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基层信息公开作为公众了解政府和社会动态的主要渠道,既能有效减少公共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又能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在基层“微腐败”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制度日益健全、范围不断延伸、形式日趋丰富,同时存在着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微腐”治理面临着权力运作异化和监督力度弱化等局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1:

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 实现民主管理

杨瑞林(万安镇党委书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涉农部门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就完善和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也联合下发过《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央在全国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和要求。省、市、县也就这一问题多次下发文件予以强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央已提出并推行了多年,这一话题对我们万安镇、村两级干部来讲并不陌生,但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村执行得较好,收到了明显效果;有的村落实不到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这次研讨,目的就是要找到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进一步推进全镇民主化进程,推动各项工作。

话题一:村务公开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公开?

陈云平(柏壁村村委主任):我才干上村委主任,对村务公开比较模糊,对具体内容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究竟哪些应该公开?怎样公开?现向老书记、老主任请教。

马学章(万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务公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结合我们万安村实际,我感到村务公开包括:村组财务;农民负担;集体经济项目的经济情况;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机动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种粮直补和退耕还林还草款物兑现。涉及到本村的重大事项,都应征得大多数群众的同意,并向群众公开。一般情况下,一季度公开一次,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要及时公开。多年来,我们万安村就是按这个要求逐步实施和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

要建立两会一组。我们在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中,由各居民组按每20户推选出一名群众代表,组成村民代表议事会,由村民代表议事会推选出5名民主理财组成员,由党员议事会推选出5名党员代表,这10个人共同组成村务公开小组,负责对村两委进行事权和财权的监督制约。

对村务的公开程度是,先由村两委会共同提出议题和具体方案,交党员议事会讨论形成预案,再由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形成决议。在实施的过程中,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两委会执行。

比如1997年我村在开发果业市场的过程中,首先由支、村委提出议题,交给党员会讨论。全体党员一致认为,根据我们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没有市场,远远解决不了广大果农卖桃难的迫切问题,急需在临夏线上利用废弃的砖瓦窑遗址建立果业市场。我们立即让有关居民组召开群众会,每组再选出3~5名村民代表,反复讨论预案,最终达成建果业市场的共识。在土地的征用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村委会大院公开投标,中标户当场交款,申办土地征用手续,然后按照规划建房。同时在土地出让金的使用中,议事会通过讨论,认为首先应办老百姓急需办的事,如打深井、修道路等。在出让金的分配上,支、村委拿出村留三成、组留七成的议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有收入的组认为拿出三成,办全村的一些大事,解决没有土地出让的居民组的实际困难也是应该的。这样,一场改革、发展的共识初步形成。全村利用两年时间,新建果业市场门面房近百间,为万安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稳定奠定了物资基础。

对民主理财,我们的作法是,由村民代表选出的5名民主理财组成员,在每月的25、28活动日,参加两委主干、村财务人员审批单据会,对村内的每笔收、支出,逐一审查,发现疑点及时提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们的每笔收支都必须有领款人、带工干部、验收小组长、小组村民代表签名,村委主任审批、支部书记核实,民主理财组盖章,方能报销领款。不管是一般百姓,还是支部主干,都不例外。在28日,将当月的收支原始单据上报镇核算中心审查,每季度由财务人员将本季收支在镇核算中心打印成表,在村务公开栏内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民主理财活动开展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如1994年,财务公布后,有村民提出有个干部不应领摩托车补助费,我们当即予以纠正。“两会一组”的运作,使我们村的村务公开落到了实处。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村务公开需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村务公开与坚持党支部领导的关系。村务公开,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通过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支部领导。在推选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代表、民主理财组成员时,一定要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防止一选就乱的局面发生。二是村务公开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关系。村务公开是保障农民对村中政务、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和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的重要形式,为人民当家做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证。同时又使村级组织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力量源泉,会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村务公开和依法治村的关系。依法治村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而村务公开制度是依法治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我村的各项制度如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治理制度、红白理事会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深水井管理制度等等,都把维护广大村民利益和人民当家做主放在第一位。这样各项制度就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能不断完善和坚持下去,并能推动万安经济的发展。

话题二:怎样坚持并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马全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也有村务公开制度,但流于形式,大事小事很少公开,群众议论纷纷。怎样坚持并落实好这项制度?我想听听别村的高招。

崔俊良(西榆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以前没有财务账目,群众集体上访不断。2002年新“两委”班子产生后,很快清理了以前的财务,建立了账目,并及时制订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为了落实好这些制度,经选举由3名民主理财组成员和3名党小组长组成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我们哪些事情应该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召开没有?哪些事情应该向群众公开,公开了没有?并督促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搞好管理和服务。由于村民监督委员会敢于监督,作用发挥得好,真正做到了群众心里明白,还了干部清白。比如2002年的电网改造、饮水工程和打井等利民工程,由支部定事,监委会定程序,村委严格按程序进行实施,监委会又对每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认真实行两公开,各项工作都取得全面胜利。

由于我们支、村委一班人认真履行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群众组织,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群众拥护干部,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体现出了公正、公道和廉洁,村里各项工作都走到了前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稳定的局面。局面的改观和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得好分不开。可以这样说,通过村务公开,理顺了村民情绪,赢得了民心,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发展。具体可用以下几句话概括:理顺财务建账目,群众理财成制度;反腐倡廉抓源头,团结群众有基础。

主持人点评:西榆村党支部书记崔俊良谈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在办理村务过程中,让村民提前介入来实现大公开、大民主。它和中办、国办下发的《意见》中提到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叫法不一样,但职能和作用是一致的。今后在实践中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左江民(柏壁村党支部书记):我村7年中就换过4任村委主任,每次财务手续交接都要费一番周折,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财小组的作用平时发挥得不够,造成了财务手续理不清,问题成堆,群众意见较大。怎么才能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想听听万安村的经验作法。

黄雷刚(万安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我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名同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成立以来,村里的一切财务都要经过村主干、会计、民主理财组的“三同会审”,每季度公布一次。我认为,民主理财小组应该是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干群关系的润滑剂,既要严格把关履行职责,又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做财务公开责无旁贷的义务宣传员,通过我们的工作,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不仅是财务活动结束后的监督,而且涉及村里活动的决策会议都列席参加,把民主监督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在参加理财小组以前,我对村干部也有偏见,认为他们总毫不吝惜地挥霍村里的钱财。刚进理财小组时,抱着与村干部对着干的思想,看他们的好看。但后来发现情况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他们在把一个钱掰成两个钱花。比如在修十二居民组那段水泥路时,马书记的亲友中有人要承包工程,马书记没答应,而是实行了公开招标,最后,以每平方米20元的价格进行了承包。在后来的几段筑路工程中,承包费用降到了每平方米14元。

民主理财小组怎样才能发挥好作用?我认为,首先,民主理财小组要敢于监督。比如群众对客饭的开支很有意见,我们把这事给马书记、黄主任提了出来。马书记与黄主任当即告诉理财小组:“从今年起,客饭开支书记与主任全年只准支出4 000元,以后逐年减少,超支部分自己负担,敬请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有几次在人多的地方,有人说:“村干部把群众的钱不当钱,任意挥霍,光饭钱每年开支好几万。”当时我就给群众解释说:“你说的没根据。俩头头说了,今年他俩每人只准开支客饭4 000元,多了自负,还要我们监督执行哩。”经过解释,群众了解到了真实情况,都说:“这还差不多。来了人总不能让人家背着锅,还能不让人家吃顿饭吗?我们说的意思是不要大吃大喝,那都是民脂民膏,花消总得有个限制!”

其次,民主理财小组要积极参与、支持村里的工作。吃水问题,群众情绪很大,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经过理财小组成员与群众沟通、分析,每人每年7元水费远远不能满足电费、工人工资、维修等方面的开支,村里每年还需贴进去好多。全年7元水费每人每月不到6角钱,每天不到2分钱,城里人每月的水费差不多抵我们全年的水费。不提高水费,又要改善供水条件,干部们也难,我们都应多一分理解。当然受供水条件的限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村里正在积极想办法逐步改善,一定会满足大伙的需求。群众是善良的,他们能够理解干部的苦衷,矛盾明显缓解。

第三,民主理财小组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人说:“马书记光给自己弟兄们弄事,他弟兄们承包工程还不知要胡给多少钞票哩。”听了这话,我给他们说了一件事。一次马书记弟弟承包的工程验收后,其弟与村委主管向他汇报承包工程决算情况,当时工程承包费6 250多元,因承包亏工,其弟要求将款项弄个齐数,即6 300元,马书记不同意,说:“当时有言在先,亏工自负。虽区区40余元,我也没权利随便给你。这是村里的钱,他(指我)是理财小组的,问他行吗?”没等我开口,马书记就一口回绝了自己的弟弟。在当月25日过账的时候,会计出的票据上也确实是6 250多元。

主持人点评:民主理财小组不仅仅是监督我们干部的,它还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它的作用发挥好了,就能消除群众的各种疑虑,还干部一个清白。

崔建中(西榆村村委主任):居民组财务收支是原人民公社化时期遗留的产物,目前在农村普遍存在。居民组长权力很大,一切开支不受约束,村委会难以管理和监督,群众反映强烈。怎样更有效地管理好居民组财务呢?

邓小龙(镇经管站站长):居民组是由原来的生产队转变过来的。土地的经营权由原来的生产队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后,原生产队剩余的机动地、遗留的果园、深井及一些固定资产并没有全部统一起来,居民组长仍然有一定的经济权力。

最近,我们根据镇政府的一号文件精神,对居民组的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居民组长权力过大,开支不经村委会同意,自收自支不受任何约束,三年收支多达十几万元,群众反映强烈。有的居民组合同管理混乱,机动地的承包无合同,即便有,也存放在居民组长的家里,村委会无底,村委主任都不知什么时间到期。有的合同未到期就又延包了十多年,造成前任支了后任的钱,初一花了十五的款,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有的杂工管理混乱。杂工既是工也是钱,群众十分关注。有的居民组长杂工不能日清月结、随用随报,而是年底算总账,既无工别也无时间,明显存在漏洞,群众很有意见。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在座的这些村官是有责任的。当然我们作为经管站,主管农村财务,更应负主要责任。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问题,我已经向有关村的主要领导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个别居民组长做出了应有的处理。

今天在“村官论坛会”上,我就如何管好居民组财务提几点看法:①要对居民组长进行政策法规教育,特别是有关财务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②居民组的财务要承认差别,分类指导,绝对置于村委会领导监督之下,不能放任自流。对大型的支出,如打井、修路、埋管灌等,必须提前做出计划,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取得一致意见方可实施。③居民组的财务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轨道,每月25日将本月的收支情况报回村委会,由民主理财组、居民组长、村主要干部三同会审,确认后,村委主任签字,民主理财组盖章,报镇会计核算中心。④每月28日,由各村报账员将村级审理的单据报镇复审。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单据要及时纠正。我想,有镇、村两级监督,居民组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将会有好的改观。

话题三:怎样才能管理好村民的宅基地?

张崇山(赵村党支部书记):宅基地历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若处理不当则直接影响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的关系。就拿我村来说,前几年,由于“两委”主干意见不一致,产生了“一个女子许两家”的现象。兄弟村在宅基地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办法?

马学章:“农村干部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目前,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一些农村干部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办法,叫“三公开、两公布”和村土地放线证。

“三公开、两公布”是:①申请户公开,张榜公布;②审批公开。两委依审批条件逐户审查,然后提交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研究同意后,再张榜公布;③定位公开。村设置土地放线证,按证上设置程序,对需要宅基地户的定位征求居民组意见,分管领导和村委主任、支部书记共同签字盖公章。对地势高低和流水方向及建房押金、用水管理等左邻右舍敏感问题,由建房户和邻居达成共识。这样做起来麻烦,但公平,便于管理,便于群众监督,利于邻里团结。对于地理位置优越、群众都关注的有商品房使用价值的黄金地段,我们采用了公开竞标的办法。比如汽车站附近地段,是多年来大家注视的焦点,处理不好,势必引起大的干群矛盾。我们在申办了土地征用手续后,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在村委会大院,先交押金再投标,暗投两次,前两次只公布最高标的,以第三次中标为最后中标户。这样,有群众代表和村两委主干参加,既充分发挥了民主,又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能。光汽车站地段投标额比原计划高3倍以上,这些收入存入银行,群众明白,对促进万安的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话题四:农村的承包合同怎样兑现?

赵良智(赵村村委主任):我村拥有丰富的沙资源,但几年来村集体不仅没有收入,反而因拉沙的车多,把路碾坏了不少,村里还要为修路花钱,大部分群众对此很有意见。东马村同我村一样有沙,而东马村的沙却给集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不知道东马村是怎么办的?

李引龙(东马村村委主任):我们东马村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私自开采、私自乱挖的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表现是群众个人承包地有沙,有能力的则不经过集体同意,不办任何手续,自己就私自开采。没有能力的则私下交易,互相调地,胡乱开采。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产生了很多民间纠纷,是村干部最头痛、最难办、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前任班子也因这个问题下了台。我们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止了私采乱挖现象。经“两委”主干会议、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研究决定:所有采沙场全部停业整顿。决定有了,但有些群众不顾支、村委的决定,仍然我行我素。我就首先从自己家属、亲戚开始予以强行制止。我弟弟一直参与私自挖沙,以前多次劝说都没有效果。我心想,自己连亲弟弟都制止不了,还怎么制止别人?我不惜与弟弟发生矛盾,最终制止了他私自挖沙。不管怎样,通过此事,群众也看到了“两委”制止私采乱挖现象的决心,逐渐再无乱采乱挖现象了。

私采乱挖现象制止后,经“两委”、“两会”成员研究决定成立了沙管站,对村里的沙资源统一管理。个人承包地的小块沙由“两委”、“两会”成员集体实地丈量,集体合理定价,给村委会交了承包费后方可开挖。

对于大块沙场,由“两委”、“两会”成员集体研究决定沙场承包费的标的,在公开承包3日前张榜公布,并发“安民告示”,开喇叭宣传,使群众都能够积极参与竞标。在竞标时,以现金形式公开竞争,所有参与竞标的户都提前交定标押金。竞争上的户签订开采合同,进行公证,同时,还要抵押土地复垦费。合同期满资源开采完后,要进行土地复垦,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来,通过规范沙场管理,全村总收入达到了110万元,村集体不仅有能力复垦土地,而且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了。在村民主理财组的监督支持下,村里光去年就修了2条石头坡和一条水泥路。另外,还补发了欠村干部几年的工资,归还集体债务10万元,打深井2眼,铺设管道5 000米。

主持人点评:我们万安镇不仅是东马村,沿河沿沟的6个村都有矿沙资源。作为村两委主干,在开采利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绝不能有短期行为。

彭利军(西马村村委主任):我村承包地款实行一年一交,但是有些户第一年交清后,此后便不再主动上交,经村干部多次上门催仍未交上来,形成了历史欠款,使原定的承包合同难以兑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芦忠奎(东榆村党支部书记):我村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实行的是承包土地时在地头交钱,全部承包费一次交清,消除了后患。

朱邦杰(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个问题我村也存在,今年开春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村在机动地承包和农业税清欠方面的作法,一是清理账目。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村村民欠集体农业税、承包费等共12万元,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支、村委研究决定,第一步理清账目。我们制作了村集体同农户的经济往来卡,农户应交多少,已交多少,还欠多少,一目了然,并将欠款户和所欠金额张榜公布。

二是现场办公。在清理账目的过程中,部分农户有实际问题,如:宅基地问题、多年前村里通路后占用农户土地问题、修渠占地等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支、村委干部与群众代表集体现场办公,当场拍板,很多遗留问题在几分钟内得到解决。农户认可后在结算卡上签字,理清了账目,杜绝了后患。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不分白天黑夜,真可以说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初战告捷,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账面划拨。经过2002年清欠后,各农户欠集体款仍还有11万元,村集体欠农户的承包工程款、民办教师工资补助、干部工资、电工工资等还有3万余元。我们就让欠款户和存款户自找对象,双方情愿的,用存款户的款顶欠款户的款。账面划拨清楚后,会计即可办理划拨手续。用了10天时间,就使欠款由11万元降到8万元,清欠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个办法用对了。

四是小额贷款。当时正值春耕、春播和果树管理时期,考虑到农户既要投资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又要还欠款,显然很矛盾。有些农户有能力还欠款,但还有个别农户确实有困难,为了解决农户生产投资和清欠问题,我们及时同信用社联系,得到了大力支持,争取了部分农户小额贷款,首先保证农户的生产投资,其次还清欠款,所以清欠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五是群众参与。群众代表与村干部紧密配合,积极深入农户上门做工作,解决问题,并首先在他们的亲戚朋友中清欠,做了大量工作,使欠款户由原来的50余户减到30户,其中有部分农户只欠几百元或几十元。在群众代表上门做工作的带动下,这些小户主动找上门来还清了欠款。这样,欠款户又降到10户,把清欠工作推向了高潮。用群众做群众工作,这个办法又用对了。

六是工资分拨。剩余户比较困难,大部是受政府救济和照顾的农户。最后研究决定,我自己带头,其他干部也不例外,从自己剩余工资中分拨给这些户还欠款。这些户深受感动,积极配合我们完成了清欠的扫尾工作,使最难干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话题五: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公益事业如何发展?

杨玉明(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农村税费改革后,上边不让再收提留,有些群众关心的公益事业比如打井、修路等,不办又不行。怎样才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把这些一家一户难以办成的事办好?

马成申(镇果业站站长):上边不是要求“一事一议”吗?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比如我村打井,由于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油桃面积迅速扩大,水利条件跟不上,群众意见很大,要求改善水利条件,但集体又没一分钱,怎么办?我们召开群众大会,但群众在会上议论纷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出5名代表,由代表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定出1个方案、3个内容。第一,近期承包机动地10年;第二,人均合理流转2分地,承包期10年;第三,连续承包土地。以上土地价格均采取统一定价,不足部分由受益户集资。所有集资款13万元应由这5名代表和居民组长具体组织安排,从联系打井队、购料、配套全权负责。所有财务开支是由5名代表和居民组长签字后交民主理财组审核,村委主任审批后张榜公布。

黄金山(万安村村委主任):拿我村大街小巷硬化来说,我们就采取了“阳光工程”。去年,准备修第一条水泥路,由于当时的居民组组长刚上任,积极性很高,但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没有经村民会议通过,私自同一个建筑队商定按每平方米38元承包此路。准备签合同时,我给制止住了。理由一条:没有民主。经过我给组长谈心,组长同意当晚召开村民会,第二天公开投标。同样的质量,每平方米只用了22元。后另两条路也用了同样的办法公开投标,都在22元以下。路修好后,月底公布。村民看了榜,再看看路,长596米,宽3.6米,平平展展一目了然。村民郭闻炎、黄锁山等都感慨地说:“过去办事是‘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搞了村务公开,是‘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另外两个组也同样公布,村民都有同感。

通过村务公开,村民知道现在自己村的家底,提留不收了,村上账面上钱也不多了,都看上村里的几万元。经村委会研究修路,钱花在哪个组、哪个巷,村民议论纷纷,修东,西不愿意;修南,北不同意。经村民讨论,选出村民代表搞“一事一议”,结果方案出来了,巷自为战,每巷自己和村委会各出一半钱公开投标,哪一条巷款先集资到位就修哪一条巷。结果由黄峰喜、黄卫发两位有识之士出面,为他们巷修了水泥硬化路,月底上墙进行了公布。我们在年终表扬了这两位同志。今春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再研究修路时,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经村民代表讨论,今年由于村内资金紧张,但还想多给村民修一些路,按料的一半给补助,工钱自己出。开始有些村民想不通,但经干部和村民代表说服,很快打开局面。如老民调主任黄丰年给群众讲“我在村干了几十年,现在咱们村的村务达到了六清:一是村组财务清,二是资金余额清,三是债权债务清,四是往来手续清,五是经济合同清,六是档案资料清。村集体的确不富裕,我在运城三儿子那儿拿了1 000元为咱巷修路(黄丰年本人不在路边住)。”现在长360米、宽4米、厚12厘米的水泥路已经修好,正在修排水沟。

咱镇人大主席黄金保家所在组的一条路是万安村有名的水泥路。黄金保给本巷讲了村内的村务公开,讲了“一事一议”的好处,作为人大主席,他本人住的是瓦房,还拿出 1 000元为本巷修路。正由于村务公开,这些领导也好说话,村民也能理解村里的困难。村里要用1万元的钱办4万元的事,经村民讨论办到了。在修路中,村民自觉清理路障,如猪圈、茅厕、树、粪堆,这些在过去村干部不出几身汗是清理不了的。在修路修到一个地方时,原来路面宽不到2米5,现在需要5米,怎么办?入党积极分子黄宝荣主动拆除自己的房子一间,给集体腾出路边1米5,没有向集体要1分钱的占地补偿。

由于村务公开了,村民才愿意拿钱修路,才愿意出工修路。村务公开是真正的阳光工程,拆掉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驾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

作者:孟巧娥 王新虎

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2:

“双务”公开联动与乡村“微腐败”治理

〔摘要〕基层信息公开作为公众了解政府和社会动态的主要渠道,既能有效减少公共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又能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在基层“微腐败”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制度日益健全、范围不断延伸、形式日趋丰富,同时存在着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微腐”治理面临着权力运作异化和监督力度弱化等局限。为此,应建立“双务”公开的联动运行机制、健全联动清单机制、强化联动服务机制、完善联动监督机制,从而实现乡村“微权力”的有效规制和“微腐败”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乡村“微腐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基层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打虎”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乡村“微腐败”问题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8月底,在全国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给予党政纪处分的人数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处分总人数的88.4%,高达32349人。〔1〕这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正在不断向基层延伸,查办群众身边的“四风”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正在持续加强。同时,也表明了基层腐败问题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乡村“微腐败”是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前,面对乡村“微腐败”的预防和治理难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联动机制。

一、“双务”公开:乡村“微腐败”治理的实践命题

“微腐败”并不是一个学理概念,它是相对于“大腐败”而言的,从程度上讲是“微”,但是“腐败”性质与“大腐败”无异。而且,无论是“微腐败”还是“大腐败”,其本质都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滥用,都是对社会的一种腐蚀行为,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痼疾。〔2〕乡村“微权力”虽小,但是“微腐败”的危害却是极大的,它事关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事关党的执政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党中央和各级监察机关多次重申基层反腐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同时不断加大执纪审查工作力度,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特别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申,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力度进行针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惩办。〔4〕次年,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祸害了人民的切身利益,啃食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挥霍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損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5〕这一指示,释放出党中央加大对群众身边基层腐败问题整治力度的强烈信号。2018年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再次明确要求“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然而,由于乡村“微腐败”量大面广,加之其形式隐蔽,取证困难,治理难度较高,基层腐败问题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只有深入分析“微腐败”成因,才能抓住其治理重点,找准根治药方。“微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还是针对“微权力”的监督失效和规制缺位。权力的规范行使和持续作用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微腐败”的滋生就是“微权力”未受到应有监督的后果。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才能进一步规范基层干部所掌握的权力,实现“微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能够切实地规范基层党政机关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流程等多个环节,能够实现基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层双务公开就是指针对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乡镇政务和村务的公开和展示,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更是乡村“微腐败”的关键治理路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务公开的联动机制创新,是实现乡村“微腐败”治理的实践命题和现实选择。

二、规范与衔接:“双务”公开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

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作为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形式,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维护群众民主权利、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手段,是防范和治理“微腐败”的关键环节和实现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阐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同时还要求提高回应能力、增加民众参与和增强公开效能〔6〕,表明政务、村务公开不仅要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知晓政务、村务活动的形式,同时也应该是集公开、解读、回应于一体的立体式公开,为各地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工作确定原则和方向。改革以来,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在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推进,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包括公开制度从地方探索到立法规范,公开内容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拓展和延伸,公开形式由乡镇、村单向公开向着乡镇、村和村民的双向互动转变,一些地方在推进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过程中开始探索政务与村务的联动公开等创新机制。

(一)从地方探索到立法规范:公开制度日益健全

随着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各地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制度日趋健全和完善,规范化程度也日益提升。

村务公开是指在该村民委员会的管辖区域之内,主动地将涉及村民自身利益和本村集体利益的各项公共事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在固定时间内告知全体村民,同时有村民广泛的参与和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7〕其经历了自发形成阶段、政府推动阶段、全面推行和制度化运作阶段,逐渐由地方性的探索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立法规范,制度构建日趋完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8〕

我国政务公开〔9〕制度的建立是由村务公开发展而来的。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村务公开、乡镇机关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各级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作为当前全国各级政府的一项法定日常工作,政务公开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式。

从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来看,村务公开相比政务公开的实践要早得多,村务公开的成功实践也为政务公开的推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政策演进的发展也反映了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在政策支持方面持续增强,制度设计不断科学化。

(二)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公开范围不断延伸

随着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日益制度化和规范化,乡镇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从公开内容边界来看,二者公开范围呈现出共同的鲜明特征,即公开范围由结果公开逐步向办事程序、依据、标准等全过程公开。

村务公开的内容在立法之初主要是以财务公开为主,公开范围仅限于结果公开。直到2004年,《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发布,要求村级公共事务要从结果公开,转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公开。因此,随着村务公开实践的深入推进,村务公开范围正在由结果公开逐步向过程公开拓展。与之类似,政务公开在推行之初,在规定公开的内容方面,只局限在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以及与村级公共事务公开相对应的其他事项等,公开范围多集中于结果公开。直到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将公开内容的范围从结果公开拓展为办事程序、依据、标准等过程公开,乡镇政务最终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全公开。

(三)从单向公开到双向互动:公开形式日趋丰富

公开形式是展示乡镇政务和村务、传达国家大政方针,并切实促进村民与国家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广大乡村在进行政务、村务公开时大多采用单一输出的方式,即通过公告栏、政府文件、简报、广播等形式。在整个公开过程中,村民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缺乏应有的反馈渠道和评价建议途径,同时无法确认和检查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15〕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普及,“互联网+乡村”逐渐构建起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为乡镇、村推行电子政务、村务公开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各地在推行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过程中,开始探索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综合利用新媒体、电视、手机等平台,将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乡镇政务、村务信息通过电子化平台告知村民,并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互动、发表评论、实施监督,增强村民与乡镇、村的交互性。通过“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村务”的公开形式,使政务、村务信息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村民也能由此发表意见并进行监督,从而实现乡镇、村与村民的双向互动。

(四)从独立运行到联动公开:公开走向有机衔接

在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运行初期,两者相互独立,少有交叉。然而,近年來,为了促进乡镇行政管理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规范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及其对“村治”的指导权,保障村民的“自治权”,一些地方逐步转变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独立运行的公开模式,开始探索和实行乡镇政务与村务的联动公开,以此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干部行为的制约。通过双务公开联动,可以将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基层公开中容易出现的无序任意行为都纳入到相应的制度框架中,形成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的良好局面。以镇村相互带动,全面促进信息“零堵塞”,进一步推动政府工作透明化。

三、失序与弱化:公开联动的机制缺失及其局限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在实现政务和村务公开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发展性创新和实践,一些地区开始了双务公开联动的探索。但是,由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政务与村务公开的主体协调性不足、监督统一性缺失等原因,乡镇政务与村务公开依旧存在诸多缺陷,突出的表现在政务、村务公开各自的推进失序问题,以及双务公开联动的衔接不足、联动脱节问题。〔16〕这些实践缺陷,导致了基层权力运作的异化以及监督力度的弱化,使得“微腐败”出现复生势头,同时局限和抑制了“治腐”效能。

(一)缺位的联动:“双务”公开的实践缺陷

在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各自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以点带面,避重就轻”“渠道单一,时效滞后”“运作失序,民意难达”三方面的失序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双务公开联动的机制构建和现实发展,导致了双务公开衔接的脱节。

1.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推进失序

以点带面,避重就轻。当前乡镇政务与村务公开往往脱离“重点”,公开的信息内容犹如“蜻蜓点水”。在公开过程中只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和村务,而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却设法回避。个别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抱着“对上能够交代,对下有所表示”的态度,公开项目完全根据上级部门规定,对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但是上级尚未明确指出的内容,则不予理睬。不仅如此,一些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在进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时“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只公开“无关痛痒”的内容,对存在难度的领域则不予公开或者无效公开。由于公开信息的匮乏,老百姓知情权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严重损害了村民对自治事务参与的热情和信心,甚至引发农民的政治冷漠。

渠道单一,时效滞后。尽管近些年,互联网开始运用于双务公开工作中,但离真正发挥效用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村务公开。实践中,大多数政务、村务公开仍采用在乡镇政府、村部设立公开栏的形式,且多数公开栏都存在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时间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村民不能够及时掌握公开内容,无法行使知情权和建议权。群众对基层权力的行使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而缺乏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走向腐败的深渊。同时,政务与村务需要公开的事项要尽早、及时向村民公开,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事务,可以有规律地进行阶段性公开,展示成果和进度。〔17〕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村委会都存在超期公开现象。由于公开时间不够及时,公布内容陈旧,村民无法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公权的行使过程和资金的流转过程的“深潜”为腐败行为提供了便利。

运作失序,民意难达。运作失序指的是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在具体运作上缺乏规范性,公开程序不严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流程随机性和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使基层腐败分子有大量“空子”可钻。以村务公开为例,按照制度规定的正常流程应该是:由村委会进行初步的方案规划,之后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具体审查并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最终决议,然后由村“两委”组织以符合规定的方式进行公开公示,最后收集百姓的意见和反馈并据此进行切实整改。然而,现阶段的村务公开工作大多存在较强的单向性特点,机械地进行简单公示,缺乏村民反馈和互动的渠道,村民只是充当了公示信息的接受者而非双向互动角色。显然,如此的村务公开不能达到实行此制度的主要目的,只能越来越走向形式主义,严重妨碍村民自治的民主化進程。

2.双务公开衔接脱节

公开制度衔接不够。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衔接度不够,缺乏完善周密的程序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基本上都有规范的制度进行指导,并有详细的政务公开目录,以确保政务公开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而村务公开的制度性规范相对较少,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主要由主管领导具体执行〔18〕,这导致乡镇和村两级的公开信息衔接性不足,容易出现信息交叉和信息真空地带。而信息交叉和真空地带,正是乡村“微腐败”高发区。随着各地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专项资金和援助物资流入乡村,乡镇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侧重于宏观方面,中间的具体分配指标和操作都由村委会具体安排,部分基层干部在扶贫项目资金上“动手脚”,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严重侵害了基层百姓的切身利益。

公开内容结合不足。村务是政务的具体反映和延伸,这就要求村务与政务的公开内容相互对应,确保群众在本村与乡镇了解到的事项具有一致性。当前,乡镇政务与村务公开内容缺乏上下的统一性与连贯性,绝大多数部门和单位的政务公开仍然停留在对本单位办事程序、执法依据、收费标准等方面。而村务公开所公开的内容大多只涉及村级层面的公共事务、财务、党务等内容,一些涉及乡镇、县市或更高层级的事务和政策并没有向村民公开。〔19〕一方面,这会使上情无法下达,造成村民对国家政策、方针的误解或不信任;另一方面,基层具体情况无法传达至上级主管部门,使得上级政府无法接触到最基层最真实的信息,更无法据此对村干部实施监督。

公开形式对接不畅。双务公开形式对接不畅严重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例如,当前双务公开的渠道仍具有较大差异性。乡镇政府主要通过宣传橱窗、会议通报、电视媒体等形式,村委会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通过广播、黑板报、大字报等形式进行公开,无法同步实现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联动效果。而且,多数公共事务乡镇层级只确定基本原则,并不会对公开程序、办法和形式作出具体要求,各村根据各自情况进行公开,使得部分需要公开的事项难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向群众公开,〔20〕群众也缺乏相应的途径查询,这就使腐败分子在公开形式和时间上找到漏洞,发生贪腐行为。

(二)异化与弱化:“微腐败”治理的双重局限

在实践过程中,双务公开各自运行的失序以及联动衔接的脱节,导致了“微腐”治理中权力运作异化、监督力度弱化的双重局限。一方面,异化的“微权力”为“微腐败”提供了继续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监督力度的弱化抑制和局限了“微腐败”的治理效能。

1.权力运作异化催生“微腐”蔓延

作为一种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密切相关的公共力量,权力本身就具有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扩张延展性、专属排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从根本上使权力有了被滥用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撤村并镇、宅基地置换、征地拆迁等齐头并进,乡镇政务、村务如基础建设、惠农资金、集体分红、土地征用款、民生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而且日益复杂多变。〔21〕

与之对应,广大农村面临重大转型,社会利益的分化不断加剧,利益主体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然而由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务、村务公开以及二者有机衔接的机制缺失,居于“主动”地位的“微权力”主体在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避重就轻地选择性公开、滞后性公开,不仅没有对基层干部在村级资源的使用权、决策权中的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等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而且间接助长了一些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时的随意性,导致乡镇、村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并有蔓延之势,最终“微权力”演变为“大腐败”,突出表现为一权多用、小权大用、明权暗用、权权互用和超权使用等行为。

2.监督力度弱化遏抑“治腐”效能

由于当前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未能充分实现,以及双务公开联动的机制存在缺陷,居于“被动”地位的基层群众在公开和民主管理过程中,普遍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内容缺乏信心和兴趣。他们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视为一种形式化流程〔22〕,而非制度性措施。长期以来,尽管乡镇政务与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实践中可以看到,政务与村务公开工作普遍流于形式,公开内容往往脱离“重点”。久而久之,在基层群众看来,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成为“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的“皮影戏”,导致基层群众本就薄弱的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更加弱化,“治腐”效能大大降低。

2018年以来,南昌日报聚焦“怕慢假庸散”报道小组多次曝光村务公开不到位的现象,在他们走访的多个村庄,都存在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选择性公开甚至不公开的问题。〔23〕政务、村务公开是百姓了解、参与、监督政府和村委会工作的一扇窗户,一旦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失去效用,政府就会失去与百姓的沟通,也会失去来自百姓的监督。

四、以联动机制创新推动“微腐败”治理

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基层干部、村民自治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方式等透明化、公开化意义重大。当前双务公开联动的机制缺陷使其对“微权力”运行的约束力难以提高,给“微腐败”留下了可乘之机。因此,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上下联动的全方位大公开格局,为双务公开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实现双务公开联动的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24〕双务公开的有机衔接具有广泛性和技术性,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双务公开真正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一)完善联动公开运行机制

一方面,要明确双务公开联动的衔接重点。双务公开联动的衔接重点涵盖了乡镇政务与村务二者之间的所有关键环节,要从公开的方式方法、公开领域内容以及公开形式衔接方面促进基层政务公开的真实有效。乡镇、村要积极优化和丰富政务、村务公开形式,探索新媒体应用,使“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成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新模式。同时,要加强政务与村务公开内容的结合性,做到实事求是,有所侧重。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要重点公开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务公开则要与本村村情、村务、党务、计生、财务等问题详细向村民公开。针对村务公开与政务公開衔接部分的内容,乡镇要统一做好规划与引导,同时纳入公开范围,实行联动公开,避免出现信息“真空地带”。此外,还要创新政务、村务公开的联动策略。县乡两级政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外延,要实现政务公开、村务的联动公开,进一步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应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公开一体化,实行“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办法。使县、乡政务和村务公开在互相协作中实现有机的联动和衔接,使基层群众能够更好地进行监督,进一步推进双务公开和民主建设发展,形成政务公开引导村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双务公开联动发展的创新机制。

(二)健全联动公开清单机制

首先,标准配权。以服务型乡镇政府和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为导向,结合乡镇、村实际情况,针对“微权力”进行梳理、归纳和审核,编制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动态化权责清单,其中,涉及重大决策、活动、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程建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留存、征地赔款和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项,直接列入权力清单;与政策法规不符或者冲突,没有上级党委和相关部门的授权,未经过村委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决策通过的事项,直接取消。其次,合理限权。规范和限制“微权力”的运行,具体到每个环节和部门,理清权力运行的脉络和轨迹,将基层干部的权力置于明确的规制当中,实现权力始终运行在自身轨道之内,最大限度地减弱村干部的自由裁量权,降低权力运行越轨的机会,缩小权力能够膨胀的空间。

另外,对“微权力”主体的工作内容、方式等透明化、公开化,将政务公开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依法追责,将责任划分精细到具体部门或者干部个体,并处以相应的惩罚,严格杜绝公开不规范行为,使乡镇政府及基层干部有清单可依、有清单必依、违清单必究,保障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促进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机衔接的深入推进,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组织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三)强化联动公开服务机制

在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有机衔接过程中,积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服务机制。〔25〕保障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联动机制的有序运行,需要从联动公开的时间、范围、形式、程序等方面强化联动公开的服务机制,加快形成乡镇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乡镇政务公开的联动格局,共同助推服务型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建设。

在公开时间上,将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时间统一为每季度一公开,以便于县市有关部门统一组织指导乡镇、村两级公开工作;在公开范围上,将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结合起来,乡镇政务公开的范围要到村,要将涉及到农村的公开内容,分村列出清单,张贴到村务公开栏中,以便于群众对公开内容的相互印证和监督;在公开形式上,乡、村两级在原有公开栏的基础上,扩展公开形式,如会议、广播、明白纸、便民手册等,还可以根据群众要求,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互动形式,依申请公开和点题公开;在公开程序上,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程序相结合,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审核村务公开的内容,按照“整理汇总、相互对照、内容审核、分类公开、及时总结”五步公开。如青岛莱西市通过构建“两务公开”衔接的模式建构,创新公开信息,通过“公开栏、监督日”等活动,搭建“两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平台。

(四)完善联动公开监督机制

要完善联动公开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格局。首先,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努力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减少权力使用的随意性,让政务、村务在群众知晓的透明公开的阳光下进行,从源头防止“微腐败”行为的发生。其次,完善群众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领导信箱、公开日、基层走访等形式,拓宽群众民情民意表达渠道,调动群众对权力监督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最后,完善群众检举揭发机制。在群众监督途径欠缺,机制不健全、体系未成型的情况下,信访制度是使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补充方式。一是要不断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建设。面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要毫不犹豫地进行调查,一旦属实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二是要进一步严格规制处理流程,对于应予保护的隐私性信息,必须给予充分的保护。三是要完善追责的方式和途径,绝对不允许出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偏袒和包庇,要做到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同步追究。四是要创新和发展机制体制,并形成切实有效的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微腐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微腐败”更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将基层政务、村务运行过程中“微腐败”的防范和治理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做到阳光晒微权,才能铸成治“微腐”的利剑。所以说,对于“微腐败”的治理,只有建立在基层双务公开联动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2018年8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565起〔EB/OL〕.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http://www.ccdi.gov.cn/special/jdbg3/imgnews_jdbg3/201810/t20181018_181658.html.2018-09-25.

〔2〕傅思明.治理微腐败必须无“微”不“治”〔J〕.人民论坛,2017,(20).

〔3〕既打“老虎” 又打“苍蝇”〔EB/OL〕.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3-11/content_8464463.html.2013-03-11.

〔4〕从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看当前“蝇贪”重灾区〔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211/c70731-27918332.html.2015-12-1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23/content_5179996.htm.2017-03-23.

〔7〕項继权.“后税改时代”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对湖北及若干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6,(2).

〔8〕应小丽.对村务公开制度的演进与运作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4).

〔9〕〔10〕〔13〕马怀德.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8,(5).

〔1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04-06-22.

〔12〕尉健行.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监察,1996,(2).

〔1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EB/OL〕.中国政府网,2017-05-23.

〔15〕张丹丹.信息化背景下村务公开的现实困境及发展思路〔J〕.人民论坛,2013,(13).

〔16〕〔20〕王超,王长海.浅析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

〔17〕陈新祥,唐鸣.村民自治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122.

〔18〕杨嵘均.乡(镇)村关系视阈中“村务公开”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7,(5).

〔19〕程同顺,赵学强.村务公开的路径障碍与制度改进——兼评《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J〕.学习与实践,2013,(4).

〔21〕刘华安. 村级重大事项决前会商推进小“微权力”规范化——北仑梅山探索的实证研究〔J〕.三江论坛, 2016,(1).

〔22〕李海金, 陈荣卓. 我国村务公开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J〕.理论界, 2005, (3).

〔23〕公开不及时 内容不全 村务公开栏"犹抱琵琶半遮面"成摆设〔EB/OL〕.南昌新闻网,2018-06-13.http://www.ncnews.com.cn/xwzx/ncxw/jrnc/201806/t20180613_1294365.html?from=groupmessage.

〔24〕袁东生. 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务公开〔J〕.中州学刊,2010,(6).

〔25〕沈荣法: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责任编辑:朱凤霞】

作者:袁方成 郭易楠

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3:

论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治理的组成部分,当前的乡村治理出现了传统习惯的秩序维护功能弱化,村务公开不规范,村干部民主评议标准不明确,换届选举后村务移交制度存在缺陷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政府应依法履行调查核实及指导监督作用,完善村务公开与移交程序,发扬传统习惯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村务公开 换届移交

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是一个乡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利益冲突愈加尖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被激发,过去被隐藏和压制的社会问题集中呈现,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为此,加快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及时化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保障社会平稳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也即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①。在社会治理理论上,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社会管理”变成“社会治理”是一种新的思路,其关键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最终通过村民自治达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传统习惯秩序自治功能弱化。有效的社会管理,必须信赖于有效的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必须以市场的自律、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为基础②。完备的社会自我完善与自治需要在历史中渐次形成。在我国,历史上的乡土社会拥有悠久的自治传统,乡村秩序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是村民们依靠极具特点的习惯规则通过自治方式获得。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中所说的:乡村社会中也存在“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和“自治单位”③。虽然有强大的国家权力的控制与渗透,但远离乡镇基层政府的村落内部自治色彩依然浓厚,村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在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治理下以自觉和自治的方式运转,只有当发生的事件超出村落自治或村民自救的能力时,村民才会向基层政府寻求国家权力的介入。马克斯·韦伯也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城市是没有自治的品官所在地,乡村则是没有品官的自治区。”④如今,在经济利益冲击之下,传统道德习惯的社会约束功能下降,以往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维持结构被合法的村委会及其他以财富或有威信的人所替代,越来越多的冲突和纠纷往往突破了习惯和道德的约束,以习惯为依据的村民自治功能弱化,不得不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

村务公开存在问题。在一些村庄,重大决策没有经过村民大会讨论通过,而是直接由村委会决定,从而产生纠纷。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平西村为例,作为城中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资产出租,多年来,因村务不公开产生一系列纠纷。南宁市平西村村委会曾未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使用村集体公款购买理财产品,村民对村委会产生疑问的账目涉及上千万元。为核实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该村村民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了监督小组,但当监督小组成员雷某要求查账而未能成功时,其向村民发出《致平西村村民公开信》,公布未能查帐监督的情况,村委会成员于是对其进行打击。另一村民莫某则到南宁市江南区检察院进行举报,检察院委托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检察机关介入审计的结果显示,村委的账目没有问题。而审计事务所表示,审计结果只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负责,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提供全部材料,他们也没有办法⑤。再比如,广西横县云表镇福龙村村委会将部分集体土地外包,村民却连土地承包金额都不了解。凡此种种,都是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代表性。

村务移交程序性规定不完善。由于平时村务不公开,还影响到了村务换届交接工作。2012年8月,广西横县云表镇福龙村村民大会完成换届选举,该次选举产生了村财务清帐小组。按照往届的惯例,上一届的村委会应向新的村委会移交村务帐簿,经清帐小组审核后由新村委会接手。但由于新村委会班子对上一届村委会班子的账目产生怀疑,因受质疑,前任村主任等人拒绝移交村财务账簿,导致交接不成功。为了弄清往年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2012年12月,横县福龙村村民向其所在的云表镇政府提交申请,请求镇政府派人协助清帐。但云表镇政府答复说他们没有进行调查的权利,村民于是到横县经侦大队报案,经侦大队则表示,需要村民提供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才符合立案标准。村民又向横县审计局求助,请求审计局对村财务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横县审计局也表示为难,因为连账簿等可审计的材料都无法取得,他们无法进行审计。审计局建议福龙村村民向县纪委反映,县纪委认为基层村集体的事情不属于他们的管辖权限,村民应该找镇政府解决。求助无门的村民只能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访局上访,自治区信访局将村民提出对村账目进行清理、征地补偿等信访要求转送横县信访局,责成横县有关部门对此进行答复。横县云表镇政府就征地问题进行了解答,但对于前一任村委会拒不移交账簿导致无法查账的问题没有答复。村民向横县政府提交复查申请书,横县信访局向村民下发《告知书》称,根据《信访条例》规定,村民的信访事项应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村民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已超出期限,提出的信访复查申请不予受理。⑥横县福龙村村民从求助乡镇政府开始,历经经侦、审计、纪委、信访最后又回到乡镇政府,正当要求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当前村委会的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不仅影响村务公开,也影响换届工作移交。村委会经济审计难以进行的原因来源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设计的制度存在问题,该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部门、财政部门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2012年11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也同样规定了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的组织责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十二部委《意见》规定组织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的主体有三类,既可以是县农业部门,也可以是财政部门,还可以是乡镇政府。多主体负责意味着主体不明确,结果哪个主体都不愿意主动承担组织审计的职责,导致村委会成员的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的规定流于形式,无法执行。

正因为在村民自治现实操作中,村委会存在村务不公开、财务不规范的现象,一些村官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广西10万多村官中,有374人犯罪⑦。乡村治理中的村民自治出现种种问题,亟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促进乡村治理与村务公开的措施

发扬传统习惯的秩序维护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乡村自治的传统,如在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中央政府长期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这些地方的民族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形式各异的原始民主自治的痕迹,如壮族的都老制、侗族的侗款制、苗族的议榔制、瑶族的石牌制等,其中许多自治传统及习惯延续到近现代。如在广西宜州合寨村,30多年前村民就有了自发的自治行动,在人民公社和生产队解散时,合寨村的公共事务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村民们自发通过民主投票选举出“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⑧合寨村村民自治既是村民们追求现代民主的结果,也是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村落自治传统在现代的延续。

一种制度秩序或者自治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制度惯性,而村民自治作为当代新型的乡村治理制度,必须根植乡村社会土壤,尊重民间传统乡土风俗礼仪,在自发组织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乡村秩序传统的村规民约,保留民间法中适应新时代秩序观念的传统成分⑨。在如今的民族地区广大乡村社会中,许多社会事务管理、行为方式,包括纠纷解决仍然按自古形成的习惯进行处理,而这些行为习惯在今天往往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是社区自治值得充分利用的良好本土制度资源。

乡镇政府应承担违反村务公开规定行为的调查核实职责。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人们向来诟病的是乡镇政府以行政权力干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往往被指责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撤换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委委员,以长官意志干预和代替村民自治。但另一面,乡镇政府也不能强调村民自治而对一些村委会成员的违法行为推诿不管。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应接受村民监督,这是法定义务,监督是村民行使知情权的方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务公开的范围作了明确,即第三十条所规定的五项,其中第五条即为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村务公开的这些事项法律规定的公布要求是“及时”。及时是一个模糊的时间要求,因此该条的第二款规定一般事项每季度应公布一次,集体财务来往比较多的村委员,应每月公布一次,重大事项应随时公布。在这些事项中,村级财务公开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村民与村委会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方面,因此一些省区在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地方实施条例或办法时明确将村财务公开列入公开的范围,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五)项规定,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应当及时向村民公布。为了保证村委会的村务公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设计了监督主体,规定要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务公开的落实,村务公开如有遗漏或不真实,可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为了防止村委会成员拒不履行村务公开义务,可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持,每年至少对村委会成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一年内民主评议可以多次,连续两次不合格,村委会成员的职务即被终止。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没有规定民主评议的具体办法,村民委员会委员的民主评议现在执行的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对同一评议对象,两次民主评议间隔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这一规定意味着对同一评议对象一年最多只能评议两次,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一年内民主评议可以多次”并不一致,而且《意见》中规定了参加评议的村民或村民代表的人数比例要求,但并不明确评议不合格的标准,没有这些标准,将无法终止村委会成员的职务,为此今后应明确民主评议的程序与标准。

如果村民委员会拒不履行村务公开义务,村民的另一个救济办法是行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六条的罢免权。对于拒不履行义务的村委会成员,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1/3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委会成员的要求,经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经投票村民过半数通过可以罢免村委会成员。当然,如果村委会没有履行村务公开的义务,乡镇政府应履行相应职责,不应以这些事项属于村民自治的范围而推诿不办。因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违反规定,应当向村民公开的村务事项或公开事项不实的,干扰或者阻碍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村民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的,应由乡镇政府进行调查核实,如确有违反,应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令其公开,如村委会成员确有违法行为的,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完善村务移交程序性规定。如果村委会成员已经不再是村委会成员,但拒不履行村务交接工作,应如何处理?在目前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并无相应的规定。该问题涉及村委会换届工作,同时也涉及离任审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审计结果在下一届村委会选举之前公布。为了使村务公开和移交工作顺利进行,也使村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今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明确负责组织村委会成员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的职责应由最熟悉其管辖范围内农村情况的乡镇政府组织实施,以杜绝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避免出现上文提及的福龙村委会账簿交接一案的情况。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但对于拒不执行移交工作的后果,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没有做出规定,导致乡镇政府在碰到这类问题时束手无策。因为此时新的一届村委会已经产生,拒绝执行移交的是上一届村委会或其成员,不仅乡镇政府应遵守法律的规定,不能撤销村委会干部的资格,此时拒绝移交的上一届村委会成员已不属于能够撤销职务的对象,由于其已卸任也无法罢免。此时,应由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县以上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理,核实拒绝移交的成员是否具有涉嫌挪用、侵占、私分集体财物的行为,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乡村要实现有序治理,就要充分发挥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传统社会资源与主体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加强村民自治的规范性,乡镇政府要既要坚持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村务公开、换届移交等环节起监督指导作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要作进一步完善,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精神,实现乡村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重庆理工大学经贸学院讲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XFX001、2013MZX03)

【注释】

①卢明威:“论社会管理中民族传统习惯的发掘与利用”,《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②成乃清:“论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93年,第149~155页。

④[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45页。

⑤李俭芹:“城中村上演‘利益争夺战’”,《南国早报》,2014年4月28日。

⑥李俭芹:“前任村官未交帐目,上级部门称‘管不着’”,《南国早报》,2014年4月28日。

⑦李俭芹:“如何将村官权力‘销进笼子里’”,《南国早报》,2014年4月28日。

⑧“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宜州合寨村”,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home/column/kxfz/zxbd/200504030026.html。

⑨陈文琼:“村民自治语境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制度性契合”,《理论月刊》,2012 年第1期。

责编/于岩(实习)

作者:卢明威 陈东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镇村务公开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企务公开04-09

企务公开计划04-12

场务公开制度细则04-19

企务公开工作汇报04-20

园务公开计划范文06-04

居务公开工作汇报07-06

县政务公开自查报告09-03

县政务公开工作实施09-03

幼儿园园务公开计划09-04

社务公开实施方案04-13

上一篇:法官释明权行使论文下一篇:苏拭的词风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