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医生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公司医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背负肩上扛着重负大步地跋涉,这是一部分人的人生经历写生。徐标就是这样。徐标出生在泰州。19岁那年他从扬州医学院毕业,然后分配在姜堰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做医生。一时间他和父母亲成了同一门下的同事,父亲干脆就是他的科室主任。“从小就想做医生”。

第一篇:公司医生论文范文

社区医生在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作用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最能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卫生服务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被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并由过去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在兼顾以个体健康的同时向群体健康转变。把健康管理做在了上游。社区医生如何在患者与专科医生中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患者方便、快捷、安全地进入综合医院专科就诊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1 全科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范畴各异

1.1 全科医学研究范畴 全科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所有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导向,强调提供综合卫生服务为特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以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为一体的有效、经济、安全、方便、综合、连续性的基本卫生服务。

1.2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研究范畴 把人的机体分解为各个区块和若干个组织器官,用局部的、个体的、细胞的、分子的方法、观点来观察疾病,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已病的个体如何恢复健康,更关心患者身上的病而不是一个社会人,对已发生了疾病的患者身上的病加以施治。以恢复某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为己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防控往往显得被动无力。

2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

2.1 全科医生的工作范围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为居民解决社区主要常见健康问题,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连续、综合、适宜技术的卫生服务,注重于人、伦理生命的质量和患者的需求,为社区所有居民服务,以满足患者基本卫生需求为目标。以维护患者的最佳利益为准则。

2.2 专科医生的工作范围 服务人口多而流动性强,处理疑难重症,应用高新技术,价格昂贵,只为就诊的患者服务,注重于疾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片断的专科服务。根据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异同,全科医生应发挥桥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应主动与专科医生联系,利用双向转诊与专科医生互动,全科医生应亲自介绍患者到指定专科医生处应诊,利用义诊机会请专科医生参加。扩大专科医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健康教育的契机请专科医生授课,专科医生直接零距离与患者互动。实行开放式问诊,收到很好的效果。使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为患者服务的连续性得以延续,全科医生应在居民中间经常宣传上级综合医院诊疗范围和特色医疗,供患者自由选择。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协调作用

医学的最大目的应是如何保持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病,医学必须从单纯研究疾病转到也研究健康上来。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弥补多年来疾病治疗(临床医学)、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之间脱节的最佳选择和最好办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应广泛与社区居民、患者、社区行政管理干部、上级综合医院的专科医师进行联系,保持医疗信息互通,医疗资源共享,把上级综合医院的医疗特色介绍给社区居民和患者,使他们不盲就医,综合医院把适合自己特色的患者收上来,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和从事全科医学的全科医生将是弥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使者,使其协调发展。

4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互动作用

4.1 双向转诊 利用上转诊单向专科医生介绍患者与病情,以利于专科医生尽快做出诊疗计划。当疾病治愈或稳定好转出院时,专科医生应将回社区的患者以下转单的形式通知全科医生,以便全科医生对慢性患者的后续管理。

4.2 走访住院患者 患者入院后全科医生宜主动探视、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并与专科医生沟通,向专科医生介绍患者对住院的要求,如诊疗、护理是否满意。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请专科医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其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根据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使患者心态保持健康、配合治疗,尽早痊愈。康复出院时,全科医生应征求专科医生的意见,以便回社区后进一步管理。

作者:贺朝忠 邓建华

第二篇:医生徐标和他的医生同伴

背负

肩上扛着重负大步地跋涉,这是一部分人的人生经历写生。徐标就是这样。

徐标出生在泰州。19岁那年他从扬州医学院毕业,然后分配在姜堰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做医生。一时间他和父母亲成了同一门下的同事,父亲干脆就是他的科室主任。

“从小就想做医生”。徐标说他们一家都与“医”相关。而且家里红旗飘飘,6个人,爸爸妈妈、哥哥嫂嫂、他和爱人都是共产党员。

在徐标孩童的一片天下,每年属于他的各种“第一”就像秋天必然飘落的树叶,平常极了,铺满了脚下,一直到大学他都是全校学分排名第一。在“第一”的包围之中终于有一天他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到“第一”的乏力:“哎呀,那么多心肌梗死的病人,除了挂挂水(静脉注射),吃吃药,再没有其它办法了。死了的病人真不少,大概在三分之一以上。”

“那时我父亲有很多专业书,印象最深的是一套《主任军医进修教材》,上下两本,两寸厚。我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比如放一个漂浮导管到肺动脉里面去,哦,就能测出病人心功能的情况。哎呀,真了不得,而我们还在用听诊器……”他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不够用了,“我要出去读书。”

从这时起徐标学会了背负。1986年,他考取东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是心脏病专家陈达光教授。这是他第一次爬上了家乡的山顶,看到了山外有山。

1989年,徐标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心脏内科。毕业当年他就开始接触冠脉溶栓的治疗方法;1990年他做了经皮冠脉球囊扩张(PTCA)手术;1996年他开始做冠脉内支架植入……这些手术都曾经在江苏省被称为“首例”,铺在他脚下的又是一片“第一”。

之后的七八年时间是一个相对平缓期。96年徐标做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的心脏内科副主任,这一年他34岁。也许30已去40将至是男人的“危机期”,徐标说,动力总是从对自己的不满开始。

“我们临床上正式开展‘PTCA’技术是93年,当时很了不得了,但是我发现手术过的病人有些又返回来了,血管的‘再狭窄’率有40%到50%,甚至还有的医院报到60%。”

“96年以后我们逐渐开展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技术,但是我从书上看到,哎呀,国外的冠脉介入治疗已经采用旋切、旋磨一类的方法,我们呢……”类似的不满一次次在寻求进步的心里滋生。

“基础研究方面我们也明显地滞后。我们还在做器官、组织的研究,人家已经进入分子研究、蛋白质研究、基因研究了……”徐标此时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羞辱搞得他心里隐隐作痛。

终于,以他当时的评判能力再带些偏激的想法,他认定自己的知识是落伍和粗陋的,而且这样的水平难于应对学科发展的速度。“我必须到国外去学习。”

徐标选择了英国。“我的英国导师叫Professor Ritter和Professor Ferro。之前我们是通过信件交往,我寄上自己发表的两篇论文。希望他能给我一个博士后的机会。导师的第一封回信就说‘我要你’”。那是1996年。

徐标于是获得到英国King’s College读博士后的批准。King大学是全球著名的心血管病治疗与研究中心。“我工作的大学先后出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际上,这次徐标把自己放到了巨人的圈子里。

学习期满了,Ritter教授的态度很明确:“你不能走”。

徐标理解“他们实在不希望我走。我和导师说,我们不妨合作申请科研项目,以后每年我留点时间到英国来,你们也留点时间到我们中国去。”

经过努力,徐标和导师如愿地申请到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基金”,项目费相当于人民币84万元,数目不大,但是英国每年给亚洲地区只资助一项。这时是1997年年底。

此后到2001年6月间,徐标因为合作项目来来回回往返于中国和英国之间。

这一年的6月之后,徐标再度申请到出国进修临床专业的机会,依然是赴英国,在南伦敦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

“这家医院有7个导管室,7台机器,什么概念?一天的冠脉介入手术额定量是84台。去除一台机器做起搏器,其余的6台平均每天要做满14台手术。病人是纷纷从其他大医院送过来的。准备接受手术的病人资料事先被传输到这里,然后由专门的秘书安排。”这次学习对徐标是触动性的,注定要改变他些什么,至少他的职业取向不再单一。

回国后,徐标果真是180度转弯,了断了国有的身份,直接到南通市一家据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私立医院“瑞慈医院”,他要学着做医院管理者。接下去他有了一年半的副院长经历。

2003年初,徐标又是一个180度的掉头,重新回归国有。他此次投身的单位换了,是南京市鼓楼医院。按照他的说法“看中的是这家百年医院的品牌和名气。”事到如今,他庆幸“不到鼓楼医院不知道它的平台有多大。”

当时鼓楼医院的丁义涛院长说了这么一段话:“徐标在私立医院,人家是给了别墅、轿车的,我们没有承诺给他个人任何特殊的经济待遇,我们能给的是让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位睿智的管理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人才策略最终没有让徐标落空。不客气地说,省重点攻关项目“心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课题能落到徐标囊中,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站在鼓楼医院的舞台上。

“现在不是一个人了,是一个团队的发展。我感到这么多年过来自己肩上从来没有轻过。”当然徐标清楚,往后的担子只有越来越重。鼓楼医院马上要扩建,到时候心脏科将是一个很大的心脏中心,病床按照设计规模将是150张,还有研究所、研究中心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疯狂”

徐标初到英国时搞过不少“出格”的事。他迷上了实验,全然不在意当地早9点、晚5点上下班的规定。同室的“老外”也不清楚,习惯了夜班工作的中国医生没有太严格的时间概念。“我呢一天十几个小时不离开实验室,总要忙到晚上10点钟。几天之后,实验室大楼的管理人员终于讲话了:哟,为什么有一个办公室总是忘记关灯呢?!这次误会之后,大家都说我有点‘silly’(呆)。”

徐标说自己研究到了关键的时候,干脆连周末也泡在实验室里。他哪里知道国外实验室周六、周日工作是要提交申请的。结果,这一次的“违规”惊动了值勤的保安,一位很严肃的保安诧异地看着他说:“你的机器怎么还在运转?你不知道今天是休息吗?谁批准你工作的?”

几次下来,英国的同行们很友好地叫徐标“Crazy”,就是你已经疯狂了。Ferro用手指顶着他的脑袋说:你怎么不知道休息?你的身体怎么会这么强壮?徐标心想,这点工作算什么呢,不过在机器旁等等数据而已。

徐标印象最深的是实验室的一位动物解剖员,“刚到那会儿,我没有动物解剖执照。英国一年只有一次执照考试机会。没办法,我的解剖必须请由一位技术员代为完成。我一般8点钟就到了实验室,但是那位技术员一定是踩着上班的9点钟才到。

到了以后他还要先喝一杯咖啡,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会,聊聊天。大概要到10点多钟了,他才慢慢腾腾挪动着吃力的身体去取组织,然后又慢慢腾腾地摇过来。别说了,我坐在一旁等得急死掉了。终于有一天,他一脸奇怪地看着我:标,你把你的课题完成了就能拿到你的那份工资了,你干吗老是那么急,那么Crazy呢?我说,我除了这个课题下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呢。他不慌不忙地说,那我们不是还有明年、后年、大后年吗。”

后来,徐标考取了解剖动物的证书,他可以自己处置动物了,再不必为别人的按部就班而折磨自己。过去一天最多只能做一例实验,这么一来他每天早早地动手解剖,一天下来可以完成两例,速度成倍地加快了。

在英国期间“呆”也好,“疯狂”也好,徐标自认为如鱼得水,收获特别大。

这一期间,徐标改良了传统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人们提取所需的蛋白质时,开始变得方便、准确了。这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改进。之后大家敬佩地送给他新的称号“蛋白质纯化king(王)”。导师Ritter教授破例地承认:“我自信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你,标,除了大脑聪明,还有一双灵巧的手。”

此间,徐标重点进行的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研究论文1998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世界生理学年会上交流,同时还在《FASEBJ》生物医学期刊上刊出。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杂志,影响因子9个点。他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了美国的《循环研究》杂志上。

徐标学业完成以后,获得了这所大学最高荣誉。那是一副医院600年前的写真画。画的背后有从校长到科主任到导师所有人的签字,签字都是即时亲笔书写。“我是获得此殊荣的惟一华人,也是惟一的亚洲人。”徐标说。

其实,徐标的“疯狂”不是到了英国才有。

在姜堰市人民医院的那会儿,徐标说“我父亲三橱柜的书都让我看完了。”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外一些新版的专业书只有在大城市才零星可以买到。“为了买书我都是往南京跑。那段时间一到休息日我就坐上长途汽车奔南京去。那时的外文书店在新街口,在书店泡一天看书,然后买书。我每个月50多块钱的工资,总得有三分之一买书了。”

读研究生期间,徐标的第一篇论文“高血压中枢神经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发表在了《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上。《中国药理学报》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份英文版医学杂志之一。

若干年后,徐标在总结自己人生时用了这样的表述,“东南大学3年,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或者说我做学问的态度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导师陈达光教授教会了他严谨和认真。他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跑来了,悄悄站在你背后看着你做研究。现在他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悄悄跑到学生背后,看着他们做。比如做蛋白质杂交的时候,他要看荧光屏下杂交带的处理过程。他不希望仅仅听到“表达增加了,表达降低了”这样似是而非的表述。他说“我的老师当初就是这样,他不看论文就看数据,而且他要直接的数据,不要那些摘自哪哪儿的。”徐标今生今世改不了了,“做研究不可以带一点虚浮。”

他说,科研是这样,临床也是一样。“我是从基层医院摸爬滚打起来的。在基层我曾经做了3000多个腰穿。有一年我们那里流行乙型脑炎,病人要抽脑脊液,一天的腰穿要做几十个。什么病都看过,什么抢救都经历过,什么手术都做过,这样慢慢走过来的。”徐标认为,医生的底子就像金字塔那样,要厚重坚实。

“医学是科学,是为病人服务的,你不经过千锤百炼,你不严谨认真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病人终生的损害。”这其实就是徐标从教学到科研到临床一贯遵循的法则。

坚守

“规范化”的道德基准是严肃、真实。徐标认为,那种浮在半空中、自认为“顶天立地”的人是做不了这个项目的。

徐标虽说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时间不短,但是说话行事还是带着从红色家门走出来的味道。踏实,不怕苦,有韧性。“是父亲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徐标说,老人家做了几十年科室主任,几十个年三十晚上他没在家过过。直到新主任接任了,那个除夕晚上他还是照样守在病房里。徐标说他,您这样做岂不是对新主任不放心吗。老人支支吾吾半天说“习惯了”。父亲就这样坚守了一辈子。

“我是做介入的,我很清楚我们的临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哪些情况应该放支架?哪些应该做搭桥?哪些应该做介入?哪些病人既可以做搭桥也可以做介入?哪些病人不需要手术应该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的病人又怎么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徐标把这些标准的介定归结于《指南》。

目前社会层面更多的人只知道把注意力放在降低药价或是控制医生的收入上,徐标说“很少,真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学术研究和临床操作上,随心所欲、不按科学态度行事所造成的价格不实该有多严重。”在治病的问题上价格只是表象,缺失科学性才是真正的症结。

因此,徐标课题组的同事们对于自己从事的课题有着多种解释:

“可能病人不适应介入治疗依然给他放了支架做了,也可能某种药物对他并不具有明确的疗效,但也给他用了……这些现象是我们临床医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规范’是当前最大的事情。”

“国外为什么出台那么多医疗指南?美国心脏科已经有上百个指南了。而国内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南》,有的只能算是专家共识。因为我们国家尚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据。”

徐标不避讳:“我们会诊的一些其他医院的病人中,真是有不该放支架的,结果放了。过去有,现在也有。为什么我们感到很着急呢。”

显然,“规范”的工作就是探索总结出如何是好,如何是不好。

宋杰大夫说,“放一个支架和放两个支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只处理那根‘犯罪’血管,就是引发这次心梗的那根血管。我们不会说顺便再多放一个、两个。要知道就是这个‘顺便’,病人死亡率增加了……”

“我们不是为做血管而做血管,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病人救活下来,而且保全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没有办法,这些细节的差异都是我们反复做,做出来的。”徐标信奉实干,不想说太多的大话。

在徐标的“规范”项目中还包括急性心梗24小时开放手术制度。这并不是南京鼓楼医院的独创,国内一些大医院也在做这方面工作,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很少。

“我们24小时电话恭候,总有一组人员随时待命。徐主任要求我们在接到电话30分钟以内必须到达手术室。实际情况是,病人无论何时转到导管室,机器已经开好等在那儿了。我们曾经创造过这样的记录,病人从急诊转到我们导管室,再到血管介入做完,总共29分钟。”宋杰说急性心梗的抢救就是以速度取胜。

按照徐标的要求,你接到电话30分钟以内赶不到的话,下次你就没有机会了。即使是半夜三更也是如此。

实在疲惫的时候,宋杰也常与徐标开玩笑:“看你徐主任这

道防线还能坚守到什么时候?”徐标很清楚同伴这时候最需要什么,他把铁定的心沉到底:“只要我在,这道防线就要坚守。”

在徐标的科里一旦谁在某个不该放支架的地方放了支架,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讲“错了,这个地方不该放”。任何人想瞒天过海,想偷偷乱放一根支架都比较难。他们的每一例手术的录像都在那儿摆着,随时有人会想起来看看你的手术过程究竟怎样。这里的每一位医生都很自信:“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手术的光盘,都可以拿出去给人家看。”

再有,徐标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科的风气主要是看带头人。“我们老主任施广飞教授,知识渊博,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的起搏器适应证历来把得很严,几乎是搬着《指南》做,一条一条的,比如规定房颤“R-R的间期”超过3秒以上才能放起搏器,那么你是2秒8他不会给你放的,就是2秒9也不行。适应证是用数字说话的,是经过印证的。”徐标的理解,假如你主任可以闭着眼睛乱放,下面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能乱放啦?他把这个看作心脏科的老传统。徐标是这个科室的第四任主任。

最值得徐标骄傲的是,他们科里20多个医生没有哪个违反“规范”的。可以推想,像他们这样的病人量,稍微放松一点,一年下来放几千个支架或者做上千个介入很随便的事。但是他们没有。

“按照规范做,慢慢的老百姓对心脏病治疗会有一定认识的,对医生的理解和信任也会增强的。我们的治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已经是条例化了。我们选择的治疗路径是对病人有利的。而且病人可以按照“规范”检验我们的治疗。这样,对双方都是保护。”年轻的王涟大夫认为:“规范化”已经让医生和患者都看到了和谐的曙光。

付出

24小时开放心脏手术需要具有手术资格的医生不间断地排班待命。因为急性心梗的病人每一分秒都关乎到他的去留。

徐标的科室有几位女大夫,在夜班急诊的制度下,男女无别。但是在“无别”的背后,男人和女人的付出程度却是大大有别了。尤其个别女大夫的爱人常年出差,自己再带个不大的孩子,这样的付出中就更添了牵肠挂肚。同样半夜里电话一响,她们起身穿衣带上门往医院赶。但是,谁想过,带上房门的那一刻,这些妈妈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24小时开放手术,对于徐标科室的大夫们是残酷的。因为那是正常工时之外的强制付出。“我们哪有时间休息?有时一个晚上来两个三个急诊病人,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白天上了一天班,一夜不能合眼,第二天还是照常上班。这种程序是排好了的。我有时抢救病人,连着3天不回家,72小时在医院。”当然,徐标说不光他自己,大家都一样。

“比如我们的宋杰主任,前天晚上做的急诊,病人12点多钟来的,我看的手术记录1点59分。我们手术记录规定必须当时写,不能隔夜。写完手术记录已经两点多了。然后再回家,等到他睡下该几点了。第二天8点钟照样赶来上班。我们的大夫就是这样。”

宋杰说,“有时候半夜回家,出租司机问在什么路,回答一句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猛然听到司机扯着嗓子喊,在什么地方?刚说完什么地方又睡着了……人怎么就能困成这个样子?”

徐标说自己有一段时间特别累,刚刚起步那会儿,前100例夜班手术都是他一个人扛下来的。后来,徐标培养了两个小组,分担着来。便是现在这样的状况,用徐标的话说“谢谢大伙跟着我一块儿牺牲。”

这样超常规地工作怎么受得了?徐标也觉得有些难解释,“你说怪不怪,再疲劳,一到手术台上就完全变了。有时候床上起来,眼睛都睁不开,困的,哎呀,心想怎么这会儿电话来了呢?下辈子再不做医生了。然后穿上衣服,踩着油门‘咣咣咣’地赶过来了。过来以后,一到手术室,人马上就来精神了。别人开玩笑,说我一看到病人眼睛就发光,就像那个动物看到猎物一样。”

心脏介入需要在x光下完成,而且这种x光的辐射剂量是普通透视的10倍。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染色体变异、晶状体受损、甚至诱发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等。

许多年下来,徐标得了放射性指甲炎。他的指甲已经不同于常人,粗糙、肥厚,出现白斑。他的口腔也经常性地溃疡。他的声音失去了洪亮。而且他说话的间隙中总是夹带着低微的干咳。

实际上,国家对于职业病都有相关的防护措施,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医生专门配备了“放射性剂量仪”。这是个“预警装置”,可以起到健康提示的作用。但是,徐标却把它锁在抽屉里。

徐标说,他过去曾经带过,一带就超标。按照防护条例的规定,超标就必须离开岗位。但他们不能不干。鼓楼医院一年要接诊200多个急性心梗的病人,这个量大概是10年前的四五倍。“这么多病人你怎么办呢?你总不能看着病人不做呀?”

有一次北京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机会难得,徐标本想全班人马关门上会。结果,想来想去,不行呀,真来了病人呢?最后还是留了一组人坚守他们的24小时承诺。

有人问过徐标,放射性的侵害你们不怕么?他说,“讲的难听一点,我们这些人活到50岁也好,60岁也好,只要活得精彩。职业病我们心里明白,白血病、癌症,我们也晓得,但是到时候病人一来,想不了这么多,分秒必争。”

医院的陈副院长讲了一句实话:“徐主任,你们现在年轻身体很强壮,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会一大片趴下的。当务之急尽快培养出一批人来。”

疲劳、辐射,接下来是又一个敏感话题——收入。

“我们的收入并不高。”徐标说,我答应大家上夜班要发加班费,话是这么说,加班费从何而来?年轻人一遇到手头紧就冲着我说“哎,徐主任你欠我们多少钱了?”

“我们科里收入比较‘社会主义’。说句良心话,教授还可以出去会诊、讲课,总有一些额外收入,年轻人就只有靠工资了。他们一个月去掉日常消费还能有多少节余?现在一套房子几十万,怎么买得起?”他说,“我们和年轻人收入差距有一点,不大。”

“这就是团队的精神力量。其实真叫你离开一段时间,还不行。每一个人都怕失去这个环境。”宋杰还说到了另外的想法:“人道地去做事情,心情很舒畅。人做事情不完全是为金钱,业务能力提高,得到领导的认可赏识,得到病人的赞扬,这些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心地

徐标孩童年代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总有吃不完的鸡蛋、鸭蛋。推算不错的话,他的孩童时期应该是被称为“中国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想见,鸡蛋或鸭蛋在当时绝对是有点分量的东西。那时候,乡民们对自己敬重的大夫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鸡蛋、鸭蛋了。从这些浅淡的琐事上,徐标懂得了不容易。这里面既是父亲为乡民治病的不容易,也是乡民一片苦心的不容易。这些带着相互体谅和凄婉色彩的“不容易”,日久天长,一点一滴积攒在了他的心底。

后来,他在当地也做了,医生。他忘不了一次抢救病人的事情。那是个农民,因为青霉素过敏喉头水肿,眼见上不来气了。当时他人小胆子大,就拿最粗的静脉注射针头,从病人的喉头刺进去。接着就听到“呜”的哨音,就这一下人救活了。徐标说,“这

个农民真朴素呀,过后他挑来了300个鸭蛋给我。我说,乖乖,你们家有多少鸭蛋?他说,我把家里所有的鸭蛋全拿来了,一个不剩。”后来,300个鸭蛋原封让农民挑回去了。但是不依不饶的老实人不能就此了事,他一定要徐标做女儿的“干爹”。这个要求徐标不好再推却了,结果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给十来岁的孩子就这么当了“爹”。这“爹”一直当到他离开家乡。

徐标走出了家乡,但是他不论走到哪里,孩童时的东西早就长在了心里。

熟悉徐标的人知道,他看病有个怪脾气,专家门诊看15个病人,却开不出10张处方。

“我经常讲,任何治病首先要明确诊断。比如心绞痛到底是高危还是低危?心力衰竭处于什么程度?血脂高要不要吃药?……医生要给病人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也经常遇到病人提‘抗议’的:徐主任,你这个病人看了,40多分钟了。“我想,人家是从外地很远的地方来的,要赶火车,赶汽车,你至少把病给人家搞清楚。”诊断都不清楚怎么下药?病情不清开处方,邡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

徐标说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人,从病历看,花费1万多元药费,住院20天硬是挂了80瓶水,一天4瓶,天天不少。结果到底是不足冠心病也没搞清楚。徐标说“气得我不得了。水,我小反对挂,少挂一点,挂一种药也就可以了。或者至少你把人家的病搞搞清楚呀。”

徐标凡是看到类似的病历就两个字:“气愤”。他实在想不通,“有些病人就那么一点钱,你不把这点钱花在刀刃上。他心绞痛,你首先要解决心绞痛的问题;他血管狭窄,你要给他解决狭窄的问题。你挂那么多水有什么用呢?”

徐标用药非常慎重,目前他们心脏科90多张病床,每天挂水的病人也就十几个。“天知道挂那些水干什么?有那些药就有那些个不正当的东西。”说这话时徐标有几分大义凛然的味道。

下面的事发生在3年前。徐标说,“那是晚上,外地电话告急,一位老红军在手术台上,起搏器安装出了问题。我踩下油门就走。当时心急,车开到收费站时不慎碰坏了人家的起落杆。”徐标当时深感抱歉,却又耽搁不起,随即压了身份证就急速上路了。

老红军会诊完了,当地的医生说,你既然来了,还有个病人也给顺便看看。

“我答应了。第二个病人是个农民。我诊断这人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霉菌性的,非常严重的一种病,死亡率很高。同时这个病人肝功能已经衰竭,全身的淤血点很多。从病历看他用过了许多抗生素,但于事无补,说得难听一点继续治疗下去意思不大了。”

“我心里清楚,他们这样的家庭恐怕已经被这个病拖累得一贫如洗了,眼下实在没有必要再往这个病里扔钱了。”虽说这样的结论很不尽情理,但是徐标不能昧着良心诓人一个短暂的宽慰。于是,他很委婉地对农民的妻子说,“你们不要给他吃那些药了,药又不好吃,你不如多买些好吃的东西给他补补身体吧。”

病人的妻子表情凄楚,她明白了,含着泪却万分感激地点点头。接着,这个把眼泪强咽到肚子里的女人,强装着笑脸将一摞被她已经攥得滚烫的钱塞给了徐标,说,大夫您辛苦了,这是一点会诊费。

“我一看那叠钱,那样散乱的票面,什么都明白了。他一定是问了前面的人给多少会诊费,然后也要比着给。但是,我手上的两份钱是截然不同的两样。第一个病人是百元一张的,钱很整齐;第二个病人的钱有50元的、10元的,甚至几块钱的。”

徐标说,他当时就脸红了,为病重的农民和他可怜的妻子,为他们摧不垮的朴素和善良,也为自己的什么也不是……“我几乎没有停顿,很快地把第一个人的会诊费,再加上那一堆凑起来的零零碎碎的第二份会诊费,一起塞到农民妻子的手里……”徐标说这时候他只想知道他们这段时间是怎么过下来的?昂贵的治疗费是从哪里凑到的?

那个女人半天没说话,她的身子是慢慢地瘫软下去的,直到膝盖挨在了地上。然后像是做了很对不住家人的事,无力地摇着头:我把牛给卖掉了,把房也给卖掉了……

徐标把跪在地上的农民妻子扶起来。他没有勇气看那张灰暗的、抽搐的、挂满泪水的脸。他扭头走出病房的时候,听到身后女人用家乡的土话喃喃地自语:谢谢菩萨,救命之恩,救命之恩……

第二天早上,徐标赶到碰坏杆子的地方。收费站的人说要赔4000多元钱。因为那根杆子是进口的。他告诉他们,自己身上没那么多钱,只有几十块钱。他说,你们把账号给我,相信我,回去就汇钱。

收费站的人不信,说你不是医生么,不是去会诊的么,会诊还能没钱?徐标告诉他们自己去会诊了两个病人,但是第二个病人是个农民,他太穷了,于是自己把钱都留给了他。

“世界上有好人那。”徐标说,那个收费站的站长姓袁。年纪不小的袁站长想了一会儿,说,“你走吧,杆子不用你赔了。你为我们的乡亲做了件好事。我们感谢你。”我说那怎么行呀?搞坏了东西一定要赔的。袁站长很坚决地说,“怎么不行?做善事的人行。”

那个收费站他到是来来回回总经过,但没有再见到过袁站长。徐标每次路经时总是托人转告一声“老站长好”。这么多年了,这么多的问候,不知道那位姓袁的老站长都听到没有。

第三篇:基层医生转岗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

【摘 要】基层医生转岗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基于我院充分利用我院充足的教学资源,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的优势,通过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的合理运筹,制定具有符合全科特色的、提升综合能力的转岗培养目标的临床教学大纲;采用以突出培养学员全科诊疗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分层明确的教学管理、多种人性化的互动教学方法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重要管理环节。

【关键词】基层医生;转岗;全科醫生;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Key words】Primary care doctors Transfer General physicians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在我国新医疗改革形式下,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陕西省将从2010年9月开始至2015年12月,用5年时间共培训10501名基层全科医生,其中乡镇卫生院8096名,社区医生2405名。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全省乡镇卫生院在岗执业医师和社区机构上岗的执业医师掌握全科医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医疗服务。在基础理论上达到大学专科水平,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于2011年8月10已顺利完成了第一届学员8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 管理体系——突出科学实效

我院教学部在教学副院长亲自领导下,经过长期周密的调研、考察,制定了相关教学计划,为转岗全科学员专门组建了医院层面的分级明确的教学管理团队,即我院全科教学管理机构:教学部(学生科)、各学科系/教研室、医院教学专家督导组。本团队特点如下:

1.1 医院领导层面高度重视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始终把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给予关注。

1.2 医院明确将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列入日常教务工作,由教学副院长施秉银教授分管,教学部负责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

1.3 主管教学副院长定期在每两周一次的院例会通报和部署医院全科教学工作整体安排,包括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动态。

1.4 全科医生实践阶段教学任务由教学部实践教学组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工作特点是及时与学员沟通、注重团队合作、服务临床教师。

分级明确的管理团队人员背景资料:

教学院长:副院长、教授、博导

院级指导专家:教授,曾赴美学习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专职指导

督导专家:资深教授5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

教学部长: 教授、博导

教学副部长:医学本科、多年教务经验

临床实习教辅:护理背景、4年国外护士工作经验

2 师资配备——注重全科特性

利用我院雄厚的教学资源,注重优秀教师的选拔及培养,在全院各学科系及科主任直接负责下,配备高年资临床带教教师一对一指导第一届30名全科医师临床实践学习。还曾三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全科医师师资的培训。 考虑到学员们都来自我省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学历层次及教育背景不齐,临床实践教育总指导思想是“以学员为本,以传授基本临床诊疗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的按需临床教学理念,强调“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全科能力为宗旨”。

2.1 制定明确的全科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服务基层临床、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或私人开业等要求,努力培养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基本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的全科医师。 转岗的全科医师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基层基本医疗实践,并通过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社区的独立职业者。

2.2 规范学生的培养原则:

根据学员的基础,我院的教育基于科学原理,使学生掌握综合的全科科学方法、更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相应临床技能及良好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员的临床独立分析、综合判断能力,而绝非仅理论知识传统教授。

教师团队人员背景资料:

师资人数涵盖14个临床专业科室,带教教师合计共29人;

教师的职称结构正高为12人,副高为10人,中级:7人;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76%。

3 教学管理特点——注重能力培养

3.1 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

始终强调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详尽的实习轮转表,学员人手一册《实习轮转手册》,详尽的制定了在全院各学科系、临床各专业科室的、根据全科医师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病种、技能要求及分科考核、鉴定表。

3.2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组织学员参与每次院级病案教学活动,使学员学习对“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考虑,训练临床全科诊疗的整合能力。如:护理部主任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讲座;医务部主任的医患沟通学常识;及感染控制的讲座等都为学员正确处理医患纠纷提供理论支持。

利用我院的教学环境,教学部为学员集中组织知名临床专家专题讲座10次,特别注重互动式教学,如:在组织学员集体培训2010版急救技能时,先有教师示教,教师一一指导学员演练,使学员全员熟练掌握此项技能。

发挥临床各科教学查房、小讲课的优势,使学员在短期内能了解各科的特点,而根据全科医学要求而掌握此科的精华内容。

利用我院的学术氛围,参加临床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知识面,了解临床医、药界最前沿的技术。

3.3 制定渐进式考核计划:

充分利用我院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集教学、考核、培训、科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性的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技能良好的专职试验室管理人员3人施行轮班制,以配合学员临床教学、训练、考核随时之需要。

第一阶段临床基础理论考核,学员进入临床2个月后,为了与医学中心4个月的理论学习衔接,对学员进行临床基础理论摸底考试,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度期”。

第二阶段临床中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考核,学员进入临床5个月后,对学员进行临床基础理论考试及临床内科查体、外科基本操作强化考试,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化期”。

第三阶段临床后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综合考核,在学员基本完成8个月的临床培训即将结束,对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整合,完善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整合期”。

阶段考核体现了渐进性、持续性和整体性,更兼顾了全科医学服务的主旨: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3.4 建立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

成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带队,定期与学员座谈、交流,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请学员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并进行教学检查,以监督学员实践计划实施及临床学习进展情况。

并对各种成绩评定进行监督、分析,查找漏洞,进行为学员负责的教学补救活动。

4 管理亮点—— 人性化服务

4.1 注重管理梯队的建设:教学部、督导、临床教师服务于学员。

4.2 注重全科教师培养:已经选派骨干教师2位赴美精修全科医学,目前是我院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还先后两次选派各学科系、临床科室优秀教师参加医学中心、卫生部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师资培训,了解国内、国际前沿,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储备了师资。

4.3 服务意识的加强:打破传统机关作风,注重合作,服务于临床教学及满足学员需要。如:院长为学员赠书、签名;教学部为学员发放春、夏工作衣;教师鼓励学员写论文、书写各科住院病历并指导修改。第一届共有2篇学员论文发表。

服务人性化还体现在教学部建立学员意见反馈本,及时倾听学员的心声,如:针对学员的个人喜好,为学员提供6周的选科实习;安排学员与喜欢的专家上门诊;当学员轮转到新的科室时,教学部人员亲自引荐;针对学员介绍来的患者,教学部给予必要的帮助等。

4.4 自信心的培育:组织参加教学部的其他教学讲座活动,了解诸多名医的从医生涯,如:张心湜《良医的培育》、潘承恩《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等。教学辅助人员第一、二周每天,第三周后每周下临床与学员交流,鼓励学员与教师及患者的互动。教学部还每月组织以全体学员为主体的学习讨论会,形式灵活,可以是case presentation,也可以是每位学员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员制定短期目标:如,搜集学习典型病例、仿写临床病例,以达到自己独立书写标准住院大病例。

制定长期目标: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培养自身综合临床判断能力。

4.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以多学员参与的临床实战演练活动。采取模拟病房、特殊病历,有学员自行组织团队而进行演练,通过多次讨论、训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体现教学成果,展现学员风貌,第一届学员党江荣、雷凯雄、孙英霞、刘红娟、马苏亚及高俊芳等根据设置场景进行了“现场急救,患者转运,双向转诊,社区宣教”等体现基层全科医师工作流程和特色的临床实践技能汇报演练活动。

4.6 注重宣传、沟通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医院新闻、报纸,及时为学员、教师进行各种全科医学政策宣传,

及时修订教师、学员、管理人员电话联系簿、形成:医学中心——教学部——学员——临床教师等环形、开放式的人际圈,确保信息畅通。同时我院与学员建立了纽带关系,充分体现了社区全科医师——信使者——將肩负起与各大医疗机构联系与沟通—将起到承上启下桥梁作用。

总结:鉴于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面向社区、家庭、整合临床、预防、康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临床学科,涵盖各年龄段、各系统的健康与疾病问题。

故我院的基层医生转岗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对我院第一届学员的8个月临床实践培训基本实现了培养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要求以及毕业后服务基层使学员能达到小病能看,大病会转。

作者:吴春丽 习博 马清涌 张蕴璟 施秉银

上一篇:电商专科论文范文下一篇:科技环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