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2022-07-13

第一篇: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小钟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 (1)认识钟面

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 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

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 1.读写整时

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7:00读作:7时 10:00读作:10时 1:00读作:1时 4:00读作:4时

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 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动手拨出时间

(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 (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

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 (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

师: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整时:多少分

(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

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

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 3.有序排列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

4.猜时间

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

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

(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

(五)全课小结

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

第二篇: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钟表)。 2.说说钟表的作用 3.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钟表吧?(出钟表图) 师:钟表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还有很多知识藏在里面呢!同桌互相找一找,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12个数字、时针 、分针。

师:那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师:哪根针是分针?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在认识一跟又细有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2、认识整时和文字表示法

钟表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多

1、课件播放小红起床

T:这是什么时候了呢?

T:对,是7点。但在数学上,我们往往用7时来表示7点。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用7时来表示7点好吗?

师提问: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7时。(师板书7时、师生书空“时) 2.出示4时的钟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钟面的时刻呢?请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是4时。

3、归纳总结。

师:我们说7时和4时都是整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个这2个钟面,你发现整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10时、6时、2时。)

b.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5时、12时)。

c.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1时、11时)。

d.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e.四人一组,说几时,拨钟。

4.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 3.介绍数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电子表示法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了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像1时、7时、3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时间它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电子表示法图片) 2.介绍电子表示法

我们在写时间的电子表示方法时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 00” 。 课件出示5:00

自主练习写7时和4时的电子表示法 3.巩固练习

出示:8时、3时、6时让学生说说时间。

三、强化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3、课本92页内容:

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直都能够认真地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12个时刻 时针(短又粗) 分针(细又长) 7时 4时 5时 7:00 4:00 5:00

第三篇:《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明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第四篇:夏娟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84—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记录整时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接近整时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 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重视学生评价) 4.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让学生再次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 钟面的特点: ①有12个数;

②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 ③有12大格;

④每大格里有5小格; ……

【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师:今天老师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钟表,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她叫小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认识7时。

师:小红在干什么呀?(起床)

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师: 想一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生:我在起床。 生:我开始上学了。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生: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2.认识8时、3时、6时。

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出示课件)刚才我们认识的8时、3时、6时,都是整时。(板书:认识整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整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师: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4.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迅速在你的钟面上拨出你最喜欢的整时时刻。(学生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拨的是几时?这时你在干什么?

【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员参与,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评一评的活动中认识了整时。】

四、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时间就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阅读课本85页的内容。

师:图中的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汇报)

生:我知道小明7:00刷牙,9:00就开始学习了。 师:你看他上课多么认真啊!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样。 师:…… 生:…… 师:整时的认识方法是什么呢?你能说一说吗? 2.质疑问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认识了整时。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 生:我会认时间了。 ……

师: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认识那个细细的针。 生:我想知道1时等于多少分。 ……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小朋友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请记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介绍日晷和铜漏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引导~自学,让学生“我能读”和“我能问”,培养学生读中思,思中读,找出关键句,重点词,动笔圈、点、勾、画、批注,从小养成自学的习惯。汇报自己的收获,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质疑,为将来学习打下伏笔。】

六、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练习十九的第1题:连线(课件出示) 注重学生的评价。

2.练习十九的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练习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3.练习十九的第6题。

《认识整时》教案

海南一小 夏娟

第五篇:认识整时的教学反思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活动氛围。很好地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的一开始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采用童话故事的情节,以小猪嘟嘟一天的生活为主线,采用情境教学将做钟面、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 时间和刻度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节课在情境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早晨睡懒觉7时起床而迟到,8时到校,老师批评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即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从实践和交流讨论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这节课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努力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作出比较。在教学中的制作钟面、课后的游戏练习等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

上一篇:人生哲理个性签名下一篇:人物速写经典教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