员、审核员姓名等。

五、一般事务性信息的写作结构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标题,要求直接揭示中收内容,切中主题;导语,即开头,可以是第一句,也可以是第一段,要求用简明、概括的语言将最关键的内容展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正文,内容要客观地、有条理地把主要事情叙述清楚;评语,即结尾,对事情的意义做出简要的评价。

六、公文写作的特点?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一种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以说明为主、兼有叙述和议论的应用文体。具有实用性强、政策性强、简明扼要的特点。

七、协助处理突发事件有哪些工作程序?

答: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发生前的预防工作和发生后的处理工作。(1)做好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2)协助处理日常上访,尽可能使上访问题得到明确答复,及时处理。(3)开展走访活动,掌握信访动向;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要及时化解,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4)建立重点信访登记备案制度和排查制度。(5)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预警监控措施。(1)获取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后,应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人数、起因、经过、社会反响等,及时反映、上报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的方式一般为书面,紧急情况下选择电话等快捷的方式报告。(2)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减少和避免损失和不良影响。(3)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事件。有关部门到场后,应及时汇报已掌握的有关事件信息、处理进度和结果。(4)协助有关部门形成事件处理报告。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协助有关部门将事件处理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按规定上报。(5)结案归档。收集、整理突发事件资料,按立卷内容和要求归档。

政策咨询服务

社区活动的类型:根据活动载体的内容,可以将社区活动的类型划分为,政治思想活动、经济社会活动、文体娱乐活动。

社区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群众性、感染性

一、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有哪些步骤?

答:可以分为制订方案、实地查看、部门间协调调度、现场调度、情况汇总、活动总结六个步骤。制订方案时,要确立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形式、明确活动内容、安排时间地点、落实责任分工、编制经费预算。实地查看时,要查看场所面积、设施设备、交通条件等。

二、个案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个案工作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简称,它是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列的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个案工作中常用的方式是会谈、访视和记录。个案工作的原则分为:个别原则、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接纳原则、非批评原则、服务对象自决原则、保密原则。

三、就业援助精细化、长效化包括哪些内容?

答:就业援助精细化包括:人员分类精细化、就业困难原因分析精细化、援助方案精细化、援助标准精细化。就业援助长效化抱括: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措施、实行绩效管理。

上一篇: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知识下一篇:道路运输管理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