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2022-07-07

第一篇: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构建教育新模式的学习反思

这个假期学习了构建新教育模式这本书,结合自己上次讲课,我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学习。

一、 作为一个教师,上课怎么导,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的学问,不只在课前,

而是整个过程要导,教师不要一节课讲啊讲,二是要恰到好处的导,比如碎片化学习,在难点的地方,老师可以以导的形式给学生分析,然后讲本节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将其整体化。

二、 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

上次讲课讲的是乙醇,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可我采取了放视频的形式,视频的缺点在于现象不太真,而且结果又直接展示,如果我静了音,会有一些声音的现象学生就不知道,视频只能让学生看,没有察,没有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结合评委老师的指点,结合自己对这本书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失败了,如果是让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去探究原理,学生探究不出的,我再去点拨,效果肯定不一样。虽然我失去了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但也让我对新的教育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所以要提供最佳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学。

三、 教知识还是教学习

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会自己学习,那么学习就不用被动了,就不会有学生被迫坐在教室听课,而是很想做在教室去学习,学更多有利于自己有发展的知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今年的高三复习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问题,而我是随时指导他们去学习的导师。教会学生自己去学,而且能学会更多的东西,并能充分的去利用。

四、 谁的课堂谁做主

如果我在上次讲课的时候,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我做学生学习的助手,那结果会是成功的,所以不要做个好的讲师,要做个好的助手,学生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五、 小组探究制

小组一定不要成为名词,而要成为最最实用的学习模式,让小组探究成为习惯 ,一开始也许不会令人满意,也许会有一些学生不但不学习,反而会影响小组的学习,老师要好好引导,要让他们感受到这样可以学会更多的东西,可以收获成功,可以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慢慢能发现自己很多的闪光点,从而建立自信,从而主动去学习,那么小组学习就起作用了。

上次讲课虽然失败了,但我却收获了跟多可以使自己今后能成功的内容,失败使我觉得需要更加的去学习,谦虚的去学习,努力的去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去思考怎么做一个好的导师,好的助手,引导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当然,学习一次还不够,我还会继续读这本书,学习书里的内涵,让自己不再失败,自信的做个成功的老师。

第二篇: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校长要有敢当新时代教育家的志向 ——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江庄镇金苹果幼儿园 周从喜

读了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的一书,仿佛眼前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清新的空气和着阳光扑面而来,目不暇接而又心旷神怡。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结构、教育秩序,真正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新模式重视学生心智品质、公共精神精神气质的培养;新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教育的一次最深刻的变革;小组探究制取代班级授课制,将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阅读,我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学习是从心开始的,不是知识有用,所以要学知识,而是学习有意义,所以要学习;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做主,课堂的必由之路是自治课堂。书中还说: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知识,甚至也不是教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直面问题,产生想法,探究结果,体验意义。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导”要成为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目前,我们的教师“讲”多于“导”,讲得过多,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对学生的体验、感受重视不够,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听讲、理解为主,过程缺少鲜活的事实、缺少真实的感受,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行动起来。

阅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校长与制度重建”一章。阅读此章,我认识到,在新教育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称职的校长,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建树,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校长的使命意识、领导能力和工作业绩;一位合格的校长,必须是学校教育的专家、行家,只有这样,新教育模式才能得以推广,学校才能发展,否则,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反思如下:

一、校长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1 从事校长工作10余年以来,作为一校之长,每天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是回想起来,真正教育教学的时间确实少之又少。出入于学校建设工地,为学校建设忙碌不停;巡视校园、食堂,为学生的安全、生活操碎了心;为了人事、为了完成创建任务,与领导据理力争、与教师苦口婆心,无休止的沟通协调,苦多于乐。建设、安全、经费、人事固然重要,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回到自己职业的本位——教育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教育。

二、校长距离时代教育家究竟有多远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也有人这样说:合格的校长必须是这个学校的“教育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作者张卓玉认为,一位合格的校长应该有追求——积极探索更为人性、更为理想的教育;有思考——勇于承担重建教育秩序和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有胆略——敢于在新的教育理论基石上构筑新的教育大厦;有智慧——不声不响地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校长不能满足现状,必须是新模式的积极探索者。有此看来,我们距离“教育局”是非常遥远。

三、推进新模式你准备好了么

在一种新模式推进之前,校长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对付困难最重要的武器是信念及基于信念的决心,有信念才能有力量、有智慧、有希望。作为校长,必须认同新模式,才能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才能制定好学校的实施细则,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校长首先应当主动承担着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其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目前。我们大部分校长对于新模式的认识不够到位,存在实施中的畏难情绪。因此,必须尽快适应,尽早实施,积极做好新模式实施的准备工作。

四、校长应该如何带头落实新教学模式

安全是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德育工作要与时具进并且结合教学工作来进行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是校长只有把教学摆在中心位置,深入课堂、深入老师,做新模式实施的带头人,校长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甚至成为教育家。因为教学工作是落实新模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目的,

2 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新学期,我最想做的工作是:

1、解放自己

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办好一所学校。质量的提高来自于科学的管理。的确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校长常常身不由己,要解决这个问题,校长要正确处理抓教学工作与抓其他工作的关系。

(1)摆正自己和班子成员的关系,分工要明确,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把事情分给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做,要抓大放小,抓主要工作。

(2)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越级指挥。校长统管全局,掌握的信息量多,及时向学校其他领导通报,互通声气,要及时处理已经形成的矛盾,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解放自己。

2、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落实新模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要靠教师去实现。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位的,校长要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工作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减少工作中的阻力,教师会乐意接受任务,并有思想、有激情地去做好工作。

(2)学会尊重与信任。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在学校中,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相信教师,给教师以最大的理解与宽容,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的才智发挥达到最大化。

(3)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肯定、重视。在课改过程中,因为各学科、班级、年段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以同一目标要求、评价教师,而是要看教师在教学质量上的提高情况,让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有教学上的成就感。

3、深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3 (1)兼课和蹲点。如果当了校长以后,陷入行政事务中,不去钻研自己的学科,甚至不上课了,一个校长渐渐变得不会上课,就很难领导教学,校长不兼课,就不能了掌握教学一线的的情况,凭以往的教学经念是不能领导一个学校教学的,本学期我将选一个学科组,一个班级作为联系班组,便于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

(2)坚持听课。听课是校长了解、检查教学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的抓手,校长听课,可以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校教学实际,这也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基础。校长听课更能找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校长听课还能增进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凭借听课,校长能发现教师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教师以激励,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3、参与评课。“上课是反映教师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能力和知识面的标准。”评课时要明确教无定法而只有更好的方法,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起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上的缺点时,要找教师个别交谈,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4、重视考试后的分析,期末评价后,要求教务处组织各年段进行质量分析,不管多忙,一定要参加这些会议,与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革做准备。

当前,人类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教育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校长,更要明确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工作的首要,确立教学中心地位,要理直气壮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新模式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发展,校长才能成为教育家。

第三篇:“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摘要:“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49万人,这意味着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最难就业季”。而近期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所以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选择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创新创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研究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有客观深入的分析,才能为其创业指明方向,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创新

1 研究背景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随即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互联网+”就是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

而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49万人,这意味着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最难就业季”。有专家认为,就业难已是常态,自主创业也将成为新常态,以创业促进就业,应是大势所趋。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这一群体的突出特征就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潜力,因此也最适合进行创新创业。对此,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一般来讲,创业有两类:一类是生存型的,一类属于成长型的。各类群体都有可能创造出成长型的企业,但真正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创造成长型企业的还是大学生等知识群体。”因此,国家力促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对我国经济转型与和谐社会建构意义重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各项产业要适应“互联网化”的时代要求,更要求我们各项产业要主动的、广泛的、深度的与互联网结合,在“互联网化”发展中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近期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所以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2 “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生创业所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是基于移动互联而提出的,2011年起,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就已经掀起,大批创业投资者涌入。然而,在被视为最大的创业机会背后,却是越来越多的项目苦苦支撑,甚至最终寻求转型。而中国的互联网不论是移动终端或是桌面电脑领域,都牢牢地被BAT三家巨头的产品所垄断,绝大多数创业者做的都是长尾应用,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由于创业者的加入呈现喷井式剧增,然而明星应用从来都是少数,而且多被巨头垄断。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选择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他们选择这个行业进行创业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会有较高的利润并且有较低的成本投入,有时候三五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创业。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不确定性。

被大学生认为机会多多的“互联网+”,却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是一片蓝海,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启动资金不足,风险投资状况不容乐观。“互联网+”创业面临前期的烧钱状态,也就是说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处于支出远大于收入的亏损阶段,行业特性决定了必须要有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否则单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难以长时间维持,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资金更是天然的劣势。另外,创业者们怀揣着梦想以及理想中的创业计划开始大规模创业,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造成大量投资项目争夺风险资本,但其中的优质项目却日趋稀缺,风险投资基金对优质项目仍然愿意加大投资,但对大部分普通的项目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却越来越谨慎。

2.巨头垄断。移动互联领域正在兴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各大巨头都在为自己旗下产品扫清障碍并布局新的产品线。一些获得成功的小众明星产品也只能是占据巨头细分市场布局以外的市场份额,比如唱吧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巨头垄断的另一个影响方面在于推广渠道越来越狭窄。自媒体时代本来是一个十分有利的营销推广时代,微博、微信、人人、QQ空间,尤其是微博营销是广大创业者的首选,然而随着微博用户对“被营销”以及“推广疲劳”的消极反应,微博的活跃度大大降低。剩下的推广渠道大多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巨头手中,创业者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付费推广途径也随之变窄。

3.技术难度较大,核心产品的独特性与技术壁垒不高。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选择移动互联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优势,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独特的核心产品,但这对大学生来说困难很大,团队里必须有技术型人才与经营管理型人才形成互补,才能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开发出客户体验非常好的核心产品。

3 “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生创业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对于大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而言,创业的构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是非常大的。要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条件做支撑。具体来说:

1.在选择创业之前,可以到相关的创业型公司进行实习,从实践中摸索学习相关公司的经营之道,避免走一些弯路,犯一些低级错误,而且可以加深对市场的了解,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

2.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详尽的市场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细分市场。像唱吧、陌陌等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细分市场用户的成功典范。如果在调研之后认为这个行业风险太大,就要果断转向。

第四篇:创新模式 精心谋划 开创校外教育新局面

——发展中的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是2006年中央专项资金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县级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由一个中心和两个基地组成。中心占地面积6705平方米,建有七层活动大楼一栋,建筑面积2444.8平方米;建有距县城15公里的青少年野外生存训练基地一个,占地面积近4000平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与县民政局共建王家坪革命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个。目前活动中心能开展科普教育、文化艺术、运动健康、传统文化教育、趣味活动、社会实践等五大类别活动,常年开展的活动项目有穿越电网、大脚板、同心鼓、能量传递、风火轮竞赛、吹箭、田径类、球类、科技探索、模拟汽车驾驶、天文气象观测、组装智能轨道车、心肺复苏急救、器乐、棋类、礼仪训练、声乐、舞蹈、钢琴、电子琴、书画、手工制作等30余项。特长培训有声乐、舞蹈、钢琴、电子琴、书画、乒乓球、篮球等我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展兴趣爱好、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紧紧围绕服务青年学生、促其健康成长这一基本理念,坚持公益性原则,积极开展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主题活动、系列公益活动及专业特长培训。

1、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轴心,以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我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配合城区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的活动安排表上都有几项规定动作:三月份与团县委一起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母亲节组织学生举行“感恩母亲”征文活动;四月份与县委宣传部、县新华书店等部门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五四青年节配合城区学校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清明节组织城区学校除初

三、高三毕业生和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外全部到王家坪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参加祭奠活动;每年九月份高中新生入学时,我们都组织新生到王家坪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慰问养老院孤寡老人活动等等。二是发挥中心职能,组织全县性大型活动。中心协同县职业技术学校连续开展了全体城区学生参加的“校园歌(舞)大赛”、 “播音主持大赛”;配合我县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这一中心工作,我们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开展了“创文明县城,从我做起演讲赛”;配合团县委开展 “四清行动 我们都是护水人”万名志愿者保水质大型行动;我们还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实际开展了“科技伴我行”、“革命歌曲大家唱”、“志愿者在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郧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德育基地。三是发挥辐射作用利用特殊节日,如“五四”、“六一”等节日,配合周边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活动场地、活动项目。为充分体现校外活动中心的公益性,以服务青少年为宗旨,形成了活动免费常态化,开展了经常性、大众化、实践性强的公益活动。每周周四积极组织城区学校的学生到中心开展活动,场地项目有大脚板、吹箭、风火轮、穿越电网、同心鼓、能量传递、心肺复苏,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年达3000多人次。周末图书室、阅览室、天文室、科技智慧园、乒乓球室等场馆全天对城区学生开放,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职能作用,活动中心逐步成为了城区学生课外活动的乐园。

3、大力开展艺术及体育等特长培训。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好,在对青少年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把艺术、体育等特长教育作为我们的突破口,通过这些特长教育项目扩大活动中心的影响,加强对活动中心的宣传,提升活动中心的人气,吸引青少年学生来中心参加活动:先后开设了钢琴、电子琴、舞蹈、计算机、书画、科技制作、模拟驾驶、篮球、乒乓球等活动项目。

4、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课程改革。着眼学生发展与需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先后报审手工豆腐制作、剪纸、三弦等特色课程。

5、关爱青少年学生,预防青少年犯罪。为大力推进我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县文明委决定,由县文明办、教育局、团县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共同建立郧西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总站),郧西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督导建设县直各中学、乡镇中心学校、中学校辅导室,并成功举办两期全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培训班。为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全县各职能部门协同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志愿者活动,摸清全县留守儿童、有不良行为少年及服刑人员子女清单,然后包联到人,定期走访。

二、整合资源,创新发展

1、依据地域优质社会资源、整合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为充分利用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景区的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经多方努力, 2013年清明前夕将王家坪烈士陵园正式授牌为“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4年又在观音、六斗、关防等乡镇建起了多个校外德育教育基地。以中心为主阵地,在全县形成德育辐射网络,形成自己的优势。,

2、发挥地方优势,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继承和发扬的东西,“七夕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郧西是七夕文化发源地,“郧西三弦”作为七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心以此为契机组织城区中小学生成立一支“郧西三弦”演唱队;组建乞巧手工制作中心;组建天河传统艺术中心及郧西民歌小调声乐班;郧西上津民间戏曲声乐班。为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才、服务郧西经济做出了贡献。

3、实践中求发展,送活动下乡镇。郧西偏僻落后,少数家长只重视升学分数,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关紧要,甚至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愿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尤其是郧西“9.01”事件后,我们的活动受到了很大冲击。为了将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也为了让远离城区,远离中心的农村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中心优质、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我们在积极组织城区学生到中心开展活动的同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送活动到乡镇”活动。每星期周四我们都会带着活动器材,把丰富多彩的歌舞节目、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手工以及各类游戏活动,送到乡镇中小学校,受惠学生多达两千余人次。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公益活动”带给他们的欢乐,也让孩子们在考验智慧,提高行动能力的游乐活动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好地发挥了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很好的促进了城乡交流合作,对推动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4、积极筹建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提升中心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拓宽服务面,打造活动中心新的增长点,经活动中心多次申请、县教育局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考察论证,郧西县委县政府决定与郧西县龟龙山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郧西县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该基地距离县城七公里,距离五龙河风景区五公里左右,拟投资九千万元,面积120亩,该基地集军事训练、科技探索、素质拓展、文体活动、农林实践、生活体验于一体,一次性可接待学生1200人,年接待学生达3000人以上,辐射湖北省西北地区青少年学生,受益群体预计20万人以上。该基地2015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2016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回首过去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们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校外教育研究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大量的资金支持与耐心指导,我们更清楚校外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与同行先进单位相比差距很大,与青少年学生及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活动保障性比较差,活动不能常态化。但是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不会被困难吓倒,我们会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中心工作情况,及时深入到基层学校倾听校长及学生对活动中心建议和意见,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与协作。“依托中心、依赖本土、依靠教师”“基础扎实、管理严谨、求真务实”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干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一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行为准则。 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郧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这朵小花一定会在鄂西北边陲这个小县城常开不败。

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中心”发展步履艰难,其原因有:一是地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纳入财政预算的经费只是象征性的;二是“中心”本身是公益事业单位,想通过专业特长培训创点收弥补经费不足,但又无上级物价部门红头文件的政策支持;三是省级财政给了一定的经费扶助,但对于我们“中心”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2、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参与率已呈下滑趋势,其原因是:一是现有国家统一配置的活动项目与设备器材己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新奇兴趣的需求;二是家教家养现象极为严重,可以说无师不在家教,节假日时间,学生绝大部分都在班主任、主科教师、艺术教师的家里进行文化补习或上专业课;三是专业指导教师的活动创意、表现行式、指导艺术等不能适应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四是学生参与校外科技活动、艺体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量、表现、评价等未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五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心”校外活动的工作情况未纳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3、要加大对“中心”管理人员、专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整体提升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创新活形式和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5年5月11日

第五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营造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

[1]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得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统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说,它具有引导塑造与形成合力凝聚人心、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决定了团要承担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任,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神”统摄校园文化活动之“行”,使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文体文化有机的结合、互补互动、相辅相成形成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

[2]人文化环境,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这是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高校共青

团的性质任务、工作特点自身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所以无论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些形态包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蕴涵着一种校园精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不但包括校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风格等硬件建设还包括科学知识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学术科技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等内容。做为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齐抓共管,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工作实效。

2.1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工作体系,为育人目标提供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校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为关键,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为保障,以各学生组织积极配合为基础,这就要求整合学校党政、教学、后勤、宣传、社团、学生会等校内

力量健全党政统一的领导,形成党群齐抓共管、各方面各负其责的长效校园文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诚然,大部分高校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作为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以及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该看到在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程式化、缺乏对其效果的监督机制、对接受对象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考虑有所欠缺的现象,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同时应将形势与内容相结合、将工作目标与体系绩效评价相结合,新辟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阔领域,确实扎实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育人作用。

2.2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文化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一直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要在强调第一课堂计划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全面育人服务功能,随着育人目标的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专而且要全,所以应转变丰富既是全面的教育观念误区,改变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方法,校园文化建设重智育轻德育的偏科状况,并逐渐转变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3]活动丰富却良莠不齐、重视大而全缺乏深度的现象,建立健全全面素质鼓励评价体系,将

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营养自助大餐,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途径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与此同时,高校共青团应按照“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呼应的原则,对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类型、层次、对象、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同时,努力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挖掘品牌,精心组织以科技、创新、实践、文化艺术、红旗团支部创建活动为龙头的科技、文化、艺术、文体等各类品牌活动的建设,培养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积极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管好、用好校园文化阵地,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形成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2.3完善政治素质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掌握其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修养,才能抵制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影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政体系工作中的重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工作是否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是否真正发挥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作用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根据青年学生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主流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在服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在挖掘和创造新的生命力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及工作模式开辟新的政治素质教育平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2.4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为广大学生搭建舞台,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力军的突出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施项目管理,以学生会、科协、各类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中介,放手让学生开展工作,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能贴近青年、服务青年,更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更能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塔里木大学校团委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并已初具规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是校园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科技创新类、志愿者类、理论学习类、实践类和文体类的社团一直是塔里木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深受广大同学欢迎。这些活

动对增强校园学术气氛、营造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陶冶情操,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5整合拓展校内外资源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广泛争取寻求学校和社会的有关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内外部优势整合,巩固基础,延伸平台,大力借助校内外、团内外的各种组织力量使他们共同为共青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政策、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4]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

和谐文化氛围,在先进理论的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第六部分

[2]张增孝.《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7月 第22卷第4期

[3]张志超.《关于建设第二课堂实现全面育人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增刊:75页

[4]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

上一篇:教育机构工作职责下一篇:监狱警察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