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事业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还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音乐鉴赏具有直观的感受力,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的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主体性发挥,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篇1: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摘要:目前,通过对一所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调查发现,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应该以师范生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构音乐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转变音乐师范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音乐教学能力为结果,强化音乐师范生的实践环节,形成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音乐师范生 教学能力 策略

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之下,教师教育的发展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地方师范院校要打造“一专多能”的復合型、应用型人才。对于音乐师范生而言,音乐教学能力既包括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具体而言,音乐师范生音乐教学能力包含音乐学科知识、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实施和音乐教学评价等能力。

一、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师范生教学的能力现状

笔者随机选取中国西部地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为调查对象。该师范院校有四十余年的师范教学经历,始终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为本地域基础教育培养了各专业教育教学师资,其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自组建以来,已培养出十余届本科毕业生,且大多服务于各中小学与音乐培训机构。随着教育形势和政策的转变,特别是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现状,能否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越来越成为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该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教学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

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是指音乐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般而言,在音乐师范生教育实习之前,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是其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能够满足其教育实习与未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师范生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音乐师范生的音乐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较理想,但其实践技能水平差别较大。例如,个别学生在钢琴弹奏能力上较为突出,但绝大多数学生钢琴伴奏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音乐师范生个体差异,即入校前钢琴弹奏水平的差别所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够清楚而造成,如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只是单纯地提升学生的伴奏水平,却未将其能力形成与未来目标联系起来。

(二)音乐教学设计能力欠缺

音乐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程进行明确规定,将原有中小学音乐课程进行整合,拓展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新课程。新课程的定位与内容也发生重要改变,立足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突出音乐审美、音乐创作实践与音乐文化等能力的培养。[5]因此,对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学设计而言,不只是单纯地讲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或是教唱与欣赏音乐作品,需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直观体验,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与理解。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未经历教育实习的音乐师范生,音乐教学设计能力非常欠缺,主要表现为: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定位认识不清,还停留在只讲授乐理知识或单纯地教唱歌曲,即使欣赏音乐作品,也未能注意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例如,在欣赏器乐作品时,施教者往往先入为主地介绍音乐作品的曲名、作者和表现内容,忽略了学生对陌生器乐作品形成的不同感受或想象,导致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固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相关音乐教学中,对于新课标未能深入解读和理解,在课程教学设计上缺乏理念,同时,在音乐课程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和实施环节上缺乏针对性训练。

(三)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音乐教学实施是指熟悉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程序,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新课标对于音乐教学给出了实施的相关建议,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加强各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正确处理音乐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因此,在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音乐教学目标为引领,融合不同领域的音乐教学内容,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提倡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做到以乐感人、以美育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实施能力尚需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学习相关音乐教学法课程,或是进行教育实习之后,音乐师范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已经具备走上讲台进行授课的能力,但在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形成只有教师教而无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而这些表现未能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音乐教学实践建议。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够创新,还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二是由于音乐师范生的相关音乐教学法课程实践不足。尽管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结合了试讲环节,但由于课时、班级人数、考核方式等限制,实践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中的试讲流于形式,未能获得有效的音乐教学实施能力。

(四)音乐教学评价能力不足

音乐教学评价能力是指对音乐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法。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突出诊断、激励功能。对于音乐师范生而言,其在进行音乐教学实施之后,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自评即自我评价,是对自己音乐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反思,并结合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法,这是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互评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利于学生之间的亲和性与互动性的评价方式,也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成长历程。他评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方式。因此,自评、互评与他评的结合是对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评价。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能力欠缺,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音乐教学过程,对于其他同学的音乐教学评价过分夸大。究其原因,自我评价时主观性太强,同学互评时“老好人”思想严重,回避问题。此外,音乐师范生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评价,也造成部分音乐师范生不愿或不敢自评与互评,导致音乐教学评价能力不足。

总之,在音乐师范生音乐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无论是通过相关音乐教学法的学习,还是进行教育实习,其在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实施和音乐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较大欠缺,因此,在未来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不足或欠缺,需要从策略上进行调整,从而提升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二、提升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以师范生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构音乐师范生的课程体系

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地方师范院校也是以培养各科中小学教师为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音乐师范生而言,未来的职业目标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其在校学习的课程应该满足这个目标,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当前,音乐师范生的课程体系虽然都是以培养目标而设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的整合度不够,只注重单一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课程,是音乐师范生进行弹唱教学的基础,但在这些课程中,只注重了音乐师范生演奏或歌唱能力的提升,造成学生能弹不能唱,或是唱就不能彈的窘境。因此,音乐师范生的课程体系就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构音乐师范生的课程体系,尤其是课程之间加强整合,综合提升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二)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转变音乐师范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准则,也是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据。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评价方式等都发生转变,注重音乐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创造与表现,提倡探究、合作等主动学习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换而言之,音乐师范生在相关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应该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指引,改变以往音乐课程过于注重传授音乐知识倾向、专业化倾向等,综合多种音乐教学方法或手段,注重音乐的审美功能,从而有效提升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三)以教学能力为结果,强化音乐师范生的实践环节

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综合学习的产出结果,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进行体验、反思、概括和运用。目前,音乐师范生的实践环节主要是教育实习,虽然延长了教育实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但因为实习学校的情况不同,也导致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有一定差别。因此,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实习机制,即音乐师范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到实习基地进行体验,通过实地观察,反思自身音乐教学,进一步运用在具体教学之中,以此提升音乐教学能力。此外,也可加强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机制,聘请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学能手对音乐师范生进行教学指导,进一步提升其音乐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其在校学习的产出结果,是成为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师范院校而言,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教育新形势而做出的积极变革,更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锐.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78-179.

[2]吴晓燕,关庆华.省属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2):40-47.

[3]佟贺,尹爱青.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探析——基于“MPCKS”理论模型[J].文艺争鸣,2017(10):196-200.

[4]金亚文.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深度解读》[J].中国音乐教育,2012(5):4-7.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咸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9Y029)。

(作者简介:崔海荣,男,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成果导向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崔海荣

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篇2:

师范院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事业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还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音乐鉴赏具有直观的感受力,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的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主体性发挥,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学生鉴赏力;培养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及内涵的认识、理解、鉴赏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要采取演唱、演奏、欣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主观情感体验上,应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人们生理上有意或无意的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音乐所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这离不开音乐自身的美。而音乐美是最为独特的,不需要外来修饰的,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直观的心灵。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独有的形式及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目前,我国现阶段将音乐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量和使精神细胞兴奋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同时,好的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音乐呢?譬如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听悲伤音乐,在欢乐地时候喜欢听欢快的音乐,在热恋的时候喜欢浓烈的情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聆听轻柔美妙的轻音乐。原因就在于音乐作品通过美妙的旋律表达各种情感,如悲伤的、欢乐的、愉悦的,愤怒的等。人们通过聆听音乐,达到精神、心灵上的一种共鸣,从其起到对心灵的慰藉和滋养,抒发出一种特定的情怀和感情。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提高大学生情操的原因所在。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带给我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比物理教师那里获得的东西更多”。可见音乐对培养爱因斯坦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音乐在提高大学生思维想象力方面,也应该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前,针对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特点、具有的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具体认知和理解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通俗性的教学,适当地对教学理论进行简易化处理,把教学理论同古典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教材选择方面,选择艺术价值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代表性作品。教学内容上应深入浅出,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通俗作品开始,然后到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教学难度从易到难,欣赏层次要不断提高。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听后欣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古典音乐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欣赏能力。

(二)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欣赏音乐包含了音乐旋律、速度、情感及人生体验的欣赏,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情景构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欣赏,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时,首先在欣赏之前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将音乐的开始、高潮以及尾声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对画面具体的构建,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去欣赏。或者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在欣赏音乐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欣赏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心得与体会的方式,总结欣赏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在欣赏音乐中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朗诵诗歌、散文讲解以及多媒体与音乐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的欣赏具有一种全面的心理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文化背景

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如果连作品都不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鉴赏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欣赏着一面通过声音即对音乐本身的倾听,凭借直觉,对作品产生情感,另一方面,则空间比较广泛,即:通过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等等,来产生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实践证明:通过了解文化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做以阐述,或者让学生自主的收集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信息等,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自我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学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时,笔者讲述了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部作品在号召青年走上救亡的道路,展现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因此,它音调高昂、节奏开阔,突出地表现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有志青年“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在学习《孟姜女》时,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在欣赏我国古典乐器编钟、二胡时,以《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遭遇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趁势也欣赏了阿炳的作品,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了解。

(四)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关键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学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如何激发出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只有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较好的完成音乐鉴赏课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只有在兴趣的催化下,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鉴赏课特点,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鉴赏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似,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经典的作品而言,一开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流行的、学生听过的、比较熟悉的作品来鉴赏,是非常必要的。

(五)教会学生如何聆听音乐

要想很好的鉴赏音乐,就必须会聆听音乐,如何聆听音乐呢?其一,在生活中,用心去聆听。譬如聆听创作于1925年前后的《春江花月夜》。在聆听其第一段——江楼钟鼓时,有这样一种意境: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于江头尽处的阵阵箫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春风拂涟漪的秀丽景色呈现在眼前。只有在生活中认真的聆听,仔细静心的聆听,才能有这种感受。如果心存杂样,左顾右盼,是很难走进音乐的中心去感受音乐的意蕴的。其二,要带着问题去聆听。听一段音乐,应带着些问题例如这段音乐是什么体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何,音乐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去聆听,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学会听音乐,从而学会初步的鉴赏音乐。

(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八)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力的产生

升华音乐鉴赏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而这一切需要学生有着加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换句话说,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产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升华结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研究的过程,我们从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与学生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中国音乐学.2014(06)

[2]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0(07).

[3]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3)

[4]杨延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J].音乐研究,2010(04)

作者:邹世东

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篇3:

小议信息技术与中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深化德育和美育、达到让学生从中体会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教育目的。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一改以往音乐教学中单一、乏味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丰富,趣味性增强。例如:通过动画和声音结合的形式生动地给学生讲授乐理中的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在唱歌教学里可以播放一些声情并茂的录像;在介绍中外某一乐器时,利用信息技术超文本的结构方式,一个页面可以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乃至动画于一体。教学时,教师只要用鼠标操作即可。这些媒体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将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信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以唱歌为例,像《卖报歌》、《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它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深化德育和美育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品德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根据歌词乐曲等内容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或幻灯片)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

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美感。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六年级欣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可以身临其境般强烈地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时,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的作用;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强烈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2.引导学生创造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创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音乐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

作者:王 卓

上一篇:分案审理刑事诉讼论文下一篇:油画语言油画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