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以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保护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严重财务危机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出现,全球商业银行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便发现不足之处,然后再继续完善对策,达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最优管理。我国在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面与国际银行相比还比较落后,正处于起步阶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 篇1:

国际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信贷集中风险是银行发生巨额信贷损失,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这一情况日益得到各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及评级机构等的重视。通过对信贷集中风险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使银行避免巨额非预期信贷损失,将极端情况下破产的概率最小化,还有助于节约经济资本、提高经营绩效、增加股东价值。

信贷集中风险的界定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集中风险是指任何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相对于银行的资本、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威胁银行健康或维持核心业务能力的单个风险或风险组。而由于信贷业务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信贷集中风险被视为商业银行实质性的集中风险,也成为银行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当一家金融机构对某个企业、地区、国家、行业或某类产品的信用风险暴露达到一定水平时,即出现信贷集中风险。该类风险源于共同或相关的风险因素,当这些因素面临压力时,对集中部分的信用质量将产生负面影响。

信贷集中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单个客户或关联客户的大额信贷集中风险。其中,关联客户不仅指存在股权关系的公司或集团,还包括经济上存在关联关系(如互相担保、垄断的购销关系等)的客户。(2)地区或国家信贷集中风险。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会对借款人还款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当一个地区或国家危机发生时,对该地区或国家的贷款集中将带来巨大损失。(3)行业信贷集中风险。行业信贷集中是指贷款集中发放给某一行业或相关行业内还款能力依赖相同产品或服务的客户。一旦该行业出现危机,将导致其与相关行业违约率大幅提高。(4)外币信贷集中风险。对于外币贷款或以外币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贷款,汇率风险严重影响客户还款能力,促使违约率大幅上升。(5)信贷风险缓释手段集中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来自于信贷业务中对某一担保方式使用的集中,如主要以商用房地产作为抵押或大部分贷款为同一担保人等。

国际银行业信贷集中风险的教训

历史上,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缺乏识别、度量与管理信贷集中风险的有效工具,一些西方银行往往面临较大信贷集中风险,纷纷陷入破产境地,甚至升级为银行危机。

拉美债务危机

1979~1982年,美国八大银行向拉美国家的贷款由360亿美元增至550亿美元,形成较大信贷集中。1982年8月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后,均遭受巨额信贷损失。以花旗集团为例,其对拉美国家贷款曾高达155亿美元,危机爆发导致大量不良贷款发生。仅1987年5月,就计提拨备33亿美元,超过其全部拉美国家贷款敞口的30%。而1990~1992年,花旗集团累计计提拨备达100多亿美元,仅1991年亏损就达9.14亿美元。

美国西南部银行业危机

对房地产与能源行业的过度信贷集中,最终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西南部的银行业危机。由于地区经济对石油严重依赖,当地商用房地产需求与能源行业状况密切相关。70年代末期,油价飙升掀起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俄克拉荷马等产油州过度建设浪潮,商业银行贷款纷纷投向能源与房地产行业。其中,新英格兰、加利福尼亚与得克萨斯等州银行信贷多投向商用房地产行业,而俄克拉荷马与得克萨斯两州银行则存在较为突出的能源行业信贷集中。但随着1986年石油价格跌幅近50%,能源与房地产行业同时步入低谷,导致了西南部银行大范围的破产。

瑞士银行业危机

继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后,瑞士经济增速回落、房地产价格迅速下降,使得银行信贷组合受到重创。由于房地产行业信贷过度集中,导致1991~1996年瑞士银行业损失近420亿瑞士法郎,一半以上地区性银行破产。而瑞士银行核销坏账达300億瑞士法郎,约为其贷款总额的13%。

国际银行业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

2000年以来,尽管发生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破产以及欧美电信行业危机等事件,但鲜有银行因此遭受巨额信贷损失。这主要是西方银行汲取了历史教训,纷纷加强信贷集中风险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信贷集中风险度量方法

由于商业银行过去仅在单个客户分析基础上做出信贷决策,忽视从组合视角进行分析,从而导致过度的风险集中。于是,西方银行纷纷开发信贷组合模型,并与外部模型结合使用,用于信贷集中风险的度量。其中,尤以瑞士信贷集团开发的Creditrisk+模型与JP摩根大通银行开发的CreditMetrics模型最为著名。尽管这些模型特点各有不同,但都是通过计量经济资本衡量信贷集中对组合风险贡献大小。同时,定期进行压力测试,重视其与组合模型的结合使用。信贷集中风险可被视为一个或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对信贷组合损失分布的压力影响,而压力测试正是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设置压力值,模拟不同压力情况下信贷集中引发的组合损失大小。实践中,一些银行通过压力测试衡量禽流感对农业部门、高油价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还将既往新兴市场危机情景用以评估对新兴市场的信贷集中风险。

科学、完善的信贷集中限额体系

信贷集中限额是西方银行防范信贷集中风险的重要措施,其规模的设定反映了特定市场环境、业务战略以及资本数量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最初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或简单指标,粗线条地设立地区、国家、行业、产品或抵押品等维度贷款限额。随着风险度量技术发展,其限额设定方法更为科学,通过将信贷集中风险的经济资本要求与银行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相联系,更好地实现了根据风险大小设定限额。同时,结合限额,监测不同部门信贷敞口变化情况,并在分析风险驱动因素基础上及时识别并预警信贷集中风险。此外,在新敞口定价中考虑集中风险,根据信贷集中风险大小,相应提高利率以弥补额外风险成本,也有利于信贷集中限额的执行。

有效的信用风险转移或对冲工具

西方银行通过银团贷款、贷款出售、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风险转移或对冲工具,实现了对信贷集中风险的有效管理。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工具,降低特定客户、地区或行业信贷集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或对冲信贷集中风险。例如,法国农业信贷集团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汽车等周期性行业信贷集中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担保规避航空航天行业信贷集中风险。而与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相比,信用衍生工具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强、不损害银企关系等优点。因此,尽管发生次贷危机,但全球信用衍生工具市场规模仍呈增长态势,信用衍生工具现已成为西方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例如,美洲银行通过运用信用衍生工具,2004年末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保持了高达75%的信用敞口对冲比例,从而使其有效规避了2005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危机带来的信贷集中风险。

我国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信贷集中趋势明显,信贷集中风险不容忽视

从客户角度看,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信贷集中情况十分突出,接近、甚至超出监管机构要求的上限(见表1)。

从行业角度看,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行业信贷集中。

从贷款期限看,自2003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呈现出明显的向中长期集中趋势,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比重持续提高,2008年5月达50.84%(见下图)。

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尽管潜在风险较大,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仍相对薄弱,进一步加强十分必要与紧迫。虽然单个客户或关联客户的大额信贷集中风险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监测、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管理等在内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但对于行业、地区、国家等信贷集中风险,无论是度量工具、识别指标还是管理手段,现有管理方法与工具都难以适应,例如如何前瞻性地识别某类信贷集中风险、如何度量信贷集中风险大小以及采取何种管理手段有效转移或对冲相关集中风险等。这些客观上都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加快创新,迅速提升自身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水平。

对策建议

夯实信贷集中风险管理基础

无论使用何种先进方法和工具,都需先夯实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的基础,即科学定义信贷集中的相关维度,并积累高质量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不应简单照搬官方统计分类或外部分类标准,而要根据自身需要,从风险驱动因素相关性出发,界定并划分客户、行业、区域信贷集中。例如,不应仅据股权关系,而应从存在高度相关违约因素角度定义关联客户,如高度依赖单一客户或单一供应商。对地区或国家分类,也不应只关注行政区划,还应从更广视角,按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风险驱动因素对借款人影响界定,如产品需求地、经营地点或主要投资地等。而对行业分类,也应更多考虑系统性风险因素对借款人的影响。比如,按国家统计分类,造纸机械制造行业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但其与造纸及纸制品业违约相关性更强。此外,还应在贷款发起阶段就逐户识别客户对关联方、行业、地理等因素的敏感性,并将相关数据保存于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为更好地识别、监测、度量信贷集中风险奠定基础。

提高信贷集中风险度量水平

中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内部信贷组合模型,努力提高信贷集中风险度量水平。通过计量不同维度信贷集中的经济资本消耗情况,从边际风险贡献角度识别并度量信贷集中风险大小,为进而采取针对性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高度重视压力测试在信贷集中风险度量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步骤为:先设定具体的压力情景,将情景转换为模型中系统性因素的压力值,再模拟组合损失分布,计算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等参数,确定压力情景对信贷集中的影响。目前房地产、交通、能源等行业信贷集中现象突出,且抵押物也集中于房地产,商业银行应将房地产等行业作为定期压力测试重点。具体地,分析、预测房地产市场规律,设定不利市场条件下系统性风险因素变量,然后结合房地产行业一个周期的信贷损失历史数据,模拟不利环境下信贷损失分布,评估危机发生时损失大小。

建立健全信贷集中限额体系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以下步骤逐步建立健全信贷集中限额体系。首先,建立简单的绝对额或比例限额,如单一客户敞口上限为10亿,行业敞口上限为400亿或建筑业贷款敞口不超过全部敞口15%等。该限额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监测和执行,但未經风险调整。其次,考虑借款人或行业风险特征,以风险等级为基准设定限额。例如,某一基准客户敞口上限为2%,对于低风险客户,适当上调限额,而对高风险客户,则下调该限额。对行业,其限额根据行业加权平均风险等级高低分别确定。最终,应该以经济资本为基准设定信贷集中限额,从而将限额与实际的风险来源、风险大小挂钩。通过综合考虑贷款的规模、违约风险、违约损失率、期限等因素,得到信贷集中要求的经济资本量,据此设定限额,如单一行业经济资本消耗不超过全部信贷业务经济资本消耗的10%。

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手段

当前,商业银行应积极通过银团贷款、贷款出售方式分散或转移大额(如大型集团)、行业(如房地产、能源)、区域等信贷集中风险;尝试对热点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对冲涉外借款人或信贷业务的集中风险。在定价过程中考虑信贷集中风险成本、根据信贷集中风险大小配置经济资本以影响绩效评价,以有助于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对于区域性中小银行,还可以通过购并、增设分支机构等途径降低信贷集中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郑 冲

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 篇2:

基于AHP法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摘要:随着以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保护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严重财务危机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出现,全球商业银行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便发现不足之处,然后再继续完善对策,达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最优管理。我国在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面与国际银行相比还比较落后,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此,作者在借鉴国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绩效已有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信贷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可行的信贷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一、引言

随着以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保护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严重财务危机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出现,全球商业银行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便发现不足之处,然后再继续完善对策,达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最优管理。

我国在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面与国际银行相比还比较落后,正处于起步阶段。

为此,作者在借鉴国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绩效已有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信贷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可行的信贷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一)原理概述

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首先提出AHP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首先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然后根据某些判断标准对每一层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定量化的度量,并依据数学方法推算出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后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与调整[1]。作为一种用来处理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问题的新的决策方法,它因具有系统、灵便和实用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

按照AHP的基本思想,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将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拟达到的目标和不同的性质,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进行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阶梯的、有序的层次结构体系。

2.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3.通过综合计算各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权值,得到最低层(每个方案)相对于最高目标的相对重要次序的组合权值。

(二)指标体系判断矩阵的构建

这是对第二个步骤的进一步描述,要比较N个指标b1、b2……bn对某因素F的影响大小,通常采取指标两两对比的方法,用?琢ij表示指标bi和bj对F的影响大小之比[5]。

AHP利用萨迪标度(即将标准值限定在1—9范围内变动的比率标度),具体的标度评定标准见表1所示来确定?琢ij的值。

表1萨迪标度表

为保证?琢ij的科学合理性,本文采用德尔菲法[3]对?琢ij赋值,即在银行系统、监管当局和高等财经院校选取10名长期从事信贷风险管理的业务能手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专家,设置问卷调查表,要求其给出指标体系两两指标之间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琢ij值,并依据各专家学者的学识、资历和行业经验等给定其信任度系数,加权汇总便得到最终的?琢ij值。

综合10位专家给出的所有的?琢ij值,将其排列成矩阵形式,即:A=(?琢ij)n×n ,

A=(?琢ij)n×n=?琢1?琢1…?琢1?琢n┆?埙┆?琢n?琢1…?琢n?琢n

其中:?琢ij>0,?琢ij=1?琢ji,且?琢ii=1,我们满足这种条件的矩阵称判断矩阵或对比矩阵。

三、基于APH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一)确定层次结构

应用APH法确定指标权重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层次结构[2],根据APH和记分卡原理(BSC)的基本思想和信贷风险绩效评价的现实需要,将本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即准则层(上层)和目标层(下层),如表2所示。

表2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层次示意表

(二)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在对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时,论文仍采用专家综合意见(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赋值的方式确定判断矩阵[4]。

在银行系统、监管当局和高等财经院校选取10名长期从事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专家和金融研究的学者,设计咨询问卷,并依据各专家学者的学识、资历和行业经验,给定其信任度系数,汇总反馈结果,如某一风险指标在第i项上的专家评分的分值为x1i,x2i‥‥‥xni,该专家意见的权重为:b1i,bx2i‥‥‥bni,则该风险指标在第i上的最终分值为:

xi=■bjxji

第一步:建立判断矩阵

将BSC的四个维度进行两两比较,综合专家意见,得到准则层成对比较表(见表3)。

表3准则层的成对比较表

第二步: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特征根来确定权重

1.对各行进行几何平均

w1=■=3.080,w2=■=1.075

w3=■= 0.740,

w4=■=0.408(2)

于是可得■wi=w1+w2+w3+w4=5.303,w1=w1■wi=0.581,w2=w2■wi=0.203,w3=w3■wi=0.140,w4=w4■wi=0.076

2.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

1 3…61/3 1…31/51/2 …21/61/2 …10.5810.2030.140.076=2.3460.8280.5860.321

?着max=■■■=

■■+■+■+■=4.111(3)

目标层次判断矩阵和特征向量同理可得,其结果见表4所示。

(三)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4,对准则层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

CI0=■=■=0.037,CR0=■=■=0.041<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4各类指标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

根据表4对财务类、客户类、内部业务类和学习与创新类指标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

CI1=■=0.05,CR1=■=0.045<0.1

CI2=■=0.051,CR2=■=0.056<0.1

CI3=■=0.091,CR3=■=0.081<0.1

CI4=■=0.014,CR4=■=0.012<0.1

由此可见,以上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指标权重均有效。

(四)计算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根据以上准则层和目标层得出的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

四、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在得到某一层各指标的权重后,为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还应计算出该指标层各指标相对于在整个指标体系的权重。

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权重的计算方法如下:

表5各层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

将通过APH法得到的该指标权重与它的上一层的权重相乘,得出该指标在上一层中的权重,如果还有上一层,将所得权重继续与再上一层的权重相乘得到新的权重,以此类推,直到计算出该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为止。

最后将指标值与各指标权重相乘,便构建出信贷风险综合绩效综合指数模型,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单项指标得分×该指标的权重)/权重总和根据上文分析,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可用如下函数模型表示:

f(x)=0.2417×A1+0.061×A2+…0.0316×D4+0.0201×D5(4)

在计算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时,各指标的取值范围均为0-1,其中,定量类指标得分由当期数值与根据行业水平、银行自身的历史水平、当前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基准值相比较计算得来,定性类指标得分均采用专家评分法赋值,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各指标的最终指数,然后直接代入式(4)便可以得到银行本期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越高,说明信贷风险管理的绩效越好,反之则说明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根据各指标得分找出具体问题,以便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可以将各个时期的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得分编制成曲线图,以便直观地反映各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为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五、结论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BSC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思想,设置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应用APH法比较科学的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建立起了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函数模型,有助于增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绩效评价工作的操作性。

但这个模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具体表现在:

首先,该评价模型需要在实证中不断检验,及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度替换和调整,并根据经营环境对各指标权重反复修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想模型。

其次,各指标分值的准确与否对函数模型得出的判断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定量化各指标的得分值,建立各指标得分对照表以便提高模型的准确度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再次,合理确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级别和分类标准是评价信贷风险管理绩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科学的确定指数级别和分类标准,才能真正有效地对信贷风险管理绩效做出科学评价。

为此,后续的研究工作还应在这方面加强,以便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段秉乾.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7):1003-1005.

[2]谢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4):12-16.

[3]Chen HH,Lee H I Amy,Tong Y H. .2007.Prioritization and operations NPD mix in a network with strategic partners under uncertaint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3(2):337.

[4]Epstein S,Rauzy A.2005.Can we trust PRA[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88(3):195.

[5] Zhao Dongmei . 2006. A model of risk assessment of software project and its application[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42(23):192.

(责任编辑:贾伟)

作者:秦江波 王宏起

风险管理的银行信贷论文 篇3:

不同专利战略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目前,企业都加强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不同的专利战略,这有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对于科技银行而言,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也增加了其自身的风险。从科技银行的角度看,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银行就应该建立基于不同专利战略的信贷动态决策模型,以尽可能减少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科技银行;专利战略;信贷动态;风险管理

作为专门为技术企业服务的科技银行,其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同时存在不少的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不同专利战略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相关理论

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很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的商业化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项目的初步研发;第二,产品开发;第三,专利申请;第四,产业化。在市场化之前的每个阶段,企业都需要考虑市场的“气候条件”,且在市场的每个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和科技银行均有项目风险。因此,这就需要将科技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投资阶段的风险通过量化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的决策和管理。其中,量化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形式。

近年来,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综合考虑投资机会和科技项目的市场价值,通过实物期权评价的方式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已成为当前行业理论研究的热点。其中,Majd系统探究了分阶段投资的期权评估问题。在国内,杨辉全面探究了实物期权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实际作用;关大宇给出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贷款定价模型的建议和措施;刘彦文等人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问题,采用期权博弈的方法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我们知道,高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还面临着专利评估,如果评估结果认为其可以投放市场,其才可以进入到后面一个环节,也就是商业化环节。专利战略不同,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同。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一般需要申请专利保护,然后等待更好的市场时机进行商业化。此时,专利权就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保护和产品开发的期权。在这种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资产的价值经历的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不同的专利战略,要求科技银行采取不同的信贷策略,要深入分析科技项目的动态价值。此外,科技信贷人员还要根据科技项目的实时价值,准确预测相关的贷款风险并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在本文中,笔者系统探讨了基于不同战略的科技银行的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的措施,建立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均非常强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模型。

二、企业专利战略的相关知识

(一)专利战略的概念

通常来讲,专利战略指的就是科技企业管理者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灵活运用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他一些便利条件,深入挖掘专利文献中所隐藏的专利管理技术、专利管理理论等信息,深入研究分析科技市场竞争对手的状况,推进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实现对市场份额的控制,最终实现在技术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保持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谋略。

在具体实践当中,专利战略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体现为国家专利战略、行业专利战略及企业专利战略,实施的主体分别是政府、行业主观部门和科技企业。其中,企业专利战略指的是企业以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谋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专利研发和应用方面采取相应策略的总和。企业的专利战略表现为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手段,最大程度上维护其合法权益;运用专利方面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以确立自身技术研发方向;运用国际国内技术资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运用专利战略的原则

专利战略的运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不同专利战略下的企业发展目标,其研究和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各层次专利战略相互配合的原则

一方面,上一层次的专利战略应当为下一层次的专利战略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下一层次的专利战略应当对上一层次的专利战略构成支撑。各层次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交叉,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其融合与协调,把握各个层次的重点和关键,有效地配制相关技术资源。

2.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专利战略,而企业分析探究专利战略的目的之一便是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重点和突破口。同时,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要以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为目标,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3.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采取专利战略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缩短企业发展和壮大所需要的时间。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要把专利战略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还要把专利战略摆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突出位置,科学合理运用专利战略,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4.专利战略研究与运用并重的原则

专利战略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专利战略的运用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是专利战略合理运用的前提,而专利战略的运用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情况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专利战略,确保专利战略收到实效。

三、不同专利战略下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模型

目前,高科技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一般会申请专利保护,从而“圈定”企业的市场,以便等待更好的时机把科技项目市场化、商业化,从而获得投资回报。同时,专利本身的价值对科技项目的价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保护会促使企业的投资机制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项目价值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的研究指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利把市场“圈定”之后,可以通过专利保护来有效减少未来项目商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专利保护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寇宗来认为,通过引入专利保护特性,在市场创新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泊松过程的参数值比较大,那么企业就会出现申请专利而不进行商业化的情况。

(一)市场专利竞争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和信贷决策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项目研发成功以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仅仅生产价格为p的单位产品,而且假设此时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p所代表的便是企业的利润流,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行为会使其资产服从随机过程,这样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申请专利保护时预期的科技项目产品的价格走势会符合泊松跳跃过程和混合扩散过程。根据寇宗来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

dP=aPdP+aPdz-Pdp

其中,dp是一个参数为y的泊松过程。那么,在企业申请专利后,P也就服从简单的几何布朗运动,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dP=aPdt+ePdz

再根据相关理论,企业投资I后,该科技项目给科技企业带来的价值就满足如下方程式

yPV(P)+aPV(P)-PP=0

寇宗来通过研究认为,受第一阶段泊松过程的影响,企业极有可能出现仅仅申请专利而不进行专利商业化的情况。如果市场的创新竞争比较激烈,那么第一阶段的价格P就会越小,高新技术产业也就越急于通过专利申请保护来“圈定”自己的市场。此时,高新技术产业不会对该科技项目进行专利商业化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银行对该企业的科技项目提供贷款也是不合适的。

当前,市场的专利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产品研发和专利申请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触发价格小于开发专利投资价格的状况。专利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就越有可能出现通过专利申请保护来“圈定”市场但不进行商业化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银行就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贷款持慎重的态度,或者是暂停对该科技项目的商业化贷款。

(二)专利申请对高科技企业投资和信贷决策的影响

专利竞争对企业的专利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上文中,笔者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保护行为也会对企业的投资项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科技银行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调整。

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会使该企业的科技项目投资价值以h的比率上升,而且该因素还服从参数为p的泊松分布,那么该科技项目的价值就可以通过下面的式子来量化

dV=aVdt+eVdz+Vdp

根据贝尔曼方程,我们可以得到该科技项目的期权价值F满足

rFdt=E(dF)

因此,由相关的定理,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yPV(P)+aPV(P)-PP=0

我们知道,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了专利保护,专利就可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圈定”市场,因此企业也就减少了未来科技项目商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由上文中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而获得科技项目投资价值的提升,这会使得科技银行的对其信贷决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1.科技项目价值波动率

在正常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根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科技项目的上市公司的历史数据信息得到该波动率。

2.持有收益率j

在本文中,笔者用j作为高科技企业该科技项目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或者是推迟该项目商业化实施的机会成本。一般情况下,其可以由r-a直接得到。

3.风险投资率p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3A级债权利率结构可以决定风险投资率P,也可用三年期的国债利率作为近似的无风险利率。

四、科技银行和企业在不同专利战略下采取的信贷措施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和给出的相关建议及措施如下。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一种确定的专利战略就会产生相应的科技项目资产价值分布图表,这个价值分布图表会对企业科技项目的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科技银行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项目贷款时,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科技企业不同专利战略之间的区别和相同之处。这种分类考量方式对科技项目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同时也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科技银行的信贷工作,增强企业与科技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是在本文中,笔者考虑了不同专利战略的分节段动态信贷评估模型,从而也就增强了科技银行信贷的可操作性。因此,科技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的专利战略实时调整信贷决策。这种模型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帮助科技银行更好地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服务,其次可以通过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强化对科技项目的监督。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投资具有灵活性,不仅有效提高了科技项目的市场价值,而且也使得该科技项目的评估和市场价值的预测更为全面、准确。如果科技银行按照本文的思路设计一个分期放款的数学模型,就能够成功实现对企业科技项目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与科技企业的良性互动,增强科技银行的主动性。

四是科技银行实施分阶段信贷策略能够使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之,科技银行须建立相关的信贷动态决策模型,对企业的科技项目市场价值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减少信贷的风险,确保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轲,赵昌文.基于不同专利战略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浦东科技银行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8).

[2]李磊.科技银行:破解科企融资坚冰的钥匙[J].金融经济,2008(09).

[3]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刘彦文,管玲芳.给予齐全博弈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02).

[5]杨辉.实物期权在项目信贷评估中的运用[J].金融论坛,2009(05).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朱逸文

上一篇: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融结构监管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