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电影英文赏析

2022-08-27

第一篇:狮子王电影英文赏析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音乐分析 背景资料:

出品:美国迪斯尼影片公司。导演:罗杰·阿勒斯、罗伯·敏考夫。作曲:汉斯·季默和近代杰出的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本片的故事情节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画面处理具有创意,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卖座的动画影片之一。 影片的故事概况:

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国家——“荣耀国”喜庆的一天,动物们都聚集到这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老狒狒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万兽群集,荣耀欢呼。而辛巴的叔叔刀疤对王位早已垂涎,他认为如果不是辛巴,自己将会继承王位,因此在他心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他设计杀害小狮子王辛巴,辛巴的父亲穆发莎在救辛巴时不幸遭刀疤暗算死去,从此辛巴走上一条复仇之路。在众多热情中心的朋友的帮助下,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后终于打败了刀疤,登上了岑林之王的宝座。同时它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谛。

1.音乐概述

为这部影片写作音乐的是著名电影作曲家汉斯·季默和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他们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各自发挥所长,把气势宏大的交响乐与富有时代气息的摇滚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部电影的音乐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独具一格的。有歌剧由于在创作这部动画片的初期,迪斯尼公司就有日后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的打算,因此这部动画片的音乐创作中融合进大量的音乐剧元素。

整部影片的音乐基本上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若干首歌曲,这些歌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插曲,旋律素材与演唱形式变化非常之多。从旋律素材上看,吸取了非洲民谣、摇滚乐、爵士乐、美国黑人的朗诵调等多种素材的因素。从演唱形式上看,有歌剧、流行音乐的通俗演唱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第二部分是纯音乐,这个部分的音乐是以《荣耀大地》这段音乐为主题的。《荣耀大地》的结构是A—B—A三段体结构。“A段”是大调式,情绪抒情明朗。“B段”为小调式,情绪略带忧虑。“A段”与“B段”的主题时而昂扬,时而忧郁。影片中的纯音乐素材主要是围绕着《荣耀大地》这段音乐的主题,再加上若干个展开段落而构成。

这部影片的音乐成功地融合了非洲音乐和摇滚乐的元素,在乐队配器上根据内容分别使用了以合成器为主的电声乐队、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可以说是以刺激各种音乐题材和形式的完美体现。影片的音乐荣获了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大奖。下面对这部电影的音乐进行详细分析。 2.实例分析 (1)“片头音乐”在医生具有非洲风格的呐喊声开始,在非洲土语的和声伴唱下引出了充满激情的主题歌——男声独唱《生生不息》。这是由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亲自演唱的,歌曲旋律动听,在激情的情绪中又包含着抒情。乐队是由数码技术制作、基本上没有用常规乐器,但是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合唱队,所以显得气势宏伟。片头的画面是:在非洲草原的一个国家——“荣耀国”里,狮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产下了小王子辛巴。所有的动物都来庆祝,一只老狒狒巫师拉飞奇正在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他捧起一捧细沙撒在小辛巴头上,然后高高地举起小王子,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体现出一个深刻的哲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音乐与画面配合得极其吻合,每一次的镜头转换音乐都步步跟进。这一段音乐起到了描绘画面的作用,是属于“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2)接下来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雨季来临,电闪雷鸣→星转斗移,季节交换→已长大的小王子辛巴走到还在睡梦中的父母身边撒娇,要求父亲陪他去外面玩→木法沙和辛巴谈话→木法沙的顾问犀鸟沙祖飞来向木法沙作晨间报告。在这4分30秒中,音乐素材是《荣耀大地》。在这里演奏形式与风格的变化非常之大。先是有一只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突然,合唱队加入了进来,浓厚的合唱音色配合着画面上出现的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辛巴调皮地扑向父母。然后弦乐演奏着抒情的旋律,衬托着木法沙和辛巴的谈话。这段音乐从开始至此,都是用的管弦乐队的写作风格,音乐突然改变了风格,转向摇滚音乐。接着沙祖唱起了歌,这段唱的旋律素材和演唱风格吸取了美国摇滚乐中黑人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段音乐最后在黑人女歌星提姆·莱斯风格强烈的独唱声中结束。影片的这组镜头和音乐衔接得非常紧凑,每一次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同步转换。

(3)辛巴想去大象的墓地探险,他来到伙伴娜娜的住地,想约她一起去。辛巴和娜娜的母亲都同意了辛巴的要求,但是她们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叫沙祖伴随他么一起去。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这时辛巴唱起了一首歌曲,歌名是《等我长大来当王》这段唱有一段较长的引子,这段引子的旋律非常活泼,是由长笛吹奏的。音乐与画面紧紧配合,描写了辛巴的调皮。这首歌曲的旋律带有摇滚乐的风格,活泼而有趣,在辛巴歌唱的过程中不时地加入了沙祖朗诵调风格的帮腔。最后许多动物一起加入,独唱转换成了合唱,在合唱的高潮中结束全曲。这种音乐的演唱和表演是典型的美国音乐剧的形式,音乐的对比很大,沙祖的唱中既有美国黑人摇滚音乐朗诵调的元素,也有歌剧中宣叙调的元素,起了很重要的音乐转接与对比的作用。

(4)辛巴和娜娜来到了大象的墓地,危险也随即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三只凶狠的土狼正等着他们,土狼是受刀疤的指使来杀害辛巴的。辛巴和娜娜拼命地逃跑,土狼在后面紧紧追赶,沙祖不幸被土狼抓住,辛巴和娜娜也被逼到了绝路。突然狮王木法沙出现在他们面前,土狼逃走了,辛巴和娜娜以及沙祖得救了。音乐从恐怖的气氛开始,这段恐怖的音乐是由电子合成器用数码技术手段制作的,现代的音乐制作使得恐怖的气氛更加突出。交响乐队的演奏把音乐转向紧张的气氛,这段紧张的音乐运用了交响曲中“展开部”的写作手法。长号在低音区吹奏旋律,弦乐在高音区演奏快速的固定音型,音乐的情绪层层推进,把紧张的气氛完全表现了出来。和电影画面的配合也非常紧凑,步步相随。这段音乐是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

(5)为了使儿子更成熟,狮王木法沙对辛巴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在静静的夜晚,父子俩仰望满天的繁星。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段音乐就是《荣耀大地》。开始是有弦乐在低音区轻轻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这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着辛巴的前程会遇到的磨难。音乐起伏很大,突然到达高潮,突然又会急转直下,表达了辛巴今后大起大落的命运。在这里,音乐与画面是一种“音画平行”的表现方式,但它并不仅仅是为父子对话而作的配乐。它有着深刻的内涵,预示着以后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趋势。随着音乐的表现,观众对今后辛巴命运的担忧也随之增大。 (6)刀疤和土狼在一起密谋篡夺王位,并要谋杀木法沙。刀疤向土狼们承诺如果他当上国王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土狼列队接受未来的“国王”检阅。刀疤做起了当国王的梦,他唱起了歌曲《快准备》。这首歌曲由男声独唱与合唱构成,男声独唱部分完全用的是歌剧中宣叙调的写作手法。但是乐队的配置与织体却是摇滚乐的,带有一种狂妄和野性的情绪,这和刀疤阴险凶狠的形象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土狼列队接受刀疤检阅时,合唱队在摇滚乐节奏的衬托下唱起了进行曲。这种音乐的处理方式是很新颖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味,与影片画面贴得非常紧密。另外,作曲家把刀疤的音乐形象处理成宣叙调风格也是为了和影片中正面角色的音乐形象有所区别。

(7)悲剧终于发生了,在刀疤的引诱下辛巴来到了一个山谷。然后刀疤指使三只土狼追击角马群。刹那间,大地颤抖,数以百计的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幸好木法沙及时赶到,救出了辛巴,但他自己却被角马群困在山谷里。木法沙奋力攀爬,挣扎着紧紧抓住一块岩石。突然岩石上出现了刀疤,木法沙向刀疤求救,可是,阴险的刀疤却冷冷地说了一声:“国王万岁!”接着把木法沙推下了山谷。这一段画面的音乐现有电子合成器塑造出恐怖而宁静的气氛,预示着大难即将来临。当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时,交响乐队和电声乐队以及合唱队交织在一起同时奏响,在以爵士鼓为主的打击乐的烘托下这种现代与传统的混合把画面上的紧张气氛完全表达了出来。在这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弯曲,是“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8)接着影片的画面有两组镜头构成: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他又伤心又害怕,他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别有用心的刀疤极力怂恿辛巴:“你逃吧,永远别再回来”。然后刀疤便命令三只土狼追杀辛巴,在荆棘丛的掩护下辛巴逃脱了。这段音乐的开始部分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这是它已被变奏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由弦乐器与合唱队轻轻演奏。突然,音乐的速度变成了快速的急板,在交响乐队演奏下土狼追杀辛巴的紧张场面得到极好的渲染,音乐的对比非常大。

(9)就在辛巴危难之时,他得到了朋友猫鼬丁满和非洲野猪彭彭的救助。此时的辛巴对生活完全失望,丁满和彭彭就教导辛巴对待生活要无忧无虑,不要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也不要有责任感,只要为今天而活就可以了的生活哲学。他们唱起了歌曲《哈库拉·马塔塔》。这首歌曲的音乐与表演完全借鉴了美国音乐剧中歌舞场面的形式,即把唱、念、表演融为一体。音乐的节奏和风格是从摇滚音乐中来的,宣叙调似的吟诵使得音乐诙谐活泼,表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10)一个夜晚,三个小伙伴辛巴、丁满和彭彭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聊着。忽然,辛巴想起了父亲的话:“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此时的辛巴心情无比难过,他独自走到山崖旁,对着天空叹息。这段音乐用的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音乐素材,木管乐器轻轻地吹奏着,弦乐渐渐加入,深情而忧伤。描写了此刻辛巴的心情,音乐在此起着抒情作用,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1)一天,彭彭被一只已经饿了几天的母狮攻击,辛巴奋不顾身地与母狮搏斗。忽然他发现那只母狮竟是儿时的伙伴娜娜。影片的戏剧情景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为配合画面,音乐的处理也非常具有戏剧性。音乐开始时的配器比较清淡,情绪轻巧灵敏,基本上是用木管乐器为主,紧紧配合着彭彭抓昆虫的画面。这也是交响曲写作中为音乐的展开而作的铺垫,表现的是激战前的宁静。突然娜娜的出现,她追杀着彭彭,音乐由此进入展开段落。速度变成快板,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高声部固定音型支撑下铜管乐器齐鸣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当辛巴认出娜娜时,音乐的速度顿时转慢,随后情绪变得活泼轻快。配器上也作了大的调整,铜管乐器让出了行走的轨道并交接给了木管乐器。当娜娜对辛巴讲到他母亲及家乡的情况时,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缓慢而忧伤。这段音乐的速度与情绪对比非常大,这也是交响曲常用的写作手法。

(12)当晚,辛巴和娜娜在夜色笼罩的森林里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这时出现了一首歌曲《今晚感觉我的爱》。这是一首为男女声二重唱及合唱队而写的歌曲,在形式上借鉴了音乐剧的写作手法。先由丁满延长一段情绪幽默的宣叙调作为引子,为后面的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在宣叙调后面紧接着女声独唱进入,由于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此时女声独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合唱队在低声部的衬托使得声部更丰富。在男女声的二重唱后歌曲发展成了辉煌的合唱,音色由以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歌曲的结尾时,通过一次远关系转调再次把歌曲推向高潮。在乐队写作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乐器配置上运用了摇滚乐队与交响乐队的结合形式,这使得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宏大的气势。其次,在织体运用上使用大量的摇滚乐写作织体,加强了音乐的动感。在这之前,影片的内容一直比较哀伤,这段音乐给观众在听觉上作了一次强烈的对比,也预示着后面影片情节将有转折。

(13)接着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黄昏,辛巴和娜娜在森林中散步,娜娜告诉辛巴,自从刀疤当上国王后,荣耀国的日子就像恶梦一样。她劝辛巴回去,拯救荣耀王国的国民。辛巴不愿意回去,他痛苦地思考如何面对将来。突然,巫师拉飞奇出现在辛巴面前,并带辛巴到河边去见木法沙。这一段音乐分为两个段落,从辛巴和娜娜谈话到辛巴思考时的音乐,节奏舒缓,以弦乐和木管乐器为主,旋律是从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变化而来。突然,一阵欢快节奏的女声合唱出现,明快的女声合唱旋律预示着辛巴的思想将要有大的转变,荣耀国的局面也将从黑暗转向光明。拉飞奇带辛巴到河边见木法沙的音乐是一段快速的音乐。乐队由合成器加合唱队组成,这段带有摇滚乐节奏的音乐与前半部分音乐情绪完全不同,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辛巴即将走出迷茫,开始他的新生。

(14)辛巴在拉飞奇的带领下来到一条河边。这时,星空中出现了老狮王木法沙的影像,辛巴又一次听到父亲深沉的声音:“孩子,你的才干非凡,又是唯一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你必须回到属于你的国土上去。”渐渐地,影像消逝了。辛巴哭喊着:“不要离开我!爸爸„„爸爸„„”这时音乐响起,管弦乐队与合唱队一起鸣响,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在这里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情绪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辛巴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15)辛巴回到自己的国土,他环视四周,土地荒凉干裂,一片凄凉。黑暗的天空传来隆隆的雷声,暴风雨就要来了。娜娜和丁满,彭彭也来到了他的身边,他们要和辛巴一起战斗。辛巴叫丁满和彭彭去引诱土狼,丁满和彭彭照着辛巴的吩咐去做了。这段音乐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此刻《荣耀大地》被放慢了速度,犹如一首哀乐,表现着辛巴沉痛的心情。忽然,音乐转为摇滚节奏的诙谐风格的歌曲,这是丁满和彭彭唱着歌曲引诱着土狼。

(16)在国王崖下,刀疤正在大发雷霆。因为动物们纷纷离开这片土地,母狮子们捕捉不到猎物,因此辛巴的母亲沙拉碧遭到了刀疤的殴打。辛巴看到母亲挨打,愤怒地冲了上来,他向着刀疤大喊:“我回来啦,你选择吧,要么退位,要么接受挑战。”狡猾的刀疤并不想投降,他以辛巴害死父亲为借口要挟辛巴。辛巴心中充满着内疚与气愤,一不小心从岩石上滑了下去。刀疤看着无助的辛巴恶狠狠地说:“在你死之前有件事告诉你,是我杀死了你父亲。”辛巴凭着自己的勇气爬上了岩石,他命令刀疤对众人重复刚才说的话,刀疤只能照办。洗清自己的冤案后辛巴和众狮子一起与刀疤及土狼展开一场恶战。经过几个回合,刀疤被辛巴推下悬崖,最后被战败的土狼群杀了。雨过天晴,辛巴走上了国王崖,他终于继承了本来就属于他的王位。若干年后辛巴和娜娜的孩子出生了,在当年辛巴的出生地,同样也是由巫师拉飞奇为小王子举行洗礼。和影片开始时一样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再次体现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真谛。这段音乐长达10分47秒,其结构布局和写作手法完全采用了交响曲创作的结构布局思维。音乐的主要层次可分为:引子→A→B(展开)→A→尾声。“引子”由英国管与弦乐器在低声部奏出低沉而恐怖的旋律(刀疤大发雷霆);“A段”由弦乐器奏出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B段”的旋律,显得忧伤而凄凉(辛巴突然出现在母亲身边);“连接段”由合唱在高音区唱出一个延续很长时值的长音,这是再为音乐进入展开部而作的准备(辛巴即将滑下岩石前);“展开部”的音乐节奏变化多端,时而激烈、时而平稳,对比的幅度很大,描写了格斗的场面。各种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也很强烈,基本上用铜管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在刀疤被土狼杀死前还出现了人声的喊叫声(从刀疤滑下岩石开始)。“再现部”弦乐器再次奏起了《荣耀大地》的旋律,音乐随着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在交响乐队与合唱队合奏声中结束(从刀疤死亡开始到辛巴走上国王崖停止)。“尾声”的音乐风格突然转换成摇滚乐的风格。合唱队用非洲土语唱起了和声伴唱,一首带有非洲民谣风格的男声独唱的旋律,如呐喊般地在上空飘扬。一次次的离调和转调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音乐在合唱队演唱的一个长音上结束了全曲。(从雨过天晴小狮王诞生到全剧终)。

(17)片尾曲是由艾尔顿·约翰演唱的《今晚感觉我的爱》。这首歌曲在此处是一次完整的体现。没有影片中情节和效果声音的干扰,加上原汁原味的摇滚乐队伴奏,让观众领略到艾尔顿·约翰非凡的演唱魅力。

第二篇: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

曾经和ing《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由10个章节组成。每一章节包括电影背景、故事简介、主要演员阵容及导演介绍、精彩部分节选、对影片的评论及注释五大部分。相信许多读者会在观赏优美电影或阅读《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过程中重温自己过去的电影体验,获得新的感悟和理解。

英汉对照是《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一大特点。《经典英文电影赏析》既有英文原文,也提供了中文翻译,有助于英语爱好者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还提供了注释,为读者的自学提供了参考。

·查看全部>>

前言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她的“英语帝国”风貌。一方面中国正逐步地同世界接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高校尝试并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日渐普遍。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贯彻其原则和方针,遵循其提出的“加强听说能力,提倡自主型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包括听力课课时。而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在这一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加强了应用能力的考查,听力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学时减少、对听说能力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也是大学教师应该探讨的新问题。

电影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漫漫旅途中的精神伴侣。在电影中,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得到情感的滋润,寻求生活的力量,体验人生的快乐。而英语电影不仅能把学习者带入到一个非常好的语境中培养语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国外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异国风情,为他们了解西方提供了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中国著名英语语言学教育专家刘润清曾说过,“电影是社会文化的浓缩,看一部电影胜似在国外生活一天”。

借此我们编写了《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这部书。在对近几年英美国家上演的大片精挑细选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既适合英语学习,又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时尚性、体验性为一体的10部电影。目的是通过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能直接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和生活习俗,锻炼和提高英语视、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这10部电影涉及不同的类型:爱情片、励志片、喜剧片、动作片、友情片、动画片等。

第三篇:英文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个产业。2006年,我国内地电影票房收入为26.2亿元。电影海外收入也大幅度增长,2005年海外收入是16.5亿元,2006年增加到19.1亿元。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好的电影名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因而电影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二、电影名翻译现状 目前,西片译名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目前,西片译名领域出现的混乱局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西方影片引进中,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不同的译名使译名造成混乱。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较典型的例子有美片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美片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即:饕餮gluttony 、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 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所以影片公映时译为《七宗罪》,点明故事主线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可谓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电影American Beauty的中文翻译大费周章也根源在于此。目前流行的译文 –“美国丽人”,和早先俗气一点的“美国美人”其实并不准确,简直可以说是望文生义。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蔷薇花美丽、圣洁,表示崇高神圣的爱情,尤其是红色的蔷薇,更是初恋者赠送的佳品。据神话传说,有一位爱神要亲手采摘蔷薇花去送给自己的恋人,由于心情过于急切,动作有些慌乱,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鲜血洒在了蔷薇花的花瓣上,把本来是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红色。爱神拿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蔷薇花去送给恋人,恋人见到后十分激动,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了爱神的忠贞。以后红色的蔷薇花就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尤为恋人们所钟爱。电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熟知此中花语的台湾翻译将之改译为“美国心?玫瑰情”,以中国玫瑰代替美国蔷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内涵,倒是别有意境。不过这部片子目前也有了一个更直接而准确的文化翻译“美国蔷薇”。还有一个译本叫做“美丽有罪”,也许是译者根据剧情发出的慨叹吧!

此外,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形式类似的中英两个词汇,也有可能会指代截然不同的内容,这种貌合神离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误译。比如:First Wives Club曾被人译作“大老婆俱乐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 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大小老婆妃嫔小妾一概毫不相关。这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其实讲述一群糟糠之妻怎样报复让自己下堂另娶新欢的陈世美老公。现译为“原配夫人俱乐部”“发妻俱乐部”就准确得多了。再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伦理片。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现在该片改译为“第三个人”或根据剧情转译为“黑狱亡魂”,笔者曾无意中发现还有DVD将片名译为“第三类男人”!撅倒!

同样,由于文化认同的差异,词汇所附带的联想意义也就会失之毫厘,缪以千里。以动物词为例,大多象征丰富,寓意迭出。要想译笔传神就要正确理解它们独特的含义。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影Dragon Heart 没有直译为“龙的心”。考虑到“dragon”在英语中的负面联想意义(使人联想到残忍、魔鬼),以及中国文化对龙的推崇(中华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征),该片加上一个“魔”字译为“魔龙传奇”。

另外,片名中的习语、典故负载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从字面意义理解,马虎从事,率尔操刀,势必会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比如,“Rambo:First Blood” 一直被译为 “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台湾将“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译为 “飞越杜鹃窝”,其实“Cuckoo’s Nest”在英语里是 “精神病院”的意思!这部电影改编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述了精神病院对病人人性和基本人权的残酷摧残,强烈抨击了枷锁式的社会制度,影片中最后印地安人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而水花四溅的镜头,以及他勇敢的冲出了铁窗把守的牢笼,正是影片所要体现的真谛:看似不可撼动的制度的基石,只要反抗的意识凝聚到一定的时刻而爆发出令人振奋的力量,终将突破一切束缚,而达到新生。大陆译名“飞越疯人院”因而更为准确传神地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谛。

在影片文化价值的传译中,我们应该有以下的共识。一方面,应该看到片名翻译受制于译入语的文化。译入文化必然对源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自身文化色彩。如英文电影“Love with My Father” “the Wedding Night”的汉译为“天伦乐”“洞房花烛夜”,就明显夹杂了汉语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应当认识到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因而对译文评判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在某一地区、某一时代被认为通顺可读的译作在另外一些地区、时代则不一定是好的译作。如港译“太空也入樽(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在香港颇受欢迎,但内陆观众就很费解。“入樽”在粤语里其实是“打篮球”的意思,而“走佬”则意为“逃跑”。

从历时角度讲,我国当前宽松、开朗的社会环境、双向交流的文化心态,随着人民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关注和社会文化条件的成熟,也无疑会促使更多更贴近原片风貌的优秀译作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早已取代“北非谍影”成为国内流行的译名。而“真人Show”(Trueman Show又译:戏剧人生,特鲁门节目等)一类的中英夹杂的片名也已日益为部分中国观众所接受。

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西片在翻译的过程中片名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为了和网络上早已传播的片名区分开,西片公映时会刻意另行译名推出,这也导致了西片译名的混乱。Mission Impossible 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等,公映时被译为《谍中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 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

三、电影名翻译常用的方法 1.音译 对于以主人公名称,地名或者反映该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电影,其名称可以采用音译,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电影的异国风情。例如,Jane Eyre简爱,Spartacus斯巴达克斯,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Harry Porter 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 2.直译 直译也可称为全译,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合乎译文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例如,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Driving For Miss Daisy 《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 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Brave Heart《勇敢的心》,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 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等。 3.意译

每个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有矛盾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这种方法称为意译。意译包括加注,或者以文化或剧情为基础创造性的叛逆。 有的影片名称直译过来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也不能吸引观众,可以在原名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译语观众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从而更生动,更上口,更具有商业效益。例如美国影片Shrek 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观众对该影片的主要内容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是Bambi 《小鹿斑比》,Baton 《巴顿将军》。

四、文化因素对电影名翻译的影响 什么是文化?英语中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最早的基本意义是“耕作,种植,作物”。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culture一次的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的定义达160种之多。文化的蕴含极为丰富,尽管一直为多种学科所关注,但其内涵和外延一直不很明确。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皮埃斯 (W.B. Pearce) 则认为 “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文化的定义是是英国十九世纪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er) 1871 年提出的:“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 文化的概念范围极为广阔,内涵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简言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当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这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的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比如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捷(Michael Ondaatje)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讲述的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保留小说原题对欧美观众很有吸引力。而香港当地观众对小说知之甚少,若直译为“英国病人”,反而显得索然无味,译者因此将之另译为“别问我是谁”,抒情意味浓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寻英国病人身世的情节,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而台湾译名“英伦情人”,VCD译名“乱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爱情主题,诗意浓厚,不失为佳作。

商业价值的另一体现是片名强调新颖醒目,善于制造悬念,渲染气氛。比如将It Happens One Night译为“一夜风流”,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网络惊魂”,就十分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惊险片The Rock 的大陆译名“勇闯夺命岛”,港译“石破天惊”,台译“绝地任务”也都雅俗共赏,自然贴切,悬念十足,成功地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

为达到以上两方面目的,商业价值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大胆创新,“得意忘形”,甚至可以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内容。在具体操作中,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入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08050341X19

第四篇:《狮子王》剧本赏析

一、影片简介

片名:《狮子王》

英文: The Lion King

国别: 美国

片长: 89分钟

导演: 罗伯?明科夫

罗杰?阿勒斯

编剧: 艾琳?梅奇

乔纳森?罗伯茨

琳达?沃佛尔顿

制作: 迪斯尼

发行: 博伟

上映时间:l994年6月27日

二、剧作赏析

自1994年夏天上映以来,迪斯尼推出的第32部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席卷世界各地,在欧洲、拉美和非洲的20多个国家,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狮子王》更是电影史上第一部进入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动画电影,并保持过近十年电影史上动画电影的最卖座记录。 所以,本片不仅创造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很多人从观念上重新定义了动画电影,对美国动画、世界动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电脑动画的诞生,影片又被公认为两维传统动画的巅峰之作,也是迪斯尼动画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在动画电影史上无疑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人物原型分析

《狮子王》是迪斯尼号称的第一部原创动画电影,在这个发生在非洲大陆的故事当中,我们看到对爱、对责任、对生命、对成长的探讨,充满了一般动画电影少见的王者风范和史诗气派。

一谈起《狮子王》,大家都说影片的故事灵感主要来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等等。但是我们认为,从分析一部具有原创性的动画电影来说,概念性的将其中与某部经典原型相比较,得出其共性的思考路子,显得过于简单化了。其实,《哈姆雷特》也只是《狮子王》创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那我们不仅要问,既然故事原型是《哈姆雷特》,那原创又在哪里呢?我们剥离整个电影的故事,还原其在最初创作中的元素的堆积,总结到以下的几个主要方面: 动物题材原型——“小鹿斑比”

我们从迪斯尼动画电影当中,尤其是改编经典童话、神话的创作当中看,改编手法最多的就是经典题材与动物题材的结合。动物题材的选择与动画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在最初的迪斯尼动画中的((101忠狗》、《小姐与流氓》、《小飞象》、《小鹿斑比》等等,动画将童话特有的童趣色彩和梦幻感挖掘得淋漓尽致。到了20世纪90年代,迪斯尼进入了真正的复兴阶段,取代动物题材并以人为主角的童话、神话题材如《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艺术构思、美术创作能力、剧作等全面走向发展和成熟,使得这些影片在娱乐性、故事性、思想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创作阶段。

无论当时《狮子王》的主创者的创作初衷是怎么样,但是从现有的影片剧本本文来说,有关动物的描绘埋藏着《小鹿斑比》的影子。l942年出品的《小鹿斑比》叙述了小鹿斑比的成长故事,是一部主题强调爱与温馨的作品,故事描述斑比从踉跄学步开始,他与森林伙伴们一起历经季节迭换、岁月变迁,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学习成长,但是当人类带枪闯入森林,屠杀

他们的亲人、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之后,斑比明白了只有爱才是抚平伤痕的惟一力量。影片对森林的和谐气氛以及对动物们的善良本性描写十分深入,故事里借可爱动物们的温馨扶持与相处,展现纯真童心及处处有爱的寓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小鹿斑比》对于孩子成长的关注、对于孩子的结交朋友过程的描绘、对于亲情的刻画、对于森林的毁灭与重建、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这些感人的元素,几乎都成为《狮子王》扣人心弦的重要因素。

辛巴的故事几乎就是斑比的翻版,虽然有很多的修改,但是从动物题材的角度来说,《狮子王》的选题更准,娱乐性更强,而且对于上述的几个方面的挖掘更加深入,体现了我们所说的“创作成熟”的特点。

人物原型设置——“摩西”的回归

分析《狮子王》中王子辛巴的遭遇,很多评论都是从《哈姆雷特》的角度来探讨的,毕竟整个故事的大框架当中,王子复仇以及与叔叔篡位等大的情节与《哈姆雷特》实在太相似了。但是,如果我们关注辛巴这个王子的心路历程,我们发现,辛巴形象的骨子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原型要涉及,这个原型就是著名的埃及王子一一摩西。

读过《哈姆雷特》的读者知道,哈姆雷特回国后发觉自己的叔叔具有杀人篡位的嫌疑,随着鬼魂以及哈姆雷特演戏的隐射,谜底已经越来越明显,莎士比亚将剧本的中心聚焦在这个有些怯懦的人物内心当中。“生存还是死亡?”的名句也跟着哈姆雷特而深入人心。

而《出埃及记》当中的摩西原本养尊处优,由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发生意外杀人,而远走他乡,过一段和平安宁的日子后,听候上帝的感召,回埃及拯救受苦受难的同胞。在这里,摩西经历了贵族、罪犯、使者,最后到人民的救星的整个角色的变化。看完这个,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段人生的经历在辛巴身上得到了重演。所以,我们现在很清晰地发现,从辛巴这个人物的设置来说,他的人物角色的演变,更多的来自摩西的原型,整个故事围绕着人物在故事中的起起伏伏来做文章。

辛巴的回归与摩西一样,具有着救星的意味。尤其是这个“出走”和“回归”。《狮子王》的主创人员巧妙地与叔叔篡位的副线相结合,是影片剧本最为重要的情节点,扭转着影片的剧情发展。辛巴人物的塑造原型选择摩西,一方面,辛巴避免了哈姆雷特的过于怯懦与犹豫的气质;另一方面,辛巴又吸取了摩西经历的悲剧性,而且更加尖锐(死的是自己最亲的父亲),使得辛巴与常规的动画形象(比如米老鼠、小飞侠、阿拉丁等)拉开了距离,被刻画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深度。

戏剧冲突原型——“哈姆雷特”的王位

读到《狮子王》的剧情方面,我们就不得不着重从《哈姆雷特》的角度探讨。《哈姆雷特》提供了一个具有激烈戏剧冲突的经典故事原型:叔叔的篡位使得家族关系分裂为敌我矛盾;王位代表着责任;复仇蕴含着战斗与抗争的高潮;王子的惆怅意味着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如果照搬整个故事框架,将所有人物进行动物化,也未尝不可,迪斯尼的经典动画《妙妙探》、《罗宾汉》、《救难小英雄》、《小姐与流氓》走的就都是这样的故事套路——用动物讲述人的故事。但是本片的主创者显然没有这样“偷懒”,为了将这个动物版的“哈姆雷特”改编成一部石破天惊的动画史诗,大胆地吸取了其他的养分,进—步将故事素材重新整合,形成了现在这个相当成熟的经典大作。

为了适合动画的独特的艺术类犁,从这里的修整尤其是局部的修整可以看出主创者非凡的艺术造诣与动画修养。

1)首先,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基调被修整了。尤其在整个影片的基调上,主创者做了很大的努力。影片一改《哈姆雷特》的压抑、悲伤、沉寂的忧郁基调,通过诙谐角色的出场、歌曲的穿插、色彩构图的营造等等方法减弱悲剧性,还加入了辛巴父子的亲情、辛巴与娜娜的爱情、辛巴与丁满彭彭的友情等元素,将整体悲剧性的基调合理地演变成一种具有史诗性的正剧基调。

2)其次,对动物题材的生发。既然从动物的角度入手,如果脱开了动物的身分去演绎就显得不够充分,所以前面论述的对《小鹿斑比》的重新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影片的视角更加的动物化,更加的具有生动性和可信性。

3)对主要人物的修整。除了将辛巴这个主人公重新演绎,还将其他的主要角色进行了调整,使得各种人物在具有非常鲜明个性的同时又不复杂,具备动画电影的人物设置要求:叔叔刀疤残酷阴险、娜娜善良勇敢、丁满敏感多嘴„?

4)对冲突段落的设置进行调整。《哈姆雷特》原著中,从哈姆雷特回国开始,他就发现了自己父亲离奇的死亡,在查明了叔叔的谋杀后展开复仇。矛盾冲突集中在王子的复仇上。而《狮子王》则顺序性地交代了叔叔篡位,以及辛巴出走与回归的过程,复仇成为影片的高潮阶段。戏剧呈现给观众的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而电影,尤其动画电影要遵循“起承转合”的冲突以渐进方式展现故事。

5)最后,修改结尾。《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来源于自身性格,也来源于那个具有悲剧性的时代,戏剧悲剧性结尾振聋发聩。但改编到动画电影当中,这种悲剧性似乎有些不堪重负了,尤其在美国动画的艺术传统当中。影片用“生生不息”作结尾,体现了主创者高超的艺术构想和昂扬的思想,可以说,这个修改实在恰如其分,与整部影片相得益彰。

影片的成功来自诸多方面的有机整合,编剧对一个题材的挖掘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影片的艺术水准和票房成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狮子王》的“原创性”都是值得借鉴的。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经典巨著当中,这样只能作茧自缚,体现不出时代的特点,更发挥不出动画艺术的独特性;另一方面,这种出神入化“杂取种种,为我所用”的创作方式本身就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2.主题鲜明

毋庸置疑,《狮子王》在电影史上是一部举足轻重的动画电影。在这部动物版的《哈姆雷特》中,全部角色均为动物。片中的各种动物也大都采取人性化的描写,木法沙的王者之风,小辛巴的机灵活泼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所以读解影片就像读解《哈姆雷特》一样,关注人物和人物的变化最为关键。而辛巴的命运又与主题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分解一下辛巴经历的几个阶段:

1)影片开始,辛巴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狮王,他可以任性地说着自己的心声——“我等不及要成为国王”。

2)遭遇挫折,尤其是父亲的惨死,辛巴心里悲痛而内疚.他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从这一刻,他从王子变成了一个“罪犯”,成为辛巴挥之不去的痛苦。

3)相遇的最为重要的朋友——丁满和彭彭。他们号召“生活要无忧无虑,不想过去,不想未来,也没有责任,只要为今天而活就可”的生活主张。渐渐地,辛巴也认为忘掉过去才是对的,选择无忧无虑的逃避生活。

4)在娜娜的来到、巫师的启发以及父亲深沉呼唤后,辛巴终于鼓起了勇气,去勇敢面对自己最艰难的挑战——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和生命中的逆境,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5)战斗。为了荣耀石的动物们,也为了自己,辛巴勇敢战斗。

6)新君王。最终辛巴成为真正的国王,完成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接替,辛巴成为了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国王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新的父亲。

虽然,《狮子王》对于生命的探讨很真诚,尤其是作为一部动画作品,它已经恰如其分地捕捉到原著的真正内核。《狮了王》的主题就是借由狮王木法沙和他的儿子辛巴,在森林王国里历经了生存、死亡等生命中的种种考验,从而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义。而“如何面对责任”则是影片主题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

辛巴从期待王位到放弃王位,再从逃避王位到争回王位,其中核心在于一个孩于在成长中真

正理解责任的过程。影片中辛巴与娜娜相遇因为荣耀石而争吵,辛巴不愿意回去,不愿意面对家人、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时娜娜焦急的说道:“但是,这是你的责任啊!”影片剧本着重从辛巴的逃避到面对之间的心路历程来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纠葛冲突来表现,这个在以往的动画中是少见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在人物深度上的挖掘是值得称道的。

当辛巴选择勇敢去面对过去、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责任以后,动物王国又重新恢复了平和与宁静。不久,娜娜和辛巴又有了小狮子。举行大典的这天,拉菲奇抱着小狮子来到国王崖上,将小狮子高高举起。立刻,所有的动物都发出了欢乐的吼声,向着狮子王国未来的统治者俯首跪拜„„

这时的“生生不息”让人感受到的是沉甸旬的份量,这在动画电影当中实在难能可贵。

3。台词精彩

影片的剧本是相当出色的,尤其是剧本当中的台词部分非常优秀,为影片增添了很多的精彩,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直接看英文的原文,或者听它的原声英文对白,单词与句型不仅简单,而且还很生动。

电影剧本的台词是非常难写的,尤其是动画剧本的台词,拿捏的分寸相当难,过于正式的对话给人印象古板;过于放松的对话又很难把握,容易失控。所以一部好的动画电影,台词非常重要。《狮子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范例。

1)台词的情感内容——派沙祖护送娜娜回家后,狮王开始严肃地与辛巴谈话。辛巴很惭愧自己没有遵守规定,他说:“我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一只勇敢的狮子。”“孩子,勇敢不是找麻烦。”“勇敢不就是无所畏惧吗?”“不,勇敢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今天怕了。”“爸爸你怕什么?”“我怕今天失去你。”狮王说完,父子俩静静地仰望满天的繁星。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

2)台词的潜台词——刀疤低声咬牙切齿地回答说:“排在我前面的是小毛球!”说完,便无礼地转身离开了。他的潜台词就是“要不是辛巴的诞生,王位的继承人应该是我!”

3)台词与人物性格结合——木法沙奋力往上一跃,挣扎着紧紧攀住一块岩壁。他向突然出现在岩石上的弟弟刀疤求救:“刀疤,救救我!”可是,阴险的刀疤却冷冷地说了一声:“国王万岁!”接着,把国王木法沙推下了山谷。这里,刀疤为什么说“国王万岁”呢?其中一方面符合人物的阴险个性。和他的表里不一;另一方面说明他对于“国王”的耿耿于怀,才使他会做出篡位杀兄的可怕的事。

本片台词精彩的地方实在太多,不便一一提到,只能做一个简单的论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去细细品位。

4.典型的迪斯尼风格

虽然任短短的几年当中,《狮子王》的排名从“目前为止电影史上世界最卖座的动画电影”退居到“第二”。但是,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可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大作。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它一定会像影片中说的一样“在天空遥望着我们”,活在我们的心目当中。这部影片以其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震撼人心的壮丽场景、感人至深的优美音乐,以及其所描述的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内容,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

相关荣誉

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

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Circle of Life)

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Hakuna Matata)

第五篇:动画赏析论文《狮子王》

动画赏析论文

《狮子王》动画赏析

《狮子王》是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动画片、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巅峰之作。1994年6月15日在美国首次上映,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32部经典动画长片。主角为一头名叫“辛巴”(Simba)的狮子。并且本片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获得灵感,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狮子王》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2D动画技术,并且配上宏伟的交响乐,融合非洲当地原始音乐,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狮子王》这股热浪随后席卷世界各地。此片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狮子王》时长89分钟,其类型属于喜剧、冒险、音乐、动画。当太阳从水平线上升起时,非洲大草原苏醒了,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狮王穆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产下的小王子辛巴的诞生。由此,矛盾在这刻开始上演。辛巴作为主角,天性顽皮,然而在以后的成长历程里却给他带来了身心的巨大变化。儿时受到叔叔刀疤的欺骗与仇恨因单纯而丝毫没有察觉他复杂的野心,背负“杀父”的罪名而流浪漂泊;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友情的来临给他以新生的希望与活力,在与丁满和彭彭的开解下体会了生命的快乐与友情的珍贵;而一次与儿时同伴娜娜的再遇,得知叔叔刀疤的恶行后变得勇敢而成熟;最后与刀疤的决战里更体现出那份王者风范„„这一切的经历中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从单纯幼稚向成熟自信转变,所经历的事情都有着相同之处。如果人不受欺骗,根本无法了解被骗的愤怒;如果不经历流浪的艰辛,又何以知道友情所带的温情的珍贵;如果不经历命运的挣扎,谁能够证明自己潜在的能力?我能自然地与他的生命产生共鸣,也许人生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点成长的挫折与颠簸,只有这样我们才懂得成长的重要性与生命的特别意义。

《狮子王》以初生的红日开场,地平线上升起的红日唤醒了整个大草原,场景中仅有的一颗树更是和空旷的草原形成了对比,12秒的镜头把观众带到了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影片开场,几个画面切换后,镜头跟随一只飞翔的鹦鹉,引出了故事的开端。在影片中,大量的垂直俯视镜头把视觉主体和视觉对象的位置关系交代清楚。狒狒巫师把辛巴举起示众前的一个90°俯视镜头,将场景空间中的纵度感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象征着权利的居高临下,将动画的场景空间展现

的淋漓尽致,达到了使观众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通过镜头移动表现场景的空间位置变化、各场景之间的切换是影片表现空间效果的手法之一。《狮子王》中用到了很多推拉镜头表现场景深度,通过摇移镜头展现草原广袤。移动镜头展现空间区域:纵向引领观众体会空间的深度,横向展现空间景物变化;场景造型的比例、光影展现出空间的内容层次,镜头放大或缩小,从全景至细节,表现场景造型、角色形象的视觉范围外扩和内缩,整个过程把视觉主体融入到场景,借用画面语言拓展影片情节。

在影片中,老狒狒拉飞奇看到刀疤登上王位时感到无奈的镜头,用了大全景到局部全景的镜头组接,在这7秒钟的画面中,巫师动作神情没有很变化,所在画面中的位置也没有变化,通过转场将背景更换,从外部开旷的空间换到小的局部空间,表现角色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这种表现方法在影片中多次用到:小狮子辛巴和猫鼬丁满、疣猪彭彭一起生活时,在森林中、瀑布前、小桥上也是用了同样的表现方法,通过它们所处背景变化来表现空间环境和时间变化,推动剧情发展。

这些镜头中包含主体动作一致的联系,使得场景转换变化自如,通过场景变换推进剧情发展,不至于使观众产生时空紊乱的感觉,同时将场景的时代背景和剧情进展一笔带过。在二维动画中,不管用哪种方式表达空间,都要体现空间层次的丰富和画面的内容。

影片《狮子王》中的音乐,在人物的塑造和情绪的表达上也充分地运用了多种音乐表现手段的结合。辛巴发现父亲的尸体时,误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此时,由主题曲《荣耀大地》变奏而成的葬礼进行曲,在弦乐队与合唱队的轻声演绎下,表现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

通过《狮子王》的动画赏析,我们看到了非洲草原上一只小狮子的成长故事,将人类对爱、生命和责任的思考,诠释得淋漓尽致。背景则搬到了非洲草原。这是一部充满冒险和传奇色彩的故事,拟人化地描述了动物间悲欢离合,诠释了爱情、责任和生命的真谛。美轮美奂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其中,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震撼人心的舞台场景让人眼界大开,纯正的英语原声、悠扬的主题音乐配合107种非洲打击乐器更犹如天籁之音动人心弦。

《威风凛凛进行曲》本是著名作曲家艾尔加为庄严场合而创作,伴随着这首交响乐,动画片讲述起一个古老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并非诺亚,而是唐老鸭:音乐一开始,号角声打破了动物们平静的生活,随着音乐的缓缓行

进出现紧张、急切的主题,画面中一名老者清楚森林即将面临一场洪水,并将拯救重任降到了唐老鸭的身上,此时交响乐逐渐变得声势浩大,华丽而威风凛凛的_毛部主题强有力地呈现出来,动画作者也赋予了它英雄般的气度和领导使命,唐老鸭担负起了挽救动物们的重任,音乐的紧张进促,将唐老鸭烘托成一个救世主形象。它苦口婆心将众人唤醒,说通了众人需要紧急避险,在避险中,伴随着庄严的进行曲,动物们都有节奏的,成功地被组织上了船,这种将拯救动物世界的重担独揽一身大使形象,一改以往唐老鸭慢、啄、笨的形象,成为一个大英雄和一个领导者形象。这使一个十分正式、严谨的交响曲,成为充满了乐趣与遐想空间视觉盛宴。时而紧急,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把世界末日的那种撼天动地还有万物生灵的飘渺感抒发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