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共产党员理当有所作为

88年风雨征程,88年功昭日月。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88年来始终以强国富民为己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每遇艰险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愈战愈强的生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而作为其中的先进分子,面对当前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中华民族中坚力量的7400万党员更是责无旁贷,必须在各方面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危机面前,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我们党之所以反复强调加强党性修养,是因为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因此,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更具有起特殊的意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受国家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影响,我们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 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化挑战为机遇,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加强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实践证明,广大党员只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才能在复杂形势面前做到沉着应对、忙而不乱,才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扎实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推动科学发展,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广大党员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围绕中央保增长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事实证明,越是外部环境恶劣、压力增大的时候,越是需要社会成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时候。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7400万共产党员只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险。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实质是把党的先进性内化为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党员的行动指南,变为改造客观世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是党员自觉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在动态中实现主客观相统一,不断开拓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

危机面前,共产党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基,是改革开放获取辉煌的动力。可以说,艰苦奋斗伴随着我们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那么,在经济发展、物质富足、国力增强的新形势下,我们还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还要不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这似乎是一个不很入时的话题。因为在一些人眼里,“艰苦奋斗”往往是与战争年代、困难时期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小康社会,哪里来的苦,又要与谁斗?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重奢华物质生活、轻精神文化涵养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不仅表现在某些社会群体当中,并且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这种奢侈摆阔、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对人们思想的侵蚀确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之所以对艰苦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作用产生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艰苦奋斗缺乏全面、正确的把握。就艰苦奋斗的基本含义来说,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理想和目标而不畏艰难困苦、奋发努力、积极拼搏的精神和行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层内容:一是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朴素实在,丰富但不奢侈、多彩但不摆阔、改善但不浪费,要量入为出,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消费”;二是在信念上要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有坚定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有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有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工作中要不畏艰难、不[文章来源莲山课件:http://]怕困难,扎实勤奋、努力拼搏,开拓创造,多作贡献。很显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由此可见,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无论对于个人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有力武器。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也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共产党员必须响应中央的号召,要带头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因此,不妨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坚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还要澄清几个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提倡艰苦朴素与当前鼓励扩大内需有矛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不是不要消费,而应关注消费什么、怎么消费。消费不等于消遣、享乐、恣意妄行,消费是为了获取物质能量以及精神动力,更好地去创造新生活。由此,提升消费结构,加强精神文化消费,是获取富足生活的必由之路;第二个误区,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过苦日子、穷日子,不是主张清心寡欲,不是让人们都当“苦行僧”,而是要提倡和发扬自强不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知难而进、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也就是说,我们反对的是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个人经济能力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那种破坏自然生态、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非理性消费。就世界而言,勤俭节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骄奢淫逸,在任何国家

公众心目中,都只能是落后、愚昧与腐朽、堕落的代名词而已。一个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的国家,才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一个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的民族,才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民族;一个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的党,才能以一种良好的形象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

危机面前,共产党员更要强化党员意识所谓党员意识,即每个党员要时时处处牢记共产党员的称号,使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共产党员来说,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鲜明的宗旨意识、清醒的质量意识和自觉的责任意识为广大群众做出榜样。

要具备鲜明的宗旨意识,对照自己做到没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从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新中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各个阶段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践活动,都是以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为目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使党员的言论和行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利用党员的身份,为个人捞取好处。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根据党的宗旨对照自己的言行,看看究竟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了,就要继续坚持下去;没有做到,就要坚决改正。

要具备清醒的质量意识,衡量自己合格不合格。我们党目前有7400多万党员。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拥有如此众多的党员,但是党队伍的政治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力量并不在于党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党员质量的高低。列宁曾经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他进一步提出:“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列宁在9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远见卓

识,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质量。党员的质量,最主要就是其政治质量,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经受住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的政治质量是合格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决不是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前30 年所能比的,且大多数党员经受住 了经济利益、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就业形式多档化的考验。但不可的是,有相当一些党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下打了败仗。他们的政治质量不仅不合格,而且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党员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风上意志衰退,被 群众称为“冒牌”党员、“变质”分子。因此,衡量一个党员合不合格,关键就是看其政治质量符合不符合标准,是否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行动上。其次,必须高度重视纯洁党的队伍。我们党是执政党,这对那些思想没有得到根本发行的甚至异己分子也有相当魇吸引力,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钻进党内捞取好处。尤其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成为人民的罪人。不把这些人清除出党,就玷污了共产党的称号,涣散了共产党的凝聚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把纯洁党的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对那些腐化变质分子要毫不留情地的开除出党,经树党威,赢民心。要具备自觉的责任意识,检查自己尽职没尽职。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是否履行好党员的 义务、行使好党员的权利。党章关于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是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是做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党员是否具备自觉的责任意识,就要看他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是否正确行使党 的权利,是否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党员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建立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础之上,都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只有每个党员都认真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高度一致,才能使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党员的权利是为党工作、维护党的利益的权利,行使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党组织既要认真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又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党员要正确对待权利,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每一个共产党员要用党员的具体标准经常对照检查,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更加富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使广大党员成为凝聚群众、战胜各种挑战和考验的先锋战士。

第二篇: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2、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P74 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四、练习或作业

第三篇:《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第二课的第一目内容。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本单元教学中应把握的一条主线。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我国现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初步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我国发展面临哪些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搜集、整合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播放视频《中国执法船巡航钓鱼岛》的新闻,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及时把握机遇、勇于应对挑战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既树立信心,又不忘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战略机遇期

教学难点:国际竞争及其实质;中国面临的挑战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已掌握一定的国际形势知识。但由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了解国际时事时间较少,而且不能正确地看待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结合最新的时政资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案例分析与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展示视频:《中国执法船巡航钓鱼岛

反击日方海空干扰》

提问:中国该不该打日本?为什么?其他国家希望中日打起来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今天我们就从国际角度来认识和了解中国,一起来探讨《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局势篇

提问: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来谈谈当今国际局势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国际格局”、“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三个方面来说) 第二篇章:机遇篇

提问:中国自身有哪些优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了基础之后,还有什么有利条件?加入WTO,对我们来说有何好处?

总结:中国面临的机遇: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新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加入世贸赢得了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篇章:挑战篇

请学生看课本71页第二段材料。 提问:各国都要发展自己,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出现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争什么?实质是什么?

总结:国际竞争主要表现:①原料的争夺、②市场的份额、③科技的创新、④文化的较量、⑤人才的培养和争夺,等等

这些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即综合国力。 展示材料:2010年综合国力的排名

提问: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各项指标都同等重要吗?什么最关键?

总结: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要发展经济和科技必须靠人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则材料: 展示材料:中美人才现状对比。

提问:为什么我们中国留不住人才?(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国情展开)

总结:中国面临的挑战: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等;加上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挑战可谓相当严峻。 第四篇章:奋斗篇 我们再来看看两段材料, ①课本71页第一段;

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正处于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勃兴而促动的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期。但我们中国正在浩浩荡荡的进行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给中国的发展建设带来重大灾难的浩劫。 提问:这两段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总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就要重视机遇,善抓机遇。抓住了战略机遇期,往往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反之,则必定会落到时代潮流的后面,甚至被动挨打。

提问: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总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 课堂小结

按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自主总结。 (四)课堂检测(见练习册)

(五)课后思考: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第四篇: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就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第五篇:医学生面对新医改的机遇与挑战

基础医学院临床五年制 10级1班1组 余向洋201050729 新医改——医学生的机遇与挑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部署,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新医改“四梁八柱”体系的提出和实施,国家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这对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从业人员的医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为所处医学教育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和支撑,也使医学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面对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医学生如何在思想观念、医学知识上服务于国家新医改战略,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医生,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全新命题。

时至今日,三年新医改已正式收官,政府已在各项改革中总投入1.1万亿,有些人认为新医改已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有些人却认为新医改的各项重点改革却进展缓慢。可见新医改中已经出现的差距,优势资源得不到均等的分配等问题,而这些也在提示我们医学生:新医改对于医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在对比之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一、享受优势,扎实技术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国家给予医疗领域更多的资金、设备支持;学校也积极满足当代医学生发展所需条件。为顺应医改需要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这为我们自身成才方向提供了指导作用。同时,我们可以在校学习到扎实的临床技能,为我们掌握过硬的专业素质提供了保障。

长期以来,一些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手法单一,致使效果不尽人意。在新医改的政策下,要求我们当代医学生要切实提高技术、创新思维。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不断努力。以主人公的心态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我,从多方面提高治病救人的本领。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全面提升自己,以求造福于民。

二、落实基层,为民服务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方案之一,表明国家促进医疗公平的决心。但这需要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医学生来填补这项“空白”,实现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些为医学生毕业后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们给予施展抱负的舞台,使自己在校所学得以运用,最快的实现自身价值。这都是我们应当看到的机遇。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医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医院,导致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基层、社区医疗的政策倾斜,而且体现了对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所以我们医学生要在新医改政策的指

导下转变就业观念。但这些需要我们顶住家人、社会的压力,不去关注太多外在的条件,真正能心存奉献,担当起一个大医的职责,积极为社区、基层服务,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新型医疗卫生人才。

三、学习医改,培养大德

医务工作者是直接关乎人命的特殊行业,而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一直被看作圣洁的白衣天使。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费用高涨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更逐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也“顺理成章”出现在了五项重点改革方案之中,对我们医学生良好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树立“大医必有大德,大德必有大爱”的以爱为核心医学人文素养。

当我们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对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为它不仅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专研和忘我劳动。也能是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认真学习新医改方针政策,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人民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当代医学生将要承担起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关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要承载和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医学生必须紧紧围绕“把自己培养什么人”、“怎样服务社会”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创新理念,审视定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做人民满意的医生;首先,必须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期待,针对医学教育为医学生提供机遇的新形势,针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要,牢固确立“民生至上、民生幸福”的理念,确立“保人民健康就是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理念,充分发挥医学生在未来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做为一名医学生我相信,随着新医改方针的实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切实解决,城乡医疗差距也将得到彻底改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也会义无反顾的投身与新医改的推广当中,积极参与进去,为这件关乎民族未来的头等大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会注意培养自身爱的医学人文内涵,在日常学习中争强临床操作技能,为毕业后的挑战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