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中国军队战斗力

2023-01-11

第一篇:抗战中中国军队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 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抗日主张,与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国民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力量要弱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其间,适时采取的两个重要政治步骤,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重要政治步骤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个重要政治步骤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以通电的形式致电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和改良人民生活等五项要求。通电发出后,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支持,并且推动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反对亲日派的斗争。

事实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大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维护,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二、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红军在抗日战争现阶段的战略方针,是以游击战争为主。依据主要是两个。其一,是中国的国情。其二,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游击战争“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把游击战争坚持到底。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游击战争变日军后方为前方,极大地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政策。各部队破坏敌人“以战养战”政策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日军的“以战养战”政策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到了1943年,日军在占领地域仍然不得不为一些重要军需物资的开发担忧。日军的战斗详报不得不承认,中共武装力量“对破坏重要的战争资源地区及设施的策动渐趋激化,其手段也更加巧妙、恶毒”,不可等闲视之。

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团结了全体人民有力地抗击日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篇:在抗震救灾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四川省庆祝建党87周年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07月01日09:04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同志们:

在我省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全省人民满怀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七周年的光辉日子。今天,我们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和表彰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来庆祝党的生日,具有特殊而深刻的意义。首先,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向全省四百多万共产党员,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同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经历了一场战天斗地、惊心动魄的严峻考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区人民无比坚强坚定坚韧,以大无畏的豪迈气概,以举世瞩目的抗灾业绩,再一次向世界表明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灾区人民,向日夜奋战在抗灾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医疗卫生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以及所有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无私支援我省抗震救灾的各兄弟省区市、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向热情为灾区提供援助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社会、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战胜特大灾害,共创伟大奇迹

5月12日14时28分,无情地定格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山河齐哀,举国同悲。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遇难人数可能超过8万人。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重灾地区山河破碎,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各方面的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共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83988人,收治伤病员220多万人次,紧急妥善安置群众820多万人。坚强勇敢的灾区人民从废墟上挺立起来,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新的美好家园。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央坚强领导、深切关怀,提供了最根本、最有力的保证。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我省灾区一线,视察指导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拥护中央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斗志、稳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13万大军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临危不惧,顽强奋战,争分夺秒地搜救群众、转移人员、抢运物资。救援部队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生命的长城。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奋起自救、共渡艰险,成为危难时刻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紧急部署,省四套班子的领导同志都参加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相关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党政领导迅速行动、靠前指挥,形成坚强的组织指挥体系。灾区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最危险的地方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在最需要的地方定然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各方全力支持、无私援助,为我们增添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全国人民情系灾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困难群众到残疾人,从农民工到企业家,从海内外同胞到国际友人,倾情倾力,奉献爱心,展现出患难与共、战胜灾害的动人画卷,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展现出大爱无疆的生动情景。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灾区人民与全国军民一道,团结拼搏、战天斗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胜利,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胜利,是英雄的四川人民的胜利!

二、谱写英雄壮歌,彰显伟大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与特大灾害进行殊死搏斗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今天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新时期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四川人民的骄傲。

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崇高境界。灾情就是命令。废墟前千千万万的党员挺身而出,余震中千千万万的干部舍生忘死,带动了群众,激励了人民,感动了世界。特别是灾区的党员干部,危急时刻践行宗旨,大难当头冲锋在前,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奋勇自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入党的誓言,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的意识,在最需要的时候冲得上去、豁得出去,代表党的形象、体现党的形象、维护党的形象。

要学习他们心系群众、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战斗在最艰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有的为保护群众牺牲了生命。他们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党旗增添了光彩。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真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汇聚党心、集聚民心。

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面对严峻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临危不惧、敢于胜利,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许多党员干部以最快速度奔赴一线,挑战身体和意志极限,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许多党员干部失去亲人和家园,强忍悲痛,拼着性命,投入到抢险救人。有的痛失十多位亲人,却用自己的双手从废墟里救出了数十个群众的生命,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品格、英勇无畏的气概,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勇于以超常的付出夺取胜利。

要学习他们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协作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行动高度统一,自觉服从抗震救灾大局,表现出大团结、大协作精神。无论是来自地方还是军队,无论是来自省内还是省外,无论是来自非灾区还是灾区,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汇聚了气势磅礴的力量。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互助意识,发扬协作精神,与广大群众一道,共渡难关,共谋发展,共建家园。

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全省广大党员要以优秀典型为榜样,把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转化为追求事业、热爱本职、积极奉献的自觉行动,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强化根本保证,推进伟大工程

当前,我省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任重而道远。重建新的美好家园,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要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抗震救灾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灾,丰富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内容。要坚持把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把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以改革发展的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水平。

要更加有力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地震灾难,考验了我们的各级班子,也检验了我们的干部队伍。要把各级党委建设成为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指挥部,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推进灾后重建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骨干力量。要大力选拔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把那些顾大局、有魄力、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要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作为检验干部、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激励广大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要更加扎实地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抗震救灾中,全省基层党组织组建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成为震不垮的堡垒、压不弯的脊梁。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适应基层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方式,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战斗力覆盖,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要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现、培养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那些表现突出、符合党员条件的要及时发展入党。

要更加有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中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为民,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要大力发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那么一股拼劲、那么一种激情、那么一种作风,以超常的努力与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夺取胜利。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期盼为念,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倡导脚踏实地、爬坡破难,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要为政清简、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同志们!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诬蔑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占领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和通电,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派共产党员杨靖宇、赵一曼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共产党员吉鸿昌和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们奋起抗战,收复了多伦等失地,把日军赶出察哈尔省。后来,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夹击下,同盟军弹尽粮绝,宣告失败。抗日将领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就义前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5年,日本再度南侵,威胁平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的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内容是“国民政府中央势力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开会,确定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观点,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战前线。

1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张闻天作了政治形势的补充报告。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后的新形势,指出,国共两党的争论已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会议认为,中国的抗战是艰苦的持久作战,必须经过持久作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的具体政策:一,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二,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作斗争;四,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五,八路军的具体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随后,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第115师的一部2000余人,在聂荣臻率领下展开游击战争。1937年11月,建立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日军组织两万多人进行扫荡,八路军迎头反击,歼敌2000多人,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攻,收复了晋东北12个县,冀西20个县,察东4个县。后遵照中央指示,于1938年1月10日在阜平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最高领导机构。以后,随着游击战争的进行,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大;西起同蒲路,东至渤海;北起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南至正太、德石路。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县治108个,成为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由于地处华北敌人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战中,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3.2万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日本军一时不敢向前推进,把很大数量的军队停留下来,企图用以消灭那些游击队,但是,它却没有根本影响到那些游击队的发展,他们反而在山西、河北、察哈尔三省的边界上建立起了和日本军长期作战的根据地。现在这个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人民在日本军包围下和日本军继续战斗的最坚实的一个堡垒。” -----安特尔《晋察冀边区视察记》

从1937年至1945年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有: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下辖46个县,320万人口。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武装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口。1937年冬至1938年,共产党先后建立鲁南、胶东、清河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华南抗日根据地:包括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在曾生等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建立东江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领导。“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他们以打击敌人后方和援助关内抗日为中心任务,破坏交通,使日本侵略军疲于奔命。后来,日军主力回师敌后,东北抗战转入极端困难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被迫出没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装备优势的日军坚持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

皖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皖中无为地区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是皖南事变后由浦东南进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以及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来的一大批干部,经过艰苦奋斗,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河南抗日根据地:开辟河南新区,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武汉陷落后逐步开辟的,习惯上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或鄂豫边区,也称豫鄂边区、鄂豫皖边区、湘鄂豫皖边区。

湘鄂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鄂南抗日游击区。

东江抗日根据地:地处珠江江口、广(州)九(龙)铁路两侧,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这里面向大海,背靠广州,是日军进攻广州、侵犯华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琼崖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战争形势发生变化,随着战线的延长,日本国内兵员不足,自然资源紧张,不得不改变侵华方针。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文蘑发表声明,提出所谓日中“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引诱国民政府投降。在日本政府的引诱下,国民政府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略者既定方针,但不同时期其侵华方针有所不同、手段也不一样,产生的后果更是不一样。抗战初期,它以主要兵力进攻国民党军队,企图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相持阶段到来后,它迫于战线太长和中共敌后抗日活动的压力,改变了侵华方针。对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九二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的必胜的信心。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

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

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敌后抗日武装成为抗战后期的中流砥柱。

第四篇:喋血孤城——抗战中的爱国亮点

国防教育主题征文

喋血孤城——抗战中的爱国亮点

每年的九月十八,总是令人忆起几十年前耻辱往事,以及鼓舞激奋的歌谣。“耻辱”二字似乎有种若即若离的缭渺,总是牵动着人心,却不知如何出口。这些都是父辈的父辈那一代的记忆了吧。

恰好,前阵子讲述常德会战的电影《喋血孤城》,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教育课。影片是讲述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名“虎贲”战士与日寇三万大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这鱼米之乡的泣血故事。通篇,我们见证了国军将士为了身上扛负的责任,舍生取义,当然本片也展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对于爱国,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不同价值观念的评判。对于牺牲,经过几个年代的更迭,人们是否有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呢?从小,我们的课本上,报道的新闻中,许许多多事情可以拔高到爱国的革命精神,然而我们始终还是无法感受在国家存亡之际舍生忘死的那种豁出去的心情。“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余程万师长这种与日军誓死战斗的诀别气概怎不为人称道?回过头来摸摸自己的心,我们小时候挂上的红领巾,中学时别上的团徽,以及长大后在党旗前的入党宣誓,无不宣告着我们将为保卫祖国,富强祖国奉献自己的精力和人生。

我们做到了什么呢?看到火炬争夺战,我们抵制家乐福。看到中国渔船被扣押,我们网上叫嚣、谩骂。拿出以前的历史问题,炒作再炒作。从舆论抵制上升成为难以控制的打砸行为,就是爱国主义的左进表现了?我们何不探究一下现象的起因和源头,即

国防教育主题征文

便它是被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杂糅的混乱局面。爱国主义有时候就是一种良好心态的表现,它是对“国”的忠诚和信赖,是国民对种族和本土热爱的一种思想意识。何处值得我们爱,何种爱能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质资料的大富足及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也应该建立在一个有秩序有规范的爱国思维体系中。当然爱国主义发展到最终的理想标的,是世界主义。全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地域之分、种族之争能逐渐被大同的思想所湮没。这个世界更具有包容性和整体性才能有效实现更大的团结。

《喋血孤城》中,我们看到了面对生死的一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其中的人物也更有人性和涵养。在现实中,我们虽然未曾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一种警示、一种责任也会让我们把那股精神气儿发挥至尽。我们不可缺乏激进派,但温和派的细致也能给整体的爱国战略带来理性的发展空间。

我以为如要给爱国主义定义一个符号的话,那应是张开手的怀抱。和而不同的思想才该是发展爱国主义所要深深探究的问题。

姓名:熊依泠

单位:三塘社区

电话:85156527

地址:绍兴路512-5号

第五篇: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

重庆--抗战的神经中枢

摘要:

抗日爆发后,由于淞沪会战的失利,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地位和职能已不复存在,为了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决定以地理位置险要、战略价值极高的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这样在抗战八年中,以及在抗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重庆一直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并发挥着指挥抗战,成为世界战场中国战区“神经中枢”的作用,直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还陪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其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决定将其定为“永久陪都”,可见重庆在抗战中发挥的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和我们美丽坚强的山城重庆一路成长。对历史的学习让我知道这个美丽的城市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抗日战争中,重庆磨练得越发坚强,重庆人民变得越发团结。重庆凭着他天然的地理优势,长江、嘉陵江两江天水自然环抱,又有大巴山做天然屏障,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功,被中华民国革命政府命为陪都。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指挥抗战中 “神经中枢”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至此,重庆既是中国战时的指挥中枢和领导核心,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作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可见其作用的影响力。

关于迁都重庆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市区四周环山,主城半岛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面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战略位置险要。

2、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交通便捷。

3、重庆所在之四川省自古就被美誉为“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24日下午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了“庆祝国府胜利还都大会”。蒋介石在会上致辞道:

“庆市民在敌机大轰炸下遭受不测损失,仍忠于抗战,输才输力之多,尤为全国各地之冠。这种伟大贡献,在将来抗战史上必将大书特书。„„” 1946年5月,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五五还都令》称:“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国民政府大楼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该文楼于1979年拆毁改建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但所幸的是20年后,在国民政府遗址上新建起一座标志性建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而其中的基本陈列--《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里,仍展示有当年重庆国民政府遗址的照片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那一段不朽的历史故事。

参观着三峡博物馆,抗战中人们的努力似乎历历在目,我似乎看到人们的热血在飞,看到山城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这段历史包含了多少泪与血,但更多的是坚强! 这是一段属于重庆的历史,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 《中国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