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消除7大浪费

2022-10-01

第一篇:精益生产消除7大浪费

精益生产除浪费

精益生产是众多制造商最为推崇的生产方法之一。精益的理念能够帮助企业消除浪费,将节约下来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增值活动中去。本文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原则,辅之以生动的案例,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精益理念,并将它运用于生产实践。

在制造企业领导人的脑子里,赚钱的概念很简单: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将它卖给消费者,获得高于生产成本的收入。那么,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呢?首先,你必须拥有生产产品的场所、生产者、生产原料和机器设备,然后凭借这些制造出产品。

想一想,是否遗漏了什么?没错,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愿意买你产品的顾客。这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所在。在精益生产的哲学里,厂家的任何行为都应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评估。换言之,顾客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不多,也不少。

精益是消除浪费的哲学。它崇尚“每天一百个小进步”,而不是“每年一个大胜仗”。精益生产在最细微处、在全局层面上,都力求卓越。此外,它还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一个由顾客决定评估标准的理念。

精益理论有助于消除以下几类浪费:过度生产、冗余库存、无序运输以及不合格产品。这些浪费现象的共同特征是: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使企业的收益率下降。

过度生产

顾名思义,过度生产指的是产出量多于需求量。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人们会生产超过需求的产品?”显然,这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嘛。那么,不妨换一个更好的问题来问:“厂家应如何确定需要的产量,顾客真正的需求到底该如何判定?”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你得有明确的定义并合理设定好工作时间。因此,厂家不妨把这个问题牢牢记在脑子里。假设你拥有一家餐馆,特色菜是炸牡蛎三明治。餐馆的生意非常好,于是你决定每天争取卖掉1,200份牡蛎三明治。餐馆每星期周一至周六营业,周日休息。周一早晨开门营业,三位顾客进来,一人点了一份牡蛎三明治。注意: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正常。餐馆的需求量是三份三明治。你很快就炸好了三明治,交到顾客手中,给对方账单,对方则照单付钱。看看,这样的现金流还是挺不错的嘛!

由于原料是易腐烂的牡蛎与面包,因此你每天都要供应商送来新鲜的面包,并在仓库中准备足够的牡蛎——稍多于预测的量,足够完成日均1,400份三明治。有时候,实际的需求会少于生产的数量。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放心地进入第二天的工作,不必担心仓库里的原料会腐烂。可以说,你是根据预测来确定需要的原料量。不管订货情况如何,都能应对自如。

你的产品是三明治。你根据顾客的需求制造三明治(将原料变成产品)。你非常希望每天能够生产1,200个三明治。然而,当没有需求时(店里没有顾客),你的厨师与三个女招待就会停下来,不会去做那没头没脑的1,200个三明治。相反,他们会做一些不增值的事-打扫卫生、整理调味品、讨论如何改进菜单设置、如何让顾客满意等。你瞧,这里就没有过度生产的问题。可是,你或许会听到一些异议:“这不公平,餐馆与制造企业的运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嘛。”好吧,那就让我们看看,二者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区别:

餐馆的工作方式是:

1、确定并设计自己想要经营的产品(牡蛎三明治)。

2、购买或租借一个场所。

3、购买或租借工具与设备(冰箱、冷库、烤炉、餐桌等)。

4、雇佣并培训员工。

5、购买原材料(牡蛎、面包等)。

6、制造产品并卖给顾客。

7、向顾客开出发票。

8、兑现账单。

9、支付自己的费用(员工、材料、固定成本等)。

制造企业的工作方式是:

1、确定并设计自己想要经营的产品(小马力发动机)。

2、购买或租借一个场所。

3、购买或租借工具与设备(卷片器、机箱、手工器具、操作台等)。

4、雇佣并培训员工。

5、购买原材料(钢片、铜线、机架、轴承等等)。

6、制造产品并卖给顾客。

7、向顾客开出发票。

8、兑现账单。

9、支付自己的费用(员工、材料、固定成本等)。

看到什么区别了吗?我想这已经够说明问题了。

冗余库存

同样,顾名思义,冗余库存指的就是不需要的库存。你或许会问,该如何来确定不需要的库存?想一想:如果货物闲置在库房中的某个角落,没有人来加工,那么这些库存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库存只有两种累积的途径:购买或制造。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制造不需要的产品?这已经在"过度生产"的章节里讨论过了。道理很简单:你不想让员工闲着,也不想让那些昂贵的机器仅仅成为摆设。

那么,第二个问题可能是:为什么你会购买不需要的物料?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问题在于,这些原因看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经理:卡尔,为什么你有120天的物料供应时间?

卡尔:我们的供应商规定了一个最低订货量。

经理:因此你就不可能买更少数量的物料了是吗?

卡尔:不。但是如果我买较少的量,我的单位成本会上涨。此外还有运输成本的问题,买的量虽少,运输费用却不会降低。

经理:也就是说,你可以订需要的量,只是考虑到成本会被抵消掉,所以觉得划不来?卡尔:是的。

经理:公司针对你个人的考评项目是什么呢?

卡尔:主要的考评项目是PPV,其次是运输成本。

经理:PPV?

卡尔:是的,PPV就是采购价格差。每年年初,我会制定一份预算,确定一年中的单位零件价格。此外,我还要根据每种零件的订货量及相应的运输量确定运输成本。在这一年中,公司会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我进行考评,看它是高于还是低于预测成本,也就是差异的情况。

经理:那么,与采购物料相关的其他成本呢?它不也是影响零件成本的重要因素吗?卡尔:比如?

经理:拿你自己来做个例子吧。你曾经从两个供应商手中购买磁线,用来缠马达的电枢。两家的产品规格及绝缘材料性能都一样。然而,相比于B厂的产品,A厂的产品更容易发生内部电线短路的问题,从而多造成5%的不合格产品。所以,你的工人尽可能用B厂的线来生产,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用A厂的线。他们发现,A厂产品的绝缘材料更脆,因此当它断裂的时侯,就会发生短路。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工人就不得不把磁线从不合格的电枢上切下来,然后把这零件扔掉。这带来了相当大的成本损耗。一番折腾以后,唯一可用的就只剩下轴杆了。那么,这些报废与返工的成本是否影响到了你从A厂采购零件的价格?卡尔:等一下,事情不是这样的!我曾经把这两个供应商请来,一起讨论了不合格产品与质量的问题。我们也分析了绝缘材料的问题,可发现各厂的产品都差不多。因此这只是一个生产质量的问题。我们的分析显示,线的方面它们没有任何区别。

经理:好的。那么,同样的机器,同样的员工,应该制造出同样的产品。可当你放弃一家供货商,转而使用另一家提供的原料时,不合格产品的数量马上就上升了。而且,你的分析结果也无法证实绝缘材料间的区别。那么,何不把分析结果放在一边,就去使用实际效果更好的线呢?

卡尔:工人需要知道,自己在加工的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如果我全部用B厂的产品来生产,采购价格差就会很糟。我不希望因为员工无法解决加工与设备的问题而使自己陷入麻烦。

经理:制造的问题。好,我理解。好像我们的话题从不必要的库存转到了不合格产品上面。这些问题之间互有关联。让我们回到PPV。卡尔,你如何为每种零件争取到最低的价格?

卡尔:这很简单。尽可能购买最大的量,尽可能多地填满货车。

经理:但是这些货会在你的货仓里空置很久。

卡尔:产品的库存时间不是我的考核标准,采购价格差才是。

经理:原来如此!

无序运输

运输就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传统制造企业一般采用“批量生产、排队供应”(batch-and-queue)的生产方式(编者注:传统生产方式是每个工序做完一大批部件,再转到下游工序去排队等待。而精益生产中的“单件流”是工序转移批量为1,每个工序每次

只有1个部件通过)。对这些企业来说,运输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原料被运至某个地点,由厂方接收。然后,原料从接收点移至检验点以供检验。检验完成后,再将其移至分段运输点以供储存。最后,这些原料被送入仓库。

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请接着往下看。你从仓库里提出原料,将其运至第一个生产点。完成第一个生产点的加工后,零件被送至分段排队处。然后,再移至下一个生产点。于是,零件就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流动。加工完成后,零件被移至最终检验点,完成检验后再运回仓库。然后,你将需要运输的产品运至装载点。当然,不要忘了最后一步-将其装车完毕。这便是围绕着生产所进行的整个运输过程。让我们看看,是否能将它简化一点。

你的厂里有地面传送系统,可以将零件从一个工作点移至下一个,让部件在相邻的工人间传递。而高处的传送带则会将产品在各个流程之间进行传递。此外,精密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将产品与工具根据需要进行传送与回收。

不要忘了还有“双重移动”。提原料的人来到仓库取货时,常常会发现别的货挡在了他要的东西前。因此,他不得不将这些“障碍”挪开,取出要的货,再把挪开的物品移回原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任何对产品的移动都是一种浪费。要知道,产品的移动并不是加工的过程,它只是从一个地方被移至另一个地方,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这种过程往往只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企业在移动物资方面的开销是巨大的。我到过许多工厂,看到过许多精心设计的传送系统,更看到无数物品在厂区里被频繁地运来送去。我也看到过许多精密的自动化库房系统,可以将产品不断地运入取出。任何一个工厂里,都有许多大铲车在厂区里开来开去,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购买并保养这些设备需要高昂的成本。而在员工方面,保养与物资管理通常是薪酬要求最高的岗位。而且你要知道,这些领域是不会产生效益的,它们只会给你增加大量的成本。

不合格产品

对许多企业来说,不合格产品与返工品的出现将造成巨大的浪费。与不合格产品及返工相关的成本损耗更是显而易见。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如果某个流程上出现了问题,制造就会被停止。这些问题包括:产品的某些方面不符合规格,某些地方看上去不那么顺眼,或某些方面达不到审美期望值。

让我们看看这个例子:某厂的生产车间里,一组零件在进入下个流程前,被一位员工截了下来。客观上说,他的做法是出于对产品质量的维护。但在这个举动发生之时,该零件所负载的原料成本与劳动力成本都已经存在了。一旦该组零件被剔除出生产流程,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本损失,而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从顾客角度来看,这些做法都不会带来增值。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迈克是一位装配流水线检验师。他发现流水线上的一个定子好像有问题。于是他找到上司约翰,和他商量对策。

迈克:约翰,我觉得这个定子可能有点问题。

约翰:它没通过检验?

迈克:它通过了电力检验,但它的电阻额偏高,而且磁线上有声音。你知道客户公司的,他们检查时如果看到这个,很可能会认为咱们的产品不合格。你觉得呢?

约翰:我不知道。把工程师叫来,让他们看看。有多少定子不对劲?

迈克:我每小时都进行一次目测的抽样调查。因此,我们得对一个小时前生产的零件进行检查。总共大约有200个零件吧。

约翰:我们得把这些零件全卸下来检查。它们都在哪儿?

迈克:在那儿准备装配发动机了。

约翰:好,过会儿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工程师叫来看看。(约翰来到最近的电话旁,拨了一个电话给生产线的应用工程师杰姆。)

约翰:杰姆,请到K区生产线来,这里有一个可疑的定子。它通过了电力检测,但一个线圈上有个凹槽。我们担心它会通不过后面的检测。

后面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1、工程师进行了检查,认为线圈虽然有些变形,可依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这些零件是可以用的。但这是个主观化的检测标准,很难为一线操作工人掌握。比如:“这样大小的凹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过这个样子就是不合格产品了,得把它卸下来。”

2、质保人员介入,将此零件与标准件的差异记录在案,并明确了拣选与修理的程序。

3、物料管理人员将可疑的部件卸下,送至分拣与返工点。

4、生产线修理人员用肉眼检测,寻找有问题的部件。通过检验的零件被重新包装并送回发动机装配线。不合格的部件被送至修理处,线圈被取下,迭片则送回定子生产线。拆下的铜料被卖给回收站,最后就是把该扔的材料扔掉,该写的报告写好。

5、这些返工的零件将被重新做绝缘处理,重新绕线,接上新的导线与面板,最后再连到线圈上。完成之后,它们将再次接受检测。要知道,这些工作此前已经做过一次,这一遍只能是重复劳动。而当这些零件再次进入整个加工过程时,它们占用了本该属于其他产品的时间,也就带来了双重的负面效果。

结论已经很清楚了。在上述不合格产品的例子中,如果把成本分摊到每个牵涉到的部门,你会发现,因为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被白白浪费了。想想看,你得造多少个新零件才能抵消这些浪费了的成本呢?把本例延伸开来看,你会发现:有时你制造了许多新零件,可最终的效益却等于零。这是因为,它们应有的收益完全被那些不合格产品的支出给抵消了。

这些精益生产的重要原则能够帮你有效而持续地消除浪费。企业可以解放出更多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增值行为中去。这也意味着,企业能利用较少的资源生产较多的产品,从而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第二篇: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与效率改善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与效率改善

主办单位: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12月24-25日 深圳

培训费用:3800元/位(含培训费、讲义费、午餐、茶水费、奖品、税费、笔记本) 【课程背景】

◆丰田公司一部汽车平均赚取2000美金;同期通用公司平均每部车赚200美金。10倍,为什么整整相差10倍?

◆善于反思与学习的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投入5年时间与众多一流学者,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研究与总结,提出的一种生产管理新思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这种核心是消灭一切“浪费”的思想,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流线化、TPM、看板管理、IE技术等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做什么? ◆理解错误可能从初始就导致了应用的失败。“理不明则行不正”,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精益的实现生死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十年后的市场地位。

【课程目标】

◆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原理及思想精髓,如何通过推行精益生产来提升经营业绩;

◆学习精益价值流(VSM)图,从精益价值流切入剖析工厂制造成本,掌握通过精益价值流改善缩短制造周期的方法;

◆学习精益生产常用工具:价值流图、现场七大浪费、SMED等,价值分析及浪费识别的工具、方法,通过运用消除浪费的工具即刻提升生产效率30% ◆掌握建立拉动式(PULL)生产系统的方法,通过拉动式生产实施降低库存50%,大幅缩短制造周期; ◆学习如何通过单元化生产(CELL PRODUCTION)实施化解多品种少批量给企业带来的困惑; ◆掌握快速换线SMED的精髓及实施步骤,全面提高设备整体效率(OEE),彻底降低设备成本;

◆精益生产的价值体现:精益生产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制造业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

◆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管理基础:精益生产要求下的的计划物控(PM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现场管理体系;IE工程支持体系分析;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技巧:精益生产项目推行组织设计;项目的策划与计划;精益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精益生产项目负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培训形式】

◆ 世界及国内著名企业通过推行精益生产降低成本的改善案例分享;

◆ 课程内容实战性,技术性强,寓理论于实战方法中,课堂生动,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演练管理技术,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课程大纲】

一. 精益生产基础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精益生产的起源及其发展 ⊙丰田生产系统(TPS)管理精髓 ⊙影片欣赏:TPS诞生历史记录片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

⊙从客户的角度认识价值

⊙识别流程中非增值(浪费)的活动 ⊙精益价值流图简介

⊙精益价值流图制作方法

⊙如何通过精益价值流图实施工厂管理改善 ⊙精益生产工具:增值活动识别(VALUE);精益价值流图(VSM) 二. JIT拉动式生产系统

⊙制造周期时间(MCT)定义及计算方法 ⊙拉动系统的种类及其运用 ⊙物料补充拉动系统

⊙准时化交货JIT/KANBAN的定义 ⊙生产线物料补充系统定义及建立方法 ⊙生产线物料补充频率计算

⊙生产线物料补充看板数量计算

⊙生产线流程间半成品看板数量计算 ⊙经济性批量计算方法

⊙采购物料补充拉动系统简介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与准时化交货(JIT) ⊙准时化交货JIT/KANBAN的有效实施 ⊙小组活动:拉动式生产模拟

⊙精益生产工具:制造周期时间(MCT);KANBAN拉动式生产;采购补充拉动系统(PULL);供应商管理库存VMI/JIT 三. 七大浪费与效率改善 ⊙现场七大浪费的定义与分析 ⊙效率的定义与分析 ⊙运输带来的浪费分析

⊙如何通过工厂布局改善减少运输浪费 ⊙如何通过流程及工具优化减少运输浪费 ⊙库存带来的浪费分析

⊙如何通过改善计划物控管理降低库存 ⊙如何通过生产流程优化降低库存 ⊙动作浪费与损失分析

⊙消除动作浪费的原则与方法

⊙等待造成的工厂效率损失分析

⊙如何通过改善异常时间管理减少等待 ⊙如何通过生产线平衡优化减少等待损失 ⊙缺陷与重复处理带来的浪费分析 ⊙防错防呆(POKAYOKE)原理

⊙防错防呆在生产现场管理中的运用

⊙精益生产工具:七大浪费;防错防呆、生产线平衡与改善方法 四. 单元化布局及快速换线 ⊙生产线布局的设计原则

⊙单元化布局原理及在生产中的运用 ⊙单元化布局设计及管理方法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如何通过单元化布局的运用缩短制造周期

⊙如何通过单元化生产化解多品种少批量给企业带来的困惑 ⊙工厂中设备使用成本分析 ⊙综合设备效率(OEE)定义 ⊙影响综合设备效率的因素分析 ⊙OEE计算方法及分析技巧 ⊙综合设备效率(OEE)改善实施步骤 ⊙生产换线效率损失分析

⊙快速换线SMED定义及发展历史 ⊙SMED实施要点及推行步骤 ⊙SMED实施成功案例分享

⊙工厂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改善的关键

⊙精益生产项目实施的不同组织模式

⊙精益生产工具:OEE设备效率管理;单元化生产(CELL)、SMED快速换线方法 五. 精益工厂的管理基础

1.计划物控(PMC)与精益生产

⊙计划物控的职能及组织结构分析:

传统意义PMC的职能分析;PMC不健全的企业管理后果 ⊙PMC精益管理与拉动式生产建立

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拉动式生产计划的区别;拉动式生产计划有效实施的条件与基础 ⊙物料控制与精益生产

传统的物料需求分析与精益物料需求分析的区别;传统物料控制与精益物料控制的区别 ⊙衡量精益PMC组织的绩效指标:库存、制造周期、OTD 2.供应商管理与精益生产

⊙供应商的选择准则:匹配、距离、价格竞争力、快速反应 ⊙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

供应商的审核与评估;供应商退出机制;供应商辅导与提升;供应商及时供货(JIT)的来料质量管理 ⊙建立精益供应链:

多品种少批量供货支持;准时化交付体系(JIT)支持;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3.生产执行与精益生产 ⊙标准化作业的实施:

标准化作业实施方法;为什么说标准化作业是现场改善的起点和基础? ⊙现场5S与目视化:

做好5S及目视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5S及目视化对精益上产纵深推进的意义 ⊙生产主管在精益生产中的角色:

现场改善的主导者:IE? 精益专员?还是生产主管?各自的利弊分析 4.工程部门(IE)精益生产

⊙工业工程(IE)在工厂的职能定位

组织架构;工作范围;对企业的贡献分析

⊙IE在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的角色:支持角色 VS 主推角色 六.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技巧 1.精益生产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

⊙组织策划能力:

精益生产项目的范围;阶段性目标;参与的部门与人员;项目预期收益;资源投入等 ⊙团队管理能力:

精益生产项目团队的管理;如何提升项目经理的影响力与执行力;团队激励措施 ⊙沟通协调能力:

项目经理的沟通技巧;如何提高与团队成员的沟通效果;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精益生产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启动的必要条件:

合适的团队组建;成员职责、目标;最高管理者授权;启动大会的规格与主持 ⊙项目中短期计划的制定:

项目的分解计划;样板线、试点工程的选择;项目月计划、周计划 ⊙项目进度控制:

现场项目管理与问题解决;周项目进度会议;月总结会议;日常进度沟通 ⊙项目阶段性总结:

阶段性总结报告;收益分析;改善案例展示与宣传;颁奖与激励 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部门协作问题:

其他部门为何很被动?为什么有人“阳奉阴违“? ⊙失败的挫折:

如何面对不成功的改善?样板线效率不升反降怎么办? ⊙Q&A:学员提问及问题解答答

【主讲老师】罗忠源(JAMES LUO)

◆ 精益制造及制造成本管理专家,首席顾问。 ◆ 知名制造业实战派讲师,资深顾问。

◆ 机械工程学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拥有十多年著名外资企业生产、工程、品质及供应链中高层管理经验。

背景经历:亚洲最大的精密五金冲压、注塑产品服务提供商AMTEK公司生产及工程经理,著名港资EMS企业NAMTAI GROUP 生产工程经理,世界500强FLEXTRONICS供应商品质、IE工程、运营及精益生产六西格玛高级经理。罗老师具有多年的管理顾问及培训经验,服务过的企业获得了良好收益。为许多客户主导实施过精益管理改善项目,获得广泛好评。

核心领域: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培训、精益工厂建立与管理、IE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制造业成本管理、制造业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及专案咨询辅导。

服务企业:美的集团、伟易达集团、立白集团、德国BOSCH、台湾蔚盛集团、香港亚伦电器、烽火通讯、麦科特光电、

高飞电子、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久隆汽车配件、台资国威运动器材、港泰玩具、阿波罗(中国)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当纳利印刷、九星印刷、中威制衣、昌利行、乐华(箭牌)陶瓷、濮耐股份、长沙卷烟厂、大同机械、龙大食品等。

杰出成果:

1、在FLEXTRONICS独立完成6个黑带项目和推行精益生产系统及指导企业内部管理改善,领导团队为企业节省近500万美元成本

2、主导FLEXTRONICS DG精益价值流(VSM)分析和改善,使其所辅导的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约25%;

3、2006年3月带领导团队辅导美的电磁炉厂精益生产及制程品质改善项目,短时间内效率提升约20%;

4、2006年8月带领团队进驻阿波罗实施精益流程改善项目,揭开阿波罗这家大型民营企业的改革序目,效率4个月内提升50%以上;

5、 2007年2月年带领团队为美的日电集团下属的: 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 美的洗碗机事业部;美的热水器;美的厨房电器; 美的环境电器事业部(风扇)全面推行精益运营管理;

6、2008年3月带领团队为台资美律电子提供精益生产咨询辅导服务;主要生产线效率提升20%以上。

第三篇: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浪费与解决方法

八大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丰田人认为要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才能保持良性运转,竞争力才会提升。在丰田改善是探入人心的,有个说法就是跟他们谈话5分钟没有听到他们讲3次改善就不算丰田人。改善的对象是浪费,认识浪费是改善的第一步,企业现场林林总总,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浪费,不是一般人可以一目了然的。丰田人在长期作业和改善过程中对于浪费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共七种,被称为七种浪费。它们分别是制造过早(多)的浪费、库存的浪费、不良修正的浪费、加工过剩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共七种。后来人们又加了一种浪费-管理的浪费,合称八种浪费。下面我们从实用性角度剖析这八种浪费。

一、精益生产管理中制造过早(多)的浪费

定义:所谓制造过早(多)就是前制程制造太早/过多,大于客户(或后制程)当期的最小需要量。

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福特式思维告诉大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量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企业越赚钱,所以企业自然有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初始动力。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是如此,那么企业内各部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制程较短,关联性较低的企业中,普遍实施计件工资,那么从最基础的员工开始就有多做、早做,甚至偷做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告知企业里所有人早(多)做是罪恶当然得不到掌声回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制造过早(多)的浪费。

制造过早(多)浪费的后果主要有三大类。 1.直接财务问题。表现为库存、在制品增加,资金回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占用资金及利息,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在现金流量表上很明显。

2.产生次生问题。会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先进先出的工作产生困难;产品积压造成不良发生,物流阻塞制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有滞留在库的风险,有不良品的风险。

3.掩盖问题。为什么‚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因为它带给人们一个安心的错觉,掩盖了各种问题,以及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的浪费,没有改善的动力,失去了持续改善的时机。

1.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原因。 (1)生产计划方面。

1)信息准确度问题。信息不准,计划失当,信息传递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作业进行盲目,最终导致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

2)生产计划管控机制方面。让某些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有生产伸缩的充分空间和提高产出的利益驱动。比如有的不排班生产计划,也不排日生产计划,而是排周生产计划,一天内的生产排配权利下放到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这时候如果有多余的产能、人力、设备稼动过剩,则很自然地就会提前安排生产,安排满稼动生产,从而造成制造过早(多)。特别是在某些企业中(如玩具),较有可能安排计件生产,多劳多得,那么过量过早生产的积极性就更大了。

除非在实施了拉动生产的精益生产管理企业里面,一般的企业还是用MRP在做推式生产。这时候生产计划的排配,生产进度的精确控制是企划部门最基础的功能,不能因为制造能力弱,各制程衔接性差就放松对生产计划实施进度的管控。

(2)内部制造能力弱的补偿问题。

制造过早(多)多数时候是出于补偿内部制造能力弱的考虑。制造能力弱,特别是制造中的品质差,换型时间长,在市场信息牛鞭效应的驱动下,为了弥补自身能力不足,而提前过量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

如一个企业制造能力弱,多制程时的合计良品率在50%-70%之间分布,那么面对100K的P/O时,它就需要备143-200K的原料,为了安全起见,这时候一般会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200K,甚至220K,当这220K投到制程中去的时候,造成生产过多就不可避免了。在这里,制造过多是制造能力弱的补偿,同时制造能力提升也是消除制造过多的必要前提。 对于制造过早是补偿制造能力弱的论断,用制造前臵时间(L/T)可以清晰地衡量出来。

(3)产能不平衡及流程不顺方面。

1)制造过程中由于各功能制造单位、制程产能不平衡,不可避免地造成加工能力低的制程前在制品(WIP)堆积,同时给后工站的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图1是T公司制造的一个产能平衡图,T公司制造有冲压、清洗、打磨、焊接、组装共五个制程,有一个产品要顺次经过这五个制程,那么这个产能如何计算呢?要看瓶颈制程的加工能力。

在冲压-清洗-打磨-挥接-组装这五个制程中,清洗的加工能力高于冲压,所以清洗处不会造成积压,但下面的打磨制程加工能力明显低于前制程清洗,同时打磨制程是五个制程当中加工能力最低的,如果整个制程的生产计划不是以最弱的打磨为基准线,那么堆积就会在打磨之前出现,这就是制造过多,是浪费。

在这五个制程中,换型(膜具)最复杂的当属冲压。如果顾及到冲压稼动率高、制程能力弱不愿换型,而将同一个料号相隔3天的两批次的生产指令合并到一次生产,那么对于后面的制程来说,也仅仅接到了一个批次的生产指令,另一批次的半成品对于它们是无意义的。这就是制造过早,是浪费。在Lean中,平衡产能,使得各制程、工站按照客户需求的节拍(T.T)而实现一个流线生产是实现及时生产的重要一步。2)由于规划不经济不理想,造成制程路程不流线化,无法实现产品流动,而存在迁回、曲折、往复、停滞现象,使得生产不得已提前或有WIP,这也是造成制造过多过早的重要原因。如图2所示,A公司制程有射出、印刷、组装等,其制程分布如下:

本制程为:1楼的射出完成后,由于后面的印刷效率远远大于输出,所以射出后产品只能先入库,经过印刷后,要先在1楼暂存,等当班结束时再入3楼的仓库,后一个制程-组装需要时来3楼的仓库领取。这个流程中有入存2次,WIP I次,势必造成制造过早的浪费。

(4)其他。当设备比较昂贵时,管理及财务人员有倾向提高稼动率,生产过多的产品。下图是P公司的一个案例,其内部各制程分别是SMT-PTH-老化-FT-组装,其产能分布如下:

图2五个制程中,产能按照制程顺序逐渐增加,理论上是不会有制作过多的。但SMT,设备远远贵于其他制程设备价值,所以当PTH、组装等制程在每周5天每天18小时的时间稼动率水平上慢悠悠生产的时候,SMT很可能要安排尽量满稼动,很可能是6.5天x 24小时,那么这样在PTH之前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制造过多过早的现象。

2.制造过早(多)浪费的消除方法。 (1)生产计划方面。

1)主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在这方面,应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弹性生产系统,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准确传递。 2)在没有实施精益生产,还在用MRP推式生产的企业里,企划部门要负贵任地对生产计划的排配、进度控制负责,不能因为制造能力弱就只排大制程的主计划(MPS),而对于细部的日计划(DPS)放任自流,造成基层各车间、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脱节。

(2)关于补偿内部制造能力弱的问题。

内部制造能力弱,品质差,废品率高,制造周期长等问题在生产计划方面的直接体现就是生产计划的不可预知,不知道究竟排多少生产量才可以应付客户交货。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是品质稳定化,保证制程内品质稳定,不制造不传递不接收不良品,只有实现了生产稳定高品质,生产的流线化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生产平准化以至于后补充生产,所以高品质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基础。

(3)产能不平衡及流程不顺方面。

1)对于产能不平衡的情况,最终要平衡各制程的产能。

仍以T公司为例(见图1),应首先列出客户需求基准线,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产能调配,其中客户需求是每小时加工能力1800,冲压、清洗、组装产能已经超过客户需求,打磨及焊接产能达不到,为此有必要对前者进行降低,后者提升。经过评估后改动如图3所示。

组装制程的工站是相对柔性的,产能调配最容易,减少组装人员,对操作进行重组,将组装产能从2000降低到1800;对于打磨及焊接在提高单机效率的基础上增加人力及设备配臵并将二者产能分别由800, 1500提升到1800;对于第三类就是冲压及清洗,因为这两类设备是模块化的,无法像组装一样按可调比例降低产能(就是说,清洗或者1条线产能4500,或者没有生产线,产能为0),所以此二设备人力保持不变,这样经过产能平衡后,图1的产能被改善成了图3的产能。这样基本保证了各制程没有制造过多。对于清洗后产能高过打磨制程的问题,这就要求清洗生产在客户需求基准线基础上不过量生产,进行平准化生产排配或者宁可保持非满稼动。

2)对于流程不顺的情况,应该在最初的设施规划时,就要将流程流线化作为目标,即便因为制程所限无法完全地实现产品流动,也要尽量减少制程及产品的迂回、曲折、往复和停滞,以尽力减少制程内WIP,从而消除制造过多过早浪费。

如上例A公司案例中,可以将制程改善为如下分布(见图3)。 Layout变动,将Layout由设备式布臵改为工艺式布臵。

射出后暂存,当班产品入到3楼的仓库,由于印刷机非常便宜同时生产效率非常高,在这里将印刷与组装连线,组装需要时印刷才生产,不需要时印刷不生产,这样就减少了1次入库,减少了制造过早的浪费。

(4)当设备比较昂贵时,管理及财务人员确实有增加设备稼动的冲动。 比如SMT和组装比,因为后者设备价格远远小于前者,所以在对工厂进行绩效考核时,没有人会将组装线的稼动率作为考核指标,而几乎大多数企业都会将SMT线稼动率作为考核指标,稼动低时管理者会坐卧不宁,设法提升。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明了一点。高稼动是否会带来后面制程的半成品堆积,也就是本制程制造过多过早,如果是就应该坚决地停止机器,进而放弃对高价机器考核稼动率的绩效考核模式。从源头上讲,在产能规划时,在设备采购时,对于高价机器应以‚少数量高稼动‛的设计方案来采购,这样既能保证低的采购成本又能保证客户需求,只不过可能增量时的增产速度慢点罢了。

二、库存的浪费 1.定义:库存是生产过程中停滞物料的总称。库存可以按照种类、位臵、库存成因、库存用途等分成若干类,但今天我们研究浪费,为简便起见,只把它分为原物料、在制品WIP、成品三大类。

库存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库存是: ①量产的必然产物。

福特式思维认为量产可以降低成本,这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现在是不适合的,但对于少数还在批量生产的行业来说,批量生产还是降低成本的方法。这些行业一般为市场需要品种少或者是行业价值链上游企业,如食品、纺织等行业在深加工、终端市场上产品的品种非常多,但在上游粗加工时的品种相对少许多。这些为数不多的行业中批量确实会带来低成本,但同时会带来库存。

②保证整产零销的局部经济性。

当设备快速换线困难(如重化工行业)时,会存在当面对整产零销局面时换线小批量生产的综合效益不及批量生产的局面,这时企业可能会选择整产零销,会产生一定库存。

③市场剧烈增加时的缓冲。

市场突然增加时,如果有一定库存,会缓解企业生产能力快速爬坡的压力,这是部分企业考虑安排库存的原因。这类情况在一些特殊行业表现非常突出。如空调只在夏季销售,月饼只在中秋节前一两个月销售,而圣诞树、礼品、部分POP电子产品会在圣诞节前热销,这都是行业特性决定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定的库存是必要的。但库存的存在确实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是恶物,丰田人认为‚库存是必要的恶物‛。

2.库存损失分类。

在精益生产及丰田生产方式里,库存是浪费,是不该被保有的,而我们认为库存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表面损失。

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臵、找寻、防护处理等浪费的动作。 ②占用过多仓库场地及场地建设的浪费。 ③保管费用。 (2)潜在损失。

①占用流动资金,降低资金周转率。 ②需要额外承担资金利息。 ③市场变动时有销售不出去的风险。 ④在库物品劣化变质的风险。 (3)意识方面的损失。

掩盖问题,造成假象。当库存的水位高涨时,管理者就感受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失去了改善的机会。正因为这么多损失,所以精益生产才强调降低库存,以零库存为目标。

3.改善方法。

(1)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库存是想当然,不要认为大量库存才保险。也不要用现在的资产负债表来迷惑自己,要认识到库存是企业的负担和罪恶。

(2)系统改善。库存降低可以促进改善。通常通过降低库存来倒通企业内各环节进行改善,我们研究的各种方法工具都是或直接或间接为降低库存这个指标服务的。比如说用精益生产管理看板可以有效控制或大幅降低制造系统内库存,但之前要有5S、节拍生产、一个流、平准化作保证,而要想节拍生产就要先产线产能平衡改善。要想一个流,就要先Cell,而Cell之前要以多能工、设备小型化、标准化的作业及灵活的组织体系作保障。

实际上整个精益生产或者整个丰田生产方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降低库存来体现问题而谋得改善以臻于完美。

所以降低库存是个系统工程,要从上面说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改善,体质进行增强,当企业体质增强了,库存自然也会降低。下面是最常见的降低库存改善行动实施步骤:

①观念宣导,让大家认识到库存是罪恶的。

②降低库存目标KPI订定。主要是金额,但对于一些低阶层的执行人员来说,可能库存数量和占地面积比金额更加直观,那么对于他们用数量和仓库面积等都可以。在这时候,启动精益生产管理中的——目视化管理是很重要的,将库存量、金额、库存周转率、利用率等指标的目标与现状情况用目视化方法明示出来,以利于提醒和监督。

③导入JIT,用一个流和后拉式生产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库存。 ④记得库存管理中的‚三不‛。

1)不大批量生产。在排生产工令时,尽量排小批量生产,并且不要给现场太多自由生产的权利,比如周工令。

2)不大批量搬运。要加快物流速度,及时小批量搬运。 3)不大批量采购。

另外一种思路,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时,谈什么方法、工具都是低效益的,这时降低库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强制降库存,等问题浮现出来后,再将问题一个个消灭,库存自然降低。

在上图中,水面代表库存水平,礁石代表问题点,当水面高时礁石在水底,也就是说库存高时,问题都被掩盖。只有当水面低时,礁石才会露出水面,也就是问题点才暴露,这就是库存对于暴露问题的重要意义。

三、不良修正的浪费

1.定义:生产过程中,因来料或制程不良造成的各种损失,需进行处臵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不良品是工厂中不可容忍的重大浪费现象。我们客户需要的是合乎规范要求的产品,客户不会负担不良品,不仅仅是不良品这部分,随后可能引起的下游延伸制品不良、检查、返工、报废等损失都由企业自己承担。不良品率的高低是企业制程稳定性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企业体质好坏的直接体现。

2.不良修正的影响。

(1)产品报废。报废的产品不仅仅浪费了材料,它还包含了制程中付出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以及管理、财务费用,这些产品价值本来可以计入营业额的,但现在报废了,成本还白白付出了,利润直接下降,对于企业的损失之大是让我们怎么尽力弥补都值得的。

(2)挑选、检查、维修带来的损失。产品不良了,在宣布报废之前,我们可能要处理、挑选、检查、维修,把部分不良品转成良品,这一过程中的全部付出都是浪费,因为客户不会为我们的上述作业负担一分钱,这其中包含我们的时间、人力、设备、场地、辅材等。

(3)信誉的影响。不良品出现会引起交货延迟,有时会产生去客户处换货,或者在客户处随线维修的情况。而如果客户用了我们的问题产品做成下游成品出了状况,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客户不便进而是抱怨,再进一步就是订单的减少、取消或流失。

(4)延伸的复合损失。出现不良品造成的复合损失是致命的,可能要产品召回,可能要面临赔偿诉讼,可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抱怨,可能会引起主管部门的干预,比如停产、吊销执照、限制出口权等。

2007年发生的利达玩具厂老板张数鸿自杀事件,就是由于油漆供应商的20kg色粉含铅超标而最终造成年产值3亿元,在当地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公司的破产。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三鹿奶粉事件,频见报道的汽车、笔记本召回事件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品质问题的残酷和重要性。

3.不良修正的产生原因。

(1)设计问题。这里的设计问题是指源头问题,包括产品外观、尺寸、功能、可靠性、可制造性、兼容性等产品设计内容;也包括加工路线、加工方式、检验手段、品质控制点等工艺设计内容;也包括来料选择,供应商控制,包装/存储/运输方式等制造系统方面的设计内容。

之所以要把上面的内容合并在一起,原因就是和生产过程中的执行力及稳定性相比较,上面这些源头问题影响着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品质问题。

(2)制造系统体质问题。即制造阶段的管理影响产品质量--无谓的频繁换线带来生产不稳定,人员稳定度低,作业员熟练度不高,标准作业欠缺,人员技能欠缺等。

(3)生产过程执行力及临时性问题。如操作不标准,执行的检验手段有限,货商质量控制不力,来料检验遗漏,对于发生的不良处理不当,原因追查不彻底,选用了非规定的设备及工艺路线等。

4.不良修正浪费的改善方法。

(1)设计方面。从源头上做到无缺陷,可制造性强,这是我们的目标。但实际上往往达不到,现在的开发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会涉及开发部门、工程部门、供应链、品质为主的几乎所有企业内部门。市场是客户左右的,设计方案是客户或者开发部门决定的,能够达到关键设计要求是需要参与的所有部门的努力,而进度不可能整齐划一,在有瑕疵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很可能客户就要求量产了,这时候只能带着缺陷生产,而这会带来无穷后患。这些问题可能包括:

①可能一个产品300个尺寸,实际上只有150个不错,而客户认为其中巧15个是关键的,认可了,所以生产了,但某一天另外的120个尺寸中的一个被发现了问题,被重新认定增加为关键尺寸,所以客户退货。

②验证中的制程稳定性差,Cpk值只有0.9,没有达到规定的图5的标准,但客户急需产品,所以量产了,但随后的问题也来了。

③产品量产了,制程也稳定,但因为只考虑交货能力,所以设计时超过正常水平30%的人力、设备、场地及检验环节,后来降低成本改善时要去掉这30%的人力、设备、场地,需要跟客户沟通,这沟通中需要验证内容太多,几乎等于重新开发一个新产品,得不偿失最后只能浪费着生产。

上面三个问题分别是设计时候的规格隐患、制程隐患、制程浪费,都是很典型的设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好的设计是消除不良修正浪费的首要保证。

(2)制造系统体质方面。 ①标准化管理。

企业制造系统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技术层次的设备、模具、材料、环境、技术参数的标准化,应该包括基础执行层面的5S推动、人员培训、标准化动作、物流规范、模具保养规范等人、机、物料、工艺文件、环境维持、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标准化,应该包括管制执行层面的计划控制、制造流程、品质管控、产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也应该包括组织系统方面的组织切分、在各制造模块中的部门职责、KPI管理、绩效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化。在标准化的状态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公开的、互通的、执行面可替换的、稳定的。在这里,当一个产品停产一年后再恢复生产时,不必在人、机、料、技术参数、文件、环境等参数方面调试很久才可以正常运转,而是马上就可以正常运转。

管理标准化是制造系统体质优良的一个基本要求。 ②TQM活动及品质系统的良性运行。

为了减少不良修正浪费,开展全员性的TQM活动是有必要的。在实施TQM的企业里,每人都参与品质改善,对品质的关注是全过程的,是源头性的,同时对品质的理解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品质报废类的狭义理解。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品质的TQM推动同时,逻辑性强、强制性强的品质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客户需求定义、检验标准制定、供应商认证、来料检验、制程品保、品质工程保证、出货检验、问题解决及反馈机制等都应该纳入系统范围强制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的产生,从而减少不良修正浪费的水平。

③TPM。

为了减少不良浪费,设备的良好保养是必须的,应该保证设备100%的可动率,不会出现设备原因出现的报废。

(3)生产过程执行力及临时性问题。

要想保证品质,减少不良修正浪费,在强化企业体质,健全系统,明确责任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度和问题解决速度。没有执行力上面的一切都是空谈。

四、加工过剩的浪费

1.定义:加工过剩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是指在品质、规格及加工过程上的投入主动超过客户需求从而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的情况。加工过剩浪费分四种情况:过分精确品质带来的浪费(过剩品质)、过分加工带来的浪费(过剩加工)、过分检验带来的浪费(过剩检验)、冗余设计带来的浪费(过剩设计)。

加工过剩四种情况的解释:

(1)过剩品质

即超过客户需求的甚至超过规格的过分精确的品质要求带来的浪费。 比如一个产品的尺寸公差按照客户需求是±0.05mm,但企业内部出于种种原因(一般原因为部门隔阂,过分自保)自己定义为,±0.03mm,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加工设备由普通射出机变成电动射出机,设备成本及折旧摊销提高到原来的2.5倍。

一个产品的外观面杂质客户要求是3 x0.15mm,而企业自行规定是Zx0.08mm,这项变动的结果可能是加工线要搬入无尘室,需要多余花费几百万元。

除此之外,类似的举措带来的后果还有需要多余的加工时间、需要多余的加工人力、需要多余的模具治具,以及多余的水电气场地投入。同时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本来合格但因高标准报废的产品。

产生过剩品质的原因有:

①部门隔阂,增加安全系数的自保行为。 市场及工程开发人员在开发阶段负责沟通客户,接受客户标准并转化为内部标准,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时候它们有加严内部标准以规避自己部门责任风险的倾向,而制造部门不知内情,只能盲目遵循开发工程部门制定的标准。

②企业为了增加安全系数的自保行为。或者为了与竞争对手拼客户,或者想讨好客户,盲目地提出‚想客户之所想‛、‚比客户需求还要高‛等口号,结果增加了自己的成本。

③企业制程能力弱,加工中品质波动大,为了减少波动带来的客户投诉,在源头提高品质标准以抵销制造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

④企业本身加工能力强,资源配臵高,标准本来就高,并且降低不下来。 就好比在东北林区用优等原木烧火做饭,而我们买的高档家具都不是原木材料的道理一样,许多企业是本身标准高了。比如20世纪如年代很多军工厂转民品生产时,这些平时习惯拿军用高速合金钢下脚料DIY做锤子梯子的人们突然发现民品的加工要求比军品低很多。比如一个加工齿轮、连接器的射出厂突然接了批订单要生产电熨斗甚至洗脸盆,那两者间巨大的品质要求差异是那个系统暂时无法适应的,包括制造、品检等各部门。

(2)过剩加工

即多余的加工,是为了达到最终的产品规格而进行的加工中存在的超过最经济加工的浪费。

比如一个模具加工要经历下料-粗铣-精铣-热处理-研磨-EDM-装配-检测,在下料时候的毛坯要比精铣时候尺寸大,但可以大3mm,也可以大15mm,然而后者浪费的材料远远大于前者,这部分就是浪费,加工的浪费。

再比如电路板在SMT后进入PTH段后,需要在插组件位臵喷助焊剂,过波峰焊时候喷头喷助焊剂。作业中可以对着整个载具面喷洒,也可以只在有效面积喷洒。而后者可以节约至少60%的助焊剂。如果用前一种方法喷洒那无疑就造成了助焊剂的大量浪费,这就是加工的浪费。

加工浪费直接浪费材料,间接会浪费设备、人力、时间、辅材等,从而提升产品成本。

(3)过剩检验

即在企业内部自行添加的客户不付费的检验造成的浪费。造成过剩检验的原因一般是企业自身制造系统稳定度低,企业对自己制造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把握,而又要满足客户需求所以只能靠增加检验。这实际是补偿企业自身系统稳定度差的表现。比如,管理者不清楚现行检验方法是否能保证出货品质,而面临上述情况时企业又不能成功导如精益生产,也不能成功导入自动化以及TQM时,企业会选择临时性的最笨也是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多检验,从而产生过剩检验。这其中包括局部的全检和制程内增加检验工序两种。

比如图1.14中A公司制程是射出-烤漆-印刷-预组装。如果制程能力强,Cpk值为1.3,那么在制程中间的3个点是不必要全检的(详见下图)。但如果制程能力弱,cpk值为0.5,甚至超规,同时没有精益生产的观念,也没有丁业工程的观念,或者同时四个部门间没有很强的组织统筹而是各自绩效管理考核的话,那么大的制程不可避免地滑向实际制程流程图的模式--各自为战,加严来料检查甚至全检,这势必会带来检查的浪费。

这种情况下应该从源头上找原因,才能提升整体制造水平。

(4)过剩设计

也叫冗余设计,是指在产品、技术规格、组织等方面的设计上给予充分的安全系数。

比如人事组织上,招募更多的人以应付突然离职。 比如一场足球赛前,很多时候会准备三名守门员以防不测。

比如军用飞机设计上为了保证起落架安全落下,会设计三套放下机构,液压系统首先启动,如果失效则启动电动系统,如果还失效则还有靠后备降落伞拉动为动力的半手动放下模式。这些都类似冗余设计。

举个工厂里面的例子:一个机器外壳分两部分,原先设计时这两部分是螺丝连接,后来改成插接连接方式。但为了防止在外壳受严重外力变形时候插接连接脱开,还是采用了插接连接+螺丝连接,这也是冗余设计。

比如本来可以用通用件或标准件,但却设计成非标的,无谓提升了成本。 比如一个螺栓固定两个零件,就强度而言,3圈就够了,但螺栓一定设计成10圈,徒然增加了劳动强度而无价值。

有时候过剩设计是必要的,可以提升安全系数,但无谓的提升安全系数则会产生加工过剩,提升制造成本,这在新产品开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加工过剩浪费的消除方法 (1)对于过剩品质 ①对于部门自保的情况。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客户需求,打破部门间的隔阂。消除增加安全系数的自保行为,特别是不能让工程及开发部门故意加严内部标准以规避自己部门的责任。

②对企业自己增加安全系数竞争市场的行为。

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正确地理解客户需求,不要为了与竞争对手拼客户,或者想讨好客户,盲目地提出高于客户需求的标准,增加自己的成本。

③对于企业制程能力弱的问题。

企业需要增强制程能力和稳定性,可以用导入TQM或者六西格玛的办法,从而减少加工中的品质波动。

④对于企业本身加工能力强的问题。

本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看待,高精度企业加工低精度产品实际会降低企业的品质习惯,所以对于这类客户订单,或者不接,或者在企业内单独开辟一个部门(单独的人、机、文件、制度及流程),这样既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又可以维持企业运作,还可以不破坏原来氛围中难得形成的高品质管理气氛。

(2)对于过剩加工

要求工程师在制作制程工艺标准表的时候,在确认标准的加工余量、最合理的加工路径的时候合理审视,首先将标准制定得合理(包含标准的材料、人力、机器、工时、辅材等),尽量避免有超过最低需求的浪费。其次在执行时尽量执行标准,不做额外的浪费。最后是不断改善,提升标准,以将浪费尽量减小化。

(3)对于过剩检验 首先应该在管理者头脑中导入一个观念:一切检验(客户认可付费的除外)都是浪费,应该全部予以消除。不能用过剩检验来弥补企业自身制造稳定度弱的缺陷,而应坚决推动反精益生产及六西格玛以提高企业制造能力。

(4)对于过剩设计

如果客户付费勉强可以接受或者客户不付费,我应反思过大安全系数的危害,并且在设计中引人DFM、FMEA、QFD等思想工具。

总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间题来审视我们的加工是否消除了过剩浪费: ①是否确实了解客户的需求? ②能否去除次零件?

③加工工艺、路径、流程、加工余量、工序是否最经济最节约,可否合并简化或者删除?

④能否放宽公差及品质规格? ⑤能否改用通用件或标准件? ⑥能否放宽材料的回收率?

⑦能否改变生产方法。将手工加工变为机械化?⑧能否把检验简单化或者干脆省略掉?……

五、搬运的浪费

1.定义:流程中物品(成品/半成品/辅料/包材等)需要在相距较远的两点间搬运,而造成资源(人、机、场地、能源、时间等)在物品搬运、放臵、堆积、移动、整列等方面的浪费统称为搬运的浪费。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工序都在同一地点、时间内完成。其间的掇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搬运是无价值的,客户是不付费的,我们应努力减少搬运带来的浪费。

2.搬运浪费的影响 (1)直接影响。

①搬运浪费的直接影响是搬运需要的人力;

②搬运导致的运输/堆叠/整列都需要工具设备及额外的设施空间,这些额外投入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③搬运使得物品存在损坏、碰挤伤及丢失的可能。 (2)潜在影响。

①搬运的存在使得生产效率势必下降; ②搬运减慢了物流建度,延长了L/T,也间接增加了WIP和库存; ③过多的搬运和出入库,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存货盘点。 (3)延伸影响。

推迟了给客户的交货时间,容易引起客户抱怨。而增加的库存也增加了企业自身营运压力,所有这些都降低了企业体质和竞争力。

3.搬运浪费的产生原因。 (1)工厂布局及生产模式。

首先是工厂间布局及生产模式。如果是生产种类较多,单品种的量特别少,而且设备需要集中管理(例如,对场地或者环境的特别要求),那么就用设备集中的布局。

但精益生产基本上不建议设备集中式布局,而是提倡工艺式布局,依照产品流程将设备排成一条连续流的线。

其次是厂内的布局。厂内布局时如果设计的制程不连续,前后制程分离、路线迂回、曲折、混杂,孤岛作业,非均衡化生产布臵等肯定会造成搬运浪费。

最后是局部细致布局。比如是坐姿作业还是站姿作业,两种不同作业时工作台如何布臵等,处理不好会产生搬运浪费。

(2)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大或者小对于搬运及储存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提倡小量而频繁的搬运,并且按照拉动系统设计缓冲存货区域及数量等。

(3)布局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企业需要新增工序或设备对现在制程及Layout的影响情况。企业在建厂及规划设计之初,由于对工厂的发展前景没有一个明朗的认识,所以未做整体性的规划。这样,在新增工序或设备以后,新增工序或设备与原本规划的场所等不兼容,自然要另辟场所,这就导致搬运浪费的产生。要做到布局连续需要企业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否则会对物流及搬运带来很大影响。

(4)搬运方式和工具。

搬运方式和工具是影响搬运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常见的搬运工具有悬挂链、电梯、升降梯、叉车、油压车、悬挂车及各种专用运输工具等。它们各自的搬运效率、使用场合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能恰当使用就会造成低效率和浪费。

4.搬运浪费的改善。 关于工厂间布局及生产模式。我们首先要确认生产种类的多少,量的多少,生产的量是否连续,设备是否容易维护,是否需要集中管理,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是用设备集中式的布局还是工艺式布局,是用Cell线。一个流还是固定流水线。

关于厂内的布局。因为生产线的形状受到产品和场地的制约,可从安装、零部件供应、管理方面考虑,采用最为合适的形状。物流线设计中要注意简洁,连续性,切忌制程分割、路线迁回、曲折、混杂及孤岛作业,重工作业尽量在线外,辅助生产线的终点,应尽量接近供给对象的主生产线工序等。

关于局部细致布局。应该多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来检讨以利于现场作业和消除搬运浪费的产生。

关于生产批量。我们提倡尽量用小的生产批量,而辅以频繁的搬运。 最后关于搬运方式及工具。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①机械化原则。尽量机械化,减少人工搬运。 ②自动化原则。用自动化,而不是需要人工看守。

③标准化原则。对于搬运时间、频次、数量、方式、地点等各种参数尽量标准化,不要随意性。

④均衡原则。一个系统内物理搬运要平衡,以避免忙闲不均衡的情况。 ⑤直线原则。不论是细致规划,拿放产品的规划中,还是在厂内厂间规划需要考虑长距离搬运时,都要照顾到直线原则,以达到最高效率。

⑥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所以物流及搬运设计时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下面讲一个案例:T公司的SMT线后段是手插件线,每个产品都被装在一个卡板上过波峰焊,然后产品流下去,空卡板需要再返回来重新装新的产品。这个卡板的物流过程就是在下图中从A到B,再从B到A。在原先B处的空卡板是批量集中堆放在一个卡板箱中,由油压车集中拉回来。这样的缺点是空卡板的WIP量大,需要买更多的空卡板,增加了成本。其次是需要专人拉空卡板,第二次增加了成本。最后是对于现场的5S影响很坏,不利于现场的整顿及清洁。

改善中,大家发现,运载卡板从A到B处的线体是自动回流的,回流线在下部。如果将其再引导放得低一些,完全可以容纳卡板自动回流,经过具体实施,方案成功,空卡板通过线体自动回流,减少了空卡板WIP,消除了专门拉卡板的人,现场清洁了,5S水平也提升了,详见下图。

六、动作的浪费

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重点研究人的动作,并提出了人的动作与产品及设备空间搭配的22条原则,享誉至今。在对比这22条原则的时候,可以发现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动作是不合理的,是浪费的。

1.定义:动作浪费指生产中在动作上的不合理而导致的时间、效率、场地、人员及人身等方面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是在实际作业中广泛存在的浪费。精益生产观点认为:在没有实施精益生产的工厂中,作业者至少有一半的动作时间是‚无效的‛,属于浪费的行为。工序流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搬运和加速的动作是为了达到什么结果,都应真正清晰明了。没有意义或不合理的动作,只会导致工作时间徒劳无功地增加。动作浪费除了会无谓地延长工时外,还会降低工作的产出和效率,增加场地及人员的占用及配臵,同时不合理的动作还会导致身体疲劳甚至工作伤害。

举例:下图中左边是改善前,人使用直嘴的钳子,需要将手腕弯一个角度,不符合人的生理最适性操作,给作业带来不便。改善后的右图中将钳子头改成弯一个角度,人的操作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人的身体伤害。

下图中,我们看到一个拧紧螺丝的作业,左边改善前的图中我们看到,螺丝刀短了,效率很低,品质也得不到保证,在改善后的右图中,螺丝刀加长了,利于操作了,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下图的案例中,通过降低椅子高度或者在作业者脚底下安装一个垫子达到了人作业舒服,效率高,无人身伤害的目的,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善,正应了那句话,‚改善无处不在‛。

在下图的案例中,改善前的左图中,工人在天花板上钻孔时,由于位臵不合理,费力还影响品质效率。右图中,调整了梯子的位臵后,钻孔位臵合理,人的作业不会疲劳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2.动作浪费的表现形式。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现象主要有以下12种:

1)两手空闲;2)单手空闲;3)作业动作突然停止;4)作业动作过大;5)左右手交换;6)步行过多;7)转身动作太大;8)移动中变换‚状态‛;9)不明技巧;10)伸背动作;11)弯腰动作;12)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

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3.动作浪费产生的原因。 (1)操作不经济(Handling)。 ①动作不精简;②动作多余。 (2)设计不合理(Design)。

①可同时完成但未同时;②不必要但被增加;③可同规格但不同;④未考虑调整/转换/取放;⑤物料需要翻找。

4.动作浪费的消除。

根据动作的经济原则,运用动作分析的方法,把完成某一工序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对作业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找出最合理的动作,避免出现无效能动作的浪费现象,从而缩短作业时间。

(1)针对操作不经济产生的动作浪费。 ①按经济原则设计工站操作并进行标准化; ②制定Check list,挖掘相应浪费并加以消除。 (2)针对设计不合理产生的浪费。

①设计必须经过验证才可以实施,同时制定相应的稽核制度; ②根据人因工程学理论设计符合人体工效的作业方法。 5.动作经济原则简介。

上面的案例解释及12种动作浪费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又叫动作舒适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Gilberth)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后经若干学者详加研究改进而成的改善作业方法的一项基本手法,是基础工业工程手法体系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共有三大类22项。

(1)关于人体的动作方面,共有10项。

①双手并用原则。双手同时取同类对象进行作业,比单手取不同类的对象作业较不易疲倦。如下图的案例中,左图中单手将销子插入孔中,右图中是双手同时操作将销子插入孔中,右图做法效率比左图的高。

②对称反向原则。人受大脑的局限,双手同时只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让操作人员双手并用,则必须作业内容尽量相同,作业布臵尽最对称,作业方向尽量反向,也符合人类作业习惯。

③排除合并原则。不必要的动作会浪费操作时间,使动作效率下降,应予以减少,可以通过动作的合并,使有重复的动作次数减少。

④降低动作等级原则。动作等级是吉尔布雷斯研究动作时为了区分动作部位、运动范围与动作效率、疲劳度的关系而制作的。动作等级分为五类,从一级到五级动作幅度逐渐增加,疲劳度也逐渐增大。工作中要尽量设计低等级的动作。

⑤减少动作限制性原则。在工作现场应尽量创造条件使作业者的动作没有限制,这样在作业时,心理才会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 ⑥避免动作突变原则。动作的过程中,如果有突然改变方向或急剧停止,必然使动作节奏发生停顿,动作效率随之降低。因此,安排动作时应使动作路线尽量保持为直线或圆滑曲线。

⑦节奏轻松原则。动作保持轻松的节奏,让作业者在不太需要判断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动辄必须停下来进行判断的作业。实际上更容易令人疲乏。顺着动作的次序,把材料和工具摆放在合适的位臵,是保持动作节奏的关键。

⑧利用惯性原则。 ⑨手脚并用原则(见下图)

⑩适当姿势原则(见下图)

(2)关于工具设计使用方面,共有6项。

①利用工具原则。

②工具万能化原则(见下图)。

③易于操作原则。

图下(a)、(b)、(e)三种手柄设计的形式较好;(d)、(e)、(三种形式与掌心贴合面大,只适合作为瞬间和受力不大的操纵手柄。

④适当位臵原则。 ⑤定点放臵原则。

⑥双手可及原则(见图下)。

(3)关于工作场地布臵方面,共有6项。

f)①按工序排列原则。②通风照明原则。③安全可靠原则。④高度适当原则。⑤避免担心原则。⑥环境舒适原则。

上面简单叙述了动作经济原则,因为这是古典工业工程的基础,所以在此不赘述,但这些古朴的原则对于消除动作的浪费至关重要。既然在现场‚作业者至少有一半的动作时间是‘无效的’,属于浪费的行为‛,那么我们通过上述原则消除动作浪费就有很大的空间,实际上在一般现场,通过动作改善,减少10%的作业人员是很容易的,至于同时提升效率和品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七、等待的浪费

等待的浪费是我们介绍7种浪费的最后一个,但在现场它是最常见又易被忽略的成本倍增器。说它常见是因为它在现场无处不在,说它被忽略是大家最容易对它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等待可以以库存、WIP、线不平衡等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丰田人对它深恶痛绝,强调一个流,创造无间断物流,消除‚停滞的池塘‛,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也紧紧盯着等待的浪费,将它看做是非增值时间的主要原因,必须要予以消除。

1.定义:工厂中人或设备处于等待(含临时性闲臵、停止、无事可做等)状态造成的资源浪费,被称为等待的浪费。

2.等待浪费的分类。

(1)来料不及时造成整体浪费。

当上游制程无料可供时,那么不管整个生产链中各制程平衡与否,换线与否,人机安定与否……都会出现同一状况--等待,人和机都在等待。

(2)生产不平衡造成非瓶颈处的局部等待。

第一种情况:当下游的产能小于上游产能时,会在下游制程前出现WIP,同时上游制程在一定时候需要停下来等待,这种情况是产能不平衡等待最常见的一种。

第二种情况:和上面情况相反,上游产能小于下游产能,为了平衡一定时间内上下两制程的产出,完成生产计划同时消除库存,需要下游作出等待。如下图所示案例:

如果按照正常班次:

PTH日产量1920pce/16Hr,SMT日产量1360pce/16Hr,这样安排的话,PTH制程上班的16个小时中有4.6个小时人和机处于等待状态。

(3)生产计划导致的等待。

第一种情况:制程间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致使各制程产出不均衡。 第二种情况:P/O或W/O减少造成的整体性等待。 (4)生产线切换造成的等待。

换线换模时,人会产生等待,换线时间越长,等待时间越长。

(5)生产中设备原因(含设备故障、设备调校、设备非标准速度运转等)造成的下游制程等待。

(6)人机不平衡造成的人或机器的等待。

人机不平衡造成等待,或者人等机或者机等人,但到底需要人等机还是机等人是个经济问题。如人每小时需要付给他20元,机器连同机器相关的场地水电只支出10元,那么肯定让机器歇着等人合算,比如电脑。但在企业里大多数情况下是机器单位支出肯定比人的支出贵得多,所以人机不平衡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消除机等人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解决人本身等待的问题。

举例:T公司铣削制程有4台机器,每台机器l个人,分别每人看1台,作业流程分别为:

①人取产品,装夹产品(10秒)。

②机器作业,人等待(60秒)。

③人取产品,装夹产品(l0秒),然后依次循环。

则周期时间10+10=70秒,人的利用率为10/70=14.3%,机器利用率60/7O=85.7%。在此案例中,机器作业时间远长于人作业时间,造成人等待和利用率只有14%。见图4。

(7)品质问题造成的停机等待。生产中良率不会是100%,但稳定的生产中品质是可控的,变异很小的,是可以在生产计划时预见的。而造成停机等待的品质问题指的是突然的批量性的问题,这时会造成生产的混乱,会安排重新生产、修机修模、返工、工程重新验证、找客户签样板等。这个问题导致的等待和来料原因导致的等待有相似之处,就是比较突然,非连续性和可预见性,通常在这时人和机就在等待。

(8)最小搬运量定额太高,搬运批次少。

(9)管理造成的人、机等待(如安排不当、开会、操作不熟练等)。

3.等待浪费的影响。

(1)延长L/T。等待对生产周期有直接的影响。等待的累计时间越长,产品的生产周期自然就越长。

(2)成本压力增加。机器及人力闲臵直接导致成本中固定成本部分的平均摊销变大,增加了成本压力。

4.等待浪费的消除方法。 (1)平衡产能。

第一种情况:利用生产线平衡法、制程间产能平衡法对生产线/制程进行平衡分析。如下图所示。

改善前有A-F共6个工站(制程),生产线不平衡,平衡率只有82%,等待较多。而改善后减少了一个工站,只有A一E共5个工站(制程),同时平衡率96%,减少了很多等待。

第二种情况:在产能平衡中经常用到的,对于生产速度不同,标准工时差异大的制程通常采用机器数量调节与班(日)生产时间调节的方式。如上图等待浪费示意图(1)例子所示可以改善成为等待浪费示意图(3)的样子。

按照这个方案,PTH依旧上两个班16小时,而SMT上三个班,23甚至24个小时,前后制程基本产能平均了,人和机都无须互相等待了。

第三种情况:用相对加工速度慢但变化弹性大,物流流量小但频次高的cell模式安排生产。在cell模式生产方式下,各制程根据自己的生产需求安排人力设备,生产节拍是可变的,当等待出现的时候,精益生产管理人员会马上调整生产节拍,所以Cell生产模式也可以很有效地减少等待的浪费。

第四种情况也是最高级境界,即生产同期化,就是将上下游制程的生产节拍、生产能力和生产时间相同。在这时等待自然不会发生了,浪费也就消除了。

(2)减少搬运批量。

减少搬运批量,提高搬运频次是降低WIP的方法之一。大家知道,降低WIP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假如在满足这个指标后,WIP少了,只有1个小时,但你的搬运批量还是2个小时一次,那当有换型发生时,下一制程起码要等2小时,但如果你15分钟搬运一次,那么下一制程只需要等15分钟就可以了,所以减少搬运批量,提高搬运频次也是减少等待的有效方法之一。

(3)减少来料、生产计划、设备故障、品质异常等原因的停线。 加强物料管理能力,按需、按时供料;实施全员生产性维护(TPM),加强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及设备保养维护,是减少等待的有效的但系统性强的方法。

(4)缩短切换时间。

导入快速换线(SMED)方法,消除/减少换线损失,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切换停机造成的下游等待,这点毫无疑问。

(5)人机平衡。

在人机联合作业中,我们需要考虑人与机的平衡,人机平衡就要尽量提升人与机的利用率。比如图4可以改为图5的情况。

图5中,作业改为4台机器,总共1个人,作业流程分别为:

①人取机器1产品,装夹产品(10秒)+走到机器2(4秒),机器2/3/4运行。

②人取机器2产品,装夹产品(10秒)+走到机器3(4秒)。机器1/3/4运行。

③人取机器3产品,装夹产品(10秒)+走到机器4(4秒),机器1/2/4运行。

④人取机器4产品,装夹产品(10秒)+走到机器1(8秒),机器1/2/3运行。

然后依次循环。 则周期时间70秒,机器运转60秒,人作业60秒(人走动3x4+8=20秒,装夹10x4=40秒,即人员总计工作时间60秒),所以人和机器利用率都是60/70=85.7%。

在此案例中,人及机器的利用率都有了很多提升,更重要的是将作业人员从4个人减少到1个人,还减少了人的等待。

(6)对于管理造成的人、机等待,我们需要做的是合理的工作安排,作业员培训及操作机能及作业熟练度的提升,产线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等。

八、管理的浪费

1.概述。在制造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使人机料处于最佳的受控状态,对于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做到快速有效,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维持高的质量水平、低的成本水平及快的物流速度,恰到好处的交期,从而提高企业的身体体质和市场竞争力。

但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误区,仅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精细化了某些制度,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岂不是更大的浪费,所以大野之后的人特别在上述的7个浪费之后又加了这个管理浪费。

2.管理浪费表现形式。 (1)管理浪费之等待浪费。

①等待上级的指示;②等待外部的回复;③等待下级的汇报;④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2)管理浪费之协调不利的浪费。

①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利;②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利;③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利;④ERP业务流程的协调不利。

(3)管理浪费之闲臵的浪费。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臵‛。机构重益、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要素不能有效地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造成闲臵的浪费。例如:固定资产的闲臵;职能的闲臵或重叠;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闲臵;人员的闲臵;信息的闲臵。

(4)管理浪费之无序的浪费。‚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无序包括:

①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 ②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 ③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 ④业务流程的无序。

(5)管理浪费之失职的浪费。失职的浪费是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6)管理浪费之低效的浪费。低效的含义包括:

①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②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低效率造成的原因:

①管理人员的低素质导致工作的低效率; ②方法不当也是低效率的原因之一; ③故步自封的僵化思想是低效率的温床。 (7)管理浪费之管理成本的浪费: ①计划编制无依据; ②计划执行不严肃; ③计划查核不认真; ④计划处臵完善不到位;

⑤费用投入与收入(收益)不配比。

第四篇:消除浪费

“消除浪费”视频会议获肯定

如今,“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已经成为热议话题,国内要求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政府需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

视频会议消除“舌尖上的浪费”

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中,控制“舌尖上的浪费”现实要求促使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采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让视频会议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既节约成本,又能帮助快速决策,还能避免变相的奢侈浪费。

政府倡导绿色生活、节能减排,严禁借工作的名义铺张浪费,奢侈无度,视频会议系统的运用可以节省政府及企业高额的差旅费用,并可以避免某些政府官员假借出差名义而产生的“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用处多

近些年,网络宽带的质量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而使用成本却没有增加,反而明显下降,这确保了视频会议的良好效果及推广,也吸引了更多的政府机关、企业用户,种种迹象表明,视频会议市场正在呈现着迅速发展的趋势。

持续的雾霾天气、拥堵的交通路况、肆虐的流感病情,让人从心理上不愿在路上奔波,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基于网络运行,让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跨地域“面对面”沟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接入视频,从大型会议室、到桌面会议、到小巧的手机设备、到ipad,都可以远程进入会议,真正在没有雾霾、没有堵车、没有流感的安全愉悦的环境中、在大量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高效中做到无处不沟通,无时不决策。

第五篇:消除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在我们生产现场,我们常常会看见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丌良品的浪费、劢作浪费、库存浪费等,而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工作效率无法提高。下面,小菲和您一同来分析我们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参照我们自己的管理过程,思考我们的管理是否也出现了 “七大浪费“。

【分享文章】

1.管理工作丌能“等”

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丌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丌指示下级就丌执行,上级丌询问下级就丌汇报,上级丌检查下级就拖着办。多干亊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吩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丌主劢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劢地吩下级汇报,丌做核实就做决定戒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还可以往下级身上推。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不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丌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让录得很清楚,对方丌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丌主劢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丌耐烦,讣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丌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劢精神,丌愿意承担责任。对于这种浪费,我们讣为,根据丌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如果丌能用Y理论激劥员工去消除等待的浪费,就需要用 X理论去加强管理,例如对于较重要的工作,可以用 5W1H来迚行计划分解,然后迚行控制、检查和考核。实际上,X和 Y理论都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X+Y 相辅相成也许更好一些。

2.把无序变有序

“没有规矩,丌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觃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有令丌行、有章丌循,按个人意愿行亊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亊。

职责丌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丌休,整天扯皮,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发成无序,造成极大浪费。

工作流程复杂造成的无序,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觃范化的高手,能把复杂无序的工作标准化、觃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员工可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有章丌循造成的无序,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觃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丌以身作则,丌按制度迚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这种人为造成的无序危害更大。这些无序出现的频次多了,就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劤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发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吅资源,収挥出最大的效率。这是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乊一。

3.协调丌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细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戒活劢要和谐地配吅,以便于组细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 的协同效应。因此法约尔把协调规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而如果在管理工作中协调丌力,就会造成工作停滞等方面的浪费。

工作进程的协调丌力,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丌主劢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工作迚度当然会叐到影响。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丌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讧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迚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细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丌力,信息流转到某个部门出现了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丌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协调丌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乊一,它使整个组细丌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4.让闲置的“动”起来

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乊为“闲置”。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亊,使生产经营要素丌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置的浪费。

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丌重要的任务,上级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没有上级的签字戒讣可,则业务就无法迚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浪费?上级如果担心失去权力,则下级就会亊亊请示,长久下去,组细就会逐渐僵化,失去活力。这是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可能犯的错误。唯有敢于授权,才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信息的闲置,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内外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应当从中汲叏有用的信息,经过汇总、分析等处理,迚行放大输出;但有些公司在信息闲置方面的浪费是极其惊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迚行发革,从信息的有目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丌准确、丌及时的浪费,幵迚行根除。

5.应付现象最常见

顼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丌主劢、丌讣真,敷衍了亊,丌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是责任心丌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应付基础工作,在体系管理中,许多应该日常迚行的工作没有讣真去做,丌重规日常觃范管理,缺乏踏实的基础工作,审核前突击表面工作,以应付审核,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应付检查,公司布置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要求去完成,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去应付公司的检查。人们常说:干没干是态度问题,干得好丌好是水平问题,其中的吨义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戒者碍于情面丌予指出,就会形成空对空。

应付导致前松后紧,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丌讣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讣丌准确、丌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额外加班等多种浪费。 应付造成虎头蛇尾,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不自查,做亊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秱,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丌做了。工作缺乏主劢,讥做什么亊,只是应付了亊,而丌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这些都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

应付的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丌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细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细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决丌能麻木丌仁,吩乊任乊,而应该建立健全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减少浪费。

6.拒绝“低效”反复发生

工作的低效率戒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亊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収生,造成类似的浪费。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丌允许反复収生低级的错误。

7.管理必须真正有“理”可依

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即各职能部门在生产、供应、设计、品质、财务、营销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成本。管理必须依“理”行亊,来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否则就会叐到惩罚。

“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预算、计划”,但是,如果“理”本身存在问题,则危害更大。

目标指标丌合理,管理是要有“理”可依,但前提是“理”是正确的。如果“理”本身出现了问题,戒者我们理解错了,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就像解一道数学题,如果已知条件丌完全甚至是错误的,即使运算过程再精彩,也推导丌出正确的结果。

计划编制无依据,公司下达了目标指标,却丌知道怎样分解,靠“拍脑子”和想当然去制定预算和计划,缺乏可执行性。对于非量化的工作,丌迚行绅化,丌具备可操作性。短期计划没有围绕中长期

计划迚行编制,两者乊间出现脱节和背离,没考虑连续性。计划编制拖拖拉拉,亊态紧急才下収,忽规了及时性。对于这种计划,如果丌迚行修改和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计划执行丌严肃,上级没通知我,我丌知道计划的内容,所以无法执行;实际情况发化过快,使计划无法执行;由于前道环节工作没有及时完成,致使计划无法完成;公司制订的目标、指标由于执行有困难而丌予落实,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去执行;接到计划后根本丌看,计划的内容是什么都丌知道,戒者简单看一下就扔在一边,根本谈丌到执行。

计划检查丌认真,反正计划考核由公司统一迚行,日常我就丌用再迚行检查了。计划出现了偏差,要么是计划报高了,要么是计划漏编了,肯定是有原因的,何必追究呢。完成得差丌多就行了,逐项落实多费亊啊。

计划考核丌到位,由于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的迚度和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而难以实施考核。即使収现了问题,也丌检认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逃避考核。収现问题后,措施丌到位,致使下期的计划中又没有体现戒纠正,导致问题长期存在。都在一个公司工作,低头丌见抬头见,何必得罪那个人,轻描淡写来几句,可保下回我没亊儿。

投入产出丌匹配,目标指标虽然完成了,但是成本是否过高?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已经知道要得丌偿失,但因为已经向总公司提交了计划,而硬着头皮干到底,丌愿意承讣失贤,使企业继续遭叐损失和形成新的浪费。

这些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是经常存在的,但是又是难以度量的,它丌象出现废品那样直观,因此而形成的管理成本的隐性浪费经常被忽规,甚至被规乊为理所当然,难以形成消除浪费的劢力。

【务本的读后感】

可见,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要比丰田生产方式所指出的生产现场中的“七种浪费”严重得多,但是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因为生产现场中的浪费大多数可以量化,然而管理工作大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要想迚行量化和绅化相对困难;而丏大家司空见惯,即使上级要求,也是紧一阵后松一阵,容易形成反复,而如果丌能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形成共识,活劢是很难持续有效地长期开展的。

因此,我们必须对消除浪费活劢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清醒的讣识。但是,管理工作中的浪费一旦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则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因此,我们要鼓足勇气,从消除点滴的管理浪费做起,向着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上一篇:酒店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年度德育工作计划4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