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习题就答案

2022-11-01

第一篇:地理教学论习题就答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构成。

(二)填空题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课程和 课程。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知识点。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课时分配。 《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生学习的 ,是用 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为上的变化。 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言、 、 和实施建议。 同方面。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 个主题,并选择了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标准。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和 。(出发点、依据) A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 ,二是课程的 。 B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 ,又是目标和内容要求。

学生学习的 。 C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 的理念、课程目D 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四)多项选择题 和 。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三)单项选择题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动。 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程文件。

4、课程标准是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A《课程计划》 的最高要求。 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 体详细的规定。 D《教学大纲》 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是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主题构成。 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1 求。 C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D 确认和表述问题 、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得出结论。 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6、生物课程标准 A 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 B 假设、观察、实验 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C 解释、测量、数据分析 中的学习成果。 D 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 A 20世纪60年代以前 B 20世纪70年代初期 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C 20世纪80年代以后 D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设计定了基调。 B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C 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多样性等10个主题。 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 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D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A 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求。 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B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程技术为职业。 用。 C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 D 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D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E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科学情感。 力。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

A思维习惯 B实验操作技能 C科学探究技能 A 1980年 B 1990年 D获取信息的能力 E思维能力 C 2000年 D 2001年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 A 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法 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B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编写思路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 C 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诚实的学习品质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D 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

(二)填空题 习精神

1、自然科学包括 和 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

9、 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A 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B 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性和稳定性。

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C 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套 、科学要与 相互作用。 供全部答案。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 D 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和 。 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

(三)单项选择 可以被认知。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 、观察与实验。 A 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B 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C 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各种活动。 D 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B 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A 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B 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C 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

2 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 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 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 B定性化 C观察与实验 D科学过程 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 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 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

革走向深入。

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 B思维力 C诚实 D合作 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

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

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

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

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

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 和 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 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 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律和

律。

5、 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 学说和 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 ,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 。

9、斯金纳提出了 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D 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维的本质是 和 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

7、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A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B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C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 和呈D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现 。

8、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A 强调学习过程 B 强调外在动机

学生表现出一种 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C 强调信息的储存 D 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 信息 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

9、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质性联系起来。 A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 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B 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2 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 向学生的传C 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递,而是学生 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D 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争。

是一种 、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

10、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看它在 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A 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

16、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 是如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何转变为 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内容加以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B 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点。 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

17、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 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

性、新概念的合理性、 四个条件。 C 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 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

(三)单项选择 习。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11、讲解式教学是

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A 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 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 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 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D 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 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

12、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D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D 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的启示

13、先行组织者是指

A 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 A 教师; B 学生; B 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C 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D 学习材料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14、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D 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必要性。 学习新材料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D

3、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的实验动物是

1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狗 ; B 猫; C 白鼠; D 鸽子 A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

4、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 A 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 B 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 B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D 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

5、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C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A 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D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共同之处。

B 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

16、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 A 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B 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D 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起着关键作用。 必要性。 C 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

6、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D 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A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17、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B 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 C 程序教学 A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

4 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B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

C 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D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18、建构主义认为

A 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B 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

C 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

D 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19、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B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C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D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0、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B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C 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D 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1、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B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C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D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 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

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

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

D过度学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

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 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C强化理论 D试误理论 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

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 B概念图教学策略

C程序教学运动 D及时反馈原则 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 B直觉思维

C内在动机 D信息提取 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

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

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 B整合协调 C讲解式教学

D先行组织者 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

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3、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C 语调和节奏;D 词汇和语法 一种假设。

4、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

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A 知识; B 体力; C 智力; D 财产 己的知识过程。

5、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原则是 的作用。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C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发性

17、建构主义强调

6、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学习者的经验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学习情A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B 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C 境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D 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D互动的学习方式 E教师的作用

7、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8、概念转变理论 A 检查学习,巩固知识 B 激起动机,建立联系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 C 传授知识,形成志趣 D 明确目的,形成概念 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

8、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 A 清晰与连贯 B 停顿与语速 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C 提示与评价 D 阐明与补充 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9、讲解法的优点在于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B 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 C 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D 有利于记忆 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

10、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善于组织和示范 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第四章:教学基本技能 A 教学媒体的变化 B 教学环境的变化

(二)填空题 C 教态的变化 D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

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范、 、 。 A 针对学生的特点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注意过渡到 注意C 注意反馈和调节 D 与其他技能的联接 的有效方式。

13、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A 氛围强化 B 服饰强化 的 、 、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C 环境强化 D 动作强化

4、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

14、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和 的变化。 A 能动能静 B 现象明显

5、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 ,写在黑板两侧的板书C 示范准确 D 便于观察 称 。

(四)多项选择

6、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 、图示

1、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式、 、计算式等。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7、板书的类型有: 、 、图示式、综合式、C 趣味性和艺术性 计算式等。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E 教育性和强化性

8、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 、集中小结、领悟主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题、巩固练习等。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

9、结束技能的类型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领悟主奏 题、 、 等。 D 词汇和语法 E 音量和语速

10、课堂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 讨论、专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题讨论和 讨论。 基本原则是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提问、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教育性和针对性

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C 针对性和生动性 D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方面的技能。 简明性和启发性

12、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导入、教

4、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学语言、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A 渗透思想教育 B 检查学习情况 C 促进思维发展 个方面的技能。 D 巩固所学知识 E 运用所学知识

13、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导入、教

5、课堂提问的要点在于

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结束、课堂组织十A 提示与评价 B 阐明与补充 C 停顿与语速 个方面的技能。 D 清晰与连贯 E 指派与分配

(三)单项选择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1、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问题中心式 B 描述式 C 解释式

6 D 原理中心式 E 倡导式

8、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 、 五种感觉

7、讲解技能的要点在于 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A 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 B 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 C

9、科学不仅是 ,也是过程、 、态度、注意演示技能的运用 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D 注意板书技能的运用; E 注意强化技能的运用

10、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 、方法、 、创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A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三)单项选择 B 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 C 丰富学习环境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D 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A 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 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E 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C 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 概念图表达的

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的变化 A 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A 提倡有意识的变化; B 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C 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C 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 D 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D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间的联接要自然 E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 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 A 演示强化 B 语言强化 C 动作强化 B 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D 活动强化 E 标志强化 C 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D 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A 强化要有目的性; 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

4、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 强化的手段要多样; A 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 E 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B 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C 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 A 安全第一 B 操作迅速 C 示范准确 D 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D 现象明显 E 便于观察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 要求学生及时表达 B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A 提示重点 B 展现教学内容结构 C 启发学生思考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D 强化记忆 E 检查学习效果 D 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6、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 A 巩固联系 B 领悟主题 C 集中小结 A 概念领域 B 创造力

D 比较异同 E 系统归纳 C 过程技能 D 模拟描述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四)多项选择 A 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B 要注重培养学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生的技能 A 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 B 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 C 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C 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 D 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 D 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E 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E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 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 B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A 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 B 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C 加强学生的进取心 D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C 可以作为教的工具 D 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

E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E 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 指导性组织管理 B 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A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C 诱导性组织管理 D 课堂秩序的管理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E 启发性组织管理 C 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第五章 教学策略 D 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E 小组中成员的竞

(二)填空题 争显得突出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 和连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接线上的 表示。 现在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的工具、 A 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 学习资源应该共享

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C 组内竞争,组间合作 D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E 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是 ,三是 。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以下措施

划、 、 和表达交流 A 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 、B 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C 要求成员互教互学

6、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活动分为: D 要求成员向小组或全班汇报工作

探究、推理性探究和 探究。 E 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7、观察是指利用 、 、味、嗅、触五种感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A 设计教学活动 B 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

7 C 帮助学生分组 D 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

5、生物挂图的特点是 E 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A 可将生物复杂结构简约化 B 可将抽象过程形象化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C 可呈现生物内外部联系 A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D 能准确规范地表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B 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E 容易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 C 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6、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往往用于 D 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A 揭示复杂机理 B 突破教学难点 E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C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D 设置悬念 E 巩固知识 A 创新式探究 B 自主式探究 C 发现式探究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D 实验式探究 E 推理性探究 A 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 B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C出示教具的程序 D 出示教具的时机 A 观察和分类 B 测量和推论 C 预测和交流 E 教具的完好程度 D 假设和解释 E 实验和控制 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

(二)填空题 A 图表 B 方程式 C 语言文字 D 符号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学实验、 E 模型 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

(二)填空题 学实验、 学实验和 学实验。

1、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 目标和的感官所产生的 、 和表象。 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2、实物,是生物活体,具有 、 、生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 、接命性的特点。 受、 、满意等层次。

3、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 能力、 能力、

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 、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教师现场指导、 等环节构成。

4、生物教具中的替代物指的是无须 的、

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 , 只的物体。 是观察。

5、教具的组合方式有 和 两种。

(三)单项选择

6、每种直观教具都有自身的 和 ,不存在一种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优于其他教具的教具。 A 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 B 是学习生物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 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的教具。 C 在初中阶段已相当完善 D 只能在实验

(三)单项选择 中得到培养

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A 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 知识的理解 B 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C 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 成抽象思维 D 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2、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C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

3、简易教具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A 时效性强 B 设计新颖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推广快捷 D 材料易取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四)多项选择 C 演示实验 D 学生操作

1、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A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B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B 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C 演示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D 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E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2、实物是生物活体,它的特点在于 A 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A 真实具体 B 不受生态保护的限制 C 容易控制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D 能反映生物的一些可见形态和功能 E 有生命性 C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D 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3、生物标本的特点是 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A 不易失去真实色泽 B 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C 不易控制 D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多项选择 E 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4、生物模型的特点是 A 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 B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A 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 B 立体感强 C 提高多种能力

C 可以拆卸重组 D 细微之处演示效果好 D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E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E 可以作为全真替代物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8 A 形态学实验 B 探究性实验 C 解剖学实验 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D 分类学实验 E 生理学实验 习类型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A 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 B 检查实验设备用具

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C 配制出药品 D 预设多种实验方法 陈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为 E 进行预试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7、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显示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学生实验操作 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

D 教师现场指导 E 实验小结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8、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 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 A 实验室与图书馆 B 家禽与家畜 B 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 C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C 家长与亲戚 D 花园与宠物 D 引导概括规律 E 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9、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A A 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B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

10、态度和交往目标一般采用下列哪项评估手段 C 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 D 学生主动地做实验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观察学生的行为 E 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11、教师解释探究的程序并阐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概念属于第九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探究训练程序的哪一阶段

(二)填空题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教学是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目标指向性、

12、准备道具,布置舞台是角色扮演程序的第几阶段

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是生物教师活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动的重要特征。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2、由于组成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是在不断 着的,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所以教学活动是一个__________系统。 A 导言 B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3、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________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 化、________化之上。 A.描述 B.识别 C.列出 D.关注

4、当代教育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大力倡导教学设计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

的一个最基本的 ,既A.体验 B.模仿 C.运用 D.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

5、学习任务不仅蕴涵着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A.参加 B.阐明 C.交流 D.认同

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

17、“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方面的变化。 要素

6、教学主线由____________ 的主线和______________ 的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主线共同组成。

(四)多项选择

7、分析教材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

1、下列哪几项为备课的意义

的过程,要注意走出“______________”的误区,按照A. 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课程标准和学生的 灵活地处理教材。 B. B.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8、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C.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D.教学目标的指向

_________ ,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为E.教学经验的借鉴 教学补救提供 。

2、下列哪几项属于备课的依据

9、生物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时间是影A. 教学的预见性 B.教学的计划性

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 ,也是重要的C.教学对象的需要 D.教材内容的规定 ______________。 E.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10、教案只能反应出对实际教学的___________ ,因此在应

3、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用中不能_________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A. 备学生 B.备任务 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C.备目标 D.备检测 E.备过程

(三)单项选择

4、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知识领域

1、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 内化成个性品质 B.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A 有针对性、有鲜明性 B 有随意性、有趣味性 C.运用规则与原理 D.掌握策略与方法 E.C 有组织性、有计划性 D 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5、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态度领域

A 以学生为中心 B 以书本为中心 A. 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B.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 C 以课堂为中心 D 以教师为中心 C.内化个性品质 D.提倡团队精神 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6、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A 经济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 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确定难点应从下列哪几个方面C 应用的需要 D 求知的需要 考虑

4、天资过人,不服输,有争先的强烈心理愿望,强烈的自A. 知识的深度 B.教学的重点 尊心导致心理脆弱,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C.学生的接受能力 D.学生的活动能力 E.关键性知识 发展,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7、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有形物质资源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A. 教具 B.家长的态度 C.学生已有的经验

5、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某一单科有偏好,常不满足D.仪器设备 E.教材 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

8、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无形人文资源

9 A. 教材 B.学生已有的经验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C.家长的态度 D.仪器设备 E.科技馆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9、常见的教案形式有下列哪几种 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A. 文字式 B.表格式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C.程序式 D.图文式 E.综合式 激发学习动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10、下列哪几项是教学目标包括的主要要素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 A. 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常模参照评价 B 配置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C.行为条件 D.行为客体 E.表现程度 D 形成性评价 E 终结性评价

第十章:生物教育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二)填空题 A 常模参照评价 B 实作评价 C 纸笔测验

1、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评价和 D 形成性评价 E 效标参照评价 评价两种。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三)单项选择题(无) A 依据教学目标 B 兼顾多重目标

(四)多项选择题 C 采用多元方法 D 重视反应过程 E 善用评价结果

《生 物 学 教 学 论》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填空题:

1、(分科、综合)

2、(必修、选修)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成果、行为动词)

5、(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6、(10个、“人与生物圈”)

7、(出发点、依据)

8、(总目标、具体目标)

9、(书籍、工具)

10、(课程标准、教育方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A

6、B

7、D

8、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DE

3、ABD

4、BC

5、ABCD

6、BDE

7、BD

8、ABC

9、ABCDE

10、AC

五、简答题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六、论述题

1、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要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

①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②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它不仅有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途径和方法。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①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③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也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4、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的发明)。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二、填空题:

1、(静态、动态)

2、(研究的方法、技术和社会)

3、(观察、实验)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B

6、A

7、D

8、B

9、C

10、C

11、B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ACD

4、CDE

5、ABCDE

6、ABCD

7、ACD

8、ACDE

9、BCD

10、DE

11、AB

五、简答题

1、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2)观察与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预期的要求是出自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预期要经得住实验的检验。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有人将科学过程纳为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工作步骤:如确认和表述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如有必要并对其修改;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六、论述题

1、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中学生物学课程肩负着培养所有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任。①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活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②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操作建议)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这被称为准备律。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这被称为练习律。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称为效果律。

7、操作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8、应激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0、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已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二、填空题:

1、(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2、(桑代克、学习理论)

3、(行为主义学习、认知主义学习)

4、(频因、近因)

5、(频因、近因)

6、(正强化、负强化)

7、(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

8、(应激性反应、操作性反应)

9、(程序、程序)

10、(映像、图像)

11、(先行组织者、学习材料)

12、(意义学习、学习内容)

13、(建构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

14、(教师、建构自己的知识)

15、(解释、实践)

16、(先前概念、科学概念)

17、(现有概念、新概念的有效性)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B

8、A

9、D

10、A

11、D

12、B

13、C

14、A4

15、B

16、D

17、B

18、A

19、B 20、A

21、C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CE

3、ABE

4、ABD

5、BCD

6、BC

7、BCDE

8、ACD

9、BDE

10、BDE

11、ABCD

12、DE

13、CDE

14、ABCD

15、AE

16、BCE

17、ABCD

18、BC

19、BC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2)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4)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渡学习和集中学习。

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2)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象性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3)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4)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材料之前,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构建自己的意义。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发生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不平衡的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个人的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答:(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教师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 (2)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创造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师要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学习方式。

注重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

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4)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

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从学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3)生物教学应如何进行(谈谈自己见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要点:

(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理解的偏差、遗忘、日常生活经验等) (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2、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3、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4、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5、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6、语言强化: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7、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8、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9、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相互影响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10、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

12 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1、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来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

12、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

1、(准确、生动)

2、(无意、有意)

3、(语调、音量)

4、(节奏、速度)

5、(主板书、副板书)

6、(表格式、综合式)

7、(提纲式、表格式)

8、(系统归纳、比较异同)

9、(集中小结、巩固练习)

10、(小组、辩论式)

11、(导入、教学语言、)

12、(提问、讲解、)

13、(演示、板书)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C

6、D

7、A

8、D

9、B

10、D

11、B

12、C

13、D

14、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E

3、ABCE

4、BCDE

5、ACDE

6、ABCD

7、ABE

8、ABCDE

9、BCDE

10、ACDE

11、BCDE

12、AB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CDE

17、ABCDE

18、BD

五、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答:(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 答:(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 (4)词汇; (5)语法。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科学性; (2)教育性; (3)针对性; (4)简明性; (5)启发性。

4、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答:(1)清晰与连贯; (2)停顿与语速; (3)指派与分配; (4)提示。

5、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答:(1)声音的变化; (2)目光接触; (3)面部表情; (4)头部动作和手势 (5)身体的移动。

6、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答:(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强化。

7、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针对性和目的性; (2)适用性和鲜明性; (3)示范性和可靠性; (4)演示和讲授统一性。

8、简述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2)要注意启发性; (3)要注意条理性; (4)要注意简洁性; (5)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

9、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答:(1)系统归纳; (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 (4)领悟主题; (5)巩固练习。

10、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答:(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1、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答:(1)导入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 (2)提问技能和讲解技能; (3)变化技能和强化技能; (4)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 (5)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3、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二、填空题:

1、(连接线、词)

2、(教的、学的)

3、(独自工作、合作工作)

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5、(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6、(发现式、实验式)

7、(视、听)

8、(嗅、触)

9、(知识、方法)

10、(过程、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E

3、ABCD

4、ABDE

5、CDE

6、ABCDE

7、ABCDE

8、CDE

9、ABCDE

10、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答:(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2、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答:(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要点: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完善教学评价手段; (4)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答:要点:

(1)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认可; (2)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熟练操作;

(3)探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 (4)探究性教学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5)其它方面。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

3、生物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

二、填空题:

1、(感觉、知觉)

2、(真实、具体)

3、(观察、操作)

4、(加工、现成)

5、(横向组合、纵向组合)

6、(优点、缺点)

7、(构造简单、经济实用)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E

2、ADE

3、DE

4、BC

5、ABCD

6、ABCDE

7、BCD

五、简答题

1、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答:(1)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2、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动植物体,研究其内部器官、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实验。

3、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4、分类学实验: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来判断它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的实验。

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的实验。

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7、模仿式实验:指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而进行的实验。

二、填空题:

1、(形态、解剖)

2、(生理、分类)

3、(认知、情感)

4、(注意、兴趣)

5、(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小结)

6、(教师、学生)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C

7、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E

3、ABCE

4、ABCDE

5、ABCD

6、ABC

六、论述题

1、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答:要点:(1)教学经费问题; (2)学生人数多与实验室少的矛盾 (3)课时不够; (4)教师重视不够; (5)其它方面。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2、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3、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二、填空题:

1、(有组织、有计划)

2、(变化、动态)

3、(合理、有序)

4、(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

5、(情感态度、价值观)

6、(知识结构、教学目标

7、(以教材为中心、学习需求)

8、(学业表现情况、依据)

9、(因素、教学资源)

10、(预测、固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B

7、C

8、A

9、A

10、D

11、B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CDE

3、ABCDE

4、BCD

5、BCD

6、ACD

7、ADE

8、BC

9、ABCDE

10、ABCE

五、简答题

1、简述备课的依据。 答:(1)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教学目标的指向; (3)教学对象的需要; (4)教材内容的规定; (5)教学经验的借鉴。

2、学生的学习需要大体有哪几个方面? 答:(1)求知的需要;(2)情感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应用的需要;(5)预期的或未来的需要。

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况;(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 答:(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

(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 (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和育人因素。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1)联系大自然实际; (2)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3)联系农业生产实际; (4)联系自身发育实际; (5)联系社会问题实际。

6、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答:(1)要全面; (2)要明确; (3)要难度适中; (4)要便于检测;(5)要有弹性。

7、对教学时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哪几方面。 答:(1)整体时间分配; (2)课时分配; (3)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 (4)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六、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要点:(1)广泛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2)网上查询; (3)注意积累;4)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媒体资源。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2、诊断性评价:是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的一种评价方式。

3、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式。

4、效标参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

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方式。

二、填空题:

1、(效标参照、常模参照)

四、多项选择题

1、BCDE

2、BCDE

3、AE

4、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答:(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

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

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 化学课程与教材

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

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5、 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 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

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

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

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

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

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五章 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

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

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

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6、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7、 化学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2 第八章 中学化学用语的教学

1、 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 化学用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3、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中学生的学生特点,估计学生学习会出现哪些困难?

6、怎样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第九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3、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4、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6、在教学中你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学生“概念迷思”?

7、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内容的体系编排有哪些特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 自选一个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第十一章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1、化学教学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2、化学教学测量的程序是什么?

3、考试的类型有那些?

4、常规考试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5、标准化考试的特点及程序是什么?

6、化学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8、化学试题和试卷的命题和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对化学试题怎样进行质量分析?

10、标准化考试的含义和主要量化指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化学教育科学研究

1、化学教育研究的原则及基本步骤是什么?

2、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选择化学教员研究的课题?

4、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5、撰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写一篇论文。 第十三章 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试教。 第十四章 说课及实习经验交流

1、什么是说课?说课与备课有何关系?

2、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说课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课的程序是什么?

5、设计一个说课案例,并试着说课。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

4、简述教学程序、教学软件、课件的概念。

5、列举2个实例,说明M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

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吴俊明、杨承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解守宗、师学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化学教学测量》唐力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考试学》廖平胜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南五省师专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颁发(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2002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第三篇: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

3、夸美纽斯: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

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

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7、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 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

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1、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3、新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4、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四章

1、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2、地理学的基本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5、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第五章

1、教学媒体:

2、三种基本教学方法:

3、讲授法 定义:

优点:缺点:(1)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时并不同一,教师的讲授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不等量;(2)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认识、理解到应用还需要飞跃;(3)长时间的讲授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学法 定义:

基本流程: 优点: 缺点:

5、情景教学法 定义:

创设情境的途径:

6、发现式教学法 定义: 基本流程: 优点:

注意方面:

7、启发式教学法 定义: 作用:

教师作用的体现:

8、探究式教学法 定义:

优点: 局限性:

9、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

10、地理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

1、地理教学过程:

2、地理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

3、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4、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地理教学板书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

1、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详细式教案:

纲要式教案:

2、地理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

3、编写教案的意义:

4、编写教案的原则:

第八章

1、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 第九章 教学反思: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教师在特定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说课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主要是全面考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说课与讲课的区别:(1)从目的上讲,说课是为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讲课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2)从形式上讲,说课是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3)从内容上讲,说课是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讲课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4)从评价上讲,说课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讲课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四篇: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前基础之上,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3.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4.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6.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7.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8.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9.“合作教学模式”: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10.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11.相对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或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对象之间的差距的一种评价。

12.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绝对位置的一种评价。

1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群体中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

14.成就测验:即考试,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旨在测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结果或行为变化,以检查教育或教学目标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能达到的具体行为。

15.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是相对于标准化多项选择测验发展而来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

1

教学论

二、选择、填空

1.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 3.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1)赫尔巴特:明了、 联想、系统、方法; (2)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3)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 4.教学目标的特点:

预期性、生成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5.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聚合功能。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的内容: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分类:

结果性目标-认知与技能;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8.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常犯的错误:

把教学目标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教学目标单

一、不全面; 教学目标缺乏启发性、引导性;教学目标忽视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9.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兼顾平等;

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10.在课程理念下如何对班级授课组织进行改革:

(1)不同的人员组合方式:分组教学;小队教学;开放课堂;个别化教学;合作教学; (2)不同的教学时空组合方式:活动课时制;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 11.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等。 12.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不同形式的主要特点): (1)古代学校以个别施教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2)近代以集体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3)向个别教学回归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特朗普制。

(4)班级授课制改造: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2

教学论

13.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管理功能。 14.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15.测验根据其目的的分类:

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 16.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观察和座谈。 17.教学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教师素质的评价、教学行为的评价。 18.学生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测验、标准化测验、日常考查与学生评语改革; 新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表现评价法。

19.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素质评价、教师行为评价、教师成果评价。

三、简答

(一)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学生

(1)学生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 (2)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2.教师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 (2)教师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 3.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客体; (2)教学内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 (3)教学内容经历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

(二)对教学的理解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是教学概念的内本内涵; 2.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是教学的几班价值规定性; 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4.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3

教学论

(三)传统教育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教学思想 Ⅰ.夸美纽斯:

①教育目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艺术; ②教学原则:教学遵循自然的法则; ③教学组织: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教学基本原理:①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②兴趣与自发原理;③活动原理;④直观原理。 Ⅱ.赫尔巴特:

①观念和统觉;②教育性教学思想;③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④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⑤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⑥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⑦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教学思想 代表人物:杜威

思想:1. 教学组织:学生为中心;2.课程安排:以经验为中心;3.教学过程:从做中学; 4.教学方法: 思维五步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儿童发现情境中的问题;鼓励儿童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引导儿童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鼓励儿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现代三大教学论流派。

1.代表人物:发展主义教学论-赞科夫、结构主义-布鲁纳、范例教学论-瓦根舍因 2.主要思想: ⅰ赞科夫:

(1)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2)发展指的是儿童身心品质的质的变化,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ⅱ.布鲁纳: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2)任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3)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重视培养儿童的知觉思维。 ⅲ.瓦根舍因:

(1)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

(2)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

教学论

(六)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七)教学目标及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1.教学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的要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步骤都是为这些目的设计的。

2.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师生双方所预期的,既是教的目标,又是学的目标。

(八)我国教学目标的体系构成。

1.课程总目标 2.学校教学目标 3.课程目标 4.单元目标 5.课时目标

(九)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1.学生的实际 2.教学内容 3.社会需要

(十)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阶段性原则

(十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1.细化、具体化目标 2.分析、确定任务 3.寻找教学起点 4.确定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十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叙写方法; (3)表现性目标的叙写方法。

(十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缩小班级规模;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十四)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相同:

(1)都是教学理念、教学原理的具体化; (2)具有可操作性;

(3)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不同:

(1)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2)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活动(行为)。

5

教学论

(十五)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

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1.理论基础:方向性和独特性;

2.功能目标:教学结果的预先估计;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实现条件:条件的最佳组合和方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

四、案例分析题

(一)教学目标表述常犯的问题

(1)等同于学习内容; (2)含糊、不明确;(3)单

一、不全面; (4)缺乏启发性、引导性;(5)忽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五、论述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提升和抽象,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概括化; 在主动联系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得以展开和具体化。

(二)教学内容预成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内容本身:社会实践中的主动建构

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

(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内容及评价 1.内容: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1956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该书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目标。这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布以价值内化的程度为依据,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类。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该领域的目标分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辛普森的分类,他将动作技能分成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七类。 2.评价:

(1)贡献:①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②细化得比较具体。 (2)局限: ①破坏了目标系统完整性的和谐;

②各领域内层次的划分有些不科学; ③分类理论的前提假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6

教学论

(四)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概念、特点、评价与比较) 1.普遍性目标:

(1)含义: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

(2)特点:普遍、模糊、随意、规范;

(3)评价:优点:适应性强;不足:缺乏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局限;逻辑性不强,比较随意,不够完整;含义不清晰、过于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2.行为性目标:

(1)含义: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2)特点:预期性、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3)评价:优点:便于控制教学 ;便于教学交流 ;便于准确教学评价 ;缺点:机械化;肢解;忽视高级复杂活动 3.生成性目标

(1)含义: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2)特点:过程性、非预期性

(3)评价:优点:活动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统 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利于终身学习 。缺陷:师生对话困难;教师工作量大 ;学生学习有盲目性 ;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 。 4.表现性目标

(1)含义: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2)特点:参与性、创造性、多元化 5.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关系: (1)历史地位比较:

普遍性目标最古老;行为目标随着课程领域科学化和独立而产生的 ;生成性目标早在20世纪初期杜威的思想中诞生,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表现性目标是最新的,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课程领域。

(2)价值取向比较:普遍主义价值观、控制本位——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实践理性 ——生成性目标;解放理性 ——表现性目标

(3)内在统一性:体现课程发展方向;相互继承和发展

7

教学论

(五)班级授课组织的含义、特点及评价。

1.含义: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特点:(1)以“班”为教学单位; (2)以“课时”为教学时间; (3)以“课”为教学活动单位;(4)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3.评价:(1)优越性: ①提高教学效率循序渐进,系统完整;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④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2)缺陷: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割裂内容的完整性; ③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六)介绍一种国内和国外的教学模式构成、评价。 1.国内: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含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理论基础: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3)教学目标:创造性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索态度和习惯; (4)实现条件:师生协作;教师设置情境;提供材料

(5)操作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订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6)评价:有利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一般适用数理学科,需有经验储备。 2.国外: Ⅰ支架式教学模式

(1)概念:教育领域——有效支持(支架)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主要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学习支架式的形式:图表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向导支架、工具支架。 Ⅱ.掌握学习模式:布鲁姆创立:集体教学,辅之个别化帮助。

(1)理论基础:新的学生观、情感影响学习结果、“教育目标分类”、教学评价 (2)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3)实现条件:信心;各项准备工作;制定计划。 (4)操作程序:评价—教学—测验—巩固—下一单元。

(5)评价:优点—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不足—存在问题,如教学内容划分、教师负担加重、不利优秀学生学习等。

8

教学论

(七)教学过程的本质

1.概念:所谓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并使其能够区别于其他过程的那种属性。

2.教学过程本质说概览: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九大类:

(1)特殊认识说;(2)发展说;(3)层次类型说;(4)传递说;(5)学习说; (6)统一说;(7)实践说;(8)认识实践说;(9)交往说。

3.教学过程的建构交往本质观:教学过程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交往的实践过程。

(1)教学过程是以特定社会历史经验和文化价值内容为中介, (2)以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为基本形态, (3)以教与学对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运行机制; (4)以促进人与文话的双重建构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过程。 4.教学过程本质的结构分析: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其内涵本质与外延本质的统一; (2)是主观规定与客观规定的统一; (3)是全部对成关系的统一。

5.教学过程“建构交往本质观”的方法论特征: (1)是一种建构本质观、生成本质观、历史本质观。

(2)是一种超越实体、突出关系、定位于特殊交往实践的本质论、对成本质论、交往本质论。

9

第五篇:化学教学论习题[1]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习题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 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2. 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始于(

)

a. 17世纪中叶;

b. 19世纪60年代;

c. 18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40年代。

3.中学化学教材是以(

)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

b.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

d.物质结构理论。

4.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

a. 化学实验技能;

b.化学用语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a、b、c都是 。

5.中学开设化学课程的目的是(

)

a.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c.发展学生的智力;

d. 培养学生的能力 。

6.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是(

)

a.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化学

b.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教学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指导性文件; c.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d. 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划制定的化学考试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参考性文件;

7.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8.化学用语主要指(

)

a.拉丁语和英语;

b.电子、原子、分子、离子;

c.元素、化合物和物质;

d.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9.化学教学的主要因素是(

)

a.教学内容、教室、黑板和粉笔;

b.教材、大纲和教具 ;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d.化学理论和实验。

10.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

)

a.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b.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c.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双向促进的过程; d.化学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统一

协调运动的过程。

二.简答题( 20 分)

1.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案通常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4.通常情况下化学备课应注意哪几点? 5.化学技能的形成有哪些过程?

三.术语解释( 15分)

1、STS;

2、CAI ;

3、常模;

4、相对评价;

5、形成性考试。

四.分析讨论题( 20 分 )

1.简要分析“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2. 简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3. 简谈“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关系。

4. 简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5.你认为怎样才能测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论述题( 10 分)

1.谈谈化学课程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2.简论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

六.实验题( 15分 )

1.把温度计水银球一端侵入浓硫酸液面下3-4cm,放置在空气中,在1-2min内,温度计由原来的20ºC上升到40ºC,请解释原因。

2.纯净的氢气在尖嘴玻璃导管口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但是在制备氢气的大试管里点燃纯净的氢气,却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请解释原因。 3.用下面给出的物质和仪器,设计一个喷泉实验,并介绍实验步骤。

仪器材料:铁架台(带夹或圈)、圆底烧瓶、烧杯、玻璃导管、乳胶管、弹簧夹、橡皮塞、滴管、酒精灯、石棉网、碎瓷块、温度计。

试剂:乙醇、浓硫酸、液溴、水。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 分) 2.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化学课程教学过程; b.化学教学课程的教学; c.化学课程教与学的规律及应用; d.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2.化学课程标准是( );

a. 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 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 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3.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 )

a.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d. 提高公民素质。 4.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5.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是( )

a.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b.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d.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6.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 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7.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8.化学教学评价的参照依据是( )

a. 课程标准、教材、教师; b. 课程标准、教材、化学实验;

第1页 共 4 页

c.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与学的经验; d.课程与教学目标。 9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 )

a.自我分析、钻研大纲教材、准备教具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

b.设计准备、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总成与编制方案;

c.自我分析、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 d.自我分析、钻研大纲和教材、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与实施。 10.化学课堂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

a.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教态;b. 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

教材;

c.目标、内容、方法、师生互动、重难点;d. 目标、内容、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二.简答题(30分)

1.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2.化学“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3.现代化学教学评价有哪写主要方式? 4.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什么是化学研究性学习?它与科学探究有无区别? 6.你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有哪些方面用途? 三.分析题(20分)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化学教学也应以实验为基础”的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学了化学知识,也会忘记,方法学会了可以受用终生,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教方法,不重知识”,简要分析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3.生物学者认为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学最重要;计算机学者认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最重要。化学家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中心科学,请问你怎么看?

4.有人说“高中课程改革之后,教科书由原来的3册变成了8册,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请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四.实验题( 20分 )

1.请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评价和筛选以下几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看那个反应最理想? MnO2

(1).2KClO3======2KCl+3O2↑

Δ

Δ

(2).2KMnO4======K2MnO4+MnO2+2O2↑

MnO2

(3).2H2O2======2H2O+O2↑

第2页 共 4 页

2.以下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按图中所示的方法操作有无问

题?如果有问题,怎样改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按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分类,化学实验一般分为(

)

A、 无机实验,有机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B、制备实验,性质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

C、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探究实验;D、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制备实验,验证实验。

2、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

A、 目的明确、现象明显、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B、现象明显、装置醒目、操作规范、演示与讲解结合;

C、目的明确、现象明显、操作规范,做好小结; D、现象明显、精心设计、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3、边讲边实验指的是(

)

A、 教师一边讲一边做的实验;

B、学生一边做一边讲的实验

C、教师在一边讲,学生在另一边做的实验

D、教师一边讲,学生随堂做的实验

4、中学新课程化学实验体现了那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

A、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B、归纳、演绎,比较、类比; C、归纳、演绎,比较、分析;

D、比较、分类、归纳、推理。

5、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的程序为(

)

A、目标定向——实验主题——得出结论;

B、实验主题——特定事象——得出结论;

C、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得出结论;

D、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印证已有结论。

6、微型化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药品用量;

B、减少环境污染;

C、缩小仪器;

D、减少成本和环境污染培养能力。

7、化学实验技能学习的规律是(

)

A、学习——学会——熟练;

B、学习——练习——成功; C、模仿——练习——熟练;

D、模仿——练习——学会。

8、提倡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重视(

) A、探究过程和结果;

B、探究动作; C、探究方法;

D、探究结果。

9、化学探究实验的活动主体是(

) A、老师;

B、学生;

C、师生共同探究;

D、老师带领学生探究。

10、实验研究的“科学性”指的是(

) A、使用科学的方法;

B、采用科学仪器;

C、验证科学结论;

D、没有科学错误、方法科学合理。

二、问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化学实验?

2、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功能?

3、化学实验能力哪些主要方面?

4、化学实验教学有哪些主要模式?

5、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6、化学实验探究模式有哪些主要环节?

7、为什么要研究中学化学实验?

8、化学实验研究的原则有那些?

9、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10、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发展趋势?

三、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要分析新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些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2、初中新课程把化学实验全部改成科学探究,你认为可行还是不可行?说明理由。

3、简要(并举例)说明用绿色化学理念优选化学实验的要求。

四、设计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把原来有污染的实验改成没有污染。

2、用“探究性学习法” (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