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要走很多路

2022-07-13

第一篇:人生中要走很多路

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

生涯规划,的确能帮助人们躲避风险,少走弯路。但是人生真的有直路吗?或者说,一条直线的人生,真的幸福吗?

1993年夺得NBA总冠军后,已拥有3枚冠军戒指的乔丹开始觉得篮球生涯变得平淡,“没有什么可以挑战的了”。乔丹对于篮球的热情开始减退。

1993年8月,乔丹的父亲詹姆斯开车前往一个朋友的葬礼。回来的路上,他把车停在一个小镇上休息。两个年轻的歹徒盯上这辆车,抢劫并枪杀了他。

噩耗传来,乔丹陷入毁灭性的打击。

乔丹和父亲的关系很独特。他们既像父子,又像兄弟,他们会一起打高尔夫,聊天泡吧,甚至偶尔一起去小赌一把。

在父亲去世前一年,他们曾经讨论过关于打棒球的事情。他父亲对他说:“别再打篮球了,为什么不试试看,给棒球一个机会呢?”那正是他父亲教他的第一项运动。

父亲的离开推动了乔丹想要做些什么的念头。他的选择是在一片唏嘘中退役,半年后,他开始了棒球手的职业生涯。

乔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把对待篮球的认真和努力加倍带到了棒球场:他是棒球场上最努力的人。

“每天,他是第一个到达赛场,又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他的教练说。乔丹会每天早上6点到达运动场,自己练习,在队友来之前做一些训练。然后练习击球前向后引34盎司(0.96公斤)重的球棒300至400次。在一天的训练结束后,乔丹还会对他的击球教练说:“我们可以再练一会儿吗?我觉得我已经有点上手了。”

这样努力的乔丹,是不是如某些大师所说,人生无极限,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很可惜,真的不是。1994年4月8日,乔丹首次参加职业棒球比赛。但一个赛季下来,他在参加的127场比赛中,击打成功率仅有20.2%;30次盗垒,114次被三振出局。在436次击球中只打出3个本垒打,50个有效击球。成绩徘徊在棒球运动传说中的挫败底线“门多托线”附近。

人们对此恶评如潮,有运动周刊用他来做封面:“乔丹让棒球难堪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说:“至少他在尝试。”对于这些声音,乔丹,那个曾经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的乔丹,他自己怎么看?

教练有点担心乔丹,他问:“你的感觉如何?”乔丹说:“我每天早上起床,给自己做份早餐,然后开上车,去球场开始晨训。当时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我看看旁边的位置,我看到父亲。我会对他说话,说:‘爸爸,我们可是在一起打棒球哦。’”乔丹内心深深地享受这份宁静,他的棒球生涯是献给父亲的,并不精彩,但很温暖。

在父亲离开的头两年,他重新触到了自己在篮球场上无法触及的生命的温度。乔丹的生涯走出一个巨大的曲线,父亲的离开让他直面生命的其他维度,他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和父亲打两年球。谁又能说,那两年的乔丹,那个在篮球场上宛若上帝亲临,却在棒球场内四处碰壁、灰头土脸的乔丹,他的手指上,没有戴着自己心中的冠军戒指?

生涯无直线,当你看到一个人在高度、深度上都没有什么发展时,也许他并不是在堕落,他只是在填充自己的内在维度,找回自己的平衡。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提升,也没有变得更加专业,那就一定是在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其实也许那个人正在你看不到的维度努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修炼着自己的功力。

乔丹几乎集中了所有人觉得可以成功的理由:为父亲出征的意志,对于胜利的渴望,无人怀疑的强大自制力,比别人都努力的投入,以及优秀的运动员天赋。但是这样也无法让他超越个人极限,成为棒球好手。一个人一辈子,也许只能在一个领域成为绝顶高手。

乔丹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乔丹的收获有三。第一个是父亲的心愿已了,他可以安心地打篮球了。第二是他在棒球场上深刻地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篮球天赋。第三,他了解了失败,更加珍惜成功。

正如公牛队的主教练杰克逊所说:“我想打棒球的经验是让他重新回到篮球场上的原因,他理解他被赋予的天分,在(篮球)这项运动中,他如此与众不同。”你敢说,这不是一次伟大的成功?

所以回到文章的开头,我想现在的你也如我一样,能够很坚定地回答那个问题:如果乔丹没有去打两年棒球,那么他一辈子也许只能拿3个冠军戒指。

人生不一定每一步都要走直路,因为弯路上有我们必做之事。

第二篇:很多人生道理,值得一读。

----俞敏洪

核心提示:

1、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只要坚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

2、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喜爱和专注,比上什么大学重要不知多少倍。

3、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4、如果我们觉得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

5、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两种错误”不能犯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待,有对未来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错误:我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非常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很明显,第一种错误不能犯,原因很简单,人生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你出生在什么家庭由不得你选择。不过,人都有两条腿,是为了让你跑,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只要你坚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你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

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这个点上开始跑。我这个人虽然开始比较自卑,但还是相信,既然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奋斗成北大的学生,就能够从北大奋斗到更高的台阶,我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我就做到了。

有的同学说:“俞老师,我这个学校挺一般的,你看我未来还能有所成就吗?”想想看,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多少没上大学而成功的人士?娃哈哈集团 1

的宗庆后和吉利汽车集团的李书福都没上过大学,宗庆后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公司?李书福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吉利汽车现在又把沃尔沃汽车给收购了,你说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呢?他们靠自己的专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喜欢、自己的热爱。所以,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喜爱和专注,比你上什么大学要重要不知多少倍。

有同学说,我身边没有资源,而我的同学有的是什么部长的儿子,有的是市委书记的女儿。还有同学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真不公平,别人有的东西我都没有,你看他身上穿的名牌服装,我就没有,他用的是苹果电脑,我就没有,他用的是iPhone,我连手机都买不起。

然而,这些却不是你能抱怨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公平过。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第二种错误你最好也不要犯。为什么?你会失去一个可能是未来跟你合作的事业伙伴。比如说,你看到周围的同学,可能觉得班内最后几名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是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北大曾经对全班前五名和最后五名学生毕业二十年后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最后五名的成就不次于前五名的同学。全班前五名同学的成就一般是教授或者是科学家,当然这个不能算不大,但是许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甚至政治家,都是来自班级里名次不怎么样的同学中。所以,你千万不要看轻你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那些同学。

面对未来,往往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种人。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人,或希望成为伟大的事业家,或希望成为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艺术家等等。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一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能做成事情。

人生就像一年四季开放的花朵,有的花在春天开,有的花到了夏天才开,有的花要到了秋天才开,有的则要到了冬天才开。人生奋斗是一辈子的过程,20

岁的时候就谈论自己有没有成就还太早,人生是看不到头的马拉松。我们要拼耐力,拼专注。

也就是说,你现在有多少跟别的同学的落差,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奋力前行,不急不躁,看准目标,让自己的一生和自己的目标一起发出光辉灿烂的色彩。

成功是“逼”出来的

我每个月要为《新东方英语》杂志写一篇卷首语,原则上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繁重的任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索稿时,我都惊慌失措,因为我无比繁忙(主要是因为自己无事生非),从来都没能把稿件预先准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使静下心来,也还得有灵感才能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灵感日趋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

所以,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在书桌边暗暗“仇恨”编辑部的人,恨他们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稿,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心情沉重、食不甘味。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逼”之下,一篇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居然结集出版了几本书。尽管出书多少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也没指望多少人读,还常常免费送给学生,但每次见到装帧漂亮的书摆在自己眼前,我还是免不了产生一点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爱,面对自己的作品,心里也总会感到欣喜。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由于天资并不聪颖,我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

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纵容的老师,我现在一概记忆模糊,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敬。在大学里,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

春飞扬、爱情萌动的大学时代,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对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来说,学习仅仅意味着为了成绩及格而在考试前被“逼”用功两个星期,考试一结束,教科书一扔,就万事大吉了。 就我而言,对大学

时代的很多老师,我已经印象有些模糊了,因为这些老师基本属于“宽大型”老

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到期末出张考卷,给个分数就完了,常常每个人都能及格。不过,有两个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并心存感激。一位是我们的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我们的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我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狼狈不堪,但却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立在西风中背诵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刻。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长进。

我最近读了《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经验的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不想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爱心“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

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母亲自己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我没有取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鼓励我再考。最终,我考上了北大。 所以,如果没有严厉的母亲,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比如被老师“逼”着背课文,被同学“逼”着参加活动,被老板“逼”着不断工作,被竞争“逼”着天天学习„„也许,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第三篇:人生总有很多的第一次[大全]

实习感想

王成林

人生总有很多的第一次,当我进入实习学校开端我的教育实习任务,我的身份第一次变成了教师,这一个月以来我有太多的感受与收获,带着猎奇心和骄傲进校园,的确,我是带着满腔猎奇的骄傲的来到新华中学的。我有什么不骄傲呢?我能够来新华中学这样的学校实习,就值得我骄傲的,我带着这份骄傲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几天的实习任务,除了我感慨这里的教师工作的辛苦之外,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从大一至今有过两年半的带课的经验,本以为带着这些自己实践得到的经验能够在实习中很轻松的度过,但是来新华中学第一天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自大了,自己所拥有的那些所谓“经验”连皮毛都算不上,在新华有老师带着学习教案,参加政治组的集体备课,能有幸听一听教研活动,聆听泰斗马老师对青年教师的嘱托。对教学经验、教学方式以及在锤炼教师自身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感悟与明显的进步。

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走上课堂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三十多双眼睛看着你,眼睛充满了好奇。但是心里真的没有紧张,很激动,很兴奋,不知不觉就时间超了,这个也是我这两次上课发现的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时间把握,上课时间总是超时,个人在反思的过程中归因于对知识点以及课本不熟悉,日后应该熟读教材,做到对教材充分熟悉。还应该学习老师们对自身政治教师素养的培养,关心时事,多读书。 班会策划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吸取教训的过程,充分明白不管是班会还是授课其主体都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班会或是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关心了解的角度去出发,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理清教学内容,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范围、关心重点以及接受能力等要素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做才能使教学活动的设计行之有效,使教学事半功倍。

最后则是要感谢新华给我们的这次机会以及在实习期间对我们的教导与宽容,让我们放心大胆的尝试,此次一月的新华之行获益匪浅,终身难忘。

第四篇:人生平常路

人 生 平 常 路

什么是生活?人生的路怎么走?面对这些看似简单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演员说,生活象演戏,人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生离死别、悲欢离合;船员说,生活象大海,你是一条扬帆漂泊的小船,彼岸是美好的,但前后都有风浪;作家说,生活是一卷浩瀚的鸿篇巨著,有平淡的铺垫,有突兀的转折,有激烈的高潮,也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企业家说,生活是一个工厂,把有限的资源充分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投入去争取获得最大的效益„„;而我说,生活是一条路,是一条开满鲜花、又布有荆棘的坎坷和曲折之路。可我不会因它曲折而悲观,因为我清楚:构图要用曲线。没有曲线,便构不出美丽的图画;“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皱褶的花苞,便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人生的曲折,便没有做人的伟大。

企业正在改制,许多人都需要抉择,或是转岗、或是分流,他们就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从孩童时期起就迈着蹒跚的脚步跌跌撞撞地开始了漫漫人生旅程,频频跌倒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坚强的站

立。从此我们懂得了,在今后的长路中,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父母温暖的臂弯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自立,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弱者的眼泪不值得同情。达尔文说:“我不得不承认,生活总是偏爱那些勇敢的人。”我们更想做勇敢的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进的人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养分,锤炼着自己的肌体,充实着自己的头脑,不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迷途。“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它激励我们勇作开路的先锋,敢为天下先;“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限风光在险峰,而要得到这一切,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机会也总是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继续人生之路的跋涉。在经历了生活磨砺之后,发现在生活中已找不到多少“亮点”和“热点”,到处是再也平凡不过的平凡,到处是再也平淡不过的平淡,谋生之处,条条道路都荆棘满布,锈迹斑斑。昔日的激情在消退,满怀的斗志被磨蚀,也许我们会四处碰壁,但生活让我们明白了,好高骛远终将一事无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抛开幻想,回归现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希望,一步一个成绩;不看过去,不看未来,只看着眼前脚下走着的路。踏踏实实走稳现在的每一步,回首来路时,相信坎坷中蕴含着平坦;走好现在的每一步,眺望前途时,相信曲折中会有收获。命运

之神抱着鲜花在前头等待过客的到来。有幸相遇便是福;无幸碰见,也并非是祸。这便是自然之路,人生的平常路。

蒋 涛

第五篇:美好人生的平凡路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说句心里话,在观看《雨中的树》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李林森的事迹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任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由于长年累月废寝忘食地工作,最后因身体过度透支,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于2011年7月31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42岁。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才真正领悟到:有一种伟大,不需要加工就能永存青史;有一种感动,不需要渲染就能直击心灵。

影片中的一段独白:“人的时间都有终结的那一天,时间永远不够,听我的,抓紧你们的青春,多做事,做好事,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做说话算数的人,做踏实肯干的人。”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一个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还在努力做事不肯服输的共产党员;一个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美好人生真谛的优秀基层干部——李林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彩展示!

“多做事,做好事”——在担任镇党委书记期间,李林森时时把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组织农业生产,他亲自下到田间;指挥抗洪抢险,他亲自去救陈奶奶;在查出患肝癌晚期之后,他带病坚持工作,还不忘把为老红军解决住所问题放在心上,甚至要亲自打电话联系建材„„在知道自己最多只有两年生命的时候,李林森没有自怨自艾,悲叹人生,而是想着怎样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做更

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 杨葳

好的事。对比李林森的坦荡胸怀和动人事迹,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就是要反思自己,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不推诿,不争份内份外;同时告诫自己,别怕做错事,遇事多承担,抓紧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

“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在担任组织部长期间,李林森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不拿党性原则作交易。他善于发现每个干部的优点来开展工作,做思想工作很有方法。比如在劝导落选的村党组织书记时,他说的话既有道理,又让人能心服口服地接受。“你我他,都是善良的人,也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你得用善良这根缰绳勒住七情六欲这匹野马!”这是李林森又一句对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对我们的谆谆告诫: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家庭就是善待幸福,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的人生。

“做清清白白的人”——李林森是这样说的,也是严格按照这句话去做的。“百姓给你的一亩八分地,是雇你在这块地方上种出粮食来,不是让你建自己的安乐小窝。”——面对“跑官”的乡干部,李林森的话掷地有声。熟悉李林森的人说,这也是他为官的准则。他不谋私利,没有为自己的妹妹“转正”讲情,却力排众议,让在偏远乡镇工作了15年的干部得到重用。就像他在影片中说的一样:“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但人心不行。”何其发人深省?我们也要把这句话刻在心上,时时警醒自己,时时防微杜渐。

“做说话算数的人”——作为组织部长,李林森有一杆称,“选人用人是党委最大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在考察干部人选上,他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替“老实人”据理

力争,给“实干家”铺路拱桥,推荐能做实事为被百姓认可的人。他一直在身体力行:能为百姓大众带来什么,而不是给自己建造多么宏伟的舒适小窝。“为群众服务,替百姓服务,让人民满意”是李林森的为官之道,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人生课题?要回答好这个课题,就应该在工作中,事事从群众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思想根源上保持正确的轨道,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做踏实肯干的人”——影片里的一个镜头,长时保留在我的记忆中,让人久久难以释怀:李林森在党委书记报到的路上,买了大堆的胶鞋„„相信他当时没有想别的,只想着自己是去干实事的。其实李林森做的每一项的工作都是平常的,甚至说都是小事,但是就是这一件件小事,体现了他实干的本色和坚贞的操守。看到这些,我不仅扪心自问:认为在一个平凡位置上,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大事办不来,小事办不好,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是多么狭隘的思想。

“你得想着你还要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这是办公室濮主任在看到在身体状况极为不好的情况下,李林森还事事躬亲时说的一句话。是的,李林森不是完美的人,他没能做到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这也是在他倒下之后深感愧疚的地方。然而,我们却不能不为李林森这样牺牲小家,奉献自我的好干部感动,感动于他的至爱,感动于他的大孝、感动于他的真情。

“人的时间都有终结的那一天,时间永远不够”——在生命渐行渐远之际,坐在候机室的李林森眼前拉开的是清透的天空,满山的碧树,清澈的溪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成就了自己的美好人生;“听

我的,抓紧你们的青春”——看完影片,我长时间伫立,这句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久久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更加坚信: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平凡而卓越的人,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去发现这样的人,去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像人民的好公仆李林森一样,走好自己美好人生的平凡路!

上一篇:认识整万数说课稿下一篇:让学生快乐地写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