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合作挑战

2022-08-09

第一篇:发展中国家合作挑战

拓展培训感想--不怕吃苦、敢于承担、积极合作、勇于挑战

经过一天的明阳天下素质拓展训练,员工们的感情又增进了一步,各部门的同事早已无话不谈!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共同进退!尽管训练累过、痛过,但我们收获了很多!那个时候,什么叫怕?不知道,只知道没有不敢爬的墙,没有不敢跳的沟,可是现在呢?可是你不再敢爬到八米高的地方向下看,不敢没心没肺的疯玩,甚至不敢向前迈出陌生的一步。当自己站在八米高台上的时候,真的很恐惧,很后悔,后悔自己的决定,尽管是考虑再三后的决定。也许人生怎么选择都是错误的,在别人眼中的羡慕只有自己明白心酸,笑的背后更多的是哭、是苦、是累。试问自己,为什么变的胆小了?自己在怕什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还害怕失去什么吗?那我们怕什么?怕得不到,还是怕得到了很快就会失去?我们懦弱,我们胆小,我们生活在偌大的世界却渺小之极。

伴随着天空之城的激荡旋律,有一个飞夺泸定桥的游戏很感人,那是座全是人搭起来来的人桥,从她们的手上过去的时候真的有很多不忍心,但是为了到达终点所有人都骨气勇气默默的一步步爬过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这个环节好多人都感动嘚热泪盈眶!我们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拓展训练项目,止不住的泪水,说不出的感动,同志们让我们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今天看到了自己的孬,竟然临阵脱逃,宁可踩着伙伴的手背也惧怕伙伴踩着自己的手背。心里恨自己的没出息,后悔一念之间的懦弱造成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是给人心灵的震撼确实很大,细问自己,当作桥墩真的有那么难吗?看见伙伴的手受伤,我会哭,这也许是唯一能够证明我还活着的证明。

让我感动的就是我们整个团队一起翻越一面4.6米高的毕业墙!那种团队精神,那种超越自我的力量。当两者凝聚在一起时所创造出来的成绩,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可思议,太棒了。当然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在挑战的整个过程,有爱、有情,有感动、也有激动,有团队、而且很团结。感谢为我们当人梯,只有大家通力合作,相互支撑才能完成。在上面拉我们一把及在后面保护我们的队友们!你们是最棒的!有你们真好!

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的体验式培训和户外拓展训练觉着还挺好玩的!放下身份、坚持理念、放飞未来,为自己而悦。当然了,其中不只是纯粹的玩玩就够了,你得分析咱们这个团队为什么成功了,失败了又在哪,悟出自己的心得来,将来怎么与工作联系上等等,这才是我们素质拓展乃至训练营的目的所在。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中国邮政的发展与挑战

机会

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外包物流的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利润源,一块巨大的蛋糕,发展前景极为诱人。目前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占GDP的比重为20%,而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该比重仅为10%,两者之间的落差正是我国物流业巨大的经济潜能。政府重视,政策有利。2001年3 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将以物流运递平台为第一内容的“电子邮政”列入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立项开展了“邮政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国家经贸委立项开展了“邮政物流中心处理技术”研究。这些都为邮政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国际合作进一步紧密,国外物流企业的涌入,必然带来先进的物流规划技术、管理经验。邮政物流可以通过合作、合资的形式把握这个学习、飞跃的机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高邮政物流的整体管理水平。

威胁

国际竞争对手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服务业越来越无国界限制,中国加入W T O后,国际物流巨头FedEx公司、DHL公司、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纷纷进驻中国市场,经营物流快递业务。国外物流企业具有熟练的物流操作手段、高度的专业化作业、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将给我国邮政物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国内竞争对手的威胁,国有经济中的部分传统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如航空、铁道、石化等行业,在其原由业务领域的基础进行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第四方物流发展,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性,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中铁物流等几大物流公司。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容忽视。民营企业因经营方式灵活,发展迅速,出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甚至十亿元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大田、南方物流、宅急送、华宇、远成等。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激烈变化,邮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同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邮政业务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经营环境下,对邮政企业变革时间的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我结合邮政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认清形势,正确认识新形势下邮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邮政市场的放开,特别是高端业务如速递、物流、报刊、包件等的竞争将越演越烈,并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展开,邮政面临着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我们既要履行好普遍服务的重任,又要与众多的竞争者竞争。同时我们既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又要逐步学习掌握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观念不适应、机制不适应、工作方法不适应、队伍素质不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文化建设较为缓慢,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同时,随着邮政公司化运作步伐的不断加快,新的体制、机制的逐步建立,将对邮政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邮政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已经逐步形成。从地方经济社会的大环境看,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必将促进邮政的更快更好发展,将为邮政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邮政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进一步清晰了发展思路,夯实了发展基础,提升了企业实力和能力,这为邮政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当前邮政发展的动力与压力并存,机遇与困难同在。但要看到,动力是潜在的,压力是现实的;机遇如果不抓住就稍纵即逝,困难如果不解决会越积越多。面对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我们必须要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

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发展高于一切,坚持改革促进发展,坚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邮政,坚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坚持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继续加快发展,加大发展,把基础市场再做大一些,基础再夯实一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未雨绸缪,把不利因素考虑得多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大一些,把影响时间预想得长一些,把应对方案设计得周密一些,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推动邮政继续前进,实现邮政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准确定位,正确把握新时期邮政人力资源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邮政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在邮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工作要更加有效地支撑企业发展,更加积极地推进改革创新,更加全面地落实以人为本,更加自觉地注重统筹兼顾。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省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促进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和谐邮政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好邮政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实现邮政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把握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

为促进邮政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结合邮政企业改革和发展实际,从是否有利于增强邮政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有利于支撑长远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广大员工根本利益出发,确立邮政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需要,精简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建立建全以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用人和分配机制;建立建全以企业效益及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和人工成本配置机制;全面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邮政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支撑有力、调控高效,管理精细的邮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来开展,从而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明确工作思路,以改革促发展,扎实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工作。

为实现邮政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全省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人力资源工作会议精神,以支撑邮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结合实际,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明确邮政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在省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促进科学发展、深化企业改革、构建和谐邮政这一中心任务,尽快完善公司化运行机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继续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全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夯实企业发展基础;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放生产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勇于探索,按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州邮政的中心工作和经营目标任务,按照人力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来开展工作,为现代邮政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邮政人力资源工作新局面。

人力资源工作是重点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从严要求、科学严谨;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改革发展的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时期人力资源工作。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重点实施“人才强邮”、“降本增效”、“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和“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四大战略。 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趁势而上,加快深化三项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抓紧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是要加大力度,系统推进盘活人力资源工作。突出盘活重点,创新盘活途径,健全盘活机制,切实把企业中的富余人员充实到生产经营急需的岗位上。

三是要强化管控,促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动态调控用工总量,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扎实做好“双定”工作,切实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推动企业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四是要着眼长远,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营销队伍和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加快引进重要业务急需的专业人才。

五是要夯实基础,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台阶。继续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人力资源队伍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人力资源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公司党组、州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姿态,全面贯彻落实企业核心理念,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工作水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邮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

第三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你认为如何解决应对?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彻底地把全球经济打向谷底。美国作为这场危机的主导者,其国内经济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东南亚地区问题较多,欧洲经济也不如预期目标。在这样不利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的GDP表面上平稳增长,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其次,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型,不但要从传统 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还要由原来的粗放、低效成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和高效成长方式。在这一 转变过程中,宏观经济运行会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使得我国城市社会引发了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型期内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加剧,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其表现既可以为穷人更穷和富人更富,也可以为穷人小富和富人更富,或者是穷人的收入不变,而富人的收入提高。据政府测算,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迅速提高,由1996年的0.375提高到2008年的0.49,高于同期美国和日本。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为“警戒线”。 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大量涌进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会使转型过程中城市贫民的生活境况更加严峻。

二、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职工增多,失业率有攀高趋势。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再次,国际经济环境混乱,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力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近年来,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使得外汇债款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尽管中央银行交替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以回笼市场的流动性,但在外汇储备持续狡狯增长的情况下,这些调控政策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加大了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其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这种流动性偏多会造成明显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泡沫,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的经济挑战,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的着眼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时进行宏观调控,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要立足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

供应总量。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金融避险工具,培育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国内收支基本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努力营造国际有利的环境,加强同各国的磋商、协调,在积极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促进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贸易赤字,一方削减财政赤字,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篇: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现在还面临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 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其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

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9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0年国内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但投资需求仍然是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主体。应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消费需求能力没有大的损伤,基于以下依据判断:一是从2003年到2008年之间(主要是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有大的提高,对于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产生冲击的对象,主要是出口型产业,并没有波及到全部;国际金融危机中收入受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农民工和职业层次比较低的群体,而他们不是我国消费的主体。三是我国经济在2009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消费需求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在当前我国还存在大量阻碍消费需求增长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加上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 ,依靠短时的刺激性政策还是难以有大的突破。我国投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虽然民间投资并没有完全启动,但4万亿投资项目中,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总体上看,投资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技术升级主要是依靠外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积累弱。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本来有动力潜心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据我们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企业的动力往往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技术创新),但由于我国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降低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经过2008年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调整,大多数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企业资金积累减少,造成了转型升级能力的减弱,从而即使有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短时期实现。以上都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现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正处于飞跃上升的时期,抓住机会能更好地与时俱进,但是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抓出发展机遇,迎接国内外的经济挑战从而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防诈骗传销主题班会下一篇:发展新党员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