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

2022-08-14

第一篇: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

呵护孩子的心灵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班主任从事的是一份以心发现心,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我们的细心,周到和关爱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们对学生简单、粗暴、和无礼就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班主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尤其是小学的班主任,他们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面对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应付事先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有时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那么,这种消极情绪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和学生相处的工程中,没有什么比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更能打动学生的心了。班主任要能够以健康、平和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向上、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集体的关爱之下健康成长。所以,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更要求班主任本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能做出科学的判断,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二、 不轻易地批评学生

如果学生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事,老师一般都采用批评的办法,可我认为批评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表扬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时候表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不主观臆断

班主任对学生的交往往往负面考虑多于正面考虑,主观臆断多于客观评价,批评指责多于沟通交流。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言行,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也许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篇:多重角色 ,呵护孩子的心灵

《我和孩子的故事》征文

多重角色 ,呵护孩子的心灵

大二班班主任 张永娟

孩子的心灵,就像透明的水晶,清澈见底,没有任何瑕癖,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财富,孩子的话语更似三月暖和的春风拂过人的心田,让人倍感亲切、温暖与温馨,记得在一次“树叶妈妈与小树叶”的游戏中,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胡晟宇小朋友突然说:“张老师是树叶妈妈,我们是树叶宝宝。”、“老师象妈妈。”……他的话像一股暖流一直流进我的心窝……孩子的天真与纯真总让人深深感动,使人不能不爱他们——这些世界上最美的精灵!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尊重孩子”“孩子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 ……等等无不指出了孩子需要成人的平等对待、关注和尊重,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应以多重角色去呵护孩子,不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以阳光般的温暖去呵护孩子充满希望、充满渴望、充满幻想的童心,呵护那刚刚出土的梦想的萌芽、创造的萌芽、思维的萌芽,让他们在精彩的童年里快活地、自主的成长……

社会上赋予幼儿教师以不同的“冠名词”:“保姆”、“母亲”,也有人说“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只能如此说:确实我们担任着多重角色,兼具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责,不但是保姆、母亲,更是孩子的大伙伴,是孩子的赏识者、支持者,是孩子的“大朋友。”

作为保育工作的一部分,象“保姆”、“母亲”一样呵护孩子是无可厚非的,孩子是娇嫩的花朵,是我们的上帝:“老师,我的鞋带散了”,我马上蹲下去为孩子耐心的系好鞋带;“老师,我的发夹掉了”,我又百忙之中翻棉被为孩子找;孩子生病了,若不能及时通知家长,就连忙请别的老师帮忙带班,自己送孩子去医院就诊,问长问短,让他多喝开水;活动时,让孩子及时脱衣,活动完了,又马上提醒和督促孩子穿衣;有少数几个孩子不爱穿外套,常常从偷偷把衣服脱掉,我总是充当监督官,让他们穿上;几个调皮的孩子起床时,不穿好衣服就偷玩,我总是急在心里,并及时处理,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穿衣,这是强烈的责任心所导致的真正的关心与着急……尽管由于日常生活的烦琐,难免会有“遗漏”和“不足”,但扪心自问,我尽心尽责,做好保育、教育工作,我希望每个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中象春日里的植物茁壮成长!

哲人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诗人说,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我不想以“铺路作石子,护花作春泥”的辉煌的诗句来比喻自己,但我希望以自己真挚的心、强烈的责任感去对待我的孩子们。

大班的孩子已有较强的独立能力,个性也逐渐明显起来,已经有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学会了观察周围事物,学会比较自己和别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认可和呵护。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了解孩子与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关心爱护孩子的心灵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个被尊重的个体,是孩子健康的心要的催化剂。“健康”不只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充分体验师生是平等的,老师不但是“师长”,更是“伙伴”,是“大朋友”,甚至有时也是“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游戏,我可以当“大灰狼”去抓孩子们,也可以当“小羊”让孩子们来抓我,在共同游戏中体验伙伴的快乐;我和许多孩子以平等的身份相互借碟片,体现我们友好的朋友关系,有些孩子主动向我借物品,是那么大胆与活跃,使我们相互都体验到了“朋友间”的快乐与友谊;我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灵,低头与他们说话,时而摸措他们的头,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让阳光照耀他们的心扉;我赏识每一个孩子,去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在享受自我成功的感受中快乐成长……有些孩子还常大胆的和我开玩笑,体验一起聊天的乐趣……

第三篇:教育要呵护孩子心灵

广州市妇联近日发布的《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超过六成被访者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对家庭暴力存在认知误区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成为伤害事件的主角。

在许多家长看来,“收拾”不听话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家庭暴力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给他们留下难以消弭的精神创伤。忽视孩子主体性,将孩子看成一个“欠管教”的客体,这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说到底就是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产物。卢梭曾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一些习惯替子女做主的家长,需要从“暴力育人”走向“爱的教育”。

要实现“天经地义”到“一次都不能有”的转变,固然需要家长们价值排序的更新,也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社会支持。一方面,要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发挥制度应有的效力;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塑造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对“打孩子”坚决说不、果断喊停。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孩子们才会免除“家暴之痛”.

第四篇:细心呵护心灵的翅膀

——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探究

临邑县临南镇石家小学 张凤霞

【摘要】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 心理活动 话题 正文:

近年来,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近几年来,我校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探索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将理论生活化

首先要明确,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华、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案例:《多变的情绪》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有哪些情绪吗? 生1:激动、愉快。 生2:愤怒、轻松。 生3:惊讶、恐惧。 ……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来表演你想表达的情绪,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位同学表演的是那种情绪。

生A表演爸爸妈妈吵架时自己害怕的样子。 生B表演考试没考好时,情绪低落的样子。 生C表演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时,高兴的样子。 ……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在同学们表演的情绪中,有让我们高兴的情绪,也有让我们不高兴的情绪。那么,当你遇到情绪低落时,你该怎么办?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但我们巧妙地将情绪转化为生活中人们的表情,在通过几个典型情景,让学生了解到不良情绪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学生发言后,总结出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常见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朋友倾诉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二、体验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我们以小学三年级《我是谁?》一课为例。引入新课时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档案”的活动,让学生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三步则设计一个小品《小动物学本领》,由几名同学来扮演兔子学鸟飞,鱼儿学松鼠跳,鸟儿学马跑,松鼠学鱼游等。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正视缺点,并努力克服缺点,进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接着执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交流“说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最后,老师送给学生精彩的一段话结束本课。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三、以学生为话题

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除法,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有的老师根据小学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误会,设计了《被人误解时》一课;有的老师根据同学们考试前易紧张的毛病,设计了《放松助你成功》一课,有的根据学生网络交友引发的诸多问题设计了《“E——网”情深》一课等,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当你面对来自同伴的影响和压力》一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几个情景和问题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又觉得为难的。比如面对同名递过来的香烟时到底抽不抽?考试时,平常要好的同学要求给予“帮助”怎么办?等等。

四、掌握好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中,已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导思想。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才不会让自由飞翔的翅膀折断。

第五篇:一(2)班 《用爱呵护幼小的心灵》

用爱呵护幼小的心灵

多文中心学校 庞肖之

我担任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班里五十七个学生中,有六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赵小康。“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回来不了几次。小康交给他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租了一间房子让他与姐姐住在校园外,只要给钱,就不管了。觉得小孩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孩子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不遵守纪律,爱逃学,乱花钱,爱吃零食,不讲卫生。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有时还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家校联合,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跟爷爷奶奶面谈或打电话。让他爷爷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他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告诉他们父母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父母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告诉他家长对小康要多鼓励,少批评。

2.以爱呵护。我经常找他聊天,聊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除外,通过班集体活动,让他感觉班集体的温暖。让他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无形中在集体里自然受到教育。

经过大家的努力,小康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能专心听课了,也讲究卫生了,少吃零食及不乱花钱了。还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总之,“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一起拿出爱心与行动,相信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也跟其他小孩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杭州教研员吴萍简历下一篇: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