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2022-07-03

摘要: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纵观历史重大金融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最终都会与会计信息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需要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体系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本文将针对历史上的重大金融危机事件进行分析,明确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革之间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1:

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 为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危机面前寻找机遇,以便于找寻业务创新策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我国担保行业必须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初步建成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向专业化、商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履约担保将成为新的发展契机;担保房地产债权和存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发展机遇。

关键词 担保;信用;发展;机遇;趋势

一、初步建成信用担保体系

1 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是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社会诚信意识差,而且目前缺少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虽然部分地区出台了当地的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意见,也成立了相应的担保协会,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担保行业仍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行业引导,行业未形成整体合力,这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来引导担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形成信用担保体系的前提条件。

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先天不足,发展极不平衡。虽然诚信的企业很多,但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单就担保行业来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有的中小企业本身管理混乱,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从根源上就缺乏偿债意愿,采取非正当手段偷逃债务,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采用金蝉脱壳的方法重复借款。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仅仅指望中小企业自身觉醒,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只有成立行业管理协会,在行业协会的监督制约下,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才能使整个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3 建立借款资信联网查询机制,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在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担保行业的确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若一笔投资失误,则有可能造成其余利润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放松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因为资信较差的借款人给担保机构造成的经营风险最终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的影响是致命的,不仅仅导致担保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而且关乎担保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的社会化,建立信用信息联网查询功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和开发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鞭策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4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配套改革。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且是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大问题;不仅仅是金融业务,而且是帮助银行分散金融风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不仅仅是政府的财政行为,而且是政府扶持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行为,所以,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涉及到地方财政、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的配套工作。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与其配套的相关改革,以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二、担保行业逐步向专业化、商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1 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担保行业业务的专业化也成为必然,各大担保公司在业务拓展多样化的同时也各有所长,各显其长。一是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增强人员储备。二是应具备高瞻远瞩的领导者、管理者。只有具备高端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创新策略,而优秀的领导者也会审时度势地发挥决策作用,使担保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与发展。

2 商业化运作是担保企业盈利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手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目前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担保费收取比例也在下降,担保费收入单一,扣除运营费用和税费后,利润所剩无几,进行商业化运作,多渠道挖掘潜力,必须在经营思路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具有相似的业务特点,所以许多投资公司的职能和运营方式担保公司也可以借鉴,也就是说担保公司可以按照投资公司的方式运行。同时,担保公司应该谋求一些创业公司初期的一些股权,通过全方位的商业化运作,运用担保公司在法律、评估、拍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力,达到投资效果的放大作用。

3 一体化联盟形式是未来担保企业的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联盟是指银行、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典当行、拍卖行、中介机构、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等与通过信用审查合格的若干家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通过优势互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服务产品,优先扶持联盟内诚信企业,打造联盟信用体系。在联盟内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流程化。

三、履约担保将成为担保行业新的发展契机

1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履约担保。最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以40%的平均年增长率迅速发展。但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物流滞后、在线支付安全、诚信缺失等许多问题,其中以诚信问题尤其突出,集中反映在人们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和信任感,其实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问题。因此,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度下降成为制约这一新兴行业的瓶颈,将第三方资金托管作为担保企业新的业务切入点,通过第三方资金存管搭建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方面是对买方的承诺,另一方面是对卖方的制约,而且随着存管的沉淀资金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激活担保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为担保公司提升了社会效益。

2 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招投标担保。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在国外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建筑工程合同履约担保约束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行为,借以提高工程质量。近几年,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来规范建筑市场,以实现竞争的有序化,防止建设工程过程中腐败的滋生。担保公司以此为契机发展工程履约担保业务,能够在承包商和业主与银行之间搭建业务平台,将担保企业的资金优势转化为创造利润的势能,一方面约束承包商的建筑质量,另一方面保证承包商的工程款能顺利取得,防止拖欠工程款的行为的发生,使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合同履约担保是推行工程履约担保制度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它对承包商在履行合同时存在的侥幸心理、履约意识差有着最直接的约束作用,当承包商不能按时完成工程,保证人在履约过程中能时时跟踪承包商的履约行为,对不能及时履约的要查清原因,了解并找寻、提供合同继续履约的保障措施。如果承包商不能继续履约,则要赔偿业主损失并积极提供新的承包商,保证工程工期。引人工程合同履约担保是担保制度推行的最基本因素,不仅能够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且也解决了无限拖延工期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工程履约担保制度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已经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以此来规避履约风险。我国在建筑市场全面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为了我国建筑业承包商能够融入国际建筑市场,应尽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四、担保房地产债权和存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虽然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冲击,可是,这种危机并不是这种产品的错误,而是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导致金融泡沫的生成,金融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导致的,我国不会因噎废食,而停止这种分散风险的产品推出。

从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来看,这些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金融创新,特别强调安全性,其核心必然是债权的风险管理,这就要求必须由专业团队的管理来达到创新产品的安全性能,保障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筹资者转移融资成本风险,而担保公司恰好具备这样的市场优势,通过设定各种担保机制来保全债权,凭借资金优势降低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提供信用补充和信用增强,提高投资产品的发起人证券产品的信用度,促成有效市场交易的完成。

资产证券化已经得到我国金融界的认可,也是一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担保企业要在这种证券化信用增级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把握金融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理念,合理利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定会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踏浪前行。

责任编辑 王安庆

作者:王 红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2:

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变革

摘 要: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纵观历史重大金融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最终都会与会计信息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需要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体系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本文将针对历史上的重大金融危机事件进行分析,明确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准则 变革

一、引言

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会计准则都会成为社会、企业、民众所指责的对象,并给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会计准则的改革,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各种的风险。目前,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规律性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从会计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并辅以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会计准则的改革提供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重大金融危机事件对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

1. 2001年安然事件。1985年创立的安然公司曾经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和天然气交易商,拥有近700亿美元资产,在美国500强中排名第七。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公布的季度财务报告中,其收入由上一年的1000多亿美元下降到亏损6.38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改变立马震惊了全世界。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安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做假账的情况,粉饰财务报表来掩盖自己的实际经营成果。2001年12月12日,安然公司向纽约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在申请书中安然公司开出的资产总额近500亿美元,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公司破产记录。安然事件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变革。美国政府在安然事件的教训下对自身会计制度的有效性进行重新审视,并且公布了《萨班斯法案》来应对安然事件所造成的伤害。《萨班斯法案》不仅针对公司治理结构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还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与责任进行强化,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技术性,针对虚假财务报告、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从根本上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违法行为规避,更好的保护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资产,有助于投资者获得更加准确的企业信息。安然事件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准则的合理性。

2. 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影响到了美国经济,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蔓延,除了涉及到银行和保险业以外,其它次贷人也没有幸免于难,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给股市、外汇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被称为百年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从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战略的视角对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实施进行调整,进一步遏制各个国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中,全世界对于公允价值做出了全新的判定,肯定公允价值中有利的方面,同时也认识到公允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还推动了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和会计核算准则的变革,进一步弥补了传统会计准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中信息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三、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变革的启示

1.金融危机在会计准则变革中的客观性。通过对历史上重大金融危机事件的研究,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能够引起会计准则变革的外生性变化和内生变化。其中外生性变化是在其社会性拉动下一种技术性变迁的模式,而其内生性的本质就是会计准则自组织演化的一个客观历史佐证。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在会计准则变革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无法避免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造成的影响,因为这种变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降低这种影响。因此,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而理性的思维逻辑,从会计问题的本质去进行分析与处理,正确的认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重点关注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会计准则中存在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会计准则中的内容,这些局限性就会逐渐积累,而金融危机就是暴露这些问题的导火索。因此,国家应该正视由金融危机造成的会计准则变革,将金融危机看成是促进会计准则科学性发展的良好契机。

2.有助于平衡会计准则双重属性的关系。会计准则的社会性和技术性是其变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平衡与协调的两大属性。其中,技术性是会计准则作为一门技术规范而具备的特质,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客观、理性、科学的基本原则。而社会性是经济后果引发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只有妥善协调好社会性和技术性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会计准则的实际效果。金融危机的蔓延会引发基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利益冲突,从而促进了会计准则的改革,而这一事实恰恰说明了在会计准则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技术性的角度进行修缮,还需要从社会性的角度进行调整,只有平衡好技术性和社会性着两种属性之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够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3.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准则系统的开放性。会计准则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一直保持着封闭的状态,就会逐渐走向衰亡。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出会计准则的重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系统的开放性。通过对历史上重大的金融危机事件的分析,笔者发现随着时代的推移,金融危机对于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而这一切与会计准则系统的开放性有很大的关系,会计准则系统越开放,其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群体就越丰富,参与群体利益的博弈就越激烈,金融危机对于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要构建开放性的会计准则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新形势进行会计准则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的有利变革。

4.金融危机是推动会计准则变革的发展途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准则舍弃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回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认识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危害,尤其是公允价值顺周期已经不能与谨慎性原则相符合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变革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企业的财务报表,但是这只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权宜之计,并不能成为会计准则未来的改革方向,还需要结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本文通过对历史上重大的金融危机事件进行回顾,进一步明确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变革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只针对金融危机这个角度无法准确的进行会计准则变革的研究,对于会计准则变革的研究也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进行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变革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金融危机在会计准则变革中的客观性,从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和社会性进行双重属性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系统的开放性,会计准则系统的开放性越高,其可实施性和有效性也会随之增强。

参考文献:

[1]罗飞.一部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前沿的力作——《后危机时代全球会计变革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新发展研究》述评[J].会计之友,2015,05:137.

[2]董盈厚,于健,张艺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经济学特征:从替代均衡到非替代均衡——后危机时代会计准则变革路径[J].学海,2015,04:102-108.

[3]王强.基于金融危机史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D].重慶工商大学,2014.

[4]韩晓敏.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革及与国际准则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5]项瑞.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变革[J].时代金融,2017,02:233-234.

作者:施晓霞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3: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在人才、融资和营销三个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对策研究

一、金融危机与后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又引发流动性危机,次级债引发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随之银行连锁反应产生烂账,即使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最终形成一场无法阻止的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积极复苏政策,刺激经济发展,部分行业开展复苏,全球经济有所好转,2009 年下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逐渐缓和,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金融危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 当前,世界经济虽处于恢复时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固有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再次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分别达60%和40%。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改善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提升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必须根据后金融危机所固有的特点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突破经济危机困境,以免在下一個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短缺,滞绊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发挥

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危机,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被动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为减少人力资源开支,采取了收缩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如裁员、降薪、减少福利开支等,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维持企业运营,这些措施可以说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长远来看,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在经济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裁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本,但同时造成了留存下来员工的恐慌,使人力资源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降薪和减少福利开支等措施确实减少了企业薪酬总量的开支,但同时也打击了高层次人才或企业所需关键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在企业主动裁员与企业被炒“鱿鱼”现象的并存。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高达30%,这主要因为员工认为在中小企业中不能实现自身价值。 企业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缺口,又不得不采取招聘和培训员工,这种从匆忙的举措无法使企业员工素质迅速提升,影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必然滞后企业的生产利润。此外,裁员减薪也使企业劳动关系受损、团队士气低落、凝聚力相对较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融资困难,阻碍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打通企业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流。目前,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好转,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资金缺口”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主要瓶颈。2009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增信贷9.4万亿元,其中61.6%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全年贷款规模超10万亿元,但真正分到中小企业的几乎所剩无几。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认为难以从银行贷款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3.4%和70.9%。 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利润遭受严重打击,银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银行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相对以往而言更为严格。同时,某些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乏,更加重了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偏见,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远远小于大中型企业。融资困境往往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营销缺位,制约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批生产效率低、缺乏经营管理、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不理想,甚至被淘汰。市场营销缺位是造成中小企业当前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市场营销观念落后,主动营销意识不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往往只注重短期收益,销售渠道策略急功近利,促销策略不得要领,缺乏全方位地培育目标市场,不重视研究消费者需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不能集中资源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导致企业营销竞争力低下,市场定位不明确,使企业失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还未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使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竞争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市场调研方面,没有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细致、有效地调研和分析,不能及时传递和反馈市场和客户信息,造成顾客忠诚度降低,使企业销售空间得不到扩展。中小企业营销缺位或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健康持续增长。

三、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企业人才资源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给中小企业提出了严重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用人的观念,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员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动态薪酬体系,发挥薪资激励作用,采取“选人”、 “育人”、 “用人”和“留人”四轮驱动策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中小企业在“选人”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提前量,要尽快启动人才储备计划,在市场上充分挖掘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做好培训工作,即“育人”,要注意培训成果实践转化,确保培训效果。“用人”就要讲究薪酬策略与长短期激励计划相结合,激励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实施全面的绩效管理,关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并形成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实现真正“留人”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整合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服务,而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是这一目的实现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力争达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提升的最佳融合。

(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首先,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银行对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审查的难度,树立企业诚信经营形象,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诚信度,以期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其次,建立以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包括中小企业全面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等,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和退出等制度中对未形成守信的企业给予必要激励,对不诚信企业给予惩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中央和省级再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协作组织;规范信用担保操作,发展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实行政企分开,按市场化运作。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必须达到以下注册资本最低额以控制担保风险和加强工商监督。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充分保护好债权人的权益,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法律保障,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实施。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是目前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市场调查入手,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科学管理资产,实现企业目标。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核心动力的经营理念,通过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强化市场细分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定位,才能够选择合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强,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中小企业也应着重营销研究,创新营销模式,发挥品牌营销、定位营销和低成本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相组合的综合优势。通过品牌营销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市场问题。此次金融危机中,品牌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受的影响明显小,足以说明品牌营销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定位营销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者的品牌,创造富有竞争优势,保持长久发展的一个战略策略。降低成本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低成本营销,有助于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总之,只有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把握市场的营销策略,才能够在新型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解放日报,2011年1月17日

[2]吴晓菲.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财政金融,2007年第7期,30-31

[3]刘宏鹏,赵芬.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3期,16-19

[4]刘宇坤.探索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融资出路.时代金融,2012年第9期,74-75

[5]杜沐,刘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7期,92-93

[6]孟尚尚.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2期,29-30

[7]郭素勤,闵建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北方经贸,2010年第12期,88-90

[8]浩岭.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要在内需中寻求突破.现代营销,2010年第1期,22-25

作者简介:李汉才(1973-8),男,河北枣强人,河北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

作者:李汉才

上一篇:内部审计商业银行论文下一篇:金融领域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