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较为抽象,且十分繁杂,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为了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篇1:

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举行 怀进鹏就中德合作提出六点建议

本报讯 记者胡舂民报道:12月16日,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鹛、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殷明汉、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副司长恩格尔哈德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斯嘉伯格女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等作主旨报告。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主持。

怀进鹏在致辞中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支柱,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达到20%,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并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制造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高铁、百万千瓦级发电、超高压输变电、超级计算等一大批制造业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综合成本上扬、市场需求放缓的持续压力;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的约束不断加剧。因此,中国进入了迫切需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怀进鸱认为,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德国提出并推行的工业4.0战略,美围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均是围绕智能制造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的就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这个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也是“互联网+”的制高点。可以说,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及与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也必将引发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并重新构筑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

怀进鹏强调,中国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紧紧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双方合作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智能制造和德国的工业4.0.是中德双方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具有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但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各具特点。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中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从概念研讨、分散交流已上升到战略布局、务实合作的新高度。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标准化是重要合作领域之一,中德两围在智能制造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实拖的中德合作框架下,专门成立了由国标委、工信部、科技部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标准化协会、德国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这也预示了两围在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将开辟新的阶段,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怀进鹏还就未来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的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共同商定并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的合作。本着互利、共享、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中国企业和行业1办会期待并愿意积极推进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互联网与CPS、动力电池、互网联汽车以及工业软件等领域与德方开展合作。期待中德双方的企业和协会,共同确定合作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在现有德国工业4.0合作平台基础上,组织双方的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对话交流,推进标准化合作,联合召开国际智能制造/工业4.0技术和标准化研讨会,共同研究讨论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框架。在适当的时候,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联合提交智能制造/工业4.0提案。

三是共同深化两围政府指导下的对话机制。通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作为牵头单位,就对话机制框架、合作方向、思路以及行动计划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提出建议。

四是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合作,支持双方在对话机制下共同开展相关前瞻性的、战略性的课题研究,寻求双方在先进制造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绿色低碳工业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机会,研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数据隐私和保护等相关制度和条例。

五是共同开展试点示范和经验交流。积极鼓励中德企业和协会参与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的试点示范项目,开展经验交流,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参与,对推行智能制造/工业4.0非常重要。

六是共同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论坛,加强人员交流培训,利用政府互访、行业对接、企业合作、展会论坛等契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政策制订者、企业家、学者交流与合作。

周波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智能制造发展的情况,他说,上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8月,上海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上海推进智能制造的目标和方向。10月,工信部与上海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上海今后将充分发挥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价值链处于相对高端、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打造代表我国参与全球智能制造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高地。

殷明汉在致辞中说,中围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标准的保驾护航。标准化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国标委、工信部共同组织编写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体系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和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开展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明确了保障措施。5月28日,中德双方在成都召开了中德合作委员会会议,共同签署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组成方案》。在标准化工作组的框架下,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德方在《工业4.0标准路线图》(第二版)中提到了工作组的成立,国标委、工信部即将发布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也对德国的工业4.0工作做了相应介绍。

殷明汉指出,未来中德两围依托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平台,继续深入在智能制造、标准化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强两围双边合作,让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加人工作组。二是加强中德两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合作。在国际标准制订中,形成中德协调一致的立场,适当时候联合提出相应的国际标准提案。三是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组会议,开展政策、标准、技术、项目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定期联合召开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准化方面的交流活动。

恩格尔哈德在致辞中说,工业4.0想要很好的发展,没有标准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德国,标准化系统是协会召集公司来推动的,很多监管部门也参与其中。标准化在国际层面上,就是确保有一个比较平等的市场环境,在全球市场上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才能有利于贸易沟通。就中德工业4.0标准化问题上的合作,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所有参与方必须要精诚合作。第二,私人部门必须推动这个进程的发展。第三,所有的流程必必确保遵守国际法规,要确保这些法规与德国的标准化法规不能起冲突。第四,要确保德围能与其他双边机构进行台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代表中方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相关情况,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斯嘉伯格女士代表德方介绍了“工业4.0国家平台”建设情况。此外,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德国标准化协会等机构的代表也做了会议发言。

同期,中德两国还就智能制造/工业4.0的重点领域合作、标准制定等话题举行了专门对话会,确定了双方下一步合作重点和工作思路。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德国电气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德国标准化协会(DIN)等机构共同主办。会议采用中德两围轮流主办的方式,每年一次轮流在中德两国召开,德方已经启动明年会议的策划工作。本届会议以“智能制造,标准引领”为主题,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领导、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人与会。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篇2:

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较为抽象,且十分繁杂,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为了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综合类及理工类高等院校设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时代的进步,催化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学科,其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众多相关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电子信息技术是包含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且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工科专业。专业的性质决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工艺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能熟练掌握各类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基本电路故障进行排除等专业实践技能。

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1]尽管高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电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面对电工基础、数电、模电等教材中的复杂电路图及信号波形,再加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的产生。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较为抽象,内容繁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展示而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是无法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的,将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高校大多在一、二学年开设德育、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必修公共课程,专业课的开设也仅限于基础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到了第三学年,学生开始大量地接触专业课程。这种课时安排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具有较高自主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本来就是充斥着各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与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行启发式教学已成必然趋势。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高效的学习体系,主要包括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行寻找方法求证等步骤。[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多种方式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锻炼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探索求证所需的理论基础以及思考方向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把大量的理论知识整合起来,为探索求证过程奠定十分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

评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是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实时更新,从而做到帮助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能接受最合适的教育。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提前做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也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那么这个教师只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传统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满足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的高水准教师。例如,《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同样重要。无论是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际应用的训练,都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慎重考虑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如果需要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力度,就要着重考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只有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才能保证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每门课程间的联系,如《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这三门课程,彼此的联系十分密切,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形成整体,有助于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做到根据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来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才能保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与半导体元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融入大量新的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都要考虑到这些新的教学内容所带来的改变。

(三)合理设定课程设计题目

每当学生修完一门专业课程,教师都会为了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设定一些课程设计题目,通过检查学生课程设计质量来评价他们的专业素养。课程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专业素养的方式,也是进一步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因此,课程设计题目设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国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般每个学期会开设一两门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电路安装、调试与电子产品制作的印象,培养他们在电子电路设计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3]教师在设定课程设计题目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使课程设计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密切,还要尽可能多地包含专业课程中所学过的知识,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设定课程设计题目,并在恰当的时候布置下去,才能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完成课程设计全部要求,达到评价学生专业素养以及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我国高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措施。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很多重要领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高高校学生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必然会带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衡.技能大赛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57+167.

[2]王海,张颖,王志红,隋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01):139-141+144.

作者:陈绪武

电工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篇3:

浅谈电工电子的创新教学

电工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众多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概念性和实践性极强,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因此中职教师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应提倡创新教学,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掌握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电工电子的理论教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工电子教学中,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是“量大面广”,课程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难以捕捉,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切实解决了学生对抽象的电路工作过程和对原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播。

二、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突出职教特色,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电工教学中,上好实验课,是关键的一步。

电工电子的理论知识很多可以和实际相联系,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是学生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好机会。针对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生接不了电灯线路的问题,坚持先实验后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这样教学省略了许多推理和运算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真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采用形象法讲授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增强趣味性

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很多规律和结论,不仅要深刻理解,还要牢记。应用形象法讲授,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化解难点,理清思路,享受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即使将来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仍然能够独立探索,学习获取所需的知识,这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创新学习

让学生发现问题,就是让学生去质疑,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怀疑是发现,是设想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要比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解答难题更为可贵。高质量的提问,就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池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浪花,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學,更是一种艺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施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更新速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职业中专

作者:牛月娟

上一篇:信息服务贸易探究论文下一篇: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