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2022-07-13

第一篇: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参与亲子阅读活动有感

五九班曹家铭家长

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能让孩子拥有丰富的人生。晚饭后,一家人在一起,共同读读报纸、看看文章,真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我们的体会是:孩子一旦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越读越好,从而快乐地走上阅读道路。 与孩子共同阅读已经坚持两年多了,我们亲眼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首先通过亲子阅读,增強了语言能力、发展了想象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两年前,孩子写周记是非常困难的,都是每周日下午才能勉强完成,质量不高,通过亲子阅读,孩子的写作能力有实质性的突破,作文不仅立意准确,而且词句优美,经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读的范文。去年,孩子参加作文比赛,荣获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省级一等奖。

其次通过亲子阅读,帮助孩子树立理想、熏陶优秀品质。纵观现在的儿童书籍,可谓种类繁多。有科普类,有童话类,有漫画类、童谣类等等。好的读物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净化孩子的心灵,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只要非常的投入,就能获得愉快。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在感动故事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道理。最可贵的是,孩子记住了故事,在写《文明礼仪在我身边》时,就

引用了这本书中的观点和素材。

再次通过亲子阅读,增加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密切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而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则能增加父子间、母子间的亲情,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使浓浓的亲情在亲密接触中加深,使我们家长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共同读《淘气包马小跳》时,马小跳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有时还会因为对人物的评价不同,而大开舌战,总想说服对方赞成自己的观点。渐渐的,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时常跟我们说说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阅读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增广见闻,对学习大有裨益,扩大知识面。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強,在听、说、读、写方面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一些,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阅读使孩子知识面扩大。书中的世界无限广阔,充满想象、好奇和机遇,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创意,会终生受益。

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快乐和心灵的健康!

第二篇: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快乐地作文

四川省武胜县泰山小学兰永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并体会写作的快乐呢?我认为:

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快乐写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和获得的愉快感受。这样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 1

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甚至精彩的语句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学校报刊和其他报刊投稿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在写作中体会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质量就提高了。

二、加强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自愿写作。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所在。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关,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松树……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很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自然景色是分不开的。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感

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见所闻自觉地写成日记。等到要写作文时,可以把平时写的相关日记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如能自愿把这五彩的生活写进日记。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

三、放手写作,突出自主,让学生自由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一)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二)习作内容自行选择

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可写记实作文,也可写想象作文。由于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三)习作语言多些个性

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相反应强调儿童化、生活化、童趣化,让习作充满个性,富有生活气息。

总之,让儿童“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让儿童“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生活实践中快乐地作文。

第三篇: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一件苦差事。我认为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对英语这一们学科感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英语的内因。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老师都在努力探讨着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当然,对于一名新老师的我,也在无时无刻地思考着如何让自己的英语课堂活起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听说仿读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让学生大声地说出英语,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人文性:通过学习英语让学生理解课文题意和影射出的生活经历,还有课文所表达的教育情感以及跨文化意识等。比如学习表达一定的日常用语:Good morning ,Can you help me? Thank you .等通过创设情境让老师和学生对话,老师引导教会他们说出来,让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就明白英语是表达交流的工具,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通过搜集资料,虚心向前辈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等方法,使我明白“以人为本”的课堂更需要注入活力,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Chant的巧妙运用

记得刚教三年级英语的时候正好碰到课程改革,由于课本的改版,对于一个刚上岗新老师的我,在录音材料,课件等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学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单枪匹马上完整节课,上完课下来不知缺少了些什么,总觉得孩子们学习少了些热情,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之后,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首次接触到Chant,授课老师通过自编自导一小段Chant,让我深受感触,那节课的孩子是快乐的,跟着老师,附上韵律优美的音乐。学生学得很轻松。所以巧用Chant,凌乱的单词也能变成一家人。Chant,因其简单生动、韵律优美,流畅、节奏感强等特点,深受孩子喜爱。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方式,再经过自己的改编,多难的单词通过chant的方式呈现都深受孩子们喜欢,而且朗朗上口,单词的教授就在这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开心。如教授认识动物单词时,自制动物图片课件并附上相关的Chant :monkey monkey 猴子哭哭啼啼,lion lion 狮子嗷恩嗷恩,tiger tiger 老虎嗷呜嗷呜 elephant elephant 大象吼恩吼恩 panda panda 熊猫嗷咆嗷咆等等,学生觉得有意思,学习氛围很活跃。类似这样的Chant呈现方式,每节课的单词,句子都可以加上韵律进行教学,我觉得这种方式为课堂预热或复习单词都起很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歌曲学与做

爱唱歌是孩子们的天赋,不管着不着调,只要音乐旋律一起,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事例表明儿童歌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的积极迸进作用,大部分通俗易懂的歌曲,学生感兴趣学唱起来很轻松,因此,儿童歌曲不仅引发孩子学习英语的浓烈兴趣,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记忆单词和复习所学过的内容。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做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我发现,儿童英文歌曲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孩子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趣味,儿童歌曲正好满足了孩子们这种要求。假如教

到有关天气的时候,我就设计相关的歌曲如:rain rain go away.这首歌简短易学,同学们在愉快歌声中开始轻松的英语学习之旅。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支美丽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吸引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滋润着孩子们美丽的心田。许多英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上教师适当编排的动作,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巨大动力。此外,音乐的美妙旋律极大地促进了儿童对歌曲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学的轻松、开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乐教乐学。

最简单歌曲可以从上课的一刻就可以使用,比如在我们师生行礼之前,我就很喜欢让孩子们唱《Are you sleeping》这首通俗易懂的歌曲: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oys and girls. Boys and girls. Please stand up, Please stand up. Right now, right now.当老师的歌声伴随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孩子们就马上知道上课的时间到了,小睡要结束了。而且还调动了孩子对于新课程的兴趣。

有的学过的单词、句子可能会被他们暂时遗忘,但只要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孩子们就能流利地唱出学过的每一句歌词。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的复习旧歌,学唱新歌,从中体验通过英语歌曲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在Book 3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字母的教学,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字母 ,我就教会了他们这一首歌曲,也就是本教材中配套了一首歌曲《The ABC Song》:A-B-C-D-E-F-G H-I-J-K-L-M-N-O-P-Q-R-S T-U-V W-XY And Zhappy happy we should bewhen we learn our abcA-B-C-D-E-F-G H-I-J-K-L-M-N- O-P-Q-R-S T-U-V W-XY And Z

happy happy we should bewhen we learn our abc。通过歌曲学唱,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极高。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可见英语歌曲的魅力所在。

三,再现课文情境,培养学生演说能力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并且英语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每教完一节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四或六人为一组,分配任务具体到每位同学,把课文内容设计成表演形式,利用早读或课间等空余时间。各组长带领组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演自导课本短剧,当然,刚开始会有很多同学读错或紧张说不出来,这时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及鼓励,争取做到人人开口讲英语,一个也不能少。再现文中人物情境,让学生体会运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当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丰满文中角色,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习英语就是坚持,因此,教师鼓励孩子坚持每天利用早读或课间大声讲英语。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焕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学会等成功,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之花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更加美丽的绽放。在优质教学中,前提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认为适当加以Chant,游戏,英语歌曲等来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情感,必将给孩子们的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篇: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河北涿州中学全面育人纪实

2006年6月23日,喜讯从涿州中学传出:涿州中学省专科以上(含专科)上线1853人,本科上线1280人,其中本二上线517人,突破500大关,比去年净增102人,增幅为24.6%,创历史最高记录,上线率位居保定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前列。史玲玲同学以661分的总成绩获涿州市理科状元;曹洪健同学以611分的纯文化成绩获涿州市文科第一名。

“让和谐成为发展的动力,让教师的智慧照亮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涿州中学的具体体现,它是涿州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为贯彻这一理念,实现这一目标,涿中人解放思想,以过人的胆识,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的大发展。

一、“发展是硬道理,和谐是原动力”。不发展不行,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不行。只有创建和谐校园,加快学校发展,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愿望。 河北涿州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省重点),创办于1929年。学校占地203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81人, 77载春秋,孕育和积淀了一中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具有淳朴的校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25000余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近万名优秀学子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他们当中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西夏史研究员史金波,清华大学毕业、北京亚运会电讯总工程师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电讯工程顾问李茂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留美博士李金艳,华东理工学院院长、教授张宪民,还有董淑义、宋义民等政界要员……。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市场经济冲击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面临着招生扩轨、新考交替断档、骨干教师外流,教师积极性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的新困难,这所历史名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发展才是硬道理。面临眼前的困难和汹涌澎湃的发展态势,刘群辉校长、王志辉书记与班子成员达到了共识:“德育为首,知识为主,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成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一手抓办学条件的改善,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改革中解决困难,在发展中壮大自己”。

学校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即“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发展”。

近10年来,涿中人解放思想,走“超常规发展之路,用品牌招商”,“凭诚信引资”,通过校企合作、银行贷款、拓宽办学渠道、教职工集资等方式,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经费难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迅速完成了老校的改造,一所固定资产近1.5亿,在校生近5700人的现代化一流中学矗立在全市人民面前,成为了一个历史老校被成功改造的范例。

走近今日的涿州中学,校园内花木葱茏,绿草如茵。在鲜花绿树中,设计新颖、漂亮别致的教学实验综合大楼、高三教学楼、多功能体育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教师住宅楼等楼群建筑错落有致。目前学校共有三层以上楼层和大型场馆建筑20栋。图书馆藏书10万册,期刊315种,电了图书10000余种,理化生实验仪器,音体美卫生器材达到了国家的一类标准。教室内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微机室、校园网设施位居省级示范性高中前列。教室、教师办公室、师生公寓冬暖夏凉,十分舒适。食堂实行微机管理,刷卡售饭,饭菜花样众多,品种丰富。学校储蓄所、卫生所、浴池、理发店、购物超市、电话超市、洗衣部等对学生全方位开放,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务。

先进的设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服务,为师生展才献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花样的年华,无尽的才能,在这座创造奇迹的校园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二、“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管理无小事,处处见规范”。这得益于学校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且得益于有一位敬业奉献、眼光超前、思路独到的好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就是一个校长管理理念的体现。从一名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到涿州市三中教导主任、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涿州中学校长,刘群辉校长一路走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

“正人先正己”。刘校长经常对班子成员讲:“作为领导,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勤于管理、精于管理;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求班子成员“现代化意识要强,思想观念要新,待人有修养,处事有分寸、管理有章法,领导有气度,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下在管理上”。2005年7月,上任伊始,着手制订了《涿州中学领导干部日常行为规范》、与班子成员签

订了责任书,目标管理实行了首问负责制。班子成员始终保持着一种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良好状态。

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刘校长探索了一条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三线四制”管理模式。即由德育处→团委→保卫科组成德育工作线;教务处→教科研处→学科备课组组成教学工作线;办公室→总务处→财务科组成行政、后勤工作线。三线各有自己的工作侧重点,各处室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目标。建立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负责制、班主任为核心的作业组负责制、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负责制、教师目标岗位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学校进行了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岗位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竞争、激励、制约机制。科学的管理,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凝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全校一盘棋,整个学校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

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风的形成,青年教师的培养,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增强了涿州中学的核心竞争力。

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学校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深、梯次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而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才能真正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刘群辉校长到涿州中学后,大胆更新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大做文章,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让学生爱学习,教师首先要敬业;要让老师爱学校,领导首先爱老师。具体做法为:

一是工作“人性化”。大力推行用人机制改革,把最优秀、最有组织能力的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年发展4-6名教师入党,近百名教师被评为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2006年,学校聘任了近40名学科带头人,还评出了市十佳教师等。政治上关心教师,在入党、提干、评职、评优、树先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生活“人性化”。①改善办公条件。为每个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饮水机、配备鲜花、洗手设备(如脸盆、香皂、洗手液、毛巾)、衣帽架、整容镜等,将教师治学的座佑铭整理上墙,时时对照检查、自省。②搞好

后勤保障。教师子女上初中、小学,车接车送,教职工每月一张澡票,每月一个理发票,教师过生日送上一束鲜花,以示祝愿,③提高教师待遇。学校除财政工资外,还实行校内岗位结构工资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三是学习“人性化”。学校全面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创造一切学习条件。如支持一线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为他们报销报名费和一半学习费用;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不断为教师“充电”;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成长期,也使中老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加成熟。目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标率98%,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8人,一级教师148人,32名教师兼任市级以上各种学术团体职务,每年有200多篇(部)论文和著作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会议交流。

“人性化”管理,使老师们实实在感受到了爱的滋润和感化,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年来,一中教师队伍稳定,人心思上,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生,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锐意进取的教师成为了教学骨干、中坚。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学会转向会学,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教学,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是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更是涿州中学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学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抓尖子生,高进优出,上重点进名牌学校;夯实基础,中进高出上本科,争取大面积丰收;培养特长,低进中出,学有所成,凭专业特长进入高校。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落实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备课组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备、说、讲、评”四个环节。个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写出有针对性的单元备课和课时教案,经过集体备课研究,再修改定案,二是狠抓听课、评课。学校教务处和教科研处联合出台了《涿州中学关于听课、评课的有关规定》,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和年级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后及时组织评课。每一次评课,主管校长、包年级主任必须参加,备课组长、骨干教师重点发言,认真评、仔细评,表扬的话少说,重点评缺点,谈不足,最终达到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收获,都受启发的目的。三是重点抓

好单元过关,每次测试都严格组织,严把命题、监考、批阅、讲评、纠错各个环节。对测试中发现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及时跟上二次过关。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以课堂为突破口,大胆进行改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教师讲的过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满堂灌”、“满堂问”现象,以“诱思探究”理论为依据,落实“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课堂教学十二字要求,逐步探索形成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巩固拓展”三个环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这一主体模式下,各学科依据各自的特点,灵活运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一年来,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对教改实验课题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的教研思路是:校本研训,博采众长,综合提高,自成一家。对教研立项的要求是:理论上有高度,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教学上出效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已在省、市教科所立项。

五、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养成教育,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维护学生自尊,培养学生自信,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力求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处从抓纪律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学校提出了“四个珍爱”。即珍爱生命,珍爱友谊、珍爱环境、珍爱时光;“先管住再教育”,“管是为了以后的不管”的管理理念,明确提出:进入一中校门,就要放弃一切杂念,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师生。通过军训、国旗下讲话、艺术节、运动会、法制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讲常规、促规范,养习惯,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自治功能;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生活管理、宿舍管理、教学管理和评教活动中去,最终实现“人格上自荣,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的管理目标。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飞跃,在全校形成“严谨治学、尊师守纪”的良好学风。

二是成功赏识教育。对老师,刘校长不止一次地强调说,要学会赞美学生,鼓励学生,要做到“三个一”、“五个一样对待”即“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城里乡村学生一样对待,男生女生一样对待,相貌美丑一样对待,成绩好差一样对

待,是否犯错一样对待”。用心理暗示坚定学生的成功信意,用真情赢得学生的丰厚回报。每周一班会,先组织宣誓活动,通过宣誓,宣出了一中学生的信心、勇气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迈气慨,校园内始终充盈着一种奋发进取,永争第一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是感恩教育。通过班会谈心,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劳,父母的不易。学校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每逢节假日,学校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说一句体贴的话,孝敬父母;教师节来临,学生自己制作贺卡,并写上深情的话语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学校通过减免贫困生学杂费、住宿费、帮困扶贫献爱心活动等,让同学们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直接对话,感受到社会的真情关爱,亲情教育让学生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招聘河北师大心理学系毕业的教师来校任教,为广大学生解答及指导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苦恼,心理上的困惑和情感上的迷茫,引导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协调,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无不彰显着一中的无穷的魅力。基于对美育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涿州中学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为让音美特长生学有所进,业有所成,教务处对学生的专业和文化课学习,实行专业教师包年级制度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包教包培制度,真正做到全方位、无间隙管理。近几年,学校音美生高考成绩十分突出,专业过关率,本科上线人数,均列保定市前列,有近名同学被高等院校音美专业录取。

为了不负全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盛名,学校成立了男、女生篮球队、足球队和田径训练队,由体育教师包年级、包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省市各种文体活动和竞赛中,一中荣获多项殊荣,有60人次获奖,每年向省市体育运动队和高等院校输送体育生近20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涿州人民争了光。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已在涿州中学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2006年11月18日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高要新桥中学

李柏成

2007-04 摘要: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学生

兴趣

快乐

学习历史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学科的艰深度和降低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难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无法做到快乐学习,从而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好历史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运用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

情景体验式历史教学模式狭义上是指通过历史小话剧等形式把特定的历史情景创造出来,让学生在创作、表演、欣赏历史小话剧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历史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创作、表演历史小话剧给了他们自己动手、表演的机会,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新鲜感和惊喜,况且历史小话剧是用生动活泼的演绎代替了单调抽象和枯燥乏味的文字表述,无疑具有更高的欣赏性和愉悦性。在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扮演历史人物,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感知丰富立体的历史画面。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另外,小话剧也正是由于其生动形象的表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和浅化历史,从而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感受历史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这种快乐中轻松地体验和感悟被历史小话剧创造的特定情景浅化了的历 1 史知识。如我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在两个班进行了实验:我在一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讲述国民党之所以选择和共产党合作及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学生们则在下面边听课边低着头辛苦地做着笔记。课后了解发现较多的学生因为老师的文字表述比较单调乏味,听起来已没多大兴趣,而且又要忙着记笔记,无疑更增加厌烦感,所以对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要么是理解不透,要么是印象不深。而在另一个班我就采取通过历史小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体验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而A、B两个大组又分别分成两小组a

1、a2和b

1、b2,a1代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a2代表军阀,b1代表共产党b2代表反动政府。两个大组分别在讲台的两侧同时表演,A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a1依靠a2所进行的革命运动都失败了,B组表演的内容大抵是b1反抗b2的运动都失败了,然后a

1、b1都向外寻求帮助,最后a

1、b1在C角色(扮演共产国际代表)牵引下彼此找到了对方。因为小话剧把共产党在领导第一次“工运”失败后要联合其他阶级进行革命及孙中山领导一系列依靠旧军阀的革命运动失败后也需要依靠其他力量进行继续革命这个复杂背景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绎了出来,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得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把握住了历史知识。

二.运用合作型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1)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赢得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关注,从而有利于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必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历史问题中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进一步学习历史。(3)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掌握历史,会突显学生的成就感,有成就感就会有快乐,学生就会在快乐和成就感中继续前进,努力学习历史。所以,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确实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例如:我在上《苏联经济改革》这课前,恰逢科组教研,听某位老师讲这一课。由于知识点较为繁多,包括“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等等,该老师便采

2 用传统“满堂灌”的形式不停地在上面讲,而学生则不停地在下面埋头苦记笔记。结果是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学得无趣,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乐趣都明显地被压制了。有鉴于此,听完课后,我迅速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合作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在上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子课题分派给各个学习小组(之前授课过程中已合理组建):“苏联为什么改革?” 、“赫、勃、戈改革的异同”、“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影响”、“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让他们到学校的图书馆或网络室找寻相关资料。正式上课时,我把本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步骤等给出指引后,便展开合作学习。由于课前已有准备且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的上课模式,人数较少,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发表观点,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可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答错时的尴尬,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敢问敢说,畅所欲言。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益更多,所以他们更热情主动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对几个探究课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自主解决了学习任务,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所拓展。

三.把乡土历史素材引入历史课堂

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乡土历史素材,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传说趣闻等等。这些乡土历史素材其实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的教学资源。因为,乡土历史人物、事件、趣闻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本地乡土历史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把乡土历史素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必定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历史的欲望,使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历史知识变为主动乐意地学习、探究历史。理论上看这样做似乎不错,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为此展开了实验:在讲必修一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课时,在讲了“中共成立”、“第一次工运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等知识点后,进入“国民大革命”时,学生开始出现厌烦情绪,注意力开始分散,于是我把之前准备好的乡土史料引进课堂,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应该知道叶挺吧?”学生们回答:“知道啊。”我又问:“那你知道叶挺曾创立一支军队吗?”学生们回答:“知道,铁军——叶挺独立团。”我接着问:“那你知道是在哪里创立的吗?”“在哪

3 里?”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见此,我故意稍作停顿,然后说:“就在我们高要。”“不是吧?真的?什么时候?在哪里?”学生兴趣大增。“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共委派叶挺于1925年11月在高要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俗称叶挺独立团),领导高要人民开展国民革命。”“哇噻,原来国民革命也发生在我们高要,太牛了。”学生们在自豪中对国民大革命马上充满了兴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都处在兴奋的情绪里,很好地掌握了国民大革命的知识。快下课时,见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课外探究课题:“叶挺独立团与高要”,让学生们或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完成。结果学生们在自豪感和亲切感带来的快乐中积极探究,得到如下成果:独立团进驻乐城镇解决震惊省内的“高要领村惨案”;独立团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并成立了“高要农民协会”。可见,在历史课堂中适时引入乡土历史素材,确实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快乐中进一步积极探索历史。

四.开展历史第二课堂,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开展历史第二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感受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为:首先,第二课堂没有了常规课堂那种严格的纪律要求,也没有常规课堂那种紧张的气氛和压迫感,学生可以彻底地放松身心,轻装上阵。其次,第二课堂能更多地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再次,在第二课堂里,学生间的交流相对来讲要比常规课堂多一些,学生间更容易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为学生快乐学习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历史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略举我在教学实践中实行的历史第二课堂的三种形式:

1、制作历史模型。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文明成果,如都江堰、地动仪、筒车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见缝插针,指导学生在历史课外活动中设计制作或模仿制作古代的一些生活器具、生活用具、科技仪器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必修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就地取材用竹片制作了逼真的筒车模型。又如在学习

4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个知识系统时,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图片,然后制作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唐、宋、明的官帽。通过这些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并在这种兴趣和欲望中发展了其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创作历史画报。

在学习必修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课时,我指导学生将这一课书分解成三个模块:文化生活的变化、社会风俗的变迁和服饰的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编组,搜集资料。“文化生活的变化”组的同学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照相、电影、报刊、图书的发展历史及图片。“社会风俗变迁”组通过在网上搜集和整理图片,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具体情况和导致风俗变迁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服饰的变化”组的同学不仅了解到中国近代服饰变化,而且通过不同时期的服饰感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各组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及对这段历史的感知等内容汇总,创制出了一份十分精美的历史画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都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创制画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还使得他们在这种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欲望中了解到中国近代以来文化生活、社会风俗和服饰的变迁。

3、历史考察。

在我们肇庆地区,有很多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它们是前人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记录载体,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其真实性、形象性是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媲美的,能为学生提供认识与理解前人活动的直观感性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了必修3《西学东渐》这课后,我就利用周日带领他们到端州区的丽谯楼参观“沟通东西文化第一人”利马窦的文物展。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通过这类考察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上述是我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 的一些想法以及所进行的一些教学尝试。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前进的原动力。我们历史老师应当适时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历史。这样,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必将能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书目:

①《新编历史教学论》. 朱汉国 郑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②《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历史教学策略》. 齐渝华 刘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

上一篇:燃运车间工作总结下一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