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优秀课堂实录

2023-01-12

第一篇:口语交际优秀课堂实录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 苏淑佳(广西武鸣县武鸣高级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下。(稍停)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五个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三位古人出众的口才。哪三位? 生:(纷纷抢答)

师:对。一位是烛之武,他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三言两语就劝退了秦师,从而挽救了郑国;另一位是邹忌,他善于以小见大,用比喻的形式来劝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还有另一位是触龙,他老谋深算,胸有成竹,采用迂回战术使赵太后改变了心意,最终送长安君去当人质,挽救了赵国的命运。三位古人展示的口才,最终的结果是救国或强国。三位古人让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口才至关重要。

不单是古人,现代的很多成功人士也都具有一流的口才,如我们熟悉的周恩来、朱鎔基两位总理,作家鲁迅、闻一多等,他们的口才都很了得。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搜狐”的总裁张朝阳,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获得了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在著名的伦敦“先锋论坛”上,他慷慨陈词,而后以一流的口才说服风险投资者,获得了风险投资资金,回国创办了爱特信公司,后来又创建了“搜狐”网站,并用他一流的口才鼓动一大批人和他一起干,最终有了今天的辉煌。

这些古人和现代成功人士向我们展示了了口才的重要性。实际上,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让我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媒体展示,生读)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师:所以,如果你以前一直抱着“沉默是金”的信念,如果你一直在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而自卑,如果你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说“我性格内向”而不愿意开口,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应该大胆地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相信,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即使你先天不足,如结巴、口吃,只要通过刻苦地训练,同样会获得一流的口才。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如何说服别人。

(媒体展示活动内容)你上街买了件衣服,回来后又觉得不合意了,你返回商店要求老板退换。

在这个活动里,有两个角色,老板和顾客,我们看看,到底谁能说服谁。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是老板,或者如果你是顾客,你如何说服对方?

生:(积极热烈地讨论了三分钟)

师:下面我们需要请一些同学上台进行摹拟表演。我们先请一位男老板,一位男顾客,大家看怎么样?

生:好!

师:谁愿意扮演男老板?

生:(纷纷推荐人选,最终选定了一位男同学。) 师:还有谁愿意当一下男顾客? 生:(不语)

师:那先请男老板上来吧。

生:(推荐另一位男同学扮演男顾客。两位同学走到了讲台前面。) 师:开始吧。现在男顾客拿着衣服去退换了。 生:(大笑) 男顾客作举衣服状,走到男老板面前。

男顾客:老板,我在这买了件衣服,觉得不太合意。我想来换另一件。 男老板:这衣服那么好,不用换了。

男顾客:我朋友都说我穿了不好看。老板,换了吧。

男老板:这衣服布料那么好,你那些朋友都没有眼光,别相信他们。 (生大笑)

男老板:这布料是纯棉的。今早我还打五折给你呢,你别换了。 男顾客:我那些朋友很有眼光的。

男老板:真是的,这衣服布料那么好。你喜欢吗? 男顾客:不喜欢。我就是不喜欢才要换嘛。 (生大笑)

男老板:不喜欢那你买来干嘛呀? 男顾客:是你强求我买的。

男老板:这布料是美国进口的。 男顾客:今早你说是雅典的。 (生笑,师亦忍俊不禁)

男老板:你听错了,雅典的是另一件。我跟你说,乔丹来我这买衣服,想买这一件我还不卖呢,就卖给你了。

男顾客:我想换那条牛仔裤。那条牛仔裤比这件衣服还便宜呢。

男老板:哪条?这条啊,很贵的。要六百块呢。 男顾客:可上面才标五百九十九。

(生笑)

男老板:干脆,别换了,我再打折,你连这条裤子一起买了吧。哎,你看这条裤子配这衣服多合适。

(生拍手叫好)

男顾客:打几折?

男老板:五折,两千给你吧。

男顾客:五折还两千呀?太贵了吧? 男老板:这是阿迪达的。

男顾客:不对吧,这有个勾的,应该是„„

男老板:要了吧,两件配在一起多好,你看这牌子是班尼路的。 男顾客:不说是阿迪达吗?

(生再一次大笑。师笑着上前把两位学生请回座位)

师:这位男老板老是被男顾客抓住漏洞,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退换成功。

师:好。下面我们再请一个女老板,一个女顾客。 (两位女学生站在了过道上)

女顾客:这位老板,这件衣服我是在这里买的。我回去穿了觉得不合适,而且这里有个洞。(生笑)你给我换一件好吗?

女老板:当时你试穿的时候已经很合适了,而且,你也检查过了才确定要买的。

女顾客:我没有检查到衣袖。你看,衣袖这里有个洞。 女老板:哪了,你已经检查了好久才决定要买这一件的。 女顾客:而且我洗了衣服以后发现衣服是缩水的。 女老板:不会的,商标上写着“100%纯棉”,不会缩水的。 女顾客:回去后我看了看,发现这衣服是冒牌货,虽然商标上写着“U2”,但真的是冒牌货。

女老板:可是我们这里是专卖店,专卖店不会卖冒牌货的。 女顾客:专卖店也有卖冒牌货的。

女老板:你买的时候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而且检查过很多遍了。你拿回去,又穿过了,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洞是不是你弄上去的?如果每个顾客都像你一样,我们怎么做生意呀?

女顾客:老板,你看这洞还挺大的,就换了吧,你们不是实行三包吗?

(此时师上前将两位女同学请回座位)

师:刚才这两位女同学充分发挥了我们女性的语言天赋,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现实生活里面,如果我们真的拿了一件衣服去退换,有没有可能退换成功呢?

生:有可能。

师: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退换成功呢?好,下面我们再请一位男老板,一位女顾客。 (一男一女上)

女顾客:这位老板,刚才我在这里买了一件夹克,回家试穿后觉得款式不好,想换件牛仔裤,你看怎么样?

男老板:没有吧,我看你穿得挺合适的。看呀,这么漂亮,走在街上回头率那么高。

女顾客:准备换季了,我觉得这件夹克不适合季节了。

男老板:那可以留到明年再穿呀。而且这种款式今年很流行的。

女顾客:是呀,今年流行,明年就很可能过时了,到时候恐怕这夹克要压在箱底不能穿了。我想换件牛仔裤。你们都说为顾客着想,那我换件牛仔裤应该可以吧。

男老板:小姐,真的是很不方便呀,我都已经做了账了了,如果改动,老板会认为我弄虚作假,炒我鱿鱼的。

女顾客:你不就是老板嘛。

男老板:没有呀,老板是我夫人啊。 (生大笑)

女顾客:老板,你就通融一下吧,为顾客方便着想嘛。这夹克比那条牛仔裤还贵,我也不要你退钱了,你看怎么样?

(男老板犹豫了一下)

女顾客:那这样就换了吧。谢谢老板! (生拍手)

师:这位女顾客很精明,趁着老板一动摇就退换成功了。下面还要请两位同学摹拟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情景,一位女老板,一位男顾客。

(一男一女上)

男顾客:现在的商店都说愿意替顾客着想,老板,如果一个顾客碰上了困难,你们会怎么做?

女老板:当然我们要看具体情况了。

男顾客:那好,是这样的,我在这里买了件衣服,我朋友都说我穿这衣服不合适。 女老板:不会吧!我看看,挺好的,我眼光不错的,很多人来我这里买衣服,都让我帮他们选衣服呢。

男顾客:哎呀,你的审美观念跟我的不一样呀。我朋友都说“你昨天穿的那件衣服真是可以,今天穿的这件就不可以了”。

女老板:那你想怎么样?

男顾客:我想换另一件。

女老板:先生,这很难的。你买衣服时已经看好、选好才买的。除非是质量有问题的,否则„„

男老板:对呀,这衣服质量也有问题。

女老板:没有吧,这衣服质量很好的。你也是看了觉得好才买的。 男顾客:哎呀,我看错了嘛。 (生笑)

女老板:再说,你穿上这衣服蛮帅气的。

男顾客:你说很难退换并不等于不能换。算了,你不想换就不换了。

(男顾客转身很快地走了。生大笑)

师:四组同学的摹拟表演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双方互不相让,一种是交易成功。从四组同学的表演里,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使说服效果更好一些?或者说,在说服别人的过程里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好,大家讨论一下。

(生热烈讨论了三分钟。)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去退换衣服时不要说这衣服是冒牌货,这样会很容易刺伤老板的自尊心,而且也有可能影响到店里的声誉。

生:说服别人时,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抓住别人的把炳,就象刚才第二组同学表演的那样,说衣服上有个小洞,我们有时候也可以抓住质量问题。

师:哦,抓住质量问题。有道理。 生:退换衣服时语言不要太直接,要委婉一点,另外还要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你换这衣服商店会获得什么利益,不能只想着自己得好处。

师:哦,要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换了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是这意思吧?

生:退换衣服的时候,态度要好一点,用辞要礼貌一点,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嘛,如果我们多点微笑,老板心情也会好一点,就比较容易让我们退换衣服。

生:退换时要跟对方耐心商量一下,不要弄得太僵了。还有,在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别人的话。

师:对的,我们往往喜欢陈述自己的理由,不等对方说完就打断对方的话,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生:我觉得去退换衣服,一般来说是质量问题的话就比较容易退换成功,如果是非质量问题的话就很难退换。所以,顾客也要先看一下情况,什么样的衣服可以拿去换,什么样的不用拿去换了。

师:哦,对,刚才有些同学退换衣服的借口就是不喜欢那件衣服,结果没有退换成功,那么,现实生活中,退换成功多半是这么一种情况:首先是质量有问题,另外商品的商标没有拿下来,当然,你买的衣服也还没有穿上,这包装还保存着,这样的情况下你去找老板,一般来说都会退换成功。当然,说是退换,实际上是换,要退货是很难的。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至少获得这样的启发,说服别人时应该注意--

(多媒体展示)制造一种友好和谐的谈话氛围,即使心里很不舒服,也不要轻易流露出来。

师:首先,一开始谈话的气氛要和谐一些,不要怒气冲冲地拿着那件衣服去找老板。在这方面呢我有切身体会。有一次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那次我是帮小孩买玩具,那种拼图的玩具,回家后发现少了个零件,那天心情又不太好,我就怒气冲冲,黑着一张脸去找老板。一进去,我就把玩具“啪”地丢到柜台上:“老板,你这玩具少了个零件。”那老板的脸顿时也黑了下来。当然了,那次退换没有成功,老板把我赶出来了。所以呢,谈话一开始时,尽管你心里面很不舒服,你也不要将这种不舒服的情绪流露在脸上,要尽可能满脸笑容。 (多媒体展示)不要争论,争论永远只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师:第二点,不要争论,争论的结果只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因为争论的时候,双方在言语上不免有些冲撞,很容易刺伤双方的自尊心,而我们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如果自尊心被伤害了,那么,多大的生意我也不愿意做了。所以,不要争论。包括我们同学之间提意见。你向对方提意见,不要一开始就说:“你错了。”你这么说啊,即使他真的错了,他也觉得很不舒服。

(多媒体展示)要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利益 师:第三点,就是我们同学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要尽可能获得双赢,你不吃亏,他也获得利益。当然,这世界上没有很均衡的事情,肯定要有一方吃亏,只是这个亏是吃得小了还是大了。有时候,我们自己吃点亏,或许换来的效益会更大。不是有句话嘛,退一步--

生:海阔天空。

师:是的,为自己留点退路,也是应该的。

(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说服别人”这个活动,得到了这样的一些启示。我觉得,这些启示还只是理论上的东西。我希望同学们将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班里同学的纠纷时能牢记这些原则。这样,我们说话的质量就有可能很快地获得提高。

第二篇: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课堂实录

口语交际《风景优美的地方》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乐意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并且尽量说具体、说生动,使听的人也想去。

2.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的态度与习惯。

3.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积极参与交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介绍清楚,让听的人也想去 。

2.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以及学生收集的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古诗词,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的图片(包括自己的纪念照片) 、文字资料等。

教学方法:叙述法、交流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师: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1:我去过青岛

生2:我去过浮来山

生3:我去过五莲的大青山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里景色怎么样?(生:景色很美)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景色优美的地方(板书课题)

师: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片,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这里面有的是我去过的,有的是我想去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生欣赏照片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声)

师:到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他们讲解,你们羡慕吗?

生齐:羡慕!

师:机会来了!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因拓展业务需要,现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五名小导游。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弄过来了。

(课件)面试内容: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想去的地方。

师:想不想参加这次招聘?(想)事不宜迟,招聘活动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这次面试内容是要我们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能打动别人吗?

生笑着齐说:不能!

师: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该如何介绍才能介绍出美呢?

生1:应该语气好一些。

生2:要用上一些好词好句。

二、分享预习效果

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读自己收集的好词句或古诗)

一生读词语语速过快,老师指导读出词语的美!(词语是有自己的感情色彩的,用心读就能读出词语的美,再试一次!生再读,这一次好多了!)

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

师:我们搜集了那么多的好词好句,还去过那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那就让我们用上这些好词好句来介绍这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吧。不过俗话说:“好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同桌两人之间先练习准备准备比较好。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你可以给同学补充。 生同桌交流,补充!

师:看你们说的那么开心,现在我们来交流吧,谁想试一试?(一生走到台前)

师:你想不想在这次应聘中取胜?

生:想!

师:那好,我告诉你取胜的法宝!(大屏幕出示录取条件:语言生动,尽可能具体,能打动别人,使听的人也想去。)

师:有信心了吗?

生:有!

师:可是同学们,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认真听

师:是啊,这是对参赛选手最大的尊重。顺势出示听的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合理建议。学会真诚赞美。

(3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

四、示范引领,丰富积累

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忍不住也想试试。老师也从没当过导游呢,老师也过一把瘾,带你们游览风光,你们想去吗?各位游客,寨里河镇中心小学风景区到了,游客们请下车。(播放课件,老师录好的介绍词配学校的照片。)

师: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学生掌声响起)

师:感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给我很大的鼓励!评一评老师这个导游解说员当的怎么样?

生1:老师,我觉得你的声音很好听,而且介绍的特别生动。

生2:老师你介绍的时候用到了很多的好词好句,很有吸引力,让人听了很想去看看。下了课之后我一定要去我们学校的小花园看看!

师:老师介绍的这风景中,哪一处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

生1:老师,我喜欢你介绍的学校大松树,你把大松树比作威武雄壮的士兵,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特别好!

师:哎呀,你真会评价。顺势板书:比喻

生2:老师,我喜欢你介绍的小草。那个“探”字用的特别好,让人感觉到了小草是那么的调皮可爱,就像一个可爱的宝宝一样。

师:这种修辞手法我们也学习过,这叫“拟人”(板书)

生3:我喜欢那些花,它们的颜色很多,你说还能闻到花的香味,我也仿佛闻到了呢。

师:这就是调动了我们的嗅觉!孩子们,你们太棒了,竟然说出了那么多好方法,现在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吧!

(出示:老师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说清楚、说生动了。说清楚,说生动了就能够吸引人。用眼睛仔细看,耳朵注意听,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五、巩固拓展,形成能力

师:美无处不在,美景就在我们身边。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上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再来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相信这一次,有了我们总结的秘笈,你一定能介绍的更生动,更吸引人。

师出示“我来推荐”要求,找一生起来读要求。(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发言,评价补充要有礼貌,最后每组决定出一个最值得推荐的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小导游,参加学校小导游总决赛选拔!)

教师参与,进行小组个别指导。

充足的小组交流之后,推荐的五组代表上台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自信小评委为应聘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祝贺!

六、情感升华,道德教育

师: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我们在旅游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生1:不能乱刻乱画,要做文明游客。

生2:还有,不能随地乱扔垃圾,那样景色就不美了!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环保小卫士,文明小游客。

七、师生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学到了怎样把景色介绍的更美的方法。

生2:这节课我学到了怎样当导游,我感觉其实当导游也不容易啊!

师:是啊!这节课大家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尽情地向别人做了介绍,同时也从别人的介绍中了解了更多的美景。

八、作业布置:

师:课后,把听到的感兴趣的一处风景,介绍给朋友、家人听,做到按一定顺序、具体生动。

九、板书

风景优美的地方

好词好句 比喻、拟人

按照一定顺序观察

第三篇: 口语交际教学实录

口语交际

——学会道歉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画展开想象。

2、学会道歉,会用礼貌用语。

3、学会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走向学生,“不小心”把第一排一个学生的书碰掉到地上。】 师:老师刚刚走过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你把书挤掉了。

师:是啊,课桌太挤了,谁能用一句话讲清楚? 生:你下来时,不小心把书弄掉了。

师:跟其他人介绍的时候,应该换个人称,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陈老师下来时,不小心把xxx的书挤掉了。 师:说得真好。从哪儿下来的?谁再来说?

生:陈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时,不小心把xxx的书挤掉了。 师:我把xxx的语文书碰掉了,该怎么做? 生:应该向他道歉。

师:(板书:道歉)说得对,对于自己的过失需要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应当通过道歉来承担自己的责任。那该怎样道歉呢? 生:要讲“对不起”。

师:除了讲“对不起”,还应该讲什么? 生: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师:还很诚恳,用了“实在”。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教我向他道个歉。 生:xxx,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掉地了,请原谅。 师:还有谁会说?

【教师面向xxx】你觉得谁讲得好,就告诉我一声,我就跟谁学。 生:xxx,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您的书碰掉地了,您能原谅我吗? 【xxx点点头,告诉老师说这位同学讲得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说得好呢?

xxx:因为他承认做错了,还很有礼貌。 师:那我就跟他学。

【面向周】xxx,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掉地了,你能原谅我吗? 师:xxx,此时,你该怎么回答别人? xxx:没有关系。

师:真是个好孩子,学会了宽容,接受别人道歉时很有礼貌。道歉的话讲完了,我可以走了吗? 【此时书还在地上。】

生:不可以,因为书还在地上,要帮他捡起来。

师:说得好!不仅嘴巴说对不起,还要付出实际行动。将自己的过错用实际行动弥补,道歉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老师弯下腰来捡起书,掸掸上面的灰,然后把书端端正正地放在了xxx同学的课桌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学会道歉。 【板书:学会道歉】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请打开语文书73页,自己小声读读要求。 师:谁把这段话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要求。(不太流利) 生:读要求。(较流利)

师:这段话中有不少生字,能读得这样流利,真了不起!文中共有几幅插图? 生:3幅。 生:4幅。

(经过老师点拨,明确共3幅图。)

师:【手指图1】这幅图画了谁在干什么? 生:一个小朋友把花瓶打碎了。 师:家里为什么要放个花瓶? 生:很漂亮。

生:花瓶里可以插上鲜花。 师:这个花瓶是哪儿来的? 生:妈妈买的。 生:奶奶买的。

生:朋友送的礼物。 师:还凝聚着友情呢! 生:还可能是家里祖传的。

师:瞧,这样一个珍贵的花瓶,现在碎了,多可惜啊,真令人伤心。 师:再请看第二幅图,图上画的又是谁,在干什么呢?

生: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另一个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地了。 师:与老师刚才不小心碰掉xxx的书很相似。 第三幅图上画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呢?

生:一个小朋友在家里踢足球,把窗台上的花盆弄碎了。 师:这个窗台在屋子外面?还是在里面? (老师走到教室窗前,引导学生观察窗台,从而帮助学生弄明白小朋友是在屋子外面踢足球。)

(板书:盆 瓶。借图理解盆和瓶的不同之处) 师:谁再把这幅图上的内容讲一讲?

生:一个小朋友在小区里踢足球,足球飞起来,把阿姨家窗台上的花盆打碎了。 师:这个小朋友到阿姨那儿去干什么? 生:去道歉。

师:三幅图里,三个小朋友都是不小心做错了事,他们要去道歉,而且必须要去道歉,请你帮助他,任选一幅图,练习说一说,你应该怎么道歉呢?如果你和同桌选的一样,你们还可以在一起商量。 (生自由地练习,师巡视。)

生:对不起,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下次我会注意的。

师:瓶碎了可以再买,孩子诚实的品质是买不来的。还有谁来说?

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把花盆弄翻的,下次我会注意的,请你原谅我! 师:脸都红了,我看出你很诚恳。

师:道歉是个美德。现在,请回想一下,对同学做错了事,你道歉了吗? (生有的点头,有点摇头。)

师:表扬点头的同学,因为你勇于承认错误,主动道歉。也表扬摇头的同学,因为你有勇气,你愿意现在就向他道歉吗?

生:【站起来面对另一生】对不起,×××,上学期我把你的书弄坏了,希望你能原谅我!

师: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来,握握手!

师:真不错,同学们赞许的眼神就是送给你的花朵。 师:【面向另一生】这时你应该怎么说? 生:没有关系。

师:接受别人道歉也是个美德,很好!

师:待会再坐下,我觉得光用语言道歉还不够,如果能用实际行动弥补一下,那该多好!请你站起来再说一次。

生:×××,对不起,上学期我把你的书弄坏了,现在我想把你的书修好了再还给你,好吗? 生:好的。

师:如果每次发生了误会,大家都能像这样,勇于去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班级就会变得很温暖。道歉时应做到什么,请给同学们提个醒? 生:及时。 生:诚恳。 生:有礼貌。

【板书:及时 诚恳 有礼貌】

师:在家里,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时,你们做错了事,有没有道歉? (一生站起来,没有说话,师示意他坐下。)

师:那你今天回家以后补一个道歉,让爸爸妈妈感觉到你长大了,你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

师:有没有已经道歉过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上次考试没有考好,我跟妈妈道歉的。 师:那你妈妈高兴吗? 生:很高兴。

师:很好。跟我说一遍:“对不起,我做错了。您能原谅我吗?” 生:“对不起,我做错了。您能原谅我吗?” 师:“没关系,我们仍然是好朋友。” 生:“没关系,我们仍然是好朋友。” 总结:

听了你们刚才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们做得真好。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真替你们高兴。为了奖励你们,现在老师送你们一首《礼貌之歌》。让我们一起跟着节拍读一读。 好孩子,有礼貌, 做错事,要道歉。 对不起,请原谅, 不小心,没关系。 要诚恳,情谊真, 握握手,好朋友。 欢声笑语乐哈哈, 人间盛开礼貌花。

第四篇:《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以及口语交际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适时复习

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的“绝密”)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1、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二)研析情节

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1、自学课文,要求:(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生火、坐待

读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三)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三、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吧!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纪实

上传: 曾小玲更新时间:2012-3-7 16:48:1

1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纪实

教学流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有这么多位老师到我们班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也感到特别高兴。还特地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谜语,想听吗?

一个东西生得巧,

十个数字身上装,

有耳朵,有尾巴, 没鼻子,没眼睛。(打一家用电器) 生:手机、电话机。。。。。。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各自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题)

二、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电话机的外形、构造

师:(家里有电话的同学请举手)那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电话呀?(固定电话、手机、ic电话。。。。。。)(课件出示)

师:这些电话机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出来吗?(学生仔细观察数字、听筒、话筒、电线)

师小结:电话机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电话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都能相互通话)

2、了解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那么老师想请问一下谁打过电话吗?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讲述电话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注意什么呢?谁愿意说一说(师总结: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打电话,电话给我们的带来了很多方便。

三、创设情境,模拟打电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铃铃铃。。。。。小明家的电话铃响了,他赶紧去接电话。噢原来是是好朋友芳芳,约他出去玩。。。。。。。。同桌分角色做互练游戏

师:要求:

1、使用礼貌用语,(课件:您好、谢谢、对不起;请问、再见、打扰了)

2、自己把事情说清楚时,要听清对方的话。

(学生表演,师生评议。)

师:他们演的确实不错,你们还想演吗?

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愿意到上面来表演,别急,大家都有机会。老师这儿还有三个题目(课件出示)

四、学习打电话。

1、星期天,你主动打电话,邀请同学和你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

2、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

3、有一天,我生病了。不能到校上课,向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请假。

师:这里有三个情景,你可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和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找伙伴,模拟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到上面来表演

师:演得可真棒!

五、认识特殊的号码。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打电话,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师:哦,我突然想起来了,我有一个信封忘在办公室桌子上。可张老师现在急着要用,该怎么办呢?

生:去拿!

师:可以。想想看,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打个电话

师:这个主意倒不错。如果要你来打这个电话,该怎样打?(请学生现场模拟打电话)师:打得怎样?

生:不错

师:那就请你替张老师给办公室的。。老师打个电话。(现场请学生打电话给。。老师)师:小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老师。(师声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师来到现场:刚才是哪位小朋友给我打电话?打得真有礼貌,咱们握握手。)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信封里是什么吗?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号码。

随机出示(120)知道这是什么号码吗?(课件出示生病的情境)

生:急救电话

师:一下子被你猜中了,真厉害!

师:当遇到这种情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课件出示)(生110)

师: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

师: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出示)

师:119是什么号码呢?

生:火警电话

师:114呢? 生:电话查询 师:121呢? 生:天气预报

师:棒极了,全被你们猜中了!

(依次出示:120 110 119 114 121)

师:小朋友,这些号码叫做专用号码。我们应该把它们牢牢记住,但千万不能乱拨,不然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师:下面,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出示儿歌)我们边打拍子,边来念。

我会打电话

打电话,有学问,

您好您好,有礼貌,

话儿简单,别罗嗦,

人不在,记姓名,

打错了,对不起,

说声“再见”再挂机。

师:读的真好。

六、拓展延伸

1、渗透区域号码

师:你们知道我们城市所在的电话区号吗?

生:是0451吧!

师:真聪明(老师随机竖起大拇指)

师:若拨打哈尔滨的电话,那我们应在电话号码前加哪个区号?

生04

51师:对极了!真了不起! 师:若拨打手机打长途时应在前面加一个什么数字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师: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2、记录同学的电话号码、回家后试着给同学打电话

师;你们想和同班同学打电话吗。。。。。。

七、学以借用,融入生活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啊!最后就让我们用打电话的形式结束这节课吧。师:喂,请问,这是一(5)班的小朋友吗?

生:是(齐说)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

生:打电话

师: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真能干!小朋友回去有事时给你的伙伴或亲戚打个电话,好吗?生:好!

师:小朋友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五篇: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口语交际:说说 写写 画画〉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 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0日

班级: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1)班整理: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胡元翔 评析: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何伟俊

第一节

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 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 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你们到过徐州吗? 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

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

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众笑)

师:你信吗?

生:信。(众笑)

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

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

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

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

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

生:为虚。

师:眼见呢?

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众笑)

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没有。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

生:行。

师:现在上课。(师生问好)

[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这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

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有叫王钟灵的吗? 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 生:是。

师: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有吴立彤的吧? 生:有。(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吴立彤”) 师: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 生:对。

师: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他们交朋友。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再请一位,请过来。你愿画谁?

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是王钟灵,哪是吴立彤。其他小朋友说。哪位先说? 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男的女的? 生:王钟灵是男同学。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 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生: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师:红色的衣服?裤子也是红色的吗? 生:不是。他穿着红上衣,黑裤子。 师:上身穿着红色的衣服,下身穿黑裤子。(师寻找)今天穿红色上衣的太多了。 生:他胸前挂着一把钥匙。 生:他身上还挂着一个中队委。

师:身上什么部位?(生指胳膊)噢,胳膊上挂着中队委的标志。 生:王钟灵眼睛下面还有几颗小黑痣。

师:哪只眼下有小黑痣?(生指左眼)噢,左眼下有小黑痣。你知道吗?那叫美人痣。男的长的,自然就叫“美男痣”了。(笑声)

[评:小小的调侃,课堂情趣盎然,师生情感融洽。] (师照上面学生说过的特点寻找。) 生:他个子矮矮的,(学生目光扫向王钟灵)

师:眼睛向前看。不要给我使眼色,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酒窝出现在嘴巴上啦!(生笑)哪里有酒窝? 生:嘴边。

师:嘴边不是嘴巴。男生都笑笑,我看谁有酒窝。(学生笑,老师寻找)你还有补充?

生:王钟灵的耳朵小小的。(众笑) 师:这一说更明白了,耳朵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而且左眼下面有几颗“美男痣”„„(走到王钟灵身边)你就是我要找的王钟灵! 生:(一齐大声说)对!

师:哎呀,找你找得好苦呀!(生笑。老师拉着王钟灵的手走到黑板前) 师:(对画画的同学)你画的耳朵小小的,你把王钟灵的特点给画下来了。 画画的学生:眼睛下有黑痣,他还有一颗门牙掉了。

师:小黑痣也画上了,这儿有个洞。王钟灵,张嘴我看看(王钟灵张嘴)果然门牙掉了。

画画的学生:他胸前有把钥匙。

师:你真了不起,特点抓得特别准,画得很好,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王钟灵。 生:谢谢于老师的夸奖。(众笑) 师:看,多会说话。(转身对王钟灵)王钟灵,我们再握握手。我认识你非常高兴。

王:谢谢于老师。我谈不上什么,其实,应该是我认识您才高兴呢!(众赞叹—)

[评:在具体口语交际中,学生应对很得体。“应该是我认识你才高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表现了学生的机智,反映了较高的交际能力。有了真正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了宽松的氛围,有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真正的教学民主,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精彩。] 师:(面向学生)王钟灵怎样呀,能说会道。王钟灵,你知道我为什么想与你交朋友吗? 王:不知道。

师:听说你课文朗读得好,作文写得特别棒,是这样吗? 王:我们班上像我这样的还有好多呢。

师:哎呀,这样说,我越发愿意与你交朋友了。多谦虚呀,希望你不要太谦虚,谦虚过度会使人落后的。(笑声)你能不能朗读一段课文给大家听一听?你喜欢哪一课?读一段也行,展示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王:我读语文课本中第6课:《西湖》第二节。(学生表情朗读十分投入,于老师两手不停为他配上优美的动作。鼓掌。)

师:王钟灵,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我仿佛来到了西湖边,看到西湖边的美景一般。

王:于老师您过奖了。(众笑,赞叹) 师:你还有话说吗? 王:没有了。

[评:上述于老师与王钟灵同学的对话,其实是为全班学生做口语交际的示范。] 师:你先站在一边,下面我认识一下吴立彤。(看画像,该生也画了王钟灵)很遗憾,我原想让你画吴立彤的,结果,你也画了王钟灵。吴立彤没人画,那就只好说吴立彤了。我的好朋友吴立彤长得什么模样?谁来描述描述,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吴立彤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

师: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男孩女孩? 生:女孩。

师:男孩就不看了,我专看女孩。穿一身白色衣服?(寻找)

生:她的眼睛大大的。

师:大眼睛„„

生:她肩膀上别着中队委标志,头上还扎着羊角辫。

师:头上扎着一对羊角辫?

生:不,一个。

师:独角辫?(众笑)

一女生: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吴立彤是扎着一条马尾辫。

师:噢,男同学对辫子不熟悉,那不叫羊角辫,叫马尾辫,是吗?男同学没扎过辫子,说不准可以理解。

[评: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虽然有时往往只是一句话。]

生:吴立彤个子矮矮的。

师:个子矮矮的,比你高还是比你矮?

生:比我矮。嘴角还有一个酒窝。

师:只有一个酒窝?哪一边有?哪一边没有(学生指左边)

左边有酒窝,右边没有酒窝,只有一个。有两个该多好哇!(生笑)

生:她的额头上有一个秀顶,表示聪明的意思。

师:额头上有什么?

生:秀顶。

师:什么叫秀顶?哪个地方?

生:这个地方(该生指自己的前额),尖尖的。

师:这个地方有斑点,是吧?

生:不是斑点,是这儿有头发,是尖的。(学生再指额头)

师:这儿有一点尖头发,叫秀顶,是吧?今天我又长了一个见识。不用说,潘长江额头上的尖尖的头发也叫秀顶了?(笑声)

生:吴立彤身材瘦小,身轻如燕。

师:身材瘦小,身轻如燕。嘿,一定是非常苗条的女孩了。

生:吴立彤今天穿了一双黑色的皮鞋。

师:那我要看一下每个同学的脚了。(老师看桌子下面学生们的脚。笑声)

生:她的大门牙掉了一颗。

师:把大字去掉,大门牙多难听呀。(笑声)

生:她的门牙掉了一颗。

师:她的门牙也掉了一颗,像王钟灵一样,笑起来就可以看见了。女同学笑一笑我看看。(学生笑)

生:吴立彤瘦瘦的,跳起舞来轻轻的,很漂亮。

师:舞姿很美。

生:她头小小的。

师:小脑袋,小身子,显得非常的姣小,像小巧玲珑的百灵鸟,对不对?(于老师在寻找)她穿的是一身白衣服,裤子也是白的吗?

生:不是,裤子是黑的。

师:我看出来了,(学生要发言)还有,请你说。

生:她不是穿白衣服,是白裙子,里面是穿的条形的衣服。

师:白裙子,里面穿的是条形衣服,带条纹的衣服。

生:吴立彤特别爱笑,她一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就笑得合不拢嘴。

师:我看见了,她刚才又笑了,笑得这样子。(于老师做笑得肩抖动的样子)请你站起来,刚才你笑得肩膀都抖动起来了。你就是我要找的吴立彤,是不是?

吴:是。

师:就在老师眼皮底下,半天才看出来!(因个子小,该生坐在第一排)吴立彤,认识你,我同样很高兴。

吴:于老师,您好。

师:我说老师认识你很高兴。

吴:我认识您也很高兴。(众笑)

师:我听说你能歌歌善舞,是吗?

吴:对。

师:这不是不谦虚,叫实事求是。(众笑)你能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跳一跳或者唱一唱?跳也行,唱也行。你愿意唱还是愿意跳?

吴:那我唱一首歌。

师:唱一首歌。刚才同学们说什么来着?秀眉?(生说:秀顶)秀顶。老师们,(指着吴立彤的额头)这就是秀顶!确实有点像潘长江。这秀顶很讨人喜欢,刚才同学说了,是聪明的标志。吴立彤,你唱哪一段?(手摸吴立彤的头)

吴:我唱《吹起我的小柳笛》。

师:听好,《吹起我的小柳笛》。掌声鼓励一下。(带头鼓掌)

(吴立彤轻松地唱完一段)(师生鼓掌)

[评:课上到这里,使我们领略了精彩的口语交际。于老师利用借班上课这个机会,以打听两个学生为由进行的说话练习,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有对象的,二是有目的,是一种需要,不是为说而说,无的放矢。]

吴:我就唱一段好不好?

师:好的。歌声真优美呀!而且落落大方,你们俩过来,咱们手拉手,请摄影师给咱们照相,今天我来实小认识两个好朋友,请给合个影。(于老师站在中间,蹲下和同学一般高,搂着两位同学。师生合影。)

[评:于老师把“蹲下来看学生”的感人形象永远留在了学生心中,留在了听课老师的心中,也把他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是对青年教师无言的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为于老师认识他们俩而感到高兴?

生:是。

师:于老师想念他们时,除了看照片以外,还可怎么办呢?

生:请刚才两位同学留下地址给您,以后可以通信。还有,请他们俩有时间到徐州去做客。

师:对,到我家里来。或者我到这儿来。我想请你们写一写他们二人好吗?我一想念他们,我就你们写的作文读一读,哪颗门牙掉了,哪儿长个美男痣,我一看就乐了。行不行?愿不愿意写我这两位好朋友?

[评:创设表达的对象,明确表达的目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表达的愿望,所谓“情动而辞发”。这样,就不是为写而写了,是“有为”而作了。在这里,写,也是为了交际。说和写都是为了交际,这就是“言语交际”的内涵。]

生:愿意。

师:愿意写我的好朋友王钟灵的举手。王钟灵,你看,不错吧,还有好多女同学愿意写你呢,你没想到吧!愿意写我好朋友吴立彤的举手。嘿,差不多,比写王钟灵的还多一些。(对吴立彤)也有男同学愿意写你呢,你真不简单呀。另外我也发现有些同学既不愿写他又不愿写她,那好吧,我再介绍两个人好不好?你们俩请回到座位上去。(于老师板书:孙悟空)认识吗?

生:认识。

师:愿意写孙悟空的举手。嘿,王钟灵、吴立彤、孙悟空一出来,我们的地位就下降了。(生笑)如果你不愿意写孙悟空,我再向你介绍一位,此人姓猪。(学生说:猪八戒)(老师板书:猪九戒)叫猪什么戒?

生:猪九戒。

师:对,不是猪八戒,而是猪八戒。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我告诉你们,猪九戒是猪八戒的弟弟。愿意写猪九戒的举手!只有一个。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有一个人问一名画家,画什么最难呢?画家说,画人最难。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熟悉,有一点不像都不行。画什么最容易呀?画家说,画鬼最容易,因为没有鬼,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一个人提意见的。你想象中的猪九戒长的什么模样?是胖呀瘦呀,瘦得很厉害,像电线杆似的?那你就画呀。你愿意证他用什么兵器就画什么兵器,什么机关枪呀、导弹、巡航导弹,爱什么武器画什么武器,你愿让他穿什么衣服就画什么衣服,颜色你来涂,帽子你来设计。—愿意写猪九戒的举手!(举手的人较多)放下。如果你感到写吴立彤、王钟灵和孙悟空、猪九戒比较难,你可打开书,翻开课文“习作2”,请我的好朋友吴立彤读读习作例文《我的同桌》。(学生读)

师:读得多棒!我的好朋友真了不起。听了后,再写我的好朋友,再写想象中的猪九戒,感到难不难?

[评:这时读“习作例文”对学生有借鉴作用。]

生:不难。

师:不难,很好写。听好—第一,写真人,讲真话,不要编,是怎么加事就怎么写,长得什么样子就写什么样子。写想象中的猪九戒呀,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限制。第二,这次作文行画后写,或写好后再为自己的作文插图。

[评:先画后写,或写好后插图,是于老师的创造。]

师: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好,插图画得漂亮,我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图文并茂”。听说过这词吗?

生:没有。(于老师板书这个词语)

师:图文并茂,就是说文章写得好,插图画得好。这次看谁能做到图文并茂。愿意写的,先写后画;愿意先画的,画好后再写文章。不知你们现在有没有愿意写吴立彤的?有没有?不少。不知你们现在有没有愿意写吴立彤的?有没有?不少。不知现在有没有写王钟灵的?好。有没有愿意写我的?写于老师。(生举手)有两个。就请这两位写我。总而言之,你愿意写谁就写谁。

[评: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少了些限制,就多了些自主;不了些要求,就多了些自由,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师:写猪九戒的举手。我就知道你们喜欢写猪九戒。你怎么想就怎么画。请你到前面来,把你想象中的猪九戒画下来。(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于老师边看边说:猪九戒的舌头往外伸着,看样子很馋,身边还画了大西瓜„„)

师:同不们,画好了可以涂上颜色,然后把你画的写下来。(学生有的画,有的涂色,有的写作文,于教师巡视、指导,不时插话;他画猪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长,他想象的猪九戒脸很大„„)

[评:这些话听起来是不经意说的,实际上是为其他同学打开思路,当然对学生本人也是一种激励。]

师:休息一会儿,下课休息五分钟。

[评:《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写作对象,揭示了虚、实两种表达方式。可以先写后画,亦可先画后写。真正做到“鼓励自由表达”。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达到“乐于作文”的目的。为作文插图,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加了趣味性,而且画也为写打下了基础。因为画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画和写都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只不过手段不同罢了。这一做法,是美术与作文互相渗透的成功的尝试。成人读的报刊上都有图有文,小孩子的作文当然更应该而且能够做到“图文并茂”了。]

第二节

(上课后,学生继续写、画,教师巡视指导;于老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

师:绝大多数同学写好了。下面,我们请同学把写的文章、插图带来,把插图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一听。先请写我的好朋友王钟灵的同学来。写好的,画好的都过来。

(带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出示一同学画的王钟灵像,这幅画,画得头大身子小。学生大笑)

师:王钟灵,请站起来。你看了这幅画舒服吗?

王:画就画吧,没事。(学生大笑)

师:奕大度的。(学生笑)好,读读你写的文章。(学生读所写文章)

生:(读)„„王钟灵不仅是个爱学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爱活动的同学。上课了,他常常和其他同学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因为,下课后全爱跳皮筋,所以上课时他总是满头大汗走进教室。

王:老师,其实我并不爱跳皮筋,他怎么写我喜欢跳皮筋呢?

师:刚才于老师说了,写真人讲真话。王钟灵喜欢跳皮筋吗?

王:没有跳过。

师:下课有时坐在教室看书,有时候没事不出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和同学做游戏

生:他跳过,但次数不多。

师:这样,把“爱跳皮筋”改为“有时候跳皮筋”;把“总是满头大汗”,改为“有时满头大汗”。行吗?好,接着往下读。

生:(继续念)王钟灵头(师:“王钟灵”改为“他”)他头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

师:他头上长着乌黑发亮的头发。

生:他的眼睛大大的,(师插话:“他的”可以划去)一笑起来,嘴边露出一个小酒窝,(师插话:是真话)他的一颗牙齿掉了,(师插话:加上“可惜”)胸前挂着一串钥匙,左臂上有一个中队长的标志,上身穿了一件红色的衣裳,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的运动鞋,非常神气。

师:这就是他笔下的王钟灵。王钟灵,你对他写的满意吗?

王:不是太满意,但有的地方写得还是蛮好。

师:好,画画还要再努力,90分;作文100分。(学生鼓掌。接着于老师又评讲了两位写王钟灵的作文,略。)

师:谁来读读写吴立彤的作文?把插图也带来。

(一学生上台,于老师先展示了她的画,学生赞叹。插图略)

生:(读)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名叫吴立彤,今年九岁。个头小小的,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吴立彤有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有一颗门牙掉了,一笑起来就露出一个小黑洞。她头上扎着一根马尾辫,走起路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好玩极了。

师:好,就这后面一句话,应得10分。这一句话写得非常生动。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听听。

[评:于老师总是忘不了找学生的亮点,及时表扬鼓励。] 生:(读)她头上扎着一根马尾辫,走起路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好玩极了。(师插话:“好玩极了”可改成“好看极了”。你玩,她可能不愿意。[生笑。]当然,感觉着“好玩”是可以的。)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裙子,左臂上有一个中队委的标志,下身穿着一条咖啡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皮鞋。吴立彤能唱歌,歌声十分动听。

师:你写得非常具体,得200分。画画得好不好?

生:好! 师:画100分。谢谢你给我们写了一篇好文章。再看看他(指另外一个学生)画得怎么样?(图略)

师:马尾辫翘得更高。他画得多漂亮。请读一读作文。

生:(读)我有一位同学,她的身材瘦瘦的,头上扎着一个马尾辫(师插话:一条马尾辫),她的眼睛大大的,非常神气,鼻子下面有一张樱桃小嘴,她胸前戴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上身宣传科丰白色的裙子,左臂上还戴着一个中队委标志。吴立彤的裤子是咖啡色的,脚上穿着一双乌黑的皮鞋。吴立彤喜欢(师插话:可用“她“)她喜欢跳舞、唱歌和朗读课文,她跳舞的时候,小巧玲珑的身子一圈一圈地转着,非常美。

师:吴立彤,你满意吗?

吴:满意!

师:好,200分!画给100分。请回到座位上去。

生:谢谢老师!

师:不用客气,真有礼貌1有写我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是次要的,文章是主要的。请出示画。(同学鼓掌,众笑。图略)

师:像不像我呀?

生:有点像。

师:戴眼镜,表情也像我,皱纹画得很像,只是画少了,我的皱纹比这还多,我知道,画多了怕我难过。(笑声)看你怎么写的,读吧!

生:(读)于老师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看上去非常年轻。

师:看上去年轻,实际不年轻。“看上去”这个词用得非常恰当,非常好。加10分。

生:(继续读)今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你知道我怎么这样高兴?原来今天我要和于老师交和我们谦逊许多话。上课了,老师要我们画画,我就把于老师画了下来。

师:于老师要你画,你就画了下来。你是美术高手呀!你不要紧张,于老师给你撑腰(该生读作文时声音有些发颤),读。

生:我写的时候,认真地看了于老师一遍。 师:认真地观察。

生:我发现于老师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师:你现在才发现,刚才没发现?(生笑)

生:于老师眼睛虽然不大,但很有神。

师: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这样写,我听了就舒服了。你很会说话,谢谢你。

生:于老师的嘴巴也很大。(笑声)

师:说的是真话。

生:于老师和我们说话的时候,非常慈祥。我想,于老师如能天天给我们上课那多好呀!于老师上课既幽默又生动,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师:应改为“这次”)作文课。

师:谢谢你。这个小朋友语言很通顺,写得很真实,小眼睛、大嘴巴。200分。画也画得好,200分。画也画得好,200分。加上刚才加的10分,一共410分!(从笑)看我的模样(指学生的画),是一位多么慈祥的老人。(笑声)谢谢你。

生:谢谢于老师。

师:你(另一位学生)也写我的,不是小眼睛、大嘴巴吧!读一读看。

生:于老师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教师,(师插话:把“最”字划掉。没有最好,只有比较好。)于老师的头发有些白,(师插话:几乎全白了,没有关系,请说真话。)于老师的头发几乎全白了,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于老师讲课生动又有趣(师插话:生动有趣,可把“又”去掉),我想,要是星期四的作文课,他都能给我们上那多好呀!可惜他太忙了。我喜欢于老师。

师:是吗?我也喜欢你。你说真心话,于老师高兴,给你200分。这像画得太年轻了,是吧?(出示图,众笑)头发多黑呀,你是不是希望我把头发染黑,显得年轻一些?(众笑)画150分。(图略)

生:谢谢于老师的——

师:什么?

生:谢谢于老师的高分。

师:你真不得了呀,得了350分。你的呢?噢,你是写猪九戒的,读吧!

生:猪九戒要出门,临走时,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我去春游了。又往前走,看见一个大西瓜和一个大西瓜和一个大馒头,他不知道先吃哪个好。正好,他哥猪八戒回来了。他看到弟弟准备独吞美食,就和他打了起来,(师插话:他们为西瓜打了起来。)这时一只狗走过去,把所有的食物衔走了。猪九戒气得以后再也不出去春游了。

师:两人打起来,食物被狗抢走了,这叫“蚌相争,渔人得利”。你是个小作家,可以写童话。作文300分;画100分。怎么样?

生:其实于老师过奖了。

师:不过奖,于老师从心里喜欢你写的这篇童话,真是非常有趣的童话,于老师喜欢你。——请你过来(另一学生),你画的画呢?(图略)

师:这幅画很有意思。你们看,他想象的猪九戒是个足球名星,看!身材长得多苗条。听听他怎么写的。

生:(读)你们听说过猪九戒吗?他是猪八戒的弟弟,是个世界超级球星。要是球迷们碰到他,就会请他签名、拍合影照。(师插话:球迷请他签名和他照相。)他戴着一顶黑帽子,一对大耳朵像两面三把大扇子,两只大眼睛总是爱东瞧瞧西望望。生笑)穿着一身白色球员服,上衣上印有“A”字英文字母,脚穿一双蓝色球鞋,手上拿着一只足球,像是要出场比赛的样子。同学们要想看到他,就在比赛场上等着他。

师:球迷一看他要出场,都到比赛场上去了,精彩的比赛就要开始了。写得很好,再写续集,看看赛场上的猪九戒表现得怎么样。你的画得200分,是最高分,请回以座位上去。政治家愿意读的吗?你来吧!看看你的画。这位猪九戒手拿扫帚,扫地的工具。(边说边出示画,图略)

生:(读)小朋友,你们认识猪九戒吗?他是猪八戒的弟弟,他非常爱劳动,长得胖胖的,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怪眼睛,鼻子像猪八戒的鼻子,他的嘴比猪八戒的嘴还大,耳朵尖尖的,它的帽子上写着“猪九戒”三个字,他有一个胖胖的身子和一双长长的手,还有一双短短的腿,(师插话:改为“短短的两条腿”。)这就是猪八戒的弟弟猪九戒。他不像哥那么贪吃,他非常爱扫地,一个操场三下两下就扫干净了,(师插话:好大的本事!)妈妈每天做家务,只要请他帮忙,他就来了。

师:你写的猪九戒多么勤劳。好,400分!同学们,把你们的画给我(学生纷纷抢着把画给于老师),太棒了。(出示同学的画)文章是你写的,画也是你画的,这叫“图文并茂”。我把它们带回徐州去。什么时候想我的好朋友了,想三(1)班的同学了,就把你们的画和作文拿出来看看。谢谢大家!

[评:于老师采用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说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宗旨。在评价过程中,于老师强化学生写真人真事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于老师的教学中,做人与写文真正融为一体了。]

师:课上下来,你们对潘老师摩拳擦掌话信不信?

生:信。果然名不虚传,您的课有趣极了。 师:有什么话对我说?

生:我想问一下于教师,您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师:我等会儿告诉你。 生: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也非常佩服你,佩服你能说会道。

生:欢迎于老师下次再光临我们实验小学,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价钱,有机会我一定来。 (下课)

[总评:这两节“言语实际表达训练”课,告诉我们的东西是很多的。第一节,是口语交际。学生为什么说得这么好,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什么这么融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听于老师的课的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于老师身上没有一点师道尊严,他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

二、于老师关于引导、启发和激励。他能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最突出的感受是,他即使不说什么,只要看着他的企盼的眼睛、他的和蔼的表情,学生也愿意说,也敢说,也会说。

三、他的要求不多,也不高,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学生可能就不会说了,不敢说了。第二节课是写,是“书面交际”—因为老师有要求,要“带回去看”。这节课的要求也很少,只是说:写真人,讲真话;写想象中的人,怎么想就怎么写。还有,可先画后写,或者写好了,再插图。要求少了,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就大了。于老师对学生、对小学作文研究得够深的了。于老师与时俱进的探究精神令人钦佩。

上一篇:控制系统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