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16课

2022-09-27

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16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16课教学设计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罗华荣日期:11.28

课题: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事,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概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镇压。在当时的背景下,摆在中共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反击敌人的屠杀,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挽救革命的问题。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呢?

大革命失败后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及时召开“八七会议”,部署方案,发动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结合教材及参观考察资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的时间,经过(内容)、意义等。

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对这条道路进行了论证,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开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最后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罗华荣日期:11.28

(2)实践活动: 武装斗争方面: ① 领导游击战争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和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③反“围剿”斗争: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进一步发展。 土地革命方面: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根据地建设方面:

经济建设:发展根据地经济;

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3)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明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一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1)条件:特殊国情所决定。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五次围剿根据地的战争,前四次都被中共攻破,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到10万人。但当党的领导人偏离了这一思想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危急之时中共开始了长征。

二、红军的长征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共(博古、李德等人)犯了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概况: 1)、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2)、过程:

★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

内容:纠正了„ 肯定了„ 选举了„ 取消„

意义:结束了„ 事实上确立了„ 是„标志 转折点。

3、长征的历史意义:

1)、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 3)、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本课内容)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 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罗华荣日期:11.28

课题: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3)新疆虽然不是抗战的前线,但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族人民积极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把新疆当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教案专门针对双语班学生而设计,不需要挖掘过深,重点是通过结合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新疆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直观面对日本的暴行。提问:这是那次战争?你对这场战争了解多少?(学生回答)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罗华荣日期:11.28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过程。 日本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二、日本侵华的过程: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侵占台湾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 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三、全民族的抗战 1.两个政党的领导:“七七事变”之前通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介石已经同意“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2.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3.两条路线:国民党领导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和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 4全民族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共赴国难,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最广泛动员与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面对日本的侵略新疆虽然远离战场,但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将新疆变成了支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变成了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渠道。《新疆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发表电文:“我们新疆虽然因为地方处得偏远一点。但这里十四个民族的四百万同胞,是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们,而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于后方的抗战建国工作,新疆同胞都懂得,中国只有抗战胜利了,才能有个人的胜利。因此他们正在准备着一切贡献抗战。”

(1)新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地为内地捐款捐物。新疆政府用民众所捐巨额款项购买飞机,新疆用这种方法先后为抗战捐献国防飞机一百五十四架。 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新疆将苏联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战场。这是抗战交通线中开放时间长,运送物资最大的一条血液线。抗战以来,这条线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约6000多吨,985架飞机, 82辆坦克, 1300门大炮, 14000多挺机枪以及弹药、设备和装备,其他各种配件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所新开通的印新驿运线,条件更为艰苦,途中需经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新疆少数民族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物资的安全运送,所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洛阳二中集体备课成果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高一历史备课组主备人:罗华荣日期:11.28

(3)中国共产党培养特种兵的军事基地。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当做战时培养特种兵的后方基地,培养的这些军人回到战场上,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的这段历史完全说明,自古以来新疆并不是隔绝于内地的独立国家。尤其是近代新疆各族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更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是奔腾着爱国主义的因子的,只要条件成熟,这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毫不逊色于内地民族的。这些历史都说明,极端暴力恐怖分子企图将新疆与内地割裂,企图歪曲历史的宣传都是纯属欺骗。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 (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小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年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是因为这是一场发动全民族参与其中的全民族抗战。而新疆作为战争的大后方也做出了新疆人民自己的贡献,是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是值得我们新疆各族人民骄傲的,也证明了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是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没有统一就没有今天安定的生活,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幸福美好的今天。

第二篇: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邓建发

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难点:分析日军侵华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六、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法,探究法,讨论法

七、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1、全民族抗战 2.、抗战胜利

三、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2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中国同胞,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回那段中国人民为了反抗侵略,捍卫国家安危的伟大历史。(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4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那么,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一起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那么,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老师将本课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血腥野蛮的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下面我们首先我来学习第一个内容——血腥野蛮的侵略。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看课本的历史纵横,一起大声的来告诉老师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

(PPT)课件打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使得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通过了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PPT)(结合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待会我找人起来回答) “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生:(略)

师:非常好,我们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此外还具备了有利时机。

(1)历史方面的因素就是我们前面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所谈到的大陆政策的制定。所谓大陆政策,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侵略手段来侵略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它主要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即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中国,第五步侵占亚洲乃至称霸世界。所以我们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早已策划好的,是既定国策。 (2)那么,现实方面的因素就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发生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经济危机的浪潮中,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3)此外,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为日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过渡)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不仅仅是侵略中国的领土,在侵略中国领土的过程中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以及利用中国活人做细菌实验的“731部队”,日军在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可谓灭绝人寰、惨无人道,下面我们一一来学习日军在侵华期间 所犯下的典型的三大罪行。 2.日军滔天罪行:(PPT分别展示) 罪行之一:日军在1937年12月进行了南京大屠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短片来了解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不可原谅的滔天大罪: 了解了南京大屠杀之后,相信同学们也跟老师的心情一样难以平复。而当年的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行径就像我们此刻的心情,他们的疯狂行为根本停不下来。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又于1941年初制造了潘家峪惨案,将全村1500多人杀掉了1200多人,无辜的老百姓就这样被他们无情的杀害。这些图片正是揭示日军暴行的铁证。

此外,日军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细菌部队。731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这些是日军用来做实验的工具,将活人解剖来研究。(出示活体实验) 而日军当年遗留下来的这些化学物质,至今仍在伤害着中国人,本课的最后有一段材料,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课本76页的学思之窗,思考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变成了兽性呢?(日本人也是人,它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历史因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②现实因素:日本意在灭亡中国,因而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1、全民族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泱泱中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答:(略)

师: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最终联合起来了,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同盟,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我们才刚刚学习了国共十年对峙,为什么国共两党能一下子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呢?我们说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立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来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PPT)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步骤: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战”的主张;

(2)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八路军、新四军成立;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全民族抗战开始。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各自开辟了两个不同的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不同的路线(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中国的两个不同的战场上分别进行了哪些著名的战役?

国民政府:我们首先来看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所进行的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虽然国民政府在太原会战中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却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什么由国民政府主持的战争最终宣告失败?从客观上来看,可以说是因为敌人准备充分,武器装备精良。但从主观上来说是由于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才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

共产党:而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地发动了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了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下半年中共进行了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成为了抗日的中流砥柱。由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师:此外,中国远征军还赴缅甸作战,开辟了国外战场,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沉重打击之下,一场八年的持久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2、抗战胜利

(1)标志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了投降签字仪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过渡: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民的这场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展示ppt)同学们可以从交战双方中国和日本去分析,还有国际方面的因素。 (2)原因

1)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事实证明,邪定不胜正。

2) 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并且这场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3) 此外,在国际上得到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问:那么,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别有怎样的历史地位?看课本77页第一段,告诉老师抗战胜利在中国国内及国际上分别具有什么意义? 生:(讨论并回答) 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并在书上勾画出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PPT)

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同样是二战的战败国,同样在二战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德意志民族很早就进行了反思,忏悔。而日本民族不仅没有反思忏悔,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还有所抬头。(PPT展示)

这两张图片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及日本老兵参拜靖国神社的场景,此外,日本文部省还修改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些画面就出现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当中。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么做?

生:

教师:对,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和维护和平!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有学生鼓掌)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引导分析)我们要理性的爱国。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我想胡锦涛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上的讲话》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

(引导分析: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

【本课小结】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九、 课后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对内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整个课下来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氛围比较好,能够很好的投入,重难点把握的比较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部分的衔接上还需要琢磨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要及时准确,PPT的制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个课效果还是不错。

第三篇: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谭子伟

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⑵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⑶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本子目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在教学中,要利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教学准备

教师:①搜集与抗战相关图片、资料、影视信息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题目是

1、你对抗日战争了解多少?你最想了解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知识。

2、你希望老师如何讲述抗日战争这一课。

③总结、分类学生的答案,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 学生:①课前预习《抗日战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

②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与抗战相关的材料 ③感兴趣的同学可撰写历史小论文。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国人普遍的心态是又爱又恨,“爱”这个国家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化妆品、汽车等,在我们尽情挥霍我们的人民币支持日本经济的同时,却又难以割舍上百年来的民族仇恨,谈到“中日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课就是要了解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从中去体会我们祖国母亲曾经饱尝辛酸,去体会我们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感受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近代前期日本侵华历史”(幻灯片展示),简单的表格只是截取了一小段历史片断。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地图,“日本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幻灯片展示),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被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野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这一切都有一套详细的计划——“大陆政策”,日本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它的侵略计划,特别是1929年,当时世界上爆发了一场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的经济危机,在这次大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幻灯片展示三段材料“倭寇的帝国梦”: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华北事变,平津危矣、华北危矣、全中国危矣;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第一篇

全民族的抗战 抗战时期有这样一首小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刺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呐,这是奴隶!”不愿做亡国奴的东方雄狮发出了一声怒吼(幻灯片展示一段《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段歌词是我们心中熟悉又神圣的旋律,今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一不同的心情哼唱这首歌,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当年,亿万中国人唱着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几天后,蒋介石也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两大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但都是炎黄子孙,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两党捐弃前嫌,抛弃阶级利益,与1937年9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抗日战争,但无所要说明的是这次两党合作是军事上的合作,因此,抗日战争出现了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特殊局面。 (幻灯片展示)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国共军事合作的典范就是抗战初期的太原会战。

2、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

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是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导致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平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寇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并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负责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宣告失败,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与日寇周旋,在抗战后期,敌后战场成为对日作战的主站场。

从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整个抗战形势是,中国方面虽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仍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而日本的侵略计划推行的也不顺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抗战前期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中日两国国情。

(幻灯片展示)毛泽东《论持久战》引文

正是由于敌强我弱,所以我们不能“速胜”,但由于我们地大、人多、物多,加之得道多助,所以我们也不会“亡国”,那么该采取怎样的战略赢得最后的胜利?那就是依靠广大的民众,进行“持久战”,因为毛泽东说过“战争伟力之根源在于广大民众之中”,中日双方的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第二篇

日军的滔天罪行

有人说中日两国的关系是一衣带水,其实我更想说中日两国关系是一衣带血。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罄竹难书,限于教材篇幅,我们只列举了其中三件: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14年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至今,日本遗留的生化武器仍然在伤害我国人民,我们列举的三件事只是侵华日军的暴行的缩影,这不仅仅是战争的罪行,从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来看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的罪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应该记住这段侵华日军罪恶的历史,这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当无耻遭遇真相”总有些不和谐之处在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比方说:教科书问题、东史郎事件、靖国神社问题等等。特别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次次的参拜靖国神社,今年竟然在8月15日这天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给世界人民,尤其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惨绝人寰的深重灾难的日本,在对战争责任和赔偿等问题的认识上,其态度却与人类的要求背道而驰。它一次次猖狂地否定侵略历史,一次次地在它曾经伤害过的国家的伤口上撒盐,这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与小泉拜“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沙之跪。“华沙之跪”是划时代的,这成为德国回到欧洲大家庭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华沙之跪”成为德国政府面对历史,承担责任的象征。

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不是要血债血还。请大家思考,今天的爱国主义应该是何种方式表现?

(幻灯片展示)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第三篇

抗战的胜利

如果说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看到一片片国土的沦丧让我们悲愤;如果说通过学习“日军滔天罪行”看到一幕幕侵华日军的暴行让我们气愤,那么这一目的学习,我们去体会我们祖国的强大,让我们为这种强大而自豪。

(幻灯片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历经千载薪火相传,百炼成钢,我们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

胡锦涛主席的这段话,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目内容的现实意义。

1940年夏秋之季,抗日战场的形势极为艰辛,国民政府内部的投降危险日益增长,而日本妄想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在这种形势下,八路军总部决定向华北的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

(幻灯片展示)百团大战

我们中国军队不光本土作战,还开辟国外战场,更加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幻灯片展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出国与盟国共同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此次远征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中具有突出的贡献。

战争是残酷的,抗战是艰辛的,终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让我们通过几幅图片再现那段历史并追忆我们的抗战英烈。

让我们思考:(幻灯片展示)“抗战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不仅是我们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

(幻灯片展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评价。

由此,我们要评价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小结:

抗日战争结束六十年了,“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那段历史,决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记住教训,让当今的时代更加和平与和谐。 60年过去了,亲身经历过当年战争与伤痛的人正越来越少。今天,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显得更为必要。

五、练习巩固:

1、某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百团大战的资料,他们应该去哪进行调查

A华南

B华中

C华东

D华北

2、中国人民能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D战略战术的正确

3、下面对全面抗战路线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抗战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C在国民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战

D在国际力量支持下的抗战

4、以下战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是

A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

B中国远征军的远征缅甸

C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5、“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B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

6、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与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的‘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战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请回答:

①材料中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的爱国主义”是什么?

②材料中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的“失败主义”与“我们国内的失败主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③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1、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叙述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语言注意精练、科学、准确、同时由于本课重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语言也要生动、富于感情,让学生受到感染。

2、对于学生相对较熟悉的侵华日军暴行内容,选择先由学生来讲述,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来补充,学生讲完后,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对日军的暴行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情感被调动起来后,再由教师强调,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是要“血债血还”,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局面。

3、因《抗日战争》内容复杂,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因此我选择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的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教材联系比较紧密,此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把握。

第四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秦朝政权机构和统一措施,记忆主要官职名称和通行文字,理解秦代政治体制的权力格局。

二、能力与方法

1、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掌握史实依据。初步了解如何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小组分别收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概况,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难点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基本原则:

没有疑问——掌握

自主学习:

自行探究解决——掌握

产生问题——研究性学习

或合作探究解决

教师讲授:定义性的概念、规则或学生集体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秦灭六国的时间与经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3、思考课后阅读(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天下共主与中央集权的区别等)。

(二)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用大屏幕打出秦始皇的画像。

教学导语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中国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制定严苛的法律

(四)师生互动

课堂设问

问题1:周天子分封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则向周天子履行各种义务;请思考: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来统治诸侯?

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必须拥戴周天子。

问题2:既如此,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原因是什么?

西周后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国人暴动”更直接打击了周王室;平王东迁后,实际管辖面积大大缩小,地位下降;诸侯国各自独立,以分封等级从属关系形成的统治体系废弛。

这样,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导入新课。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情境营造

由各学习小组代表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经过、结果;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最终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堂设问

问题1: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皇权至上;其次是皇位世袭制;三是三公九卿的设置。

问题2:皇帝应该穿黄色的皇袍,为什么教材上的秦始皇穿的却是黑色的袍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秦始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周代以火德立国,颜色尚红;秦能灭周,应是以水德立国,取水能克火之义。水色为黑,故服饰尚黑。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情境营造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课堂设问

问题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问题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

第五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2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历史材料,训练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举例、分析,了解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文革基本史实和我国目前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革”发动及“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学习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就,加深学生对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认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 【 教学重点 】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 【 教学难点 】

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 复习巩固】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 引入新课】

导言: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文革对民主法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了进步。 补充概念:

民主: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

法制:The rule of law;法律制度,静态的法律法规;

法治:The rule by law;法律治理,不但包括静态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它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文革,1966-197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2、文革发动的原因:

历史根源: “左”倾错误,最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其它原因: 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野心家林彪、江青等的推波助澜。 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民主决策。

毛泽东犯了什么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注:修正主义 修改马克思主义;否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区别,否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区别;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 反革命集团利用中反革命集团指的是?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对文革的发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毛泽东决定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的错误个人决定成为了党和政府的决定而且无法更改。 这是为什么??

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盛行,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造到破坏。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国家,人治传统影响深远。 我们来看文革是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3、经过:在毛泽东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得鼓动下,红卫兵运动兴起,文革全面发动,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4、文革的危害

政治上: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民主法制遭到野蛮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科教文上:对文化的摧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出身唯成分论)

大学 大学 大家都来学。大家指的是工农子弟兵。工农兵大学。 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表现:举刘少奇案。 (1)、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 (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4)、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6、文革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历史的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2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强调:“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规定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根本大 法宪法。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必要性。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证人民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内容:城乡居民依法直接选举居委会、村委会。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

上级政府指派

(前) 城镇居委会

干部

农村村委会

(后)

根据选举法由人民选举

思考:根据基层民主选举的示意图,性质、职能转变? 性质:自治组织,职能:由监督管理转变为人民服务。

2、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职能

村民自治权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意义: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文革期间遭受巨大的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向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目标前进着。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

2、文革发动的原因:

3、经过:

4、文革的危害

5、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表现:

6、文革教训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必要性。

2、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职能

3、制度的意义

上一篇:建军90周年活动总结下一篇:高考语文冲刺试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