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题

2023-04-12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题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奉化市居敬小学

黄吉

如今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因为缺乏完整、系统的探究和实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性和发展性需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而零打碎敲的个案开发,常常只视为新课程改革的点缀,难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面积铺开,为此也无法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块难啃的骨头,阻滞并影响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脚步。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通过开放教材、开放课堂,优化学习环境,充实学习资源,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而“拓展”,则意味着开放,所以“主题拓展”,就是有中心地开放,在开放中体现意义的联结、情感的延续。一句话,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以下简称“主题拓展”)就是探讨以主题统帅全程、立体开放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

一.建立筛选机制,优化拓展方向

从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主题都应加以拓展和开发。但并不是所有的主题,都可成为语文拓展主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定,其中包括:

1.语文课程的价值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面向何方的抉择,它规限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运行航道。

2.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必须考虑地方差异和教育资源等基本因素,尽管就某一文本而言,拓展主题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资选择的主题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为主题拓展必须要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而每一所在区域的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和管理资源不尽相同,因此,主题的确定和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用最节省的经费,尽可能就地取材,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1 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3、主体参与的适应性——筛选拓展主题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而且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学段及不同素质背景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的人生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情感类型、文化修养不同,显然主题拓展具有层次性、差异性。

4、主题选择的开放性——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主题,只要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都应是考虑的对象。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涵盖比较丰富、拓展时空比较宽泛的主题。

拓展主题筛选具体策略有:

1、 “菜单式”筛选

针对同一文本,同一年段教师各自确立所要拓展的主题,并通过海报、板报和公开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实施构想,供学生自由选择。

如《秦始皇兵马俑》教学之后,年级组教师根据事先的学生拓展意向取样调查,结合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分别从历史遗存、地理环境、军事纵横、语言特色等领域确立拓展主题,吸引不同兴趣的学生参与研究。

2、 “讨论式”筛选

学生可以自主提出意向中的拓展主题,通过对这些拓展主题的有效性和存在价值的讨论,经历思维碰撞和言语习得的过程,也同时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富有价值的主题。

3、 “申报式”筛选

学生根据某一文本或内容,确立自己喜欢的拓展主题,有共同意向的4-7人组成拓展学习小组,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教师听取该小组的主题选择说明,综合考虑课题实施的具体条件,最后作出评估,或提出补充意见,或指出淘汰理由。

二.整合拓展途径,拓宽学习视野

虽然文本在我们手里只是一个凝固不变的产品,但是它仍然传达着作

2 者冷静睿智的观点、热烈深沉的情感、明白通达的态度,根据文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色彩,主题拓展发展思路应该因文而异,因需而异。

1.纵深式发展

文本学习往往不是直线式的、“一次性”的,我们可以从案例文本提供的信息去推衍、生成文本附加的、背景的、深层的、隐含的其他信息或类属信息,从而寻求更深入地理解、体验和感悟,尽可能获取认知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基本流程为:形成文本学习——广泛探求寻证——回归深化文本。如学习《大海中永生》,执教老师预见学生对课文的需求并没有满足,他们想了解更多的有关邓小平的事迹。于是,老师组织大家观看有关邓小平的影片,搜集阅读邓小平逝世后人们对他哀悼的新闻报道,让爷爷奶奶讲一些邓小平的故事,听歌曲《春天的故事》,还上书店买一些介绍邓小平的书。最后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粘贴”到教材上,他们对邓小平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对这一伟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2、横向式发展

由于同位文本之间意义、形式或情感上存在着链接,学生可以通过类推思维拓宽、扩大“个”的积累。并通过由此及彼、由彼及它的引导,使文本的意义和内涵多向度拓展延伸。横向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同位文本的搜集和整理,可以以教师为主,也可以吸引学生共同参加,提倡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体系,在相互的渗透中强化学科间联系、课内外整合。基本流程为:形成文本学习——同位文本拓展——整合创意表达。如《北京》,按方位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形象鲜明。但学生的方位感模糊,或缺乏相关的方位知识,如观看地图的常识等,文本学习中对方位知识的介绍就常常让执教老师觉得很费劲。如果留心与常识学科交流一下,将常识课中的相关知识点顺移,嫁接“藏宝图”活动系列(学习藏宝图、设计藏宝图、按图索宝、探宝惊险记等),荟萃《秋游景山》等文本的阅读,完成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布局图示或简介,水到渠成,也情趣盎然。

3 3.互补式发展

教材中有些观点、理念与当今社会现实有距离,学生认同感不强,我们不能生硬地把作者的情感、体验强塞给学生,必须注意调整策略,科学引导,这也为开展主题拓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落花生》,学生并不完全认同文本倡导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确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被动已经不适应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现实。基于学生的这样的认识,我们打破认知结构的同类延伸方式,将拓展指向多元互补的层面,通过对比、反差激活学生的思维或情感,推动学生认知点、认知能力的发展。互补式发展的流程为:形成文本观点——多元探寻求证——交流引发辨证。

还是《落花生》的学习,一改课尾印证式的拓展,而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 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回到经验世界中,聆听成功人士的生活箴言,实地感受大学生招聘现场的激烈竞争,征求身边长辈的多方意见,阅读失败、反面的生活写真,学生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积淀、形成了自身真切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回归课堂,让不同的思想、观点交流碰撞,教师严格奉行“非指导型教学”的原则,避免对课堂作出总结性定论,使学生出于获得一致、取得共识的愿望,全身心投入课堂,以真实的自我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真理越辩越明。

4、辐射式发展

即由于学生认知的欲望和需求,将文本学习链接到其它众多的信息组块与情景集合之中,通过与当前文本相关联的信息集中涌现,学生获得泛化的认知共鸣。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鲸》介绍的是鲸的生活习性,但围绕着“鲸”辐射而来的信息块,如生长环境、产业发展、挽救濒危行动等,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而辐射的中介也是多维的,网络、图书、影视、宣传手册、甚至于产业通报等,为学生的主题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基本流程为:形成文本学习——个性泛化体验——集中汇报交流。

主题拓展基本途径的梳理,并不是强调它们之间的绝对性、独立性,

4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彼此作用、共同活动而形成指向于主题拓展的链索系统。要保证主题拓展的顺利开展,教师还要注意将整个活动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

三.建立实践平台,创造个性空间

主题拓展的实施关键在于平台的构建,否则一切拓展止于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展示的空间,我们有必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主题拓展支持性平台。

1.活动平台:借助诸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各种游戏性竞赛等经常化或非经常化的活动机制。积极开展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校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文化活动。

第一,“读书节”活动,加强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诸如有关主题故事会、朗诵会、手抄报、专题展览等广泛的读书沙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第二,与少先队大队部的主题活动联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利用少先队开展游戏设计比赛活动开展联动:写游戏设计方案、给获奖的游戏取名字、撰写心得体会及采访主办机构等。

第三,通过修学远足、夏令营活动、小记者采风等引领学生走出家门,开阔视野,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中学语文、用语文,放飞心灵,健康成长;

第四,通过亲子共读、家庭藏书统计等促进家庭文化建设,让生活的角角落落弥漫翰香墨韵。

2、数字化平台:构建起新一代的校园、家庭、社会交叉互动的数字信息系统,为主题拓展的推进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

第一,开辟电子阅览室,充实电子读物的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与交流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建立和发掘成品网络资源,加以利用。包括多媒体课件、BBS公告牌、邮件系统的共享。如《陈毅在梅岭》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入“陈毅纪念馆”,搜索陈毅元帅有关信息,在“陈毅纪念堂”向

5 陈毅献花致辞;

第三,定期调整校园网学生论坛主题,吸引学生就各类主题自由发表言论,交流见解,发展思维;建立主题拓展成果汇报主页,上载各类学生作品,以展示成果、激励学生。

3.校园平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延长图书室的借阅时间,开发班级和社区的图书资源,完善活动资源储备库。

第一,在教室的黑板上建立班级“拓展园地”,定期公布拓展的书目和拓展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

第二,在校园里开辟“学农基地”,与学农活动联动。编写学农札记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流传。

第三,在走廊、草坪、宣传窗上悬挂读书箴言,在宣传窗上定期展出学生的拓展作品。将课题研究、成果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4.社区平台:成立拓展教育组织机构,借鉴民警分片蹲点包干到户的形式,鼓励教师由学科专职走向专兼结合,将视角从狭窄的文本、校园转向社区、社会,熟悉校园周边环境,了解社区机构设施,积极引进优秀的校外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建立校园开放日,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包括接纳校外的有识之士加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使孩子们受到多方位、立体式、专业化的教育影响。

四.优化评价体系,增强拓展活力

相对于主题拓展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主题拓展评价也可以独立于以文本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以笔试为主要考察手段的课堂评价,采用更为宽松和开放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形成对常规教学评价的补充和完善。

1、重视过程评价,把评价转换成一种引导的方式,放下了评价一直来只出现在过程结束阶段、只作结论性判断的架子,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吸收,使评价真正发挥它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诸如,建立拓展文本集,如《伟大的友谊》行将结束后,教师鼓励学

6 生围绕“友谊”为主题自主搜集篇目,经过三周时间的积累,学生搜集到的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的属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也有来自童话、故事当中的。当达到一定数量的篇目时,装订成册,设计封面,撰写前言,自编教材,极有意思。有学生在前言中写道:“友谊是一棵种子,它需要你我的呵护,尽管在它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会有磕磕碰碰,但坚信在阳光和细雨的滋润下肯定会茁壮成长。”接着,这个同学以自己亲身经历加以说明。虽然笔法稚嫩,但也求证了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认识和渴望。

2、重视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并不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而是着眼于学习活动的适时总结和反思,积极地、深入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建立学习反思本,采用每周一记的方式,记录的内容主要有: 本周个人拓展学习大事记

优秀作品(作业)录入

学习反思

3、重视以展代评。广泛挖掘成果或个人展示的舞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社区阵地、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发挥学习园地、板报甚至走廊过道等公众性场合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我们应强调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分数、等第等量化手段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强调进行激励性、成功性评价,避免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直接评价。但是这样做并不表示学困生不要评价。而是要求教师在对待学困生的评价上更加耐心、慎重,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学力和个体的纵向比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篇:《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研究》主题研修计划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是每一位教师心中所追求的理想课堂。而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尊重学生爱玩的天性,又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提出《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心校3-6年16个教学班,主要是考虑到师生能够以充足的精力参与实验,有利于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2、研究内容:

我县留守儿童较多,家长懂英语的较少,部分小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a、调查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程度。

b、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表现形式。

c、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效能。

d、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组织与设计。

e、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游戏要与教学密切相关

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游戏。教师要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游戏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中玩儿,玩儿中学,不知不觉就能对英语熟记于心了。

(2)游戏要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尽量的新颖,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活动中去。我在教授单词时,会安排学生玩“猜猜看”,有助于单词复习巩固的游戏活动。复习重点句型时,让学生做“连连看”,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同学们不仅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也会很好完成游戏任务。

(3)游戏形式要应多样化。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以适应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游戏,游戏构思新颖并有创意,丰富课堂教学。

(4)游戏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灵活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的关系。游戏要服从教学要求,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 (5)游戏要自主与合作

运用游戏教学时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游戏,学生刚刚接触一种新游戏时,老师是组织者,可带着学生一起玩,等学生熟悉了游戏后,老师应大胆放手。游戏教学只有自主与合作,学生才能真正地主动发展,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主题研修,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何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英语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三)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四)通过研究,实行英语课题与其他学科整合,把游戏引入到其他学科中。

积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教研组的活动专题,认真组织开展人人研究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要能较好地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在评课和说课中,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以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为重点。加强英语教学总结、交流与协作,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多学习新课标理念,加强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一般都是围绕某某“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活动“主题”一般都是由“问题”转化来的。“问题”是如何转化为“主题”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问题”是要通过:“选择问题”——“确定主题”的两个基本环节才能转化为“主题”。

一、“选择问题”是“确定主题”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按照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在教师在的指导下会发现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什么样的“问题”都有。面对这种情况,把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活动“主题”进行研究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规律,必然面临一个在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首先要研究的“问题”的任务,“选择问题”是在教师个体或集体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发现的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首先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选择问题是对发现的各种问题用某种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是研究各种问题之间关系的过程,是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排队,是为了“确定主题”提供依据。

所以,“选择问题”是“确定主题”的基本前提。

二、“确定主题”是实现“问题”向“主题”转化的关键

在进行完“选择问题”的研究活动后,已经把“发现问题”研究活动中发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分类排队,选择了首先要研究的“问题”,这个首先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是否就可以直接作为活动“主题”呢?把“问题”直接当多活动“主题”的大有人在,这我们可以在网上随便就能查到;也有的教师在探讨“问题”向“主题”(“课题”的转化问题,比如《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5期郑晓萍在《从“问题”到“课题”》一文中认为,要经过“加工问题”(

完善问题的陈述;对问题归类后确定课题。

1、完善问题的陈述。 教师指出课题陈述的一般规则: (1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焦点和方向,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你所要研究的焦点是什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2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3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 例,原陈述:水质对鱼类的影响

再陈述: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使研究内容集中化 问题式的陈述:不同水质是如何影响鲫鱼的? 在课题的陈述中,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根据有关学者的建议,常见课题在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如“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是鲫鱼,研究问题是不同水质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但对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没必要提这么高的要求,只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研究方向就可以了。

技能学习从模仿开始,学生通过模仿明确了陈述要求,经过讨论,对以上的问题形成了如下的陈述格式: (1×××对×××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农药对柑桔糖分的影响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N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白鼠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不同花土配制及功效的实验研究。

(2我看×××(×××面面观(×××之我见(关于×××的思考(×××探讨(×××的分析

我看白色污染森林作用面面观果树嫁接之我见关于近视眼不断增多的思考臭氧产生的原因探讨杂交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3浅谈×××(对×××的几点看法(关于×××的几点认识

浅谈右脑的开发对植物应激性几点看法关于核辐射对生物影响的几点认识关于雪崩成因的几点

认识

(4关于×××的研究综述 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 (5×××与×××

农药与病虫害黑发与白发手臂的顺转与逆转 (6×××调查研究

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 (7×××的测定

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人类血型的测定 (8×××如何×××

蚂蚁如何建巢蜻蜓幼虫如何发育 (9×××研究

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茉莉花香的来源研究一般草药的辨识与功效研究人体内寄生虫的种类与危害性研究

(10×××的培植

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11×××的设计 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2、对问题归类。

陈述了问题的名称后,我们就对问题进行归类,因为这将有利于确定哪些题目能转化成研究题目以及转化成怎样的题目,归类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 (1从课题的研究内容归类,有: 事实性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森林作用面面观;关于人体内寄生虫的种类与危害姓研究等。

分析性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关于近视眼不断增多的思考;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应用性问题: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2从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类,有: 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关于核辐射对生物影响的几点认识。

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法获取信息,如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 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以观察法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蚂蚁如何建巢;蜻蜓幼虫如何发育。

参观访谈类:以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我看白色污染。

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小白鼠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创新设计类: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创新设计,如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说明了以上的分类项目后,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大致明白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当然有的问题的分类可能不是很单一,比较综合,如“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方法就包含:文献资料的查阅、水质测定的实验研究、两岸居民的调查、市环保局防疫站的访谈、解决对策的设计等,虽然在分类时很难有定论,但分类毕竟只是研究前的一种分析,借助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着手点以及问题解决的多向性,只要课题有可行性,是不影响其后续研究进行的。”

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确定主题”的含义和其他人的做法是不同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关于“确定主题”的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选择的首先要研究的某一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过程,这里的主题实质上就是学生要研究的课题。确定主题就是对所选择的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猜测,是一种假说。

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如果是初中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经过学习什么是“主题”、“确定主题”、“课题”、“解说”的概念后,了解“主题”的基本标准,再经过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主题。如果是小学生,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猜测“问题”的答案后,经过讨论就可以确定主题了。

经过这样的“确定主题”的过程,“问题”才真正实现了向“主题”(课题的转化,实现了这样的转化的教学才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所以,“确定主题”是实现“问题”向“主题”转化的关键,同时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标志之一。

第四篇: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文主题研究)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研究主题

元代作家乔吉关于写作有六字真言“凤头、猪肚、豹尾”,即写作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将这六字真言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十分恰当。

一堂语文课的开篇要出彩,自然离不开导入语。所谓导入就是课文的开头,也叫课“引子”或“导语”。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好的导入犹如一出好剧缓缓拉开序幕,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其中好的道景;又犹如一曲华美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作为课文教学的开场白,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拉开这节课的序幕,就能快速安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说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和作品的内容等因素灵活设计导语,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段成功的导入一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本堂课的学习营造特定的氛围,给听者以一种庄重抑或是抒情之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最主要的是导入这一环节。语文教师应该探讨导入的方法,让导入成为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让每节语文课成为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天堂。因此煞费苦心地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堂的导入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采。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称之为导入技能。可是,教师如何才能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新颖的“导入”,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想,我们在设计 “导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 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的原则

1、应注重贴近课文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一定要将导入的方式、内容与所教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导入环节设计中扣住文章的主旨,可在导语中突出文章的人物及特征。或在导语中涉及文章的写作特色,或者导入中穿插文章的情节,或者在导语中渗透对文章内容的延伸。

2 、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其生活实际中的某各层面、某个细节或他们所熟知的一些知识领域,而后借题发挥,联系到所学课文,这样既能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又能顺利引入相关课文的学习。

3、设计应该自然恰当。每个学生对于新事物新观点的接受,要么通过由此及彼的比较,要么通过举一反三的联想,要么经过水到渠成的归纳。因此,导入千万不可强拉硬扯的过渡。

4、应力求有突破有创新。应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落入俗套或烙上一成不变的印记。因此在导入环节设置中应该做到形式变幻无穷,内容推陈出新。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师在谈及教学经验时,都会谈及一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时,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入方式时,没有采取以往常用的语言,而是开展了一次小活动:说说我的童年趣事。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习惯了严肃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上课就和大家谈论这个趣味话题,学生自然很感兴趣,教师花费了几分钟,学生讲述了许多孩提趣事,一下子就将教学情境造浓了,教师乘势引入本节课索要学习的内容,将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时引入新授内容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再比如教学《端午日》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有位教师是这样开展导入的,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湘西少数民族的一些恬淡纯美的民风民俗,如婚嫁风俗方面,古时候有求亲、定亲、打节、上头、过礼、迎亲、送亲、添箱、拜茶、三朝饭、回门、陪郎膳、插带等,繁琐而讲究,如今即使属自由恋爱,仍需请人说媒,经过说媒、讨八字、送彩礼、订婚、娶亲、回门等仪程。通过介绍这些趣味知识,营造了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氛围,创设了与课文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导入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流程,关系到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共鸣。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

第五篇: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正逐步进行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如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分析了主题式教学的概念,并分析了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呈现目的,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主题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师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优点是更加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一种公平、轻松的教学氛围,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主题式教学极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入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1. 主题式教学的定义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作为重要载体,给学生营造公平、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效率. 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长时间的记忆,并把学习内容纳入到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强调了数学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实现了教学和应用的一致性. 再者,主题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机动性,扩展了其学习领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际联系理论的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对打破学科界限有很大的帮助.

2. 主题式教学的特征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展现出了独特的教学特点,重点强调学科表现形式和教学主体的一致性,打破学科限制,提高学科教学的开放性. 首先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作为中轴进行开展,其教学设计流程更加科学化,教学主题位于中心位置,围绕着教学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方式,这就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限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观. 其次,主题式教学注重教学主体的辩证统一性,教学开展从系统、教师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入手,教师发挥其指导教学作用,而学生则通过教学目标来凸显其教学主体地位,从而协调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实现两者的统一整体. 再者是教程和学程的整合,主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设计,其教学模式的设计凸显课程主题化、内容化,同时延伸到焦点问题的解决以及知识结构的运用设计,从而发挥了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的主体性. 最后是主题式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秉承主题化的原则,打破教学单位的封闭性,实现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延伸,从简单的二维学习空间过渡到三维化的学习空间内,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性学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

的呈现目的

初中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其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学习,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当前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逐渐开展,其课堂呈现的目的是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主题背景下提出焦点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 同时主题式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主题实现教学目的. 通常而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应当秉承以下几点原则:①教师要合理选择主题背景的设计,其主题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全面促进学习的作用;②教师要全面解放课堂,给予学生更高的自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参与其中,共同维系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度;④教师设置主题应当注重针对性和广泛性的协调,针对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内容,重点夯实学生的知识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⑤主题设置具有挑战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不但提高了其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

计与应用研究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其打下坚固的数学基础.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要牢牢把握开放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合理使用数学教学机智,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主题式教学中要合理设置主题

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主题的设置,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在课堂上合理设置主题,避免发生主题偏移的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构建教学主题,并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列举,并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设置可以提高主题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核心保持一致,并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直线形一章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判定、性质等,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列举几个问题:①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实例有哪些?②生活中图形实例的显著特点有哪些?③不同直线形的区别有哪些?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最短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让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师要把学生的回答用更加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的印象,并逐步把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知识讲解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直线形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

2. 主题式教学中要适当进行知识扩展

初中数学的开放性较强,其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多,因此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应用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应当进行适度的扩展,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的桥梁,增强数学学习的延展性. 教师在主题设计中可以加入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展,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把生活中常见的车辆行驶问题纳入到主题设计中,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合理地设定未知数元,然后再寻找参数之间的方程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答,把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题中完成数学学习.

3. 主题式教学应当营造和谐的学习意境

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应当加强对课堂意境设计的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学习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也应当发挥学习成绩较为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这样既加深了优秀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带动全班学习的氛围. 再者,教师要在营造学习意境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我的个人见解,解放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四边形一章的教学中,教学主题有三个,即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外角和为360°. 对于这一章教学,可以采用学习小组讨论进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学老师,帮助全班同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4. 主题式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机智

初中数学较为开放,同时初中生的学习思维较为活跃,其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带有突发性的特点,针对某一知识点,学生会联想到很多的方面,因此主题式教学要鼓励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数学机智. 教师在设置主题时要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中心,重点突出实际问题的解决,利用课堂机智来淡化数学问题形式,直接深入教学内容的关键;同时教师要化繁为简,让学生在繁杂的理论定理中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数学机智. 教师在以数学问题为中心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重视问题解决的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机智淡化数学问题的形式,注重问题的实质. 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和概念,教师应该以数学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讲授《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要把圆的概念、三点定圆定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作为教学主题,并把圆与圆弧的相关概念引入到跑道设计的问题中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机智,通过教学目标的转移,从而把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时,应当注重合理设置教学主题,并在教学中进行知识面的扩展,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包容学生的独特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机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能力调查报告下一篇: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