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文学毕业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大专文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前中职、高职类学校的学生中小学基础薄弱,进入大专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均亟待提高。本文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阅读、夯实基础等提高大专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六种策略。

第一篇:大专文学毕业论文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如何优化该学科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探讨了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策略。首先分析了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新媒体的重要性,之后分析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将新媒体的运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建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综合平台、提升大专教师的“新媒体+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

引言

随着大专教学改革的开展,各个专业学科教学活动将面临新形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加速的当下,新媒体资源已经纷纷涌现。如何将新媒体和学科发展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很多大专院校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教学为例,将新媒体融入该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将更加符合学科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新媒体的重要性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新词汇。究竟什么是新媒体,学术界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简单来说,新媒体主要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纳入新媒体的范畴非常广泛,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大体上包含两大类媒介,一类是网络媒介,另一类是手机媒介。无论是网络还是手机,都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专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基础专业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该学科,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文学鉴赏能力。融入新媒体对该学科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信息化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符号。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吸收了新媒体发展的成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信息化不仅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教学模式,也成为该学科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其次,学科资源得到了良好的整合。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丰富的资源,很多师生在搜集学习资源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新媒体的出现使广大师生在搜集学习资源方面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等给大专学生提供更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料,学生除在课堂上、到图书馆等了解学科知识外,还可以在新媒体的不同媒介上寻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再次,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大专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专教学改革的需要,而新媒体则给该学科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教学形式,供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使用。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教学活动的重心也进行了转移,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情况,而是真正地将学生作为课堂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最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大专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时,可以借助新媒体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而且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效果不断提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的出现为大专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大专院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充分地融入了新媒体,使教学活动的成效更加显著。尽管新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文学的规范化造成了一定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一批网络流行语纷纷涌现。这些网络流行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汉语言的词汇量和表达用法进一步丰富。尽管网络流行语具有个性化特点,而且能够满足学生发泄情绪的需要,但是很多流行语并不规范。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有的网络流行语将规范的语言表达结构打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学生对汉语言表达的科学认知,加之大专院校的一些学生缺乏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以致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网络流行语,将语言规范表达和网络流行语混为一谈。从文化呈现来看,汉语言文学集中呈现了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将我国文化淋漓尽致地呈现。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将汉语言文学的用语习惯改变,语言文化出现异化,例如“酱紫”等用语与汉语言文化大相径庭,不利于优秀语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特别是有的网络流行语对良好的道德观念进行了破坏,容易误导大专学生。

(二)碎片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专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中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很多大专学生中间存在着。由于新媒体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学习资源非常庞杂,没有经过合理的“去粗取精”,以致一些大专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有用性无法进行科学鉴别。有的大专学生为了节省学习时间,在网络等新媒体上节选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片段进行学习,没有集中时间对汉语言文学经典进行认真的研读,以致当提到汉语言文学经典时,有的大专学生对其完全不了解。除此之外,手机App、微信等在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大专学生的交流工具,一些学生对手机、网络等比较痴迷,在这些新媒体中进行交流,没有借助新媒体进行认真思考及查找资料。这种碎片化的方式使得大专学生一方面对所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化的理解和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另一方面大专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内容不够深入。

(三)大专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汉语言文学知识主要来自生活,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艺术加工。大专学习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应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新媒体给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与现实生活之间发生脱钩的系列问题。例如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充斥在大量网站上,这些网络文学以玄幻色彩吸引着广大的大专学生,但是也容易让学生在沉迷其中的同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产生误区,需要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加以科学的引导。另外,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引导下,出现了“快速化”“快餐化”的现象,很多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已经离不开新媒体的建设,而且快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及其相关的教学评估,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学生已经习惯了新媒体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例如很多学生在電脑前的打字速度非常快,但是书写的水平却相对较差,“提笔忘字”的现象在很多大专学生中间都存在着。再比如朗读能力是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已经不习惯“开口朗读”了,忽视了最基本的语文素质的树立与培养。

三、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总体来看,新媒体在大专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大优势,其不断地对汉语言文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使得教学活动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教学样式。在大专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新媒体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将有着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因此,大专院校要结合新媒体的应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一)将新媒体的运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

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借助新媒体等载体,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引导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興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新形式。目前,在新媒体的发展中衍生出了很多新的教学形式,例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新形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采取了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授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地运用这些形式,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堂“耳目一新”。例如教师可以将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专题化的“拆分”,在课前录制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或者手机App进行观看。其次,要利用新媒体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大专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具有教学意义的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系列语言知识后,可以开展“寻找家乡语言文化”活动,学生制作视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进行展播,学生从中既学会了新媒体技术,也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发现家乡文化之美。最后,发挥新媒体资源的共享功能。新媒体下的学习资源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共享,且网络上拥有一批汉语言文学学科的优质视频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这些课程资源可以作为学生自学、课外研究的“学术宝库”。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视频课程的网络链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优秀的课程资源。

(二)建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综合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打造良好的教学载体对提升教学活动效果来说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新媒体的功能得到了不断完善,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得以不断地提档升级。目前很多大专院校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方便教学和学生学习,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了专业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设置不同的板块,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板块、语言文学知识应用板块、在线学习检测与评估板块、知识拓展板块等。在每个板块中,学校都要运用新媒体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基础知识学习板块中,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让学生在进入学习平台后就可以进行“一览无余”式的学习;在语言文学知识应用板块中,将语言文学中的教学重点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感受语言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在线学习检测与评估板块改变了传统的考查方式,注重对学生平常学习效果的检测,平台定期搜集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并且设置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闯关”,平台根据学生的平常学习情况和“闯关”试题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知识拓展板块中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网站链接、教学影视视频等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现。大专学生可以采取网站登录和手机App登录结合的方式进入平台,这样学生利用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提升大专教师的“新媒体+教学”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教师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这是衡量其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特点,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要强化对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鼓励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教师要夯实专业素养,特别是要吸收最新网络语言的素材,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辩证地认识网络语言并适当、正确地运用。此外,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语言交际水平和文学素养,例如利用班级“网络云课堂”的形式,学生在家中运用网络进行演讲,其他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师在网络上给学生辅导书法要领,学生在课余练习书法,并将其练习成果上传到班级“网络云课堂”上,由师生进行共同点评;教师在“云课堂”上对经典作品进行鉴赏,并将经典作品的欣赏和相关影视作品的播放结合起来,学生谈认识和体会等。总之,通过对新媒体的科学运用,教师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其“新媒体+教学”的实践水平也将逐步提升。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大专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大专院校要重视新媒体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新媒体技术涌现出来,广大教师要始终保持创新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晓玉.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J].新闻战线,2017(24).

[2]巴桑.网络环境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提升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

[3]高岭. 汉语言文学专业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兼谈对美国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运用的借鉴[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4]王方钊.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0(6).

作者简介:付坚,1968年生,江西高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文。

作者:付坚

第二篇:提高大专生文学鉴赏能力六部曲

摘 要:目前中职、高职类学校的学生中小学基础薄弱,进入大专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均亟待提高。本文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阅读、夯实基础等提高大专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六种策略。

关键词:提高 大专生 文学鉴赏能力

The six steps to develop the collegiants’abilities of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Zhangcaiqin

Key words:improve collegiants ablity of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为了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学写作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了“提高大专生文学鉴赏能力六步曲”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内在的潜力,促使读者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效果,高效益的阅读总是跟强烈的阅读兴趣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澄清“文学名著”的概念

一些同学认为文学名著就是厚厚的“大部头”。确实,文学名著中不乏《红楼梦》《三国演义》《悲惨世界》等著名作家写的“大部头”,但高中教材中所选的鲁迅的《狂人日记》《祝福》契诃夫的《套中人》、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莫泊桑的《项链》等精彩的短篇同样经典!所以,阅读文学作品不妨从短篇开始读起,有了阅读的成就感之后再读长篇完全可以。

2.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如在黑板右侧书写或在教室内张贴诸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开展以阅读文学经典为主题的班团会;把早读前五分钟规定为读书交流时间……总之,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了解作家,走进作品

有目的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或逸闻趣事,引导学生理解:了解作家全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去品读他们的作品,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也是他们内心的流露或人生经历的印迹。

当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發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诸如后面提到的“交流体会共享快乐”“同书异读互相启发”等环节也是在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阅读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强化阅读,夯实基础

全方位的宣传氛围和浓浓的书香阅读引导和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渴望。在阅读的渴望和向往中,运用制度和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推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作品推荐书目,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介绍精读、泛读、品读、注读、跳读、摘读、写读、选读、背读、问读等常用的读书方法;积极倡导和举办“阅读百部优秀文学作品”活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读够百部文学名著,写出读书笔记,每天不少于200字,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

三、授之以渔,典型引路

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去读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往往只关注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对作品的构思、语言、作者所运用的创作技巧以及作品的风格、写作背景等方面的因素都视而不见。因为学生个人素质等原因,面对一部(一篇)文学作品时,真有点”狗咬刺猬,无法下口“的窘境。所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鉴赏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文学作品一般按体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四大类,而每一种体裁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针对不同体裁的特点,分别做了鉴赏角度和鉴赏方法的指导。

1.小说的鉴赏

鉴赏小说可以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入手。就人物来说,看人物是否典型,性格是否有所发展,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否高明;就情节来说,看情节是否曲折、合理,其发展是否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场面和细节对表现主题是否有意义;就环境来说,看它对主题是如何暗示的,对人物形象是如何烘托的,对氛围是如何营造的。

2.诗歌的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可从五个角度切入:从标题入手,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悟出诗情;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抓诗词中的关键词句;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入手,理解诗词的意境(即知人论世);从诗词中的典故入手,感受作者的文学涵养和写作技巧。

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有五种方法: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展开想象、感受想象美;物意契合、赏析意境美;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解析透视、品评章法美。

外国诗歌的鉴赏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鉴赏内容可从对抒情主体的认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对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内在情感和主旨的把握四个方面考虑;鉴赏形式可从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领悟、对诗歌结构线索的辨析、对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感悟三个方面考虑。

3.散文的鉴赏

散文的鉴赏可从意境、情感、哲思和形式四个方面入手;具体鉴赏方法有:揣摩语言、合旨适境,明确意象、入景入情,展开联想,领会神韵,认真分析,理性评价,同类比较,分析异同。

4.戏剧的鉴赏

在戏剧鉴赏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对剧本鉴赏的教学。剧本的鉴赏有六种方法:驱遣合理想象,感知剧本内容;围绕矛盾冲突,梳理剧本情节;品味人物语言,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手法,感受文学魅力;展开深度思考,汲取精神养料;领略风俗人情,拓宽文化视野。

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按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四大体裁分类上文学鉴赏课,写下水鉴赏文。

四、交流心得,共享快乐

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后,积极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尝试写作赏析文章,并组织召开以“阅读提升品味,鉴赏引领成长”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交流活动由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系科的交流组成。同学们纷纷上台宣读自己的鉴赏文章,并把优秀的文章集结成册或发表。

交流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成果的展示平台,更给学生营造了交流和分享的媒介。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

五、同书异读,互相启发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会对文学人物形象的理解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为了把文学鉴赏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我们举办了“同书异读”活动,《红楼梦》《金锁记》《倾城之恋》《骆驼祥子》等作品先后被定为学生共同阅读的作品。

同上一环节一样,学生阅读作品后写鉴赏文章、交流心得。学生们个性化的感悟喷薄而出。尽管有些同学的理解还有些偏颇,但这样的交流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而“神聚”。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思想在互相碰撞中又不时激起更灿烂的思想火花。

六、尝试创作,提升能力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影响。文学创作的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发生,文学欣赏是文学创作的延伸,反过来又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努力将学生在文学欣赏中产生的审美情趣延伸到文学创作中,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分三步完成。

1.颠覆

在文学鉴赏中,告诉学生要敢于跳出文本的框框,大胆质疑,思考诸如“此处不这样写可以吗?我是否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写?”“如果主人公不这样做,采取另一种方法,事情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等等,这样质疑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更加盎然,让学生在产生共鸣后的净化和领悟中,进一步用自己的审美目光审视作品、审视社会,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再创作。

2.想象

我们竭力找一些文學作品中意义不确定和意义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己审美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受,通过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补充和完善。

3.创作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再创造,或者是通过文学评论、改写、续写等进行再创作是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之一,因为文学欣赏的终极目标就是触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动机。引导学生脱离开已欣赏过的文学作品,把视觉放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创造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耐心辅导,积极推荐优秀作品。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明显提高,文学爱好者日渐增多。许多同学不仅对中外名家名著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还颇有研究,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鉴赏文章;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更是越来越多,并且已小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通讯[J].2003.7~8.

[3]曾娟.弘扬个性的语文教学.中国教育与探索[J].2008.1.

[4]蔡任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办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7.10.

[5]刘丰.关于语文教学中口语能力训练的探讨.沈北教育[J].2008.7.

[6]李君玲.试析对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时代文学[J].2008.2.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张彩琴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策略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各类大学都开始扩招,学校招生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以至于大部分高校出现教师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最终导致毕业生论文质量整体下降这一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选题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选题 有效策略

在大多数高校中都设置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测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重视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但就我国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下文中,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并综合多方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真正发挥出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论文选题与写作水平。

1.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分析

1.1体现学生综合水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所涉及到的学术领域比较广泛,主要包含了语言学、文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又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在一些领域中的研究也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从而使得学生选题的局限性和难度大大增大,最终导致论文选题不够新颖、材料陈旧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来,也就对当代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他们必须要深入挖掘所学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选题。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选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学生综合实力水平的具体体现。

1.2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毕业论文选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深入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需要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对筛选出来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最后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提取,进而确定最终的毕业论文选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以说,毕业论文选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十分有利。

2.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策略

毕业论文选题,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我国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代写论文、选题陈旧、偏离社会发展等,从而造成我国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这一问题的出现。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真正发挥出毕业论文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下文中,将针对毕业论文选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一些新的教育政策开始推广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各大高校都开启了扩招模式,从而导致高校生源急剧增多。在這种情况下,学校就会十分容易出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师资建设方面。为了降低上述问题对教学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招聘标准。招录具有较高学历,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在入职之前对前来应聘的教师进行严格考察,为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其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以便于能够及时了解到教育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为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论文选题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保证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2.2健全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

论文选题是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基础,是对学生研究内容的集中体现。完善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对于这一教育任务的高效完成十分必要。通常来说,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有教师直接确定选题、学生自主选题、在参考册范围内选题三种。比如,在教师直接确定选题这一模式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即在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集中起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协助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无论是哪一种毕业论文选题方式,都有其相对独立的选题流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制度进行约束,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就必须要加大相关管理政策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干预力度。首先,明确划分各个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对导师所带学生的人数进行限制,确保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高效性。其次,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一些院校在毕业论文选题管理制度中,只是单一的对导师职责进行划分,而忽视了奖惩制度的建立,从而导致一些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学校应该就导师指导学生选题报酬进行明确,为那些在毕业生论文选题中工作积极或者作出贡献的教师发放奖金,而对于那些不认真对待工作或长期不作为的教师,进行扣除奖金或者降低职称评定优先权的惩罚。最后,重视对教师的日常考核。学校应组建专门的教师管理机构,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进行考察,通过学生评教、抽查工作等方式,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防止教师懈怠心理的出现,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

2.3优化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应用逐渐普及,在教学工作中更是发挥出了独有的应用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查阅、归纳与分析,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耗费极大的精力,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提高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信息的收集速度,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论文选题提供便利,为毕业论文实用性的提高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筛选,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工具,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最后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将先进技术应用到论文选题中,能够有效降低各个环节的开展难度,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有效性,实现对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总结

无论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还是对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而言,毕业论文选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优化论文指导模式,以实现对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家席.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1-154.

[2]谷显明.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129-131.

[3]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组.提升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策略*--以克拉玛依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26-30.

[4]陈娟,王淑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39-139,140.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作者:李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